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野掇拾:痧·刮痧·出痧
06-13
2014-10-20 00:03:06 祖國醫學認為,「痧」是一種病邪的排泄產物,又稱為「痧脹」和「痧氣」。 「痧」並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毒性反應的臨床綜合征,因而中醫有「百病皆可發痧」之說。而通過刮痧,相關部位出現的淤血點、淤血斑或像米粒樣的出血紅點稱之為「出痧」,這可以說是「給邪以出路」。秋季天氣逐漸轉涼,人體機能正處於收斂的狀態,不少養生之士都會以刮痧來調理身體,既有利於調氣行血、活血化淤,又能舒筋通絡、驅邪排毒。然而刮痧怎麼刮?什麼時候刮?刮哪裡?要到什麼程度為宜?甚至於什麼人能刮痧?……儘管刮痧在民間很「熱」,中暑、感冒、胃腸道消化疾病都可能會「刮一刮」,但正確地應用刮痧治療或保健是有一定講究的,並不是隨便刮的。 刮痧療法,在許多人概念中是一種治療手段。刮痧是將刮痧器皿在表皮經絡穴位上進行刮治,一方面使汗孔張開,使痧毒(也就是病毒)可以排出體外達到治療的目的;另一方面,日常無病也可通過刮痧使經脈暢通,從而改善氣血循環,從而達到治病保健的目的。健康的人群,身體內循環正常,刮後不易出痧;而亞健康狀態或者已經患病的人刮後就會出痧。它並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毒性反應的臨床綜合征,因而中醫有「百病皆可發痧」之說。而通過刮痧,相關部位出現的淤血點、淤血斑或像米粒樣的出血紅點稱之為「出痧」,這可以說是「給邪以出路」。因此運用刮痧療法,將刮痧器皿在表皮經絡穴位上進行刮治,一方面使汗孔張開,使痧毒(也就是病毒)可以排出體外達到治療的目的;另一方面,日常無病也可通過刮痧使經脈暢通,從而改善氣血循環,從而達到治病保健的目的。健康的人群,身體內循環正常,刮後不易出痧;而亞健康狀態或者已經患病的人刮後就會出痧。刮痧是否疼痛越大、顏色越深,就意味著把「邪都刮乾淨」了呢?刮痧療法是在中醫的經絡腧穴理論指導下進行的,一般是運用運用邊緣光滑的湯匙、銅錢、硬幣或刮痧板(牛角、玉石、砭石等),蘸取一定的介質,在皮膚相關部位順序重複刮拭,使皮膚局部出痧,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刮痧屬於一種刺激療法,如果操作不當,如刮痧的部位、刮痧的力度、刮痧的時間掌握不當,不但達不到治療保健的目的,還可能加重病情或者引起其他的不適。刮痧並非越痛越有效,一般出痧呈微紅色或紫紅色就可以了。刮痧首先要辨證施治,相對的適應證包括感冒、發燒、中暑、腸胃病、肩周炎、頸肩背痛等部位,而且對應不同的穴位,部分疾病還要結合藥物治療,因此刮痧前建議到醫院諮詢醫生。 雖說「百病皆可發痧」,其實刮痧並不適用於所有疾病。同樣的,也不適用於所有人。如過度疲勞、過度饑飽、醉酒、身體比較瘦弱的人,尤其是出血傾向者(糖尿病晚期、嚴重貧血、白血病、再障、血小板減少)都不宜刮痧。建議刮痧前先諮詢醫生是否適合應用刮痧療法。 刮痧的工具跟刮痧法一樣,十分簡單、方便。一般來說,只要邊緣比較圓滑的東西,如湯匙、銅錢、硬幣等,都可以用來刮痧。但如果是長期使用或保健,還是用正規一些的刮痧板比較好。刮痧板建議選用天然水牛角,這類刮痧板對人體肌表無毒性刺激和不良化學反應。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種中藥,具有發散行氣,活血和潤養作用。另外,刮痧除了刮痧板之外,還要應用合適的潤滑介質,如跌打萬花香油、植物油、蔥薑汁、滑石粉、潤膚霜等,目的是防止劃破皮膚,還能增強刮痧的功效。 另外,刮痧需要注意點什麼呢? 1.刮痧時,室內要保持空氣流通,如天氣轉涼或天冷時要注意避免感受風寒。 2.要掌握手法輕重,由上而下順刮,並時時潤滑油或水保持潤滑,以免刮傷皮膚,刮痧的時間10-20分鐘為宜。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咽喉腫痛的刮痧療法
※不學經絡,怎麼學針灸、艾灸、刮痧......
※ 刮痧
※中醫刮痧7
TAG:刮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