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機拍出高大上的作品?試試這 5 招!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在開始之前,我需要對本文內容做出一些聲明:
本文中所有圖片,若無特殊說明,均使用 iPhone 6 拍攝。
所有的後期處理,使用的都是潑辣修圖app。
文中所有圖片都是隨拍的,重點在於應用相關技法的前後對比,不要太苛求單張圖片的質量啦,謝謝~
好,開始進入正題吧。
1. 少一點兒
與相機攝影相比,手機攝影受器材限制,隨意性較大,沒有太多技巧性的東西,更多的是靠構圖與創意取勝。
而構圖和創意的最基本原則,就是「少就是多」。這是攝影最經典的法則之一。
對於新手,明白了這句話可以迅速拍出滿意的作品。作為老手,明白了這句話可以打通邁向高手的大門。
畫面元素不多,意蘊卻可以很深厚
在剛接觸攝影的時候,主題不夠明確是一個大問題,而通過減法可以迅速的交代清楚主題。
而在對攝影有了深入了解之後,明確一個主題已是基本要求,而如何用最少的畫面元素構架起畫面才是老鳥們應該追求的。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這是江邊,一個很普通的建築物:
看到這樣的場景,你會怎麼拍?像上圖那種,就只是初學者水平——你只是對準景物,然後按下快門而已,談不上什麼技術和構思。
這樣拍出來實在太雜亂了:雕塑、建築、遠方建築、地板、綠化帶……不知道你想表達什麼,重點在哪。
稍微對取景構圖有點心得的童鞋,可能會這樣拍:
這明顯就能看出來一定的攝影水平了。
通過仰拍的視角,直接把地面的建築物、地板等元素排除了,只保留雕塑、綠化帶、天空,同時為了活躍畫面,還加入了一個人。
但是,如果是一個更加成熟的攝影老鳥,可能就會這麼拍:
在前面的基礎上,把綠化帶排除,只保留天空和雕塑。取景構圖的變化過程大致如下:
雕塑、天空、綠化帶、建築、遠方建築、地板——雕塑、天空、綠化帶——雕塑、天空。
這是一個逐漸把畫面元素減少,畫面卻更精鍊,富有意蘊的過程。化繁為簡,少就是多。
因此,你在拍照片的時候,一定要想一下:是不是可以少一點兒,再少一點兒?
2. 低一點兒
「雨後學校大門」這一題材,你會怎麼拍?
很多人可能會拍成下圖這樣。沒有明顯錯誤,但也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平穩的水平線,三分法構圖,延伸線。嗯,還算得上合格。
但成熟的攝影人,可能就會拍成這樣:
放低拍攝高度,使得水面的反射更加強烈,從而形成更加強烈的對稱效果。
通過裁剪,製造類似廣角的視覺效果。
加上一個主體——電動車,可謂是點睛之筆。
再打個比方說,這個場景:
如果拍成上面這樣,依舊屬於中規中矩,沒有多大亮點。採用下述一系列方法,照片就會不一樣:
放低機位,讓水面佔據更大的位置,強化透視關係,從而形成更加強烈的視覺衝擊。
製造水面波紋(為了激起波紋,我腳不停的在踏水),讓水面更有質感。
通過鏡頭校正,製造更誇張的視覺的效果。
減少入鏡車輛,強化畫面重心。
於是,最後拍出來這樣的作品:
怎麼樣,是不是比原來好多了?
3. 強化節奏與韻律
節奏與韻律?那是啥?簡單來說,就是「統一特徵下的有序重複」。
還不理解?那就舉例子說明好了,還是這張江邊建築隨拍,這張圖就沒節奏沒韻律——既沒有「統一特徵」,也沒有「有序重複」。
但如果按下圖這樣拍攝,它就具有了節奏。
統一特徵:線條;有序重複:漸變。
也可以尋求交叉的節奏:
再舉個例子,看看下邊這幅圖,它是有節奏感的,但是節奏感不強:
但如果從下往上拍攝,是不是節奏感一下子就爆棚了?
多觀察,多嘗試不同拍攝角度,發現身邊景物的節奏與韻律吧。
4. 近一點兒
有時候,我們把手機拿近一點兒,不僅僅是為了拍微距,而是為了更好地觀察被拍攝的對象。
走近了你才會發現,世界完全變了個樣子!
普通的水珠,放大靠近後也變得很有韻律感
這張照片也是手機拍的,大家都來猜一猜,這到底是什麼?
5. 後期處理
後期處理是攝影中很重要的一環,能讓你的照片煥然一新,甚至是改頭換面。
重申一遍,本文所使用的後期 app,是「潑辣修圖」唷~
我們以這張暴雨來臨前的圖作為例子吧。
處理之後:
不要說「後期了畫面就不真實了」,其實,有時候後期手段恰恰纔能更好地反映人眼看到的真實——要知道,人眼的寬容度比相機可高多了。
好了,要說的就這麼多。現在再來複習一下今天的內容吧。手機拍照之前,要想 4 件事:
畫面元素是不是可以少一點兒,再少一點兒?
是否有畫面元素可以構成節奏?
手機是否可以再拿低一點兒?
手機是否可以再靠近一點兒?
推薦閱讀:
※網紅一般都去什麼地方拍照?
※普通話說得好聽是怎麼樣一種體驗?
※如何設計電視背景牆?分分鐘讓你家高大上起來!
※人家客廳高大上靠的是電視背景牆,你家呢?
※怎樣使你的qq郵箱變的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