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艱難轉型成效初現(長三角數據)
06-13
長三角經濟效益上台階2006年,上海國民生產總值首次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296.97億元,同比增長12%;浙江GDP預計超過1.5萬億元,同比增長13.5%;江蘇GDP有望超過2.13萬億元,增長15%。對比2005年數據不難發現,滬蘇浙三地GDP增幅分別提高了0.9%、1.1%和0.5%,這標誌著長三角自2005年進入結構調整「彎道」之後,經濟轉軌初見成效。數據顯示,2006年前三季度,長三角地區實現生產總值28209.43億元,同比增長14.3%,增幅比上半年小幅回落了0.2個百分點,但比去年同期高出0.9個百分點。其中,第三產業發展迅速,佔地區GDP比重達到41.1%,同比提高了1.9%。同時,16城市之間的多層次格局依然沒有改變。前三季度,第六城市群的16城市按照經濟總量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上海市,GDP總量超過7000億元;第二層次是南京、無錫、蘇州、杭州、寧波5市,GDP總量在1900億元以上;第三層次是常州、南通、嘉興、紹興、台州5市,GDP總量在900億元以上;第四層次是揚州、鎮江、泰州、湖州、舟山5市,GDP總量在900億元以下。工業效益的大幅提升是長三角快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前三季度長三角地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4411.13億元,增長15.5%,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2513.10億元,增長25.8%,同比提高了5.9個百分點。在國家遏制投資、地區發展要求的共同帶動下,長三角地區固定資產投資與全國高位運行相反,呈現出投資、出口雙雙回落的局勢。最新公布的上海2006年統計公報顯示,上海去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0.8%,增幅回落4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增長2.3%,增幅回落3.8個百分點。居民收入的穩步提高和消費價格的持續平穩運行,為消費市場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前三季度長三角16城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達到13137元,同比增長12.8%,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平均僅上漲1.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54.91億元,增長14.8%,增幅同比提高了0.4個百分點。財政收入方面,上海、江蘇增長減速,浙江穩中有進。前三季度上海市、江蘇8市分別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215.28億元和905.49億元,增長8.5%和22.2%,增幅同比分別回落了14.4和4.4個百分點,浙江7市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93.58億元,增長20.4%,增幅同比上升了0.4個百分點。從各城市情況看,除上海、南京、杭州三市外,其餘各市增幅均在20%以上。16城市消費保持兩位數增長繼前年滬蘇浙三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萬億大關之後,2006年三地該數據有望突破1.5萬億元,再上新台階。瀏覽16城市1-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額數據發現,16城市增幅均在兩位數以上,蘇州以16.6%的增幅位居首位。上海消費依舊保持了快速穩定增長的勢頭。1-11月,上海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67.3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繼續保持1998年以來同期最高增幅。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零售額2643.93億元,增長10.9%;餐飲業完成零售額412.33億元,增長29%。隨著居民消費需求領域的不斷擴大,以提高生活質量的發展型商品消費,如藥品、化妝品、文娛及辦公用品等銷售持續活躍,成為消費品市場增長的一個新的熱點領域。全市中西藥品類商品實現零售額156億元,增長20.2%;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和書報雜誌類商品的零售額分別增長17.9%、22.5%和20.7%。浙江則呈現出兩快一增的情況。一方面,農村市場消費增長快於城市。去年11月份,浙江省城市市場零售額307.4億元,比前年同月增長15.7%,農村市場零售額159.6億元,比前年同月增長16.3%,農村市場消費增速比城市市場消費增速高0.6個百分點。同時,餐飲業增長快於貿易業。11月份,全省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407.7億元,比前年同月增長16.3%,餐飲業零售額54.2億元,比前年同月增長17.8%,餐飲業零售額增幅高於貿易1.5個百分點。一直以來江蘇受制於需求增長但最終消費率不高的情況,這一情況隨著江蘇居民收入增加正在得到緩解。去年1-10月數據表,1-10月江蘇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27.4億元,在全國各省市中,低於廣東(7509億元)、山東(5819.7億元),居全國第三位。固定資產投資整體下降一度被外界稱為「天價」的長三角房地產2006年整體降溫,下降最高幅度高達47%。去年1-11月長三角16城市房地產開發投資數據顯示,台州、湖州、南京降幅排名前三位。其中,台州200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86.60億元,增幅下降48個百分點;湖州房地產開發投資59.83億元,增幅下降了17%;南京房地產開發投資317.55億元,增幅回落14%。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國家房地產調控的「組合拳」發揮威力。來自浙江的數據表明,進入2006年第四季度,雖然投資增幅略有回升,但是土地空置面積仍處於下降態勢,而且增幅仍在提高。1-11月,商品房空置面積同比增長73.9%。其中,空置一年內的佔44.5%,一至三年的佔53.0%,三年及以上的佔2.5%,一年以上空置面積的比重有所上升。江蘇調查總隊生產投資價格處處長秦曙明更是明確指出,受宏觀調控影響,江蘇樓市已漸顯降溫跡象。主要體現在兩個回落上:一是房地產投資增幅較上年大幅回落,二是房價漲幅逐步回落。值得注意的是,漲幅回落畢竟也意味著上漲。目前,江蘇房價每平方米的絕對額還比較大,現行房價與普通百姓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實際購買力差距依然不容忽視。受宏觀調控影響,長三角16城市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出現集體下滑,僅江蘇泰州投資增幅小幅上揚。其中,寧波、無錫、常州增幅回落幅度最大,上海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比前年回落了4個百分點。浙江基礎設施增幅繼續回落。1-11月,基礎設施投資1816.0億元,同比增長10.2%,增幅回落13.7個百分點,與1-10月相比,又回落0.8個百分點。其中,按比重大小排前三位的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37.4%),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27.8%),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24.5%)同比分別增長18.6%、21.7%和-6.5%。在交通運輸、郵電通信等建設項目的拉動下,上海的基礎設施投資呈現加快增長態勢。1-11月,完成投資1001.46億元,增長19%,增幅比1-10月份回升9.2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在長興造船基地工程、浦鋼搬遷工程、廣電NEC液晶等大項目的支撐下加快增長,完成投資1105.3億元,增長14.2%,增幅比1-10月回升1.8個百分點。三地利用外資「選」「引」「增」各不同隨著長三角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外資在滬蘇浙也呈現出不同分布情況。隨著上海產業結構的調整,引進外資時更加註重質量。數據顯示,去年上海第三產業吸收外資實到金額44.16億美元,增長26.2%,佔全市實到外資的62.1%,比重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吸收實到金額26.83億美元,下降19.7%。業內人士表示,上海的利用外資結構正在不斷優化。今年以來,江蘇北部和安徽等地區成為外資青睞的對象。經商務部確認,2006年1-11月份,江蘇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賬註冊外資佔全國的29.4%,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1.1個百分點,引資總量繼續位居全國第一。其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賬註冊外資達到159.67億美元,比前年同期增長43.3%;註冊協議外資327.40億美元,同比增長47.8%。2006年,浙江7城市的外資繼2005出現下降之後整體回溫。而外資數量不多的浙江在2006年有所突破,浙江7城市外商投資整體飄紅。省會城市杭州1-11月合同利用外資金額達40.19億美元,比前年同期增長32.6%,其中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18.5億美元,同比增長59.2%。台州利用外資則出現大幅下滑。有關人士指出,雖然在「百日會戰」工作推動下有所起色,但有關人士表示,完成全年計劃目標難度仍較大。1-11月,全市協議利用外資6.28億美元,比前年同期增長78.6%,完成年度計劃的78.6%;實際利用外資2.34億美元,比前年同期增長0.2%,僅完成年度計劃的58.6%,大大慢於時間進度。(註:文中參照的2005年數據均為2005年全年數據,通常情況下,1-11月的增長情況與全年相差較小。)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你知道楊安娣讓數據說話到底是怎麼回事嗎?
※滅頂之災! Facebook爆出史上最大丑聞,2兆美元罰單還是小事,數據帝國崩解危機引爆
※使用R抓取電影劇本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6.08.03)
※有趣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