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影評:當尼采哭泣

《當尼采哭泣》觀後感佚名知情這請聯繫

無意中突然就看了這麼一部電影《當尼采哭泣》,出自美國著名心理學家IrvinD.Yalom的同名小說。全片主要講述了著名醫生布雷爾接到一個叫莎樂美的女子的會面邀請,請求其治療患有嚴重偏頭痛且有自殺傾向的著名哲學家尼采。於是一場奇怪的治療就開始了。  

尼采及其孤傲而具有攻擊性,使布雷爾所謂的談話治療難以進行下,所以布雷爾向尼采攤開心扉,並假意需要尼採的幫助,希望以此獲得尼採的信任。但是隨著談話治療的進行,布雷爾發現自己對尼採的依賴性愈發的強烈了。自己的危機感越來越強烈,直到最後尼采才真正的談了自己的狀況,留下了眼淚。  「孤獨存在於孤獨中,一旦分擔,它就蒸發了」這是布雷爾最後對尼采所說的。無疑,尼采是一個懷有深切孤獨的人,他的孤獨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他的理論,尼采哲學在他的時代是很超前的,而作為其本人自然承受著這份來自覺醒後的深切孤獨,而這孤獨滲入他的生活把他和周圍人隔開,使他對生活有著很大的冷漠感。 

 美麗的莎樂美顯然被哲學家的獨特氣質所吸引,也使尼采對她和對生活有了新的親近感,但是莎樂美的拒絕顯然使尼采受到了極大地傷害,她與瓦格納(尼採好友)的親近同時也使尼采覺得周圍的世界深深地背叛了他,從而陷入了崩潰的邊緣。 

 布雷爾的生活顯然很有條理,但是潛藏在表象之下的是他對女病人貝沙的性幻想,這件事深深困擾著他,並且影響到了他的生活。他對貝沙懷有愧疚之情,同時對他看似富足實則缺乏激情的生活產生了厭惡感。  

在治療中尼采顯示了極大地強勢,因為在對世界的認知上尼采顯然是大師,在尼採的幫助下布雷爾終於走出了自己的困惑。在治療結束時尼采才講出了自己的煩惱所在,脫了自己的孤傲背後的沉重。但是尼采並沒有走出自己的困惑,因為那是一個哲學家對社會和人性的思考,顯然不是布雷爾的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  

影片實際上是探討了存在主義的哲學和它對心理學的影響。通過布雷爾的危機討論了死亡,自由,孤獨和人生的意義。對於尼采,孤傲使他特立獨行,使他獲得了真知灼見,但是同時也使他的生活一片混亂。哲學家大多是孤傲的,但是他們也常常因為孤傲而被生活毀滅。  自由與孤獨常常相伴,但愛與理解卻常常並不同時存在。很多時候愛都是盲目或虛偽的,是人性的驅使,矛盾的並存。一如尼采深愛莎樂美但並不了解,莎樂美以為自己理解尼采,實則不然,她只是被吸引而不是理解。當莎樂美在醫院裡找到了尼采,看到了處於癲狂中的尼采拿著指揮棒,站在鋼琴山,在幻想中的音樂中大罵瓦格納時,其實她才開始對尼采有了一點點的理解,但理解了就不愛了。  

愛並不來源於理解,理解也不能通過愛獲得。  尼采說「任何不曾殺死我的東西,讓我更強壯。」「希望是最大的災難,因為他延續了人的苦難。」在生活中,擁有常常是苦難的來源,而虛無卻不是解決的辦法。  減少依賴,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生活中常常需要很多的代價,但常常不知道自己是否負擔得起。承擔得起自由的代價,就不要妄想虛無的假象——被愛與被理解,都是人們製造出來的虛無的形式主義。存在主義是殘酷而真實的存在。這是悲劇嗎?我不知道,但這就是存在。  有些人無法解開他們本身的枷鎖,然而卻可以救贖他們的朋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所以尼采救得了布雷爾,但解不開自身的枷鎖,尼采早就洞察了這些,他是真正的大師。  

現實中的尼采和莎樂美有過短暫的愛情糾葛和瓦格納有過深厚的友誼,但是在對藝術和哲學的追求中最終使他們走向決裂,在把自己的著作《人性的,太人性的》寄給瓦格納後兩人徹底不相往來。  1889年在都靈的大街上,尼采抱著一批正在受虐待的馬的脖子痛哭,最終失了理智。  尼採的眼淚,從來都不是因為愛,從來不是。


推薦閱讀:

《極惡非道2》:精彩日本黑幫片 玩弄權術太過者必死 – 《極惡非道2》影評
大風起兮太陽升 (太陽照常升起 影評)
影評人激辯《一步之遙》:是牛X還是裝X?
剃刀邊緣的瘋狂 (現代啟示錄 影評)
原本真不想寫,但是為了南相美,我覺得我得說點什麼 (結婚的女神 影評)

TAG:哭泣 | 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