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不僅僅是掃墓//

新華網榮譽出品總策劃:周錫生 本期策劃:楊新華 本期編輯:蘇影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到清明寒食時。4日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今人過清明節,好像只有「祭掃」這一個主題內容。實際上,古代清明節的內涵豐富多彩。據民俗專家介紹,除了講究禁火寒食、掃墓外,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的好時候,許多優良的習俗值得繼承、發揚。…[詳細]拜山插柳 清明風俗逐個數清明節是中國最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有著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厚重深遠的文化內涵。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眾多的風俗活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祭奠祖先,為先人掃墓。據了解,掃墓習俗起源於周代,當時並無固定的祭期。到戰國時代,祭墓已普遍。但到秦漢時代,才有祭墓的禮俗。當時提倡孝道,為祖先掃墓成為傳統習俗。到了唐代,掃墓日期固定在清明節,從此,清明掃墓便成為一種風俗傳統。…[詳細]清明是在春分後的十五日,公曆每年的4月5日前後,春耕播種開始,顯示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也是郊遊踏青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一直有著清明踏青的習俗,古詩「踏青結伴過南塘,二月春風夾路香。蜂蝶緊隨衣袖舞,田野十里菜花黃。」描述的就是清明節親近自然、踏青春遊的民俗風情。在清明節期間,還有放風箏、盪鞦韆、打球、拔河、吃春餅等習俗活動。民俗專家認為,清明節時,桃李初綻,鳥語花香,人們在祭奠已逝先人,表達哀思之外,也會走向郊野,參與一系列的民俗活動,使清明節不只是哀思之日,也成為一個富於生活情趣,裨益身心健康的良好節日。…[詳細]挖掘清明文化內涵 清明節包括三層文化內涵,即生命清明、政治清明和生態清明。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個時節天氣清潔寧靜,所以稱為清明。但清明的意義絕不僅是自然狀態的,其與寒食節相融合,包含了更多文化內涵。第一重就是生命清明。清明節的情感本體和它最原本的意思是紀念已逝的先人,當我們站在已故先人的墓前,他們的一生就浮現在我們的面前,使我們不由思考生命的意義。清明節的第二重文化內涵在於政治清明。寒食節是為紀念功不言祿的介子推而設立,後與清明節融合。介子推對政治清明的期盼也成為千百年來中國百姓的期盼。清明節第三重內涵就是生態清明。清明時節正是萬物生長之時,自古以來就有插柳的習俗,後發展為植樹造林。所以清明節從插柳發展到植樹造林,發展到生態環保,是生態的清明、環保的清明。…[詳細]在清明節掃墓祭祀、緬懷追思是我國的一項傳統習俗,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在傳統大家庭生活模式已經逐步解體的當代,清明祭掃活動既能體現對家庭的尊崇,又能表達對祖先的感恩,還顯現了對血脈親情的認同。「實際上是一個大聚會,掃過墓之後大家在一起吃個飯。通過對先人的緬懷也對後人是一種教化,大家都應該團結起來和和睦睦。所以清明的意義不僅是對先人的懷念,更重要是對後人的啟迪。」…[詳細]各地倡文明祭掃 「低碳」的清明更文明隨著大量以更低消耗、更少污染、更多環保為核心的新做法湧現於各個城市之間,傳統的清明習俗在植入「低碳」元素後,釋放出了更文明、可親的氣息。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清明時節各種點燃香燭、焚燒祭品、鳴放鞭炮等祭掃方式,不僅與當下全社會所提倡的「低碳、生態、環保」生活方式不符,也產生大量垃圾和廢氣,污染生活環境,容易造成火災等事故。時代的發展,觀念的變更,正在為傳統的清明節添加新的文化內涵和註解。…[詳細]在今年的全國清明節工作視頻會議上,民政部呼籲各地推行鮮花祭掃、居家祭掃、網路祭掃和社區公祭等文明祭掃方式,以及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節地環保生態的葬式,打造綠色、生態、和諧清明。這不僅是公眾的倡導,更是對政府部門提出的更高要求。 要讓「低碳」的祭掃方式從新潮的「概念」走入實際,讓它在生活中找到「落腳點」,需要有關部門在大力宣傳這一新觀念的同時,更好地增強服務工作,為人們「低碳祭掃」創造便利的條件。…[詳細]投票與調查http://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9773擴展閱讀·4日清明:插柳、戴柳,驅邪禳災·中國各地倡文明祭掃 讓清明不再「煙火紛紛」

各地舉行清明節祭祀活動:祭奠逝者、緬懷先烈

各地清明節習俗大揭秘話中音「又到清明節,又到祭拜先人的日子。有許多事情,我們年輕時不明白,等到明白時已沒有機會。比如孝心、親情。」—誰家貓貓「一種傳統文化表達的背後,只要是能夠生生不息地留下來,一定會有深刻的哲學內涵。」—愛nimen「不知道是時代的進步還是歲月的無情?而其實對先人的懷念,對亡靈的祭奠,既是一種對死的感悟,其實更是對生的一種敬畏?清明的意義,可能由此而更有沉浸思索的心緒了...」—愛nimen

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傳統節日在今天有了法定假期,或為恢復節日傳統的必要條件,但並不等於遠去的豐富節日內涵會自然而然地重新回到我們的身邊,還需要我們的不懈努力,下大力氣打撈歷史的碎片。重要的是,在使它們回歸傳統,具有實質性內容的同時,不妨賦予相應的時代內涵。就清明節而言,在銘記傳統的同時,給它賦予相應的時代內涵,使之成為人們親近自然的節俗,傳統節日也就會離人們越來越近,而不是漸行漸遠。新華網評:祭掃之外,清明尚有「踏青賞春」內涵2012年04月03日 10:47:33來源:

新華微博

【字型大小:大中小】【列印】【糾錯】

田東江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今人過清明節,好像只有「祭掃」這一個主題內容。實際上,古代清明節的內涵豐富多彩。春雨驚春清谷天,在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這一個。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因為流傳太廣,難免令後人先入為主或產生錯覺。其實他描繪的僅僅是清明節的一個側面;而清明節還有程顥所說的另外一個側面:「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與程顥同時代的吳惟信,也有「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的詩句。也就是說,傳統社會生活中的清明節,人們不僅祭掃亡靈,也藉此機會踏青賞春,進行比較盛大的郊遊活動。宋人張擇端流傳至今的巨制《清明上河圖》,雖然對畫題中的「清明」所指、對畫面所描繪的季節還存在一定爭議,但普遍觀點認為其所表現的時令即為清明節,尤其是城外的一隊人馬,乃掃墓歸來的情景。上海世博會時中國館的「鎮館之寶」,就是「動起來」的《清明上河圖》,整個畫面能看得清清楚楚,裡面的各種人物非但不見絲毫哀傷之情,反倒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據專業人士考證,本來意義上的清明節確是一個物候節氣的標誌,「清明忙種麥,穀雨下大田」,民間據這些積累的經驗來安排莊稼活計。祭掃先人墳墓,民間雖然自古就有,但並無統一時間規定,也沒有編入國家正式禮典,稱為「野祀」。在清明進行掃墓的習俗,來自寒食節,也就是介子推那個著名的「守志焚身」的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在介子推生日到來的時候,要全國禁火,冷食一個月;到了東漢三國時的曹操頒布《禁絕火令》,把期限縮短為3天。《舊唐書?玄宗本紀》載開元二十年(732年)又有詔令:「寒食上墓,宜編入五禮,永為恆式。」王溥《唐會要》亦載:「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世相傳,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廟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許上墓,用拜埽禮。」而清明節添加掃墓、踏青這些實際內容,則始於北宋。《夢梁錄》說,自寒食至清明三日,「官員士庶,俱出郭省墳,以盡思時之敬」。這一規定,等於明確了彼時有三天假期,不僅把寒食節和清明節合二為一,而且把原本出自個人意願的行為上升為必須履行的義務。如果說,程顥、吳惟信們的句子只是詩人的誇大其詞,只有兩三分偏說成八九分,那麼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所記載的清明節盛況,則是平鋪直敘,可以進一步參照。我們看到,從皇家到百姓,傾巢出動,因此城內幾空而「四野如市」。在官方,「禁中前半月,發宮人、車馬朝陵,宗室、南班、近親,亦分遣詣諸陵墳享祀」,統一服飾,「從人皆紫衫,白絹三角子、青行纏,皆系官給」,花公家的銀兩就是;而且,「亦禁中出車馬,詣奉先寺、道者院、祀諸宮人墳」,對亡靈一視同仁。普通百姓在掃墓之後,「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來之時,「各攜棗糊、炊餅、黃胖、掉刀、名花、異果、山亭、戲具、鴨卵、雞芻,謂之『門外土儀』」。家裡有轎子的,「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四垂遮映」。在這三天之中,「但一百五日最盛」,達到高潮。這裡的「一百五日」,是從上年冬至開始數起的,即冬至後的第一百零五天,正是指清明那一日。整個節日期間,小販們如影隨形,「賣稠餳(糖)、麥糕、乳酪、乳餅之類」。散去時已天色不早,「緩入都門,斜陽御柳,醉歸院落,明月梨花」;而「諸軍禁衛,各成隊伍,跨馬作樂四齣,……其旗旄鮮明,軍容雄壯,人馬精銳,又別為一景也」。在這段記載中,有幾個名詞需要解釋一下。比如黃胖、掉刀、山亭、土儀等等。黃胖,就是土偶,一種兒童玩具。《四朝聞見錄》有「黃胖詩」條,說韓侂胄「以春日宴族人於西湖,用土為偶,名曰『黃胖』」,這種土偶,「以線系其首,累至數十人」。韓侂胄「售之以悅諸婢」,高興之餘還令「族黨仙胄賦之」;結果卻因為韓仙胄句子中的「一朝線斷他人手,骨肉皆為陌上塵」,令韓侂胄很掃興。這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了。掉刀,是古代戰刀的一種,伊永文先生箋注《東京夢華錄》引《三才圖會》說:「掉刀,刃首上闊,長柄施鐏。」大約類似關雲長用的那種「青龍偃月」,在這裡則指玩具刀。山亭,也是玩具,是泥制風景建築人物等小玩具的總稱。觀宋話本等出現「山亭」字樣時,後面往往綴以「兒」,如《萬秀娘仇報山亭兒》等,未解因何如此。土儀,即土產,又特指專作禮品的土產。明白了這些概念的含義,再回味上面那段話,就能很清晰地想像宋代清明節是怎樣的歡樂景象了。這該是清明節的全面內涵吧,後來的人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把這個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日子「越過越窄」、窄得只剩下了掃墓。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傳統節日在今天有了法定假期,或為恢復節日傳統的必要條件,但並不等於遠去的豐富節日內涵會自然而然地重新回到我們的身邊,還需要下大力氣打撈歷史的碎片。重要的是,在使它們回歸傳統,具有實質性內容的同時,不妨賦予相應的時代內涵。(作者系南方日報理論評論部主任)
推薦閱讀:

杏花清明染春深----------培養孩子雋永
清明與青團
微雨清明
清明掃墓有哪些講究?
清明節掃墓你懂多少,安全去安全返.#清明節#

TAG:清明 | 掃墓 | 清明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