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丨明清書畫的正統與野逸

點擊上方中國藝術品投資,為您呈現新鮮藝術資訊。

王翚 松亭秋爽圖軸

石濤 墨荷圖軸

朱耷 疏柳八哥圖軸

信息時報記者 馮鈺

  

下周,廣東省博物館將以「千年風雅」為名展出69件館藏宋元以來繪畫精品,基本囊括明清繪畫史上大部分畫派及代表畫家,趁此機會,咱們來談談明清之交的「四王」與「四僧」。

  

在明末清初的文人畫壇上,有兩個風格迥異,但影響力都極大的畫派。這兩個畫派的代表人物,我們都挺耳熟——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王翚四位互為親友的王姓畫家合稱「四王」,深受董其昌影響,技法功力深厚,畫風崇尚摹古,在清代占畫壇主流地位;而石濤、朱耷(八大山人)、弘仁、髡殘(石溪)四位僧侶畫家則合稱「四僧」,以不拘一格、不守陳規、抒發性靈、奇崛出新聞名。

  

於是在過去一段時間裡,有些論者就認為,四王是御用畫家,是墨守成規的主流與正統畫派,重複僵化,與清代皇族和封建的保守觀念合拍,是「文人畫中的院體畫」;而四僧則是面向自然、面對人生,代表了畫壇創新與進步的力量。

  

我得說,這樣簡單的兩分對立,對我們欣賞畫作並無裨益。藝術是多元的,並非非此即彼,支持一派打到另一派的過程。四王與四僧,同樣是本民族傳統文化藝術中重要的財富。

  

對「四王」的山水畫應予真實評價

眾所周知,董其昌在繪畫思想上主要為「南北宗論」,把藝術比作禪宗,揚南宗,抑北宗,「以淡為宗,筆墨至上」。也就是倡揚文人畫家,貶抑工匠畫家、職業畫家為表,而實際上卻以重臨摹、重筆墨、重心向、重真率為里。

  

雖然四王總體上來說,走的是「入儒」之路,但我們也不能不看到,他們所淵源的這一傳統,由王時敏與王鑒砥礪深化,再由王翚、王原祁進一步發揚,向著「半書法」方式的抽象化方向發展,運用視覺上各種對立因素如虛實、開合等去營造所謂的「心向」。最終達到「集其大成,自出機杼」。

  

王時敏是「四王」之首,又是「婁東派」之先,少時得董其昌指授,取法「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宗,而偏於摹擬畫風虛靈松秀,墨氣醇厚,然而氣勢薄弱。

  

王鑒為「虞山派」之首,遠述董、巨,仿古作品更見功力。在山水畫創作上講究布局筆墨處處有傳統、有來歷,但是缺乏從寫生中所獲得創新。青綠一格,又獨得其妙。

  

王翚受益於前二王,又得力於前二王的推許,故名重一時,且影響深遠。王翚具有堅實的臨摹功底,「仿臨宋元無微不肖」,「下筆可與古人齊驅」,但是又能「集古人之長,盡趨筆端」。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取法自然, 因此,他的作品能有一定的生趣和真實感。

  

王原祁最具個人特點,他以黃公望的淺絳為基礎,所畫山水有 「熟而不甜,生而不澀,淡而彌厚,實而彌清」的讚譽。

  

我們對四王的藝術價值應給予真實的評價,這是任何學術研究領域都應有的治學的根本態度。

  

我們不能因為「四王」的山水畫出於摹古,就認為他們藝術價值不高。事實上「四王」還是各具面目的,如王時敏蒼老中見秀嫩,王鑒則沉雄古逸,王翚是秀潤沉著,而王原祁有韻味淳樸、筆墨古拙之趣。

  

他們在畫史上對傳統畫法的研究、總結的作用以及他們自身高深的學識,紮實的藝術功力是不能否定的,對於清代以及近當代畫壇的深遠影響,也是必須正視的。

  

「四僧」同樣也是面目各異,各有風格

關於「四僧」,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冷寂孤僻、「白眼向人」的八大山人筆下的寒鴉,其實「四僧」同樣也是面目各異,各有風格。

  

弘仁喜歡仿「元四家」中的雲林居士倪瓚,深造妙境,不過他雖然學宋、元各家,但又直師造化。疏淡意境與他身世凄涼的遭遇每每共鳴,注重以線條構造形象,筆墨瘦勁簡潔。

  

髡殘山水同樣是師法元四家,在學習傳統基礎上,重視師法自然。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山水中度過,經常駐足於名山大川,流連忘返。他喜用渴筆、禿毫,蒼勁凝重,干而不枯,並以濃淡墨色渲染,使得筆墨交融,形成郁茂蒼渾、酣暢淋漓的情趣,使畫面產生雄渾壯闊、縱橫蓬勃的氣勢。

  

「四僧」中以石濤最為著名,他也是半生雲遊名山大川,「搜盡奇峰打草稿」,所畫脫離畫譜規範,筆墨恣縱,揮灑淋漓,洒脫自然。石濤的山水畫,筆墨、構圖、千變萬化,風神靈動,代表著清代山水畫的最高成就。除了創作之外,他也有畫論提出,這就奠定了流派形成的基礎——前面提到過董其昌的「南北宗論」,而石濤則提出「一畫」論,大意是不必強求分野,「我自用我法」,充滿禪學的辯證思想,為後人不斷揣摩。

  

與石濤相比,八大則以奇異為特色,他以花鳥畫的結構和筆法寫山水,不拘成法,筆墨蒼勁圓秀,狂怪野逸,橫掃畫壇俗氣。朱耷的花鳥畫粗狂禿扁的筆調、陰沉慘淡的濕墨不計自然常態的形象,冷寂孤僻的環境處理以及不拘成法的構圖布局,沒有以往文人畫那種優雅文靜之意,而有幾分粗亂、生硬、狂猛,從而造成一種生冷、苦澀、帶刺的美,足以觸人心弦。

  

參考文獻:

  1.劉建《中國美術史及作品鑒賞》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李永林《中國古代美術教育史綱》 廣西美術出版社,2004年

  3.黃宗賢《中國美術史綱要》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4.賀西林,趙力編《中國美術史簡》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微課堂

中國山水畫的種類

  

從顏色或者繪畫形式來分,山水畫主要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墨筆山水)、淺絳山水(淡著色山水)、和沒骨山水。

  

青綠山水 (金碧山水)——中國的山水畫,先有設色,後有水墨。設色畫中先有重色,後來才有淡彩。清代張庚說:「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青綠山水就是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少皴筆,裝飾性更強。代表人物是李思訓和李昭道父子。代表作《江帆摟閣圖》。元代湯垕說:「李思訓著色山水,用金碧輝映,自為一家法。」南宋有二趙(伯駒、伯驌),以擅作青綠山水著稱。

  

金碧山水則是在石青與石綠作為主色的基礎上,多加了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於鉤染山廓、石紋、坡腳、沙嘴、彩霞以及宮室、樓閣等建築物。

  

水墨山水 (墨筆山水)——純用水墨的畫法,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暈墨章、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代表人物王維,代表作 《雪溪圖》。

  

淺絳山水(淡著色山水)——「淺絳」是中國畫術語,指以水墨勾畫輪廓並略加皴控,以淡赭(有時也加以花青等冷色彩)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畫。這種畫法起源於元代,代表人物是黃公望(字子久)。

  

而陶瓷界也有一個名詞叫「淺絳」,是指晚清至民國初年流行的一種以濃淡相間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胎上繪出花紋。代表作《天池石壁圖》 《溪山雨意圖》 《九峯雪霽圖》《富春山居圖》《富春大嶺圖》 《水閣清幽圖》 《丹崖玉樹圖》等。

  

沒骨山水——「沒骨」是中國畫技法的名稱,指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彩色描繪物景。用這種方法畫出來的山水畫,就稱「沒骨山水」。代表畫家:張僧繇、楊升、董其昌等。代表作《壽蘇室圖》。

  

從技巧來分,則可以分為潑墨(粗筆)山水、工筆(細筆)山水、寫意山水等,觀其名可知其意,就不一一介紹了。

來源:網路

推薦閱讀:

無性婚姻,只有忍和離婚這兩條出路嗎? | 性學家的觀點讓人大吃一驚
梓耕觀點:選股與選時哪個更重要
讓「看得見的手」更加有效(人民觀點) ——深化改革進行時之三
人生四個觀點對你很重要

TAG:觀點 | 書畫 | 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