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該節日旨在提高公眾對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傳播的意識,號召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在這一天舉辦各種活動,宣傳和普及預防艾滋病的知識。節日由世界衛生組織於1988年1月確立,之所以定在這一天,是因為第一個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12月1日被發現的。艾滋病日的標誌是紅綢帶,表示對艾滋病患者及與他們共同生活者的關懷與接納,並團結一致對抗艾滋病。
10 本詞條 正文缺少必要目錄和內容, 歡迎各位 編輯詞條,額外獲取10個積分。 基本信息中文名稱
世界艾滋病日
外文名稱
World AIDS Day
日期
12月1日
第一屆
1988年12月1日
發起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
標誌
紅綢帶
目的
提高公眾預防艾滋病的意識
基本簡介
愛滋病日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這個節日指在提高公眾預防艾滋病的意識。訂為12月1日是因為第一個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診斷出來的。
在地球上,平均每分鐘都有一個孩子死於艾滋病,有超過1500萬的兒童因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自1981年美國發現首例艾滋病之後,艾滋病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速度驚人。為了提高公眾對艾滋病危害的認識,1988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12月1日確定為世界艾滋病日,號召世界各國在這一天舉辦各種活動,宣傳和普及預防艾滋病的知識。
紀念標誌世界艾滋病日
紅綢帶的標誌是紅綢帶。紅稠帶標誌的意義:紅稠帶像一條紐帶,將世界人民緊緊聯繫在一起,共同抗擊艾滋病,它象徵著我們對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關心與支持;象徵著我們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和平的渴望;象徵著我們要用「心」來參與預防艾滋病的工作。 節日目的
第一,讓人們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範圍內是能夠加以控制和預防的;
第二,讓大家都知道,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三,通過艾滋病日的宣傳,喚起人們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為他們的身心已飽受疾病的折磨,況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動的、無辜的;
第四,是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國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規劃,以喚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動起來支持這方面的工作。
歷屆主題世界艾滋病日自設立以來,每年都有一個明確的宣傳主題。圍繞主題,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及其成員國都要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
【2014年】
2014年活動主題仍為「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英文主題getting to zero),副標題是「共抗艾滋,共擔責任,共享未來」。旨在號召全社會積極投身於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承擔防治責任和義務,群策群力,各展所長,遏制艾滋病的流行[11]。
【2013年】
與2012年相同,仍為「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英文主題Getting to Zero),副標題是「共抗艾滋,共擔責任,共享未來」。旨在號召全社會積極投身於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承擔防治責任和義務,群策群力,各展所長,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2012年】
與2011年相同,仍為「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英文主題Getting to Zero),副標題是「全民參與,全力投入,全面預防」。中國確定的副題是:全民參與,全力投入,全面預防。
【2011年】
世界艾滋病日主題為「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Getting to Zero)。
【2010年】
世界艾滋病日主題為「正視艾滋,重視權益,點亮反歧視之光」(Keep the light on HⅣ and human rights)。
【2009年】
世界艾滋病日主題為「普遍可及和人權」(Universal Access and Human Rights)。
【2008年】
世界艾滋病日主題仍為「遏制艾滋,履行承諾」(Stop AIDS,Keep the promise)。
【2007年】
12月1日是第20個世界艾滋病日.
宣傳主題仍然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諾。艾滋病的英文全稱是A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即「獲得性免疫系統缺乏綜合症」,簡寫就是人們所熟悉的「Aids」。這個簡稱的字面意義就是「援助」的意思。
【2006年】
12月1日是第19個世界艾滋病日。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確定今年世界艾滋病的宣傳主題仍然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諾」。主題強調了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承諾、共同參與,號召社會的各個方面都要行動起來,恪盡職守、履行承諾。
【2005 年】
「遏制艾滋 履行承諾」(stop AIDS,keep the promise)
世界艾滋病運動(WAC)選擇「遏制艾滋、信守承諾」為其2005到2010年的主題。
【2004年】
「關注婦女,抗擊艾滋」(Women,Girls,HⅣ and AIDS)
【2003年】
「相互關愛,共享生命」(Live,let Live)
【2002年】
「相互關愛,共享生命」(Live,let Live)
【2001年】
「你我同參與」(I care,and You?)
【2000年】
「男士責無旁貸」(Men Make a Difference)
旨在動員男性在艾滋病防治運動中承擔更大的責任和發揮更大的作用,目的是提高男性的警醒意識和突出他們在控制艾滋病傳播中的作用,鼓勵男性與艾滋病作鬥爭將成為最可靠的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方法之一。
【1999年】
「傾聽、學習、尊重」(Listen,Learn,Live!)
在艾滋病預防與控制活動中,應傾聽兒童和青少年的心聲並尊重他們的想法,共同討論涉及他們的各種問題,包括性與艾滋病。提倡相互學習,開展成人與兒童/青少年、青少年間、成人之間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與非感染者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通過相互學習和交流,消除對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歧視,並懂得如何避免感染艾滋病毒和珍愛生命,動員青少年參與到支持艾滋病預防和世界艾滋病日宣傳海報控制的活動中去。
【1998年】
「青少年--迎戰艾滋病的生力軍」(Force for Change: World AIDS Campaign with Young People)
這次運動的目的是動員青少年努力減少艾滋病的傳播,並加強對那些受到艾滋病傳染和影響的青少年的支持,促進和保護他們的人權。
【1997年】
「艾滋病與兒童」(Children Living in a World with AIDS)
此主題的中心是,年齡在18歲以下的人正生活在一個有艾滋病存在的世界中,他們正在對付的不僅是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和正在暴露於艾滋病流行的問題,他們還要對付由這次流行所導致的問題和直到現在還是成人所面臨的問題。
【1988年】
世界一起努力(Join the Worldwide Effort)
主題目的是要求世界各國廣泛開展預防艾滋病的教育活動,使人人都了解艾滋病的嚴重危害和掌握預防艾滋病的知識。最大限度地動員社會公眾人人參與預防艾滋病活動,以爭取最後終止艾滋病流行。
【1989年】
「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讓我們相互關照」(Our Lives,Our World----Let"s Take Care of Each Other)
世界愛滋病日【1990年】
「婦女和艾滋病」(Women and AIDS)
世界艾滋病這個主題要求從國家這個高度,引起全世界對婦女這些特殊問題的重視,同時也突出了婦女參與全球與艾滋病作斗活動的必要性。
這個主題的目的在於呼籲各國政府都要行動起來承擔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責任。
【1996年】
「一個世界,一個希望」(One World,One Hope)
世界艾滋病這一主題的意思是共同努力防止艾滋病的傳播,建立一個全球性的、向所有其生命受到艾滋病流行侵害的人提供關懷和支持的社會。為了更深入、更持久地在全球開展與艾滋病的鬥爭,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決定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改為世界艾滋病運動。此舉的目的在於,在推廣和規劃兩個方面取得更實際的成果,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資源,確保成本的效益,並擴大在全世界動員工作的範圍和影響。
【1995年】
「共享權益,同擔責任」(Shared Right,Shared Responsibilites)
在防治艾滋病的鬥爭中,提出這個口號是為了要使每一個國家和每一個人都能分享防治艾滋病的物質和信息資源,有權獲取防治艾滋病的知識,有權得到物質幫助;同時,也有責任承擔相關的義務,把該國的、本機構的物資和信息資源提供給其它國家和機構分享。
【1994年】
「家庭與艾滋病」(AIDS and the Family)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要是每個家庭都能做好預防工作,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艾滋病的流行。
【1993年】
「時不我待,行動起來」(Time to Act)
1989年以後,全世界艾滋病蔓延在加速。人類再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輕心了。特別是那些艾滋病疫情還不是很嚴重的國家更要分秒必爭,立即行動起來投入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
【1992年】
「預防艾滋病,全社會的責任」(A Community Commitment)
這個主題要求以社區為中心做好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人人都要參與預防艾滋病活動,而不應將此看作僅僅是衛生部門和醫務人員的任務。
【1991年】
「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戰」(Sharing the Challenge)
各國支持愛滋病日在第一個「世界艾滋病日」,即1988年12月1日這一天,世界各國的政黨領袖、精神領袖、醫生、搖滾樂歌星、足球運動員和普通男女,紛紛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並且在世界各國都有行動來支持這項偉大的事業。
在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嚴肅地告誡說,艾滋病不僅損害個別人的軀體,而且損害著整個人類。他要求把艾滋病患者視作兄弟姐妹,因為他們的不幸需要人們的同情和支持。
在法國,衛生部長埃文宣布,政府將把第二年預防艾滋病的宣傳費用增加3倍。法國總統密特朗的夫人說,同艾滋病作鬥爭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在倫敦,政府宣布撥出250萬英鎊(450萬美元)用來做廣告和在電視上世界艾滋病進行宣傳。
在丹麥的奧胡斯,市政當局僱用的聖誕老人在街上向孩子們發放糖果,向成年人發放避孕套。
在義大利,當局在羅馬舉行通宵達旦的晚會,晚會結束時,免費向與會者贈送香檳酒和避孕套。
在澳大利亞,當局向人們展示了一床特大的被子,上面綉著這個國家501名艾滋病患者的名字。
在非洲,南非的衛生部長說,大約有2萬南非人是艾滋病病毒攜帶者。象牙海岸的衛生部長勸告國民「在性生活方面要檢點」,並宣布撥出專款用於防治艾滋病。盧安達當局開設了一個艾滋病信息和諮詢中心。
在亞洲,印度尼西亞機場向將要飛離雅加達的公民發放小冊子,告誡他們到國外要注意艾滋病的危險。韓國當局則直截了當地告訴人們:「如果你患上艾滋病,這是自己的過錯。」
在日內瓦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總部,24小時不停地舉辦電視、廣播、展覽、報告、討論等一系列宣傳活動。總幹事中島宏發表專題講話,呼籲全人類採取統一行動與艾滋病作鬥爭。
在聯合國,連任的秘書長德奎利亞爾說,聯合國正致力於防治艾滋病的鬥爭,「在現階段,預防艾滋病的辦法是通過教育,讓人們了解這種疾病」。
關於艾滋愛滋病日宣傳活動 艾滋病的醫學全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AIDS) ,是人體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稱艾滋病病毒)所導致的傳染病。
許多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在潛伏期沒有任何自覺癥狀,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早期可以出現發燒、頭暈、無力、咽痛、關節疼痛、皮疹、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等類似「感冒」的癥狀,有些人還可發生腹瀉。這種癥狀通常持續1—2周後就會消失,此後病人便轉入無癥狀的潛伏期。潛伏期病人的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血清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查呈陽性反應,這樣的人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稱艾滋病病毒攜帶者,簡稱帶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很強的傳染性,是傳播艾滋病最重要的傳染源。
在很長的潛伏期中,感染者雖然沒有自覺癥狀,外表一如常人,但全身免疫系統仍在繼續受到艾滋病病毒的破壞,到免疫系統功能再也不能維持最低的防禦能力時,多種對正常人不會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便會使患者發生條件性感染,引起腦、肺、胃腸道和其他部位的病變及癥狀。一些惡性腫瘤也因患者抵抗力極度低下而產生。艾滋病人的癥狀因為發生條件性感染的內臟和發生腫瘤的部位不同,表現為多種多樣。
早期癥狀艾滋病的早期癥狀之一:淋巴結腫大
發生率為55%~100%,當高危人群患者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時,很可能與艾滋病毒感染有關。腫大的淋巴結雖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見於頸後、頜下或腋下淋巴結。腫大的淋巴結不融合,質硬,偶有壓痛,表面皮膚無改變。淋巴結腫大的程度與血清內艾滋病抗體滴度高低相關。 此外,艾滋病伴發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細胞淋巴瘤及何杰金氏病等亦可發生淋巴結腫大[12]。
艾滋病的早期癥狀之二:全身癥狀
艾滋病患者的臨床癥狀最常見的是反覆出現的低熱(約佔72%),伴有寒戰、消瘦、疲乏無力,體重下降(可達5~22公斤),繼之極度嗜睡無力,不能支持平常的體力活動。慢性腹瀉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顯的早期臨床表現。並且常找不到發熱、腹瀉和體重減輕的原因。根據38例艾滋病的臨床表現特徵分析,以上癥狀及體征均佔總病例數的80%以上。
艾滋病的早期癥狀之三:各種感染
此期除了上述的淺表淋巴結腫大和全身癥狀外,患者經常出現各種特殊性或複發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覆感染會加速病情的發展,使疾病進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約有半數病人有比較嚴重的腳癬,通常是單側的,對局部治療缺乏有效的反應,病人的腋窩和腹股溝部位常發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皰性膿庖瘡,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負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發生尖銳濕疣和尋常疣病毒感染。口唇單純皰疹和胸部帶狀皰疹的發生率也較正常人群明顯增加。口腔白色念菌也相當常見,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糜爛、充血、有乳酪狀覆蓋物。
其他常見的感染有非鏈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竇炎和腸道寄生蟲感染。許多病人排便次數增多,變稀、帶有黏液。可能與直腸炎及多種病原微生物對腸道的侵襲有關。此外,口腔可出現毛狀白斑,毛狀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診斷艾滋病的重要線索。
艾滋病的早期癥狀之四:皮膚損害
皮膚粘膜是艾滋病侵襲的主要部位之一。許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膚損害為首發癥狀的。在臨床上有多種表現,如皮疹、全身瘙癢、尖銳濕疣,接觸性濕疣、蕁麻疹等。但皮膚損害最具特徵的是卡波濟氏肉瘤的皮膚改變,其損害表現在後面章節還要專門介紹,在此不多述。
艾滋病的早期癥狀之五: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神經紊亂病症已被公認為兒童與成年人艾滋病患者發病與致死的常見原因。臨床表現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經性疾病。在屍體檢驗中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高達7Q%~80%,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常與各種機會感染引起的癥狀並存,較常見的有亞急性腦炎。本病為原因不明、無明顯炎症反應,非特異性白質變性、常為艾滋病的首發癥狀,往往以疲倦、性慾減退等起病,後期發展為嚴重痴呆。據美國紐約對102例患艾滋病死亡者作屍檢時發現,96例(佔94.1%)有彌散性或局限性腦病變。這些患者死前顯有痴呆症的65例中,45例(佔69.2%)有彌散性腦病變。此外還有報導,對235例艾滋病患者做精神神經病的會診,發現有121例(佔51.5%)患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另外,後期患者常可見條件致病菌所誘發的腦炎或大腦炎。
傳播途徑艾滋病的具體傳播途徑有三種: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
艾滋病的醫學全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它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
預防方法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潔身自好、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預防艾滋病傳播的最有效方法。
艾滋病毒其實非常脆弱,一旦暴露於空氣中(離開人體)便會很快死亡,因此艾滋病完全可以通過下面的措施來預防。已知的艾滋病感染途徑就是體液交換及沒有全程正確使用安全套。 帶有艾滋病血液(釘或針筒上的血液)在空氣中不能立即死亡, 濃度愈高生存時間愈長, 長的則可達三日, 即使浸在酒精消毒也能生存十分鐘。因此,為避免有人刻意傳染,在公眾地方要留意釘有沒有留在要坐的座位上。
安全性行為:在所
衣服有安全套組成,旨在提醒人們進行安全性有的性行為中使用安全套。沒有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的陰道交和肛交是一種高危行為。少數人透過和艾滋病感染者進行口交而通過傷口被感染,但這種方式通常被認為是低風險的。但是,無論如何,如果希望絕對的安全,在口交中也應當使用安全套。唾液的艾滋病毒濃度很低,接吻是不會感染艾滋病,除非對方口腔有傷口。
不要共用針頭:如果需要諸如海洛因這樣的麻醉劑,不要和別人共用針頭,也不要使用已經被人使用過的針頭。醫護工作者遵循了一定的安全措施就可以避免艾滋病在病人和工作人員間、病人之間的傳播。通過針刺感染艾滋病的比率少於1比200。在針刺後使用抗艾滋病藥物進行消毒可以進一步減輕被感染的風險。
疫苗:儘管目前來說對於艾滋病的防治沒有有效的疫苗,2009年發布的RV144單次試驗疫苗被發現能夠減小接近30%的患病幾率。這也促使科研人員鑒定對研究出真正能夠防治艾滋病疫苗的信心。目前對於RV144疫苗的試驗還在進行。[1]
不會傳染艾滋病病毒是一種非常脆弱的病毒,離開入體後,在常溫下存活時間很短。下面幾種方式都不會傳播艾滋病:
(1)握手、擁抱不會傳染上艾滋病。
(2)共用勞動工具、辦公用具、電話艾滋病。
(3)共同進餐不會傳染上艾滋病。
(4)同仕一室、同用一浴池、共用馬桶不會傳染上艾滋病。
(5)咳嗽、打哦嚏、談話不會傳播艾滋病。
(6)蚊蟲叮咬不會傳染艾滋病。
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觸不會感染艾滋病。就是說,只要約束自己的性行為、不吸毒、不盲目使用血液製品,就不必戰戰兢兢地生活,恐懼是多餘的。[2]
病例現狀近年
抱起艾滋病患者來,艾滋病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據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11月23日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目前全球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攜帶者人數已經達到3940萬,比2003年增加了160萬人,為歷史最高紀錄。報告估計,在2004年中,有310萬人死於艾滋病,比2003年增加了20萬人,創下了單年死亡人數的最高紀錄;新增49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超過了2003年的480萬。
感染人群
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婦女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一個群體。上述報告指出,女性在艾滋病患者中的比例加大。從數字看,迄今全世界3700多萬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幾乎佔到了一半,達1760萬人。2004年全球新增感染者中47%是女性。
分布狀況
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分布狀況來看,雖然整個非洲的形勢已經大幅好轉,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仍是全球受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在南非有530萬人被感染。亞洲和東歐已經成為艾滋病病毒傳播最為迅速的地區。東亞地區有110萬人攜帶艾滋病病毒,兩年內增長率高達56%。東歐和中亞約有140萬人感染了艾滋病毒,而兩年前只有100萬。中國自1985年報告首例艾滋病以來,到2003年底,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為84萬,艾滋病病人約為8萬,累計報告的艾滋病死亡人數已逾千例。
痊癒案例2005年11月,據英國廣播公司及一些報章稱:一名25歲的倫敦男性居民安德魯·斯丁普森(Andrew Stimpson)曾在2002年5月確診感染艾滋病病毒,但未進行任何藥物治療,在2003年10月檢查時發現病毒已經消失。但負責治療斯廷普森的切爾西和威斯敏斯特全民保健系統基金仍要求斯廷普森接受進一步檢查,他有可能是第一位自己痊癒的HIV感染者。
另據美國媒體2008年11月12日報道,一名同時患有白血病和艾滋病的患者在接受幹細胞骨髓移植手術後,體內的HIV病毒居然也全部消失了。治癒這名美國男子的許特曼博士是血液學專家,而非艾滋病專家。他在準備骨髓移植手術的過程中想起一篇論文,文中稱一些人攜帶的一種突變基因似乎能讓他們先天具有抵禦艾滋病病毒的能力,這種自雙親遺傳的基因稱為「德爾塔32」,能夠阻礙艾滋病病毒對人體健康細胞的侵襲。許特曼博士便開始尋找攜帶這種基因、且能與患者骨髓相配型的捐獻者。結果在80名骨髓配型成功的捐獻者中,第61人被檢測出帶有「德爾塔32」突變基因。找到合適的配型者後,患者還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準備事宜。他服用了一些效力強勁的藥物,接受了放射性治療,目的在於消滅其自身受到感染的骨髓細胞,使其免疫系統喪失功能。此外手術結束後,許特曼博士還停止給患者服用抗艾滋病的藥物,因為研究小組擔心,這些藥物會干擾新骨髓細胞的生長。美國全國免疫疾病和傳染病研究所主任安東尼·福奇博士表示,這種手術如果用作臨床治療的話費用太高,而且風險過大,但還是值得鼓勵。許特曼博士則表示目前不能過於樂觀。他說:「藏匿於體內的艾滋病毒有時很狡猾,未被殺清的病毒伙粒就會找機會再冒出來。」
2008年1月,瑞士科學家認為患者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壓制住血液中的病毒後,可能不會通過性途徑繼續傳播病毒。
2011年
6月,有報道指美國人蒂莫西·布朗於1995年感染艾滋病毒,後來患上血癌,接受德國柏林的一個醫療團隊進行的骨髓移植後,發現艾滋病毒消失了,包括多處病毒可能螯伏的組織。在接受五年的治療後,住在美國加州的布朗體內依然沒有任何HIV的跡象,在此期間他沒有服用任何抗病毒藥物。[3][4]
2012年7月,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員發現,兩名患淋巴瘤的 HIV帶原者,接受壓抑 HIV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期間,進行骨髓移植後,兩人體內血液細胞的 HIV基因竟開始消失,逐漸被捐贈者的健康細胞殺死和取代,完全消滅。兩人情況與全球首名藉骨髓移植根治 HIV的病人布朗相似,但兩人移植的是正常細胞,有別於布朗的經挑選可抵抗 HIV的基因突變細胞。
中國現狀人數
2012年11月29日,中國衛生部發布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全國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9萬多例,目前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超過38萬例。[7]
歷史
愛滋病第一次在中國大陸地區被發現是在1985年6月。艾滋病攜帶者為一名阿根廷遊客。最後這位病人在協和醫院因併發症死亡。
85年以後,在浙江省又發現了一批數量不多,血友病的患者,他們非常容易出血,需要經常注射一種血液第八因子,是一種血液製品,是從捐獻者的血液中提純出來的,結果我們當時是從國外進口的血液製品,這種進口的血液製品中,當時已經含有艾滋病病毒,所以造成了在我們國家浙江省一些數量不多的病人中間,使用血液製品而造成了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這是一批少量的病人出現。
89年年底,在我國雲南省和緬甸的邊界,也就是德宏州,突然發現了幾百例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這些人都是因為吸毒造成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所以我們國家從85年早期艾滋病的傳入是通過一些國外來中國旅遊的一些感染者和使用血液製品感染的和由於靠近邊界的吸毒感染的,早期是這種形式。[8]
傳染途徑
中國政府的說法為:愛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異性間的性行為和吸毒。然而愛滋病防治工作者高耀潔和很多體制外人士認為,愛滋病在中國傳播的主要途徑是采血(獻血)、輸血,以及如內鏡檢查、胃腸鏡的檢查消毒不利、術者醫生的手套不更改等醫療途徑。
1990年代初期,河南省曾因非法血站泛濫導致愛滋病廣泛蔓延。到1990年代末賣血已經基本得到控制。[9]
從總體上看,中國愛滋病疫情仍呈現快速上升趨勢,防治工作存在宣傳教育、疫情監測和干預措施不力;法律法規不健全;防治力量和技術手段落後;對防治工作認識不夠等問題。
2007年11月29日,國務院防治愛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衛生部、聯合國愛滋病中國專題組聯合舉行《中國愛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2007年)》專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中國2007愛滋病最新資料,2007年新發愛滋病病毒感染者5萬,因愛滋病死亡2萬人,在5萬新發感染者中,異性性傳播佔44.7%,男性性傳播佔12.2%,注射吸毒傳播佔42%,母嬰傳播佔1.1%。
雖然愛滋病教育在中國已逐步展開,但社會上仍然普遍對愛滋病及其感染者認識不足且帶有歧視。
增長速度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愛滋病感染人數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已經進入了愛滋病感染的快速增長期。到1999年底,中國大陸所有省份都有愛滋病案例報告,說明愛滋病已經擴散到全國範圍。同時愛滋病感染人群也已經從高危人群開始擴散到社會各個階層。其中在性工作者和男同性戀者間的傳播速度也有增長的趨勢。到1999年底,中國大陸地區估計有愛滋病感染者50萬人。而聯合國已經向中國政府發出警告,要求中國政府採取緊急措施,以阻止愛滋病的蔓延。[10]
中國政府近年來也積極對公眾進行愛滋病知識的宣傳教育,包括向性工作者和同性戀者間進行安全性行為的教育。但收效甚微,也有一些人認為這將導致政府對性工作者和同性戀者的寬容,同時,很多執法機關在取締和懲罰性交易過程中,是以避孕套做為證據的,這種方式直接降低了安全性行為的概率。
防艾大使 彭麗媛對很
防艾大使彭麗媛多人來講,彭麗媛這個名字,是個政治符號,她是第一夫人。但除了這個政治身份,她還有很多溫暖的名字,比如:艾滋病防治親善大使。
12月1日,就是第26個世界艾滋病日了。近些年,我國的艾滋病患數目一直在「穩步增長」。以剛剛上報數據的甘肅省來看,甘肅省衛生廳給出的數據是:截至2013年10月底,甘肅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794例。同比增長了17%。甘肅一省如此,全中國乃至世界其餘地方自是可想而知。
關於艾
喂艾滋病兒童吃餃子滋病的防治,一直在提起,但從未能徹底解決。彭麗媛是在2006年成為預防艾滋病義務宣傳員的。她曾到安徽阜陽看望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的200多個孩子,與他們親密接觸,一起畫畫、唱歌、做遊戲,還把其中一個孩子摟在懷裡喂他吃餃子。時至今日,作為「預防艾滋病義務宣傳員」的彭麗媛還經常在公益廣告出現。
彭麗媛甚至想到了艾滋病致孤兒童的心理健康應該被重視。她提出國家應該對這些孩子負責,由家庭寄養、社區收養等形式來疏導和教育艾滋病致孤兒童。[5]
濮存昕濮存昕,著名演
濮存昕為艾滋病拍攝公益廣告員,常年堅持公益活動,是中國第一個出任「艾滋病宣傳員」的公眾人物。
2000年11月1日,當濮存昕從衛生部副部長手裡接過「艾滋病宣傳員」的聘書時,他曾向記者表示,當時的自己不能說一點顧慮都沒有,一方面那時候因為對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不了解,覺得這一工作可能會有一定風險;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確定這一工作是否會對自己的公眾形象有負面影響,也許有人會懷疑自己做這一工作是因為本身染上了艾滋病。「但是,衛生部是政府部門,它提出這樣的要求,說明社會需要在這個時候有這樣一個人去做這樣一件事情,既然選擇了我,那我責無旁貸。」
在此後的幾年內,濮存昕做了大量工作:拍公益廣告、出演有關艾滋病的電影、對社會公眾或政府機構人員做講座和培訓、在政協會議上提交有關提案,等等。所有這些工作,從所希望達到的效果來說,可以說有兩個:引起社會對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視;呼籲社會關心艾滋病病人。
濮存昕說,「事情好像越做越多,因為我的原則就是要麼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6]
推薦閱讀:
※TCL董事長直接向世界喊話 : 未來全球創新發展中心在中國
※特朗普執政:世界火藥桶危機
※理念吸引世界 不能總是自說自話
※多位科學家和名人表示:人類世界是被模擬出來的!
※坎坷過人生,簡單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