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與成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孫瑞雪

看完孫瑞雪的這篇文,心裡惶惑了很久。 開始再一次反省,我的教育方法真的適合孩子嗎? 兒童與成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孫瑞雪 建立生命是需要付出時間、堅韌、耐性、信心、自我犧牲、愛心和努力。 生命不是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團必須生活在其中的秘密。 一、兒童的12個基本需求 睡眠、安全、飲食、空間、光亮、大自然、空氣、同伴、水、活動、舒適、慈愛之情 如果孩子最基本的需求在年幼時得不到滿足,我們會向兩個方向的其中一個方向發展:一是退縮或封閉自己(稱為逃避反應Flight);二是侵略或攻擊性(稱為鬥爭反應Fight)。 基本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和關係需求兩大類。人一出生就處於關係之中,與母親、父親的關係。如婚姻關係基本上是父母的翻版。關係是我們成長的關鍵。回到養育自己的那個人尋察心靈反應。 二、人需要受重視、受注意(根本需求) 當一個人受重視時會感到很愉快。嬰兒時期非常重要,因為嬰兒是靠這個來生存的。嬰兒時期哭泣沒有回應,就會產生一系列心理活動,這樣的心理活動在持續性的時間裡將造成能量積聚,形成心理問題。成年後不惜代價的引人注意,服飾髮型等。 如果人得不到重視,則以破壞性的方式獲得重視,以確定自我價值。受重視最根本的原因是確定自我價值。意味著自我並不存在,需要別人確定我是存在的。人不能無視自己的存在,需要受關注重視。自我從需要開始,否則就消失了。 1. 家庭中的關係以夫妻關係為主 (1) 夫妻關係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自我形象 (2) 夫妻關係是兒童建立其他關係的模板 (3) 其次才是孩子和爸爸媽媽之間的關係 (1) 夫妻關係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自我形象 兒童不具備抽身出來的能力。孩子認為就是自己的錯。兒童必須有參照物,以便讓他知道他的未來是怎樣?自己是怎麼樣的,別人是怎麼樣的。否則,很難懂得與別人建立關係。他需要在家庭生活中看到父母的形象是什麼樣,以便投射到自己身上。 兒童透過參照物來確定自己應該是什麼關係。假如父母關係不好,無論你怎麼愛孩子,孩子沒有參照物,長大後依然不懂得與別人建立關係。 (2) 夫妻關係是兒童建立其他關係的模板 人生的三個關係:自我與自我,我與個體之間的關係,個體與群體間的關係。 (3) 其次才是孩子和媽媽及爸爸之間的關係 2. 自信、自我肯定、自尊均包含在最基本需要、受重視之內 (1) 我是被愛的 我有價值 (2) 父母的態度影響孩子的自我形象 (3) 工作確認兒童自身的價值 (4) 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孩子 (5) 讓孩子為自己說話 (6) 尋找時機,選擇和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受到了重視) (7) 用時間和孩子在一起 (8) 偶爾將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交給孩子負責,以確定孩子的自我價值和自我肯定 孩子跟父母在一起很重要,因為關係的發展需要連續性,每個時期與父母的關係都不一樣。 自信不是因為做事情做得好而獲得,真正的自信是無論在何種情況都會自信。自信不來源於過程,而是來源於受到了重視,這種狀態是在童年時期獲得的。 三、 人需要安全感 安全感:沒有危險,不受威脅,是指心理上的安全感 造成沒有安全感的環境是: (1) 父母之間的衝突(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在愛中解決衝突就幫助了孩子學會怎樣面對人生,怎樣懂得面對衝突) (2) 經常搬遷(對新朋友新環境的恐懼,無家的感覺) (3) 缺乏適當的規則(孩子不斷地探知底線,生活種不要跨越這個底線,非常明確地告訴孩子) (4) 父母經常不在家(父母不在家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危機) (5) 不斷的批評(導致孩子長大後張口就是批評,不斷批評意味著不斷拒絕) (6) 重事過於重人 (7) 本身缺乏安全感的父母(沒有安全感的父母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有嚴重的負疚感,補償會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 而良好的安全感是孩子構建自我的基礎。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 他就會不斷用各種方式確認環境 把本應該用來構建自我的能量耗費掉。 有安全感的環境: (1) 父母之間彼此相愛(給孩子最大的愛和安全感就是父母之間彼此相愛) (2) 父母對孩子有豐滿而且持續的愛(無論孩子怎麼樣,完全接納,讓孩子獲悉自己是被愛的) (3) 家庭的契合(餐桌上、一起出去走、三個人態度一致、振動頻率達到高度一致) (4) 有規律的生活 (5) 有適時且適當的精神生活和規則(不在孩子面前聊閑天 討論一些有深度的主題) (6) 歸屬感(家庭成員共同分享、關心同樣的事情) (7) 在信任中託付責任,在慶典中以人為中心,和孩子站在同一個立場上面對事物 慶典:一起過生日、節日,好朋友在一起,讓孩子送禮物,舉行的時候以孩子為中心,作為生活的一部分。 四、 人需要被接納 接納是成長和自信的最佳土壤,接納的意思是接納孩子本人、他的感受、個性、想法,並且被尊重和能夠引起父母的關注,不被接納的僅僅是孩子的錯誤行為。 不被接納的表現: (1) 接納一個人不以此優秀與否作為判斷的條件,這樣會破壞人的價值觀 (2) 經常批評、拒絕會使人覺得不被接納 (3) 被比較會使人覺得不被接納(相信你使獨一無二的,獨一無二才是高貴和生命的本質) (4) 期待孩子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也是不被接納的 (5) 對孩子過分保護和呵護使孩子感到不被接納的 (6) 對孩子過分期望使孩子感到不被接納 很多父母為了孩子將來怎麼樣,現在不惜一切代價讓孩子放棄童年應有的生活。作為一個自在自由的人,處在生活之中,應該活在當下,而不是在將來。 怎樣建立被接納感: (1) 認識孩子的獨特性 (2) 幫助孩子從成就種獲得滿足 (3) 讓孩子知道你愛他們,需要他們,並且真正享受他們 比如對出生的看法(來源很重要) 正向的:孩子是愛的產物,期盼的產物,是父母最大的財富 負向的:孩子是快樂的障礙,經濟的負擔,享受社交活動的障礙,發展自己的拖累,事業成就的負擔 (4) 接納孩子的朋友(這是人際關係的基礎,拒絕孩子的朋友等於不接納孩子,給孩子的朋友提供能提供的東西) (5) 與孩子維持一種坦白真誠的關係(當事情發生了,告訴孩子自己怎麼啦) (6) 聆聽孩子的感受 孩子最懼怕: (1) 父母把自己同別人對比 (2) 談自己過去歷史的優秀,說孩子的幸福和不足,張口就是說教 (3) 提前把真理交給孩子 (4) 唯一的標準就是學習 待續 五、 人需要愛和被愛 需要愛與被愛,如果其中一個需要得不到滿足,人就有情緒崩潰的傾向。 人需要12年的被愛,父母持續地飽滿地愛,人需要漫長的被愛,成年後再反向就愛別人。 被愛用於成長,是為了自我建構,到青春期後,孩子才投向外面的世界。 (1) 愛是學習得來得 (2) 愛與被愛模式是通過父母之間愛與被愛的能力學來的 (3) 愛必須表達出來(行為和語言) (4) 愛需要要作出行為 (5) 愛包括信任。(我對你的世界了解得很少,但我信任你) (6) 愛需要樂意傾聽 (7) 愛是分享經歷。(這就是實踐愛,並使愛在何時何地都無條件地存在) 陪伴愛人做什麼,讓他感覺你愛她。 六、 人需要被讚賞 不論偉大或平庸的人都會被真誠的讚賞所感動,我們有雙重需要:我們需要被人讚賞,也需要懂得讚賞別人。 被讚賞的原則: (1) 讚賞所做的,而不是讚賞品格 (2) 讚賞能負責處理的事,而不是不能改變的事 (3) 人需要從她覺得重要的人那裡得到讚賞 (4) 讚賞要發自內心 (5) 讚賞一個人主動去做的事情 (6) 當面讚賞效果最佳 (7) 讚賞時語言和態度,是對方感受的關鍵 七、 人需要規則 精神病患者不是情緒上有病的人,而是認知上正常的人。 規則給人安全感 (1) 不要以為你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完全是你的責任,不要抓緊每一分鐘去教育他。 (2) 學會欣賞孩子的父母,觀察並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現的發展 (3) 尊重孩子實際水平,在尚未成熟的時候,要耐心等待 (4) 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應該怎樣去發展,應該讓你和孩子充分體驗每一個階段的樂趣 人生需要建立的三種規則: 自我的規則 夫妻之間的規則 與個人相處的規則 (完了,貼在這裡是希望自己不要忘了。這堂課對我的影響好大)


推薦閱讀:

人們對於音樂來說,是什麼樣的需求?
理性動力的形成

TAG:兒童 | 心理 | 需求 | 成人 | 心理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