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評話雜彈(八):武力點評之《隋唐》篇之:武力差距

武力差距是不合理《說唐》最大的弱點,第一的李元霸與第二的宇文成都之間的差距簡直是幾何級數的,而且宇文成都的這個第二還曾經受到過第三的裴元慶的欺負,也是夠窩囊的了。所以許多人都主張把他跟第三的裴元慶調下位置,這個願望,在《興唐傳》里實現了。到那麼在評話里成都的表現如何呢?當然,跟李元霸的差距還是大,為什麼差距大上面的《武力排名》篇里已經分析過了,就不用多言了,這裡主要是像討論下他與裴元慶的差距。

先引兩段《說唐》里的較量:

一、宇文成都VS李元霸:「成都……舉起流金鐺,向前當的一鐺,李元霸把鎚往上一架,當的一聲,把流金鐺打在一邊。成都……舉起流金檔,又是一鐺,那元霸又把鎚一架,將流金鐺幾乎打斷,震得成都雙手流血,回馬便走。元霸一馬趕來,伸手夾背心一把提過馬。」

二、裴元慶VS李元霸:「元霸衝到西邊,當頭裴元慶一馬迎來。見頭上沒有黃旗,就把鎚打來。裴元慶把鎚一架,大叫道:「好傢夥!」元霸又連打二鎚,元慶連架二下,叫道:「果然好厲害!」回馬便走。」

在書里,宇文成都天下第二,裴元慶是天下第三,但似乎看起來這第三要比第二厲害一點點。當然,兩人也有一次直接的交手:「裴元慶手執雙鎚,殺下山來,成都上前把流金鐺一擋,裴元慶把雙鎚一架,叮噹一響,成都擋不住,回馬便走。」似乎也看起來這第三要比第二厲害,但如果前後呼應地看的話,這一場對決大家應該心知肚明,是屬於無效戰例,原因有二:1、宇文成都已經跟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三人打鬥多時:「四人自辰時戰起,直戰至午後」,體力消耗巨大,更兼沒有吃飯,腹中飢餓;2、裴元慶是生力軍,更兼從上而下,衝力巨大。因此這次較量並不能作為裴元慶強與成都的證據。

但是從兩人與李元霸的較量結果來看,分明可以看出裴元慶要比宇文成都厲害一點點,因為兩人的標尺是同一人,用統一的標尺來衡量的話,則可以認定兩人的高低。

再來引兩段《說唐》里的較量:

一、宇文成都VS秦瓊:「叔寶當先揮鐧打去,宇文成都把二百斤的流金鐺,往下一攔,鐧打著鐺上,把叔寶右手的虎口都震開了,叫聲:「好傢夥!」回身便走。」

二、裴元慶VS秦瓊:「秦叔寶……把槍刺來。元慶將鎚當的一架,把一桿虎頭金槍,打得彎彎如蚯蚓一般。連叔寶的雙手都震開了,虎口流出血來。叔寶回馬便走,敗入城中。」

這次又是統一的標尺:秦瓊用短兵刃與成都較量,僅是手的虎口震開,沒有流血,兵刃無礙;秦瓊用長兵刃與元慶較量,但雙手都震開了,且虎口流血,兵刃變形。可見以這兩段較量來看,也是元慶優於成都。因此,在《說唐》里的的許多蛛絲馬跡里,都是元慶要比成都高一點點。

有網友論證過成都實際上應該比裴元慶高,如軒轅春秋的孤狼在征老兄的文章,作了大量的論證,但就《說唐》這部書里,實在找不到太多對成都有利的證據。那麼為什麼書的作者會說宇文成都天下第二,裴元慶是天下第三呢?這是個迷,誰也不知道,但作者既然這麼設定,我們就只能對此接受。

近日蒙朋友幫助,終於下到了評話《隋唐之太原風波》,並一氣聽完,裡面的「金殿比武」一段也提到了宇文成都與李元霸的較量,當然,比力氣一段顯示不出兩人的武藝來,但接下來的較場比武(按皇帝規定只比三合)一段可以明顯地看出兩人的武藝高低,下面來回放一下:

第一回合:宇文成都掄鏜砸下來,李元霸左手單手錘抵擋,但招架不住,後來只能右手錘也架上去,掀開成都的鏜,但李元霸沒還手。

第二回合:李元霸雙錘砸向宇文成都,成都用鏜招架,但招架不住,遂用推窗望月一招,卸開李元霸雙錘,然後撥馬避開。

第三回合:李元霸雙錘向前打宇文成都,成都撥馬躲開,回手一鏜,李元霸用錘架開。可以聽出來,三個回合里成都都處於下風,但成都不是象《說唐》里那樣,一觸即潰,而是可以憑自己的武藝和經驗與元周旋周旋的,至於能挺多久,由於後面的書沒聽過,不敢妄言。

而在評話里裴元慶與李元霸之戰又是怎樣呢?在《蘇州評彈書目選》里提到了這一戰,下面也來回放一下:

裴元慶單錘砸李元霸,李元霸單錘架上去,裴元慶單錘盪開,然後裴元慶奮力雙錘砸李元霸,李元霸雙錘也架上去,震開裴元慶雙錘,然後還擊一錘,元慶接錘後撥馬逃走。這就是所謂「三錘擊走裴元慶」,但是基本上裴元慶是攻擊方,李元霸是防守方,勉強算是一個回合。當然,如果再要打下去,相信元慶還是能支持一會的。但從這兩場較量來開,宇文成都的表現明顯要高於元慶的,無論是武藝上還是經驗上。

再來看兩人對於花招虛招的反應:

裴元慶VS邱瑞:正常打邱瑞不是元慶的對手,因此他使出獨門鞭,一鞭化出八鞭來打向裴元慶,裴元慶當時就楞了,不知怎麼應對了,就不成章法胡亂招架,於是額頭上被邱瑞的鞭碰了一下,老頭手下留情(因為跟他爸有交情),沒有傷他。

宇文成都VS伍雲召:伍雲召一開始就用出殺手,一槍化出三十幾個槍頭刺向成都,但成都胸有成竹,也不去辨認哪個槍頭是真,哪個槍頭是假,只是用鏜往伍雲召的槍的留情結上架上去,一下子伍雲召三十幾個槍頭就消失了。

可見,在戰場的經驗方面,宇文成都的經驗也是明顯要高於裴元慶的。

儘管評話里也講到了「三傑倒打二傑」的情節,但那情況與《說唐》里差不多,也是三先鋒車輪戰宇文成都將近一天,楊林有心借刀殺人要害死成都,不讓他休息、吃飯,結果成都又累又餓,最後被裴元慶倒打。但前面說了,這個是無效戰例,不能作為元慶高於成都的證據。在因此在評話里,小輩英雄里宇文成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二,裴元慶只能是第三,兩人無論在武藝、經驗以及綜合方面都有差距。

在蘇州評話的隋唐中,比較重要的人物,除了瓦崗這一系列的人外,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這幾人也相當重要,好象專門有一個回目,叫《南陽關》就是介紹這三人的,書中交代了三人的關係及排名,論武藝伍雲召最好,論力氣雄闊海最大,論衝勁伍天錫最猛,但最後的綜合實力就是:4.雄闊海、5.伍雲召6.伍天錫,而這個排名還主要是從三人與宇文成都交手的結果得出,在四平山車輪戰宇文成都時,雄闊海頭一個出戰能與之周旋一百多合,伍雲召第二個出戰能與之周旋七八十合,而伍天錫最後出戰卻只能周旋五六十合,但宇文成都打的最兇險的卻是與伍天錫,在蘇州評話中,伍天錫簡直就是第二個程咬金,頭三招厲害無比,一度打的宇文成都措手不及,但伍天錫到底不是老程,不象老程那樣三招就完了,他還有後著,只是沒有頭三招那麼厲害而已。

上面說了,論武學修養的話應該是伍雲召是兄弟三人組裡最高的,雄闊海儘管武力高於伍雲召,但功夫有缺陷,應為使用雙斧,招數大開大合,中間胸前容易露出空門破綻來,所以伍雲召教他遇到危險時能盡量利用雙斧的面積擋住中間的要害,這樣不至於受到重傷。果然後來雄闊海遇到殷岳,那小子不是雄的對手,就釋放暗器,結果雄闊海利用這個方法躲過一劫。伍天錫打仗喜歡一鼓作氣,這樣的風格必然導致他「再而衰,三而竭」了,因此伍雲召教他每次打仗留三分力,這樣遇到硬手不至於吃虧,因此後來在戰場上遇到宇文成都,伍天錫沒有像程咬金那樣劈了前三下第四下就立馬不行了,而最終能夠與成都周旋五六十合。

至於其他人,如新文禮、尚師徒都是遠不如伍雲召他們,遺憾的是伍雲召與羅成,一個南槍王一個北槍王卻沒有較量,不能不說是個憾事。不過伍雲召還有「小輩槍祖宗」的稱號,可能槍術還略高於羅成。至於魏文通則比較可憐了,無論南槍王還是北槍王都高於他這個刀王。殷岳這個人我實際是很佩服他的,他原本是羅成的書童,但通過平時在伺候時冷眼偷看羅成練武居然讓他偷學成了羅家槍和暗器脫手弩,而且練得比受到羅成正規指點的秦瓊還高半著棋子,是非常了不起,可惜是反面角色。

至於老輩,除了頭三位之外,介紹的最多的是靠山王楊林,記得在《說唐》一開始是說他用槍的,後來不知怎麼用雙棒來了,書里沒有介紹。不過在評話里倒是有介紹的,老楊林一開始的確是用槍的,當時他們楊家的槍法也是很有名氣的。有一次,楊林在跟別人吹噓自己的槍法如何了得,結果被燕山王羅藝聽到後嘲笑一番,楊林不服,跟羅藝較量,但是他的槍法還真不是羅藝的對手,被大腿上扎了一槍。於是楊林提出想學羅家槍,羅藝拒絕,楊林看自己槍法終究勝不了羅藝,於是就改練囚龍棒,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給他練出來了,後來武力的確還在羅藝之上。所以最後老輩楊林第七,羅藝第九。除了跟羅藝教過手外,楊林也曾經跟第四的雙槍將曹彥平打過,結果根本是沒得打,被老曹趕得直跑。總的來說老輩好漢除楊林外其他人表現的不是太多,象韓擒虎主要表現在統兵籌劃方面,武力表現主要還是在四平山大戰開始的那會,總的來說比較少。而野輩好漢的表現就更少了,除了上面「武力排名」篇里提到的幾位之外,其他絕大多數是龍套,象紅袍大力士(外國人對於元帥的稱呼)藍天畢這種類型的,只是在四平山大戰開始和結束時提了一下,基本上是沒有什麼表現的,這就沒什麼好說的了。總的來說,蘇州評話的武力差距相比《說唐》而言,要合理得多。
推薦閱讀:

明末帶路黨:是誰提議荷蘭人武力侵台?
他手握「虎頭槍」,楊再興 在他面前完全被鎮壓,武力甚比岳飛高
日本武力威脅加拿大,不得建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日本這醜惡嘴臉
如何使用武力第一季
季莫申科:若當選烏克蘭總統將武力收復克里米亞

TAG:蘇州 | 點評 | 差距 | 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