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成語、俗語

《論語》中的成語、俗語

1、儒家經典《論語》是早期語錄體散文,記錄的一本書,共篇,是家經典著作之一..語言基本上是口語,明白易懂。文字簡括,一般只敘說自己的觀點,而不加以充分的論證。

2、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不讀《論語》,就好比基督教徒不讀《聖經》一樣。宋代開國宰相趙普說,自己治理天下,還沒有用到一部完整的《論語》,只是用了其中的一半就把大難事給擺平了,因此有之說。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有,,,,五個成語)

4、「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意思是:。

5、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wū抹牆)也。於予與何誅(責問、譴責)?」翻譯為: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腐朽的木頭不可以什麼了,糞土一樣的土牆不可能粉刷了,對宰予,我還能責備什麼了?」這句話的成語是。

6、曾子說:「我每天對自己進行多次反省:檢查自己替別人辦事盡心竭力了嗎?同朋友交往誠心相待沒有?老師傳授的知識用心溫習了沒有?」原句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7、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譯:

18.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卷,何有於我哉?」譯:孔子說:「把所學知識默默地記在心裡,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做到了那些呢?」這句中的成語有:,,。

19.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譯: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個明白而又不能弄明白的時候,我不去啟發他;不到他想說出來而又說不清楚的時候,我不去點撥他。教給他某一個方面,他不能由此類推其他方面,我就不再教他了。」(舉一反三)

20.曾子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譯:曾子說:「鳥要將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時候,他說的話是善意的。」

21.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譯:孔子絕對不存在這四種毛病:不憑空想像、不絕對肯定、不固執己見、不惟我獨尊。

22.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譯:顏淵喟然嘆息說:「老師的思想、學問,我抬頭仰望它,愈望愈覺得高。我研究它,愈鑽愈覺得深。看見它好象在眼前,一會兒又好象跑到後面去了。老師善於循循善誘誘導我,用文獻典籍豐富我的知識,用禮節約束我的行為,使我想停止學習也不可能。」(循循善誘)

23.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譯:孔子想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說:「那地方很簡陋,怎麼住呢?」孔子說:「君子去居住,那還會有什麼簡陋呢?」

24.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譯:孔子說:「譬如堆一座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山了,然而沒有繼續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停止的。譬如用土平地,雖然剛倒下一筐土,但繼續幹下去,那是我自己堅持幹下去的。」

25.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譯:孔子說:「軍隊可以讓它失去主帥,一個人卻不可能強迫它改變自己的意願。」(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26.子曰:「知者不或,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譯:孔子說:「聰明的人沒有疑惑,仁德的人沒有憂慮,勇敢得人沒有畏懼。」

27.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不如今也。」譯:孔子說:「年輕人是可怕的,哪能夠知道後一輩的將來趕不上我們這一輩人呢?」(後生可畏)

28.定公曰:「一言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也。」譯:魯定公問:「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旺,有這樣的事?」孔子回答說:「話可不能這麼說,但與這差不多的話是有的。有人說:『做君主難,做臣子也不容易。』如果知道做君主難,就會認真謹慎地去做,那不就差不多是一句話使國家興盛了嗎?」(一言可以興邦)

29.席不正,不坐。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也。譯:坐席擺得不正,不坐。同本鄉人一起飲酒,要等老年人都離了席,才能離席。

3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譯:君子總是心胸寬廣,小人總是憂愁悲傷。(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1.子曰:「政者,正也。子師以正,熟敢不正!」譯:孔子說:「政,這個字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帶頭端正了,誰還敢不端正了!」

32.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譯:曾子說:「君子憑文章學問來交朋友,靠朋友的交往來培養仁德。」(以文會友)

3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譯:孔子說:「當權者本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達命令,百姓也會執行;當權者本身品行不正,即使下達命令,百姓也不會服從。」(身不正,雖令不從)

34.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譯:孔子說:「不要只求快,不要只貪小利。只企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則成不了大事。」(欲速,則不達)

35.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譯:孔子說:「古代求學的人是為自己充實學問道德,提高自己,現在求學的人是為了裝飾給別人看而學。」

36.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譯: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的打算,就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慮。」(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7.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譯:孔子說:「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因為習慣不同,而使他們差距遠了。」(性相近也,習相遠)

38.「不好犯上,而好作亂,未之有也。」釋: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這種人從來沒有過。(犯上作亂)

39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釋: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守信。(言而有信)

40.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釋:孔子說:「君子能相互和諧共處,但不盲目附和,小人盲目附和卻不能和諧相處。」

4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釋: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知之為知之)

42.「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釋:已經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釋了,已經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經過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既往不咎)

43.「盡善矣,又盡美也。」釋:美極了,而且好極了。(盡善盡美)

44.「見賢而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釋:看見賢人,便應該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便應該自己反省,有沒有同他類似的毛病。(見賢思齊)

45.「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釋:嚴肅地對待鬼神,但並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說是聰明了。(敬而遠之)

46.「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釋: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不用船隻去渡河,這樣死了都不後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暴虎馮河)

47.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釋:孔子在齊國聽到韶的樂章,很長時間嘗不出肉味。(三月不知肉味)

48.「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釋: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臂做枕頭,也有著樂趣。(樂在其中)

49.「多聞,擇善而從。」釋:多多地傾聽,選擇其中好的加以接受。(擇善而從)

5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譯: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不恥下問)

5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志同道合的從遠方來,難道不是很高心的事嗎?(不亦樂乎)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淋漓盡致」的意思。

5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釋:讀書人不可以不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負擔沉重,路程遙遠。以實現仁德於天下為己任,不也沉重嗎?到死方休,不也遙遠嗎?(任重道遠、死而後已)

53.「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釋:仲由這樣,怕不得好死。(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終。

54.「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釋:有一個莊稼漢問我,我本是一點也不知道的。(空空如也)

55.「仁人志士,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釋:仁人志士,不因貪生而損害仁德,只會勇於犧牲自己而保全仁德。(仁人志士)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現泛指愛國的願意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

56.「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釋:由么,學問已經不錯了,只是還不夠精深罷了。(升堂入室)

57.「子曰:『過猶不及。』」釋:孔子道:「過分和趕不上都不好。」(過猶不及)

58.「四海之內皆兄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釋:天下之大,到處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著急沒有好兄弟呢?(四海之內皆兄弟)

5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釋: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成人之美)

60.「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釋:怎樣才是達呢?品質正直,遇事講理,善於分析別人的言語,觀察別人的顏色,從思想上願意對別人退讓。(察言觀色)

61、「言必信,行必果。」釋:言語一定要信實,行為一定要堅決。(言必信,行必果)

62.「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釋:不怨恨天,不責備人,學習一些平常的知識,卻透徹了解很高的道理。(怨天尤人)

63.「非也,予一以貫之。」釋:不是的,我有一個基本觀念來貫串它。(一以貫之)

64.「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釋:志士仁人,不貪生怕死因而損害仁德,只勇於犧牲來成全仁德。(殺身成仁)

65.「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釋:拿什麼來回報恩德,應該拿公平正直來回報怨恨,拿恩德來回報恩德。(以直報怨)直:正直。以公道來對待自己怨恨的人。

66.「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釋:同大家整天在一塊,不說一句有道理的話,只喜歡買弄小聰明,這種人真難教導。(言不及義)

67.「當仁,不讓於師。」釋:面臨著仁德,就是老師,也不同他謙讓。(當仁不讓)

68.「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釋:孔子微微笑著,說道:「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殺雞焉用宰牛刀)

69.「色厲而內荏,譬如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釋:顏色嚴厲,內心怯懦,若用壞人作比喻個挖洞跳牆的小偷罷!(色厲內荏)

7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釋:當他沒有得到職位的時候,生怕得不著。已經得著了,又怕失去。(患得患失)

71.「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釋:整天吃飽了飯,什麼事也不做,不行的呀!(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72.「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釋:君子不因為人家一句話(說得好)便提拔他,不因為他是壞人而鄙棄他的好話。(因人廢言)

73.「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釋:做官了,有餘力便去學習;學習了,有餘力便去做官。(學而優則仕)

7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釋:不擔任那種職務,就不考慮那方面的事情。(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75.「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釋:七十歲就可以隨自己的心意,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但也不會超過規矩、法度。(從心所欲)

76.「士致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釋:有志於探求真理卻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為恥辱的讀書人,是不值得跟他進行討論的。(惡衣惡食)

77.「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爰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釋:葉公向子路打聽孔子是怎麼樣的人,子路不知該如何回答。孔子對子路S說:「你為什麼不說,他的為人啊,發憤用功到把吃飯忘了,心裡高興時把憂愁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也不知道,就象這樣說罷了。」(發憤忘食)用功學習,努力工作,忘記了吃飯。後形容十分勤奮。

78.「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釋:如果一個人是孝順父母,尊敬的人,出現喜歡冒犯上輩或上司的情況卻是很少有的;出現不喜歡犯上,卻喜歡作亂的情況是從來沒有過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工作,只要基礎的東西建立了,道也就由此而產生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這些「孝弟」準則,應是「仁」的根本。(犯上作亂)犯上:觸犯長上;作亂:指造反。

7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釋:工匠要把活兒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我們居住在這個國家,就要為那些大夫中的賢人服務,與那些士中的仁人交朋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0.「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釋:整天聚集在一起器,言談從不提到道義,只喜歡買弄小聰明,這種人很難有出息啊!(言不及義)及:涉及;義,這裡指正經事情。說話一點也不涉及正經的道理。

81.「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釋:把學的知識默默的記在心裡,勤奮學習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這些事,我做到了那一點呢?(誨人不倦)誨:教導。教人時不嫌疲勞。形容教導特別耐心。

82、「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釋:讓老百姓做對他們有利的事,不就是使老百姓得到了好處而自己不浪費嗎?(惠而不費)惠:施惠,給人以好處;費,耗費。施惠於人,自己又無所耗費。後來常用以形容有實利而不多費錢財。

8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戶曉也。釋:老百姓,可以使他們照著我們的意思去做,卻不容易使他們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聖人設教,並不是想要家家戶戶都知道、人人皆知。(家喻戶曉)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84.「見義不為,無勇也。」釋:眼見正義的事情而不奮不顧身地去做,這是沒有勇氣。(見義勇為)看到了爭議的事情就奮勇地去做。

85.「是故惡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御人耳。」釋:所以我討厭利嘴善辯的人……(理屈詞窮)利用站不住腳,無話可說。

86.「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鳴鼓而攻之可也。』」釋:孔子說:「冉求不是我的弟子了,學生們,你們完全可以大造聲勢去聲討他。」(鳴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狀,加以聲討。

87.「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釋:自己問心無愧,哪還有什麼可以憂慮和恐懼呢?(內省不疚)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內心不安。自己反省沒有內心感到慚愧不安的事。

8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釋:有仁德的人,自己想建樹的也還幫助別人建樹,自己想要做到的也還幫助別人做到,由自己推及到別人身上,這可以說是仁的方法。(能近取譬)譬:打比方。能夠就近那自己比方別人。意思是要替別人設身處地地著想。推己及人,將心比心。

89.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釋:禮的應用,貴在處理任何事情能做到恰到好處。以前的聖明君主治理國家,在這一點上做的很好。(和為貴)

90.「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釋:子華到齊國去,乘的是肥壯的馬車,穿的是輕暖的皮袍。我聽說;君子救濟急切需要幫助的窮人,而不應該救濟那些富人。(輕裘肥馬)裘:皮襖。穿著輕暖的皮襖,騎著肥壯的駿馬。後來就用「輕裘肥馬」形容生活豪華。

91.南容三複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釋:南容反覆多次朗誦詩經中關於白圭的句子來告戒自己要謹慎。孔子就把侄女嫁給了他。(三複斯言)三複:多次反覆;斯言:這句話。反反覆復地體會這句話。

92.「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ɡ?)而沽(ɡ?)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釋:子貢說:「即使有一塊美玉在這裡,是把它裝在柜子里收藏起來嗎?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商人把它買出去了?」孔子說:「把它買掉!把它買掉!我在等待識貨的商人呢?」(善賈而沽)賈同「價」。等好的價出賣。也用來比喻懷才未遇,等待有賞識他的人才肯效勞出力,或得到高職位才出來做官。

93.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釋:如果名分不正,那麼說話就不順當。說話不順當,辦起事來就難以成功。辦不成事,那麼禮樂制度就不能興起。禮樂制度就不能興起,那麼刑罰也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會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名正言順,手足無措)

94.《論語?微子》記載:有一次子路跟隨孔丘出外,途中子路落在後面找不到孔子了,正好遇上一位鋤草的老大爺。子路問他說:「子見夫子乎?」那老大爺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四體:四肢;勤:勞動。不參加勞動,分不清五穀。後泛用以形容脫離勞動,脫離勞動人民。

95.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釋:子貢說:「遺憾啊,先生您這樣談論君子!即使有四匹馬,也不能把你口中的失言追回來。」(駟不及舌)意思是言已出口,駟馬也追不及。指說話應當慎重。

96.「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釋: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能從中悟出新的見解,新的收穫,這樣就可以做別人的老師了。」(溫故知新)溫:溫習;故;舊的。溫習已學過的東西,又有新的體會。現在有時比喻吸取歷史經驗,給認識當前情況提供參考。

97.「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釋:君子有三件事要警覺:年輕時,血氣還未穩定,要警覺貪戀女色。壯年時,血氣正旺盛,要警覺爭強好勝,年老了,血氣衰退,應警覺貪得無厭。(血氣方剛)血氣:精力;方:正在。形容年輕人精力正旺盛。

98.「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釋:閔子騫這一個人平時不愛說話,一說話就說到事情的關鍵上。(言必有中)不說則已,一說就說得正確。

99.《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釋:《詩》三百首,用一句話概括它,就是「內容純正」。(一言以蔽之)蔽: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

100.「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釋:聽到道路傳言就四處傳播,這是應該革除的作風。(道聽途說)

101.「……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如果遠方的人還不歸服,便發揚文治教化使他們來歸附,已經來了,就讓他們安心住下去。(既來之,則安之)原義:已經自動來歸服了,就要使他們安居下來。現在,這句成語的意思變成了:既然來了,就要安下心來。

102.《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釋:花言巧語可以敗壞人的美德,在小事上不容忍,就會敗壞大事情。(小不忍則亂大謀)

103.「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釋:曾子生了病,把他的學生召集在一起說::「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詩經》上說『小心啊!謹慎!就象來到深深的水潭邊,就象行走在薄薄的冰層上面。』從今以後,我才知道自己可以免於遭受禍害了,弟子們啊!(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104.「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釋:六十歲凡聽到的都能辨別清楚,明白貫通,到七十歲,就可以隨心所欲,但也不會超過規矩法度。(隨心所欲)將「從」換作「隨」。

105.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釋:子貢問曰:「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說:「那可能是恕吧!自己所不希望得到的,不要施加給別人。」

106、「見義不為,無勇也。」改「無勇」為「勇」,(見義勇為)將「不為」為「為」。

107.「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各得其所)

108.「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有始有終)將「卒」換作「終」。

109.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 而,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釋:糧食不嫌舂的精,魚肉不嫌切得細。食物經久變質,魚肉腐爛變壞,都不吃。食物變色難看,不吃。食物氣味難聞,不吃。烹飪得不好,不吃。不當時不吃。割得不合規矩的肉也不吃。調味品不恰當不吃。席上肉食雖多,但吃的量不得超過主食。只有飲酒不可限量,但也不能飲到醉的地步。從集市上酒和熟肉不吃。吃完了,姜不撤除,但不多吃。


推薦閱讀:

成語故事 | 鐵杵磨針
【史記成語(八)】暗戰——轉換的開端
中國成語大會
成語聯袂:心慈面軟·心慈手軟
高山流水(給孩子講成語)

TAG:俗語 | 論語 | 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