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的原因
繼發性痛經是指因為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子宮粘膜下肌瘤或盆腔粘連等引起的與月經來潮有一定關聯的疼痛。如果是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腺肌症引起的痛經,往往疼痛會隨著每個月月經來潮而逐漸加劇。
下面談談原發性痛經的常見原因:
目前原發性痛經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一.精神因素 婦女在月經來潮前1—2天出現小腹墜脹、腰痠、下肢輕度水腫,以至偶爾有痙攣性疼痛,這是正常現象。由於疼痛是主觀感覺,每個人的痛閾不同,對疼痛的耐受性和反應的表現都不同。對於一個精神緊張的人或感覺過敏的人,可能對月經來潮引起的子宮收縮反應感到忍受不了。筆者在臨床上還看到某些人,由於缺乏對月經生理的認識,表現為過度焦慮、緊張,甚至恐懼,每次月經來潮就覺得十分疼痛,伴隨嘔吐、腹瀉等。但經過適當心理輔導解釋,給予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後,痛經消失。可見在原發性痛經中精神因素起一定作用。
二.體質因素 有些平常沒有痛經的婦女,在健康情況發生減退時可以發生痛經,例如有些貧血或其它慢性疾病患者常常伴有痛經,有些過度減肥的婦女或患上了厭食症的婦女也會發生痛經。這些痛經女性在治癒慢性病或經過增強體質後,痛經就緩解或消失。故有學者提出原發性痛經與體質因素有關。
三.子宮痙攣性收縮 一般認為痛經是由於子宮肌層痙攣性收縮導致子宮缺血所致。凡是引起子宮痙攣性收縮的都可以引起痛經。例如子宮頸口或子宮頸管狹窄、子宮過度傾屈(尤其是子宮後位)等,都會引起月經血流通不暢,造成經血瀦留,從而刺激子宮收縮排出經血,這樣就引起痛經。特別是子宮發育未成熟或子宮發育不良時,子宮肌肉與纖維組織的結構比例失調,產生不協調收縮而引起痛經。也可以由於子宮內膜整塊脫落,因而排出不暢,使子宮收縮增強或痙攣性收縮引起痛經,亦即被稱為「膜樣痛經」。
痛經的臨床癥狀可以有以下表現:月經來潮前1—2天至月經來潮1—4天出現下腹部一陣陣疼痛。有時疼痛放散至陰道、肛門及腰部。也可伴有噁心。嘔吐、甚至腹瀉,也可伴有尿頻尿急等癥狀。腹痛常持續數個小時,少數患者持續1—4天。當經血排出通暢後疼痛逐漸消失。疼痛劇烈時,臉色蒼白,手腳冰涼,出冷汗,甚至昏厥。「膜樣痛經」的患者則在月經來潮後才開始覺得疼痛,直至排出膜樣組織後,疼痛緩解至消失。
推薦閱讀:
※女孩子家家痛經了如何?
※患上子宮腺肌症,痛經痛到無法想像!
※3種「靈藥」 解決宮寒痛經
※女性日常飲食養生須少吃18種易引發痛經的食物
※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以及繼發性痛經的復方中藥的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