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杜拉斯最後的情人揚·安德烈亞,神秘的囚禁之戀令人唏噓
7月11日,法國各報都發表了一個驚人的消息:10日下午,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最後一個情人——揚·安德烈亞在巴黎第六區的寓所內被發現死亡,死因不明。揚的突然死亡讓人感到有點不可思議:他才61歲,之前也沒聽說過他有什麼病。
1
────────────
正籌劃請揚來華訪問
────────────
今年是杜拉斯誕辰一百周年,世界各地都在舉辦紀念活動,中國也不例外,除了眾多的研討會,許多作品也將陸續推出,包括法國杜拉斯協會會長阿蘭·維孔德萊的《穿越世紀——杜拉斯傳》。10月份,維孔德萊將來華出席首發式,出版方希望也能邀請到杜拉斯的兒子烏達和揚——杜拉斯的最後一個情人。但專家們很快就把烏達排除在外,因為他行為不端,也不是作家,但大家倒希望揚能來。揚陪伴杜拉斯16年,是揭開杜拉斯奧秘的最關鍵的鑰匙,而且自己也寫作,出了四本書,那本《那場愛情》已在中國流行了十多年,重版多次,並且被拍成了電影。
但邀請揚困難重重。杜拉斯去世後,他曾神秘失蹤,此後雖有露面,但幾乎不參加任何公開活動。早在1999年,海天出版社在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M.D》時,就想請他來華,但他一直保持沉默;2000年,出版他的第二部作品《那場愛情》(中譯《奴隸與情人——杜拉斯最後一個情人的自述》)時,海天動用了各種關係,仍未如願。當時,離杜拉斯去世不久,揚還沒走出陰影,他不喜歡拋頭露面,這可以理解。不過,時間過去了十多年,今年第三次更換出版社,準備推出《那場愛情》新版時,大家仍希望他能來華與熱愛杜拉斯的中國讀者見面,尤其今年是杜拉斯誕辰一百周年,大家都抱著僥倖心理:也許,他今年能來。
但是,正在這件事情剛有點眉目時,揚去世了。
2
────────────
杜拉斯的「奴隸」與小情人
────────────
有人說,杜拉斯本人的身世和故事比她的作品更神奇,而在筆者看來,揚的故事更加奇特,而且杜拉斯後期的神話很多都是她跟揚共同創造的。揚原名揚·勒梅,1952年生於法國布列塔尼地區阿爾莫爾濱海省一個不到一萬人的小縣城,70年代在附近的卡宴市上大學,讀到杜拉斯的《塔吉尼亞的小馬駒》時,他被杜拉斯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住了:「就像是一見鍾情,從此,我不再讀其他任何書,只讀她的書。讀遍她寫的所有的書。」1975年,卡宴電影院放映杜拉斯的電影《印度之歌》,揚去捧場,並在放映後的見面會上,大膽地向杜拉斯提出了一個要求:「我對她說,我想給你寫信。她給了我她在巴黎的地址,說『你可以寄到這個地址。』從第二天起,我就不斷地給她寫信。」
然而,杜拉斯一直沒有複信。就這樣堅持了5年,揚心冷了,不再給她寫信。杜拉斯雖然不回信,其實揚的信她每封必看。見揚不再寫信,她主動給他寄書了:《夜航船》《否定的手》《奧萊里婭·斯泰內》。於是,揚又重新開始給她寫信。1980年夏天,揚大著膽子打電話到杜拉斯當時所住的濱海城市特魯維爾,「我打電話去。說:我是揚。她說話了。說了很久。她說:來,到特魯維爾來。這離卡宴不遠。我們一起喝一杯。」揚馬上坐公共汽車去見他的偶像,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走出杜拉斯的生活。
那年,杜拉斯66歲,揚27歲,比杜拉斯小39歲。
杜拉斯對這位年輕人產生了一種病態的佔有慾。她改了揚的姓,說勒梅不好聽,你就姓你母親的姓安德烈亞吧!後來又在這個姓後面加上了「斯泰內」這個名字,那是她作品中的一個人物。她說:「有了這個名字,你就可以放心了。大家都會記住這個名字。不會忘記了。」
從此,揚成了杜拉斯的俘虜,也成了她的情人。杜拉斯把他養在家裡,給他買名牌服裝,要他打字、洗碗、開車,陪她喝酒、聊天、上電影院、到海邊兜風。愛他的時候,她會說:「揚,你跟我一起走吧!」討厭他的時候,她會說:「揚,我的東西你一點也得不到。」杜拉斯不僅要佔有他的精神,還要佔有他的肉體,而恰恰這一點揚做不到:他是個同性戀者,經常借故外出找酒吧男。杜拉斯大為光火,把他的東西從窗口扔出去,趕他出門。然而揚不離不棄,一直守在她身邊。尤其是在她大病期間,始終照料著她,直到杜拉斯去世。關於那16年奴隸與情人的生活,揚後來都寫在了書中。
3
────────────
揚也成了一個作家
────────────
為了感謝揚的忠誠,杜拉斯生前立下遺囑,把自己的著作權都留給了他。這讓她的兒子烏達大為不滿。他曾入稟法院,說那是揚偽造的假遺囑,失敗之後又到處搗亂。1999年,烏達不顧揚的一再警告,出版了《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廚房》,不經允許動用了杜拉斯的文字和照片,揚把他告上了法院,並警告說:「這不是你母親希望發表的東西。如果你愛她,你也可以好好寫作。」
揚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待在杜拉斯身邊,他也學起了寫作。
1983年,他跟杜拉斯互相寫了一本「鴛鴦作」,杜拉斯的作品叫《揚·安德烈亞·斯泰內》,而揚的作品則叫《M.D》即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姓名縮寫(中譯《我的情人杜拉斯》和《杜拉斯的情人》,1999年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寫的是她接受戒毒治療、從死亡邊緣逃生的故事。杜拉斯去世後,揚抑鬱了幾年,後來通過寫作走出了陰影,1999年出版了《那場愛情》,講述了他和杜拉斯生活16年的故事。這部作品後來被拍成了電影,由酷似杜拉斯的法國著名女演員讓·莫羅主演。2000年,揚出版了他的第三本著作《如此》,這是一本「關於愛情的小書,寫的我與已經不在人間的那個人的愛情」;2001年,揚推出了他的最後一本作品《上帝每天早上都開始》,這是用日記形式寫的一本介乎小說與散文之間的作品,講述的仍是他和杜拉斯難忘的愛情故事。
除此之外,揚還參與了杜拉斯三本書的寫作,《80年夏》《外界》《這就是一切》都是由杜拉斯口述,他打字整理的,尤其是杜拉斯的最後一本著作《這就是一切》,基本上都是他的功勞。揚也參加了杜拉斯的電影《阿加塔》和《大西洋男人》的演出,《那場愛情》也是他與編劇合作的成果。
然而,長期生活在杜拉斯身邊,揚已深深地刻上了杜拉斯的烙印,文字和寫作風格上也不例外。大家發現,他的表達方式與杜拉斯驚人地相似,以至於有的評論家憤怒地說:「這是一種災難性的模仿!儘管有時能模仿得惟妙惟肖,甚至很吸引人,但這屬於杜拉斯,不屬於他!」
推薦閱讀:
※【被遺忘的文明】神秘的西夏!党項人的興衰!
※揭開周易擇日、八字合婚的神秘面紗(連載)5
※【揭秘】神秘的中央巡視組是如何工作的?
※為什麼神佛的造像背後總畫有一個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