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葉永烈:我給毛澤東拍「內片」(下)

封號失聯是公眾號最痛心的事故,請長按書頁三秒,識別二維碼,可加書屋屋主為友,從此天涯為鄰,海角不孤!

葉永烈記者:曹樂溪採訪者:葉永烈來源:共識網(接上)真正好的科幻小說應該首先是小說共識網:您的「處女作」拍的是什麼?葉永烈:是一部社會紀錄片,叫《異形鋼管》,異形鋼管廠是上海當時的八面紅旗之一,電影拍的是這家小廠怎樣搞出尖端技術的過程,一下子就紅了。從此以後我在電影廠里,攝影就願意跟我了,並且越做越好,一直到了內片總導演。在電影廠十八年的經歷對我影響非常大,讓我學會了在寫作中讓作品有畫面感和節奏感,還要有懸念。電影是視覺藝術,視覺藝術的根本就是要動感,要有場景的多面化。一般關於小說的特徵、人物性格、思想內涵,從電影角度寫小說和一般的作家寫小說會不一樣,寫小說的時候把電影的特點融進去,這樣的小說特別好看。另外就是我非常喜歡攝影,出了21本書,《葉永烈看世界》中的攝影照片都是我自己拍的,就是因為我在電影廠干過這麼多年。自己也喜歡動手,包括對焦點,變光圈等等比較熟悉,攝影助理這些活,雖然我是導演我也願意做,慢慢地就對攝影也掌握一些了。共識網:動畫片《大聖歸來》算是2015年最受歡迎的一部動畫片作品了。這讓我想到20年前投資一億元,但卻最終流產的電影《大鬧天宮》,您是這部影片的編劇,和導演張建亞也有幾次接觸合作的機緣,不知您是否了解這部電影從籌划到擱淺的始末?葉永烈:《歷史的絕筆》中寫到了我和張建亞之間的來往。我之所以會卷進這件事情,是當時北京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影製片廠計劃聯合拍攝《大鬧天宮》,在當時是一部投資非常大的巨片。為什麼要拍這部片子呢?就是因為他們去美國調查,想搞一部好萊塢式的巨片。到美國調查發現,美國普通老百姓只知道中國的兩樣東西,一個是中國功夫,一個就是孫悟空,孫悟空的題材就是這麼定下來的。當時是請了五個人寫劇本,有崑劇團編劇,還有電影製片廠編劇,都在分頭進行,但卻瞞著我們,我是被選中的其中一個。當時追著我要劇本時候,我正在寫《陳雲傳》,所以我是最晚交劇本的一個,但五個人當中偏偏選中了我的,所以我成為了這部電影的編劇。為什麼我的劇本會被選擇,可能就是那麼多年電影廠的訓練的關係。這部戲在北京開了一個盛大的新聞發布會,上海是派了一個代表團過去的,影協開會都沒來那麼全的人。投資最初預算是三千萬,拍攝用五千萬,到了將近一個億的時候,投資方有些吃不消了。很可惜就差一口氣。另外就是六小齡童的事情,最初計劃由六小齡童來演孫悟空,張建亞發現,六小齡童老是用《西遊記》電視劇的那套路子來演,張建亞覺得這麼搞,我的電影就變成《西遊記》的翻版了,所以就把他去掉了。中途換將,對於這部電影也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共識網:在《歷史的絕筆》中,也收錄了您與「台灣科幻小說之父」張系國的書信往來,他認為科幻小說是現代人的神話,不知道您對於科幻小說是怎麼理解的?葉永烈:我很喜歡張系國的作品,他的作品把科幻內核去掉就是一部很好的文學作品,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科幻小說應該寫到純文學小說這樣的水平。張季國本身是電子計算機專家,在學術上很好,他的文學底子也很好。他曾邀請我當他的《幻想》雜誌唯一的大陸編委,所以有那麼多來往。很可惜,我去匹茲堡大學的時候,他那時候恰好回台灣了,不然在那裡可以見到他。我們一直保持通信來往,沒有見面,但是彼此都非常熟悉,非常尊重。我認為真正好的科幻小說應該首先是小說,這很重要。現在很多人所謂的科幻小說,其實是科幻故事,小說注重寫好人物,要把人物形象立起來,並且有深刻的內涵,很多人不大會寫小說,只是以離奇的故事取勝。我已經很多年不寫科幻小說,只是在2004年寫了一部《毛澤東重返人間》,當然那個不算是科幻小說(屬於幻想小說),講的是毛澤東忽然從紀念堂里走出來,來到21世紀的中國,結果鬧出很多笑話。這本書在香港和台灣出版了,一出版馬上美國就想要拍成電影。電影劇本他們也是改了好幾稿,電影劇本都寫好了,最後還是沒找到投資,因為這部電影要由美國人來演毛澤東,所有的人物講英語。那部小說的導演說,我看了這部小說,自己關上門在家裡笑了一個下午,他認為小說寫得很幽默,適合美國人看,就找人寫了電影劇本,而且帶了不少片子到我們家裡來放映,其中有《空軍一號》等等很多美國政治性的諷刺電影。他還和我商量著怎麼改劇本,外景地我開好了一個單子給他,他們去北京一個一個看,看了以後又拍了很多照片,準備回美國搭布景拍。他知道這個片子不能到北京來拍,但他可以拍一些外景,內景在美國拍。很可惜的是這部電影跟《大鬧天宮》一樣都是差一口氣,最後也是由於投資問題擱淺。決心離開科普界與錢學森無關共識網:新生代的科幻作家,比如劉慈欣、王晉康他們的作品您有關注嗎?葉永烈:我從1983年以後完全告別這些了,所以我基本上沒有關注。我特彆強調我的作品是純文學小說,和科幻一點邊都沒有,儘管現在要寫一部科幻小說也易如反掌,但我不會再卷進那個圈子。共識網:談到中國科幻,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就是關於80年代科幻文學姓「科」還是姓「文」的爭論。作為科幻之爭當事人之一的您,如今怎樣看待80年代中國科幻文學的陷落?當年的爭論對於您個人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另外,我在《科普研究》上看到對科幻作家吳岩的訪談,採訪中他提到80年代科幻文學被打壓的原因:「我在美國見到童恩正時,他的說法是,葉永烈寫文章提到大躍進時錢學森對糧食畝產的推算,認為太大膽、是科幻。當時錢學森是中國科協主席,於是,出現一些人要替錢老來打壓葉永烈。…但是不是真是這樣,誰也不知道。」我想求證一下是不是真有這樣一回事?葉永烈:他們都傳錯了,是我在美國住在童恩正家裡,童恩正是我的摯友。在我遭受批判的時候,他也挨批判。對於科幻的打擊重點不是姓科姓文的爭論,而是1983年對文藝界的「清污運動」,我是科幻界被批的第一號人物,《中國青年報》頭版批判我的長篇科幻小說《黑影》,文章標題叫《思想上的黑影》,是這麼引起的。我決心離開科普界就是因為這件事情,因為我發現這個地方待不下去了。我的長篇小說《黑影》,在羊城晚報連載了三個多月,珠江電影製片廠正要拍電影的時候,忽然出了這樣的事,跟錢學森沒什麼關係。錢學森當時是科協副主席,對科幻小說有他個人的看法,其實他只是在美國被關進監獄裡的時候看過凡爾納的一部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他所有對科幻小說的印象就是從那裡來的。

《是是非非「灰姑娘」》我有部很長的回憶錄叫《是是非非「灰姑娘」》,64萬字,很詳細地講述了我寫科幻小說時的歷程,以及為什麼最後會勝利大逃亡,就是在大批判當中逃走了,到上海作家協會去當專業作家了,我本來是上海市科協常委,當時是要培養我做領導人。(已完結)讀書改變一個民族。
推薦閱讀:

李鐵映:毛澤東同志是我們的偉大領袖
毛澤東一樣的八字  中
毛澤東品評《水滸》
百年謎團:毛澤東祖上風水待破解
「一大」代表何叔衡:與毛澤東攜手開天闢地

TAG: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