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人彰顯身份的新方式
中國富人圈正悄然變化著,不再有錢任性的花,而是花對的錢去學習如何讓自己的行為舉止像「富人」。
當前,中國富人圈正悄然變化著,不再有錢任性的花,而是花對的錢去學習如何讓自己的行為舉止像「富人」。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國交際日益增多,中西方禮儀文化的差異更是越發顯露,這種差異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在中西禮儀沒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中國一些新貴花高價學西方禮儀以彰顯身份。
英國文化禮儀公司Seatton總經理James Hebbert表示,「過去中國富人都買名牌來彰顯地位,如今他們開始學習知識以凸顯不同。」 Hebbert到中國各地教授客戶如何正確握手、打領帶、用餐具、進行眼神交流並挑選不同場合的著裝。「很多人,尤其是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人,不希望做生意或赴西方度假時丟臉。」
上海中國市場研究集團的肖恩·賴因說:「在中國,初進社交界的年輕女子正形成一個很大的群體。這絕對是個很好的市場,現在有很多『新貴』。」
根據貝恩最新研究,2010年以來,中國百萬富翁人數增加一倍,百萬富翁人數或超過百萬,並且新富翁年齡越來越小。據一家獨立的顧問公司預測,至2030年,中國將有14000多個年收入超過3000萬美元的超級富翁。
經濟在增長,富人的內心訴求也跟著變化。「這一點在發展中國家十分明顯。起初,他們會把自己打扮的像珠寶一樣『金光閃閃、生硬奪目』,現在,這些人希望能擁有一種更高明的品味和格調。」
5位中國女士端坐在椅子上,腳旁放著設計師手袋。她們在聚精會神地聆聽《尚流Tatler》雜誌的一位時尚攝影師傳授在公開場合擺姿勢的方式。他正在談論化妝、燈光和顴骨。
房間里貼著Pierre Frey壁紙,學員們喝茶時使用的都是柏圖出品的精美茶具。她們都手拿筆記本,認真學習鏡頭前的各種禮儀規範。
這堂名為「如何在鏡頭前擺出優雅姿勢」的課程是瑞雅禮儀學院(Institute Sarita)提供的諸多課程之一。
這所學院是現代版的歐洲女子精修學校,它的誕生迎合了中國新富階層的需求。這家位於北京三里屯的學院還提供其他課程,包括如何養育子女、得體的餐桌禮儀和奢侈品品牌的發音。
「我的多數客戶都在海外或商務晚宴上有過令人尷尬的經歷。他們之所以來到這裡,是希望能在這些場合更加從容,」瑞雅禮儀學院創始人何佩嶸(Sara-Jane Ho)說。
「主要是學習在國際環境中的行為舉止,」何佩嶸說。她本人曾經在瑞士IVP學院(皮埃爾弗別墅學院,Institut Villa Pierrefeu)進修過禮儀。IVP是全世界僅剩的幾所正宗的精修學校之一。
到目前為止,她已經吸引了數百名中國富豪參加自己的課程,5月份還在上海開設了分校。
在中國,禮儀課程的客戶包括政府官員、留學生、準備招待貴賓的富豪妻子以及喜歡到國外旅遊的人。
「各個階層都存在巨大需求,」赫伯特說。他的客戶最初是希望學會衣著得體的開勞斯萊斯的人,後來擴展到一些渴望了解英式生活方式的中產階級。「短短几年間,我們的客戶群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出國旅遊,他們看到了擁有國際競爭力所蘊含的優勢。」
在歐洲,學習如何用刀叉剝桔子或許顯得有些多餘,但在中國,新富階層們卻準備好了為此支付費用,以便掌握各種可以與自己新的社會地位相匹配的禮儀。
「下次我去米蘭的高級餐廳吃飯時,就能自信地告訴我的丈夫,不應該像拿著匕首一樣使用餐刀。」一位學員說道,她在上海參加了詹姆斯·赫伯特提供的2小時西餐禮儀課程,但她並不願意公開自己的姓名。赫伯特的下午課程每次有10名學員,共收費2萬元人民幣。
瑞雅禮儀學院最熱門的是「女主人課程」,收費是10萬元人民幣。在12天的時間內,學員們將學到包括寒暄方式和酒肉搭配在內的各種技巧。
媒體對一些中國遊客在海外旅遊時的行為舉止展開了批評,甚至連中國國家主席也曾批評過此事。在去年9月訪問馬爾地夫時,習近平主席就曾建議中國公民到海外旅遊時應當文明出行。
2014年有1億中國人出國旅遊,而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也登上了世界各地的媒體頭條,其中最為極端的例子包括在埃及文物上刻字、向空乘人員潑灑開水和隨地小便。
去年10月,中國國家旅遊局針對中國遊客在海外的行為舉止出台了嚴格的指導規範。這本64頁的手冊警告中國遊客不要在泳池內小便,不要拿走飛機上的救生衣,不要在馬桶座圈上留下腳印。倘若出現違規行為,不僅旅行社有可能受到懲罰,行為粗魯的旅客也有可能被列入黑名單。
推擠、插隊、大聲喧嘩和在公共場合挖鼻孔這些如今被很多外國人視作不禮貌的行為,在多數中國人看來已是司空見慣。但隨著中國逐步開放,與世界的接觸日益頻繁,中國人也越來越重視自己在海外給人留下的印象。
為了不再給外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很多新精英階層開始到禮儀學校進修。與此同時,他們還把良好的禮儀視作新的身份象徵。
「中國人明白,由於他們的祖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所以他們也必須了解其他的文化和習俗,以此促進政治和商務關係。」皮埃爾弗別墅學院院長薇薇安·內利(Viviane Neri)在電子郵件中說道。
「以前,富人們都爭相購買豪車,」赫伯特說,「現在,他們則希望通過其他方式來彰顯身份。」
哈佛大學社會學家懷特(Martin Whyte)說,中國社會在享受新財富的同時,對貴族禮儀產生興趣是可以預見的,因為當代中國缺乏"貴族禮儀傳統"。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中國的新貴階層,甚至希望自己成為《唐頓莊園》里的老貴族,擁有一名英式管家來裝點他們新買的古堡、公館、別墅和倫敦市區豪宅。英式管家突然變得供不應求,而專門負責培養英式管家的歐洲各大管家學院也因此生意興隆。中國有個段子: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拿沙特工資,住英國房子,戴瑞士手錶,娶日本老婆,做泰國按摩,開德國汽車,坐美國飛機,喝法國紅酒,抽古巴雪茄,穿義大利皮鞋,看奧地利歌劇,請英式管家,雇菲律賓女傭,當中國幹部。
早在2000年,為了讓中國人用上英式管家,北京有家名叫和喬麗晶的高檔公寓選派6人,送到英式管家的最高學府荷蘭國際管家學院(TIBA)進行培訓,學成歸來後,原本計劃一人管一家的6名「英式管家」,最後變成一人分管十幾個家庭,管家不像管家,更像是「職業經理人」。
由於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正宗的英式管家在中國容易水土不服,最好的方式還是培養中國管家為中國人服務。盯著中國這塊肥肉的荷蘭國際管家學院決定自己來中國開分校,如果一切順利,這家分校將於今年11月份在成都城郊開學首訓,為中國培養本土管家。
「中國新貴最不情願像父輩那樣生活,」英國管家協會創辦人安東尼·塞登·霍蘭說,「他們知道怎麼做飯,但他們現在希望由別人來做。」
「僱用全職的專業管家,尤其是僱用歐洲人,這是明顯的地位象徵。另外,如果你花500萬美元或者1000萬美元買了一幢房子,那麼雇個管家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專註於研究中國富人生活方式的胡潤表示。
「我們已無法滿足來自中國客戶的巨大需求,」培訓管家的倫敦貝斯普克公司負責人薩拉·威斯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他們看到西方富人有管家就希望自己也有一個。目前一個在中國工作的英式管家,年收入已經能達到6萬英鎊(約合60萬元人民幣)。而同樣一個管家在英國,收入則少得多,一年只入賬3.5萬英鎊。」
但歐洲的英式管家並未蜂擁到中國。一名管家通常要指揮其他所有家政人員,比如花匠、廚師和清潔工,語言是個嚴重的障礙。
在托馬斯看來,最好的法子,還是專註於培養中國管家。安東尼也是這樣想的,在英國管家協會培訓的2000名中國管家當中,大部分人目前在中國的豪華酒店行業工作。
今天的中國富人就像19世紀的美國人。「他們覺得有必要向世界展示,他們不僅僅只是會貪婪積累財富的暴發戶,而是有文化底蘊的文明人。這樣的話他們才有可能被看作為豪門尊貴。」
推薦閱讀:
※喬布斯與中國「山寨」文化的比較
※中國不欠司徒雷登任何人情|伐柯熱點
※圖解陽宅三要:中國第一本居家風水實戰經典
※2013中國大眾富裕階層財富白皮書(圖)
※中國羅盤詳解-第二十層 八門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