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理脈象實質探討5

開欄的話:您想了解中醫嗎?中醫究竟能治哪些病?中醫診治緣何「一人一病一方」?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理解並享受中醫,本欄目特邀中醫專家,以深入淺出的語言詮釋中醫的內涵,探索中醫的奧妙,讓每個人真切地感受到:中醫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身邊。——編者中醫摸脈能不能診李燦東:脈診探秘開欄的話:您想了解中醫嗎?中醫究竟能治哪些病?中醫診治緣何「一人一病一方」?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理解並享受中醫,本欄目特邀中醫專家,以深入淺出的語言詮釋中醫的內涵,探索中醫的奧妙,讓每個人真切地感受到:中醫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身邊。——編者中醫摸脈能不能診病?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必須承認這種「以脈測證」的方法可能不準確。中醫歷來強調四診合參,單純分析由一種手段獲得的信息,肯定不如對多種手段獲得的信息的綜合分析來得可靠。摸脈能知百病?經常有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摸脈能知道百病呢?」我告訴他們,因為收集資料的方法是多渠道的,大多數人找醫生是為了看病,除非他故意捉弄醫生(或者病人是啞巴,一進來就把手伸出來讓醫生診脈),否則至少會說一兩句話,而這一兩句話往往就是主症,也就是病人覺得最難受、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其次,除非過去男女授受不親,否則醫生通過觀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捕捉到患者的神、色、形、態等信息,望診就有了;無論是聲音或是氣味,醫生都可以在與患者接觸時通過聽覺和嗅覺獲取信息,聞診也有了;再加上切診。這樣,我們已經擁有瞭望診、聞診、切診和主訴等信息,說簡單一點,在診完脈之後,四診已經有了「三診半」,因此,具備了判斷病證的基本條件。所以,中醫四診是一個綜合過程,一定要全面周到才能做到規範準確。正如《內經》所說:「上工欲會其全,非備四診不可」,這是中醫診斷的一個基本原則,如果違背了這一原則,就可能導致診斷失誤。《紅樓夢》中有貴妃(元春)看病的情節,雖然沒有懸絲診脈,但由於防範嚴密,太醫不能深究病情,無法對症下藥,最終導致元春壯年早逝。臨床觀察必不可少中醫想做到「診脈知道什麼病」,必須要對脈診內容和技術非常熟練。根據中醫脈診的理論,左右手的寸關尺分屬不同的臟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關候肝,右關候脾,左尺候腎,右尺候命門等,根據不同部位出現的脈象變化,加上對中醫臟腑理論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參考其他「二診半」(望診、問診和主訴),這樣做出的判斷是有根據的。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醫生豐富的臨床經驗很重要,比如,左寸脈細,可能心血不足而見失眠、健忘、心悸;左關脈弦,可能肝氣鬱結,而見兩脅悶脹、太息等。此外,對臨床表現的仔細觀察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一個頭暈的病人,他的頭一般比較固定,不會隨意轉動或搖頭,如果他手舞足蹈或搖頭晃腦則說明頭暈不嚴重;如果病人坐姿歪歪斜斜或表現為腰部緊張的樣子,這種情況一般是腰有問題;如果病人眼眶發黑加上哈欠頻作,再與左寸脈象符合,可能是睡眠不足;如果病人進來滿臉通紅,喘著粗氣,或在一邊嘆氣,診脈時左關脈比較弦,可能是肝氣鬱結、肝鬱化火。診脈和吹簫的原理一樣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到醫院見習,我的帶教老師是一位老中醫,老人家有幾十年的行醫經驗,對脈診尤為精通。一見面,老人家便出了一道題:「中醫的二十八脈是什麼?各有什麼特點?主病是什麼?」要求我們當場回答。好在當年我們學習還算用功,能夠比較順利地把二十八脈寫出來。寫完之後,老師說:「這就好,如果你不知道二十八脈,臨床診脈就只能瞎猜。」接著,要求我們學習脈診,先從持枕學起,平息、定關、布指、注意事項,一一過關。每次診脈之後,要求分別寫出左右兩手的寸、關、尺三部舉、尋、按的脈象特點,這樣算起來,每診一位患者需要寫出十八個脈象,老師再逐一批改。作為學生,我剛開始也不理解:「寸、關、尺都位於同一條橈動脈,脈搏也是由同一個心臟搏動產生的,怎麼會有差別呢?又怎麼可能反映不同臟腑的生理病理狀態呢?」老師認真地解釋說:「這和吹簫的原理是一樣的,吹簫的時候氣從竹管的一端吹進去,各個手指按的是同一根竹管,但是按在不同位置的孔所吹出來的音調是不一樣的。」這其中的寓意是很深刻的。因為要手把手地教學,所以每診一個患者都需要半小時以上。當有些患者等得不耐煩向老師提意見時,老師總是很和氣地解釋:「同志,我還要教學!」如今,這樣的老師恐怕也不好找了。所以,我有時候在想,現在的學生學到的還是不是脈診?脈診不能成為一種擺設前些年經常給外國進修生上課,教的是《中醫診斷學》,外國學員一般都比較認真,上過的內容都盡量背下來。有一次給幾位德國學員上脈診課,第二天他們到醫院見習,我給他們當翻譯,帶教的是一位主任,他事先踩好了點,選擇了幾個典型病例。當帶到其中一位患者病床前時,他讓學員們診脈,我也順便診了一下,這位患者脈象表現為:頻率比較快,但不整齊,有不規則的停歇。帶教老師讓我先考考學員這是什麼脈?學員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Cu Pulse。」我告訴老師:「他們說是促脈。」老師先是一愣,然後嚴肅地說:「錯了!因為脈搏不整齊,有早搏,所以這是『結代脈』。」學員們用期待的目光望著我,我只好告訴他們:「The teacher said:『Yes!You are right.』」什麼是結脈和代脈呢?結脈是脈率比較緩慢而有不規則的停歇,停歇間隔的時間比較短;代脈是緩慢無力有規則的停歇,停歇間隔的時間比較長,所以結脈和代脈的共同特點是脈率比較慢;而促脈的特點是脈率比較快,但不整齊,有不規則的停歇。有些醫生不問脈率快慢,只要「心律不齊」或「早搏」一概判斷為脈結代,這是不對的。更何況結脈與代脈,一般不會同時在一個人身上出現。有些書上或中醫病歷上寫「脈結代」,說明寫的人並不明白什麼是結脈,什麼是代脈。更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有些醫生對脈診缺乏信心,既沒有認真學習,也沒有認真體會,這樣一來脈診就真的成為一種擺設,失去了意義。學習脈診應當是一個由簡到繁的過程,儘管中醫脈象有二十八種,但臨床上只要抓住綱領,認真體會,依然能夠得心應手。清代著名醫家陳修園把脈分為六綱脈,即浮、沉、遲、數、長、短。浮沉就是脈搏顯現部位的深淺,醫生的手指輕輕按在病人脈搏搏動處,就能感覺到的脈象就是浮脈;需要重按才能感覺到的脈象就是沉脈。脈的浮、沉能夠判斷表證和里證;遲數就是脈率的快慢,脈率比較慢的(每分鐘少於60次)就是遲脈,脈率比較快的(每分鐘多於90次)就是數脈,脈的遲、數能夠判斷寒證和熱證;長短就是是否三個指頭都能摸到脈搏,三個指頭都能摸到脈搏搏動的稱長脈,只有一個指頭或兩個指頭能摸到脈搏搏動的稱短脈,根據脈的長、短能夠判斷先天稟賦的強弱。所以說,診脈並不是那麼神秘的,而且是很重要的。作者簡介:李燦東,福建中醫藥大學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診斷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翻譯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福建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心理脈象實質探討(一)中醫認為情志是人們對外界刺激產生的情緒反映,雖然它屬於精神範疇,但有其物質基礎。情志和人體臟腑功能活動有很大關係,《內經》指出:「人有五臟化五氣」,由此產生喜怒悲優恐等各種情志。反過來過度的精神刺激也可使人體氣機紊亂形成臟腑病變,正如《靈樞.壽夭剛柔》所說:「憂恐憤怒傷氣,氣傷臟,乃病臟。」我們知道,人體的情緒因素來源於大腦,屬於人體的高級精神活動的一部分。情緒是由於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及態度不同,通過人體的思維意識而產生的,以某種特殊色彩體驗的形式而反應出來的精神世界的產物,代表了大腦思維活動的結果。我們在討論心理脈象機理時曾經提出:心理脈象的實質是什麼這個根本問題。相關的問題是:大腦的這種思維意識活動,是通過哪種形式,是如何通過寸口脈感測給他人的?其產生和感測的媒介是什麼?它們又是通過何種感覺器官,使他人感受到這些大腦思維活動的?作為完整的心理脈象信息傳遞和識別過程,包括兩個獨立的階段,即心理脈象形成階段及我們對心理脈象的感應和判斷過程。我們分別從這兩方面進行探討。一、心理脈象機理的研究。心理脈象是建立在生物全息律基礎上的一門學科。80年代初,張穎清先生根據臨床實踐和大量的生物結構對應部位氨基酸雲圖分析,提出生物全息律這一生物規律。張氏發現生物體「任一節肢的穴位分布恰與其所對應部位在整體的分布規律相同,而穴位又是與其對應的部位化學組成相似程度較大的細胞群」,提出了「生物體每一相對獨立的部分在化學組成的模式上與整體相同,是整體成比例的縮小」的命題。生物全息律的理論深刻印證了中醫臟象學說所表達的內涵。在心理脈象的研究體系里,「寸口脈」這個經歷了千百年理論和實踐驗證的部位,為我們提供了探討人類心理活動的窗口。按照生物全息律的觀點,寸口脈作為一個獨立的演化部位,將攜帶整個機體全部信息。心理脈象的信息特徵主要表現為脈象振動覺和局部組織形態學的改變。作為心理脈象的診斷基礎,有賴於對這兩級信息符號的識別。我們首先就寸口脈各部位所攜帶的信息結構(見表4)加以介紹,然後再對其機理作進一步的探討。表4 寸口脈信息結構圖:信息來源寸 口 脈 象信息部位寸口脈搏波及其諧波寸口脈局部組織信息內容以脈搏形態學改變的形式反饋了臟腑器官的信息以脈搏諧波振動覺特徵的形式攜帶了臟腑器官的信息以局部組織形態學改變的形式反饋了臟腑器官的信息局部組織的形態改變,使脈搏波通過時頻率特徵發生變化,來反饋臟腑器官信息以局部組織固有振動諧波的形式攜帶了臟腑器官信息以上表達了心理脈象的基本信息結構,脈搏波和寸口局部組織各以形態學和振動覺特徵反饋了各臟腑器官的信息,這些信息變化是我們識別脈象心理成分的基礎。我們就上述信息變化的來源和機理展開討論。人類是有理性、有思維、有感情的群體,現實事物對人總是具有一定的、這樣或那樣的意義。外界環境經過人體感官的認知過程,反映到大腦中,根據該事物是否滿足人體的需要、意願的程度,產生不同的情緒。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有所不同,而通常以某種特殊色彩的體驗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就是心理現象的情緒過程。在心理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神經心理反射過程。人體各種感覺器官在接受外界刺激後,產生一系列神經衝動。這些神經衝動一部分經過傳入神經投射到大腦皮質感覺中樞產生特定感覺,而另一部分則沿傳入神經通路投射到大腦皮質下中樞的邊緣系統,在那裡發生非特異性反射。這種反射的結果,一方面產生情緒的心理效應,另一方面通過植物神經系統,產生情緒的外周效應,其中包括臟腑效應和脈象學改變。而情緒的臟腑效應通過內臟神經反射回來又加強了大腦的情緒體驗,進一步明確內心的情緒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對心理脈象診斷結構較有意義的是情緒的外周效應。當傳入神經衝動的一個分支投射到大腦皮質下中樞的邊緣系統時,在那裡發生非特異性反射。這種神經反射作為伴隨情緒過程衍生的神經衝動,攜帶有該種情緒的全部特徵,並通過植物神經系統的傳導,達到效應器官(靶器官),產生情緒的外周效應。情緒的外周效應具有多樣性。它可以影響到全身的機體狀態,如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各系統的機能狀態,影響到神經―體液的調節,神經―內分泌的調節,神經―免疫機能的調節等多方面的因素。阿克斯於1953年的一項實驗結果清楚地顯示出各種情緒之間的生理差異。他們在給被試者接上多導描記器之後,誘發他們的憤怒和恐懼情緒。結果發現,舒張壓、肌肉潛能、皮膚導電性增高、心率下降。這方面的效應在憤怒狀態中比恐懼狀態中更強,而恐懼狀態中皮膚導電性和呼吸頻率提高得更多。恐懼模式與腎上腺素注射後的結果相類似,而憤怒模式與去甲腎上腺素注射後的結果相似。霍曼於1966年描述了25名脊髓受到損傷的男性成人的反映。在他們等報告中發現,他們的憤怒、性和恐懼的情感體驗減退了。證明雖然在適當的條件下,他們也表現出明顯的情緒行為,但其中並不包含情感。而且脊髓損傷的部位越高,情緒減少的幅度就越大。被試者敘述說:「他們自己是激動地去行動,但是沒有任何情感。」說明情緒的外周效應是如何地重要。缺少外周效應的情緒將影響到情緒的自身體驗過程,構成一種不完整的情緒狀態,它使人「感覺」不到情感的存在。在心理學的學術領域裡,某些觀點否認情緒具有特定的外周反映模式。例如馬拉農給210名病人注射了與交感神經系統作用相似的去甲腎上腺素,並記錄了它們的內省報告。71%的人只報告了生理的效果,29%的人是按情緒的語言報告的。但他們對情緒作用所使用的稱呼則是「彷彿」一類的詞、即被試者說他們「彷彿」是害怕的。由此傾向於否認情緒的內臟反映模式。應該說這類實驗進行了很多,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力圖製造出某種公認的臟腑模式,來驗證某種情緒的外周效應。目前這類實驗存在兩個問題:(1)製造出來的臟腑模式與真實的情緒臟腑效應難以達到一致。例如前面所說阿克斯於用去甲腎上腺素製造出的恐懼模型,可以出現舒張壓、肌肉潛能、皮膚導電性增高、呼吸頻率提高等情況。但我們注意到這裡所說的「結果相類似」是指真實的恐懼與用去甲腎上腺素誘發的恐懼,它們在舒張壓、肌肉潛能、皮膚導電性增高、心率下降的結果相似,而不是它們誘發的情感相類似。這些現象的出現並不能代表恐懼的全部生物效應,更不能代表恐懼心理。恐懼是由一系列心理、生理效應組成,這裡所模擬的部分生理指標在其他很多情況下也可以出現,而代表恐懼的某些真正特異性感覺指標卻未能模擬出現。例如用去甲腎上腺素可以使肌肉潛能增加,但這種潛能的增加與恐懼情緒特有的後背發緊,冷森森的感覺相距甚遠。也就是說,我們尚不能製造出一個完整的恐懼模型,那麼一定要從部分的生理指標模擬出恐懼的情緒,則缺乏一定的基礎。(2)情緒的臟腑效應受神經系統支配的、複雜的神經心理過程,其運轉的基礎是生物電、神經衝動、各種神經介質、神經細胞的網路結構及傳導模式。去甲腎上腺素只是傳導過程中的神經介質之一。企圖用單一的去甲腎上腺素代替並模擬出神經心理過程,以求產生某種特定的情緒,其結論目前是難以確定的。因此,目前模擬的臟腑模式與真實臟腑情緒的表達之間存在一定差距,尚難以代表情緒的內臟反映模式。在情緒的外周效應中,臟腑效應具有更鮮明的特徵。布倫威克在1924年證明在某些情緒反映中,如恐懼、嫉妒、失望等,存在胃腸功能喪失;而在痛苦、驚奇和大驚中則產生相反情況,即胃腸功能擴大。沃爾夫等人對植物神經與中樞神經系統的關係-反映模式進行了一系列研究。該實驗在1947年時用胃管對人進行了長期的觀察研究。他們發現在情緒性擾亂中,存在兩種胃的機能變化。(1)當報告焦慮或逃避願望時候,胃酸、胃蠕動和血流量減少;(2)當報告憤怒和怨恨情緒時候,胃機能增進。這些實驗結論與中醫對臟腑心理效應的認識有不謀而合之處。在情緒的外周效應中,中醫給與臟腑效應更多的關注。這是因為中醫理論體系本身就是建立在臟腑經絡基礎上的一門學科,臟腑學說是中醫理論的核心部分。中醫理論認為心理活動是由臟腑功能活動派生出來的一種存在方式。它把不同的心理情緒派發於不同臟腑,並賦予相應的臟腑特徵。情緒的臟腑效應還有更深一層意義。中醫從樸素的辯證思想出發,把臟腑經脈循行路線發生的事件,歸結於臟腑功能活動的一部分。在臟腑中心論的指導思想下,情緒外周效應所出現的局部感覺,自然歸屬於出現這種效應的臟腑器官。因此,中醫臟腑效應的概念,應該是指情緒外周效應的總和。這種表達方式,是一種中醫獨特的、長期醫療實踐中總結出的理論模式。對於情緒的外周效應,過去的心理實驗中更多地是針對內臟器官進行的。如坎農談到內臟器官幾乎沒有感受性,它們所帶來的任何反饋都難以用來區分情緒。內臟只能緩慢地反映,而情緒則能在外部刺激發生後的至遲一秒鐘內出現。從主觀上說,它似乎比內臟反映更快。的確,人體內髒的反應模式與我們切身感受到的情況具有一定的距離。內髒的反應模式是相對緩慢的、彌散的、界限不清的、部位不準確的;而我們實際感受到的情緒外周效應可以是即刻出現的,部位精確的,而界限清楚的。例如我們在受到驚嚇或激怒時,情緒所帶來的軀體感覺可以立刻感覺出來。我們對許多情緒常常可以很準確地區分出感覺部位上的差異。例如我們可以準確地說出心裡不痛快情緒和心裡害怕情緒在感覺部位上的個體差異。這種感覺雖然都表現在胸部,但心裡不痛快情緒的感覺部位略微彌散而邊界不清,有股氣哽咽不舒的感覺;而心裡害怕的感覺部位則集中而鮮明,抽緊或緊縮的感覺。又如肝鬱的感覺部位和心理不痛快的感覺部位同樣是截然不同的。我們還可以說恐懼時後背發緊,冷森森的感覺為典型的軀體感覺,而不是內臟感覺。應該說,情緒的外周反應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包括情緒過程帶來的全部軀體的外周反應。我們實際感覺到的模式和單純的內臟反應模式是不同的。我們感覺到的並不是單一的內臟感覺,而是包括內臟感覺和軀體感覺、知覺、甚至情緒體驗的重現等多種感覺的複合感覺,這種感覺不應該也不可能單純用內臟感覺來解釋的。另一點應指出,我們通常感覺到的部分並不是情緒外周反應的整體,而只是其中的部分內容。它主要表現為某些軀體部位的綜合感覺。例如在憤怒時,我們只感到一種衝動的、欲求發泄的情緒狀態及相關的軀體感覺,而對其它的諸如血壓、呼吸、心率等其它指征則不去理會。可以說,情緒的外周反應和中醫表述的情緒臟腑效應是一個較為近似的概念,它們都是指軀體的外周效應的總和。其中情緒外周反應表達的範圍更廣泛些,而情緒的臟腑效應則多指臟腑為中心局部變化和感覺的總和。以上論述了情緒和情緒臟腑效應的相關性。下面我們就情緒外周效應對局部脈象的影響加以討論。情緒外周效應的施加因素對心裡脈象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它們分別使主體脈搏的特徵性成分和寸口脈局部特徵發生變異,形成總的脈象鑒別特徵。我們分別加以分析。(一)情緒的外周效應對主體脈搏特徵性成分的影響脈搏的特徵性成分主要由一般性形態特徵和脈象振動覺特徵兩部分內容組成。脈象由多個象素組成,其中包括如反映頻率特徵的遲數脈,反映節律特徵的結、代、促脈、反映血管緊張度的緊脈,反映血流狀態的澀脈,反映血管平滑肌狀態的弦脈等。情緒的外周效應主要通過對脈搏波和周圍血管參數特徵的調節來影響脈象的一般形態特徵。我們通常所診的寸口脈,是醫學解剖上的動脈。在心臟的驅動下,血液以脈波的形式沿動脈血管向前流動。在經過橈動脈時,這種脈搏的波動為我們切脈所感覺,形成所謂的寸口脈搏。脈搏的搏動與心臟有節律的舒縮功能,心率的快慢,心律的整齊與否,血管壁的彈性及緊張度,血流成分的變化,血液的粘稠度,血容量的多少,血管的外周阻力,血液流變學改變,植物神經中交感神經和付交感神經對心臟功能調節,對血管的收縮與舒張作用,內分泌激素對心血管的作用等均有密切的關係。脈搏是在心臟的機能狀態、血管的機能狀態、血液的機能狀態、以及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反應了心臟、血管、血液、神經、內分泌等多系統的信息。整個循環系統的宏觀調節,主要是改變心臟的輸出和周圍阻力來實現的。前者表現為心搏射血功能的變化和頻率、節律的改變,後者表現為小動、靜脈和微循環的收縮與舒張。心血管系統的各種相關物理量綜合作用的結果,構成脈搏的一般性形態特徵。情緒外周效應對脈象一般形態特徵的影響與調節,主要是由植物神經控制,內分泌激素控制及心血管血液動力學的變化與調節所控制。這種調節基本是一種宏觀調節,它使脈象的總體攜帶有該種情緒的特徵。從主觀上說,我們能夠感覺到這種變化。例如,當我們憤怒,或者害怕時,會有心跳加強,呼吸變得淺而快,或者出汗等一系列血管-神經系統的變化。此時可以從脈搏總體上感到搏動加強,脈率發生變化,脈管緊張度增加。這是我們所能理解的。可以說,情緒外周效應造成脈象一般形態的基本變化,有時它的特異性不是很強的。情緒外周效應對主體脈搏特徵影響,還表現為對脈象振動成分的影響,使脈搏頻譜和脈波特徵出現變異現象,從而攜帶該種情感的頻率特徵。情緒的外周效應主要通過兩種渠道影響寸口脈象的頻率特徵。一種是大腦皮質下中樞邊緣系統產生的非特異性反射,通過植物神經系統,直接控制和影響脈象的頻率特徵。例如在緊張的情緒狀態,我們很容易從脈管壁上感覺出緊張帶來的細顫。這是緊張情緒發放的神經衝動,通過植物神經系統,影響到血管平滑肌,引起管壁緊張弦長而細顫的狀態。另一種是情緒的臟腑效應引起的寸口脈象頻率特徵的變化。我們知道,每一臟腑器官都有其特定的頻響特徵。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臟腑處於充分協調舒展的狀態,對脈搏的節律特徵具有良好的諧振效能。此時毛細血管通暢開放,血流阻抗降低,血液灌注、流通性能良好,機體營養和供氧充分,呈現出健康的肌體狀態。在劇烈的精神刺激下,通過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使臟腑的機能受到抑制,內環境惡化,毛細血管流通不暢或過渡充盈的狀態,血流阻抗增加,血液灌注、流通性能降低,機體得不到充分的給養導致機能下降,臟器頻率特徵變異,異常諧波成分增多,對脈搏波的諧振特徵變差。此時,外周血管的振動波以及血液流經臟器時,受機能惡化的臟器固有頻率的影響,產生頻響位移,而臟器的異常諧波成分也以異常搏動的形式加入脈搏的頻率系統中去,導致寸口脈頻率特徵發生變化。這一點,我們從肝鬱時肝臟血流郁滯,血流量降低;嚴重肝鬱時寸口脈各分部都可以感到酸麻不適振動諧波成分可以證實這點。(二)情緒的外周效應對寸口脈局部特徵的影響情緒外周效應以脈象局部形態學和振動覺形式反饋臟腑的信息。1.情緒外周效應對寸口脈局部形態學的影響寸口局部組織以形態學改變的形式反饋了臟腑器官的信息。這種現象的產生與寸口局部組織的微結構變化有關。從表面上看,寸口各局部組織都由皮膚,皮下組織、神經、血管等組成。但實際上,寸口各分部受各臟腑組織器官反饋信息的控制,使血管平滑肌的舒縮、脈管的緊張度、管壁張力、血管充盈度、微血管的微循環狀態;皮下組織、纖維組織、結締組織、脂肪組織;有無水腫、充血、增生、皮下結節、循環障礙;以及皮膚的表皮角化、營養不良、過度增生;各個感覺神經,循環狀態,脂肪多寡,立毛肌戰慄,肌顫,皮膚分泌等等諸多方面出現細微差距。人們很早就發現,當人生病時,常在人體的一定的部位出現酸楚、疼痛、壓痛以及皮下組織的硬度和充盈的變化,有時還可及圓形或索條形硬結。說明肌體內部狀態和體表徵象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人體的各個組織器官在不同的生理、病理的狀態下,具有不同的組織結構特徵和固有頻率特徵。比如,在各種充血、水腫、炎症、增生、潰瘍、勞損等狀態下,各組織器官出現生理或病理性的變化,這些必然造成局部各種理化性質的改變,其中包括固有頻率和頻率特性的變化。不言而喻,一個硬化的肝臟和一個柔軟、正常的肝臟有著完全不同的頻率特性。這種特性在同等脈搏外力的激動下,以其本身固有頻率產生振動。臟器的各種特徵,包括頻率特性反饋到寸口脈上,各自分別通過神經-血管、神經-體液等多種途征的聯繫,使脈搏產生反饋人體各器官特徵的脈象改變,其中就包括寸口局部組織固有頻率的變化。受臟腑特徵的影響,構成寸口脈組織細胞學的細微變化,造成了寸口各分部固有頻率的細微差別。這種差別在同一脈搏頻率的激蕩下,亦各自產生不同頻率的振動波。這種振動波及其諧波成分產生寸口局部組織的特定振動頻率,並由此產生該局部組織的振動覺反應。前面我們已經列舉了一些常見心理脈象的形態學改變,這些變化明確地代表了心裡脈象的情緒信息。按照生物全息律的觀點,「任一節肢的穴位分布恰與其所對應部位在整體的分布規律相同,而穴位又是與其對應的部位化學組成相似程度較大的細胞群」。寸口脈作為一個獨立的演化部位,其效應模式與全身臟腑器官的效應模式呈對應反映。由於寸口脈和臟腑器官在結構組成和分部規律的相似性,伴隨情緒過程產生的神經衝動(攜帶有該種情緒的全部特徵),通過植物神經系統的傳遞,一方面達到臟腑器官(靶器官),產生情緒的臟腑效應;另一方面達到寸口效應器官,產生情緒的脈象效應。寸口脈通常以兩種局部組織學變化的模式攜帶或反饋機體的信息。(1)持續的局部組織學改變。情緒的臟腑效應發生變化時,寸口局部對稱部位出現某些結構形態的細微變化。如不同形式的局部組織張力下降、結構疏軟或充盈水腫、緊張度增加。這些形態的改變呈多形性。它們可出現在脈管的上方、一側、雙側、或其它位置;形態可呈圓形、橢圓形、片狀、線狀或邊界彌散的。血管周圍可出現小的結節、索條狀或線狀隆起;血管局部平滑肌收縮、緊張、振顫、鬆弛,甚至不規則舒縮造成血管的扭曲狀態。各種變化過程受神經心理的影響,處於不斷發展、演變和消退過程中,衍演為各種特定的形態改變,代表一定的心理情感過程。脈象形態改變有時呈現很奇特而形象。例如心理創傷脈象,左寸血管表層很短一段平滑肌呈線狀收縮,局部略微隆起,則形成刀口樣心裡創傷特徵。飽經心理磨難、摧殘的人,血管的手感會變為扭曲的麻花狀,代表了心靈的苦痛。在心理脈象中,明顯的局部組織學變化大多有長期的精神刺激背景。它的形成過程往往很長,而且一旦形成後可以持續很長時間,幾月、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演變過程。(2)即刻的局部組織學改變。受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影響,在心理活動的同時,寸口脈對應部位出現即刻的血管和周圍組織變化。如恐懼時,血管馬上緊張收縮,而以右尺最明顯,出現僵直細顫的狀態;憤怒時,左關局部隆起,搏動亢奮。這種現象多出現在即刻的情緒過程中。即刻情緒過程造成的脈象形態改變持續時間較短,如心理狀態從原情緒中擺脫出來,脈象形態的改變多在短期內消失。我們再分析一個例子。例如患者對我們的脈診不能適應,感到緊張而出現心悸癥狀。在緊張的情緒狀態下,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產生兩種生理效應。外周血管收縮和心搏加強,並出現心悸癥狀。我們觀察這一神經生理變化的脈象反應。當我們把手放在寸口脈上時,會發現寸口脈各分部對同一神經生理變化表現了不同的脈象反映。首先尺脈部位血管平滑肌表現對腎上腺素反應更敏感些,出現由尺脈根部向上的收縮、緊張、拘緊感,脈管顯得綳直、弦長,附有一種繃緊的血管在加速血流的衝擊下帶來的細顫。同時左寸血管壁張力略高,但不象尺部那樣綳急緊張。該部位突出特點是脈搏高峰脈形如豆,悸動緊張。在這同一個心理狀態下,尺脈和寸脈的脈象反應可以有不同。作為即刻的人體情緒外周效應,我們可以感到身體肌肉緊張,甚至哆嗦,心搏加強,心跳悸動,這些和脈象血管效應的感覺效果基本是一致的。在這個心理過程中,對於同一個神經心理變化過程,寸口各分部表現出不同的形態差異。這種形態學變化造成心理脈象診斷依據的一個基本方面。2.情緒外周效應對寸口脈局部振動覺特徵的影響。首先從寸口脈局部振動覺形成機理談起。前面已經討論了脈波中有多種諧波成分的存在,以及脈波中高頻諧波成分增加與肌體狀態相關性問題。在通常的設想中,很難想像同一脈波通過只有方寸之地的寸口脈時,臨近部位之間會有什麼可感知的變化。但在前面「脈象的頻域特徵與脈象診斷」一節所列舉的實驗中,診斷部位卻出現代表臟腑機能失調的,10赫茲以上諧波的功能譜增加現象,同時諧波產生的部位和經典論著的臟腑定位相同。說明寸口脈不同診斷部位的頻譜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種情況的發生和相關臟腑的機能失調有對應關係。從宏觀的角度講,脈搏的基本特徵是心血管系統及全身各組織器官相關物理量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一結果構成不同頻譜的脈波波形,從而使脈搏的諧波成分具有多臟器的頻率特徵。這種解釋僅僅說明了寸口脈諧波攜帶了多臟器的頻率特徵,而未能解答為什麼同一個寸口脈各分部會出現不同振動特徵的頻譜分量。如果寸口脈各點是均質的,諧波成分的變化會在各部位均等地顯現出來。在脈搏的流速、基本頻率、節律、管徑大小等基本確定的情況下,脈搏主波的頻譜特徵確實很難有明確變化。但在以上的實驗中,寸口不同部位表現出與疾病相關的不同諧波分量。其原因與寸口局部微觀組織結構變異有關,我們應該從局部組織的變異中去尋找答案。這裡有二種可能性:即脈搏主波的諧波成分在通過寸口脈局部組織時,受其頻率特徵的影響,使脈搏諧波成分發生了變異;或寸口局部組織將自身攜帶的信息以固有振動的形式加入到主波中,造成局部頻率特徵的變異。我們對這兩種情況分別進行討論。(1)脈搏波通過寸口脈局部組織時,受其頻率特徵的影響,使脈搏諧波成分發生了變化。這是寸口脈局部組織振動覺產生的最常見形式。它通常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上面已經講了情緒的外周效應使寸口局部組織發生形態變化,微結構的變異導致傳導特徵的變化,使脈搏波通過它時頻率特徵產生變異,反饋了對應臟腑的諧波信息。例如恐懼心理時,軀體後背發緊,冷森森的感覺,對應右尺弦直緊張細顫,內側局部組織鬆軟虛空,使通過右尺內側的諧波成分大量被吸收,振動覺成分明顯減弱。出現局部振動覺減弱、收斂、吸收的情況,反映了退縮、緊張、恐懼的心理。璡如寸口局部組織對某個諧波成分產生共振效果,使該諧波功能譜明顯增強,出現某一頻段的諧波成分異常增強的情況,使該段振動效應明顯增強。象憤怒心理脈象,左關振動成分明顯增強。如果血管周圍組織緊張度下降或組織結構薄弱,使該處脈搏搏動明顯凸現,顯得異常活躍,振動效果增強。例如高興得心跳的情緒。高興的情緒導致局部組織放鬆舒展,神經興奮度增高而使心搏加強。兩者相加的共同作用結果使局部脈搏清晰流暢,拐點高峰圓潤活脫。振動覺形態是一種歡快活躍的感覺。(2)寸口脈局部組織固有頻率產生的振動成分附加到主波中。寸口脈各分部組織結構的細微變化,使其具有不同的頻率特徵,反映著各對應臟器的頻率特徵和生命信息。從生物全息論的觀點出發,生命體的每一個獨立的局部組織都攜帶著整個機體的全部信息。寸口局部組織受情緒外周效應的影響,微結構發生變異,導致頻率特徵的變化。這種變化使寸口脈局部組織攜帶對應臟器的各種信息。不同臟腑信息以不同頻率振動波的形式反映出來。這種代表不同臟器頻率特徵的振動波,是我們藉以診斷機體心理生理變化的依據之一。局部組織的固有振動或受脈搏衝擊後,局部組織在同一脈搏頻率的激蕩下,各自產生不同頻率的振動波。此時,局部組織以其特有的振動頻率,將自身攜帶的信息以諧波的形式加入到脈搏主波中,併產生新的頻率響應,造成脈搏主波的頻率特徵發生變化,異常高頻諧波成分增加,構成特定臟腑的信息。例如患者長期處於肝鬱狀態,其右關(肝)診斷部位飄溢著一種令人酸麻不適的指感,這種指感有如用石頭等硬物劃玻璃板,出現尖銳刺耳的聲音時,手臂的酸麻感或磕著手肘部「麻筋」時那種不適感。如果把這種感覺引到心裡去體會,產生一種郁滯、兩肋悶滿的感覺,我們稱之為「肝鬱脈」。肝鬱脈有其獨自的特點。它可以附和其他脈象存在,也可單獨以振動覺形式存在。只要這種情感存在,就會出現肝鬱信息的脈象,並將其自身攜帶的信息以諧波的形式加入到脈搏主波中,造成脈搏頻率特徵的變化,構成一種獨立的脈象信息,演變成各種帶有肝鬱特徵的心理脈象。無脈症情況下心理信息的感應進一步說明了局部組織固有振動的存在。無脈症的頻率特徵是心理脈象的一種特例。它沒有脈搏搏動的激發和誘導,所顯示的僅僅是局部組織自身的固有振動。無脈症獨自存在時,顯示了自身的頻率特徵;而複合其它脈象存在時,則把將自身攜帶的信息以諧波的形式加入到脈搏主波中,產生新的頻率特徵,構築特定的臟腑信息。詳細情況我們在「無脈症」一節中闡述。二、心理脈象感應機理研究寸口脈局部以形態學和振動覺改變的形式反饋了臟腑器官的信息,同時心理脈象的診斷和識別也從這兩方面進行。本章前半部分分析了寸口脈局部形態學和振動覺的變化形式,闡明了心理脈象的物質基礎;在第三章第一節「手指的感覺功能」中闡述了手指對脈象形態學和振動覺的感覺機制,介紹了心理脈象的感覺基礎。心理脈象振動覺和形態學的識別構成了心理脈象的感覺機制。本節主要就心理脈象的兩項機理研究做進一步討論。(一)脈象振動覺的感覺機理研究。我們知道,脈象振動覺是一個極微小、極弱的振動成分,為此我們曾在「脈象振動覺手感訓練」一節中反覆強調對感覺力度、感覺層次、感覺部位、感覺方法的具體要求。如果不能準確地掌握這些方法,則很難感覺到脈象振動覺的細微特徵。脈象振動覺的最佳感覺位置是手指和被感覺組織剛好接觸實,但又不十分用力的狀態為最好。這個起始位置大約在比浮取略淺的位置到接近中取的位置。具體的運指方法:手指剛接觸到皮膚時有一個落實感,按實搏動的脈管時產生一種實體感。我們略微按實脈管,此時的注意力不要放在脈管的搏動上,然後緩緩上移,時刻注意指目與脈管接觸面的感覺。在手指上移過程中,若觸若離之間,突然有一個瞬間指下實體感模糊了,代有某種微微酸麻、滯澀等不適感覺,這就是感覺到振動覺了。請注意「這兩個層次之間有一個瞬間指感突然模糊了」這句話。實際上這種突然模糊的感覺是一種振動覺共振效應。在這一瞬間,手指對脈象諧波成分取得了共振或諧振效果,使我們明確感覺到振動成分。這種感覺手法是振動覺感應成功的關鍵。共振感覺的機理是,但當振動波的頻率接近物體的固有頻率時,物體就會隨之產生共振現象。此時振動幅度和強度達到最大,它們要比單純傳導振動波的幅度和強度增大許多。可以說我們對極微弱的脈象振動覺能夠感覺的機理,是建立在對振動覺共振效應基礎上的。對於不同人體和各器官來說,其個體的頻率特徵雖然有所差異,但其總的頻率範圍是接近的,其基礎頻率大致在幾赫茲到幾十赫茲之間變化。正因為不同個體間有相近的頻率範圍,因此某一個人體自身頻率的振動就有可能作用於他人,使他人產生共振現象。寸口各部受脈搏的激勵下產生各種代表臟腑器官生理、病理狀態的振動波。這些振動波總體上都在人體固有頻率和手指感覺的範圍內,我們手指很容易與之感應而產生相應的共振現象。雖然人體之間有大致相近的頻率範圍,但要產生共振效應,還需要手指的諧振頻率接近物體的振動頻率。對於這點,我們通過調節手指壓力來改變其頻率特徵。具體操作是:我們在舉按之間尋求共振的諧振點。當手指按實時,脈管被壓實,手指和脈波之間的振動效應難以產生;手指按虛時,振動波則難以感應和傳導。脈診時隨著手指的尋按過程,指端壓力不斷改變,導致組織結構疏密程度和頻率特徵動態變化。這點正如琴弦受到壓力後,使弛張度發生變化一樣,其頻率特徵同時產生變化。手指壓力的變化使其頻率特徵呈現出動態變化。當某一位置手指頻率特徵接近脈象諧波頻率時,手指將對其產生共振效應。此時微弱的諧波成分將明顯增強,使人較為明顯地感到脈象的振動成分。當我們明確這個機理之後,就可以明白心理脈象和病脈診斷方式不同。病脈脈診手指要按實,在落實之中才能觀察血管形態學的變化;心理脈診手指要落虛,要在緩緩上移之中,對脈象振動覺取得共振的條件下進行感覺。具體地說,感覺血管振動成分和感覺周圍組織振動成分時手指狀態略有不同。感覺血管振動或血管傳來的振動成分時,手指觸實血管後微微上舉,在對血管微加壓力的狀態下感應血管的振動成分。若感覺周圍組織振動或脈搏主波受周圍組織調製後傳導的振動,手指在微觸血管或微離血管的部位,在調節對血管周圍組織壓力狀態中去感覺這種振動成分。掌握心理脈診的共振手法是取得脈象振動覺感應的基本技能。(二)脈象心理效應的機理探討他人的情感通過心理脈象的傳遞,使診者產生某種情感體驗時,叫做脈象心理效應。在心理學的領域裡,有個專用名詞叫做情感移入。在人際間的社會交往中,人們彼此情感總是互相作用和互相影響。當一個人知覺到對方的某種情感體驗時,可以分享對方的情感。這種分享可以不意味著同情,也不意味著對它的認識,而是指對對方的情感產生的情緒性反應。它說明情感體驗通過社會交往可以交流。也就是說,情感不但可以被認識,也可以互相溝通。這種現象出現在心理脈象領域中稱為脈象心理效應。脈象心理效應主要是脈象振動覺作用於他人產生類似的心理效應。振動覺的心理效應可以理解為一種神經―心理活動,它可以看成是心理脈象振動諧波產生的逆過程,也就是神經心理及其外周效應的逆過程。在情緒過程中,一方面形成人體內心的情緒體驗,一方面通過植物神經造成情緒的外周效應,其中包括臟腑效應和脈象學的變化,派生出特異性的振動脈波。在脈診過程中,人體振動覺感受器在接受到這種特異性的振動諧波後,產生神經衝動。這種神經衝動一部分經過傳入神經投射到大腦皮質感覺中樞產生振動覺,而另一部分則沿傳入神經通路投射到大腦皮質下中樞的邊緣系統,在那裡發生非特異性反射。這種反射的結果,一方面產生情感的心理效應,另一方面通過植物神經系統,產生情緒的外周效應(臟腑效應)。情感的臟腑效應通過內臟感覺神經反射又加強了大腦的情緒體驗,進一步明確了情緒的外周感覺。從時間心理效應來說,整個心理過程通常只要零點幾秒時間,這是診者手指感覺和內心效應幾乎同時產生的原因。為什麼心理振動脈波可以產生特定的心理效應?心理脈波本來就是反饋某種特定心理過程而出現的,它和內心的情緒體驗有直接的對應關係,並攜帶有該種心理成分的信息結構。當這種特異性狀的振動脈波被手指感覺到,轉化為對應的神經衝動並投射到大腦情感中樞的同時,誘發出同種心理情感。其另一支感覺神經傳出通路將此信號傳導至外周神經,在那裡產生同種的外周神經效應,引起類似的情緒自身體驗。我們可以有這種感受。和諧、輕柔的震蕩可以產生安詳、舒適的感覺,而粗糙、雜亂的震動使人心情煩躁。說明不同的振動成分可以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當我們人體終日在不同心理情緒狀態中生活,也在潛移默化之中感受不同情緒狀態所引發的諧波震蕩。在多次實習之後,這種震蕩模式就作為一種潛在的條件反射的模式為我們所接受。所以當我們從脈診的手指上重新感受到這種情緒的振動諧波時,它可以作為一種固定的刺激模式誘發出情緒的重現。這種情緒的重現可以不意味著具有同種情感,也不意味著對它的同情,而只是對對方的情感產生的理解或情緒性反應。以上表達了這樣一個循環過程:人體情感因素通過情緒的外周效應,以脈象信息形態和振動覺特徵的形式傳達了情感信息的內容。當診者感覺到這種脈象信息時(主要是脈象振動諧波成分),由感覺傳入神經傳導至皮層下情感中樞,誘發出同種性質情感的識別,或由傳出神經造成情緒的外周自身體驗。從一定意義上講,脈象心理效應是以脈象振動覺為傳導媒介的、臟腑心理效應的重現。脈象心理效應在心理脈診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首先它通過脈象振動覺這樣一個傳導媒介,使診者心中誘導出同種性質的心理感受。這樣使我們可以擺脫對心理脈象形態學的種種識別,而能使自己的內心中直接感受出(或誘導出)對方心理情感。它使心理脈診效率和準確性都大大提高,並使直接感應對方心理狀態成為現實和可能。這對脈象心理學的發展無疑是一個重大的進步。心理脈象實質初探心理脈象是對中醫臟象學說的又一延伸和發展。中醫臟象學說認為臟腑功能活動與其外在表象是相互統一的。這個觀點得到幾千年中醫理論和實踐的充分論證。其中,傳統中醫在臟腑疾病與脈象表現相關性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創造出以28種病脈為主體的病脈診斷體系;而心理脈象作為人類心理活動(心神活動)的外在表象成為我們進一步研究的對象。這一節主要探討脈學史上懸念已久的問題∶心理脈象形成的物質基礎及實質是什麼?第一節 心理脈象成分指征的確定一、心理脈象成分指征的確定心裡脈象的診斷主要依賴寸口脈特徵性成分的改變。作為脈象機理的探討,我們首先要確定心理脈象特徵性成分是由哪些相關量組成,這些相關因素又是通過如何渠道來反映人體心理活動的。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從心煩心理脈象入手,探討哪些是心理脈象的相關因素,哪些是心理脈象的確定因素。《素問、脈要精微論篇》提出:「數則煩心」的觀點。《素問、陰陽別論篇》曰「數者為陽。」以後諸多脈書把數脈賦予「陽和熱」及「煩心」的性質。這裡的「煩心」可以解釋為心理活動的一部分,表示心煩的情緒。古人論述的數脈和心煩之間是否有什麼確定關係呢?我們首先確定數脈的內涵。《內經》雖沒有直接寫明數脈的形態特徵,但《素問.平人氣象論篇》有一論述可以借鑒,其曰:「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躁,尺熱日病溫。」這裡「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是講脈率一息六至。後世則把脈率一息六至看做是對數脈的原則性規定。在這一論述里,脈率快而躁,加上尺熱是病溫的必備條件,但經文里並沒有把脈數和心煩固定地聯繫在一起,同時「數則煩心」還可以理解為脈率過快引起的不適,造成心煩的情況。在脈學領域裡,數脈是一個單純表示脈率快的信息量,通常把脈搏頻率每分鐘超過90次稱為數脈。在經典脈學看來,數脈和心煩之間並沒有確定的等量關係,也就是說:數脈未必一定要產生「煩心」的心理效果。比如很多心率較快的人,包括部分「室上性心動過速」的病人,未必都有「煩心」的感覺,甚至很多人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癥狀,更不必說許多小孩子正常的數脈更不會產生心煩的感覺。數脈可以有心煩癥狀,也可以沒有心煩癥狀;心煩時可以有數脈,心煩時也可以脈不數。這點可以從許多「更年期」的人心煩而脈不數的情況中得到證實。因此,我們不能因為有些人同時具備有心煩、脈數的情況,就把數脈和心煩等量齊觀起來,導致凡是數脈則煩心的結論。數脈不是心煩必備癥狀。那麼,心煩和心臟的節律是否有關係呢?有些心律失常的人可有明顯的心煩癥狀。如各種早搏,房顫的病人,用形象的話來說,「伴著每一次早搏,心臟就咯噔一下,或房顫心裡七上八下的,讓人心煩。」但是很多心煩人的心律是整齊的,也有一些早搏或房顫的人毫無自覺癥狀,更說不上會有心煩了。因此可以推斷,心律不整也不是心煩的必然結果。臨床上病情危重時患者常可以出現煩躁癥狀。應該說煩躁更多地表現為軀體癥狀,而心煩則較多為內心感受。在一般情況下,煩躁中往往包含了軀體躁動和內心煩躁雙重內涵,即煩躁病人通常附有某種程度的心煩成分。例如高燒昏迷、肝昏迷都可以出現煩躁癥狀,《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亦說道:「病者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卧,汗出。」論述了脈數,內熱盛,微煩的相關指征。熱病常可見煩躁癥狀,但煩躁稱不上熱病的專利。如陰竭陽亡的脫症,也可以出現煩躁情況。此時脈率雖可以一息六至而躁,但四肢厥冷,則稱不上「病溫」。因此,煩躁只是疾病危重期產生的一種精神癥狀,與是否發熱沒有必然的關係。是否有某個可以表達「煩心」的物理量及心理效應的脈象存在。我們注意到疾病危重期的煩躁常伴隨另一種脈象情況。《素問、論疾診尺論篇》曰:「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講述了病溫有尺膚熱和脈盛躁兩個特徵。《評熱病論篇》云:「有病溫者,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也論述了脈躁疾與病溫是兩個相關量。病溫者脈躁,病溫者常伴有煩躁。那末脈躁是否與煩躁相關聯呢?實際上脈躁和心煩確實有關。這個問題在《內經》中早有論述,似乎被以後的脈書忽略了。《素問、脈要精微論篇》曰:「諸浮不躁者,皆在陽,則為熱;其有躁者在手。」指出寸關尺三部諸脈浮尚且平靜不躁動的,其病在表,表現為發熱;如脈象浮而躁動不靜者,則涉手少陰心經的病變而出現煩躁等一類癥狀。這段經文里很明確排除了熱和躁脈的關係。發熱者可以脈浮而不躁,發熱不是躁脈的必備條件;而一旦出現躁脈則如前所述,會影響心經的病變產生煩躁等一類癥狀。可以說煩躁和躁脈是相關聯的。通過經典論述分析了躁脈信息與心煩心理活動之間關係後,那麼躁脈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信息成分呢?我們還是通過分析親身體驗入手。產生心煩的原因很多,有人在身旁躁擾可以使人心煩;長時間看書厭煩了,或看一些不願看的東西,聽不願聽見的聲音,做不願做的事,都可以惹人心煩;不規則的振動可讓人心煩;高溫和悶熱可使人心煩;身體的不適也可讓人心煩等等。總之,對人心理不良的刺激,而人又不能擺脫這種境界時都可以產生心煩的反應。而這種使人心煩的不良刺激可以是各種物理量,如聲音、燈光、溫度、濕度、疼痛、振動等等。它們作用於人的耳、鼻、眼、舌、身之後,傳到大腦情緒中樞,造成心煩的心理效應。當我們從脈象上感知心煩時,以上各種產生心煩的原因均不成立,我們所感知的僅僅是一個躁脈。患者心煩的心理狀態,我們是如何從脈象上知道的呢?首先我們在診躁脈時,感到脈象上有種躁擾不安的感覺,也可以說躁動不寧的感覺。如前所述,這種感覺和心率快慢,以及心律是否整齊沒有必然的聯繫。它和其它脈象形態是否有關?通過實踐可以看出,這種躁擾感覺並不為各種脈形所改變,弦脈、滑脈、細脈、數脈、遲脈、浮脈、沉脈、結代脈……伴隨著患者心煩的感覺,各種類型的脈都可以出現手指端躁擾的感覺。因此,可以說躁脈的出現與通常所用的28種病脈的脈形無關,是一種獨立於常規脈形之外的脈象感覺。那麼,讓人心煩的躁脈倒底躁在哪裡呢?我們仔細觀察脈搏,這種躁擾的感覺作為心煩的脈象特徵,伴隨每一下脈搏都有。可以說,躁脈伴隨於每一脈搏的本身,是每一脈搏自身的產物。在做了層層推理之後,我們排除了許多和躁脈不相關的因素後,這時尋找脈象上燥擾感覺的注意力自然轉移到每次脈搏本身上來。作為這個問題的探討,我們分析一下脈搏形成的生理與解剖。脈搏是依附於心血管系統的一個組成部份。心血管系統是由心臟、動脈、微循環、靜脈、再回到心臟,包括肺循環和體循環的一個閉環系統,在這個閉環系統中,任何一部分的壓力、流量、血管壁、血液的變化,都要影響整個循環系統,引起一系列的心血管的反應。整個循環系統的宏觀調節,主要是改變心臟的輸出和周圍阻力來實現的。前者表現為心搏射血功能的變化和頻率、節律的改變,後者表現為小動、靜脈和微循環的收縮與舒張。影響與調節循環系統的主要機理是由植物神經控制,內分泌激素控制及心血管血液動力學變化的控制與調節。上面心血管系統的各種相關物理量綜合作用的結果,造成寸口脈局部脈象的特徵性改變,形成我們通常所說的28種脈象。28種脈象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心血管系統的參量特性。如反映頻率特徵的遲數脈,反映節律特徵的結、代、促脈、反映血管張力的緊脈,反映血流狀態的澀脈,反映血管平滑肌緊張度的弦脈等。我們已經說過,躁脈的形態與上面提到的各種參量均無直接關係。那麼,脈象上還有什麼參量能夠代表這種心理活動呢?心煩時脈波中特有的燥攏感,作為伴隨基礎脈波形態共生的一種脈波形態,也必然具備波的特點,而且是伴隨在基礎波形上的一種脈波。我們在分析躁脈的指感特徵時發現,躁脈的出現伴隨每一脈搏,表現為脈搏主波前至主波高峰階段的、很短時間的指端躁擾、不和諧的感覺(確切地說,應該是在這個時域手感最明顯)。這種感覺有如我們坐在電影院里,有人用腳抵住我們的椅背不停哆嗦時的那種感覺。一種讓人難受的,不規律的哆嗦引起人心煩的感覺。如果把這種感覺移到指端,診脈時出現這種躁擾煩人的振動感覺,躁脈的指感就被我們掌握了。從躁脈的認識過程中反映了二個問題。其一、躁脈可以伴隨28種脈象中的任何脈象形態複合出現。表現為28種脈象基礎形態上,脈搏高峰前至高峰階段附加在指端上的一種躁動感覺。躁脈為複合脈象中的一個新參量。其二、很明顯,有人抵住椅背哆嗦的感覺是一種粗糙而又不規則振動覺。躁脈的指感與之類似,可能是一種振動覺成分的反映。進一步分析後可以知道,脈象的諧波分量所導致的振動分量有共同類似波的結構形式,並構成脈象振動覺反應。作為心理脈象的結構特徵,儘管它們的形態千變萬化,但躁脈中所反映出的振動覺成分在所有心理脈象里都會出現。也就是說,脈象振動覺是每一心理脈象共同具有的成分。這點我們在心理脈象的組成結構中已有討論。那末,振動覺是否為心理脈象所獨有?不可否認,脈搏作為周期性變化的振動波,不獨心理脈象,包括病脈脈象體系在內,振動覺特徵為所有脈象所共有。在這個前提下,我們需要探討振動覺對心理脈象是否具有獨家診斷意義?這個問題我們從脈象的診斷要求出發,作進一步分析。作為標準化的脈象診斷指征有兩個基本要求,通用性和專屬性。通用性是指所有被診斷的脈象都應具備該項指標。這樣才能作為共同的標準依據對每一例脈象的情況作出判斷。例如我們目前通用的28種脈象,不論是弦脈、滑脈、細脈、數脈、遲脈、浮脈、沉脈、結代脈等都僅為部分脈象所具備,代表了它們各自的局部特徵。那麼其中每一種脈象都只能作為部分脈象的診斷指標,不能成為所有脈象共同的評價標準。專屬性是看檢驗診斷指標是否具有唯一性,是否能為某種心理脈象所專有。通常的28病脈可以和某些病理狀態相關聯。但在一般情況下,單個脈象並不代表某種特定的疾病。例如,在中醫理論中浮主表,但浮脈並不一定都是表證;數主陽,但陰極陽亡的數脈未必是陽證。這種缺乏專屬性的脈象指標給疾病的判斷造成很大困難。因此目前中醫對病脈的診斷通常都是從不同角度,結合若干脈象指標綜合進行判斷的。而脈象振動覺則具有通用性和專屬性的雙重特徵。脈象作為周期性變化的振動波,振動屬性是每一脈象都具備的基本特徵。它保證了每一脈象都在同一評價尺度下進行判斷比較,評價指標具有普遍意義。脈象振動特徵是由諧波特徵確定的,諧波特徵則與多種脈象因素有關。它們由脈搏主波的頻率特徵、每一局部的固有頻率特徵、每一局部對諧波頻率吸收、共振、傳導、干涉等多種因素所決定。因此,脈象的頻率特徵是一個變化很廣闊的領域。它可以容納多種組合形式,形成各種特定頻率的振動覺特徵。尤其在心理脈象領域裡,每種脈象都和一定的振動特徵相聯繫,具有很強的專屬性。脈象諧波的振動特徵正像無線電波或微波接收時的對號入座一樣,不同諧波特徵具有各自的振動覺特徵,特定的振動特徵構成脈象振動覺的專屬性。雖然振動覺對病脈同樣具有診斷意義。但病脈診斷體系更多地依賴形態學改變來確定其疾病內涵。例如對病脈診斷來說,某些病脈振動覺特徵性可以很強,如動脈、澀脈等,都具有較好的專屬性。但這種專屬性僅對於脈象診斷而言,而不是對於疾病的診斷。例如我們根據振動覺特徵可以診斷為澀脈,而要診斷為冠心病則需要其它的診斷指征。因而在相當一批病脈中,不同脈象振動覺之間具有較多的共性,專屬性欠佳,這就限制了它的使用。因此在病脈體系中,最具有診斷意義的部分偏重於局部形態學改變,或形態學與振動覺的雙重診斷。心理脈象體系則更多地依賴于振動覺特徵的鑒別。在心理脈象領域裡,不同脈象振動覺特徵比病脈的指感特徵有更多的差異,有更加豐富的診斷內容,有更明確的專屬性,使它們不易混淆。總之,振動覺對於心理脈象具有較強的專屬性。振動覺成分雖然不為心理脈象所專有,但每一心理脈象的振動特徵有所區別,專屬性強,同時形態可以和病脈鑒別開。因此,振動覺特徵成為心理脈象最重要的診斷指征。我們再研究其它成分對心理脈象診斷造成的影響。不可否認,脈象振動覺解決了脈象診斷指標普遍性和專屬性問題。尤其是專屬性問題的解決,從根本上解決了不同心理脈象的鑒別難點。這一點,它比過去病脈的診斷體系具有更強的優勢。尤其對那些以振動覺特徵作為唯一判斷指標的心理脈象,脈象診斷有很大的準確性和精確性。作為心理脈象的診斷要求,我們還需要更多方面指標的支持,這裡有兩方面原因。1.心理脈象作為神經心理的外在表象,其外周效應必然表現為多方面的信息。我們每增加一種特異性的觀察指標,都會對結論的準確性提供有力的支持。這就要求我們尋找更多的特異性指標作為診斷的依據。2.雖然振動覺特徵對於脈象心理成分的診斷具有專屬性,但有些心理脈象的識別並不是單一振動覺成分所能決定的。例如恐懼脈的識別。恐懼帶來寸關脈的緊張度增高,脈壁緊張而略顯僵直,其右尺脈內側振動感覺明顯向內收引減弱而顯得虛怯,形成一種虛空感。這種振動覺減弱的虛空感對恐懼脈具有專屬性,而且和其它原因造成振動覺減弱的情況在手感特徵方面有明顯區別。但單憑這種虛空感就判斷為恐懼情緒,未免有失鄭重。這時我們再加上另一個相關的形態指征,即局部血管壁緊張而略顯僵直,上面附有恐懼帶來的細顫(注意這又是一種專屬性很強的振動覺特徵)。此時對恐懼脈的判斷就很準確了。因此對於心理脈象的判定,除了單一由振動覺成分組成的心理脈象外,我們都採用了雙重指標的判別標準,即脈象振動覺和局部形態特徵的雙重指標,以增加判斷指標的可信度,保證判斷準確無誤。不同心理脈象形態學特徵差異很大,甚至沒有更多的共性,其中很多相關的形態描述已經不是用浮、滑、遲、數等概念所能概括的。因此對心理脈象局部特徵的描述形式和通常的28種病脈有很大不同。我們對心理脈象的描述不是簡單地以某幾種基本形態的疊加、組合而成,而是針對每一脈象的實際形態做細緻、具體的分析。雖然心理脈象中也借用了一些28病脈的形態術語,甚至包括浮、滑、緊、澀等大部分脈象的形態特徵,但從總體上說心理脈象是按照具體形態加以限定的。如上面對恐懼脈的描述「局部血管壁緊張而略顯僵直,上面附有恐懼帶來的細顫」就很具體形象。心理脈象無形脈象成分之八—和需求或希望得到有關的脈象改變和需求或希望得到什麼有關的脈象改變:這類脈象的共同特點是脈象振動覺成分形成一個上密下疏的蘑菇雲狀傳導手感,或形成振動覺由內而外,再轉向內收攏的內卷感覺;或外層振動覺較密,轉向內層較疏,靠近皮膚幾乎消失的情況。在心理脈象中,上密下疏或外密內疏並向內收的傳導手感,大都與一定的需求或希望得到什麼有關。如期盼、渴望、貪慾、愛情等心理的脈象都有類似的脈象結構。由於心理情感的複雜性和多變性,我們不可能把所有脈象形態的有形成分和無形成分全都闡述到。它們是千變萬化和錯綜複雜的。我們在描述脈象形態的有形成分時,需要從脈象的脈動、血管壁、血管周圍組織等各個角度去具體描述、歸納和總結;在涉及脈象的無形形態時,我們更多地從脈象振動覺及脈象心理效應的角度去理解。這樣才能得到一個完整的結論善良感:發自內心的善良性格,可以有一定的脈象表現形式。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我們很難描述它的手感特徵,我們只能談手感感覺。它的周圍組織振動成分從容平和,不疾不躁,沒有絲毫焦躁的成分,呈現一種穩定的,略帶溫煦的、象陽光一樣淡淡播散的振動覺。它給人一種從容仁愛的氣質,一種坦蕩無邪的感受。其最具備診斷價值的是脈象振動覺成分及所誘發的脈象心理效應。它的心理效應使人感到一種包容一切的、感人的真摯與善良。心理脈象無形脈象成分之六—與火的情感有關的脈象與火的情感有關的脈象:與火的情感有關的描述也是東方語言的一大發現。如肝火、心火、妒火、怒火等,這些辭彙給情感的表述帶上了火一樣的特徵。從形式上看,它們具有各自的脈象特徵。但就火這一點來說,它們的振動覺特徵和手感特徵是近似的。其中心火、妒火、怒火特徵就更近似了。它們振動覺特徵共同點是都有一種熾熱的情感感覺,播散形式類似火焰一樣的飄動感,脈象心理效應同樣具備火的播散感覺。那麼,這些情感是如何使振動覺具備火一樣的熾熱情感呢。我們還是用聲樂作對比。正如微妙的樂曲可以模擬、寫意不同情感一樣,有的聲音可以使人不寒而慄;有的可以產生空寂的感覺;有的可以使人感到火一樣的熱情;有的可以代表緊張。脈象振動覺和聲波同樣是一種振動波,它們可以賦予同樣的感情色彩。例如某些特徵低頻率的、細碎疏離在的振動成分可以產生清冷的感覺;相反,不規則高頻雜波的異常增多可以使人產生煩躁的感覺;某些高頻頻率的諧波成分增多可產生類似的溫熱感。這種溫熱感加上類似火焰一樣飄動的播散形式,以及相關的情感心理效應,使人產生火與熱的情感感覺。痛苦感:較長時期內心痛苦,感覺部位會下移到右尺。振動覺波形形態弦長端直,成為一種單純深摯苦的感覺,浮現於脈管之上。其中苦的感覺是獨立於其它脈象形態的脈象振動覺。雖然它的出現常常伴隨並浮現在弦長端直的尺脈之上,似乎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但實際上,尺脈的形態條件不是永遠不變的。一些久遠遺留下痛苦事件的痕迹,其尺脈形態可以是不甚典型的。而飄浮顯現在脈管之上的代表苦的振動覺特徵卻是不變的。緊張感:形態改變主要在右尺。脈搏張力增加而出現弦直狀態,手感脈體弦長,脈管綳細、緊張,上面附有一種由於緊張而來的細顫。周圍組織振動覺相對減弱,與脈壁緊張細顫的感覺形成對比。自然這種脈象需要脈象形態和振動覺特徵雙重診斷,但這種神經緊張所但來的脈管細顫卻是這種脈象特有的振動覺形態。陷落感:形態改變主要在右尺內側,按之呈凹狀。局部組織突然疏軟,下按時缺少實體感。由於局部組織疏軟,對振動覺傳導很差並且大量吸收,導致局部振動覺明顯減弱內收的感覺。同時又形成虛空感。這種情況出現在經歷過恐懼事件而留有內心印記,或長期內心有恐懼感覺的人身上。肝鬱感:肝鬱是中醫特有的對肝經癥狀為主的一組徵候群的描述。肝鬱脈是一種獨立的振動覺指標,它可以合併二十八種脈象中的任意其它脈象形態出現。但任何合併肝鬱脈出現的脈象,都僅僅是伴隨肝鬱脈出現的,可有可無的脈象指標。肝鬱脈沒有特定的有形脈象形態,它唯一特異性診斷指標就是振動覺手感特徵。肝鬱脈特異性脈象成分是一種手感酸麻不適的感覺,就象手握著石塊在玻璃上劃時那種酸麻不適的感覺。這是典型的脈象振動覺感覺。心理脈象的無形脈象成分之一—虛靜感心理脈象的虛靜感是脈象振動覺造成的一種指感特徵。虛靜感的概念似乎不好理解。我們做一個類比。我們知道,聲波是對耳膜造成的振動感覺,脈象振動覺是對手指造成的振動感覺。它們都以振動的形式造成我們對它的感覺。在我們生活的空間里,周圍環境的聲波形成一種混合聲場,構成基礎的聲波場強。而我們對聽到的各種聲音則是透過這本底聲場的背景去識別它們的。對於聲波造成的虛靜感覺,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描述。有如我們處於深山古剎之中。在這遠離人間喧鬧的荒野,四周寧靜至極。在一陣悠揚的鐘聲過後,四野歸於沉寂。我們透過這空寂寧靜的世界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本底聲場的虛靜感覺。同樣,振動覺也可以形成類似的虛靜感覺。我們知道,生命的本質在於運動,一切組織細胞都處於永恆運動之中。往返的節律運動則構成波的振動形式。同樣脈象也有本底振動。這種振動形式在兩次脈動之間,在脈搏的餘波已經消失,而新一輪脈動尚未形成之時異常明顯。它是由周圍組織固有振動和諧波振動組成。脈象本底振動的特徵屬性是由脈管周圍組織固有振動的諧波性質所決定。我們通過其振動特徵可以理解相應的臨床意義。例如長壽脈諧波的虛靜感覺就是其中的一種感覺。其手感特徵造成的內心感受極似聲音形成的虛靜感覺。其特點是脈象的本底振動如微波徐徐,和諧而平和,沒有絲毫雜波刺手和躁擾成分。在此背景下,脈搏高峰圓潤,諧波手感悠揚,猶如餘音裊裊。在這悠悠裊裊之中,周圍組織的振動成分顯得分外寧靜,寧靜之中又略顯虛空,形成一種虛靜的感覺。第一節 面部氣色診斷望診,分為眼望和心觀兩大層次,一般內修者只能掌握雙眼之望診。望形分析五臟六腑的盛衰,掌握生命力強弱的總格局;望色望氣的生滅、散聚、深淺、濃淡變化,診斷疾病的生成與轉歸。修鍊有成、心中無物者,則可以達到心觀而診,一眼望穿,洞察臟腑,觀人如翼。近望其身,遠觀其因,本因、內因、外因一望而知。我們先討論道醫學中一般的望診技術。道醫學重視天人合一觀,人與自然和諧而統一,自然是一個巨大的外環境,而人體則是一個縮微的自然天地。自然界有太陽、月亮光照萬物,人體上有雙眼視外觀內;自然界有四季的交替變化,人體有四肢的運動;自然界有金石點綴大地,人體上有筋骨支撐形體;自然界有山川聳立顯秀,人體有五官均稱透美;自然界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人體內有肺、肝、腎、心、脾五臟。人生於自然天地之間,不出五行之外。肺金、肝木、腎水、心火、脾土,各有所對應性的屬性,五臟是生命形體的根本。五臟外竅於五官,鼻、眼、耳、舌、口五官是五髒的外苗。面部五官氣色的顯現,都是內五行生機變化的結果。欲知健康和疾病,就要掌握五行變化之機。欲識疾病的吉凶,就要了解五行生剋變化的機理。理論上整體掌握,細微處辯證分析,靈活應用五行理論,才能全面掌握望診的技術。望氣色是一門專門的精深的學問,世間各種各樣的異術,惟有氣色最能反映它們內在的性質,凡事物能望透其氣色,則不難識穿本來面目。常人的眼光,一般難以觀察真實和準確的氣和色,特別是氣的變化。前人常言「望色容易觀氣難」,其實望色也非易事,色乃萬物之苗,是萬物外在的顯現,透過色就能知其實質。望色觀氣必須經過師傳,得訣後再經修鍊,才能掌握方法。並且在臨床工作中靈活運用,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判斷準確,不至於錯謬。五色之中,紅赤紫色,屬火,它是心之苗;青色屬木,是肝之苗;黃色屬土,是脾之苗;白色屬金,是肺之苗,黑色屬水,是腎之苗。望色觀氣的技術,分為兩大系統,一曰氣,二曰色。先望骨骼正均,識五臟六腑先天和後天的足與缺。次辨識氣色定臟器的榮枯。面部氣色都是五臟六腑的餘光顯現,所以才產生面部金木水火土的詳細分類。色為苗,氣為根。凡是看根得先看苗。望診必先望色,氣在里,色在外,皮膚上的浮亮是光不是氣,不能混淆。氣無色不驗,色無氣不靈。寧可有氣無色,不可有色無氣。面部的氣一般在凌晨、清晨的3點至7點鐘最顯而易見,9點至13點開始分散,到下午15點至19點就朦朧滿面,不易觀察判斷。一般先學望色,後學觀氣,逐步深入,全面掌握。五臟六腑共生的精、氣、神三元,是健康的本源。神清、氣足、色鮮明,必然健康長壽。我國最早的望診論述,見於《素問》,只是其中文字精鍊,無師傳不易解讀。雖然國內古今注詮者不乏其人,但許多都不算準確。為了使大家能夠「數典」,博通經典。我還是以《素問》為基礎,逐步展開,逐段闡釋,重點突出地介紹面部氣色診斷學,與大家共同參修。《素問?脈要精微論》中說:「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人體生命的健康,從眼光的精明與否,和赤、白、青、黃、黑五種氣色在面部的顯現中,就可以作出正確的判斷。精明的眼光和正常五色的顯現,都是內部氣機精華在面部外表的呈現,生於內而顯於外。人體一身的根本物質,不過精、氣、神三元,一體精神於兩目中。雙眼為五形的統領,雙眼要以神貫為主,眼所顯示的是一身的精華,精神透發在雙眼。雙眼秀,神必秀;雙眼枯濁,神也必然枯濁;雙眼光散亂,神也必然散亂。神一散,豈能有命!所以身體的健康和疾病,一看眼上就能知道。望診中的望眼,以雙眼神光不露、不偏、不陷、不浮光,才屬於健康正常。這幾件缺陷如若存在一件,也決然不好,反應出生命力和心身健康的不足或有疾病。雙睛精明如點漆,必然身體健康,事業興旺。面部的色氣,以正色、正位為健康的標誌,異色或者異位,則必然反應疾病。「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壁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在判斷面部五種顏色時,首先必須學會分辨五色的正常色和異常色。例如正常的赤色,應當就象白色的絲綢裹著鮮紅的硃砂,紅而潤澤;異常的紅色就象赭石一樣,色雖赤但是帶紫,表面色澤滯暗無光澤。正常的白色,應當象鵝的白羽毛一樣,白而潤澤;異常的白色,則似海鹽一般,白中帶濁並有浮光。正常的青色,應當象青色的玉石一樣,青中透潤;異常的青色,則象藍色無華。正常的黃色,應當似白色的羅帕里裹雄黃,黃而明潤;異常的黃,則象黃土一樣,雖黃而枯。正常的黑色似重漆,黑而明澤;異常的黑色象草地的地衣,色雖黑而枯槁。這五種正常和異常的氣色,都是體內五臟六腑生理或者病理狀態的外顯,是五臟六腑精微的外象。五色出現在異常的部位和異色呈現於面部,都是內臟病理變化的外在表象,都屬於凶兆。一旦出現這些凶兆,如果不及時調整和治療,其壽命也就不長了。面部氣色所忌有五種,都屬於凶兆:山根枯槁、耳輪干黑、命門暗滯、眼角青凝、口角滯黃。前人說:黑繞太陽神醫莫救,青遮口角扁鵲難醫。患病者必死的凶兆有五種,前人說:年壽、三陽一赤,旬日身亡;白髮印堂黃髮口,一七殞命;四壁如煙起赤光,須防二七;老人滿面黃光現,一七難逃。年少者,青來口角邊一月之數。「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黑白,審長短。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天以日月為精華,人以雙目為精神。人的雙眼就是人體這一小宇宙的日月,睛乃精之苗,精壯則氣足,氣足則神清,神清則目秀,故瞳仁要黑,眼瞳如墨漆,光彩而澤潤。臟腑內的精氣都上朝於目,雙眼精氣內蘊,光明外顯,所以能夠視萬物,"別黑白,審長短"。 雙眼精明要含藏不露,黑白分明,瞳子端正,光彩射人。如果雙眼渾沉,光澤暗淡,視物"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則說明臟腑內精氣衰弱,不能向雙眼大量供能,則精不蘊、明不顯。所反應的是臟腑生理機能下降,病理變化出現。所以從雙眼的精明狀態,即可診斷臟腑的疾病和生命力的強弱與興衰。《靈樞?五色篇》曰:「明堂者,鼻也。闕者眉間也。庭者,顏也。蕃者,頰側也。蔽者,耳門也。其間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見於外,如是才壽,必中百歲。」人體面部五官和組織共同組成的格局,是體內五臟六腑各器官生理功能強弱在面部的全息反應呈現,五臟六腑先天素質的強弱和後天發育的變化補充,共同顯現於面部和五官的形態和氣色之中。望診面部診斷,首先要察其先天基礎,觀面部整體的格局,辨別外五行的參差,分析內五行的強弱,因為它所反應的是五臟六腑的整體機能和生命力的強弱狀態。古人將面部各部位定了許多類別的異名,例如將鼻稱之「明堂」,兩眉之間稱之為「闕」,天庭稱之為「顏」,兩頰稱之為「蕃」;耳門稱之為「蔽」。古人根據五行和星象之理,將左耳命名為金星,右耳稱木星,額名為火星,口名為水星,鼻名為土星。五行的總格局應當均稱,各部位相應,不可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不配、不停、不周、不合。根據五行生剋之理,分析面部而解析五臟六腑的生理和病理狀態。例如額高耳反火克金;口大額尖水克火, 鼻大口小土克水。面部五行中但有一克都不好,它反應出五臟器官先天生理的不足和有餘,因而失卻五行平衡,不足之臟、過剩之臟和被克之臟,都易患病。如果面部五行相應、相配、均稱,其間方大,端正豐厚,十步之外觀察,各部位分明顯然,外五行構架平衡穩定,內五行生理功能必然堅固,其壽命必然高齡而盡天年。「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首面上於闕庭,王宮在於下極,五臟安於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見,明堂潤澤以清。」五臟六腑的先天整體格局,反應在面部各器官的整體上,後天的生理與病理變化,卻主要集中在鼻部和鼻區四周鄰近的區域中,呈現較小的反應區。並且身體健康不易患病者,必然鼻區豐隆,常是"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山根高起,年壽平明,準頭豐滿。古人認為,鼻如同一身的樑柱,是整個顏面的根本,它上接天庭,下通海口。又名「土星」,又名「中嶽」,又名「財帛宮」,面部五行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就是鼻。萬物生於土,所以鼻是一面之根本。不可以偏斜勾曲,不宜山根折斷,不宜年壽起節,不宜龜門不通。以鼻為中心的中央區域,分布著五髒的信息區,而六腑的信息區則散布在它們的四周,"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頭部和面部的信息,處於兩眉之間闕的上方,即稱之為天庭的部位。心在五臟之中稱為君王,所以它的信息區稱為王宮,王宮在於下極,是指反應區位於眉心的下方,也就是山根之處,又稱為鼻根。當五臟安和,正常的氣色上呈於面時,則疾病的氣色不會無故出現,整個鼻區的氣色必然潤澤而清明。「五色之見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於病矣。其色部乘襲者,雖病甚不死矣。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其色粗以明,沉夭者為甚。其色上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雲徹散者,病方已。」面部所出現的觀察到的五種氣色,都各有它應出現的正常位置。如果出現的部位異常,必然反應內部五臟六腑生理功能的異常。如果相應部位的骨骼偏斜、塌陷,則說明內應的臟腑先天生理功能不足,機能不全,抵抗力弱,必然邪氣易於乘襲,難免患上疾病。有疤痕、粗亂紋理也不好,必然具有相應的生命力不佳的反應。掌握了各部位應當出現的正常氣色後,要靈活地運用五行生剋之理進行辨色診斷。例如"其色部乘襲者,雖病甚不死矣"。這是指反應區雖然出現異常的色,但是它是生我之色,或者我生之色,而沒有克伐這一類的異色變化,雖然發病,但是不會產生死亡的結果。五色除反應內五行、對應於內五行之外,它們還反應出疾病的屬性和部分癥狀。例如青色和黑色所反應的是疼痛症;黃色和赤色表現的是熱症;白色則表現的是寒症。望診色應當注意,色貴爽而明,沉夭是晦沉滯澀,如果色晦沉滯澀,則說明病比較沉重。其次,色的濃淡方向也要注意,病色上濃下淡,這是病色上行,病濁之氣處於生旺階段,所以疾病一般會發展而較重。病色下濃上淡,是病色下行,雲開霧散,病濁之氣處於退勢,它反應疾病進入好轉康復階段。五色各有臟部,有外部,有內部。色從外部走內部者,其病從外走內;其色從內走外者,其病從內走外。病生於內者,先治其陰,後治其陽,反者益甚。其病生於陽者,先治其外,後治其內,反者益甚。望診色應當注意整體觀和綜合觀,五色各有內臟所主,腑也在其中。臟在里而腑在外,臟腑在面部的分布格局也是如此,臟居中而腑挾其兩側。望診色要臟腑通觀,當色從腑區向臟區,由外部向內部發展時,所反應的是疾病由外向內發展,由表及裡,由腑向臟深入。病色從內走外,由臟區向腑區發展時,說明疾病從里走向外部,由里出表,從臟向腑轉化。這種色的變化趨勢,對疾病的診斷和確立治療原則,具有指導意義。凡是病色先起於外部而向內部發展,說明病從表入里,辨標本則是外為本而內是標。治療原則應當是先治其外而後治其內,才合法度。如果先治內後治外,就屬於誤治,疾病必然轉化加重。如果病色先起於內部,後及於外部,疾病是由內及表,內為本而外為標,治療應當先治內後治外。如果治反了,就是誤治,疾病必然轉化加重。「常候闕中,薄澤為風,沖濁為痹,在地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大氣入於臟腑者,不病而卒死。赤色出兩顴,大如母指者,病雖小愈,必卒死。黑色出於庭,大於母指,必不病而卒死。」雙眉中間的區域,別名稱之為「闕」,它對應的內臟是肺。肺主皮毛,當外感風寒時,此區域出現的色薄而澤,呈現其中。痹病屬於陰性,病變客於肉和骨內,所以其色的顯現沖而濁。厥逆是寒濕的變症,病變起始於下,病色先出現在地閣區域。這是一般規律,各以不同的色變,判斷不同的病變。兇猛的邪氣稱為大氣,當它直入臟腑內時,常常並不表現典型的病變過程,就會使人突然死亡。但是,在面部常能觀察到它們明顯的色變,一般都是以相剋之色顯現於被克之地。例如,水色出現在火地,天庭如墨煙,也就是"黑繞太陽神醫難救"。火色出現在金地等等征侯,皆因體內元氣嚴重衰敗虛弱,兇猛的賊邪病氣容易長驅直入,所以常不見病變的全過程而發生卒死。當赤色出現在兩側顴骨上,也稱之為「東西兩岳現赤霞」,如果赤色範圍大如拇指,則十分兇險。雙顴下應於雙肩,里臟對應於肺,肺屬金,現赤色是火克金之象,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出現疾病好轉,也是假象,終究會突發性死亡。例如重症肺結核、嚴重心臟病,都是常見雙顴赤霞。天庭處於面部的最高處,屬於南方,為火地,也稱之為南嶽。黑色如果出現在天庭,為水克火之象,直徑範圍大如拇指時,說明腎氣已絕,那怕暫時還沒有出現臨床癥狀,也會突然死亡。病色"大於拇指",都說明病邪之氣兇狠而強勁。「庭者,前面也。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下極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腸也。挾大腸者,腎也。當腎者,臍也。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面部的天庭,是人體頭部和面部器官組織的反應區,這一區域如果出現病色,說明頭部或面部出現了病變。天庭直下,眉心區域之上的這一塊範圍,稱之為「闕上」,是人體咽喉的反應區。這一區域如果出現病色,則反應咽喉區域器官組織的疾病。兩眉之間的這一區域,既稱之為「眉心」,又稱之為「闕中」,它是肺的外部表現區。如果這一區域出現病色,則說明肺臟的病變。從闕中直下,是鼻的根部,也稱為「山根」,古稱「下極」,此地是心臟的外部顯象區。當此處出現病色時,反應出心臟的內部病變。從下極直下的部位,古代醫家稱為「鼻柱」,相家稱為「年壽」。鼻柱應當平而直,不宜起節、偏斜、歪曲。鼻柱年壽區的對應內臟是肝臟。肝和膽互為臟腑表裡,所以年壽的左右區域,是膽的反應區;年壽的下方,是鼻尖區,古代醫家將這一區域稱之為"面王"和"明堂"。相家則將它稱為「準頭」、「土星」和「中嶽」。準頭的位置處於整個面部的中央,它的五行屬性為土,對應於內臟則是脾。準頭左右兩側是鼻翼,古代醫家稱為「方上」,相家則將它們稱之為「蘭台」和「廷尉」,脾和胃這一對臟腑互為里表,脾居內而胃處外,所以它們是胃腑的外反對應區。鼻翼的外側即相家所說的「法令紋」內側,這一區域有針灸所用的迎香穴,這個區域是大腸的對應區,在橫斷面上仍然處於面部的中央,所以醫經里還是把它稱為「中央」。肺、心、肝、脾四個內臟在腹部內,都處於腹膜之中,它們的外部反應區,都居於面部中在線的鼻區。唯獨腎臟,由於它在解剖學上居於腹膜後位的脊柱兩側,所以它在面部的對應區也遠離於中線,分布於法令紋外側的大腸區水平線上。此即"挾大腸者,腎也"。腎臟與臍相對,臍在面部的對應區位於兩頰腎區的下方。鼻準頭水平線的上方,膽區的外下方,所對應的是小腸。此即"面王以上者,小腸也"。準頭中線之下是「人中」區,對應於膀胱和繁衍後代的生殖器區。此即"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子處,指男女內外生殖器。相家也指出" 人中平淺而且不生鬍鬚者,多主無子。婦人也以人中深長者,善於產育。"以上重點先介紹五臟六腑在面部的對應反應區,國內近代中醫的少數著述者,在標註和解釋部位時,可能由於未經師傳,或沒有經過自己的內功驗證,因而有錯誤的闡述出現,應當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以免錯訛相傳,誤了後人,使傳統中醫這一診斷絕技蒙羞。「顴者,肩也。顴後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內上者,膺乳也。挾繩而上者,背也。循牙車以上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闕者,膝臏也。」面部的顴骨,是面部東西兩地的最高點,相家將其稱之為東嶽、西嶽二山。它們處於面部的中上部,是雙肩的反應區。從顴骨最高點向耳垂方向連接一條斜直線,分布著人體的臂區和手區。醫經中以一個"後"和"下"字將其位置闡明。目內的上方,正是闕下的兩旁,是膺乳的反應區,胸部的高處為膺,膺乳區泛指胸前區。頰的外側稱為繩,是人體背部的反應區。「牙車」是指牙床,牙車的上方是股部的對應區,正牙車區是膝關節的對應區,依次向下分別是脛部、踝部和足部的對應區。「巨分穴」位於法令紋的口角外方,是股內側的對應區域。「巨闕穴」位於頰下曲骨處,對應於髕骨。這些反應區都是軀幹和四肢關節的對應區域,診斷時不可不明。「各有部分。有部分,有用陰和陽,用陽和陰,當明部分,萬舉萬當。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故曰陰陽。審察澤夭,謂之良工。」掌握了五臟六腑以及軀幹四肢在面部的不同對應反應區,這是望面診斷學的基礎。還應當掌握運用陰陽學說指導臨床辨證施治。陽亢則滋其陰,稱為用陰調和陽亢之氣;陰寒則要用陽補其火,稱之為用陽調和陰氣。如果既能明白部位,準確地診斷,而且能活用陰陽辨證施治,則萬舉萬當,準確無誤,應手愈病。在此基礎上,如果能更進一步,"能區別左右,是謂大道"。區別左右,是指智、慧同工,陰陽同觀,太極一體,而能穿越太極弦,洞察太極圖左右兩側,辨識病因的本因、內因以及外因,這就是道醫的水平。「男女異位,故曰陰陽」,男性和女性在面部辨病,要區分陰陽的不同,男子以左側面部為主,女子以右側為主。能夠辨別陰陽以後,還要進一步能夠觀察氣色的潤澤和枯夭,能全面做到這幾點,才能稱之為良醫。「沉濁為內,浮澤為外。黃赤為風,青黑為痛,白為寒,黃為膏。潤為膿,赤甚者為血,痛甚為攣,寒甚為皮不仁。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深淺,察其澤夭,以觀成敗;察其散摶,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病處。」面部氣色的呈現,都是內部五行變化的結果。欲知疾病禍福,須知變化之機;欲識吉凶,盡在五行生剋之理。先辨色的表裡,色現沉濁晦滯為里,色現浮澤光而明者為表。再識色所反應的癥狀,判斷疾病的吉凶,全憑五色為主;言人禍福,全在一面之內。如果不得法,就會空費精力。色浮者病淺,色沉者病深;色潤澤者易於治癒,色枯夭者,所反應的是敗症,不易治癒;色散未聚者,發病尚淺,摶聚不散者,常反應病程較久;色發不同的位置上下、大小、斜正、先後,反應疾病的不同轉化過程和病灶所處的位置。其中千變萬化,必須整體觀察,綜合判斷,才能準確診斷。「色明不粗,沉夭為甚。不明不澤,其病不甚。其色散,駒駒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氣痛,聚未成也。腎乘心,心先病,腎為應,色皆如是。」如果病理性質的色,雖然明亮可見,並不突出地顯現,但是可以見到其色沉滯和枯夭,那麼疾病必然比較重。如果病色雖然不明澤,但是也不表現出沉滯枯夭者,那麼疾病肯定不太重。觀察到的病色處於彌散狀態,就象未裝鞍轡的小馬駒一樣處於動態中,散而未聚。動而不定者,說明疾病也還處於病變的初期,還未造成器質性損害或器質性病變。即使癥狀中合併有疼痛等體征,也只是一種氣機滯礙所產生的癥狀,病氣還未聚積,病變並沒有完全成形。「腎乘心」,是指腎中水邪上克於心火,當出現這種病變時,心必然先產生病理變化於內臟中,同時腎之色亦會對應性地顯現在面部相應的反應區中。例如黑色在下極(山根)心區顯現,就明顯地說明內臟中水邪克心火,心發生了病變。不單是心腎互為病變表現如此,其它各臟腑也同是一理。「男子色在於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貴』陰之屬也。」對於男性而言,當病色出現在面王(鼻準頭)下面的人中水溝區時,所反應的是小腹區的內外生殖器和泌尿系統病變。將人中水溝區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又稱之為高,這一區域出現的病色反應,是小腹內膀胱或者內生殖器以及外生殖器的陰莖根部疼痛,下半部分則反應出睾丸或者龜頭疼痛和病變,這些都是狐疝、(貴)陰一類的病變。「女子在於面王,為膀胱子處之病,散為痛,摶為聚,方圓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隨而下至胝為淫,有潤如膏狀,為暴食不潔。」對於女性而言,當病色出現在面王(鼻準頭)下面的人中水溝區時,所反應的是小腹區的膀胱泌尿系統和內外生殖器病變。病色處於彌散形態時,一般表現為疼痛和非器質性病變,或是器質性病變的早期。病色摶凝為聚積,屬於病程較久和器質性病變。凝聚的病色呈現方形、圓形,位置偏左或者偏右,都是分別反應病變的性質和位置。如果病色向下延續至下半區的邊緣,說明生殖器內浸淫帶濁,黃帶或白帶有潤如膏狀之物外排。這種病徵常因暴食不節,或過食生冷,或外陰不清潔衛生所致。「色者,青、黑、赤、白、黃,皆端滿有別鄉,別鄉赤者,其色亦大如榆莢,在面為不日。其色上銳,首空向上,下銳下向,在左右如法。」面部的色,分為青、黑、赤、白、黃五種,色澤都應當端正充潤。五種色不但有正色和邪色之分,而且正色所出現的部位也有正位和別鄉之異。例如,赤色是心之色,它出現的本位應是兩目之間的山根區域,這一位置是赤色的本鄉正位,如果在鼻準區出現,就是別鄉異位。正色出現在異位別鄉,雖然面積大如榆莢也無妨,積極治療不消數日,即可治癒。例如前面所說的火色現於土位,火生土是相生關係,易於調整和治療。色有正邪之分,邪色的出現也有規律性可循,只要仔細觀察,即可掌握。例如它們發展漫延的方向,尖銳之處就是乘虛所犯的方位,上虛必然銳尖向上,下虛必然銳尖朝向下方;左虛必然指向左,右側虛空必然銳尖向右。《素問?五臟生成篇》曰:「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五行之中,以土為本,脾胃為後天之本,是生機之源。黃色,是中央土的正色。只要胃氣還旺盛,臨床上出現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即使疾病沉重也可挽救。但是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都是不易治療、挽救的重症。因為色中無黃,說明胃氣已絕,後天之本已失,所以不易救治。望診病人面部病色,要注意整體和局部綜合分析,辯證地進行判斷。前面我們比較詳細地介紹了五臟在面部的對應、反應區,這是一個比較小的五行分類。整個頭面和五官的總體,又是一個較大的五行分區,它們與五臟在面部的對應分區,關係是整體而辯證的。醫者望診,一定要根據陰陽和五行生剋之理,胸中有全局,綜合細端祥,對於生死不可妄下判斷。從面部整體上來說,一般而言,當病人的天倉和地閣並不黑暗,口角也不透發黃色,命宮明潤,耳輪赤,必有良方救濟,必然還能救治,不至於死亡。如果病人滿面氣色都呈現出不明不暗,再加上皮膚乾枯,頸區的項皮發皺,則萬分兇險。病人如果井灶赤、年壽青,沉病難醫。口唇發青色,舌頭髮黑,色象紫肝一樣,大都難以救治了。望色診斷中除了面部外,頸前的喉區也要注意觀察,如果喉區出現赤色或者黑色,色澤晦暗,大多數必死無疑,朝發暮應。同時要望診一下雙手掌心,如果掌心血色明潤,才可能有救。這也是非常應驗的體證。患病者如果口唇透白色,地庫呈光澤明潤之色,疾病即使非常沉重,一般都可能遇上良醫起死回生。古有「唇白地庫明,自有良方來回生」之說。望診應用於小兒科疾病,應當注意小兒的骨胳還未發育完成,內五行的強弱,還未能在面部整體反應出來,一般只能以氣和色為主進行綜合判斷。對於患病的患兒,先看命門和口唇,如果命門和口唇都顯現出青色者,或者這兩個區域都顯現出黃色者,說明疾病十分兇險。如果再加上人中區顯現出黑色,印堂又未現出赤色,那就非常難以救治了。患病小兒的天倉發出赤色,不是吉祥之色,如果地閣現出黃色,則難以救治。雙眼如果散光,此是神已散失,再加上口唇青黑,那麼十中難救一、二。道醫學的望診,非常重視全息整體觀。疾病的信息,不僅以全息的方式顯現在患者面部和全身,也同時散佈於患者周圍的直系親屬,或同處於一起生活起居的朋友顏面之上。這些疾病的信息雖然表現不是十分全面詳細,表現的部位也各有不同,但是都可以用作判斷疾病吉凶、治療難易的重要參考信息。例如父母患病時,從子女面部的日角區和月角區的色變中,便可以判斷疾病的輕重和預後。如果日角明顯地發暗,說明父親的疾病沉重,這種明顯的滯暗如果突然消失,而不是逐漸退消,一般都反應喪亡信息。如果這種色變比較淡而不明顯,說明病輕易治,色變一消失,疾病也就治癒了。如果日角所顯現的是白色,白如點雪時,必喪無疑。如果日角黑色似煙蒙狀,是父親病患傷身有損的信息。父看日角母看月。月角青色暗滯,反應母親病重。白色和赤色反應,有刑傷存在。一般月角紅輕紫重,母病方才轉為安康,月角色澤明潤不滯,反應母親健康無病。兄弟之間的信息也是相互關聯的。如果眉毛內出現赤色;或者出現白色,如粟米大小的點狀色變;或出現黃色,或如同白色蒙塵等色變,必然刑克手足。鼻上的準頭本來屬土,如果出現一點白光,必然反應兄弟間有孝服之事。鬢角內如果出現暗色,也同樣反應出手足間有刑傷存在。妻子和女友的疾病,在男子的面部也會全息地反應,部位在魚尾望診,氣色在卧蠶望診,妻子望診面看左側,女友則看面孔的右側。顏色青暗或呈白色,但還潤澤,都無大的兇險。如果是紅紫色,在短期內就會痊癒;如果顯赤色就是有刑克;如果白色如枯骨,沒有光澤,大多數難以治癒。如果奸門雖然有白色,但是卧蠶區沒有顯出黑色,那就不會刑傷妻子或女友。子女的疾病,在父母的面貌上同樣可以全息性地反應出來。觀察兒子的信息在左側的卧蠶區,女兒的信息則在右側的卧蠶區。黑色雖然反應疾病非常兇險,但是如果卧蠶區的氣色明潤,就不會發展至不治。色澤的明潤或者枯夭,則是非常重要的徵象。如果色澤枯夭而又合併黑色或黃色者,常反應疾病沉重,難以治癒。雙眼下的卧蠶區,又稱之為子女宮,但是看子女的信息,還是要結合奸門區的氣色綜合分析。若是奸門明潤,那麼對子女的疾病和生存就沒有什麼不利;如果加上奸門暗晦,那就必然會直接影響到子女的疾病康復和生機。非常親密的朋友或者同事之間,病患的信息也是可能顯現出來的。這種信息的望診在驛馬區和奴僕區。如果驛馬區色澤暗晦,並且奴僕宮的色滯澀,那麼疾病自然十分不利。註:以上根據《素問》中有關望診的內容,節選相關段落,並且拓展開來闡述望診,通過這些內容學習,相信大家都能較好地在理論上掌握望色診斷。如果緊密結合臨床實踐,不斷實踐、總結、再實踐。隨著經驗的積累,在短期內就可以初步掌握基本的面部望色診斷技術。由於觀氣不易用文字描述,一般在具有內功基礎後,師帶徒時經歷幾個病例點破場性特點,很快就能掌握。更深層次的心觀,則必須以內功為基礎,方法為輔助,所以在此就不再費筆墨描述。而且望色中,還有許多內容尚未談透,特別是面部整體五官這個五行中的內容,待有機會時,再與大家共同討論。第二節 觀眼診斷學觀眼診斷,是流傳於道家內部的一種簡單實用的診斷技術,由於這一技術從前屬於師徒相授、口口相傳,對外少有傳法者。因此目前掌握這一技術方法的人還比較少,我們將它初步整理出來,供修真學子內部學習研究和實踐,多掌握一門醫學絕技,弘揚道家文化,為自證自調服務,為人民健康服務。觀眼診斷學,是前輩們依據道家「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全息哲學觀,陰陽互根、表裡相應等學說,並根據長期臨床實踐總結出來的診斷方法。人體的內部臟腑如果產生病變,都能在人體的外部器官和區域內反映出來。人的雙眼同樣是內部臟腑信息的集合,所以雙眼能反映出人體內環境臟腑的功能性病變和器質性病變。這些病變的信息,反應在雙眼球上,主要是以眼內的眼球(俗稱眼白部分)、眼珠(俗稱眼黑)上出現血絲、濁環為表象,供人鑒別分析診斷。正常人的眼球黑白分明,光潔明亮,道醫學說認為:凡是有血絲的地方,都反應出內部相應的臟腑存在病變,相應的臟腑分布反應區沒有血絲的地方則無病,血絲走到哪兒,病變就發展到哪兒。學習和掌握觀眼診斷,首先必須掌握人體內部臟腑在眼球上的分布區域。熟練地掌握人體各臟腑在眼球中分布的位置。學習者首先要全面掌握臟腑分布位置插圖,這一插圖是指把患者眼皮翻開後,眼球完全暴露後的情況。也就是把患者眼皮上下用手指撐開,讓患者上下左右各看一次,這樣患者眼中血絲的分布和位置,就能全部看清楚。我們以左眼為例進行分析,用三種分區方法列例,主要以八方分區法進行解析。在觀察眼睛時,左眼和右眼的反映信息是相同的,血絲所代表各個肺臟的位置,在左右眼也是一致的。也就是說血絲出現的方位是相同的。但是根據男左女右的信息強弱反應差異,我們也應注意總結其中的細微差別。(見圖一)眼球血絲與疾病有著對應的關係。眼球上的血絲與其相關的斑點等,是觀眼診斷學中的關鍵信息標識,所以了解和掌握血絲的特徵特點,就是觀眼診斷學的重要基礎。我們首先簡介一下血絲信息反映的相關信息內容,為全面掌握觀眼診斷學奠定基礎。一、 血絲出現部位與疾病的關係血絲在眼球上出現,分為起始端與終端(點),眼球周邊區域,也就是眼球與眼瞼內層的連接區域,稱為血絲起始端的部位,血絲起始後向瞳孔(黑眼珠)方向延伸,其延伸的終點也就是終端。血絲起始後的延伸,一般都具有向以瞳孔為軸心的向心延伸特性。血絲出現在什麼信息反映區域,就反應出疾病也發生在什麼對應器官或組織。血絲的出現其總的方向是呈直線延伸,但是也有呈曲線延伸的,直線和曲線常反應出疾病的產生和發展的進程速度。在觀察中我們應有全局觀念,必須記住血絲經過什麼部位,就是疾病漫延發展到什麼區域。如當兩條血絲在中間相連,而出現的部位在兩個不同的地方時,這兩條相連的血絲周圍還分布著許多小血絲,且構成了一個網路狀,我們稱這一區域有病。如兩條血絲相連,血絲周圍還沒有網路狀的小血絲出現時,我們稱其為這兩個臟同時發病變。如圖(1)為右腎與膀胱同時發病,左腎與左腰這一區域內也有病。二、血絲的粗細與疾病的關係血絲比較細時,病不太嚴重,當血絲很細時,則病受到損傷很小,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癥狀;血絲粗時,說明病較嚴重;當血絲細而呈網路狀時,則代表這個區域均有損傷,但不太嚴重。三 血絲的長短與疾病的關係血絲長則病重,若長而細時,又代表不太重,但是病人已有癥狀出現。若短而細時,則病人不會自我感覺,沒有任何不舒服。這時你說他(她)什麼地方有病,他本人決不相信。血絲若短而粗,病剛剛開始,但不太重;當長而粗的血絲出現時,疾病已很重了,患者已有很不舒服的狀況。大家應當記住:當血絲超過全長二分之一時,不管什麼情況,我們都要肯定地說他這個地方有病。四、血絲的顏色與疾病的關係血絲顏色為深棕色時,病年份較長;若血絲呈鮮紅色時,病發生就在最近,或剛剛治好。五、血絲終點上的淤血與疾病的關係血絲終點出現淤血時,說明病的年份已在七八年以上了。淤血越大,病損傷程度越大;淤血點越小,損傷部位越小。一般來說,血絲始點時,這一損傷往往是由於外傷而引起的。以上五點在觀察時要同時注意,綜合分析,才能診斷準確。下面對血絲在各個區域的分布情況再作詳細說明,以便大家掌握好這一簡單易學、行之有效的診斷法:1、腦部區:在眼球的最上方正中為腦部區。若在這一區域上出現一片半圓形的隱性血斑,且呈紫色時,則說明患者腦部受過撞擊,或者曾有腦震蕩(隱性血斑指的是眼球內的內出血狀)見圖(2)。2、頸椎區:在眼球最上方正中部位處出現血絲,且呈垂直向下走向時,說明頸椎的2、3節有病變。若同時有腦部區的隱性血斑時,患者頸椎損傷是由外傷引起的;如果在眼球上方正中偏左或偏右一毫米左右的地方出現血絲,患者頸椎病偏下與血絲同方向處有肥大增生,也就是說2、3節以下有病,有大增生。若這條血絲的終點向同方向眼角處偏斜,或者除了頸椎病外,並伴有肩部的不適。如果這一血絲的顏色呈深色,而且長到達眼珠的外緣時,則說明患者頸椎病較嚴重。若左右側頸椎血絲在中間相連,則頸椎疾病更加嚴重。如梗椎、甲亢等。見圖(3、4、5、6、7、8)3、肝區:在眼球右側眼角上方約3毫米處出現血絲,則為肝臟就有病。若肝區血絲粗長,且顏色呈鮮紅時,即說明患者肝病不是剛剛犯,就是剛剛治好。大家注意:患者雖然肝病已好,但肝受損傷是必然的,所以在眼球上出現這一條血絲將永遠留下了。因為癥狀雖然無,損傷卻已定,故血絲必存。若肝病若干年後再次複發時,則深棕色的血絲又必然變成鮮紅色了(其它部位也是同樣道理)。另外,肝炎患者長年不好,慢性肝炎會引起肺功能失常。此時,血絲走向就會向上偏斜至肺部。另外,肝區的血絲上有分叉的小血絲出現,則小血絲存在的區域有病,如膽囊炎,膽結石等。若這一血絲周圍出現一片網路狀的細血絲時,往往是外傷引起的這一區域的不適。患者眼球右側上方三毫米處出現此種血絲,膽必有病,如膽囊炎、膽結石等。分叉越大,血絲越粗,病越重,反之則輕。見圖(9、10、11)4、心臟區:在眼球的左側眼角上約3毫米處出現的血絲為心臟區,如果血絲短而細,此人心火旺,或有心律迅速。若血絲長而粗,此人心臟已發生了器質性的病變。如顏色鮮紅,病在最近;呈深棕色,癥狀緩解,暫時處於穩定狀態。觀察患者左眼上心臟區有血絲,而右眼的心臟區卻沒有時,也必須認定心臟有病,只是不太重。若左右眼同一部位出現相同狀血絲,則說明病情較嚴重了。對其他區域的血絲觀察,也必須與此相同。即看完左眼,不要忘了再看右眼(見圖12)。5、腎臟區:在眼球的左右眼角下各約3毫米處為左右腎區,因腎在人體內分左右各一而分布的。當左側腎區有一血絲時,右腎有病。在看左眼時,在左側有一粗而長的血絲,而在右眼的左側卻沒有血絲;相反在右眼的右側腎區卻有一粗而長的血絲時,應認定患者左右腎都有病,但不算太重。若左右眼的左右腎區同時都有血絲時,患者兩腎均病的很重;若左眼左右腎區無血絲時,而右眼左側腎區有血絲,患者右腎無病,左腎有病也不太重。當女同志腎區出現一粗而長血絲,同時這一血絲下方連接著許多小血絲,這些小血絲又沒構成網路狀時,表示患者除了腎功能損傷外,同時伴有卵巢及輸卵管有病。男性則伴有前列腺肥大症。(見圖13、14)6、 椎區:在眼球底部正中處,出現一片圓弧狀的內出血後而引起的胰性血斑,患者曾經屁股著地摔傷過,或此處受過猛烈撞擊,而引起的隱性血斑。不管患者此傷發生在何時,哪怕在幼年,雖時隔幾十年,但這一損傷而留下的痕迹是永存的。輕摔輕碰當然不會留下痕迹了(見圖15、16)。7、腰椎區:在眼球底部的近中心處為腰區。腰區出現血絲時,表示腰有病。此圖表示腰部外傷引起了腎臟受傷,則腰區血絲會在中途與腎區血絲相連,腰部診斷比較容易(見圖17)。8、肺區或胸背區:肺區處在頸椎區與心臟之間的這一區域內。如在肺區內出現大量小血絲,且構成一網路狀時,表示患者肺部疾病廣泛,這是肺結核、肺氣腫患者的特徵。如果肺區有一血絲向下偏入心臟區的血絲上,有兩根較粗黑線(如圖18所示),即患者由於肺部的嚴重炎症,而使心臟受到損傷,如肺源性心臟病。在肺區出現單一血絲,就要考慮胸是否有病,如胸膜炎等。但也不能排除單一肺病,如肺結核等。9、腸胃區:(1)當胃部的十二指腸球部有病時,會在黑眼球的邊緣出現一灰白色的光環,灰白色光環越寬病越重。如中醫所講的胃寒、十二指腸潰瘍、盲腸炎等。(2)當黑眼球邊緣出現一紅色發散的光環,此人必有胃竇炎,胃火很旺,紅色光環越寬病越重。(3)在黑眼球邊緣出現一紅白相間混合光環時,此人整個胃部都有炎症存在,淺表性胃炎均有此類光環。(4)在瞳孔至黑眼球邊緣的二分之一處,有一黑色沉澱物組成的環,此人胃病已較嚴重,胃天天都在疼,但胃脈未絕,還可治療。若黑色沉澱物變成綠色沉澱物,或黑綠混合,表示胃病已有癌變,胃脈已絕。已很難治療了(見圖19、20、21、22)。注意:女同志長期不來月經,也會常常出現綠色沉澱物,如照常來,她是胃癌。全真教的眼診病秘訣已全部教給大家,它能診斷很多種疾病,非常簡單,行之有效。這正是「大道不過三二句,說破不值半文錢」。但它也有缺點,目前腸病、屁股以下病、闌尾炎,本人還不掌握。這說明任何診法都有它的局限性,都不能包打天下。我們希望大家在實踐中會有新的發現,把這一診法發揚光大!一定要樹立救人之德,為人類健康奉獻畢生。診病說明:患者與我們方向相反。指力,是指診脈時運指的力量。脈診時運用不同指力進行總按、單按進行取脈是脈診內容中重要的一環,故把它單列一節予以討論。1 「浮、中、沉」取脈法:此法是現行運用的最多的獨取寸口脈法的指力取脈方法。一般認為對各部輕指力按為浮取,重指力用力按為沉取,稍加用力按(不輕不重)為中取。浮取易得,中、沉取則無明顯的標誌故較難區分,力度很難把握。(1)浮取浮取方法,有雲「輕下指即得」,有雲「輕手按之即得」,其言皆不得其要。莫不如《難經》所云「輕觸手即得」,即浮取不必輕按,觸膚即得。關鍵是不可按之。否則如何「輕手」?,如何「輕下」?,只要有按之舉,皆已用力,更何況「輕力」不好掌握。要掌握浮取的力度,必須運用掌部的韌力舉起手掌,控制三指觸及在皮膚上而不用施力。其指力的強度應該是1-3菽。浮取所得脈象一般為浮脈,用以察表裡之虛實。凡脈浮主表,不可攻里也。如僅寸脈浮者,多為感冒初起1-2日。如寸關俱浮者,此外感遷延3-4日,尺寸俱浮者太陽也。兼緊者寒在表,兼數者熱在表。脈中有力為有神,可汗;無力為無神為虛,不可汗。浮而長,太陽合陽明;浮而弦,太陽合少陽。(2)中取中取即以不輕不重指力按之,其標準是按至肌肉的部位。這種說法同樣是不著痛癢,什麼是不輕不重的指力?肌肉之間在哪?更何況每個人的手部肌肉肥瘦不同,根本沒有客觀的標準可參考。經過臨床的實踐,我們認為總按三指下壓到各部脈的搏動同時最強,脈象感覺最敏銳的時候就是中取的最標準位置。這時的力度就是我們所說的不輕不重的下指力度了,這時的力度基本上沒有把脈管壓扁。如果是單按,亦以該部脈搏搏動最強位置為標準。其指力當在《難經》的九菽中取所得脈象一般是察陽明少陽二經之脈也。或長或弦。尺寸俱長者陽明也。尺寸俱弦者少陽也。浮長有力,則兼太陽,表未解也。兼數為熱。兼浮有表。(3)沉取沉取一般是採用重手按至筋骨的部位。重手力度沒有相應的量度,幸虧筋骨的部位是較固定的自然標誌,所以可以之作為著力點的參考。中取力度往下壓,將脈管壓抵住在筋骨間,此時的脈管一般被壓扁了,特別是尺部的脈象比較明顯,而寸關的搏動相對沉悶。此時手指可上下提摸,以脈動最明顯,力度最強時作為沉取的位置。如果此時繼續下壓將會將脈管壓住,關部常感覺不到脈動,尺部和寸部有微弱的跳動。此時就到了推筋著骨的力度了,是謂沉取太過。指力相當於《難經》的12-15菽。沉取乃候三陰脾肝腎之氣,主里證、陰證。尺寸俱沉細,太陰也;俱沉者少陰;俱沉弦者厥陰也。有力為有根,為陽盛陰微,宜滋陰以退陽。無力為無根,為陰盛陽微,宜生脈以回陽也。用藥宜守而不宜攻,宜補而不宜瀉。2 菽權取脈法相對於傳統的浮中沉三種指力的力度取脈法,《難經》將寸口脈劃分「五部」,所用的指力有五個級別。而指力的大小是以「菽」數(豆)重量來權衡的,故將其稱為菽權取脈法。《難經》云:「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者,腎部也。」菽即古代的一種豆。菽數的重量代表著多少指力。肺部指力是三菽的重量,心部指力是六菽的重量。脾部指力是九菽的重量。肝部指力是十二菽的重量,而腎部指力是按之至骨,據每部指力以三菽為計量級算當是十五菽。菽數之重,具體是多少指力是無法確定的,但卻是有輕到重的逐漸加壓力的過程,也是一個脈位由淺到深的一個過程。「初持脈」是醫者剛剛觸及患者寸口部位,尚未用力按壓,其三菽力度與上述浮取是相同的。腎部「按之至骨」的十五菽力度,與上述沉取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在浮取和沉取之間增加了二種指力,即在浮與中取間增加了六菽指力的心部,在中與沉取之間增加了十二菽指力的肝部。從這點來看,現在所用的浮中沉取法是《難經》五部取法的簡化。由於《難經》有雲「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每部皆有浮中沉。」故後世有些醫家將每部脈分屬三菽,一菽為一個指力級別,由輕到重分為浮、中、沉三部。如診肺脈,用一菽之重的指力為浮取,二菽之重的指力為中取、三菽之重的指力為沉取。再如心脈,用四菽之重的指力為浮取,五菽之重的指力為中取,六菽之重的指力為沉取。余皆仿此。如未用十三菽之重的指力即診觸到尺部脈,此為腎脈浮;若右手脈沉伏,則為肺脈不顯於本部。夫分五部三菽數之重的指力就已經很難把握下指力度了,此時再細分為一菽的指力,可想而知臨床上運用的難度。有的醫家用目前各種菽(即豆)做實驗,先用中醫量度的「秤」,再用實驗室的分析天平稱量,依次是三菽,六菽、九菽,十二菽、十五菽的重量,最後取平均值,獲取菽數的重量的概念。這種方法可想而知是很困難的。十五個豆的重量本來很輕,要轉化為指下的力度標準最終還是要以橈動脈的解剖自然標誌為參照物。《脈學精粹》則主張以「初持脈」為一菽,而「按之至骨」為十五菽作為自然標誌。依此依次劃分其他菽的力度。但這種劃分依然沒有對其他五部的力度有很好的參照作用。故上述將一菽為浮取,二菽是中取,三菽是沉取在指力把握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在臨床上也較難實施。菽權取脈法是在左右手總按取脈而不是在寸關尺三部分別單獨進行浮取、中取和沉取。左手肝心腎,右手脾肺命門。故右手寸脈之肺部以三菽之力輕觸即得。關部以九菽之力其指力同中取的方法。尺部命門以十五菽之力到達至骨的部位。左邊心脈以六菽之力,較肺脈輕觸之力稍加壓略重。肝部以十二菽指力其指力的標準同沉取的標準,而左尺腎部指力乃按之至骨也。似此當可明確五部指力的大小。3 浮中按沉法此法是《文魁脈法》所立。源於《難經》的菽權取脈法,在原五種指力分度的基礎上減為四種指力,以反映溫病營衛氣血三個階段的病理表現。是對《難經》菽權取脈法的一個發展。具體而言:切脈首先應將手輕輕放在病人的撓骨動脈的皮膚上,從無力逐漸加壓,以三菽(豆也)、六菽、九菽、十二菽定浮、中、按、沉四部位。先從浮位加壓至中、至按、至沉,再從沉位輕舉上提至按、至中、至浮。根據從上至下,再從下反上,觀察脈形變化,並注意各階段的脈搏力量。(1)浮部取脈法醫生用手指輕輕地按在病人橈骨動脈皮膚上所得之脈。即同《難經》肺部三菽取法。浮位表示病機在表分,如傷寒病人初起病在太陽,溫病為病則在衛分,或在肺與皮毛。當然,浮只表示病在表位,兼滑主風痰,兼數主風熱等。(2)中部取脈法是從浮位加小力,診於皮膚之下即是中部。即六菽之力,即同《難經》心部六菽取法。表示病在氣分,或定為病在肌肉,或在胃。傷寒病是標誌邪從表入里,主胃主陽明;溫病則明顯屬氣分;凡脈來明顯在「浮」與「中」位者,多主功能性疾病,屬陽,屬氣分,若再加力而入「按」、「沉」部位,這說明邪已入營、入血了。(3)按部取脈法醫生切脈,從浮、中再加重力量(九菽之力),按在肌肉部分,同《難經》脾部九菽取法。亦同中取法。反映邪在里之病,如《傷寒論》的太陰證,溫病的營分證,雜病中主肝、主筋膜之間的病變。凡脈在按部出現則說明病已入里,主營分、主陰。(4)沉部取脈法從按部加重用十二菽之力向下切脈,已按至筋骨,同《難經》肝部十二菽、腎部十五菽取法。表示病已深入,主下焦厥陰、主腎、主命門。如《傷寒論》病在少陰、厥陰。少陰病以沉細為代表脈,而厥陰病多以沉弦為代表脈。在溫病則表示邪入血分。在雜病中說明病延日久,邪已深入,當細緻審證治療。如病人脈象見於按沉,主實質性疾病,也說明了疾病的實質性問題。可見浮中沉按四法是《難經》菽權取脈法的化裁,浮中沉取法的演化,以反映溫病衛氣營血病理及病機演變。三者的思想和指法是完全相同的。較之常規的浮、中、沉三部取脈法,以浮、中、按、沉四部來分,更為準確和切合臨床實際,更好地定表、里,定功能與實質。浮、中、按、沉四部分法,可以分作兩部,即浮、中作為一部,按、沉作為一部,浮中部所得脈象主功能方面的疾病,為標證。按沉部所得脈象主實質,為本病。若二部之脈不同,則必參舌、色證,以辨其真假、主次、緩急,以定其何者宜先治,何者當後醫,何者須兼顧,何者可獨行。脈象一明,治則隨之,有如成竹在胸,定可穩操勝券。診脈法和一般略同,輕手即得者為浮,稍用力即是中部,再加力以至於筋骨間為按沉部。以浮部定表分,中以走偏里,按屬里,沉則為深層極里。也可以說浮脈主表、沉脈主里,中與按皆為半表半里。溫病的衛、氣、營、血四個階段,可以用浮中按沉來劃分。總之,浮、中主功能方面疾病,而按與沉主實質性的疾病。又如新病與久病,氣病與血病,外感與內傷等,都能用浮中按沉四部辨別清楚。內容提要:第六講:決死生之脈其實以前這幾節課斷斷續續的一直還沒有提到如何從這個脈上決死生。今天晚上咱們就說這個話題吧。在古脈法上邊,所謂這個脈診、色診、決死生都不是在一個篇幅當中,講脈法、色診、脈診還有決死之脈、診病之脈、還有正常的季節脈都不在一個篇幅當中。在不同的篇幅當中,可能用詞、語句有些區別。我第六講:決死生之脈其實以前這幾節課斷斷續續的一直還沒有提到如何從這個脈上決死生。今天晚上咱們就說這個話題吧。在古脈法上邊,所謂這個脈診、色診、決死生都不是在一個篇幅當中,講脈法、色診、脈診還有決死之脈、診病之脈、還有正常的季節脈都不在一個篇幅當中。在不同的篇幅當中,可能用詞、語句有些區別。我就把《脈經》上邊的,還有參考《難經》,還有參考《傷寒》,就把它做一下歸納。從脈診上決出病人的死生,應該是有這麼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按有沒有胃氣,也就是說他是不是屬於那種正常的季節脈;第二個方面是按照五行的傳變;第三個方面,按照脈象盛虛滯數的程度;第四個方面是按病症和脈之間的關係,用脈主死生;第五個方面是按脈對比,前後對比;第六個方面就是以脈辨病機,決定死證。大概我就歸納成這六個方面吧。一、有無胃氣決生死下面我們先說第一條,按照有沒有胃氣去決死生。在《內經》的《平人氣象論》上面是這樣說的:「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然後下邊它又算是解釋「人無胃氣曰逆」,就解釋這個「什麼叫做沒有胃氣」。下面這段「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臟真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臟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長夏胃微軟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耎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藏真濡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於肺,以行榮衛陰陽也。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藏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1、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春脈微弦曰平」就是春天有胃氣的脈應該是弦而柔和的微弦脈,就是我們上次說季節脈的時候反覆強調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但是這個弦、洪、毛和石都是微的。這個「微」表明什麼?表明是有胃氣的。現在是春天,我們假定診一個正常人的脈的話,他的脈象是應該帶一點弦象的。但是假定這個弦象太多了,那就是問題。所以這句話的解釋呢?春天有胃氣的脈應該是弦而柔和的微弦脈,這是一個沒病的常脈。這時如果弦象比較明顯,缺乏胃氣這種柔和,這種舒緩,它就是主的是肝上有病。這句話說「弦多胃少曰肝病」,就是弦象比較明顯,這個胃的柔和缺少了,這就是主肝的疾病。「但弦無胃曰死」,就是光有弦象而沒有胃氣——就是我們在說季節脈的時候反覆強調這個胃氣,在這時候就非常肯定的說春天光有這種弦象而沒有胃氣的脈象,它就主死。因為脈見到純弦失柔和的這種脈象,它主的是肝的真臟脈。凡是見到真藏脈的都是主死,這個應該是非常肯定的。下一句「胃而有毛曰秋病」,這個「毛」就是在季節脈中說的「秋毛冬石」,這個「毛」指的是浮脈,就是雖然這時候見到這個脈是有胃氣的,是有這個從容、舒緩、柔和的這種脈象的,但是在這時候如果是見到「輕虛以浮」的這個毛脈,也就是說在春天這個季節見到雖然有胃氣但是見到浮脈,這是春見秋脈。這是春天,就是在現在這個季節見到秋天的脈,我們知道秋為金,春為木,金是克木的,它們之間是一種相剋的關係。見到這種脈,它主的是這個人假定是沒有其他的變化的話,按照他那種自然發展的話,那麼他到秋天就要生病了。這是「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毛這個浮脈太明顯了,或者說浮脈太強了,在春天這個季節見到一個特別明顯的浮脈,它表明什麼呢?表明是金克木,木已經被金所克傷了,那麼它主的就是現在就會發病,就是「毛甚曰今病」。下一句「臟真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這兒應該是這個「藏」。在我們以後的一些文獻當中,「藏」和「臟」往往是通用的,我們一般在寫的時候,因為這個「隱藏」的「藏」、「躲藏」的「藏」不好寫,往往就寫成這個「臟」,實際按中醫這個藏象學說呢,因為中醫的一個核心的學說就是藏象學說,按這個藏象學說呢,還是應該用這個「躲藏」的「藏」這個字,因為中醫的藏象學說,它不是僅僅的單單就說肝臟、心臟、脾臟、肺臟,不單純是一個器官的事,這個「藏」字,它還表明有這個生長化收藏的意思。所以,這個「肝臟筋膜之氣也」,這兒應該換成「肝藏筋膜之氣也」。這時候就是一個「收藏」的「藏」。這句話解釋的意思呢,就是春天是肝的旺季,肝氣旺於春,春天的藏真之氣是散於肝的,以養筋膜,所以「肝藏筋膜之氣」。藏氣散於肝藏,以充養筋膜之氣。就是春天陽氣始生,萬物生長,開始生,萬物生髮,是這樣一個意思。2、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下一句「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夏天有胃氣的脈,它應該是鉤而柔和的。這個鉤脈,我們上次說季節脈的時候說到現在很少有人這麼提了,但這個「鉤」呢,用到這兒也有點——起碼說我們說起這個鉤脈,應該說很不容易懂的。這個鉤脈它指的就是一個洪脈,用現在的話說是「洪而柔和的」,其中在這上面還要強調一個胃氣,胃氣是柔和的。到夏天這個脈應該是帶一點洪,我們知道洪的條件就是一個脈體的寬大,就是脈比較寬大並且很柔和,這是夏天有胃氣的脈,這種脈是正常脈。但是假定說洪脈很明顯,就是脈體比較寬大,但是缺乏柔和的胃氣,「肝藏筋膜之氣也。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臟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肝藏筋膜之氣也」下面這段是「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這句話的意思是:夏天的脈應該是帶有柔和的,帶有胃氣的,但是要帶一點洪,脈體要寬大,要帶一點洪。假定說洪的脈象很明顯,但是柔和之氣不夠,它主的是心臟的病。假定脈體就是一個洪大,但是沒有這種柔和之象,或者說沒有根,這時候它主的是死。那麼在夏天,如果見到雖然說是有胃氣的,但是見到那種沉脈,再下一句經文是這樣的:「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就是在夏天,雖然說是有胃氣的脈,但是因為夏天是心火的旺季,所以脈象應該是洪脈的,但是沒有出現洪脈,而是出現冬天的沉脈,就是雖然有胃氣,但是脈象是微沉、偏沉下的,那麼這就要預測到,到冬天時他就要生病。假定說這種洪脈並不是特別明顯,但是這種沉脈在夏天的時候,我摸到這種沉脈比較明顯的,洪脈不明顯,柔和之象也不明顯,就是一個沉脈,那就是現在,它主的是今病,就是現在他就已經生病了。再一下句:「臟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就是指的這個夏季,夏季是心的旺季,所以髒的真氣應該通於心,心藏的是血脈之氣。所以夏天應該是這種有胃氣的微洪的脈。3、長夏胃微軟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再下一句「長夏胃微軟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這句話的意思是:長夏有胃氣的脈應該是比較微弱的脈,它的用詞是「長夏胃微軟弱曰平」,這種正常的脈是應該是比較微弱的脈。但是如果這個脈象太弱了,就是「弱甚曰今病」,就是如果這個脈象太軟弱,太沒勁,同時又缺乏柔和之氣,就是說缺乏這種胃氣,它主的是什麼呢?它主的是脾病。像這個脾虛的脈,見到就是這種比較弱的脈;如果是脾胃虛寒的,它不光是弱,它還是一種沉弱的脈。再有這種脾的寒濕也是一種細、弱、沉的脈。因為這個,起碼說在我們這個地區,脾胃病還是見得相當多的,這個脾胃病的這些人,就感覺他在脈象上,這種胃氣明顯的要少,要不充足,脾胃病的這些病人,他們的脈象基本上都帶有這種失柔和的這麼一種情況。下邊一句「但代無胃曰死」。就是如果見到沒有胃氣的代脈,主死。再下邊「軟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臟真濡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在夏天若是在軟弱的這個脈當中,同時見到這種沉象,就是在夏天見到冬天的脈,這就是水氣盛,火氣和土氣衰弱,火土之氣衰弱以後呢,被水反侮,這個脈象就是提示這樣一個意思。根據這種脈象呢,預測到了冬天他就要生病,就是「軟弱有石曰冬病」這句話的意思,在夏天的時候見到沉脈,說明火土之氣是衰弱的,它已經被冬天的寒水、腎水,已經被這個腎水所傷,可以預測這樣的到冬天就要發病。「弱甚曰今病」就是說如果這個「弱」甚,就是強調弱的程度,他是弱的程度比較重的,它提示現在就是發病的。「臟真濡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4、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下邊是秋胃,「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臟真高於肺,以行營衛陰陽也」。這段的意思就是:秋天有胃氣的脈應該是輕虛以浮,因為我們說這個毛脈的時候呢,就說秋天的這個浮脈是輕虛以浮的,秋天的脈象應該是輕虛以浮而有柔和的微毛脈,也就是稍微的帶一點浮象。因為秋天的浮脈呢,它不是像太陽病的時候,那個浮脈浮得那麼明顯,它是稍微帶一點浮象。我們在說這個季節脈時,用「輕虛以滑」,用「如魚在波」這些東西形容,它是稍微帶一點浮象。那麼稍微帶一點浮象就是正常的平脈。如果說是脈見到這個雖然說是有一點浮象,但是缺乏柔和的胃氣,為肺臟有病。如果說見到一個純粹的浮脈而沒有胃氣的脈,它就是一個真藏脈。真藏脈主的就是死。在秋天浮脈當中見到弦象,因弦主的是肝,主的是春,秋天的季節應該是金氣盛,木氣被克制的時候,在這時候假定說脈上見到弦象的話,那麼提示的就是:肺氣是衰弱的,肝氣是盛的,就是木反侮金氣這麼一個現象。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秋天的時候,浮脈當中見到弦象,預測到春天的時候就要生病。如果說這種弦象太甚,它提示現在就要生病。所以這句話「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於肺,以行營衛陰陽也。」我們知道秋天是肺的旺季,肺旺於秋,肺本身又居於上焦,所以秋季的藏真之氣是上藏於肺的,肺又主氣,又朝百脈,營衛之氣都要靠肺的宣布,衛行脈外,營行脈中,所以肺主運行營衛陰陽之氣。這是「藏真高於肺,以行營衛陰陽也」。5、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再下一句「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冬天是腎的旺季,正常的脈象應該是有胃氣的脈,就是柔和的脈象稍微有一點沉,就是微石,這是正常的。假定說脈沉比較明顯,柔和之氣又少的話,那麼它主的就是腎病。假定說脈象就是一個沉脈,沒有胃氣的柔和,這種脈象主的就是死證。「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就是在沉脈當中又見到「石而有鉤」,就是在沉脈當中又見到洪脈,這種脈象呢,脈又沉,脈體又寬大,就是沉脈當中見到洪象的話,它主的是到夏天就要生病。這個「鉤甚曰今病」就是脈體寬大比較明顯,就是這種洪脈是明顯的,它主的是今病。下一句是「臟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冬天是腎的旺季,腎處在人體的下焦,腎旺於冬,冬天的藏真之氣應該是藏於腎的,同時腎又主骨,所以腎藏的是骨髓之氣。這是《平人氣象論》其中的一段。6、脈的逆從四時還是在這篇上面,還有這樣一段:「脈有逆從四時,未有臟形。春夏而脈瘦,秋冬而脈浮大,命曰逆四時也。」這個講的是四季的正常脈,但是這上面提的「春夏而脈瘦」,因為春主生,夏主長,在生長的季節,它不應該是脈瘦的;在秋冬季節,秋和冬都主陽氣的收藏,這時脈出現浮大,出現這種情況叫做「逆四時」。7、真藏脈主死還是在這篇文章當中,下邊有這樣幾段:「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藏脈不得胃氣也」。在這還強調的是胃氣。因為在《內經》的決死生之脈當中,我歸納的第一個就是按有沒有胃氣決人的死生,這是在《平人氣象論》當中所談到的內容。關於這方面的內容,還有《玉機真藏論》這篇也非常值得仔細的看看。因為這個上邊,它主要提的就是真臟脈的脈象,並且根據這個真藏脈的出現預決死期,同時它又解釋了為什麼會出現真臟脈,同時出現真臟脈為什麼會導致死亡。在《玉機真藏論》上邊,我們也選幾段解釋解釋。「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這是形容純弦無胃,就是肝的真藏脈。它指下的感覺就是「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同時這上面又加上一個色診,「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這是肝的真藏脈。心的真藏脈是,「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闢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真脾脈至,弱而乍數乍疏,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這一段介紹的是五髒的真藏脈,見到這個真藏脈的時候,它就主死。在這上邊,又把我們上次說的色診內容又給結合在一起了,然後下邊:「黃帝曰:見真臟曰死,何也?岐伯曰:五臟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臟氣者,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於胃氣,乃至於手太陰也。故五臟各以其時,自為而至於手太陰也。故邪氣勝者,精氣衰也。故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故真臟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臟也,故曰死」。這段解釋的是為什麼出現真臟脈它主的是死。這是《玉機真藏論》上邊的一部分內容。8、至而和則平,至而甚則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陰陽易者危下邊再找一點。《至真要大論》主要是講五運六氣這塊東西的,它是從三陰三陽,五運六氣這個角度形容脈的,《至真要大論》上面有這樣一段:「帝曰:其脈至何如?岐伯曰: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鉤,太陰之至其脈沉,少陽之至大而浮,陽明之至短而澀,太陽之至大而長。至而和則平,至而甚則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陰陽易者危」。在這段當中,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季節脈,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厥陰指的是春弦,夏洪是少陰,冬石是用太陰,秋浮用的是少陽。它是用三陰三陽來解釋脈象,但是在三陰三陽的排布上面,同樣是《內經》,它的排列順序是不相一致的。在五運六氣上面,以後我們再見到關於五運六氣,以五運六氣預測疾病,在這個時候,我們看它的三陰三陽的排列順序,它是以陰和陽的多少去排的,和我們這個,比如說和《傷寒》的三陽三陽的排列順序是不一樣的。它這個排的順序,像這個陽,少陽、陽明、太陽,少陽是一陽,陽明是二陽,太陽是三陽。在陰的排布順序上邊,少陰是一陰,厥陰是二陰,太陰是三陰。「厥陰之至其脈弦」,這個「弦」就是春弦;「少陰之至,其脈鉤」,這個「鉤」就是夏洪;「太陰之至其脈沉」,這個太陰指的就是冬季的沉脈;「少陽之至大而浮」,這指的是秋季的浮脈。「陽明之至短而澀,太陽之至大而長」。重要的是它後邊的這幾句:「至而和則平」,就是什麼季節出現什麼脈象,這是平的。「至而甚則病」,就像現在是春天,應該是微弦的,假如說弦象太過明顯了,這就是病。「至而反者病」,所謂「至而反者」,春天應該是帶一點弦象的,應該是這個木旺之季,假定這時候出現浮脈,就是出現肺金,金氣盛,出現這種浮脈,就是「至而反者」,這肯定也是病。還有一個「至而不至者病」,像現在這個春季,它應該是帶一點弦象的,帶一點弦象——這是當至的,應該出現的,但這種弦象它沒有出現,也就是說從冬天沉脈該出現帶一點弦象的生髮之氣,但是這種弦象、生髮之氣沒有出現,就是「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未至而至」就是現在是春天,還沒有到夏天,夏天的這種洪脈是不應該在現在出現的,這是「未至」的,但是現在它已經出現了,就是「未至而至者病」,就是現在出現洪脈了,它也是病。然後後一句「陰陽易者危」,像這個夏天應該是洪脈,反而見到冬天的沉脈;像春天應該是弦脈,反而見到秋天的浮脈,這都屬於「陰陽易」的。以這個三陰三陽論脈象的,主要的還是在後邊這幾句話,就是「至而和則平,至而甚則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陰陽易者危」 。這幾句話需要好好的理解一下。二、按照五行的傳變確定是不是主死1、五行傳變的規律然後第二個方面,決死生脈呢,是按五行的傳變來確定是不是主死生。我們首先還是先看《玉機真藏論》上是這樣說的:「五臟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舍於心,至肝而死。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這段經文應該說意思很明白,很淺顯的,但是就是上次我說的五行上面我們要搞得非常明白。假定搞得不明白的話,搞得不太熟悉的話,對於這段經文的理解就要出現障礙。「五臟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這句話是五行傳變的一個概括,下邊就是講,「五臟受氣於其所生」,下邊就是指的按這個五臟都分別的解釋一下。2、肝的傳變規律就是「肝受氣於心」就是「五臟受氣於其所生」,肝,它本身是生,肝生心,所以肝受氣於心。「傳之於其所勝」,肝木克脾土,「傳之於其所勝」,「其所勝」的是脾土,所以它要「傳之於」脾。「氣舍於其所生」這個「其所生」和第一個「其所生」指的不是同一個東西,第一個「其所生」是它所生的,這第二「其所生」是生它的。「五臟受氣於其所生」這個「其所生」是它所生的,它為母,就是這個臟為母,它所生的為子;後一句「氣舍於其所生」,這個「所生」指的是生它的,就是它為子,這個「其所生」它的為母。緊跟的就是後邊這個解釋,「肝受氣於心」,因為肝生心,「傳之於脾」,肝克脾,「氣舍於腎」,就是第二個「氣舍於其所生」,「氣舍於腎」,因為腎水生肝木,「死於其所不勝」,這個「其所不勝」呢,因為金克木,就是肝本身它被金木所克,所以它死於肺金。解釋上邊這個概括,就用肝,分別用五臟解釋,就是「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呢,因為心火生脾土,所以「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這一段呢,應該說只要我們把五行搞明白了,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相乘相侮,這是它們之間的關係。3、對「承則制,亢乃害」的理解還有在《內經》,應該是在《至真要大論》上邊還提出了一個「承則制,亢乃害」,在那上邊提出一個「承製亢害」的說法。這種說法對五行的理解應該是很有幫助的。在這個五行的解釋上邊,我看過咱們民間中醫的網站,還有其他的幾個網站,對於五行的解釋都解釋得不錯,但是解釋的都不到位。因為解釋的不到位,所以在實際應用當中,就有搞不明白的地方。比如我們看《金匱》,《金匱》開篇的時候就指的那個肝虛證,「見肝之病,當知肝病傳脾」,就指的這一段。這一段緊跟著下邊有一句話「脾旺四季不受邪」,這是一句話。再有後邊還有一句「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肝實者不用」,因為這個後一句,它指的是肝虛的治療。開始就是從「見肝之病,當知肝病傳脾,當先實脾」,它指的是肝邪氣盛的時候,它要傳脾的。當肝邪氣不盛的時候,就是肝氣虛的時候,它不會傳脾。或者是脾旺的時候,它也不會傳脾。這個「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與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這個好像和《金匱》上邊原文不太一致。我們解釋這句話,「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與脾,故先實其脾氣」,這句話實際上就是講的五行傳變上肝木克脾土,「則知肝當傳之於脾」,這個肝傳脾是不是一定要傳?肝木克脾土,它們是一種克和被克的關係。但是,肝病的時候是不是一定要傳到脾上去?這其實是有條件的。第一種情況這肝的邪氣旺盛的時候,它肯定是要傳脾的。因為都在正常的時候,肝木是克制脾土的,所以肝的邪氣盛時,它肯定是要傳脾的。所以治這種肝實證的時候,肯定是要先實其脾氣的。第二種情況,肝的邪氣是旺盛的,但是脾氣也旺,這就要看它們旺的程度是不是傳。假定說都是旺的,應該是不傳的,因為脾實勢必不受邪,就是脾氣旺盛的時候,它是不接受這種邪氣的,肝的邪氣也旺盛,脾氣也旺,這時候它應該是不受邪,就是傳不過去的。這是第二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肝的邪氣旺盛,脾氣不是旺盛,也不是特別衰弱,這時候肯定是要傳的。第二種情況,肝氣旺,脾氣也旺,這時候應該是不傳的。因為脾旺於四季而不受邪。第三種情況呢,肝的邪氣並不盛,屬於那種肝虛,脾氣是正常的,在這時候肯定也是不傳的。這是第三種情況。第四種情況,肝虛的時候,脾氣同樣是虛的,這要看它們虛到什麼程度,再說是傳還是不傳。這一段「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與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其實這一段它指的是肝實證的傳變和治則。4、肝虛證治療原則當肝虛證,同樣是在《金匱》上面,這個肝虛證,它是「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補用酸」,酸是肝之本位,酸入肝,那麼「助用焦苦」,焦和苦都是入心的,「益用甘」,甘是入脾的。那麼肝氣虛的時候,它這個用藥原則是「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按照五行怎麼解釋這種用藥的原則?其實把這個五行搞明白的話,這是很好解釋的。因為這個肝氣虛的時候,它本身是一種不足,按五行的生克制化說,就要強化生它的,減弱克制它的。像這個肝虛的時候,「補用酸」是強化它自身,酸入肝,這是補肝之本藏的,這是一個主要的方面。再一個「助用焦苦」,焦和苦都是入心的,肝木生心火,那麼用入心的藥物起的作用是什麼?我們講母子關係時知道,母子之間的關係其中有一條是子令母實,就是補心火同樣能達到強肝的目的。這就是「助用焦苦」的一個意思。再有呢,就是「宜用甘」,就是用甘味葯也補脾,在肝虛的時候補脾,它的作用是什麼?補脾同樣是子令母實。補脾土強化心火的旺盛。用這個焦苦的來補心火,補脾土一方面是強化心火的旺盛,再一方面是用脾土製約水寒,制約腎的水寒,因為水生木。但是這個焦苦和甘的主要作用還在於它是益心火,心火旺盛以後呢,它要剋制肺金,因為心火克肺金,它要抑制肺金,肺金被抑制住以後,它對肝木的抑制作用就會減低。就是心火旺盛以後,火克金,金被克,就是金氣被克制了,那麼肝氣才能不受克制。這一段應該說是很好解釋吧。但是對於五行搞不明白的話,搞不清楚的話,理解這個「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葯調之」,對於這一段,就是不會太明白的。5、勿虛虛,勿實實,補不足,損有餘,是其義也這個「經曰:勿虛虛,勿實實,補不足,損有餘,是其義也。余藏准此」。在這地方出現一個「虛虛」和「實實」,這個「勿虛虛,勿實實」,實際這個「虛虛」在這時候是兩個意思,第一個「虛」是指的是病的虛,因為疾病有寒熱虛實,它這病本身是一個虛證,這是第一個「虛」,就是病的虛證;第二個「虛」應該是指的我們大夫採用的治法。因為我們都知道「補不足,損有餘」,就是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那麼碰到一個虛證的病人,我們應該補才對,但是假定我們用了瀉法,就是「虛」。因為瀉下之後他肯定要虛。他本身是一個虛證,我們又採用了瀉法,那麼這個就叫「虛虛」,也就是頭一個指的是病,第二個提的是我們大夫所採用的這個治療的方法。同樣這個「勿實實」,頭一個指的是實證,後一個「實」指的是我們大夫對這個實證還要採用補益的辦法。所以這兒這句話是「勿虛虛,勿實實」,就是虛證的話不要再用瀉下的方法,不要再採用使它更加虛的辦法,實證的話,不要採用補益使它更實的辦法。三、按照脈象盛虛至數的程度1、至數多少的含義同樣是在《平人氣象論》上邊,有一段是這樣說的:「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躁,尺熱曰病溫,尺不熱脈滑曰病風,脈澀曰痹。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疏乍數曰死」。這就是這個盛虛至數的程度。這個經文講,「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就是一息之間只有二動,就是動兩次,這個叫做「少氣」。「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這就一息六動,同時「而躁」,然後再診得尺膚,「尺熱曰病溫,尺不熱脈滑曰病風,脈澀曰痹」。這是一個數脈,因為我們講的是一息四至,像這個一息已經六至了,肯定是個數脈了。後一句「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一呼脈就四動,那一息應該是八動了,六數七極,要是到這個一息八至,應該脈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數了,跳得應該是非常快的,在這時候主的是死。後邊還有一個「脈絕不至曰死」,「絕不至」就是比那個遲脈還要慢的,像那個「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這樣是「少氣」,這個「脈絕不至曰死」,他肯定一呼一吸都不一定能跳一下了。在這個臨床當中,往往是在臨終之前,出現這個「脈絕不至曰死」,就是半天才能摸到跳那麼一下,在臨終之前往往出現那個脈的「乍疏乍數曰死」。2、人迎寸口之盛的含義然後再看《六節藏象論》,它這段經文說:「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已上為格陽。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以上為關陰。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已上為關格,關格之脈羸,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這段其實也是以脈象的盛衰,以這個盛虛至數的程度來決死生的。但是在這段當中,人迎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頸動脈,寸口就是我們現在診脈診的這個寸關尺的這個氣口,在別的地方,人迎和氣口,還有跗陽,往往是採用對比診法的,但是在這一段當中,這個「人迎一盛」和「寸口一盛」,並不是它們之間的對比,這個「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這個「一盛」、「二盛」、「三盛」,並不是人迎和寸口的對比,「人迎一盛」就指的是人迎脈,這個「一盛」就是比平時、比正常的時候,就是和他自身作的對比。這一段需要注意的就是人迎和寸口在這一段當中,它們不是採用對比的診法,「一盛」、「二盛」、「三盛」、「四盛」指的是它和自身相比較,不病的時候,就是人迎脈在病時和不病時自身的對比比較。像這個人迎脈和寸口脈都是四盛以上的,出現「關格」,這個「關格」的解釋就是「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這是《六節藏象論》當中對脈象盛虛至數程度的描述。這個人迎與寸口,人迎的部位指的是頸動脈,就是脖子喉結兩旁的這個頸動脈,這個寸口呢,就是我們現在診脈的這個氣口。3、何謂重虛下來我們再看《通評虛實論》上邊還有關於按照脈象的盛虛至數的程度來決死生的。《通評虛實論第二十八》這一段經文是這樣的:「帝曰:何謂重虛?岐伯曰:脈氣上虛尺虛,是謂重虛。帝曰:何以治之?岐伯曰:所謂氣虛者,言無常也。尺虛者,行步恇然。脈虛者,不像陰也。如此者,滑則生,澀則死也。帝曰:寒氣暴上,脈滿而實何如?岐伯曰:實而滑則生,實而逆則死。帝曰:脈實滿,手足寒,頭熱,何如?岐伯曰:春秋則生,冬夏則死。脈浮而澀,澀而身有熱者死。帝曰:其形盡滿何如?岐伯曰:其形盡滿者,脈急大堅,尺澀而不應也。如是者,故從則生,逆則死。帝曰:何謂從則生,逆則死?岐伯曰:所謂從者,手足溫也。所謂逆者,手足寒也。帝曰:乳子而病熱,脈懸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溫則生,寒則死。帝曰:乳子中風熱喘嗚肩息者,脈何如?岐伯曰:喘嗚肩息者,脈實大地。緩則生,急則死。帝曰:腸澼便血何如?岐伯曰:身熱則死,寒則生。帝曰:腸澼下白沫何如?岐伯曰:脈沉則生,脈浮則死。帝曰:腸澼下膿血何如?岐伯曰: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帝曰:腸澼之屬,身不熱,脈不懸絕何如?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懸澀者曰死,以臟期之。帝曰:癲疾何如?岐伯曰:脈搏大滑久自己,脈小堅急,死不治。帝曰:癲疾之脈,虛實何如?岐伯曰:虛則可治,實則死。帝曰:消癉虛實何如?岐伯曰: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這一段呢,也不算太長,但是這個經文應該說是比較通俗的,比較好懂的,這個不用太多的解釋。四、按病症論脈主死證第四個方面,是按病症論脈決死證。《三部九候論》上邊,這段在《內經》上是這樣說的:「帝曰:決死生奈何?岐伯曰: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脈相應」,把這個解釋一下。就是黃帝說怎麼決斷死生?岐伯說:形體粗盛的脈反而細,然後又有氣短、呼吸困難,這樣的人是危險的。像這樣形體比較瘦弱,脈反而大,胸中喘滿而多氣的,是死亡之證。一般地說形體與脈一致的,這樣的主生,這個脈在跳動時叄伍不調的,這個主的是病。三部九候之脈與疾病完全不相適應的,這個主死。上下左右之脈相應像鼓指,又像這個舂杵搗谷,這個東西我不知道咱們見過沒見過,應該在電視裡邊見過這個東西,就是有一個石頭的,有這樣一個洞洞,把這個稻米放進去以後,然後上面用一個比較粗的木頭再砸這個稻米。因為古時候沒有現在稻米加工的這些工藝,他就是把石頭掏一個坑,把稻米放進去,上邊用一個比較粗的木頭在這兒杵這個米,這個搗米。這段的形容就是相應鼓指,像這個搗稻米的杵子一樣,像這樣的人呢,他的病是嚴重的。若見上下左右之脈相差比較大而又稀疏,「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就是他這個稀疏錯亂不齊的,「不可數者」,就是上下左右相差比較大,同時他這個脈搏又是稀疏錯亂不可計數的,在這兒呢,「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這不是那個「數脈」的「數(shuò)」,這應該在這兒是「數(shǔ)」,就是我們計數,就是在我們手底下的感覺忽快忽慢,慢就特別慢,快的時候又是比較快,或者有時候在手指感覺不是很明顯的,就是數不清楚,在我們診脈的指下不是很清楚的,象這樣的,主的是死。再下一句,中部之脈雖然獨自調勻,就是「中部之候雖獨調,與眾藏相失者,死」,而與其它的臟腑不相協調的,它也是一種死候。再就是中部之脈衰減,與其它各部不相協調的,也是死候。「目內陷者死」,目內陷肯定就是正氣衰竭到一定程度,這個目都已經陷進去了,這樣的也是主死的。同樣是這一篇,就是把那個如何「知病之所在」,把這段跳過去,因為我們今天說的是決死生之脈,把這段放在以後診病的時候再說吧。就是把這段跳過去以後,後邊一段,「冬陰夏陽奈何?岐伯曰:九候之脈皆沉細弦絕者為陰,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數者為陽,主夏,故以日中死。是故寒熱病者以平旦死。熱中及熱病者以日中死。病風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脈乍疏乍數,乍遲乍疾者,日乘四季死」。這一段指的是冬陰夏陽,這個「冬陰夏陽奈何?岐伯曰:九候之脈皆沉細旋絕者為陰,主冬,故以夜半死。」那麼,這一段呢,實際上也是以這個病論這個死脈,但是在這段上它又決定了一個日期,就是在一天當中,因為一天也分為春夏秋冬,在一天當中這個死亡的時間。這個呢,這段下來看一下吧。因為我們在講決死生脈的最後的時候,要講到一個以脈決死生之時,就是在什麼季節、在一個月當中它的干支是什麼,在一天當中是什麼時辰,等到決死生之脈最後的時候要講到這個問題,那個時候再解釋這一段。五、用對比的方法從病機上辨生死1、脈證不符者死第五個方面找的是《難經》上面的,不是《黃帝內經》上面的,它是用對比的方法從病機上辨生死。這是《難經》第十七條。這段經文是這樣的:「診病若閉目不欲見人者,脈當得肝脈強急而長,反得肺脈浮短而澀者,死也。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得緊實而數,而反得沉澀而微者,死也。病若吐血,復鼽衄血者,脈當沉細,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病若譫言妄語,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手足厥逆,脈沉細而微者,死也。病若大腹而泄者,脈當微細而澀,反緊大而滑者,死也」。我們以前就是說以脈辨病機,實際上這剛要說到,因為我們下面要說到《傷寒》上面這個病證脈並治的時候,脈象是非常重要的辨病機的一個內容。就看這一段吧,「診病,若閉目不欲見人者」,這個「閉目不欲見人,脈當得肝脈強急而長」,實際這一段呢,第一句話是非常簡單的,省略的,為什麼是閉目,因為肝開竅於目,這指的是「肝脈強急而長」,這指的是肝病,就是說在肝病的時候,得到這個「肺脈浮短而澀者,死也」,因為這是肺金克肝木,又叫陰陽易。這個是主死。下一條,「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得緊實而數,而反得沉澀而微者,死也」。這也是它的病機是有這個實邪的,但這個實邪反映在脈上是沉澀而微的,那肯定也就是邪氣旺盛,而真氣衰竭,衰竭到一定程度肯定是要死亡的。再有這一條「病若吐血,復鼽衄血者」,就是又吐血,它是一個失血性病,失血性病呢,血是虛的,因為血中既有營氣又有衛氣,營衛都不足的時候,應該是一種沉細的脈象,但是反而見到「浮大而牢者」,這個「死也」。這就是「病若吐血」,就是見到失血性病,比如說我們見到外傷出血的,或者這個內出血的,消化道出血的,出血以後,脈是沉細的,或者是數的,這都是適應象,但假定出現一個浮大,反而見到一個浮大的,浮大而牢也好,浮大而數也好,浮大而芤也好,這時候都是主死的。「病若譫言妄語,身當有熱,」譫語妄言往往是陽明熱,陽明熱是會出現譫語妄言的,「身當有熱」,脈是洪大的,這個陽明熱的時候,大熱,脈洪大,四大中的兩大,就這時候他的脈應該是洪大的,身體應熱的,假定說出現身不熱而反「手足厥逆,脈沉細而微者,死。」陽明熱出現這種沉細而微,這時候就是死。再有像這種「大腹而泄者」,這個「大腹而泄」,這應該是一個太陰病,太陰病的正常脈象就是微細而澀的。但是應當出現微細而澀的脈的時候,反而出現一個「緊大而滑者,死矣」,這也是主死。2、病例分析說到這個「大腹而瀉者,脈當微細而澀,反緊大而滑者」,前半個月左右,看了一個病人。70歲的一個男的,他在剛過完春節的時候曾經住過一段醫院,住院的原因是什麼呢?醫院以心梗收住院的,他當時的癥狀就是一個前胸和後背的疼痛,然後有腹瀉。到醫院以後就按照心梗給收下了。住院住了半個月,半個月還是二十天呢,心前區的疼痛是控制住了,但是腹瀉逐漸的加重。醫院跟他講腹瀉沒有什麼辦法,然後他住的醫院條件也是不錯的,二甲的醫院,在我們這兒二甲醫院的條件設備都是非常不錯的,然後建議他去北京。他沒有去,跑到我這兒了。當時給他摸,摸他的脈的時候,在春天這個季節,一個長期腹瀉的病人,面相比較清瘦,然後面色發白,稍微帶青,也就說沒有我們平常所見的那種含有胃氣、隱隱地透著一點紅的那種所謂的胃氣,這是沒有的。當時這個脈象呢,他出現一個,首先是一個洪大的脈,然後是浮脈,洪大、浮、數,在開始摸到這種脈象的時候,因為像這條,他一直腹瀉,並且面色是白的,稍微帶點青色,在這個季節呢,應該是帶點青色是可以的,但是這種白就不對了,這種白是肺之色,是肺金之色,肺金克肝木,像這種人他出現數點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正虛,他出現微脈、細脈、弱脈,這都是脈與病相符的,但是他出現洪,出現一個洪脈,一個浮脈,這就是與病不相符的。在診的過程當中也是一邊診脈一邊思考,起碼診這一個人用了十多分鐘,當時就在判斷這種脈是不是主的死證?然後給他診了有十多分鐘,反覆的體會他這個脈象當中是不是含有胃氣,是不是含有根,最後應該說體會到他不是主死的,因為他這個裡面這種胃氣還有,雖然說長期腹瀉,但是胃氣還有,就是吃東西還可以吃,所以這個人倒是沒有跟他說什麼,就給他開了三劑葯,讓他吃完以後看看反應再說。結果三劑葯吃完以後很快就跑過來,說這個腹瀉有所好轉。然後他這個治療過程當中比較麻煩,頭一次三劑,胸悶的感覺沒有了,腹瀉有所好轉。然後又是三劑,這三劑過來以後,說這個睡眠不好。然後又是三劑,這三劑過來以後呢,腹瀉沒問題了,腹瀉已經完全好了,睡眠還是不行,然後身癢。今天早上又給他開了三劑。他這個沒給他用烏頭赤石脂,因為剛才說診脈診了有十分鐘。我給他用的什麼?可能我說出來好多人都不接受我的觀點,我主要給他用的桂枝,我用桂枝的意思應該說是在桂枝湯的各個注家當中都沒有從這個角度去用的。因為我考慮的是什麼?今年過春節以前立的春,進入的春季,過完春節以後才發的病,發病以後一是心痛,一是腹瀉,住院主要是心梗,就是活血化瘀的這一塊東西吧,然後腹瀉逐漸的加重,我沒考慮他是所謂的脾腎陽虛,也沒有考慮他是那種陰盛格陽、浮陽於上、欲脫之勢啊,沒從這個角度去想,我當時想的就是春是肝旺之季,主風,因為肝木風化,這時候主的風,風傷人,傷的是哪?我們看《傷寒》上,太陽證風傷衛寒傷營,就是風既能傷元氣之表,但是還有一個我們大家都注意不到的問題,其實風最容易傷的是內髒的空腔的器官,一個是傷肺氣,一個是傷腸胃。關於這點,李東垣的昇陽益胃湯為什麼用不少的風葯?他是從這個方面考慮的比較多。那麼,對這個人,當時對他的判定,腹瀉、還包括那次他所說的胸痛,他是受風邪所傷,所以他出現脈的浮、大、數。考慮到是風邪所傷,那麼治風用什麼呢?桂枝湯是天下治風第一方,所以我就給他用了比較大量的桂枝,意圖是用桂枝把風邪從皮膚引出來。六、以脈辨病機決定死生還有一個啊,就是以脈辨病機和死生的,這個主要是《傷寒》和《金匱》上面的東西然後等到講診有過之脈時再詳細介紹。這是以脈辨死生的六個方面,就是我歸納的六個方面。[ 本帖最後由 素靈 於 2007/9/29 10:51 編輯 ]--------------------------------------------------------------------------------作者: 素靈 時間: 2007/7/28 20:56第七講:定死生之時一、五臟之病在一年、一月、一日中的輕重變化下一個問題應該是說定生死之時,定生死之時主要是依據《藏氣法時論》這一篇定的,我們給他起題目叫《定死生之時》,其實定死生之時的內容包括了雜病的調治,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有非常強的指導意義,所以就這個問題要說的這些內容,不單單是一個定死生之時,所依據的就是《素問》的《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的內容。先把原文念一遍:「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何如而逆?得失之意,願聞其事。岐伯對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貴更賤,以知死生,以決成敗,而定五藏之氣、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藏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這句話「必先定五藏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指出決人死生時必須的前提條件是見到真臟脈,見不到真臟脈我們就沒有依據言人的死生。1、臟病在一年中的變化「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禁當風」。是按照五行的相生相剋說的,肝病起於春理解為病有所好轉,或者說在本臟旺季,正氣加強,邪氣減弱。愈於夏,「至於所生而愈」,肝病在他所生的心火的季節應該痊癒,如果夏天沒有痊癒,「甚於秋」,在秋天加重,其依據還是五行的相生相剋,肺金克肝木,就是「至其所不勝而甚」。關於這方面,我觀察了幾個肝癌的病人,在夏天從他們的自我感覺上,肝癌邪氣在肝,肝病克脾土,有消化道的癥狀,同時有肝本氣虛,虛陽外越,表現不欲飲食,腹脹,便溏,頭暈,口苦,耳鳴,有的人眼睛發黃,或發紅,在夏天這些表現相對輕,一到秋天,立秋以後沒幾天,病情就急轉而下,和季節關係非常大。「秋不死,持於冬」如果肝病的病人能度過秋天,在冬天病情比較平穩,沒有特殊的突然加重或好轉的情況。這是指肝病在一年四季當中的變化。2、臟病在一月中的變化「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在每季中或者說每月中,和干支是不是也有關係,區分出在每月的什麼時間病情的輕重變化。這段講的是在每月中如何定日期。我國紀年採用陰陽曆,一個是公曆,比如今年2007年,是公曆的記法。一個是農曆,今年是豬年,丁亥年,今天是4月26日,農曆是三月初十,三月紀月是甲辰,今天的日期是庚寅。關於紀年,我們知道天干10個,地支12個,天乾和地支本身又分陰陽,甲丙戊庚壬為陽天干,乙丁己辛癸為陰天干。地支也一樣,分為陽和陰。在天乾和地支相合紀年時,排列上用陽天干配陽地支,陰天干配陰地支,轉一圈後正好是60年,又叫60一甲子,今天是庚寅,明天就是辛卯,關於干支紀年紀月紀日就簡單的說這麼幾句。在日期上,排法和四季一樣,夏為火,丙丁也為火,秋為金,庚辛主金,他們是取類比像或者叫同氣的一類東西。3、臟病在一日中的變化「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在一天中,也包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樣一個過程,在《靈樞》的《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是這樣說的「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也就是這一天的早晨,平旦的時候相當於四季的春,到中午就是日中的時候,相當於四季當中的夏,「日入為秋」就是等到傍晚的時,大概相當於下午3到5點有的書上介紹是5到7點,就是傍晚的時候相當與一年四季的秋,等到夜半的時候,相當於四季當中的冬,所以象決定在一天當中的什麼時候也是遵循這個規律,肝病的「平旦慧」,平旦是屬於春生,屬於肝氣旺的時候,所以它是比較平穩的,或者稍有起色的,「下哺甚」就是傍晚的時候加重了,這是肝病在一天當中早晨起來它舒服等到傍晚的時候它是加重了,等到夜半的時候就相當於冬的這個時候當中,它是安靜的,這說的是肝病。實際這一段說的就是肝病應該在春生的季節稍微有起色,稍微向痊癒的方向發展,在夏天就是火所主的這個季節當中是痊癒了,如果夏天它沒有好,那麼在秋天它應該是加重了,或者要死亡了。假如說在秋天已經見到真藏脈,不管我們所說的是肝癌也好,肝硬化也好,見到真藏脈的時候,那麼按我觀察的這幾個人當中應該說是過不了秋天,它是在「甚於秋」,如果「秋不死,持於冬」。「持於冬」這是肝病在冬這個季節,肝病是比較平穩的,這是一個肝病,其他的這幾藏,心、脾、肺、腎同樣也是依據五行的相生相剋的規律。關於病在心、病在脾、病在肺、病在腎同樣也是按照這個規律這樣傳變。我們對五行的生克制化,如果非常熟悉的話,這一段就不用做太多的解釋了。象下邊這幾藏它和肝病道理是相同的,只不過是季節在變化,這幾段就不用一段一段詳細地說了,把肝病「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把這一段按照五行的生克制化搞明白了以後,下邊這四藏就非常容易明白的,這一點就不再多說了。二、臟病治療原則1、關於肝病在《內經》和《金匱》三個不同的說法剛才在讀原文的時候跳過一段,是「歧伯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把這一段解釋解釋,就是這一段我搞了好長時間才搞明白,大概有幾年時間都搞不明白這一段,為什麼搞不明白這一段,就在這一篇當中,就在同一篇當中剛才我說「病在肝,愈於夏」然後到「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然後,後邊一句「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寫之」 同樣是講肝的問題,「肝苦急」的時候「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的時候「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寫之」這是在《內經》上面,在張仲景的《金匱》上面,好像是開頭的第一篇,就這樣說「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見肝之病,知肝轉脾,當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然後下邊這一段就是今天要說的關係密切一點,「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葯調之」。這裡又出現了「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葯調之」。把這三條放在一起,在《內經》上面講的是「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金匱》上面它說「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葯調之」。那麼它們之間該如何理解這個問題,上面是「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2、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那麼我們說第一條吧:「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我們以字面解釋「肝苦急」苦就當痛苦,不舒服,生病,苦就當病的意思講。「肝苦急」指的是肝這個病是屬於急的範圍的這個毛病,因為我們知道肝主疏泄,肝在志為怒,怒則氣急,這是對急的一個方面的解釋,就是急躁,煩躁。第二個方面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關於因為肝主筋,筋脈的拘急痙攣也都應稱為急,「肝苦急」我解釋它應該包括兩方面,一個方面是情志方面急躁,煩怒;病態方面是指經脈的拘緊攣急,這個時候我們看不管它是急躁也好還是拘急也好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理解為是這種肝實證,就是肝氣的不舒、拘緊,我們從這條去測它的症的話,那麼我覺得「急食甘以緩之」這一條它的癥狀應該有頭暈、目赤、耳鳴、兩脅脹滿、器髒的疼痛、胸悶不舒,還可以有消化道的癥狀,像腹脹、不欲飲食或者兼有便溏、或是女性的月經不調等這些癥狀,有這些癥狀時「急食甘以緩之」。在情志上面好比說在發怒急躁的時候「急食甘以緩之」,不管是用甘味的食物還是藥物去緩它,這種應該說可能性不大,我覺得這一條主要還應該指:筋脈的拘急或者說攣縮,因為只有出現這種情況的話,我們用甘緩之,包括後世所用的白芍、甘草就是大量的甘草配白芍去緩急止痛的時候,只有是從這種角度解釋,那麼後世的用藥上面用白芍配大量甘草去緩急止痛的時候才能解釋得通,也就是說這一條上所指「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它應該是肝實證。那麼《內經》上面就是剛才我說的「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3、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這句話又怎麼解釋呢?「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那麼這個「肝欲散」在這兒和「肝苦急」所指是不一樣的「肝苦急」,指的是肝的病了,急指的是筋脈的痙攣指的是那種急,那是一種肝的實證。在這兒「肝欲散」這個「欲散」應該指的是肝的本性,因為這個肝是血海,體陰而用陽性,性主條達,不喜歡的是那種鬱抑,出現鬱結的時候,按它的本性它是需要去散的,只有通過這種發散才能實現它自己的條達本性,就是用辛,「急食辛以散之」這個散和頭一個散指的是一樣的,是指它的本性是條達的本性,辛為金,金克木,金是克木的,通過克木來減弱肝木的鬱結,這是一種解釋,這個解釋到這兒也比較好解釋,不好解釋的是什麼呢?就是後一句話用「辛補之,酸寫之」既然辛為金,金克木,既然辛能克肝木,那麼為什麼這時用辛叫做補呢?我在幾年的的時間當中這個地方我始終搞不明白,我始終轉不過這個彎,因為五味各隨所喜而入五臟,肝本身它是喜酸的,也就是用酸補才是對的,那麼用辛補之,辛本身它是克著它的,克著為大瀉,那麼這個辛在這個時候為什麼管它叫做「用辛補之,酸瀉之」,這個地方真是好幾年都轉不過這個彎,因為我搞不明白,大家也可能在這地方也出現搞不明白的問題,是在這特殊的地方提出「用辛補之」這個「補」應該怎麼理解,我們一般就是補益、幫助、補助,把這些東西叫做補,比如我們所用的就是在後世當中,有時候用補陽葯、補氣葯、補血藥、補陰葯還有那麼多方劑補這補那的,我們理解都是它本身虛弱的時候,去給它補、去補助它、幫助它、補充它。在以後理解這個補還有其他的意思,這個意思叫做「適其性為補」,「適其性為補」在這為什麼把辛叫做補,因為肝喜條達,這種條達通過辛的發散來達到肝的條達,就是用辛的葯適合肝本身這種條達之性,所以「適其性為補」,在這個時候理解了「順其性為補,逆其性為瀉」那麼「用辛補之,酸瀉之」這句話就好理解了,這是我自己的看法。4、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葯調之然後再說張仲景的《金匱》上面說「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葯調之」,在這它又提出了一個補,這是張仲景在《金匱》中講雜病的一個總的原則上邊的一種具體應用,張仲景在「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葯調之」在這兒它這個補用酸同樣是一個「補」,用酸補,補的是什麼?補的是肝體,是這種肝陰,因為肝為血海體陰而用陽,所以用酸味補,五味各隨所喜而入五臟,酸入肝、苦入心、辛入肺、咸入脾,這是他提出補用酸,補的是肝陰,補的是肝體。那麼張仲景在「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葯調之」這一條下邊說:「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再用之」,這種肝虛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肝陰的虛,肝血的虛,所以它用酸味補之,「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葯調之」,在上面就是補用酸,這是對於肝血虛的人,肝陰虛之人,他用的主要是用酸味的葯補肝體為主,益用甘味用這些甘味之葯,就是象這些黃芪、甘草、山藥這些甘味之葯,還有麥芽、燕麥這些甘味之葯。酸補肝體為主,然後助用焦苦,焦苦指的應該是經過炒制的,因為苦入心,經過炒制的東西焦也入心,像炒當歸。把肝的三種情況講了一下,第一種情況是「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第二種情況是「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第三種情況就是張仲景在《金匱》上面所說的「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葯調之」。「有人說酸補肝體,辛補肝用,但《四聖心源》上說,木直升則不酸,而木似乎喜直而不喜曲,那為什說酸補肝體呢?」木曰曲直,木曲直是肯定的,但是如果不能直的時候它也要曲的。我記得上次好像是在說春主生髮的時候,說過這個就是一棵小草長出來以後,正好碰到一個大的土塊,或者一個石頭,把它擋住了,那麼它就彎,就向別的地方,就是曲折的,它也要長的,那麼在這兒說木直升則不酸,木似乎喜直而比喜曲,那為什麼說酸補肝體呢?木直則不酸這句話應該在原則上說是不對的,因為肝體它是主條達的,木曰曲直嘛,但是肝本身就是剛才我所說的五味各隨所喜而入五臟,那麼酸入肝,苦入心,那麼這個木它是直生的話,它也應該是酸的。5、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我剛才說了的三個方面,其它的像「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這個我覺得比剛才這個肝的好理解,心主夏,心主血脈,心藏神,在志為喜,就是我們所說的「喜傷心,怒傷肝」,那麼喜則氣緩指的是大喜傷心,大喜傷心以後造成氣緩,其實我們看到這個「急食酸以收之」那麼用這個酸收的辦法,我們從他用酸收的辦法來推測它的癥狀,應該說是屬於心陽虛,或者叫做心氣虛,或者說是髒的病時間長了以後,造成了本身這種衰減,管它叫做「臟氣日衰」吧,或者說像《傷寒》和《金匱》上面所提到誤用汗法或者是下發造成心氣的損耗,那麼在這它應該是比如說面色發白、自汗、疲乏、心悶不舒、短氣、心悸,看舌質應該是淡的苔應該是白的,脈象應該是出現這種細微的脈,或者說是遲脈,或者虛弱的脈,那麼它出現的應該是這些癥狀,這是「急食酸以收之」,其實出現這些癥狀以後這是比較輕微的,如果再重的可能就出現四肢的厥冷、大汗、脈微欲絕等等出現這些正氣欲脫的情況,出現正氣欲脫的情況,那麼當務之急就是益氣固脫,益氣主要就是參,在後世有一些醫家加上附子,然後,酸收的東西在用得最多還是五味子之類的東西,它是益氣固脫,固脫主要是用酸味來收,這是「心苦緩」。6、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然後「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急食苦以燥之」,這一條也比較好理解,因為「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脾胃的功能我們知道的就是一個中焦氣機的升降,中焦氣機的升降也同主一身氣機的升降,脾主升,胃主降,脾惡濕,胃惡燥。其實這裡單獨提出一個脾苦濕,就沒提到胃,它指的是五臟,脾主運化,其中這個運化水濕是非常重要的生理的功能,並且它還為胃行津液入三陽經,但就是脾主運化水濕,脾病那麼它運化水濕的功能肯定要下降,那麼就造成水濕的停滯,水濕的停滯以後,濕傷脾進一步影響脾的運化,那麼在這個時候脾濕在臨床上面應該說是見的挺多的,它的癥狀就是因為脾主運化,脾為濕困以後它首先就是見到運化功能減低,就是見到胃脘滿悶、食慾不好、飲食減少甚至出現噁心、嘔吐、大便溏瀉、肢體睏倦,脾濕有非常明顯的特點,一個就是口是發粘的、嘴是發粘的,但是不渴,不怎麼想喝水,這是脾濕的一個特點。第二個特點就反映在大便上,排便的時候儘管說便可以稀的是溏瀉的便,但是它排完之後總有不幹凈的感覺,但是這種感覺不像痢疾那種里急後重的,蹲在廁所就不願意起來,或者乾脆就起不來,沒有那麼嚴重,但是它總是有一種排不幹凈、排不完這麼一種感覺,再有就是沒勁,尤其是胳膊腿感覺疲乏睏倦,因為濕邪致病的特點就是濕性粘滯,濕性重著,這是一個重著的,那麼這個時候它提出的是「以苦燥之」,脾被濕困 ,這時「 急食苦以燥之」,因為苦能勝濕「以苦燥之」。7、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下一句是:「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那麼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這個泄之,苦,怎麼能泄肺氣?我們知道肺主氣,司呼吸,就是說我們體內各種氣機活動,包括營衛之氣,包括宗氣,包括元氣,它的生成與盛衰都和肺主氣,司呼吸有著密切的關係,這是《內經》上面所說的:「諸氣者,皆屬於肺,肺者,氣之本」。後世醫家在這個基礎上有個發揮,指出氣虛者,就是肺虛。肺主氣,司呼吸,肺氣是以清肅下降為順的,一旦它的清肅功能,下降功能失調以後它就為逆了,這個逆就是向上了,不能向下了。肺的這個清肅功能,因為肺為秋季,像春天生髮的時候,天氣下降,地氣上升,等到秋天的時候,我們感覺秋高氣爽,天氣是上升的,地氣是下降的,肺氣就像地氣一樣清肅下降,所以肺的氣是以下降為順的,一旦下降失調了,它就要上逆了,上逆表現的就是胸膈脹悶,氣粗,咳嗽,痰多,久咳傷肺,傷肺以後,肅降失調以後造成肺氣的進一步損傷,進而出現進一步的上逆。肺氣上逆的時候我們知道有一個降逆挺好的葯是桂枝,但是桂枝是屬於辛溫發散的,它和我們今天說的急食苦以泄之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那麼急食苦以泄之我是這麼理解的:苦入心,心火克肺金,肺金被克制這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方面是肺與大腸相表裡,我們說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這個涌泄指的是什麼呢?這個苦味的葯入腸胃,它有損傷脾陽胃陽的作用,因為肺與大腸相表裡,那麼用苦味的葯損傷腸胃之陽,是不是以苦泄之,指的苦味葯入腸胃,損傷腸胃之陽,通過損傷和肺相表裡的大腸的陽氣而達到泄肺的目的。這是肺主秋,急食苦以泄之。關於這個是我個人的理解,找到的根據應該說是不太多。8、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再有一個是「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這句話的理解我們首先看腎,腎和膀胱是相表裡的,腎為水火之臟,腎主藏精,這個精它藏的應該是先天的水與先天的火。腎主水,它這個主水是和三焦,膀胱(和兩個腑臟)一起主津液。同時腎又與肺和脾兩臟共同參與水液的代謝,腎為水火之臟,在這方面它講腎苦燥,這個燥邪就是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太過或不及即為六淫,燥為六淫之一,燥邪致病的最主要的一個特點是容易傷津液,燥邪致病的特點在《內經》上邊,在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裡面描述的都不是太多,在《金匱》的咳嗽篇中對燥邪的描述也不是特別多。但是後世醫家,清代的喻嘉言,他對燥邪,尤其對肺燥有他獨到的見解,像肺熱,肺燥,肺痿他們之間的關係,喻嘉言應該說是辯得比較清楚的,我們後世當中常用得一個方子叫做清燥救肺湯,對於這個方子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在20多年前,那時剛學中醫,去北京參加了一個中國中醫高級進修班,在班上聽到中日醫院的一個教授講的這個方子,當時給我印象特別深的是那個教授強調抓主症,在講抓主症的時候他講的這個方子,他講肺燥的一個特點是隨著咳嗽飛出的泡沫掉在地上馬上就化成水珠,這是肺燥致病的一個特點。我記住他講的這個特點,然後大概在2002~2003年左右,有一位來網診的在廣州上學的學生,他的癥狀一個是長期咳嗽,再一個是口臭,他自己描述說他的同學在半米內都不敢跟他講話,然後在無意中他講到在咳嗽時總有泡沫飛出來,我就問他這泡沫掉在地上是不是很快救化成水珠了,他說是。這時我就給他用喻嘉言的清燥救肺湯。我不喜歡網診,四診當中什麼也看不到,只是一個問,並且患者自己對癥狀的感受未必能講清楚,所以我特別不喜歡網診,但是在抓主症上我救抓住一點,就把原方子抄給他了,要他吃一個星期再回復,記得一個星期回復時說他的咳嗽沒有什麼改善,但口臭改善的很快,他挺高興的,我說你再吃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後再回復說咳嗽減輕,口臭基本沒有了,我說你再吃一個星期,然後他回復我已經不咳嗽了。燥邪致病的特點是容易損傷津液,這條所講的「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燥邪容易傷津液,那麼腎苦燥,從字意上講,指的應該是津液的不足,這個津液的不足也是我們後世所提的腎陰虛,造成腎陰虛的原因應該說是挺多的,凡是雜病,慢性病,病久及腎,病的時間長了以後必然都要損及到腎,這是久病以後造成的虧耗。再有就是內傷,熬夜,房事過度都造成腎的津液不足,就是造成腎的陰虛。腎陰虛臨床當中典型的見的不多,但還是可以見到,它的癥狀是頭暈,耳鳴,腎陰虛的這種頭暈並不是真正的暈,應該是頭髮懵,發脹,就是不太清醒,好像睡眠不足,頭腦始終不是那麼清醒,是一種暈脹的感覺,它不是那種挺典型的暈。像這種頭暈,耳鳴,腰酸,腿酸,腎陰虛的腿酸和其它病所造成的腿酸應該有明顯的不同,這個腿酸是那種發脹的腿酸,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它放在哪兒都不合適。比如說我們今天活動的大了點,腿酸痛,你躺下呆一會兒是舒服的,但腎陰虛的人的腿酸,你躺在床上腿放平了也不舒服,你翹起來也不舒服,墊高了也不舒服,這個腰酸腿酸是放哪兒也不舒服的感覺,其它的還有潮熱,盜汗,潮熱也可以叫做肌熱,就是自己總感覺燥熱,是煩躁的熱,但是你摸摸他的皮膚表面溫度並不高,還有那個盜汗,這種盜汗就是睡著的時候出汗,醒的時候汗馬上久沒有了,這叫做盜汗。還有兩顴的潮紅,就是上次我們講面色的時候我們說的肺結核的兩顴潮紅,腎陰虛的潮紅顏色比較嫩,比較鮮艷的,其它的還有遺精,早泄,但是腎陰虛的人舌質一定是紅的,比較瘦小的,因為他的津液不足嘛,上面基本上是沒有舌苔的,出現的脈像應該是細的,像腎陰虛的人一個代表方子是六味地黃湯,就是現在市場上特別多的六味地黃丸,這是補腎陰的一個代表方子。我們這條說的是:「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那麼這個辛味葯為什麼要這個時候用?如果說這個「腎苦燥」指的就是腎陰虛的話,那麼用辛味葯應該是不對的,應該是用六味地黃湯的,六味地黃湯當中這個熟地,山藥,山萸,茯苓,澤瀉,丹皮這六味葯當中沒有一味是辛味葯,那麼這一條應該怎樣理解呢?結合到後一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那麼在這個時候它指出辛味葯的作用,一方面是潤燥,另一方面是「開腠理,致津液,通氣」。這一條容易出偏差的地方是:「腎苦燥」,剛才我說的燥邪致病的特點就是燥邪傷津液,那麼在這,這個「腎苦燥」的燥,它指的究竟是燥邪還是什麼呢?我們結合後面的條文再分析它,它用「辛味葯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根據後面的條文我們分析,這個「腎苦燥」的燥它不應當指燥邪,它應該所指的是腎陽的不足。因為腎主水,腎藏精,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腎臟要溫煦各個臟腑之間的機能,後世醫家有人把腎臟比喻成走馬燈,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走馬燈,它下面有火,火旺,燈就轉的快,火小,燈就轉的慢,火滅了,燈就不轉了,有人形象地把腎比喻成走馬燈當中的火。這一條就是說在腎陽虛的時候,它不能起到溫煦各個臟腑的作用,那麼各個臟腑的機能就要衰退,衰退以後出現的病症首先和腎有關係的,因為腎主水,然後還有出現上面各個臟腑機能減退的表現,比如手腳冷,腰發涼,畏寒,夜尿多,還有氣喘,自汗,自汗就是稍微一活動就出汗,或者就是坐著也出汗,這叫自汗,再有就是出現痰飲,水腫這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以後張仲景在《傷寒》和《金匱》都用到八味丸,就是崔氏八味丸,就是我們現在用的金匱腎氣。金匱腎氣就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上附子和肉桂,附子和肉桂就是大辛大熱的,通過用金匱腎氣丸補腎陽而達到恢復腎主水的功能,恢復它溫煦各個臟腑的機能。這一條從這個角度解釋應該是能夠說得通的。然後再看下面:「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腠理是什麼?這詞怎麼理解釋?還是在張仲景的《金匱》上面他解釋這個「腠」就是「五臟元真通匯之處」,「理」他解釋是「臟腑肌膚之紋理」。實際上中醫所說的腠理與經脈是一樣的,它也沒有形態上的東西,像這個三焦,經絡都沒有實質的東西,但中醫上邊有這麼個詞。這個腠是「五臟元真通匯之處」,那麼用金匱腎氣恢復腎主水的功能,恢復它溫煦各個臟腑的機能,達到它「開腠理,致津液,通氣」。這個「致津液,通氣」,無非就是一個通。這段條文:「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當中的「腎苦燥」應該理解為是腎陽虛的。關於這幾條就說完了。今天本來說定死生之時,定死生之時就講了一個肝病,下面幾個脾肺腎心都沒有講,因為它完全都是按照五行的生克制化依次轉遞下來了,所以決死生之時這塊東西好明白。9、定生死之時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真正說我們在給人定死生之時的時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不要輕易去涉及這方面的內容。決死生之時的前提條件是必須要見到真藏脈,恐怕我們見真藏脈的機會都不是很多,所以這塊東西我們沒有多說。但是這塊東西我們不給它用於去決人死生,但是我們可以用於對一些常見的慢性病的調理上邊。這些雜病的調理你知道在什麼季節調理什麼雜病它的效果最好,它應該在那個季節加重,在加重的時候你應該提醒他注意什麼事項,包括怎麼吃,就是衣食住行這幾個方面你提醒應該注意什麼事項。我們今天主要解釋的是「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我們著重解釋這個東西,因為這幾段條文如果把它理解了,那麼指導我們的日常生活,指導我們適應自然,順應四時有非常大的實用意義,所以這塊解釋的比較多。到今天為止關於古脈法我們說過了色脈,說過了四季的正常脈,說過了《內經》的決死生之脈。那麼脈診如何和色診相結合我們放到以後再說吧。下次按照順序我們應該說診有過之脈,這是《內經》包括《傷寒》上邊古脈法的三部分內容。第一是四季的正常脈,第二是決死生之脈,第三是診有過之脈。那麼按照順序我們下次就應該說診有過之脈了。診有過之脈它主要依據就是宋本的《傷寒》和《金匱》。所以我們在講具體的脈法,單脈,相兼脈,講它們的主症主要以《傷寒》和《金匱》作為依據的。三、猝死的問題剛才有朋友問到真藏脈的問題和猝死的問題,在前面講過猝死,就是說「人不病而猝死者何也?病小而猝死者何也」?記得那時提的是大氣已虛,復感虛邪,這個大氣已虛主要指的是心肺之氣已虛,不知大家記住沒有,以前我反覆強調構建中醫的三個哲學基礎:陰陽,五行,還有精氣,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被後世醫家發揮的淋漓盡致,唯獨欠缺的是精氣的概念,後世醫家講的並不多,包括我們中基的教材上面講大氣講的也不多。實際上胸中之大氣它不完全等同於元氣,也不完全等同於宗氣,以後有可能的話專門把精氣學說專門拿出來作為一個晚上的話題。這個大氣已虛它指的是什麼呢?我們在臨床當中經常見到的比如說一個高血壓的,比如說一個心臟病的,還有肥胖的,按西醫的說法吧,肥胖作為一個根源,導致西醫叫做胰島素平衡綜合症,這個綜合症包括以肥胖為根源的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腦血管病,糖尿病,骨關節病,痛風等等,指的是這些東西。他們這些肥胖的病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第一是形體肥胖,第二是胖人滿面紅光的多,這種滿面紅光在《熊貓戲說脈》當中大概的提了一下,它絕對不是正常的氣色,我們應該管它叫做虛陽的浮越,第一個特點是滿面紅光,第二個特點就是疲乏,他的耐受力絕對不如瘦人的長久,比如說一起勞動或者一起去玩,去爬山,胖人他爬不過瘦人,他的耐受力降低,這是第二點;第三點:胖人出現這種不應該叫自汗,但是稍微一活動就出好多汗,活動後一個是出汗,一個是喘不上氣,其實這種稍微一活動就氣喘吁吁,大汗淋漓,這就是精氣,是胸中之大氣損傷的一個具體表現,胸中大氣已經損傷了,已經虛弱了,復感外虛,這個外虛是什麼呢?就是天氣的虛,天氣的虛指三虛,就是年虛,月虛,日虛,這就涉及到五運六氣了。在本身大氣已虛的前提下趕上這個三虛再加上一系列不良的生活習慣或者是情志的刺激,那麼他才出現猝死。這個時候作為臨床的醫生如何預防這種猝死,如何預防這個病小愈後的猝死,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你要知道他胸中大氣已虛,我們說臨床當中治未病,張仲景在《金匱》上邊他的治未病講的是知肝傳脾,見肝病,知肝傳脾,他把這個作為治未病的,後世醫家有好多人宗此學說把它作為一個治未病的標準,實際上張仲景在這時他講的並不是治未病,他講的是已病防傳。那麼具體到我們如何去治未病,首先我們對這個未病要有個認識,就像剛才我說的胖人本身血壓高,血脂也高,心臟已經受到損傷了,稍微活動就氣喘吁吁,出大汗,這本身就是胸中大氣損傷的一個表現,但是作為臨床醫生最主要的東西在哪?一是看他的面色,這面色就是我剛才說的虛陽浮越,虛陽浮越的這種人出現猝死的可能性是有的,但還不是特別大,見到那種面色尤其是在額頭這個面色發黑的,如果平時就是肥胖,又高血壓又高血脂,心臟又不好,見到這樣額頭髮黑的人就特別特別要注意了。這是一個看面色,還有一個最主要鑒別辦法就在於脈法,這種胸中大氣損傷的人他損傷的主要是心和肺的氣,因為心和肺位於上焦,故居於胸中,在這個脈象的提示,這是心脈,出現那種沉,細,微弱,這是胸中大氣損傷的,右肺脈,它也出現那種沉,細,微弱,就是出現這種陰脈,這時就是提示胸中大氣一定受到損傷了。假定說左寸脈,就是心脈,同時又摸到澀脈的話,就是在這種沉,細,微弱的基礎上又再摸到澀脈的話,那麼就非常可能出現猝死了,在這個時候就要特別注意了,趕快給他糾正。總結剛才這一段話:猝死的人前提條件是胸中大氣已經損傷了,然後是復感外虛,這個外虛指的是什麼呢?就是《內經》上所說的三虛,年虛,月虛,日虛,這是第二個,第三個條件:加上不良的情志或者是生活習慣的刺激,比如說高血壓的人,他或者是因為工作的需要,或者是自己特別不注意,本身血壓就特別高,又趕上天氣這個季節對他本身是相剋的時候,就我們所說的三虛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如果他積極地控制一下血壓,適當的休息,不時作個特別的提防,不使情志有大的波動,那麼他一般的時候是可以平穩的過渡的,但假定他不知道,在這時候喝酒,中午喝,晚上喝,喝得醉醉熏熏,然後打一夜麻將,那麼這種人等到早上就算不死他也肯定是非常非常地難受,也就說猝死的人是由這三個方面促成的。:一家醫理一家脈,黃元御的醫學理論可謂獨樹一幟,他的脈法也與眾不同,恐怕很多初接觸四聖心源的人都會感到難以理解。要理解黃元御的脈法首先要放下心中固有的脈學理論,重新從最原始的《內》《難》條文入手,結合黃元御的醫學理論,加以理解才能摸見些許門道。首先,要知道黃氏脈法大的層次。黃氏脈法首重在於三焦一家醫理一家脈,黃元御的醫學理論可謂獨樹一幟,他的脈法也與眾不同,恐怕很多初接觸四聖心源的人都會感到難以理解。要理解黃元御的脈法首先要放下心中固有的脈學理論,重新從最原始的《內》《難》條文入手,結合黃元御的醫學理論,加以理解才能摸見些許門道。首先,要知道黃氏脈法大的層次。黃氏脈法首重在於三焦氣機升降,其次才是各臟腑、氣血等等。第二、要知道六部脈所主。黃氏六部脈並按照臟腑排序,而是按照三焦氣機升降排序,也就是說黃元御的脈法首先侯的人體氣機升降的大秩序。然後才有臟腑、氣血的詳細分析。左右寸心肺關肝脾尺腎命門主流脈法左右寸上焦升 上焦降關中焦升中焦降尺下焦升下焦降黃元御脈法所以在黃氏脈法解中我們會看到左關大為肝不升,右關大為膽不降得說法。不明白這個大的原則,黃氏書中的很多論述是無法理解的。可能有人會問,這個六部對應臟腑是《內經》的理論難道黃元御離經叛道?黃元御並不是不講臟腑,只是他更注重內經中另一段論述「《素問·脈要精微論》:尺內兩旁,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兩關部也。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兩寸部也。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謹調尺寸,而表裡上下,於此得矣。」這個對應關係是人體先天生成決定的,簡單的說就是寸應上,關應中,尺應下。黃氏正是以此來斷三部氣機。加之,肝位左主升,肺位右主降。左右又因此而分斷升降。可以說,《四聖心源·脈法解·浮沉大小》這一篇是黃氏脈法的總綱,就是在講這個問題。第三、要知道脈相所主臟腑,黃氏並沒有過多的講「某脈主某」,而是講一直在講機理。要得其機理就不能停留在脈形上。必須體會到「脈神」。舉個例子,弦脈何以主肝?弦脈的脈形是端直以長,但弦脈的脈神確實一種,脈氣欲發,而脈壁束縛的「感覺」。這就是黃元御說的肝欲泄而愈不得泄,愈不得泄而愈欲泄的感覺。這個脈神就相當於一個人的「氣質」,有句話叫「披上龍袍也不像太子」就是說人空有其形沒有其神。這個氣質怎麼描述。。。。。。沒法描述,只能通過衣著打扮、言談舉止間接描述。脈神也是一樣,弦脈的「氣質」只能通過「端直以長」這四個字來描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心脈」到底指什麼,左寸?洪脈?我覺得是說三部脈整體出現洪大,而非左寸。這個在《內經》《異法方宜》中有類似的原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知病主安在?岐伯曰:冬診之,右脈固當沉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少陰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腰痛也。 」內容提要:中醫脈診資料(費晉卿脈法歌、微妙在脈不可不察)脈乃命脈,氣血統宗。氣能率血,氣行血從。右寸為肺,所以主氣;百脈上通,呼吸所擊。左寸為心,生血之經;一氣一血,賴以養形。其在右關,脾胃屬土,倉廩之官,水谷之府。其在左關,肝膽之部,風陽易動,不宜暴怒。右尺合門,釜下之火,日用必需,是可補助。左尺腎水中醫脈診資料(費晉卿脈法歌、微妙在脈不可不察)脈乃命脈,氣血統宗。氣能率血,氣行血從。右寸為肺,所以主氣;百脈上通,呼吸所擊。左寸為心,生血之經;一氣一血,賴以養形。其在右關,脾胃屬土,倉廩之官,水谷之府。其在左關,肝膽之部,風陽易動,不宜暴怒。右尺合門,釜下之火,日用必需,是可補助。左尺腎水,性命之根,與右尺火,並號神門。部位既明,當知脈象;切脈之時,不宜盂浪。以我中指,先按關上,前後二指,寸尺相向。脈有七診,浮中及沉,左右判別,上陽下陰。九候之法,即浮中沉,三而三之,分部推尋。別有一種,名曰斜飛,尺則猶是寸關相違。更有一種,正位全無,反出關後,大象模糊。男脈左大,女脈右盛;男子寸強,女子尺勝。脈應四時,遞相判別,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五臟之脈,各部分見,先能知常,方能知變。心脈浮大,肺脈浮澀,肝脈沉弦,腎脈沉實。脾胃之脈,和緩得中,右尺命火,與心脈同。臨診脈時,虛心靜氣,虛則能精,靜則能細。以心之靈,通於指端,指到心到,會悟參觀。脈來太過,外感為病;脈來不及,內傷之證。人之大氣,積於胸中,呼吸出入,上下流通。呼出之氣,由心達肺;吸入之氣,肝腎相濟。呼吸定息,遲數可別,一息四至,和平之極;五至為常,亦無差忒;三至為遲,遲乃寒結;二損一敗,不可復活;六至為數,數即病熱;七至為疾,熱甚危急;若八九至,陽竭陰絕。浮脈在上,輕按即得,肌膚之間,百不失一。沉脈在下,主里主陰,按至筋骨,受病最深。浮沉遲數,脈之大端,四者既明,余脈詳看。大綱秩然,條目宜審,滑澀虛實,亦為要領。浮脈上泛,如水漂木,輕取即得,重按不足。芤脈如蔥,輕平而空,浮沉俱有,但虛其中。如按鼓皮,其名曰革,中沉俱空,陽亢陰竭。肌肉之下,其脈為沉,重按乃得,病發於陰。弦大而沉,厥名曰牢,氣凝血結,濁陰混淆。沈極為伏,三候如無,氣機閉塞,真陽已孤。遲脈為寒,氣凝血滯,若損與敗,不可復治。遲而一止,其名曰結,氣血錯亂,兼主冷積。結雖時止,至數無常。代則有定,氣血消亡。數脈氣熱,其陰必虛,若因風火,則為有餘。熱甚則疾,一息七至,八九為極,煩冤而死。數而一止,其脈為促,多主肺癰,鬱熱陽毒。滑脈宅痰,亦主諸氣,氣盛痰多,往來流利。動脈如豆,多見於關,若在寸尺,陰陽兩慳。澀為血少,往來澀滯,血不養氣,艱難而至。虛脈如何?往來無力,浮中如常,沉候虧缺。濡脈浮小,如水漂棉,輕取無力,重按豁然。微脈更虛,有無之間,氣血虧損,病勢顛連。散脈無定,渙而不收,元氣將敗,如水浮漚。弱脈在下,似弦非弦,沉細而軟,不宜壯年。細則更沉,如發如絲,行於筋骨,虛寒可知。短脈氣病,見於寸尺,不能滿部,真陽遏抑。實脈之來,三候有力,更大於牢,邪滯鬱結。洪脈上涌,與洪水同,泛泛不已,熱盛於中。大脈較闊,來剛去柔,正虛邪盛,病進可憂。弦脈勁直,如張弓弦,木旺克土,痰飲連綿。弦而彈轉,其脈為緊,為寒為痛,浮沉宜審。寸尺之脈,有時而長,過於本位,毗陰毗陽。惟有緩脈,悠悠揚揚,是為胃氣,見之吉祥。別有一種,怠緩近遲,血虛氣弱,積濕可知。一切病證,不外三因,何證何脈,辨之貴真。不能殫述,自可引伸;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微妙在脈不可不察 (轉載)《內經》曰:血虛脈大。然氣虛亦有脈大者。蓋血虛氣無所附故脈大;氣虛則邪火甚,故脈亦大,此種經旨皆有,但未嘗明白指示,此道之所以常不明耳。脈細小之類,為正氣不足,洪大之類,為邪氣有餘。正氣不足而見細小之脈,可補而愈也,邪氣有餘而見洪大之脈,可瀉而愈也。唯是正氣不足而脈反洪大,邪氣有餘而脈反細小,一則正虛邪勝一則邪勝正虛,故皆不治。診者先知此種大意,則不難迎刃而解。問病然後察脈,以病合脈,其脈得,其病亦得。若以脈求病,則二十四脈每部各有寒熱虛實證候紛糾,何能一按瞭然?譬如浮脈,浮而有力為風;浮而無力為虛似矣,然中風脈浮而緩,緩之與無力相去幾何?譬之沉脈,沉而有力為實,沉而無力為虛似矣,然中寒脈沉而微細,微細之與無力相去幾何?又如弦脈,邪在少陽則脈弦,血虛脈弦,風家脈弦,支飲脈弦,苟不問其人之壯怯,及表裡陰陽,有何痛苦,所謂猝持寸口,何病能中?況噤之以聲息,蔽之以帷幄,此非窘醫,實自貽其咎耳。脈如車蓋,如羹上浮.是陽氣將絕也。如屋漏,如瀉漆,是陰氣將絕也。亦自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之義。仲景脈浮當以汗解,假令尺中遲者,為營血不足,不可發汗。又曰: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里虛須表裡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凡脈浮取之盛,按之不足,寸關盛,尺不足,其盛皆為假象,蓋沉之與尺,猶樹之有根也。故仲景於當汗之症,遲回顧慮,如此予更有說焉。夫浮以候表,寸以候陽,外邪初入,必先在表與陽分,表盛則里虛,上盛則下虛,此時似難以尺中遲微而誤當汗之期,猶必須審其人之形氣病氣何如也。若其人無外邪,脈見沉候,與尺不足,此真是有陽無陰,枝葉雖茂.根本將撥,勿妄施攻擊耳。曰腎氣獨沉,曰腎氣不衡,總是石而無胃,腎水不能上交於心火之象也。促為陽,緊為陰,然仲景又曰: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又曰: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在胸中,當須吐之。是又不能拘也。有者為實.無者為虛。仲景又謂陽脈微者汗出而愈,陰脈微者下之而愈,雖曰極虛之處,便是容邪之地,然既極虛矣,汗下豈可輕哉!此亦人存政舉之法,後學不得藉以為口實也。劉澹庵曰:從症不從脈,正在此處要人下手,仲景非立是空頭論而眩後人持兩端也。風濕相合,熱濕相合,便牽制其善行炎上之性,脈證最難辨別。色診以明澤者生,沉夭者死。亦猶脈之有無胃氣也。別則於陽者,知死生之期,言無胃氣,彈石解索是也。病之淺者,邪未入於經,病之深者,亦有兼化之象,脈亦難拘。陽主煦之,陰主濡之。真氣虛是陽不能煦,陰不能濡,脈或饊而弱,或弦而緊,此一定之理。色診不論何色,俱欲其明澤,然光芒浮露之人,又非壽徽,是亦陽亡於外也。故善攝生者,其氣深,其神藏,諸病皆有寒熱虛實,斷不可執已見以為憑。所可憑者,脈耳,然脈又有陰陽格拒之易惑,真假虛實之難明,與夫從脈從症之不可泥,醫道可易言哉!《內經》三部候法,右寸以候肺及胸中,左左寸以候心及膻中,此上附上一定不易之理。而叔和《脈訣》又云:右寸以候肺及大腸左寸候心及小腸。後人謂大小腸為下焦,傳導濁穢之府,而診於膈上,清虛之所,此理不倫,遂指《脈訣》為高陽生托叔和之名也。據蘭謂《內經》、《脈訣》兩論,俱不可廢。在《內經》是言身形軀殼內外,在上者診之於上,而言叔和則以五行配合經脈相絡而言,何也?蓋欲察病脈,先須知平脈,夫肺系足太陰,主金,大腸繫於手陽明,亦主金,脈之浮澀而短,金之體也,安有浮澀而短之脈,亦診於右尺乎?心系足少陰主火,小腸系手太陽亦主火,脈之浮大而散,火之體也,安有浮大而散之脈,亦診於左尺乎?況肺與大腸,心與小腸,確顯聲應氣求,不可移易之證,又寧可以部位拘耶?叔和敘論仲景《傷寒論》,其可指摘處頗多,至於《脈訣》則不可謗矣。又相火藏於九地之下守,謂稟命,確宜診之於尺,膻中雖曰咽喉之司,當診於上,然不過為相火之虛位,亦不必於寸求其診也。張永孚曰:《內經》以臟腑上下分部位候診,叔和則以臟腑相絡而候診,不妨並存其說,不為悖理。中醫看病,以辨證論治為核心,在辨證論治當中,以四診八綱為要目,在望聞問切中,雖脈診排在最後,但它在中醫診斷中占重要的一環,起決定性作用。《內經》162篇里討論脈象的就有30篇。《難經》里的81難,前30難說的都是脈診。中醫號脈號脈祖傳中醫歷代各家無不把脈象作為辨證論治的關鍵,作為證變、法變、方變、葯變的依據。臨床中憑脈辨證兼顧其他三診,陰陽表裡虛實寒熱看清了,用藥就方向對了頭,就不難取得療效,甚至會治療許多疑難雜症。中醫培訓西醫發展得很快,檢查手段一日千里,已發展分子學,從化學的、生物的、物理等檢查手段去診斷疾病,但西醫的檢驗結果可作為參考,卻代替不了中醫的望聞問切。 張仲景講:「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我們中醫從脈上觀證,診脈是中醫的特色,這麼重要的一點特色不掌握那怎麼能行。怎樣能平好脈呢?《難經》言脈法,一呼一吸脈行六寸,臨床練久了就能計算出脈行至何處,何處有病;如浮取、中取、沉取則是按《難經》上說的往三個指頭上黏豆子逐漸加碼。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是四季平脈,只有掌握了平脈才能摸出病脈。然而,初學脈時老師不讓摸人的手腕,而是讓摸河裡的水。河流好比大地的血脈,它四季四時(早午夜晚)的變化,猶如人脈的變化,掌握了河脈的變化,有助於掌握人脈的變化。乍暖還寒的初春,把手插進河水中摸著固定的繩子細切「春弦」;炎夏頭頂烈日摸著河水練「夏洪」;秋風送爽,一手舉著麻雀,一手輕扶雀背,閉目體會「秋毛」;冬天砸冰伸手到河水練「冬石」。天天摸著自己的脈搏,體察脈的瞬息變化,每當季節變換的日子,哪怕是半夜,也摸著自己的脈,體會幾點幾分幾秒,從一個季節的形狀突變到另一個季節的形狀。脈診培訓診脈不是容易的事情,往往心中明了,指下難明,但既難也易。如遲數以數字計算,比較容易。而浮沉兩脈,到底浮在哪裡,沉在哪裡,難以琢磨。那麼究竟如何區分和判斷脈,脈學所言「木在水中浮」的感覺是什麼?筆者曾做過一個實驗,取一塊長5厘米,寬1.5厘米,厚1厘米的長木條,漂浮在盛水容器中,閉目靜神按木漂浮的感覺。當手指輕輕按在木塊上,向上下起伏,才有木在水中浮的靈感;當按木塊起伏運動,感覺木塊向上推動力,猶如水運行碰撞手指腹感覺;中醫脈學中醫脈診中醫診脈如再把木塊向前推走,按木起浪,木塊在水中盪悠悠的感覺,這時就不是浮,而變成洪脈。經反覆在病人脈上體會,才領會到瀕湖脈學所言:「浮如木在水中浮,拍拍而浮是洪脈,來時雖盛去悠悠」。再如芤脈,筆者把一個長方形小氣球,手指下感覺是內空外實,當筆者診到危急病人脈時,有脈無血猶如按氣球的感覺。筆者深深感到古人所說芤脈的真實性。芤脈者死脈也,正如脈學所言:「浮大中空乃是芤。」診脈培訓那麼沉脈如何診出,筆者做過嘗試。把兩根鉛筆放在一起,兩筆之間綳一細繩,當用指腹摸鉛筆時,只能按到鉛筆突起部分,而線繩不可摸測。當你在兩根鉛筆之間用力診查,就可感到手腹之下線繩柔軟的感覺。我們把這一感覺運用到病人身上,正如瀕湖脈學所言:「水行潤下脈來沉,筋骨之間軟滑勻」那樣,水的特性是濕潤而下走的,沉脈也如水流一般總是呈現於深在的筋骨之間,故診察沉脈輕取不行,重按始應。滑脈如珠滾動只是一個形象的說法。而無真正嘗識,如何感覺脈來運行象珠子滾動,使人難以理解,筆者曾做一個實驗,做一個木質長方形小槽,把5個玻璃球放在其內,把它放入盛水盆中,水在盆中,槽在水中,球在槽中滾動,手腹一前一後、一來一往,反覆體會球在指下滾動如珠的狀態,把這一感覺用到病人身上時,有了相似的靈感,就是滑脈。脈學是科學的、真實的、有形有物的,絕不像西醫所說橈動脈的跳動快慢而已,而是反映四診八綱癥結所在。2008年,山西省臨汾鐵路醫院神經內科邀我會診有一位腦中風患者,高燒12天,體溫在38℃~39℃,白細胞11200/mm3左右,腰穿腦脊液正常。自覺癥狀,特別怕冷,夏天三伏天還穿著羽絨服,右側肢體癱瘓,說話沒有力氣,脈象浮數而濡,浮數而熱,脈儒屬濕,而苔白厚似一層麵粉,舌苔中心色黃,從脈判斷暑濕之熱過重,看外形寒而內大熱的暑濕證,以清熱利濕,芳香化濕,扶正祛邪投藥,生石膏200克,滑石粉20克、党參30克,知母30克,連翹30克,薏苡仁30克,佩蘭10克,蒼朮15克,藿香15克,甘草10克,令其4小時1次,服藥3劑,熱就退下來。診脈脈診脈學此證只在望診、問診去思考很容易判斷為風寒感冒,但從脈暑濕熱證。熱了12天,治療3天就退了熱,身不涼了,癱瘓肢體有所恢復。內容提要:關於胎兒性別之脈法左為陽,右為陰,孕婦左側寸口脈的變化主男胎.右側寸口脈的變化主女胎。具體應用方法有兩種:一是以左,右寸口脈象的總體變化鑒別男女。左手寸口脈沉實為男,右手寸口脈浮大為女;左脈稍大為男,右脈稍大為女,左脈稍快為男.右脈稍快為女。《脈經》:欲知男女法,左疾為男,右疾為女.俱疾為生二子關於胎兒性別之脈法左為陽,右為陰,孕婦左側寸口脈的變化主男胎.右側寸口脈的變化主女胎。具體應用方法有兩種:一是以左,右寸口脈象的總體變化鑒別男女。左手寸口脈沉實為男,右手寸口脈浮大為女;左脈稍大為男,右脈稍大為女,左脈稍快為男.右脈稍快為女。《脈經》:欲知男女法,左疾為男,右疾為女.俱疾為生二子 。又法左手沉實為男,右手浮大為女,左右手俱沉實,獨生二男,左右手俱浮大,獨生二女。」寸口三部脈均滑而稍數者,左側明顯為男,右側明顯為女。《婦人大全良方)云: 若妊娠,其脈三部俱精大而疾,在左則男,在右則女。二是以左右寸脈,尺脈的差別區分男女.左寸脈浮大為男.右寸脈沉實為女.程國彭所云:「左寸為太陽脈,浮大知為男也。右寸為太陰脈,沉實知是女也』。左尺脈大為男,右尺脈大為女。尺脈浮洪為男,右尺脈浮洪為女。《婦人大全良方》一書中云: 左手尺部浮洪者,為男胎也;右手尺部浮洪者,為女胎也。」上述諸法為古代醫家在臨床實踐中,根據中醫之陰陽五行,臟象經絡等傳統理論總結而成,至於其準確程度,尚待進一步探討,驗證。脈診和五行生剋及其他潮陽縣人民醫院院長鍾少卿一、胃根神及寸關尺脈象反應著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這裡不重複脈學上的老生常談,談我個人的見解和經驗。脈象所反映的實,其意有二:一為正實,一為邪實。虛脈所反映的,是正虛。脈象總以胃脈診和五行生剋及其他潮陽縣人民醫院院長鍾少卿一、 胃根神及寸關尺脈象反應著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這裡不重複脈學上的老生常談,談我個人的見解和經驗。脈象所反映的實,其意有二:一為正實,一為邪實。虛脈所反映的,是正虛。脈象總以胃、根、神三者為最重要。胃是胃氣,根是有根腳,神是脈的精神。三者不失,病雖垂危,猶為可治,三者一失,不論呈現何脈,總非佳兆。寸關尺配合著五臟六腑,不是憑空想像。它能夠表徵內髒的病變與病人的「所苦」,這裡面還有著五行生剋的重要關係。任應秋否認左為心肝腎,右為肺脾命的脈學的基本說數,說明他在臨床上還體會不到。二、舍脈從症,舍症從脈如何去理解舍脈從症和舍症從脈的問題,如何去運用它?這必須提高到醫學的理論上來看。所謂物極必反,陽極似陰,在脈症二者的關係上就是這樣交替出現的。重病垂危見七絕脈,脈詩說:「忽見非常即弗醫」;但重病而見七絕脈,則其危象顯而易見,不是難於分辨的假象,不需要考慮脈症二者的從舍問題。我現在舉例說明它:有一種病,病勢很危重,而脈反和緩如常脈,若經驗不夠的醫者診之,往往斷為「無虞」!可是不旋踵而患者即告斃命。這是一種迴光返照,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病例。當醫生離開病家還未走遠的時候,病人即死。若醫生對臨床診脈無體會,那就要發生誤會。這是屬於應該舍脈而從症的例。又有一種「外候」極危,而脈的胃、根、神三者均不失,或者獨尺脈及踝中不歇,這是所謂樹無葉而有根,有理由認為「垂死乃當更治」。所以這樣的病例,每在投藥之後,即可能轉危為安。三、脈在季節上的診法的運用脈的吉凶宜詳為審辨,已如上述。而它與五行生剋,猶為有關。在解放前,我曾診過一例患肺結核的少婦,時值農曆十月(冬令),脈象洪大弦硬,絕無柔和的狀態。我把我的診斷告訴她的家屬說:「今年可能會好些,到了明年夏至,病就會複發,那時便沒有辦法。」家屬很不高興,請了很多醫生治療。第二年一交夏至,病勢複發,經好幾位醫生治療,無效而死。我的診斷所依據的理由是:這少婦是肺病,十月冬令屬水。在水令出現了明年夏季火令的脈,如果脈象帶柔和些,就是到了明夏也還可以醫治。為什麼呢?肺屬金,金畏火刑;脈象洪大屬火,硬而無柔和之象,為脾胃氣行將告竭。倘使能夠柔軟些,柔軟為土,土為萬物之母,主生氣;則為脈有胃氣。同時,土能生金,故尚可治。一方面,冬令應該呈現石脈,而現在反現洪大而硬,是明明為火已刑金。這種真臟脈的出現,加上明年夏令的季節,其火熾甚,克金更是厲害。而且胃氣又竭,這樣,何能倖免!這是一個例。還有另外一個病例。是60多歲的老翁,身體很胖,能夠吃飯。因為近些時飯吃得少些,胃口較差。他的兒子陪同他來請我診察;脈象很沉,將見伏象,又兼帶有弦細,卻沒有絲毫的和緩之氣。這時正當農曆九月,我對他兒子說:「這病交十月冬令必然會發腫,而不能治療」。叫他趁早送回家鄉去。他兒子不大相信,以為這不過是少吃些飯的小毛病。我的根據是:李瀕湖說「沉潛水蓄陰經病」。果然一到十月,兩腳發腫。他的兒子便帶他回家,積極治療,終於死亡。診脈而知本病的預後不良,是因為秋有冬脈,而又無和緩之氣,這表徵胃氣先匱,土不制水,而且水反侮土;加上胃納不佳,所以知道它的後果危殆。四、脈診和時日的關係不但是脈診和節令的關係,是那樣的密切,進一步時日和脈診的瓜葛也值得注意研究。有一例慢性的全身水腫,喘促,其脈沉而隱隱,幾乎好像無脈,絕無沖和之氣。病家問我有沒有希望痊癒?因為在病人面前,不便直言,就把我的診斷寫在紙上,說是壬癸之日很危險。病家拿去給他的一位當醫生的親戚看,他的親戚問:你請的是哪位醫生?知道是我診斷的,便去查對日曆。他告訴病家說:「如果鍾老所說對的話,後天便會死,快備後事」。這人滿身是水,脈呈心陽衰敗,心是君火,腫為水病,水來克火,故脈象沉微而隱隱。壬癸為水勝之日,後天是壬癸。屆期心陽一竭,危殆立至,這個診斷的提出是有理論根據的,這是否說是偶中呢?上面是脈診和日乾的配合,以下再舉述一例時刻方面的「脈應」。有一次,有一個婦人患病,請了老醫生看,患者平日身體不好,現在出現抽筋,認識是肝有火——老醫生搞錯了,用龍膽瀉肝湯。服藥後,舌變黑,不想喝水,脈來無神,脈波不整齊,沒有胃氣,病家邀請了我去他家診治,我說這個病不好治。第二日我便要辭謝回家。病家很相信我的話。他們說家裡人手少,希望不要再半夜出事故。我說不妨,是在白天死的。那天人忽然昏迷,竟然到次日中午才死。同道中有人問我的理由,我說脈學要深深體會。因為這是陰虛,服了龍膽瀉肝湯,病勢一變,陰虛則陽盛,半夜至平旦,為陰中之陽;由早到午,為陽中之陽;午到下午,為陽中之陰;上半夜,為陰中之陽。這是陰虛的病症:夜屬陰,白天屬陽。當陰虛欲絕時,在陰盛之時可以不死;遇陽中之陽的午刻,故必死。有好多例子都是照這樣相生相剋來診斷的,很正確。證明中醫的脈學傳統是非常可貴的。五、妊娠脈診妊婦之脈,主要的是滑而有神。但妊婦身體極虛者,則脈不甚滑而神稍差。須從其他方面參詳之。曾診一婦女,月經不到一月,尚未超期,因為脈象滑而流利有神,我說:你這個月不會行經了,斷為懷孕。這女人不信,事後告訴女友說:「看脈說我有孕,你看好笑不好笑?」她的女友來看病時說起這事,我說:「等肚子大了,就不會罵我了。」後來四個月後,那女人來複診,的確是妊娠,足月產一男孩。又有一工作女同志。月經超期三幾天。因脈象流利有神,我診斷是受孕。她去做蛙檢,陰性。第二次複診,我說還是有胎。她又去做蛙檢,陰性。第三次來複診,我說是妊娠無疑。可是第三次蛙檢仍然是陰性。化驗室的通知笑道:「看是你脈行還是我的青蛙行?」結果是真的懷孕。青蛙三試而三現陰性,而滑脈流利有神,三診無誤!我的意思不是說現代科學的診斷不行,不是說不需要它。我是說前人在脈學上積累了無數寶貴的經驗。他們的著書立說之精,確實值得去潛心學習的。六、體檢與脈診脈診的好處,可補現代醫學體檢的之所未備,且舉一例。有一個患者,醫生給他探熱是37攝氏度,脈博72/分,醫生說:「沒有什麼病」。他轉到中醫科來看。我看他的脈,是右關弦,診斷是脾胃有病。問:「肚有痛嗎?」他說:「對的」。臨床上這種事例並非罕見。上面所談的,只是一些零星的材料。但是,脈診應用的實例很多,在這一個短時間內是談不完的。脈診的規律及輔助切診梅縣第二人民醫院院長 鍾思潮一、耐煩脈診我過去診脈很不耐煩,對於癥狀進行了解後,一按脈覺得脈和症比對,相差不多,便算了。張仲景大師早就批判過這種粗率的診法,他說:「觀今之醫……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所謂管窺而已。」這充分教育了我們,要認真的診脈,反對粗枝大葉的作風。我奉行了仲師的垂訓,批判了自己以往從事脈診的過於草率;提出切脈必須按至五十以上,才能在脈象上發現「個中情趣。」二、診脈知症打診觸診,可以知脅肋和胃部的痛楚。中醫的切脈,對於頭痛、脅痛、胃痛的測診,卻很準確。三部九侯的診法,應該很好地體會。同時,脈學必須貫穿五行的理論。五行反映在脈學上,應該不是玄談;事實上,臟腑之間是互相聯繫的。因此,如不聯繫起來,不貫穿五行,脈法就搞不通。而左右三部的臟腑配屬也是有事實做根據的。比如說:弦為什麼出在關上?並且左關脈弦,則為頭痛口苦。這裡面的理由就不簡單。還有弦脈出現在右關,便有胃痛的徵候,這不是木克土嗎?講脈學,必須運用五行的理論,這是一個證明。同時辨證論治的辯,也不能離開這個道理。三、脈學的規律在脈診上既要嚴格地掌握它的普遍規律,也要注意到脈學中的矛盾形式的特殊性的一面。那就是像:風熱而脈靜,泄瀉而脈大,以及失血忌見洪數,陽病忌見微脈等的脈證不符的相反規律等。在某種情況下,脈與證的矛盾,往往出現著特殊的形式。如乙型腦炎及夏秋季伏邪的症侯,呈現發熱煩躁痙厥等陽性癥狀,但一面卻表現沉伏的陰脈。又如熱深厥深的手足厥冷,神昏痙厥而是屬於陰性癥狀的,又出現數而有力的陽脈。還有新病呈現陽症,反見伏脈。這些脈學上的特殊性矛盾,就需要用辯證的方法靈活地去運用它,認真地作出分析,以求得統一(脈與症提高到理論上的兩者之間的統一)。方書說:「大實有贏狀,大虛有實侯,」這是一種物理的變化。乙型腦炎的伏脈,多有用清營的犀角地黃湯而脈象轉為洪數的;又熱邪內伏,多有用四逆散加涼肝鎮痙的羚羊鉤藤等葯,獲得厥回而脈症相應的。這些規律有正面的和反面的,應該全面地了解它和分別的對待它。四、治病必求其本------脈所謂治病必求其本,本是陰陽,而脈的表現,也不出陰陽的變化。脈法上的診斷死生的可靠,老先生們已談過:淺學如我,也略有體會。曾見有患者氣急神揚,頭搖目竄,汗出,神昏,症極危重,但細按其脈,中侯有神,尺部有根,呈些微和緩柔潤之態,當時診斷他:「脈有生機,其病必生」。其他像重症肺結核或虛極之慢性病,推斷何季何節何日而死,根據和中醫老先生們的接觸和臨床摸索,發現有許多「歷試不爽」的事實。這都是按所勝所不勝類推出來的。五行的推演是他的複雜化的一面,陰陽的歸屬則是簡化的一面。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脈象上也必須存在著兩者有一定程度的互相維繫,否則陰陽離絕,那就是亡失了「本」!五、一根橈骨動脈的花樣一根橈骨動脈,分配不同的臟腑,從臨床事實來看,它的科學性是很強的,問題是在於如何的發揚它,認識它。情況是這樣的擺明:不論任何一個病者,寸關尺所見之脈,是不一致的。尺和寸相較,關於尺相較,各不相同。而且左右手的寸關尺,彼此也截然不一樣。左寸和右寸,左關和右關,很少雷同。在一根脈管上的「方寸之地」(實際上還沒有這麼大),分配著那麼多的臟腑,你說是胡鬧嗎?請試想一下經絡學說,經絡的距離不很大,為什麼穴位就不相仝,而所主的癥候及發病部亦復各異?經絡的穴位,相隔一點,就是其他的穴位,足三里下一寸,其所主又便是另一些癥狀。任應秋的脈學研究十講,堅決反對中醫的脈學,就是根本錯誤。當我們研究針灸學,在解剖上找不到這些神經反射的傳導途徑時,是不能夠否認針灸學兪的存在的。六、舍脈從症和舍症從脈有人提出舍脈從症的例子,貶低脈學的價值,這個問題怎樣看法?當脈證不相符而以症為突出(作為療治的最後依據)時,表面上好像不合乎脈與症兩者之間的矛盾規律。但是從矛盾的特殊性來看,這和脈學的原理還是並不違背的。在一定的時間和條件下,這種矛盾是會統一起來的。在這裡,我想在座的老先生們會比我說的更具體些,因為各位有著比我更多的經驗。如果有舍脈從症的現象,而脈症始終不能統一時,那是屬於生機已絕的癥候範疇。我們決不能因為有了舍症從脈和舍脈從症的論點,而限制了對脈學的深入研究,或以為脈診有其很大的局限性而甘於淺嘗即止。七、尺膚診、虛里診、腹診尺膚的觸診應該重新注意,靈樞論疾診尺篇:「審其尺之緩急大小滑澀,肉之堅脆,而病形定矣」,這是古代非常重視的一種觸診,應該和切脈相輔而行,尺膚診的文獻根據不止這一點,我在此只是提一個頭緒。古人還從虛里的轉動來測診胃氣的有無,如素問平人氣象論:「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鬲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盛喘數絕者,則病在中;絕而橫,有積矣;絕不至曰死。」虛里診可以觀察宗氣的盛衰,預後的良惡。雖然脈診對心臟的強弱,和間歇或不整脈作為診斷心瓣膜閉鎖不全等的依據,但直接行虛里診,可以更多地了解心臟的變化。現在特提出作為參考,請大家研究關於這方面的診法和方式。腹診也值得提一提,內經和仲景書都有論及,希望大力繼承和發揚它。以上尺膚診,虛里診和腹診,都是輔助脈診的切診。脈性和疾脈及脈診的預見性汕頭專區人民醫院 林維鏞一、脈有陰陽脈學書籍上所論述的脈象和癥候的關係,某脈主某症,反映何種病理的機制,都是從實際經驗中產生的。由實踐到理論,再實踐,提高到今天的脈學,這裡面包含了真理的核;是許多有關部類的科學的匯流的結晶體。書上的話是可信的而且有用的。看脈要看一個獨字,這是各位已經提到過的。而期間更應該注意脈征上的某部特殊情況(獨)的特點,即是脈的屬性:有偏陰偏陽,有屬陰屬陽。二、陽病見陰脈的處治有一例腦炎患者,陽病見陰脈,沒有洪大滑數的白虎湯證的脈象,高熱40—41度上下。寸口脈浮弦滑數,關濡濇,尺弦,時當下午二時,脈已屬陰,病勢正在進行。有的主張用白虎湯,我說:「以時論脈,就脈論症,不是完全的陽脈,是陽病而兼見陰脈的病候,應用犀角地黃湯合清震湯(李東恆:羌活、黃柏、升麻、柴胡、蒼朮、黃芩、防風、豬苓、麻黃根、蒿本、炙甘草、當歸身、紅花、澤瀉),同時用石膏二兩,煎水煮葯。石膏和升麻、蒼朮同用,是把陽明的熱邪趕出來,三兩天就可以全部治癒」。服藥後,熱度就下降了。急性大病,脈象要多看,因為一時是一時的變化,所以一天要脈診好多次,距離不要超過四小時。脈的關係很重要,上述病例能夠治癒,是掌握了它的時間。有一例劉姓女病人,患紫斑病,鼻孔出熱,皮膚出血,只有關脈微細,其餘脈搏都無,這種脈屬於純陰,是肝病之象。這樣的脈,脈書上記載亦有不同。三、脈象對於病症的預見性病有未發,而脈已預見其機者,這種例子也常有。按照脈理,左寸浮主外邪,右寸浮主內傷。有一女人患紫斑病,病情好了很多。有一天我去查房,診其脈:左寸人迎獨浮大,但體溫和脈搏的跳數都正常:T37℃. &P 88/m 。我說:這是感冒。這時正是下午,她父親來探望她,我把病情告訴了他。並且說明因為此刻情況還正常,所以我未開給方葯。到了半夜,患者即發冷發熱,體溫升至39℃以上。她的出血症,剛剛才好,目前出發熱外,還覺得心中不舒。但由於是失血病的患者,雖有表症,應該考慮到「不可汗」的問題,於是給於梔子豉湯,先降熱;然後看具體情況如何,再考慮發汗。這時古書方法的靈活運用。四、疾脈對生與死的診斷有一例病人脈快極,而浮,P.140/分,據脈診病,是受驚後兼患感冒,經過檢查,認為病情不很妥當,需要打強心針,我說不必打。病人家屬很慌,我說:「再重些業不見得就有妨礙」。因為這是風邪乘驚,引動肝邪,掀起了陽明經之熱。先把陽明經熱解決(用布敷熱水繫於趺陽穴,引熱下降)。兼用藥表散其外邪,可以不成問題。另一例脈跳120/分,經過診斷,說是要注意心臟的變化。我說:「疾脈須分新久,現在疾脈才出現二日,是新起的,否則危險更大」。還有一例,脈來一息一呼一吸七、八至,這是難經說的「至之脈,一呼四至曰奪精」。呂廣說:「夫人納五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今一息(呼)四至,乃陽氣亂,故脈數,數則氣耗,耗則精無所歸,獨加奪去,故曰奪精」。我斷定這個病人不能治好,因為他是幾年的病患。結果應驗了我的話。以脈定症及高血壓白喉的脈梅縣衛生學校附屬醫院 劉竹林一條脈管,部位不同有些醫生在臨床中,不問病由病理,一按循過脈,即行處方,這樣我是不贊成。內經主張四診,而切脈在最後,那麼要決定一個病,脈是不能舍開的。一條脈管分出很多部位,分主臟腑,分屬各種病症,其實是很有根據的,因為在實踐中可以有印證。先說那已經有人提出過的:病人將死,尺脈先絕。如果說一條脈管不能分出什麼心、肝脾、肺、腎等,那為什麼此處會先絕呢?這種情況,我覺得很多。高血壓脈象不少的高血壓病,是肝陽上升,由於是肝陽為病,所以瀉肝涼肝的方葯,為不可少。但是,所有的高血壓病,是否都一概使用黃芩、赤芍、石決明、杜仲或馬兜鈴根(青木香)呢?有些高血壓患者的脈,兩尺脈象極虛,給他用上淮山藥、山萸肉「六味」,在久用涼血泄肝的療法失效時,換上這些方葯便好很多。高血壓的脈,多數又見脈形洪大,但如果是由於脈管硬化的,必然兼見很顯著的弦脈。故脈象又洪大又弦,我每每見到這樣血管硬化的患者,便力戒他不要飲酒動怒。孕脈脈波如何在指下衝過孕脈,在脈書上和大家的意見,都講少陰動甚;如珠走盤,;這方面我在臨床中有些體會:女子受胎二月,有些人在尺脈部位,按重些即不來,隨即衝過指下,而且有力,這便是懷孕的現象。喉症的脈春初白喉發生,脈象也提供了有利的鑒別方法。白喉脈象很少浮數,而見細滑帶沉——大多數是這樣。若遇到喉痛的病人,脈現浮洪而數,就要考慮是否為扁桃體炎。出現細滑的時候,那必須考慮到上述白喉的可能了。(記錄者按:以上為座談會第一日發言,以下為第二日補充發言)。聽了各位先進的高論,給於我的啟發很大。使我更加充分地認識到脈診在臨床中,肯定地佔有重要地位。對於決定病候於治療方針,起著主導作用。我現在搜索一些臨床中的經驗,作如下補充:濕溫與熱瘧的脈病人如果發熱、頭痛、厭食、體倦,類似感冒的倘脈現濡數,應該估計到濕溫傷寒的方面。倘脈現弦數,應該設想到熱瘧的病候據脈選方比如流行性感冒,所需要和可以採用的方劑很多,荊防敗毒散也好,九味羌活湯也好,以及銀翹散、桑菊飲等也好。若遇脈現浮虛或兼有宿疾而體弱的病人,那就採用人蔘敗毒散(這裡只是舉例),以達扶元驅邪的目的。脈象反映一定的病情下痢發熱者危,下痢脈大者危;這是前人經驗之談,按之臨床體會,確是如此。在遇到久痢患者有脈大現象時,應該做好思想準備,早為之計。因為這是古人所說的邪盛正衰為病進的徵兆。關於疾病的診斷,預後的測量,許多方面都是要靠診脈來做最後決定的。而且,許多病症,都有它一定的脈象出現。只要我們能夠做到細意審察,病候是無可遁形的。有力無力和死脈及胃氣隆豐東海公社衛生院 侯紹平一、有力無力一看脈能夠知道是什麼病,由於經驗少,在這方面不能談得很多。對於脈診,主要是看有力無力。例如溫病,口渴、嘔惡、面赤,形成手太陰足陽明熱症,脈象浮洪,白虎湯里的石膏,可以重用至三四兩。如果脈無力的話,那麼白虎湯要加人蔘。如果脈浮而散,有虛脫的現象,就得用生脈散(人蔘、麥冬、五味子)。又比如胃府有熱(腸有燥矢),唇焦干,舌苔黃而乾燥,脈形雖然細,但若有力,仍當用承氣湯,急下存津。同時,還有那出汗、口渴、發高熱,和白虎湯見症相同的,而飲水不多,氣色不光澤,帶有暗澀,唇淡白,舌苔白潤的,脈象浮軟無力,這是氣血俱虛,給與當歸補血湯。我曾治一例,體溫在39.0℃左右,脈來浮大洪數,一息六至以上,本來這是一個熱症,應當用涼葯以解熱,但是患者的右寸不洪,浮澀虛弱,「脈洪陽盛血應虛」,而右寸浮弱為氣分不足,澀弱為營衛不和。因此本例是虛熱症,處方用補氣血之葯而愈。所以我對脈診的經驗,認為最要緊的是有力無力,有力為陽,無力為陰。二、結合四診和診孕脈脈之外,望舌也很重要。談脈診,必須結合四診。不結合四診,對疾病的診斷不會準確。從脈上看有孕與否,我對這方面的技術不很行。大約有50%的準確性,結合四診,可以達到70%。左寸脈流利,可以斷為有孕。但是僅就脈來說,不敢斷定十分,需要結合四診。(以上是座談會第一天的發言,以下是第二天的補充發言)脈診的重要性,的確是值得注意的。它是確診①疾病的屬性,②病程的順逆,③方葯的去取,④已愈和未愈的主要關鍵。例如:三、據脈論症選方①感冒的脈一般當然是浮,但感冒也有沉脈的,則是表邪已經入里。②泄痢之脈不能洪大,水腫不宜見沉細的脈。③麻疹初起,脈象浮則多易治,適於清涼疏表;若初起脈沉,那便不好,症情是不順的。④吐血患者若出現浮洪的脈,那麼,血不能止;如果這時血是止了,而脈仍洪,可以斷定血仍未止,畢竟還是要出血的。四、真寒假熱有一個病例姓徐的,年50歲,初患感冒,吃了很多涼葯,仍有發熱。我診察他:脈搏無力。同時唇不紅,舌白潤,我說是氣虛,是一種假熱真寒。這是有好多醫生會診,討論著偏於涼葯的處方;我極力主張不要吃。我說:我訂一張處方吧,用附子理中湯:附子用五錢,白朮用四錢。好多醫生都不很同意,說要吃的話,就先吃半貼看看。因此,只好先服半劑藥量。服後,熱度退了多少。我便對患者的兒子說:趕快接著再服一劑,不要只服半貼。這是熱病用熱葯的例子。附子理中湯所以能夠治好他,脈診的根據應該是主要的。五、怪脈和遲脈絕怪脈是凶脈。我曾經歷過一例湯沸脈,病人的脈如釜沸,我斷為死脈。經過了中西醫師診治,挽救不及,結果死了。又有屋漏脈,時不時跳動一點一點。我也曾經過一個病例,亦告死亡。如果脈象五部都好,只有左尺部脈浮而散,那有如樹木無根,是一種危象。有一個病人,從鄉下走了五里路來我診所,我看他的尺脈出現浮散,沒有結合四診,我便預斷他:過幾天便要死。但是不便對他明說,只婉轉告訴他:「你住在旅館裡沒人招呼,服藥也不方便。現在給你開一張方子,明天一早快回家去,護理得好,可以很快痊癒」。病人說:「我以前的病,是你醫好的,必須留在這裡多治些時」。我說:「病情前後不同,這一次的病必須配合護理,否則服藥不會見效」。次日,病人改延西醫診治。隨後回家去了,請了一位醫生治療。不到幾天,便死了。還有一例姓楊的病人,32歲,初起感冒,但是尺脈很不好。我叫他家多請一位醫生來會診一下。他家裡的人說,剛起病不久,不見得有這樣緊張。我說一定要會診。後來請了一位姓曾的醫師來,研究之後,議用復脈湯。可是服了二日,未見好轉。於是叫他請劉、李兩位西醫會診。我說:腎經已呈涸竭,我們已無辦法。這次我動身來廣州開會時,聽說病人已經死了。六、有胃無胃脈書上所說的有胃無胃,怎樣去看?大家也講了一些。我的意思是:按脈浮取是表,中取是胃,沉取是腎。脈弦「若不食者,是木來克土,必難治」。但是脈弦有胃亦毋須害怕。若無胃,則浮中沉都見弦,那就不好。脈證合參舍脈從症 舍症從脈海豐澎湃醫院 曾岳蓭脈診是診法中的加工臨床上的真實功夫的一環,是在切脈上。我們祖先,主張先望。例如天庭色黑,是陽氣不夠;下頦色黑,是腎氣不夠。落眼一望,醫家心裡已經有數。再在問診時聽察其聲:咳聲大,而痰不易出,是火咳;咳聲細,而痰易出,是寒咳。這些技術上的功夫,較為淺易,不難掌握;脈診的功夫最細緻,所以排在"望聞問切』的最後。我的看法,脈學不一定是可以孤立為用的,先有望、聞、問的底子提供了診斷的線索,最後脈診則只是補充、修訂,收尾的一種加工或者說是精工細作的功夫。脈證相符脈和證相符合,是診斷上一種普遍的法則,否則症情為不順,其病理機制也就更其複雜,不容易處理。但是從脈證相符的這句術語上,恰好反映了"證』和"脈』是同等重要的,也說明著談"脈』根本不能離開,證;因此"證』在診斷上的重要地位,也是不能"等閑視之』的。有一例胃潰瘍患者,痾黑色屎,我給他診察時,胃部正作劇痛,脈細微而芤,這是脈與證相符的病例。脈細微而芤,雖不必盡屬於胃潰瘍,那麼"證』的診斷價值,是和"脈』等量齊觀的。憑脈只是知常某種脈反應某種病,我看只能是言其常。脈的本身就是在不停的變化;你如何去掌握它、限制它呢?我舉一個例子:比方按照"正常』的現象,發燒熱而脈象浮數的,是外感;但脈也有不"正常』的——即是外感不一定出現外感所應有的脈象。有一個產婦,發高熱39-40.0度,面紅。但是在上午熱度不高時我去看她,脈形卻微細,完全無感冒的脈征。下午熱度升高,脈才浮數,出現外感的"常脈』。如果單就上午的脈象來看,可不可以肯定她是患外感呢?還有,有的感冒患者,如果是貧血,還要再看看眼底,有無貧血現象,才好結合採用當歸補血及十全大補等湯劑。舍脈從症上面提到講脈只是講其"常』,要是講"變』則很難講。譬如流行性乙型腦炎及結核性腦膜炎,脈象的變化就很多。那必須考慮到舍脈從症。有一個病例,昨晚人還能夠工作,今日忽然閉絕不不省人事。微熱,問非所答,而脈像沉細。我觀察他:面紅而舌有微苔,不能起身,同時是忽然間起病,斷定是熱入心包。別的中醫同道說不是熱入心包的癥候。西醫檢診,認為我所下的診斷的術語的含義,和他們的診斷意見相一致。於是由我診療,採用清瘟敗毒散:石膏用至四兩,全程石膏共用十二兩。第一劑服後,腹部作痛,大便臭而不可聞。知飢,索粥;於是給服稀粥,即能夠講話。這是據脈而處方嗎?很顯然,這是舍脈從症的例子。所以說:講究脈,也是不能一定的。舍症從脈在舍脈從症之外,也應該注意舍症從脈。有一個頭痛很劇烈,初時脈浮數,清風散、白虎湯都吃過,沒有效。改用清震湯,也不見好。我診察他的脈微細,便不問癥候,僅憑著他是虛脈,用附桂八味治療;附子用量特別重。這種病是真火上僭頭頂,"在上者越之』;因此,壯命門之火,以引火歸元。服此方後,頭即不痛。這樣的治法,在中醫療法上,是「病在上,求之下」。壯命門之火,即所謂求之下,為什麼用溫補?根據是脈象微細。便是舍症從脈的方法。據"常』而取效什麼樣的脈,反映什麼樣的病機或病因、病情,依據這樣的常規而用藥,頗易應手。有一個漁民,男性,30餘歲。久患肺結核。後患腹水,腹大,青筋暴露,按之有彈力。氣促,鼻翼煽動。身瘦如柴。眼內下瞼淡白。食少,懶言。小便短赤,大便數天一次。舌絳,脈來兩尺弦數——這是真陰虧損的明徵。攻堅逐水,不是久患肺病者所能受的,給予柴芍六味加地龍干、炙鱉甲、制首烏;鱉甲、首烏都重用一兩。服數劑後,氣促漸平。依原方加生脈散,服十餘劑,小便暢利,腹脹由硬而軟,逐步消退。關脈定孕假如有一女人,經閉二月,當先問她平時經期的情況,有無停過,或超前衍後。在懷孕的外症上,有三項可以參考:1.項背部有微冷感覺,2.雖無嘔吐,如想吃的東西聞之作嘔,3.頭時暈,四肢懶。此外,看脈很重要,孕脈所見兩尺浮數。診察兩尺固然是一種關鍵,但關脈見弦數之象,則更為重要。為什麼一定要看肝脈?因為肝藏血,有孕,肝脈一定會有變化。不須三個月,兩個月也可以看得出的。外感脈不必浮. 孕脈不必滑興寧中醫院 柳 甲 聲一、脈象反映病候的準確性脈象反映病候,有時單純易見,有時複雜隱晦。但是經驗若多,就更能知道脈象的表現,是很準確的。有一例感冒,頭暈發熱,經過診察,曾用百乃定及非那息定等葯,沒有好。後來叫我看,本來感冒的脈多是浮的,但有的則呈緩象,這個病例就是這樣。是感冒風邪,遷延而體氣漸虛。於是給予中藥桑菊飲,加佩蘭、党參,而得到治癒。還有一例腸胃炎,初步診斷不出,心音正常。我診察他:脈形沉澀,認為不能說他沒有病,是腸胃有炎性機轉的脈征。再看患者唇色蒼黃,口苦,而且大便不自在,有輕度腹痛,即用葛根黃芩黃連湯治癒。因此,可以說:脈診可補體檢之未備。在疾病過程中,脈形前前後後都不相同。以疾病為例,像腦膜炎吧,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和結核性腦膜炎就根本不同,處理也是不同的。這種比喻當然不很恰當,但其間的差之毫厘,失以千里的區別,確是如此。二、胃下垂. 胃潰瘍胃下垂的脈,常見浮細,重按無力。關脈是空虛的。胃潰瘍的脈,更兼有芤和弦象。三、孕脈男女反看孕脈一般說是三月而滑,但事實上很多孕婦不是滑脈。怎樣看呢?先論其常:男子寸脈大,女子寸脈小;如女子寸脈和男子一樣,那就是孕。所以不應該教條主義,孕婦不一定個個脈滑。寸口脈絕和代脈新興第一人民醫院 葉頌麟一、脈位很重要中醫的脈學,確實有它的獨到之處。看脈應分兩個方面:1、一般的,如:浮、沉、遲、數。2特殊的,如寸浮、關浮、尺浮。脈的部位和在部位上彼此的交互關係,極為重要。二、寸口和尺脈絕兩尺脈無,其人必死。但有的人並不是在短期內死,大約一般要經過二、三個星期。為何不會即死呢?因為尺只是代表腎,腎氣雖絕,還有心、肝、脾、肺等脈代之。但氣口卻是脈之大會,寸口脈絕,死期最快,不等得三日之久。三、代脈看脈最少必須看到50至以上,「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會無彷彿」,這是張仲景所嚴厲批判的。同時,還要看代脈。我認為就是一個代脈也就細加分析。代脈的出現,也個有輕重之別。出現代脈為時不久,關係不一定很大,如果是老病痼疾,體衰年暮的,出現了四、五個月或七、八個月之久的代脈,那便很緊要。有一位老年人87歲,右肩膊有些痛,病情很輕;但脈來20至即有一歇止,我說不好,果然。有一例患濕溫腸熱的,時間約在第三個星期內,脈象沉遲,並有停歇不見的代脈。給用三甲復脈湯加人蔘:「脈有復回便不怕」,結果,應了我的話。有一例中暑的病人,脈沉遲細微,亦兼代象;據脈察證,是真陰虧損,直傳心包,我叫他卧著勿動,用大劑三甲復脈湯,即告脫險。必須重視脈學的價值揭陽河婆衛生院 黃翠君一、脈學的價值不容否認望聞二診是外征,脈診是內征。內征很重要,它指導我們以八綱的「見微知著」的準繩。誰能忽視它,蔑視它呢?惡意的詆毀脈診在臨床上的作用,顯然不是從學術研究上出發的。我對任應秋著的「脈學研究十講」不知他用什麼態度和方法來對待學術研究?我看這本「脈學研究十講」的大著還是請他自己去研究吧。我對脈學的經驗雖然很少,但是對於任應秋的「十講」里的那一派講法,表示反對。二、腹痛脈沉緊不論男女,腹痛時,左關脈一定沉緊。有一例腹痛,左關沉緊,尺中數滑;沉緊主腹痛,數滑屬陽熱;因此應用清涼導瀉的藥劑。三、慢性肝炎的弦脈左關脈弦,可診為肝病。比如慢性肝炎的脈,絕大多數是弦。四、孕脈弦出寸口,定為有孕。寸沉尺滑,作為孕脈,我有過多次的體驗。有一個女孩16歲,已婚,來就診時,不說何痛,脈象寸沉尺滑,我說根本無病。他硬說有病。原來兩個月沒有月經來。我不肯處方。第五個月,肚子已大起來了。另有一例,結婚已兩個半月,叫我診察:寸沉尺滑,頭痛、惡寒、嘔吐、我說有孕。她不信,說剛病出現象時,曾有經來,可是經量少些。七日後複診,仍斷為孕:她還是不信。第五個月,腹大了。這一點,也證明脈學確有研究價值。研究診察孕脈,我看內婦的醫生要加一股勁。(以上是第一日的發言,以下是第二日的補充意見和書面材料)。五、舍脈從症的說法錯誤會上有幾位說到舍症從脈和舍脈從症,因而有人強調脈與症是相輔而行,甚至否認了脈的突出的重要性。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怎樣呢?我曾治過一人,煩躁不得眠,脈微細無力,六脈都如此。同時,肝受風寒,相隨督脈上逆。給予吳茱萸湯,連服兩天,癥狀全失。不根據脈象,如何斷病?沒有脈診的準則,誰還敢對煩躁失眠,而用吳茱萸湯呢?你說是症重要呢?是脈重要呢?可不可以舍脈從症去搞癥候呢?我認為舍脈從症的論點是片面的,根本是反脈學的。我的看法是不是正確?請大家提吧,並誠懇的希望主會者簫熙老師答覆。脈和症的統一看法的初步意見蕭熙一、脈症是統一的脈象反映著一定的病候,病候也必然具有一定的脈形——即使有時這種脈形是隱伏的,但是技術熟練的臨床家,還是可以摸索的出來的。在「正常」的情況下,脈和症相符,大家已經講過了。在「變格」的情況下看起來脈和症不相符,但是,這裡卻仍然是不夠深入的看法,真正的把捉到它的實際的話,畢竟還是彼此「並無刺謬」,譬如熱深厥深的假寒真熱症,他的脈象細伏,用白虎承氣之類治癒。說是舍脈從症嗎?其實這裡的伏脈究竟和微脈、散脈是否完全相同?如果是完全相同的話,舍脈從症是可以大張其詞的。我的意思不是絕對強調脈學在診斷部門中的單幹做法,也不非難「舍脈從症」對脈學所佔診斷地位的一種看法。脈和症的聯繫,應該是一種統一體的關係。在脈症合參的同時,應該注意脈學的突出的重要意義。二、無症從脈臨床上「舍症從脈」的時候最多,為用亦最為廣泛。現在沒有時間舉例.我說:不僅可以舍症從脈,而且可以擴大到「無症從脈」。在座的老先生林維鏞醫師曾提過:一例紫斑患者,體溫39度,脈搏88/分。但是脈象左寸獨浮,便已診察到她已感冒,不給予開服住院治療中的常規方葯。結果半夜居然發起高熱了。還有侯紹平老先生也說到的:吐血患者的脈象洪數,即使目前出血已停,實際上,血仍是未止,還是要吐的。這些「先兆脈象」,早在仲景書里已經指出,傷寒論太陽病篇:「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煩燥,脈數急著,為傳也」。我年青時曾診治過一個文人,脈搏很快,熱高40度,他已經卧病二日,我作感冒醫治,一劑熱已退清,37度,而脈搏仍快。下午又發高熱,我以為是瘧疾,於是,我替他做血片和血象檢查,送化驗所實驗。第二天一早,實驗結果尚未送來,(這種實驗診斷也很重要),脈搏已恢復正常,熱也退了。我於是想起仲景條文的垂訓。為醫不讀書,不尊重間接經驗,輕視和漠視脈學,不從事溫課,是不容易很好發揮診療效果的。三、無症從脈還有更明顯的解說:我的學生伍佩章,一天我同她講脈學,她伸過手來要我看。發現厥陰脈上沖而浮弦,我說:你別的沒有什麼,只會頭痛。她說:沒有感到頭痛。她隨後回家,一路也忘記了這事。到家後有客人來,談話中忽然頭痛起來了。第二天她告訴給我這件事,並表示對脈學發生了興趣。我說:「這算得什麼?我這還只是粗淺功夫」。荊同志的老師,精於脈學,荊同志要考驗他。老師按了脈,說:「現在不要緊,沒有病,下半天后會害喉嚨痛」。老師的話終於兌現。脈學的極峰是不是這樣不去管它,但由此可見脈學對於診斷上是頗值得注意的,不應視為「不足觀也」.四、少陰病厥陰病的脈黃翠君醫師說:煩躁不得眠,六脈微細,是少陰病,兼肝受風寒。究竟是少陰病呢,還是厥陰病呢?照脈論,是少陰;可是六脈微細,就不完全是少陰,而是肝受風寒,相隨督脈上逆的病機了。原本是少陰症,腎陽素虛又值厥陰受寒,子溢於母,助母陰盛逼迫胃腎之陽欲脫。所以本無真陰在內和其氣屬溫的厥陰風木,亦顯陽虛陰盛的傾向,但它不等於全部的厥陰亡陽。而這種六脈沉細的情況,正是厥陰風寒隨著督脈上行的脈象。因此不用四逆湯,而用吳茱萸湯取效。高血壓的脈象廣東省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 盧宗強寸脈浮大我的經驗:高血壓的脈象,多數是浮大的。但有的人也不必就是浮大。可以察驗他的寸脈,總是稍為浮大的一些的。特別是多見於右寸。為什麼浮大高血壓多半是40歲以後易患的病候,原因是由於腎氣衰少。浮大的脈象,和寸脈浮大,正反映著機體的上實下虛的病理機制。由於上實下虛,所以高血壓常有頭痛巔疾的自覺症。腦出血的脈象脈象浮大而數,並且數不清,這種脈象,常說明為腦出血。以前一位廣東地質學教授的父親,年70歲以上,他獨自一個人來我處就診:脈浮大,六至以上,我不肯開方。即刻雇車扶他坐下,我跟隨車輛,步行陪送到家。再四囑咐他的兒子快轉送中山醫學院。進院後檢查,果然腦已出血。脈學上的五運四時及滑脈弦脈廣東省人民醫院中醫科 黎達英脈和五行季節講脈必須講五運。而離開了五行,司天在泉也就很難講。五行和氣候季節是互相關聯的。如七月交秋,是由於熱極生濕,濕盛生涼;而涼甚又生寒。季節按五行的次序推循。月數不同,時令也就不同,因此何月何令,都應該注意到。進一步時刻晝夜,關係到營衛所行。如果不識內臟和營衛循環的度數,那怎麼能成;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漏水下百刻,營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是為一周。滿五十度,復會合於手太陰寸口。所以寸口是五臟六腑血脈循行之所終始。而講脈學,一定要知道節氣。今年何年?60年花甲子,如何推算?這種花甲轉變,要依照農曆。因此講舊學問的五行,講天地氣候和脈學的關係,必須知道農曆。春夏秋冬節氣的不同,脈形也隨著有各種不同的轉變。例如建寅、卯月(一、二月)出現弦長的肝脈,巳、午(四、五月)出現洪象的心脈,申、酉(七、八月)出現微浮短而遲的肺脈,亥、子(十、十一月)出現沉細而滑的腎脈。在這些月份之外,不見三、六、九、十二月,原來這和屬四季的脾有關,它的脈象是以遲緩為宗的。平鬼子母夫妻脈象必須根據時令,分析才能精當。在這個基礎上,還得要辨別平、鬼、子、母、夫、妻的互相糾葛和彼此影響,比如說:月臨亥子,是腎家的旺盛,而在這個季節,呈現沉細而滑的脈象,這就是所謂「平脈之容」。平脈的形狀(容)——沉細而滑的冬令腎脈,表徵這一階段機體主要臟器和其他臟器間正常協調的生活情況。如果呈現了病脈,而同時有著被克的脈象,那就是所說的鬼,病情便有相當危重。如果出現子脈,那末「子扶母兮瘥速」,病易向愈。如果出現母脈,「母抑子兮退遲」,病較難治。還有,「得妻不同夫治」,出現了妻脈,就不能專從治夫方面著眼,因為這已經是很棘手的脈證了。用實際的例子說明:春得肺脈為鬼,是因為金克木。春見心脈,這是肝的兒子,是因為子氣扶助母親。如果出現腎脈,則可以說是母抑子。若出現脾脈,那就是肝之妻。凡是脈見所克的妻,就必然:「春得脾而莫療,冬見心而莫治,夏得肺而莫瘥,秋得肝亦可疑」。這些,都是脈學和四時生旺之理及五行相剋之義的聯繫。滑脈與肺癰譬如說:病咳逆的寸口脈數,金匱要略說:「脈數虛者為肺痿,數實者為肺癰」。所數實,也就是金匱說的:「若口中闢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為肺癰,咳唾膿血」。因此,肺癰和肺痿的分別,在脈象要注意一個滑字。但是金匱又說:「問曰:若口中闢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病咳逆,脈之,何以知此為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榮,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凝滯畜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又說:「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干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由於風邪中於衛而舍於肺,所以有自汗的脈微而數。這裡和肺癰的滑數之脈是並無矛盾的。因為有左右手的區別。滑脈和孕象滑脈是不是一定就是懷孕的標誌?那不能一定。要看是哪只手,和怎樣去判斷?在左右手的區別之外,由於部位的不同,也反映著不同的癥狀或疾患。引脈書來說明:滑主痰飲,寸滑嘔吐,關滑胃熱,尺滑經痛。單是一種滑脈,出現在不同的部位,其所指示的病情的各異竟有如此。現在談滑與孕脈和非孕脈的看法:女子右尺中脈滑,若呈一種滑而斷絕的情狀時,則是閉經之脈。必須尺中不絕,才是真正的胎脈形象。又像心脈大而血有餘,肺脈微而氣不足,都屬於閉經的脈候。若尺脈弱,氣口脈實,如屬閉經,則脈形必然不會流利。這是不難審辨的。弦脈和肝炎以脈位論,寸弦:頭痛,關弦:胃寒,尺中弦:陰疝。弦脈出現在關上那就是脈在肝,而病也在肝。比如肝炎病,右關一定沉弦而數。為什麼脈征會呈現在右關呢?個人認為這是肝木凌土,始而肝胃,終於轉屬到脾。患者兩脅下必有痛感。就右關脈象沉弦而論,表徵著肝胃蘊有郁濕;而數為熱象,也就是「有郁即火」的緣故。這是我的臨床脈診的體會,如果認為有些意思,可將肝炎病例的脈象,試行實驗性的診察。發掘脈學遺產中醫發掘遺產,我看應注重脈學。第一步是熟讀脈訣。我祖父和父親,都是行醫的,家學相承,我12歲就讀脈訣。先祖交代脈象不但分別寒熱虛實,的確可以根據它作為病候的診斷。樹木有根,兩尺是脈的根本,而脈象也是據以斷症的根本,譬如說:沉緊的脈象,表明腹痛不休。因此在臨床診斷上,最要緊的,是脈診一項,的確要能夠掌握它。「欲測病兮死生,須詳脈兮有靈」。望聞問三診,雖則有此見症,但終以第四脈診為斷。它不但是審鑒病情的最後一種權衡,也是決斷死生的一把規尺。有不少的人,的確已經掌握了脈診的這些經驗,我們必須深刻地領會和不斷鑽研。診脈知病和抽搐之脈廣州中醫學院教務處副處長劉赤選一診即知看了脈,就能知道病人患的是什麼病,這是很可能的,也是確有其事的。前清光緒年間,廣州市內以擅長用大劑量得名的林大劑和他的兒子林定九,父子兩位診病,不需要人講述癥狀,平脈而辨症,能一看即知。我記得很清楚:一人有痔患,前往就診,光是按脈不用體檢,便斷定說他是生大痔。也是在光緒的時候,還有位名醫王赤,卻精於望診。這種診斷技術,能夠掌握的人,並不多見,值得我們注意發掘。抽搐的脈我自己看脈的經驗是:小兒若見弦直的脈,則會抽搐,雖然熱度只是在39°C左右,也是會抽的。如果脈形弦硬(兼數),則發硬直性的抽搐,體溫高的,常有數脈,這是一般的現象:六、七歲左右的兒童,發熱有時不是可以憑手摸得著的,有時高熱也不一定能夠摸出來。我對於這一點,單是看脈,似乎還能夠掌握。高熱有汗出時,則脈至稍形轉緩:這時不可輕易斷為熱已解除,因為汗止後,脈搏又是會增數的。脈學在診療上的價值和仲景對脈學的重視廣州市西區西醫學習中醫班主任 關天相肯定按脈知症我讀了脈診在臨床運用上的經驗交流第一次座談會上蕭熙老師的發言,特別是提到關於月經和脈象的問題,使我非常感動。我家三代行醫,家父認為蕭老師所說的,確實是言有所據、理有所歸的。剛才廣州中醫學院劉汝琛副院長在講話中,指出向中醫老先生們採風,不僅驗方要講,脈學也必須講,這些都是亟待繼承的活的寶貴經驗。我認為這個指示很正確。按脈知症,先前劉赤選老師已經舉過生動的實例。家父對我說:「不待病人自訴,而只是憑脈象的診察,就能知道所患的是什麼病症,這並不是什麼"神乎其說』」。先祖父是位舉人,也能行醫。他年少時,腳上患病,在上海找陳蓮舫診治。陳蓮舫以御醫而名震滬浜,求治者真是「踵接」。他用兩隻手同時進行兩個患人的脈診,看病很快。特點是「看脈知病」。否則候診的人那樣多,根本就不可能有時間講述病情,也沒有時間一一去審問。當他按著先祖的脈時,隨即把病情指說出來。我的家鄉是廣東南海附近的九江,九江有一位著名的老醫生綽號叫做「村社」的,相傳「察病如神」,每天看了一定數量的病號,即關門停診。他看病的特點,也是不需要人家講病,而能按脈知症。先祖服過陳蓮舫的葯,效果不很顯著。由上海到江西到南海求醫,一直看到「村社」。他一診先祖的脈,就說是病在腳上,結果給他治好了。所以家父是肯定「按脈知症」和重視脈學在臨床診斷治療上的意義的。不應懷疑脈學剛才說的按脈知症,多數人很懷疑。有的連「憑脈辯症」都有難於置信的傾向。由於脈理深奧,體驗非易,因此不懂脈學或知之不深的人,多有非難。我所知道的,在行家中,個別的亦有認定按脈是完全不可靠的。由不少的人根本蔑視脈學,不肯鑽研。有的在脈診時只是數幾下脈搏,看看一分鐘是70或80跳(我不是說不要學習西醫的數脈的跳數,中醫也是要一息幾至地來數脈的)。初解放時,我在中醫院所記病歷,老同學們甚至有的是老前輩問我:「你這樣填寫脈象,到底左右兩手會有如何不同呢?」其實,比如左寸脈象浮大,右寸未必照樣浮大。我覺得談中醫,如果真的能夠研讀醫學經典書,是不會不承認脈學的重要性的。比方傷寒論第301條少陰篇:「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什麼是少陰的癥候?大家都知道:「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第281條)。現在是開始得了少陰病,寒邪直中,根據患者的脈沉,可以毫無顧慮地主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怎麼說是沉脈是作為最後確診的一種決定性的根據?這隻要看第39條太陽病中篇的:「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乍有輕時,無少陰症者,大青龍湯發之」的經文,就可以知道在類似的癥候中,從脈浮脈沉的衡量上,來選擇採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和大青龍湯的去取。這個舉例可能還不夠明確,再拿金匱要略論述腸癰的記載來做比喻:「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而作為判斷膿已成和膿未成的,是脈象的鑒別,所以在上述這些腸癰的癥狀後,緊接著的下文就是:「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可見仲景在臨床上,使講究憑脈論症,據脈用藥的。而且仲景對於脈學,講的很深很透,這一點應該明確起來。傷寒論第1條太陽病上篇:「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首先指出浮脈是太陽之為病的主要體征。這個主要體征的變化,反映著病勢的是否去留,如第327條厥陰篇:「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它又標誌著一般病因性屬、病理及癥狀,如第134條太陽病下篇:「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同時,脈象更可以作為具體癥候的信號,如第140條太陽病下篇:「脈浮者,必結胸;脈緊者,必咽痛;脈弦者,必兩脅拘急;脈細數者,頭痛未止;脈沉緊者,必欲嘔;脈沉滑者,協熱利;脈浮者,必下血」。根據手足部位的差別,其所現的脈象,又說明著不同的病理變化,如金匱要略卷中(論黃疸病第15)說:「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就是在氣口來區別脈情,也有許多細緻入微的鑒別標準,即使是在寸關尺三部,這裡面還要分析它在這三部中的某一偏多偏少區域所透示的病情,金匱卷中(五藏風寒積聚病第11)說:「脈來細而附骨者,積也。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關上,積在臍旁;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少腹;尺中,積在氣沖」。還有:「脈出左,積在左;脈出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各以其部處之」。真的是各以其部,絕對不假;在許多場合,脈位和病位及病情的關係,實在是絲毫不亂的。這些論據,持「脈不足學論」者應該好好地認識一下。我的意思是:脈學值不值得重視,及如何重視?與及怎樣地掌握脈學的精神?這些問題,今後應該更好地展開討論,以便使中醫通道的思想能夠明確些,以及由可以遵循的路子去走。高血壓和中風的脈象盧主任說的:高血壓寸脈浮大的居多,事實確是這樣,而且弦實的也屬常見。但是也有在常規以外的:有一個患者叫吳珠芬,他患高血壓,脈無浮大弦實,而血壓升到200多度。我給處用桂枝加苓術附湯。患者把我的處方給另外的一位醫師(是我的醫專畢業的同學)看。這位醫師連忙打電話來問我:「是否開錯了處方」?我回答說:「無錯!我不是根據血壓用藥,而是根據脈象用藥的」。服後效果很好。另外,還有兩個病例:一是衛生所陳科長的父親,患中風,半身不遂。深夜十一點鐘邀我會診,脈象散亂,一陣間,脈又不同。根據瞳孔反應和症情等,病勢很是嚴重。我主用資壽解語湯治療。另一例是自己也行醫的李藹如,病重,而且縮陽,先吃了些肉桂,同業醫師們說是花柳入腦。好多醫師都來會診,他已失語;介紹來中醫院。這時脈搏每分鐘120至。莫xx醫師和省市醫院都認為是死症。患者體溫極高。我連續給予大劑真武湯,一劑附子用到二兩以上。醫好了他的病,彼此遂相交為友。四年後,病又複發,我說:「不行了」!因為脈和上次的完全不同。為什麼呢?那就是象「廣東中醫」第八期所載鍾少卿先生的發言那樣:「脈必須有胃、根、神」,李藹如這一次的病,就是死於脈裡面缺少了這三樣東西!平脈辯症與平脈選葯的例案廣東省人民醫院中醫科 陳治平一、 浮弦硬的高血壓脈征有一位孫x長,47歲,患高血壓,220—120 Hgmm。就診時,我問他是什麼病?他不講話:「你做醫生,看脈不用我講」。我看他的脈浮弦硬,我說:「是血壓高,頭很痛」。他連聲稱「是」。給用杜仲,牛膝,石決明各一兩,淮山八錢,槐米,生石羔各二兩,豨薟草六錢。三劑,複診:血壓降到180—100,脈已不硬。照方加甘菊三劑,血壓減為160—90,脈亦無前此之弦,最後降到140—88。關於從某些脈象上,可以看到某些癥候和疾患的問題,有經驗的人是可以理解得到的。這些經驗應該互相交流,和以擴大運用才好。二、外耳氏病一位留醫的外耳氏病的病號,農民,30餘歲,昏迷高熱,出血,從脈象上看來,是肝病血熱,脈數疾亂無規律,兼見弦勁。我用犀角地黃湯加西紅花、茜草根、梔子、牛黃。方中的犀角改為羚羊角,服後痊癒。這也是據脈選方和據脈用藥的例證。三、陽亢陰虛的貧血在xx軍醫院留醫的蘇姓患者,紅血球只有200萬,白血球約2,000。經過會診,有的還是懸斷為敗血症。驗血及各種檢查,是貧血症。有人處方,用姜附、肉桂;我看他的脈,寸關弦實,尺脈濡細,顯然屬於陽亢陰虛,於是用二甲復脈湯為主,再加養陰潛陽的藥味;服七劑後會診:白血球由2,000升到4,200,紅血球由200-400-500萬。中醫不搞清楚脈象,單是在敗血症,貧血症上面做功夫,我看很難發揮治療的效果。我認為中西醫必須互相結合,在這個基礎上繼承和發揚中醫的優點,那麼在臨床的療效上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五運六氣和脈應廣州中山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熊鶴齡一、脈學遺產靠鑽我父親早死,那時我才十歲,遺下的醫書很多。後來我有了相當的文化,把這些醫書拿來看,可是看不懂。後來年紀再大些,知識較富,也還是很難看得懂,甚至把五行生剋和五運六氣,及經絡、脈理等,看成迷信的說數。不過我做學問,有一股鑽勁。我開始把這些醫書上的東西,特別是有關運氣、經絡、脈理等,下決心來做學問功夫。遇到像南政北政,天符歲會等複雜的問題,越弄似乎越麻煩,但我看不通即鑽,直到鑽透為止。這樣,像和內經太素有關的,就牽涉到老子,莊子,列子等書,我都拿來參考勘校,互相發明,作比較的研究。譬如說:「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莊子的這個比喻中的鵬,從上下文意來看,是和北冥的鯤對舉的。在司天在泉的運氣學說上,像子午的對線,南政和北政,應該是可以彼此聯繫設想,因而內經素問所說的:「故天運當以日光明」等的說話,可以互相串聯和比對;也許就是這樣:"其名為鵬』的東西,在方位上來講,有和太陽相同等的意義。要繼承和發揚前輩的學說,全靠我們去鑽,要鑽,就不是可以淺嘗即止的。這些微言大義,如果不去融會貫通,那就常常會因為它的義理晦澀而難於領會,龍不點睛即死,要形成一條活靈活現的龍,全在於我們點睛的功夫怎樣。脈理的探索和臨床的聯繫,也應該不會例外。二、尺脈絕不必死以前幾次脈學座談會的發言,都有提到尺脈絕為死症的體征,這個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我剛才說學問不能淺嘗即止;為什麼有人大唱脈理難憑呢?我說他們這樣地提出來"亦非無據』,因為我們講脈學,講的不深、不透、不切、不全的時候,若是他人取法而應用不能獲到相同的徵驗的話,脈學的價值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當然,責任不在於脈學的本身,可是卻不能不認為有理由足以構成"脈理難憑』的一個論據。患病而出現尺脈絕,果然是死脈,但是要結合運氣來看。我記得有兩個尺脈絕的"脈象反常』的病例,結果都沒有死,什麼緣故?且說一例王姓患者,是刨葯工人,病危,醫生們說是「無醫」?「因為尺脈無根。倘使是寸脈沒有,還可有救」。大家都說是不治之症,後來恰巧我的學生返鄉,於是病家找我的學生去看,我的學生說:「不能死得!這是少陽陽明合病。」給予處方大柴胡湯和承氣湯合劑。我的學生的父母把他大罵一頓:「八個醫生都說沒有救,你年青青的,懂得多少」?我的學生說:「這是老師教我的:南政少陰司天,脈象兩寸不見;北政少陰司天,則兩部尺脈不見。今年司天是北政,兩尺雖然不見,不致於死,因為它是和政運相應的」。結果,病家採用了我的學生所處的方葯,終於治癒了。病家還送了一些紀念品給他。三、肝炎的脈象今年己亥,是南政厥陰司天。今年因為土運不足,所以木旺,所以會反見風化,而脾胃受邪了。由於是少宮陰土,屬於不足之紀,所以其氣至而未至,從交大寒節後十三日為度,就是初之氣厥陰風木主事。在土運木旺之歲,而患有肝炎,其脈右寸常大,恐怕大家在臨床上遇到很多。如果是北政的話,尺脈就浮大了。光講脈學,不講政運和脈應的關係,那麼所提出來的脈象和疾病的聯繫,那就往往會不能全部「合拍」得很理想了。四、辯脈象真假之例診病用藥,全憑活法在手。而平脈辯證,是選擇方葯的最高準則。不過,要談辯脈,就必須辯得真切。脈有同似之行,從同求異,去偽存真,然後方葯才能顯出良好的效果。有的人多記成方或驗方,按病取用,這隻能是臨床治療上的一種辦法。因為古方、成方千千萬萬,如何能夠條條裝進腦子裡。中醫強調神而明之,觸類而推廣之,存乎其人,這個要求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內中含有深刻的意義。因為能夠這樣掌握的話,那麼治病的方與法,應該可以說是「萬病包羅」了。如何著手做脈理和實驗的功夫,前面提過一些,仲景的傷寒、金匱是萬古常新的寶典。我畢生大部分的精力,多化在醫書的鑽研上,而臨床上也奇蹟屢見不鮮。像肝炎肝瘤之類,運用仲景經方,曾經收到很好的療效。不久以前,鐵路中心醫院有一位病號患腦炎和腎炎,兼有心臟腫大,我去診治時,已經牙關緊閉,循衣摸床,煩躁欲死。診脈出現弦數浮洪而緊,我用吳茱萸湯大劑量投與;當時沒有大棗,由院內中醫師王俊民兄找到五粒。一天給服二帖,服後便口開了。這位患者的脈象是假的,要從反面去看。也許有人說我不是從脈上看出來的,不是憑脈而辯證的。「不是!你看患者的舌苔焦黑,高熱,無大便,不正是大熱症嗎?」當時我開的大劑吳茱萸湯,連西醫同志們都不主張吃。處方中的吳茱萸用到一兩二錢。由於做了脈象的辯偽工夫,所以治療的效果很好。同時,用吳茱萸取效的理由,也必須從歲土不及,反見風化的五運六氣方面去推求。轉載:百度文庫《轉載名家脈診經驗整理》以下是搜集各名家經驗集脈理的文章摘要,數量真的少的可憐,這些名老怎麼不肯透露多一點東西呢,而在我搜集的一千多本中醫雜誌中也是一樣,脈診的相關文章實在太少了,而且有一大半是脈象儀的文章。倒是網路流傳的一篇脈診座談會的記錄,看了真是令人興奮不已,中醫如果不能用心在脈診那真是買櫝還珠,而且無法體會與進入最高深的中醫境界。※一、醫話經驗集的脈診經驗高血壓脈象;高血壓陽亢不僅脈見弦象,而且力量較強。舒張壓較高而收縮壓不大高者,輕按弦象不明顯,重案始見弦象,越重按弦象越明顯,可以稱為沈弦。也可稱為牢脈。收縮壓較高,脈壓差較大的病人,輕按就有弦象,脈來時明顯有力,脈去則相對減弱(近乎來盛去衰)。【長江醫話72、柯雪帆】促脈;急促之中時一止,若陽氣盛,臟氣乖違,稽留凝澀,阻其運行之機,因而歇止者,其止為輕。若真元衰憊,陽馳陰涸,失其揆度之常,因而歇止者,其止為重。結脈;結而不散,遲滯中時見一止,譬如徐行而怠,偶稽一步可為結脈。若結而有力者為積聚。結而無力為真元衰弱。疾脈;惟傷寒或溫病熱極,方見此脈,非它病之恆有也。若勞瘵虛憊之人見之,屬陰髓下竭,陽光上亢,有日無月,可決之短期而終。【黃河醫話163、脈診點滴、徐光先】看脈必須看出五個脈象才能診斷清楚,如浮滑數而按之細弦,浮滑數為風熱痰,弦為肝鬱,細為血虛,此為素來血虛肝鬱,目前風熱痰火。診脈必分浮、中、按、沈四部,浮中與按沈所得脈象往往回然不同,一般來說,浮中見其標象,按沈得其本質。【燕山醫話9、論脈、趙紹琴】「脈脫入臟則死,入腑則愈「之我見。【南方醫話51、廖崇文】虛脈;遲大而軟,按之不足,隱指豁豁然空。虛脈浮大,中取稍按則明顯減弱或細微似無,沈取脈微細如絲或無脈,為里虛,且陽氣有浮越之象。若浮大之脈弦張無柔和之形,則表胃氣大傷。【高忠英驗案精選201、浮脈圖解初探】肝脈;左關屬肝,如有獨弦,乃木火之熾盛。左脈少藏,右脈欠暢者,當從肝脾著手。右脈緊滑,左脈細弦,應以寒痛論治。【金子久專輯70、辨脈泛論】【湛園醫話36、何任、脈診纂要】【錢塘醫派216、張承烈主編、診法研究的學術研究】【越醫匯講275、董漢良主編、王叔和《脈訣】質疑】【醫者意也:認識中醫21、廖育群、古脈法與道教醫學】【中醫診治手冊25、錢正賢、脈診】久病有病脈可治,久病倦怠無神而脈見和緩則是敗症。郁病脈象,大多弦澀凝滯,其來必不緩,其去必不肯遲,先有一種似數非數躁動之象,細體認之,是無焰之火,無韻之音,是往來不圓滑,此為郁脈,法當疏之發之。寡婦與處女常見兩尺脈滑動滑疾,此乃情慾不遂,非妊娠脈,須細辨之。六陽脈是強大有力,非堅硬脈。六陰脈是細微而靜,脈來有序。【連建偉中醫文集383、連建偉、診脈須識常與變】按:此篇文章為前浙江中醫學院副院長魏長春教授所作。弱脈沈微欲絕,雖兼表象,如少陰之下利清谷,身疼痛者,即當從脈以救里,姑勿論其證之兼表者。【杏林醫選17、江西省衛生廳選編、脈證真假辨】按:此文作者系前江西中醫專門學校創辦人姚國美先生,南昌至今仍流傳「見了姚國美死了不後悔「。中神琴溪;知脈有術,沈浮遲數滑澀,乃人人所知,其餘之脈,則必先有某病之人,然後診其脈而得其象,譬如已知其為經閉之病人,診其脈而後始可以識經閉之脈,如是已知其為懷孕之人,診其脈而後可識懷孕之脈,留心觀察,習慣之後,則自能造於以脈知病之境,此吾門學脈之術也。窮研脈經而欲以之知病則迂遠迷離,終不能知其真處矣。【姜春華論醫集68、姜春華、脈診之演進、脈學探討】按:琴溪(1744~1833)每多奇驗,自曰;予使法,不為法使,能為臣仲景、不為仲景臣。引自(遠眺皇漢醫學)廖育群著。五部皆虛,而一部獨實,其病為實,反之亦然。【蒲輔周醫療經驗14、中醫研究院編】遼寧中醫雜誌1996、6之蒲輔周先生臨診四診擷菁。數脈;余以為數脈重在脈象,而不重在至數。否則「寸口脈沈而遲,關上小緊數「者,又如何解釋?澀脈;參伍不調只經過參校模擬,分析推求,以知人之形與氣,人與時令不相調和,此為病,而非三五不調,中有歇止。筆者以脈來搏起之振幅小,作為澀脈的唯一特徵。芤脈;邊實中空,是指中取時的感覺,此時上部之脈管已經按下,搏指之力頓減,現中空之感,而左右兩邊之脈壁抗指之力尚存,因而呈邊實中空。【相濡醫集3、李士懋、田淑霄、脈學心悟、瀕湖脈學索解】遲脈並非一定主寒。蓋五臟病變,凡氣血虧虛、氣滯血凝、或陽虛里寒、或痰濕阻絡、或邪熱結聚、陽明燥結、阻滯氣血、使陽氣遏伏於里,氣機運行不暢、均可表現遲脈。遲而和緩有力,尚可見於正常人。瀕湖脈學:遲司臟病或多痰。仲景論遲脈尚有熱入血室及陽明裡實諸證。【中醫精華淺說72、遲脈並非一定主寒、許健】右關尺較大,且右尺脈獨澀,乃右腿有疾之候。左關尺大,且左尺獨弦而牢,知其病在左腿,而指下有觸硬物感,然非系腫瘤之脈,故斷其屬骨折,接骨所用之鋼板尚未取出也。左寸獨大且牢,是腦瘤脈象。【麻瑞亭治驗集439、麻瑞亭、脈診一絕】虎脈:合谷穴,土家醫稱為生死脈,有此脈者病重可治,無此脈者病輕亦難救。藏醫:切太溪脈定生死、切頸脈診上身部、切鼠蹊部診下身脈,切腋部診中間脈、切心前區診壽夭。【中國針灸學術史大綱605、黃龍祥、古代診脈法】左大於右,為外感風寒,右大於左,為內傷飲食。外感病,左大為寒邪,右大為溫邪。右關滑大為食滯、消化不好。右關弦大,肝硬化。左關弦大,因怒鬱結或精神容易緊張。左關浮弦而芤,腹有症瘕或脾腫大。脈之前後大小不一,關前脈動,多汗易驚,關後脈動,腎水不足、男子失精、女子崩中出血。女子尺脈較男子實大。關後脈實有力禁用實葯。關後脈絕者多死。吳甫堂曰:寸浮大,知其膈間不快。右關濡弱無力,知其胃痛吐水。左關浮弦而芤,知其脾臟腫大。兩尺浮沈有力,知其腸有積糞。【中醫臨床家—馬光亞283、梁明達整理、神乎、忽視脈學,皆失偏頗】脈診在臨床運用上的經驗交流座談會(部分發言)(廣東中醫◎1959年第5期)按:請至(民間中醫網)下載,推薦此篇文章請細細閱讀。湖南梁季良診脈秘傳診脈之法古傳;甚少無法練習之,脈訣皆言脈狀而無識狀之方。今茲所言練習識脈狀之法得之章湘屛老人(為行嚴君乃翁),老受之於易止松甫名醫(為湘名醫麓泉君乃翁)此法通於佛門之禪功,習之日久,指可通神,恐其失傳,故筆之於次。一、取李士材之診家正眼一書內有脈訣論二十八篇,總論一篇,脈訣總論全須熟讀,脈論可將所引高陽生及其它反證不重要之處加以刪節,余亦須熟讀,必使二十八脈皆能了徹其狀,約須下一月功夫可以竣事。二、湘人周夢覺道人著有三指禪一書,內有緩脈一篇,亦須熟玩,以知平脈之狀。三、士材書內引有內經五臟平脈之狀亦須熟玩。四、凡古人所著脈訣均可參考瀏覽.五、脈狀既明了於心,不能應之於指,欲得心應手最簡便之法無如指捻筆管心想脈狀也。其法如下:取筆桿表面均平潔凈中空者,約截一寸五六分長,以尺長之線穿入筆桿中兩端相系成環平時可將線纏於小指上,使筆桿不至離手以免拋失,如不欲纏於小指,不用時置衣袋中亦可但易失也。筆桿製成捻桿之法處手用手之中三指按桿上,大指屈首節,以首節背面平抵於桿後而捻只最宜注意之,然要使中三指之羅紋頂橫成一直線(中指縮二指略縮無名指不縮則羅紋頂自成直線)並使成一水平。三指按於筆桿上入手之法,先須調息靜心默想五臟平脈往來指下,習者右手捻筆管,心想如有肺脾命之平脈往來,惟初捻桿時心中想像指下症,然耐心捻想半月以後筆桿上自然現脈行如心想之狀。練習可常假親近人之手按其脈以為練習按脈之法,受診者之腕須使惻置,大指在下,小指在上,指令略屈以己中指按於腕骨下高骨頂尖,緩推指下,使羅紋按於脈上則得關部,次下二指並於中指前,使羅紋按脈上則得寸部,次下無名指並於中指後,使羅紋按於脈上則得尺部,無名指並於中指後,長人並稍松,矮人並稍緊,不高不矮人則不松不緊置之大指屈首節,以首節背面抵於臂後。捻桿半月之後,桿上當覺脈行即可將二十八脈隨意取一心想其狀往來指下而脈狀自顯,但須次第練習必使二十八脈隨意想一脈,其脈即現指下,久之又久假親近人脈按之既能斷其脈行之狀也。捻桿時,一時只能練一手,兩手須次第練之每日必訂一定時間,一手至少須照法捻桿一個時辰之久以為定課,閑時即當捻桿默想不必拘時,然注於脈上無一息之間斷,則指之羅紋靈可通神故曰通於禪也。按人脈時,診者當正坐凝神,將吸氣送于丹田,輕輕呼出,數息後方按脈,則氣平心靜易得脈狀。診人之脈,初取其浮部五十至起手,次取其中部五十至,起手再取共沉五十至然後斷其脈狀,此為至少之診察時間也,習久自熟,融會貫通亦不必拘泥也。練此法者費時約百日即成若能加練更臻妙境矣。此法為不傳之秘,願醫者尊重而勤習之則了了,於心者自得分明顯於羅紋頂上而脈狀無形矣,得者其寶之大小腸脈診部位辨脈診五臟六腑皆有定位大小腸脈診部位辨脈診五臟六腑皆有定位:左寸心;左關肝膽;左尺腎與膀胱;右寸肺;右關脾胃;右尺腎與命門,自叔和倡導以還,歷代醫家成宗之從之,已成千古定論。雖偶有一二異議,終不能易電。惟大腸與小腸兩腑,在寸在尺,諸說不一,而見仁見智,各有至理焉。陸定大小腸脈診部位辨脈診五臟六腑皆有定位大小腸脈診部位辨脈診五臟六腑皆有定位:左寸心;左關肝膽;左尺腎與膀胱;右寸肺;右關脾胃;右尺腎與命門,自叔和倡導以還,歷代醫家成宗之從之,已成千古定論。雖偶有一二異議,終不能易電。惟大腸與小腸兩腑,在寸在尺,諸說不一,而見仁見智,各有至理焉。陸定圃《冷廬醫活》曰:「大腸脈候左寸,小腸脈候右寸,此《脈訣》之言也。自滑伯仁候大小腸於兩尺,李士材稱為千古隻眼,後人遂皆信之。」然大小腸究當候之於寸抑候之於尺?依舊撲朔迷離,令人莫衷一是。小腸脈候於左寸,大腸脈候於右寸,諸書辯論頗多,姑不贅述。而大小腸察於兩尺,前人早起疑竇。如《古今醫案按》載虞天民「治一婦人年五十餘,小腹有塊作痛二月余。一醫作死血治,與四物加桃仁:等葯,不效。又以五靈脂、延胡索、乳香、沒藥、三棱、莪術等丸服,又不效。其六脈沉伏,兩尺脈絕無。虞曰:『此乃結糞在下焦作痛耳,非死血也。』依法治之,下黑糞如梅核者碗許而愈。」俞震按:「尺脈沉實,則為下結糞。今兩尺絕無而斷結糞,又見取脈之巧非出一途。」余謂此非取脈之巧拙,乃為大小腸本不該侯於兩尺部之明證。清季龍柏氏著《脈葯聯珠》一書,於大小腸之脈診部位,標新立異,自成一說。其書曰:「古脈訣皆以大腸附肺,小腸附心,包絡附命門,以為火附火,而金附金也。獨不知心肺乃清凈之腑,居之最高。而大腸為傳導之官,行之最下,豈得與之同部?況經云:「上附上,右外以侯肺,內以侯胸中;左外以侯心,內以侯膻中。並未及於大小腸,足見不附兩寸可知也。夫胸中者,腔之內,肺之外空處電;膻中者,肺之下,包絡之外空處也。夫既候膻中,非包絡而何?包絡之居左寸無疑,豈得置於右尺?況於肝木厥陰同位,其附左寸更無疑矣。又口:左寸之下,關之上,曰人迎之表,正應小腸太陽經也:右寸之下,關之上,曰氣口之里,正應大腸陽明經也。余於斯道究心有年,切脈應症未嘗差失,故更以易。非敢臆度也。」 按前說「左寸之下,關之上,曰人迎之表。」「右寸之下,關之上,曰氣口之里。」非謂人迎氣口位於兩寸關之中間,而謂人迎位於左關,氣口位於右關。故「關之上」一語中之「上」字,不當解為「在關部之上方」,而應解作「正在關之部位上。」李士材《診家正眼》曰:「按古稱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以察外因;右為氣口,以察內因。」「夫寸關尺三部,各佔三分,共成寸口。故知關前一分,正在關之前一分也。」以是可見人迎、氣口實在左右兩關之前端,並不在寸關兩部之中間。直捷而論,則人迎屬在左關,氣口屬在右關。龍氏謂小腸經候於人迎,實即候於左關之前端。大腸經候於氣口,實即候於右關之前端。若以腑論之,則其部位當在關部之中下端,故其在《脈葯聯珠》「入手認脈臟腑部位脈訣」一節中,直抉心源:「左尺屬水,膀胱與腎;小腸肝膽,左關細認;心君包絡,膻中左寸;右尺三焦,相火曰命;右關脾胃,大腸附盛;胸中肺金,右寸部定;左寸關間。人迎表症;右寸關間,氣口裡應。」 高陽生《脈訣》雖將大小腸之脈診部位定於兩寸,而於「芤脈」條下卻曰「寸芤積血在胸中,關內逢芤腸里癰」,又將腸癰之診斷,明確定於關部。余意此非前後矛盾而然,可能前者從《脈經》承襲而來,後者為作者臨證實踐所得。無獨有偶,宋代王明清《揮塵錄》卷二「余話」中記載名醫楊吉老之婿憑關部芤脈治腸癰一例,恰為《脈訣》作佐證。 「楊吉老者,泗州人,以醫術聞四方。有儒生李氏子,棄業,願娶其女,以受其學,執了婿禮甚恭。吉老盡以精微告之。一日,有靈璧縣富家婦有疾,遣人邀李生以往。李初視脈云:『腸胃間有所苦耶?』婦曰:『腸中痛不可忍,而大便從小便中出。醫者皆以為無此證,不可治,故欲屈君子。』李曰:『試為籌之,若姑服我之葯,三日當有瘥。不然,非某所知。』下小元子數十粒,煎黃芪湯下之。富家依其言。下膿血數升而愈。富家大喜,贈錢五十萬,置酒以問之。曰:『始切脈時,覺芤脈現於腸部。王叔和《脈訣》云:『寸口積血在胸中,關內逢芤腸里癰,』此癰生腸內所以致。然所服者,乃雲母膏為丸耳。切脈至此,可以言醫矣。李後以醫科乃第,至博士。」 余謂大腸診於右關,小腸診於左關,較之診於兩寸或兩尺,不僅更符臨床之實際,且深契於臟腑之排列。倘以現代醫學中「系統」二字將中醫臟象作一歸納,則一目了然:左寸診循環系統;右寸診呼吸系統;左尺診泌尿系統;右尺診生殖系統;左右兩關則共診消化系統。由是觀之,界劃井然,紊絲不亂。再觀古典醫籍,脾胃與腸,每每混雜不分。古雲「大腹屬脾」,而大腹中所藏者正是大腸與小腸。仲景《傷寒論》謂「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主證為燥屎內結,法用攻下。據證據法,皆是腸病腸治,而非胃病胃治也。書中明言「有燥屎在胃中」,實為「有燥屎在腸中」,此屬常識,已不須辨之矣。綜上所述,大腸診在右關,小腸定於左關,自無疑義也。 脈學三題一、自病親驗脈雙弦弦為肝經之主脈,肝屬木而氣橫,因而每易侵凌其他臟腑而變生病患,故魏之琇嘗言曰:「肝為萬病之賊。」臨證間常見弦脈或兼弦之脈,掌握弦脈之診察方法及診斷意義,既極需要,亦極重要。弦脈有單弦、雙弦之分,恆常之說弦脈,實為單弦脈。即無論左右手,一手僅見一道呈現弦象之脈象,亦即通常所說之弦脈。另有一種雙弦脈,雖所見較少,然一旦出現多主重病、久病或證情複雜之病,此時倘不能把握病機、當機立斷,則毫釐千里之失在所難免,故仍有研究之必要。余於六十年代一病非輕,沉困之極,脈見雙弦挺勁,屢訪名流,竟無識其脈而能論其證者,所用方葯不惟無效,反致益疾。每憶及此孟城心有餘悸,今據余之切身體驗,將雙弦脈稍加引述,以餉讀者。雙弦脈之體狀,前賢有兩種見解:一者以左右兩手中,見於一手為單,見於兩手即為雙,意即左右手同時出現弦脈者為雙弦。如《四診抉微》引《脈鑒》云:「兩手脈弦為雙,一手脈弦為單。」而戴同父更以「兩關俱弦,謂之雙弦。」兩者雖小有不同,實則仍屬一類。另者認為雙弦脈當於一手寸口脈中出現兩道弦脈,或見於左手,或見於右手,若左右兩手俱見則為四道弦脈,即左右手各有兩道弦脈。如日人丹波元簡之《脈學輯要》引吳山甫曰:「雙弦者,脈來如引二線也……若單弦,只一線耳。」又如徐忠可於《金匱要略論注》中曰:「有一手兩條脈,亦日雙弦。」 上述兩種意見中余意為當以後者為是。蓋前者所述即是普通之弦脈,或見於一手,或同見於兩手者,亦即通常所說之「單弦脈。」余當年於病中所現乃左右手各有兩道弦細挺勁之脈,平行而駛,稍帶數象,按之不衰。亦有人曾見患者一手之兩道弦脈並不平行,而呈高低昂藏之形,理亦可通,而余未之見也,存之以待明者。其次,雙弦脈之主病,不出弦脈主病之範圍,前人論述可概括為三條:一為《脈經》之說「雙弦則脅下拘急而痛。」滑伯仁,吳山甫皆土於此說。二曰「雙弦寒痼」。張璐玉《診宗三昧》,徐洄溪《脈訣啟悟注釋》,李延罡《脈訣匯辨》等見解相同。三為雙弦主虛。如徐忠可於《金匱要略論注》中曰:「此乃元氣不壯之人往往多見此脈,亦主虛,適遇概溫補中氣,兼化痰。應手而愈。」 就余當時之病狀而論(參見「鎮肝滌痰療癲狂」篇上半部分),為心肝痰熱內擾,兼陰虛氣鬱,經巢念祖先生治以清肝滌痰、養陰安神而效。彼時見證之中,最為主要之症為腹笥氣撐作疼,牽引兩脅不適,應於上述第一條。確亦見虛,而非宜溫補。最不同者為寒熱相左,彼主寒痼,余為肝熱。此非前賢論述之誤,須知脈乃四診之末,須合望聞問而斷,始為合轍。倘單以脈論,則脈有兼象,亦應取之沉候,此處常為主脈真性隱伏之地,診脈者不可忽也。如為寒痼,必雙弦而兼見沉、遲、緊、澀等象。如余自病時所主痰熱,乃雙弦勁細有力兼帶滑數,按之不減。於此等處細心體認,必有意外收穫。久久純熟,自可出奇制勝內容提要:如何學看脈和脈診的經驗作者:汕頭市中醫院副院長◎蔡仰高一、讀脈書首先要說明的,是初時學習脈診,必須將脈書讀熟,王叔和的脈經,李瀕湖的脈學。所謂脈書不厭百回讀,而且不僅要熟讀,還要爛讀,爛,像吃的肉一樣,必須爛,才不要嚼。這樣,然後才可以談切脈的道理。二、關於呼吸定脈初學脈時,要仔如何學看脈和脈診的經驗作者:汕頭市中醫院副院長◎蔡仰高一、讀脈書首先要說明的,是初時學習脈診,必須將脈書讀熟,王叔和的脈經,李瀕湖的脈學。所謂脈書不厭百回讀,而且不僅要熟讀,還要爛讀,爛,像吃的肉一樣,必須爛,才不要嚼。這樣,然後才可以談切脈的道理。二、關於呼吸定脈初學脈時,要仔仔細細的以呼吸定脈,後來純熟了,就不必數呼吸,而且要閉住呼吸,再細心聽脈。切不要虛應故事,以為診脈只不過是一種形式。三、鍛煉看脈知病的方法看脈知病,不是不可能的,但要苦打苦煉。有極大部分的人,一面看脈,一面問病人:頭痛嗎?胸痛嗎?這樣,便不會看見脈,所以學習脈診,要先看脈,切莫忙著問病,慢慢的自然便能夠體會脈象所反映的病症了。四、脈學的基本精神脈是兩種相對的:有數,就有遲,有滑,就有澀,有大,也有小,有短,也有長。從相對的當中,找出它所反映的病症和疾病的機理,作為診斷和處方的依據。五、平人脈和病時脈常脈和病脈不同,以緩為平,以獨為病。這在張景岳已經有較詳的論述。獨是什麼?獨就是不同。脈有三部,兩手六部;如五部同等,一部不同,那便是病。所謂不同,是獨大、獨小、獨虛、獨實。六、脈象可以反映生死和壽夭性情不但平人有平人的脈,病人有病人的脈,而且據脈斷病,可知生死。七怪脈如出現,那多數是死脈,不能得生。久病的脈,有胃氣則生。所謂胃氣的脈,就是所謂「『阿阿緩若春楊柳』」,善狀胃狀者也。六部俱如是象,則俱有胃氣」。此外,尺為生命之根,尺部無力細微,病狀雖輕,而脈象所指示的真實病情,是岌岌可危的。若是兩尺無力,而又浮散,那麼生命不能超過三天。據脈還可以知道情緒的起伏,定其喜怒:心脈浮大,主心有喜,六脈沉伏,主憂思失志,無精打采,胃納欠佳。同時,還能從脈上徵驗一個人的性格:脈數疾的,則性情急躁,脈柔順和緩的,則人亦和藹。脈象不但可以察知平人的性情,而且能夠看出壽命的長短。例如人長脈短,為大損,壽命只能有30歲。人短脈長,也是一種大損,壽命只能有40歲,平人脈長,為長壽之徵。看脈既可以知壽夭,那麼脈象表徵病情的順逆,不是不可能測驗的。症實脈實為順,廟虛脈虛為順;症實脈虛為逆,症虛脈實為逆。這固然是大家所熟知的,不必贅述。七、脈象所表示的病症有好多種脈象,表現病症很明顯。例如中央空兩旁有的芤脈,出血太多的病,常常見此。肺脈出現病脈而見此,則為肺出血。如芤見於胃關,則為胃潰瘍。芤在中下焦部分,那就指示著中下焦有出血,男子則為大腸出血(腸風),女子則為子宮出血;如這次未見出血,那次定不免要出血的。洪大數的脈象,見於寸部,其脈波的來勢,有如鐵鎚的打擊,血壓太高會有此脈。有的高血壓其尺部卻無力。我地鍾XX的父親就是如此。高血壓的脈象是多種多樣的,但也可以察脈而知其病情。風濕性關節炎,脈有多少弦硬。所謂弦硬,即是弦中帶些堅象,因為有風則脈狀似乎拉緊了。不緊的也有,那便是出現弦濡;弦為風,濡為濕。弦是瘧脈,它的寒熱往來有一定的時間。無弦則非正瘧,其寒熱的形狀因而也有不同。弦濡只見於關部,而且寸尺無異狀,關獨濡而無力,必為胃病,而胃口不好。又如脈搏重手按無力,而兼弦象,為肝木克土,主腹瀉或五更瀉。還有脈浮沉如平,中見乍大乍小,主腹痛症。尺部見緊脈,為腰痛症,由於感受寒邪。上部之風,則寸脈浮大。關浮,主風在中。尺沉小,一部主腰足酸痛。八、動脈和散脈的脈形及病候有些脈的形狀要談一談,這裡要提出動脈:瀕湖脈學體狀詩說:「動脈搖搖數在關,無頭無尾豆形團,其原本是陰陽搏,虛者搖兮勝者安」。無頭無尾是怎麼說呢?那即是中央獨動,兩頭都虛。也就是說:關上搖幌為動,寸尺則無此現象。所謂陰陽相搏的陰陽,則代替氣血。虛者搖兮勝者安的勝,指身體好,雖有動脈無礙,只是因思慮太過而已。動與滑有所區別,滑脈如珠走盤,動則如按住珠子,而珠子仍欲走動,似有按它不住的情勢。散脈的形狀也值得一提:這種脈按起來,有時這邊有,有時那邊沒有,有時中間有,散脈的體象是無拘束的,「散漫然」的。孕婦現散脈,則為坐產。若未足月而有散脈,則為流產之故。有一女人,因腸熱症,熱迫墮胎,奄奄一息,來邀請出診,說是病情萬分嚴重。問我這病會不會死?我說有一線希望。他的丈夫是做藥材生意的,也拜過老師。可能剛才他的老師已經診察過。他的丈夫認為我的診斷不對,說是久病散脈必死;因為她寒腸熱已一個月了。但是他不知道他妻子今早是流過產的。我診病的時候也是在上午。流產脈散,所以仍是有希望。結果我替她治好了。九、據脈象而定治療的方法左寸關弦浮為肝風。尺小,為精氣差。兩手尺部浮候好,中部差,沉候亦差,應該補陰益精,不要用太燥的葯。長久的出血症,脈必芤,女人有這種脈,往往是血症延久,有的甚至拖到10個月以上。曾有一個鄉村婦女,正月生了孩子,出血歷時七個月。因為能吃能做,有時又好一些,所以一直遷延未治。這是子宮因流血而下陷,血止則能上升。但因日久出血,氣虛不能升舉之故,故血流不止。其脈芤而無力。結果用升補之法治癒。十、據脈斷症不誤某些病症,出現某類的脈象,根據它以推斷疾病,可以無誤。即使是情景萬殊,而如果脈象不變,其病候也仍是不可改易的。記得在香港做醫生的時候,有一個人本來是闌尾炎腹痛,看過脈後,說是有腹痛症。病人反問我說:你說什麼?我說:你是右邊腹痛。因為你右手脈象數疾。他說:你看錯了,我是闌尾炎你都不知?其實既然診脈知道他的右側腹痛,也更可以據脈而運用攻瀉的療法。脈仍然是並未瞞我。還有一件醫案也是在香港時的事:香港有一位孕婦,名字叫趙XX,在月經停止兩個月的時候,經西醫張XX診斷,說是有孕,我的診斷亦同。後來到了五個月時,腹部並不大,又往張醫生處檢查,按腹摸不著,聽診也聽不見什麼。叫她回廣州作詳細檢診。她因為生產過一男一女,所以對於有孕無孕,也不在乎,只是想看看有沒有婦科病。於是來我處複診。我說:潮州人說的「餓不死胎不肥」,因此不會腹大。她問我用什麼療法?我說:「吃補藥」。給予補中益氣湯,重用歸芪。第三天複診。我看了她的脈,對她說:「你已經有了感覺了,是嗎?」她說:「服了第一劑葯,便有感覺了——胎兒能動」。這一個例子不僅僅在於說明憑脈知孕,而且說明連服藥後的感應都能在脈上感知。根據脈情運用補藥,把胎氣托上來,脈氣因而也隨著胎氣而增旺了;故而敢說你自己也能知道。這實在也算不得什麼奇怪的事。這位孕婦很興奮的對我說:「我以前以為你們中醫看脈,似乎不過是虛應故事,不如西醫用聽診或按腹檢查的可靠。而且我總以為三個指頭在手上摸摸,這種診斷方法未免太簡單太古老了,很有些看不起中醫。現在看起來,真是令人佩服中醫的脈學,不能不說中醫也一樣高明!」十一、看脈知有胎無胎和月份深淺憑脈知孕,上面已經說過。有的人可能提出:這不過是結合月經期停止和惡阻等癥候而互相參合,推演出來的診斷而已。這種提法我認為他只是看到一半。因為有孕無孕,遇到最複雜的情況時,若根據脈征,也仍舊是可以取決論定而不致貽誤的。我現在舉述三例如下:1、月經凈後和胎脈之別——有一個婦人已生過二個女孩,未生過男孩,因已四五年未受孕,心很著急,想再生育孩子,剛好這次月經過期未至,於是要求我給予診脈處斷。我察過脈,說:「還看不出。再過二星期來複診」。將近二星期,恰好她家人有人患病請出診,她也就便搭診。大家都默不作聲。我診過脈便說道:「根本不是懷孕,沒有胎脈」。她的家婆笑著說:「你上次看過脈後,第二天月經就來了。如果你這次說是有孕,那真要叫人笑出鼻涕來了。」2、月經未到期,28天現孕脈——有新婚夫婦同來,女人求診,左脈滑實。我說有孩子。她愛人說:「不對,月經還未到期」。其實一般經期當臨而未至,只要逾期多過一兩天,不必過期太多,僅僅31天左右,脈上也往往可以看出有孕。這位女人在命門脈中有一點澀的樣子,雖有胎,但不很好,即是胎氣不牢固。後來這女人因落雨上曬台收衣服,下樓梯時還有四級,不慎跌下,因而子宮出血。初找西醫打針止血,開始有效,但歷時七天仍未止。後來又大量出血,有血塊,於是要我診治。這時胎脈仍在,漸漸的因體力日差,胎脈的脈氣也降低了。大約過了半個多月後,漸有好轉,可以步行來門診。脈象方面,還是有孩子。他愛人說:「這是不是還是以前的胎呢?」我說:「以前胎脈是左邊手,現在仍是左是手,所以是以前的原封未動。」後過了八個月,生了一個男孩子。這一點,說明:第一,28天脈即表示懷孕;第二,跌後大量流血,安胎仍能有效;第三,脈象未變,雖有日久流血,胎仍保留,即使脈氣低落,而胎脈未改,故仍能確診其胎孕如前;第四,脈始終在左,故知其為男胎。3、憑脈判斷非葡萄胎——有位叫紀XX的,據說因為懷了孩子,子宮出血,經過婦科治療,沒有好,要施行刮宮,她不同意,請中醫看過。青蛙試驗第一次十性,第二次一性,西醫的診斷是①流產先兆,②葡萄胎。經我診視,我看她的脈象,是受孕。於是替她治療,血乾淨了,還有多少白帶;仍需要繼續治療。服藥期中,胎氣還未恢復正常,那女人去大便,用大力努責,竟連胎都下來了。護士來報告說:胎兒約有五寸長,頭如雞蛋大;證明不是葡萄胎。4、葡萄胎的脈——就是所謂鬼胎脈,乍大乍小,尺不滑。一位潮陽人,有過兩次葡萄胎,醫生要她切除子宮,她不肯。但自己已認為受孕無希望。第三胎子宮又出血,醫生還是說要把子宮切除,她仍不同意;於是找我看。據脈象確是受孕,便給予止血安胎的葯。滿足了10個月,往醫生那裡去生產,醫生很驚訝。於是我她接生,產下了一個女胎。這女人認為這是破除迷信的勝利。我所以能知道她是懷胎,是從脈象上辨認出來的。十二、診脈知道妊娠和月份的深淺妊娠一至三月,左寸浮大,即經所稱手少陰動甚者,妊子也。心脈浮大,亦主有孕。有孕三到四月,尺部必滑實。按之滑疾而數的,為三月。但疾而不散的,懷孕必五月以上。此外診斷有孕的方法,是孕婦多見精神衰退,因食欲不振,或患嘔吐而脈象不病,或脈比平常更有力;這是人病而脈不病,也可以認出她是有孕的。十三、有關月經之脈女人皮膚不熱,無外感症象,而脈狀有點數疾,不是滑,此極可能是月經剛剛來潮的徵狀。這種脈診準確性頗大,常常有些婦女病號笑起來:「你連我的月經來了都知道」!如果月經來時,脈有時快有時慢,即是帶點促狀,或者沉細。這種脈形,表現她有經期腹痛。這因為月經的來潮,好像泉水下流,流得暢快,就不致有腹痛。如果經水像泉水被阻,有時流得暢快,有時又不暢快,這時必然會有腹痛。如果六脈細小,或微帶澀狀,這一方面是,月經後期,或者就是阻閉不行了。脈波稍疾一點,那常常是月經先期。也有脈不快而先期的這屬於體虛。色慾不節,也常是先期而至,來時必定血量過多,其脈必虛細尺部無力;由於虛,故無法控制血行之故。十四、毒瘤之脈腹那有瘤之脈,其狀不一定。有一個女人,脈左尺在搏動時,數至之中,有一至像勾端刺指那樣。我說:「左尺脈如勾,腹內左側有瘤一塊,是嗎?」病人說:「對」!十五、直上直下之脈至於張露清先生提出的直上直下的脈波,所謂思春脈,倉公傳上說:「所以知韓女之病者,診其脈時,切之,腎脈也。澀而不屬,澀而不屬者,其來難,堅,故曰:月不下。肝脈弦,出左口;故曰:欲男子不可得也。」我所體會的,和倉公傳上說的是一樣。十六、學脈診要靠自己去體會脈書上所指示的脈診,方法訣竅很多,但都只是一個大概,是一些規矩。良匠授人以規矩準繩,不能使人巧。所以學習脈學和鍛煉脈診,主要是全靠自己去體會,才能夠領悟它,和不斷的發現它。分享到:最後修改於 2007-07-18 23:00 閱讀(90)
推薦閱讀:

如何跟自己和平相處。?
好書推薦:《心理學中的智慧》
患有極其嚴重的戀物癖是什麼體驗?
中醫七情與心理康復
你有被氣的睡不著覺的時候嗎,此時該如何排遣情緒?

TAG:心理 | 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