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好家風是福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就像樹的根系,河的源頭,深遠地影響著家裡的每名成員。中華民族自古重視家庭與家族,從兒時的家教、家學,到成年的家訓、家規,這一系列的規則與教導,最終形成了氣質鮮明的家風,作為道德操守而世代傳承。

歷史上能夠繁榮百年的大家族無一不有著良好的家風。被譽為「江南第一家」的鄭氏家族,以孝義治家聞名於世,長達168條的傳世家訓《鄭氏規範》是中國傳統家訓的重要里程碑。而山西晉城的陳氏家族,以禮義傳家,培養出了《康熙字典》總修官陳廷敬,更享有「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的美譽。

縱觀傳統家風,除了以孝、禮為底色外,儉與廉是突出的兩大主題。諸葛亮的《誡子書》開篇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司馬光的《訓儉示康》借張文節之口,道出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治家真理。包拯將《誡廉家訓》刻石立碑,「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以此警戒後人。

一個家族出現了一位傑出的人物,在家風中注入了自己的人文氣息,後世便會遵循著明晰的家訓,往往人才輩出,冠蓋如雲。而就算是平民百姓,也有著口口相傳的規矩,如「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等俗語,有多少父母對自家的孩子這樣講過,就有多少孩子一輩子這樣記著。

若摒棄了優良家風,這個家族的毀滅是必然的。一代名相寇準晚年喜好奢華,據《宋史》記載,他經常在家中歌舞昇平,後來家業敗盡,病死後家人竟無錢將其下葬,驕奢的生活習慣也直接被寇準的後代所繼承,司馬光這樣評價寇準的後人:「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權臣嚴嵩,由於有妻子歐陽氏規勸,對兒子嚴世蕃管教甚嚴,歐陽氏病死後,嚴世蕃再也無人管束,竟向裕王索賄,並向人誇耀,最終落得被抄家的下場。

「千舉萬變,其道一也。」雖然當代的家庭結構與千百年前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人們對和睦、信義、勤儉、廉潔的追求是永恆的。中國的傳統知識分子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以「修身齊家」為前提,而「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也寫入《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對於黨員領導幹部來說,家風不僅僅是一家的私事,也關係到幹部作風,聚沙成塔,眾志成城,廉潔家風還有助於推進黨風政風社風民風更加清明。

無數共產黨人正是這樣做的。毛澤東要求子女樹立「平民思想」,周恩來曾為家人立下「十條家規」,朱德曾教育引導子女「接班不要接官」,彭德懷則教育侄子「近水樓台不得月」……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家風的垂範作用。

「子不教,父之過。」最好的教育不是語言,而是身體力行。黨員領導幹部在嚴格自律的同時,對家人也要嚴格要求。溫室里的花朵難以經歷風雨,只有經歷風雨才能看見彩虹,「不墜門風」的基礎必然是「篤學修行」。

家風是價值觀,家風是規矩,家風也是福氣。(蔡相龍)


推薦閱讀:

農家風味招牌菜——迷蹤地鍋雞
重溫家訓 涵養家風
演員楊大俠:「書香」家風伴我成長
話說家風

TAG:家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