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王岩林 :哲學及整個西學,為何走向了孤立自閉?
(2016-03-17 16:03:29)
轉載▼
標籤: 轉載 |
原文地址:王岩林:哲學及整個西學,為何走向了孤立自閉?作者:
哲學及整個西學,為何走向了孤立自閉?作者:王岩林 組編:鄭文明 人的思想認知,從哪裡來?根本地看,並不是由思想認知領域直接孕育自生的,也不是我們的大腦在完全獨立的情況下自創出來的,而是來源於人們各式各樣與各個層面階段的實踐活動。也即,認識不是來源於書本、校園,而是來源於人世間的各種實踐。 具體以每個個體的人來看,我們自己的思想認知,根本地與更大程度上,乃是由整個自身主體的所遇、所歷、所處、所見等決定的。也就是說,這些是思想認知的基礎與前提,是比思想認識更具根本決定性的東西。即便我們通過書本、交流等渠道,被別人的思想認知所啟發、所教導、甚至所灌輸,卻也一定是經與自己的親身所遇、所歷、所處、所見等對接與互動後,方才會被我們進而認同與信奉的。這乃是一切有理性思考力之人們的一個基本共識。 既然如此,既然我們在談思想認知、在分櫱思想認知、在評估思想認知時,不能睜眼不見和斬斷棄絕其最基本、更根本的前提與來源,那麼,哲學專事思想認知以後,搞成一種單純追求理性思辨的學科之後,是不是便徹底地背離了、拋棄了這一基本的判斷與總體的理路呢? 哲學,所犯這種致命性的錯誤,與其將思辨理性捧得過高、走往極端,固然密切相關;在我看來,更是西方人以哲學為代表之專門化學術理路或獨立致學之道的必然道偏、註定結果。因為,要想致力於專門化、獨立化、學科化的學術研究,便不能不割捨下許多;便只能集中於特別選取的一定關注域,進行深耕細作。尤其是,當西方的致學之道,僅以追求學問為目標,僅以學理邏輯為主要、甚至唯一的追求,且演變成一種自我獨立(其實也就是自我孤立)、自我閉合(其實也就是自我封閉)的系統體系——學術知識體系時,她其實便已經脫離了「為人類一切知行活動而服務」的大學問之正道,步入了一種「為學問本身」、「為學人自己」而非為全社會追求學問的偏頗之學道。 有人很是質疑中華文明,說什麼我國古代沒有形成一整套獨立、健全的學術知識體系,即便有自己「學統」也是很不獨立、總是附著於道統政統下的「跛足學問」。 這種認識,可以說乃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人云亦云。他們根本沒有看到,中華學問,乃是致力於為人類一切思知行用活動做總體與根本性服務的大學問,是不偏不倚行走在致學之大道上的學之大道!中華之學,正是以其不專以為學、而成就出自己的大學的;中華之大學道,正是因經受住了思想認知的奇妙誘惑與專門設學的偏行分離,才得以不改大道之學的始終的。 別人,以西化理路、西學思維貶我中華之大道學問;我呢,則因明了中華之道是什麼以及她對中華學問會有什麼樣不同的要求,而看到了這正是其熠熠閃光、必將照耀未來世界之處。 哲學,以及整個西方「為學之學」學術知識體系,不如中華文明之道以及大道之學的地方,就集中體現在了究竟是在「為誰做學問」、是否一定要做專門化的獨立學問(也就意味著是獨立與割裂的)上。若僅為「思想認知」去做學問,便必然會無視與棄絕人類更豐富、更具生命力、更廣泛普遍的行用活動或實踐活動;若一定要將「專門」與「獨立」放在致學的首位,那肯定是要走上不斷切分、肆意割裂之細碎化為學之道的。 這其中的關係是這樣的:西方,執意追求獨立與專門化的(也必然是孤立、割裂和在總體上會脫離人類各種豐富實踐的)、為自身學問規定之範疇與理路所學的學問,便必然會遇到其自身無法克服的一個困難,那就是:人類全部活動中的很多部分,尤其是各個層面、各個領域、各不相同、各人各道的一大部分,或者我前面講的所遇、所歷、所處、所見等,幾乎總是在以各自的、零散的、潛隱的、難明且難表的形式存在著。比如晦暗的潛意識、紛雜飄忽的情感、懵懂卻習以為常的下意識舉止行為等,它們就像難以收集起來的雲霧、雨水一般,根本不足以讓強調獨立化與專門化的西哲及整個西方學術知識體系,於此基礎上得以建立起自己的高樓大廈來。這是一個常被忽視、貌似操作性的問題,卻具有根本性,甚至決定了西方學術的大偏失之整體走向。 在感知的、經驗的、潛意識的、行為實踐的更豐富與無限廣闊世界裡,他們這種西式學術的蠢笨工程機械,會像闖入沼澤地一般,不僅寸步難行,而且也無建築起大廈來的任何可能。面對這一尷尬局面,具有分水嶺意義的決定性選擇,便只有一個了,那就是無奈地忽略它們、割捨掉它們(儘管會有明眼人看到這是割掉了最根本的東西,其理路與追求卻決定了至此也只能如此了),圈起一塊堅硬的、能搭建起學術殿堂的所謂理性與科學之園地來,做起自己那總體上極其局限與遠離實際的閉門學問來。 這一切,皆源自於西方沒有悟出一個「道」來。 沒有自覺的「道」之概念,沒站在「道」的整體全員一統觀之上,沒能夠明了「道」的理路與分合方式,故,西方之學與其所謂最高學問的哲學,怎麼也實現不了對自身的超越,趟行於無邊無垠的大千世界。 過去,我們多講中華之學或「學統」,在中華大道統之下、甚至被強勢的道統政統牽著鼻子走;現在,我們為了讓更多不熟悉「道」與「道統」的人們看個清楚,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多講講靠著「道」的牽引與指導,中華聖賢及道統傳人是如何突破學之局限或純粹學問之藩籬,一步步將整個大千世界攬入中華大道學之懷內來的。 首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事萬物。這是最基本的。因此,我們沿著道的基本理路,便可以從總體一統的一,直接走向世界上任何的事事物物。 其次,道,不僅僅是思想認知域的,而是跨立於思知行用人類活動之全領域的。這就為我們做中華道化大學問,提供了一種走出思知域,自由穿梭於更加普遍、廣泛、豐富、多元行用域的完全開度與無限可能。 第三,道,既為總,也自然地分著。她跟自身的主體密不可分,且也會因不同的人、人群、組織、國家等,不同時期、不同處境、不同經歷、甚至不同見識的人等,分出數也數不清的各種各樣之分道來。這便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分道無數、天下一道」的整個統系或總體格局。許多人不明於此,故多會弄出盲人摸象、具指某一分道為道的是是非非來。 第四,正因為道,是貫通各域或融知行於一體的,便會在道的身上以及整個大道統之範疇內,呈現出與單純學術、單一思想認知等不一樣的分分合合之錯綜複雜理路來。僅以知與行為例。哲學,單純地捧起思辨性的理性認知,傲慢地貶低著常識、經驗、感覺、直覺、悟性、行為等,甚至將人類豐富堅實的實踐活動全都踩在了自己的腳下;可「道」,一開始就是基於行用與思知的,基本建構就是非一元單向化的,所以,她就得找各自的位置、找兩者的平衡,直至將二者及多元、切合實際與恰如其分地關聯對接起來,形成一個智能化的有機整體。是故,道之為總,道之主合,道有分合,道有偏正。道之可大可小、可偏可正、可中可極,卻總體不偏不倚、以正立、以大合。 第五,道,以其實實在在的客觀性及對主觀性通達認知,既可成為人們認知或者動用一切經驗、感知之能力所悟出、想出的,也可以是日用而不知、渾然不覺在其中的。簡言之,說不說,她都在。說出的,未必就全面正確;渾然不知的,也不一定沒有行在大道上。 第六,道,是一種完全不同不於西方思想認知或思想理論體系的自然而然之全統系。很多人只看到了「道」之概念,乃是思想認知、甚至無限廣義化了的哲學中的一個,卻沒有看到中國人正是因為發現和揭示出了道,才拋棄、衝破了孤立專學的哲學及學術自閉體系之禁錮,躍身進入到一個無限廣闊、甚至足以超越和統合「西哲」西學的大千世界裡。 更多的,我們今後,還會進一步地從多種角度加以闡發。分享:
1
喜歡
0
贈金筆閱讀(21)┊ 評論 (0)┊ 收藏(0) ┊轉載原文 ┊ 喜歡▼ ┊列印┊舉報
前一篇:[轉載]看看腐敗官員是怎樣禍害百姓的三拾六計!(轉帖)後一篇:[轉載]交歡評論 [發評論]
搶
推薦閱讀:
※儒家的現代性價值轉化
※讀《沉思錄》之瑪克斯?奧勒留
※【行道?道本】二,你有三觀可毀么?
※《最受用的人生哲理名言》篇一
※復仇者聯盟3觀影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