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經絡簡介

一年之中,春夏陽氣升發,氣血浮於身體表面,秋冬陽氣內斂,氣血沉於身體之里;一月之中,每月月圓的時候,人的氣血較盛,月缺時,人的氣血較弱;一天之中,時辰不同各個經絡的氣血盛衰也不同。 從地理方面來講,居住環境會影響人的身體狀況:比如北方風沙多,所以北方人的皮膚紋理較粗糙;南方天氣潮濕多雨,所以南方人皮膚較為細膩。因此,治療同樣的病,對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經絡刺激就要有很多不同,不能一概論之。 《黃帝內經》里對人體經絡的作用推崇備至,它說經絡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也就是說,人生下來、活下去、生病、治病的關鍵都是經絡,可以說是「決生死,治百病」。書中具體講述了每條經在人體上的循行,還講到「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也就是經絡向內歸宿於五臟六腑,向外四通八達於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總之,經絡把人體各部分都聯繫起來,變成了一個奧妙無窮的活生生整體。 東漢的「方書之祖」,有著「救命活神仙」之稱的張仲景,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發展了經絡學說。他認為人所生的病是通過一條叫「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這樣的通路從體外向體內傳輸的,根據疾病所屬的經絡不同,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療。比如最初的風寒感冒病在太陽經,要用麻黃湯來治。他的《傷寒論》也是中醫的四大經典著作之一。 《黃帝內經》對人的看法上應天時,下應地理,內應精神情志。 拜師後師父首先要徒弟學的就是經絡,因為只有懂得經絡才能明白臟腑之間互相有什麼關係,所以不學經絡就不知道如何用藥,如何開方,因為中藥是講究歸經的。而古代的中醫都是大儒,「醫文同源」,「醫道同源」,「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等正是對此的描述。 依據中醫「治病之要,氣內為保」的學說,按揉經絡穴位與內服藥有「異曲同工」的作用。 劉力紅,很多人知道他是源於《思考中醫》這本暢銷書。他是著名的中醫專家,廣西中醫學院的教授。他很重視古代經典,對中醫古籍研究很深。他認為:「經絡隧道,若非內視返觀者,是難以說出道的。」只要具備這個內視能力,經絡和穴位都是看得見的東西,就像李時珍說的「內景隧道,惟反觀者能照察之」。通過具體癥狀,可以知道是哪條經出了問題,就可以針對這條經治療。劉力紅先生是學傷寒的,所以在《思考中醫》里,每條經都有本經病的論述,而他的開方施藥也和病人的經絡聯繫得非常緊密,治癒效果相當好。 吳清忠,台灣著名人士,可以說是久病成醫的一個典範。身體需要的,不是靈丹妙藥,而是一本正確的人體使用手冊」,而根據人體的經絡系統對身體進行維護就是正確的首選方式。他通過自身實驗和對家人的保健護理總結出了一套自我保健方法,主要以「敲膽經」和「按摩心包經」為主。 費倫,復旦大學教授、知名學者,對經絡有著濃厚興趣。前幾年他愛人身體不太好,他親自為她做中醫治療,效果非常顯著。出於對中醫的信服,他開展了經絡實質以及功能性特徵的實驗研究。他認為,人體經絡穴位的物質基礎是以結締組織為基礎,連帶其中的血管、神經叢和淋巴管等交織而成的,並將這項研究在1998年3月的《科學通報》上發表。 陳玉琴,也是一位由疾病走向濟世醫者之路的人。同樣是因為重病纏身,經西醫治療後大失所望,她便發憤自學經絡按摩,並治好了自己的重病和身患絕症的丈夫。她結合自身體驗和傳統醫學的經絡精髓,並將它們施化於眾人,希望用它們為更多人解除病痛。陳玉琴認為,經絡只不過是疏通五臟六腑的通道,指壓、推拿、針灸、拔罐、刮痧都不治病,只不過是疏通經絡,經絡疏通了,人體的很多病症也就隨之減輕或者消失了,這與中醫理論中常說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是一個道理。 「井」穴不過就是手指尖、腳趾尖的穴位,是一條經里氣血運行的始發站。 至於任督二脈,是人身體內的兩條重要經脈。督脈在身體的後正中線,就是沿著脊梁骨從下向上走;任脈在身體前正中線,也就是肚臍眼所在的上下直線。前後這兩條經脈是氣血的循環通路,又叫「小周天」。 柳枝接骨」在名醫傅青主的《金針度世》里還真有記載。人骨頭斷了,把柳枝剝了皮整成骨頭的形狀,中間打通像骨腔似的,放在兩段斷了的骨頭中間,在木棒的兩端和骨頭的兩個切面都塗上熱的生雞血,再把「石青散」撒在肌肉上,把肌肉縫好,然後敷上接血膏,用木板固定,慢慢的這截柳枝就會被鈣化,成為骨骼。至於金瘡葯,《金匱要略》里就有記載,大多是止血生肌的中藥。除了治一些經絡不通引起的疾病,刺激經絡和穴位還能治「未病」,也就是養生保健。在你身體將要發病或者剛剛發病,還沒有引起你注意時,往往可以從穴位和經脈上反映出來一些初期癥狀。這時刺激經絡,身體的各種自我調整系統就能夠被激發,激活後就能自我恢復平衡。 什麼是健康?健康就是人身體的每個部分都能夠正常地工作,像親人一樣在生活中呵護相依。在如此的團結和平衡下,身體怎麼會不健康快樂呢?  經絡是什麼?通俗地講,經絡就是運行氣血的路線,它分布在全身的上下里外,如果說我們的身體是一座大廈的話,那麼經絡就好比是埋伏在大廈牆體里的電線網路,燈火通明的大廈全靠這些網路來通電,一旦電線短路,大廈就會陷入黑暗之中;同樣,經絡不通了,我們的氣血就不能很好的運送到各個臟腑,我們的身體就有問題。 不小心把食指尖(商陽穴)割破了,然後就發現疼了很多天的嗓子莫名其妙地好了;或者本來一直失眠,第二天出門光著腳走路時發現腳底(湧泉穴)又酸又疼,一天下來睡覺踏實了。 針灸或者按壓穴位的時候,人身上沿著經絡的地方會出現酸、脹或者麻的感覺,比如按手臂肘彎下的「麻筋」,手心會有麻的感覺,中醫把這個叫「得氣」,出現這種現象時往往診治病效果更好。不過這種「得氣」跟每個人的體質有關,有的人明顯,有的人則什麼感覺都沒有。大體來說,黑人和白人的循經感測就比黃種人出現得多,所以針灸在他們身上效果更好。 (2)循經皮膚病。一些人的皮膚病不是沿神經也不是沿血管,而是沿經絡出現。 當你抱著寵愛的小貓或小狗看電視時,可以順便幫它揉揉百會穴,百會穴在兩隻耳朵連線的中點,這樣它會更舒服,也會更安靜地待在你懷裡。科學界測出,動物和人有相同或相似的經脈循行線,這也證明了經絡存在的普遍性。但是人畢竟受到了自然界的偏愛,人體內的手三陽經,包括大腸經、三焦經與小腸經,都是其他動物沒有的。 中醫上將經絡中內屬於髒的,跟臟直接相連、關係最緊密的經稱為陰經,它與臟對應的腑又有緊密聯繫,中醫稱這種關係為絡;將內屬於腑的,跟腑直接相連、關係最緊密的經稱為陽經,同樣它絡於腑相對應的臟。陽經在四肢的陽面,陰經在四肢的陰面。日常的保健以敲陽經為主。陽代表那些向上的、明亮的、亢進的、強壯的東西;陰則代表向下的、黑暗的、衰退的、虛弱的,和陽相反的一些東西。陰陽是互相依賴的。人們總嚮往著陽的方面,比如希望自己有用不完的精力,活躍的思維,強壯的身體。但如果懂得陰陽的關係,你就知道必須養足自己的陰,才能得到所嚮往的陽。只要平時注意本書所介紹的正確的養生方法,比如睡眠方法、四季睡眠和子午覺、敲經絡,就能保持陰陽平衡。 中醫的五行學說,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特性來歸類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人體經絡臟腑的有關竅位,同時也與五行對應,即木、火、土、金、水分別對應肝經、心經、脾經、肺經、腎經,同時也存在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 肝經太旺的人平時都喜歡生氣,因為肝經主怒,若是女士的話容易得乳腺增生,因為肝經循行經過乳房;肝經有異常的話會同時影響到脾經,又因為木克土,所以同時她也會有消化系統方面的問題,比如腹瀉、腹脹或胃痛等。因此有這樣癥狀的人平時主要敲肝經,就是敲腿的內側,或者推兩側脅肋部,舒理肝氣。 另外,青紅黃白黑五色分別對應肝經、心經、脾經、肺經、腎經。根據經絡與五色的對應關係,建議心經虛的人,即心慌、心悸的人多穿紅色衣服;肺經虛的人,即平常經常感冒的人多穿白色衣服;肝經虛的人,就是平時膽子小,容易被驚嚇的人多穿青色衣服;腎經虛的人,平常怕冷,小便次數多而且清長的人多穿黑色衣服;脾經虛的人,即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多穿黃色衣服。 心經、夏天、紅色在五行里都屬於火,所以中醫提出紅色的衣服應該為夏季著裝的首選。不少人認為夏天穿白色衣服最佳,其實穿紅裝更好。因為紅色的可見光波最長,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線,保護皮膚,所以夏天穿紅色衣服可保護皮膚不受傷害並防止老化。這個結論又印證了中醫理論的博大精深。 我曾見過一位針灸大夫坐診,印象十分深刻。當時患者是一位穿著青色外衣的女士,那女士臉色萎黃,想請大夫幫她調理一下,大夫診治完後囑咐她以後不要穿青色的衣服,而要多穿黃色衣服。我大惑不解,女士走後,大夫就給我們解釋,正常人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都無所謂,但這位患者本來脾經就很虛,而青色屬木,旺肝經,肝經一旺就克脾經,患者的脾經太虛了,經不起肝經的一點旺盛,所以不能穿青色衣服。 在中醫理論中,經絡與五味的對應為酸入肝經、甘入脾經、苦入心經、辛入肺經、咸入腎經,五味功用性能為酸收、甘緩、苦瀉、辛走、咸潤。五味選擇性地作用於經絡,並通過經絡傳導間接地作用於臟腑。有的人喜歡吃甜,有的人喜歡吃酸,每個人對味道都有偏好,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健康。但這種偏好不能太過。如果這個人很喜歡吃酸的,但已經有胃痛了,那就要少吃了,因為酸屬於木,旺肝經,木克土,而胃經是屬於土的。 當人體某個經絡功能下降時,人對某些滋味就感覺不到;當某個經絡功能亢奮時,即使沒有吃東西口中也會感覺到某種很重的滋味。比如肝火重時口發苦,脾陽上亢時口發甜,遇到這種情況就要敲相應的經絡,直到把這條經絡調理正常,這種異常的味覺就會消失。 我們的祖先有「早吃咸,晚喝蜜」的習慣,這是很有道理的。早餐一定要吃好以應付一上午繁忙的工作,咸入腎經,腎經氣旺,自然精力充沛。早餐喝白粥就鹹菜,或者吃一碗餛飩,再加幾個包子,是中國傳統飲食中最好的最符合經絡養生的選擇。晚上吃完飯後,喝點蜂蜜,甘入脾經和胃經,胃和則卧安,那麼晚上睡覺一定很香。 中醫就是這樣用傳統知識解釋我們的身體,在了解自己身體的同時,知道一些傳統醫學中的幽微、精湛之術,並試著用它們來思考,料理我們的身體,這未嘗不是人生中有趣而有益的善舉。
推薦閱讀:

《佛說盂蘭盆經淺釋》簡介 (轉發功德無量)
自我按摩保健康復法簡介
國際時訊的簡介怎麼樣?
《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沈從文 著)【簡介
詩人白居易簡介

TAG:經絡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