談文字的本質
談文字的本質張朋朋
文字的本質是什麼?學術界權威性的看法是:「代表語言,也就是能讀出來,這是文字的本質」①。
語言以「音」示「義」。說文字的本質是「代表語言」,那就是認為:文字的本質也是以「音」示「義」。所謂「能讀出來」指的是文字有字「音」。也就是說,文字的本質是以字「音」來表「義」的,於是有人更明確地說「文字是用『形』通過『音』來表達『義』的。不管採用什麼樣的『形』,每個字必須能讀出音來,這是文字的本質」②。
文字的本質是「代表語言」嗎?文字的本質是以「音」示「義」嗎?談「文字的本質」,首先應明確什麼是「本質」。「本質」是個哲學術語。所謂「本質」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決定事物性質、面貌和發展的根本屬性③。也就是說,文字的本質應是指文字本身所固有的、決定文字性質、面貌和發展的根本屬性。因此要想認清「文字的本質」,就必須先搞清「什麼是文字本身所固有的」「是什麼決定了文字的性質、面貌和發展」等問題。
【一】什麼是文字本身所固有的呢?文字有「形、音、義」。這三者都是文字本身所固有的嗎?所謂「固有的」是指本來就有的,不是外來的。從文字的產生看,人類創造出字「形」就等於創造了文字,說一種文字是什麼時候產生的也是根據字「形」出現的年代,有字「形」就有文字,沒有字「形」就沒有文字,字「形」是文字本來就有的,文字最基本的特徵就是有可以刻畫或書寫的、可以給人看的字「形」,所以字「形」是文字本身所固有的。
字「音」也是文字本身所固有的嗎?本人認為,字「音」不是文字本身所固有的。因為字「音」是文字的讀「音」,讀「音」就是人發出的語「音」。語言產生在文字前,在文字字「形」產生以前早就有語「音」了。由於人類在社會發展到一定的歷史階段後發現語言「一發即逝」,僅僅靠發音的方式來表達意義是不夠的,於是就創造了另一種表義方式,這就是可以書寫的、給人看的有「形」的文字。人類創造的字「形」是為了表「義」的。這一點,從古文字的字形特徵可以看出來。古代象形文字所表示的意義,通過其形象的字「形」可以一目了然。因為人類創造字形是為了表達意義,所以說,字「形」和字「義」是文字本身所固有的。文字以「形」示「義」,語言以「音」示「義」,由於文字和語言都是表「義」的,因此人類創製的文字就與語言發生了聯繫,於是表示某個意義的字「形」就和表示同一個意義的語「音」建立了聯繫,使字「形」有了讀「音」,也就是說,文字的字「音」是外來的,是來自語言的語「音」,所以說,字「音」不是文字本來就有的。
拼音文字的字「形」也是文字本身所固有的,也是用於書寫的,視覺的,給人看的,這一點和象形文字沒有區別,象形文字的字「形」是表「義」的,拼音文字的字「形」也是表示意義的。所不同的是,拼音文字的字「形」是根據語言的語「音」創製的,所創製的字「形」在初創時和語音具有對應性或一致性,因此拼音文字初創時通過字「形」便於讀出字音,但不能因為看拼音文字的字形便於讀出字音就否定拼音文字的字形也是直接表義的。因為拼音文字的字形和語音的對應性或一致性只是暫時的,是初創時的情況。語言和文字的發展是不同步的。「語言是不斷發展的,而文字卻有停滯不前的傾向」④。語言發展了,語音就要發生變化,而文字的字「形」可以不變。由於文字的字「音」是來自語言的語「音」的,隨著語「音」的變化,文字的字「音」也就變了。為什麼現代英文的字音和字形的拼寫形式不對應了呢?因為英語發展變化了,所以隨著英語語音的變化,英文的字音就發生了變化,而英文字形的拼寫卻沒有變化。現代漢字中的不少形聲字的字「音」與聲旁的發音不一致也是因為漢字的字「音」變了,而字「形」沒變。文字的字音和字形的不一致和不對應的現象說明文字的字「音」是隨著語言語音的變化而變化,是不固定的。字「音」的這種現象說明文字的字「音」不是文字本身所固有的,是外在的,是來自語言的。
因為字「音」是來自語言的,是不固定的,所以我們今天就可以用現代漢語的讀音來朗讀古文,也就是說,使古文的字形有了現代漢語的讀音。另外字「形」相同的一段文字,對於講不同方言的人,就可以有不同讀「音」。在中國,同一個漢字就可以有幾十種不同方言的讀音。同是英文,同樣的字形也有倫敦音和美音之別。也就是說,文字的字「音」是來自同一時代、同一個地區人們所使用的語言的語「音」。
人先習得語言,然後識字,人識字的過程是通過語「音」的中介使字「形」和語「義」建立聯繫,從而懂得字「義」,同時也學到了字「形」的讀「音」。另外,識字不僅是學習文字的字「音」,識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掌握字形所表達的意義,因此即使能把字「音」讀出來,但不知字「形」所表示的意義,同樣還是不能理解文字所表達的意義。
因為文字的字音不是文字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不知道字「音」,或者沒有讀字「音」能力的人也能通過字形來理解字義。如古埃及文字、中國甲骨文等,雖然不知道它們的字「音」了,但專家們還是可以讀懂它們所表示的意義。聾啞人雖然沒有語言能力,但他們可以通過字「形」看懂文字。
因為文字的字「形」是文字所固有的,是不能輕易改變的,而字「音」不是本子本身所固有的,是可以改變的,是不固定的。如果改變了文字的字「形」就改變了文字的本質,文字的本質變了,文字的示「義」功能就改變了。中國湖南等地發現的「女書」⑤,是在當地婦女中傳看的一種文字,因為「女書」是婦女們創造的一種特殊的字「形」,結果男子就看不懂了。
綜上所述:文字的「形」和「義」是文字本身所固有的,而字「音」並不是文字本身所固有的,而是外來的,是來自語音的。
【二】是什麼決定了文字的性質、面貌和發展呢?語言一發即逝,而文字可以「傳於異地,留於異時」。和語言相比,文字的性質是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那到底是什麼決定了文字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呢?
文字為什麼能突破時間的局限呢?以漢字為例,我們今天閱讀古代留下的典籍,如朗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們所發的「音」,已經不是當時的「音」了,但是我們可以了解古代典籍中漢字所表達的意義。這種現象說明:文字的「音」和古代一樣不一樣不是起決定作用的,「音」變了沒關係,重要的是文字的「形」沒有變,如果文字的「形」變了,我們今天就很難看懂古代的典籍了。以英文為例,現代英語的發音和十五世紀時的發音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英文的書寫形式沒有變化。由於文字的拼寫和實際的語音不對應了,造成人們學習、使用的困難,因此不時有人發出改革拼寫法的呼聲。英國大文豪肖伯納在臨死時還留下遺言,把他的一部分財產作為獎金,獎給英語拼寫法的最好改革方案設計者。有人為此進行過嘗試,但沒能推廣。原因是人們認為拼寫法改變以後,閱讀過去的書面材料就困難了⑥。發生在英國的這種現象也說明,文字的「音」可以改變,但「形」不能輕易改變,如果改變了文字的「形」就使文字失去了超越時間的功能。過去我國提「要進行文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的拼音化方向」,怎麼走不下去了呢?因為搞漢字拼音化就要使漢字的「形」發生變化,如果漢字的「形」變了,那就麻煩了,我們的後人就看不懂祖先留下的典籍了。可見,文字的字「形」可以書寫,書寫出來的東西可以「留於異時」,文字之所以能溝通古今,突破時間的局限起決定作用的是文字的「形」,而不是「音」。
文字為什麼能突破空間的局限呢?以中國為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方言眾多,使用漢字這種非拼音文字來傳遞信息是最合適的。因為同樣的文字材料,人們可以按照普通話的發音讀,也可以用廣東話來讀,也可以用上海話來念,不管用什麼「音」讀都沒關係,因為漢字的「形」是一樣的,不影響信息的傳遞。如果改用拼音文字,按照普通話的「音」書寫的材料,很多方言區的人就不好讀了。也就是說,在中國,不是字「音」,而是漢字的非拼音化字「形」使漢字在信息的傳遞上能夠獲得最大的空間。可見,字「形」是視覺符號,視覺符號可以「傳於異地」可以突破空間的局限,而且字「形」越是非拼音化就越能突破空間的局限。上面的分析說明:是文字的字「形」決定了文字能突破時空的局限,而非字「音」。
【三】既然字「音」不是文字本身所固有的,文字本身所固有的是文字的「形」和「義」,另外,是字「形」決定了文字能夠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由此可以說,文字的本質應該是字「形」,而不是字「音」,文字的本質是以「形」示「義」。所以「代表語言,也就是能讀出來,這是文字的本質」的提法是錯誤的,也就是說,文字的本質不是代表或表現語言的。
以漢字為例,一段文字,我們通過字「形」可以了解字義,但是通過字「形」我們不知道這段文字代表的是哪種方言,表現的是哪種方音。以英文為例,一段英文也只是提供了字義,通過字形我們也不知道這段英文代表的是現代英語呢,還是十五世紀時的英語,是英式英語呢,還是美式英語。至於讀出來,對於漢字,你可以用普通話來讀,也可以用各種方言來讀。對於英文,你可以用標準的倫敦音來讀,也可以用美音來讀。用什麼「音」來讀,不取決於文字的字形本身,而取決於讀的人掌握了哪種字音。把一段漢字讀出來,如果你用普通話語音來讀,就轉化成普通話了,如果你用廣東話讀,就轉化成廣東話了。也就是說,把文字讀出來,是文字轉化為語言,是一種表義形式轉化成另一種表義形式,而不是一種表義形式代表,或表現另一種表義形式。
拼音文字也是以「形」示「義」的,人們閱讀拼音文字也是通過字形看懂字義的,只不過拼音文字的字形是根據語音創製的,根據字形容易讀出音來,所以給人一種假象,好像文字是代表或表現語言的。
因為文字的本質是以「形」示「義」的,不是代表語言,表現語言的,所以把聽到的話記錄下來,就可以寫成不同的文字形式。如對某人說的一段話,可以記成「昨天晚上,我弟弟來這兒聊了一會兒天。」也可以記成「昨夜弟來此一敘。」因為這兩種形式表示的意義是相同的。這說明,文字不是記錄語言的,而是記錄意義的。即使用白話文記錄,記錄的也不是語言。因為看到記錄下來的一段白話文,你能知道說話人講的是哪種方言嗎?
為什麼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期,說一套,寫一套,語言和文字分家呢?因為文字的本質是以「形」示「義」,文言文可以示「義」,加上中國古代重視學習古典詩文,所以文言文就在中國延續下來。這種現象不是一種反常的現象,正是文字本質的體現,正說明:文字不是代表語言,表現語言的。如果文字是代表語言或表現語言的,那中國這段「言」「文」分家的長期歷史就不存在了。
認為文字是代表或表現語言的,文字的本質是以「音」示「義」的看法源於西方的語言文字理論。索緒爾就認為「文字唯一的存在理由是在於表現語言」⑦。
索緒爾還說「後來寫法終於變成了不符合於它所應該表現的東西」⑧。索緒爾這段自相矛盾的話說明,他已經看到了文字不表現語言的現象,但是他卻沒有透過現象抓住文字的本質,沒有認識到文字不表現語言的現象是由文字以「形」示「義」的本質決定的。
【四】認為文字的本質是字「音」,也就是說「能讀出來」,必然就只把「語言」作為學科的研究對象,只提建立「語言學」,而不提建立「文字學」。認為「文字是代表語言,表現語言的」,必然就把文字當作是語言的「照片」,主張「通過文字來認識語言」⑨,通過文字來研究語言。也就是說,文字成了研究語言的材料。
本人認為,文字不是表現語言的,語言和文字是人類先後創造的兩種功能不同的傳遞信息的工具,一個是以「音」示「義」的聽覺符號系統,一個是以「形」示「義」的視覺符號系統,二者是有本質區別的,構成這兩種符號系統的單位和組合規則也是不同的。在學科研究上,我們不僅要建立「語言學」,而且要建立「文字學」。語言學應研究「語言」是怎樣以「音」示「義」的,文字學應研究「文字」是怎樣以「形」示「義」的。語言和文字都是表「義」的工具,二者的聯繫必然是非常密切的,因此還要研究語言和文字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的。研究語言學應該藉助語音材料,研究文字學應該藉助字形材料。不能把「語言」和「文字」混為一談,不能把對語言的研究當作是對文字的研究,也不能把對文字的研究當作是對語言的研究。在術語上也應有所改變,語言就是指口說的語言,文字就是指書寫的文字。語言不包括文字,文字也不包括語言,書面的東西就是「文字」,不能叫「書面語」,「書面語」的提法是把「語言」和「文字」混為一談的結果。實際上,中國自古就有人在研究「中國文字學」⑩,西方人很早也在研究「文字學」,西方人在研究西方文字材料的基礎上得出的規律,實際上有些是屬於文字學的,只不過他們是把語言和文字混為一談了。
語言口耳相傳,是「共時」的,是可以自然習得的。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是可以世代相傳的。文字既是「共時」的,又是「歷時」的。文字的表「義」形式是豐富和厚重的,文字歷史越悠久,表「義」的形式和內容就越豐富,既有現代文體,又有古代文體,現代文體中又含有古代文體的成分,文字是不能自然習得的,是需要學習的。人的語言能力和文字能力是有區別的,一個是口語聽說能力,一個是閱讀寫作能力,這是人掌握兩種不同的符號系統的能力。語言的習得規律和文字的學習規律是不同的,語言習得理論代替不了文字的學習理論,所以我們既要研究語言是如何習得的,又要研究文字是如何學習的,從而建立科學的語言教學和文字教學理論。
注釋:
①《談語言和漢字》呂叔湘1964
②《語言學綱要》葉蜚聲、徐通鏘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
③《現代漢語詞典》1994年版
④《普通語言學教程》索緒爾
⑤《尋根》2001年第四期
⑥《語言學綱要》葉蜚聲、徐通鏘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
⑦《普通語言學教程》索緒爾
⑧《普通語言學教程》索緒爾
⑨《普通語言學教程》索緒爾
⑩《中國文字學》唐蘭
推薦閱讀:
※【原創】成長的本質
※技擊,不是武術唯一的本質
※教你如何看清一個人的本質 很靠譜的,舊上海老大杜月笙語錄
※第二十五章 一體的本質
※區塊鏈技術的本質特徵及在證券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