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地流傳最廣的佛經《金剛經》,其實不叫「金剛經」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以來,佛經也隨之傳入漢地,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許多佛經的名字都是十分陌生的。但是,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一個名字絕對不陌生——「金剛經」。

作為漢地流傳最廣的佛經,《金剛經》的大名,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如雷貫耳。不過,「金剛經」這名字看起來奇怪得很,它的由來,頗有一番講究。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說到「金剛經」的全稱,就需要分開來解釋每個詞的含義了。

所謂「金剛」,在古代是指金屬中最堅硬的,我們說的「鋼鐵」,鋼(剛)其實比普通的鐵要堅硬千百倍,是千錘百鍊之後的產物。精鋼能斷萬物,鋒利無匹。而在這裡,如此鋒利的東西,是用來比喻智慧的。什麼智慧呢?就是佛法的智慧,這種智慧能斷絕一切妄執之念,斷絕貪嗔痴毒,照見人的本來面目。

而因為「金剛」的比喻雖然誇張,但最能體現《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特點,所以,一般就把這部佛經簡稱為《金剛經》。

般若,是梵文praj?ā的音譯,是智慧的意思,但又不同於普通的智慧。

般若之智,「性體虛融」,得般若之智則「照用自在」。在漢傳佛教的諸位大菩薩中,文殊菩薩代表著般若之智,是已經證得般若自在的無上境地的大菩薩(菩薩摩訶薩)。也因為此,文殊菩薩在漢地被當作智慧的化身,甚至有很多人升學考試都會去拜文殊菩薩,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般若之智,與普通的智慧是不同的。古人說「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黃花怎麼就是般若呢?因為,真正得般若自在的人,對於「黃花」和「般若」的名相是沒有見聞覺知、不起分別心的,所以,「鬱郁黃花」也就成了般若之智了。

波羅蜜,是梵文pāramitā的音譯,有時也譯作「波羅蜜多」。

所謂「波羅蜜」,是指到彼岸。就好像我們平時站在一條河前,要渡河到對岸去。在佛經中,我們站立的地方是哪兒呢?便是此岸,是眾生造業受苦、生死輪迴的境地。彼岸又是哪裡呢?就是諸佛、菩薩究竟超脫的清凈安樂的境地。從造業受苦的此岸,到清凈安樂的彼岸,這個過程,便是「波羅蜜」。

那麼,「波羅蜜」需要什麼呢?需要上面說的「般若」之智,只有開啟了般若的無上智慧,才能「波羅蜜」——到彼岸得解脫大自在。

還有最後的「經」字,別小看這個「經」字,這個字也有講究。

對於佛經來說,「經」者,徑也,啥意思呢?就是說,佛經乃是學佛、修習的徑路,修習佛法,需要人給指明一條道路,而佛經就好像是這樣的一條道路。

因此,「金剛經」的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連在一起的意思便是:以金剛不壞之志和大智慧之心,乘度眾生到覺悟彼岸的方便路徑。

作者微信:13989890347

推薦閱讀:

《金剛經》要
釋慧徹:《金剛經》的經題
金剛經正解----(清.龔概)
凈空法師講 金剛經講義節要(第37集)美國聖荷西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金剛經-第93集

TAG:金剛經 | 佛經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