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上的四次收復台灣

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為保衛祖國這個美麗的寶島,歷史上中國政府曾四次收復台灣。

1602年:沈有容揮師入台殲倭寇南宋孝宗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派駐舟船水師,警戒台灣、澎湖地區水域陸地,這是我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澎駐軍。元朝建立後,元世祖忽必烈於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設巡檢司於澎湖,隸屬福建省同安府,台、澎地區開始有地方行政機構,行使賦稅等統治權。明朝初年,朝廷下令實行海禁,在軍事部署上只防海岸,不守海島,撤除了澎湖巡檢司,由此導致倭寇乘虛而入,侵略台灣,並以台、澎為中轉站,頻頻襲擾我東南沿海城鄉。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底,大批倭寇在福建海面燒殺搶劫,遭遇水師圍殲,漏網的殘部逃到台灣。鎮守浯嶼(今金門)的福建都司沈有容,決計趁此窮追之,遂率大軍揚帆東征,經澎湖直達台灣西南海岸。沈有容揮旗率大軍勢不可擋,全殲海上倭寇。明軍登陸後,沈有容張榜安民,乘勝追剿陸上殘敵,倭寇頭目如喪家之犬倉皇下海逃遁。我國軍隊終於在明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春節前夕第一次從外國侵略者手中收復台灣。沈有容收復台灣後,1604年又隻身登上被荷蘭殖民者搶佔的澎湖列島,陳說利害後,荷軍撤走,使荷蘭侵佔台灣推遲20年,當地人民讚譽沈氏「以三寸之舌,勝百萬之師」,還豎起了「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荷軍頭目)碑」。該碑至今還豎立在烏公島天后宮清風閣。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17世紀初,號稱「海上霸王」的荷蘭侵略者開始將魔爪伸向台灣。先是以經商互市為誘餌,於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在台灣築城作為貿易場所。繼而通過利誘、威脅、武力恫嚇等手段,不斷吞食擴張,最終將整個台灣置於其殖民統治下。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在廈門堅持反清復明的鄭成功,決定收復台灣以建立抗清根據地,並解救被荷蘭統治下的高山族等同胞。1661年4月21日中午,天氣晴朗,鄭成功率戰艦350多艘,將士25000人,從廈門、金門出發,橫渡台灣海峽,在台灣西海岸登陸。經過激烈戰鬥,打敗了盤踞台灣38年的荷蘭殖民者。1662年2月1日,荷蘭總督揆一被迫投降,台灣收復。鄭成功在台灣建立政權,推廣屯田,推行先進農業工具和耕作方法;開設學校,發展海上貿易,對台灣的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1684年:清政府設置台灣府

鼓浪嶼上紀念大英雄鄭成功的石像

鄭成功收復台灣後,晝夜籌謀復興大計,不幸積勞成疾,於1662年7月病逝。其子鄭經繼位。1681年,鄭克塽繼承王位。

雄才大略的康熙帝一心想統一台灣。為避免同室操戈,清廷擬以招撫手段解決。為此連派使者與之談判,並提出有理有節之條件:只要鄭經接受招撫,台灣歸屬朝廷管轄,可給予相當權位,對所屬文武百官,也都量才錄用。鄭經不允,要求台灣按朝鮮例,作為清朝的附屬國來朝進貢。這實際上使台灣獨立為國,使中國一分為二。康熙帝嚴詞拒絕:「台灣本屬中國版圖,又是中國人,豈可按外國例!」談判破裂戰事重開,雙方就這樣談談打打。一直處於敵對狀態近20年。1683年,康熙帝作出了「乘機收復澎湖、台灣」的戰略決策。同年6月16日,施琅率水師健兒2萬人誓師出海,出其不意奔襲澎湖。僅用7天時間就奪取了澎湖首戰的勝利。清軍攻佔澎湖後,台灣鄭氏集團大為震驚,亂作一團,鄭克塽見大勢已去,決定向清軍投降。8月13日,施琅率戰艦進入台灣鹿耳門港,鄭克塽率官員迎降。在統一台灣的軍事行動結束後,康熙帝擬定了對鄭氏軍政人員實行寬大的詔令,「同意招撫,給予優待。」妥善地處理了鄭氏集團降清人員。康熙帝統一台灣的大業終於實現。1684年,清政府接受施琅建議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管轄,下設台灣、諸羅、風山三縣,並派1萬名軍隊駐守,把台灣收入清朝的版圖。1885年,清政府又設置了台灣省。1945年10月25日上午9時:光復寶島

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簽《馬關條約》,割台灣給日本,此後,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成為反法西斯的主力之一。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在《宣戰布告》中向全世界宣布:所有一切條約,有涉及中日關係者,一律廢止,台灣應該歸還中國。這一原則立場得到盟國的支持。《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明確規定:日本應將竊取於中國的領土例如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9月,蔣介石派6個師、20艘軍艦、2個飛行大隊開赴台灣參加接收。10月25日上午9時,國民政府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在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接受日軍總督安藤利吉投降,並莊嚴宣告:「從今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皆屬中國政府主權之下。本人特向我國同胞全世界報告周知,台灣現已光復!」至此,被日本侵略者統治長達50年之久的寶島台灣終於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推薦閱讀:

舌戰台獨的台灣青年侯漢廷
台灣知名作家李敖去世
「台灣環島游」吃喝玩樂全攻略
台灣轉型:「不向歷史交白卷」
品讀《易經》:對話台灣易學大師劉君祖

TAG:台灣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