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妙語錄
06-13
我丟開了上流社會和它的浮華;我把所有的裝飾品都拋開了?更重要的是,我從心底擯棄了利慾和貪婪,這就使得我所拋開的一切都變得無關緊要了。——《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考驗越是巨大、嚴峻、繁複, 對於善於承受考驗的人就越有好處 考驗越是巨大、嚴峻、繁複,對於善於承受考驗的人就越有好處。無論 多麼強烈的痛苦,對於任何一個能夠看出這痛苦給人帶來非同一般的裨益的人,都會喪失效力。——《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逆境當然是了不起的先生,但是,他索取的學費太高,而你從中獲得的 收益往往得不償失。況且沒等你從這些姍姍來遲的教訓中學有所成,運用它們的時機卻轉眼即逝了。——《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人生無非是一種受考驗的狀態。這些考驗是哪一類型,這並不重要,只 要從中得出它們應得的結果就行。——《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正是由於最初的障礙,他們*才學會了努力,並且要力圖超出他們已經走 過的那些廣大的領域。——《論科學與藝術》* 指科學家。 他們掃除了通向文藝女神神殿的種種困難,而這正是自然布置下來作為 對於那些有意求知的人的能力的一種考驗。——《論科學與藝術》我應該學會經得起笑罵,只要這笑罵不是我應該受到的。——《懺悔錄》(第二部)幸福沒有美德就毫無真正的幸福可言沒有美德就毫無真正的幸福可言——《懺悔錄》(第一部)大部分人對於這種既給人以無限煩惱又使人覺得十分甜蜜的充沛生活,都在它尚未到來之前,便陶醉在渴望里,預先嘗到了美味。——《懺悔錄》(第一部) 不論到什麼地方,幸福步步跟隨著我;這種幸福並不是存在於任何可以 明確指出的事物中,而完全是在我的身上,片刻也不能離開我。——《懺悔錄》(第一部) 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寫的,它只能體會,體會得越深就越難加以描寫, 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實的彙集,而是一種狀態的持續。——《懺悔錄》(第一部) 我這一輩子只是在那個幸福的年代最接近明智。對過去沒有多大的懊 悔,對未來也毫不提心。經常佔據我心靈的思想是享受現在。——《懺悔錄(第一部)神經過敏症乃是幸福的人常得的一種病。——《懺悔錄》(第一部)幸福的渴望在男子的心裡是永不熄滅的。——《懺悔錄》(第二部)如果我們可以在自身之中求得幸福,那末從別人的意見里去求得我們的幸福,又有什麼好處呢?——《論科學與藝術》 經驗告訴他,追求幸福乃是人類活動的唯一動力,因而他能夠區分兩種 情況:一、由於共同利益,他可以指望同類的幫助,這是一種稀有的情況; 二、由於彼此間的競爭,他不能信任他的同類,這是更稀有的情況。在第一 種情況下,他和他的同類結合成群??。在第二種情況下,每個人為了力求 獲取自己的利益,如果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力量,便公開使用強力,如果覺得 自己比較弱,便使用智巧。——《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我們不可能知道絕對的幸福或絕對的痛苦是什麼樣子,它在人生中全都 混雜在一起了;我們在其中領略不到純粹的感覺,不能在同一種情況下感受 兩種不同的時刻。——《愛彌兒》 在這個世界上,對於人的幸福只能消極地看待,衡量的標準是:痛苦少 的人就應當算是幸福的人了。——《愛彌兒》 除了體力、健康和良知以外,人生的幸福是隨著各人的看法不同而不同 的;除了身體的痛苦和良心的責備以外,我們的一切痛苦都是想像的。——《愛彌兒》我們愈接近享受的時候,幸福愈遠遠地離開我們。——《愛彌兒》做有意義的事,其本身就是對生活的享受。——《愛彌兒》在希望得到這種最大的幸福的時候,其樂趣比實際得到它的時候還甜蜜一百倍;在等待的時候,其滋味比嘗到的時候還好得多。——《愛彌兒》甜蜜的結合既是你心地善良的報償,也是你忠實於愛情的報償。——《愛彌兒》我離群索居會比混在他們一起更幸福百倍。——《愛彌兒》通過自身的經驗我懂得:真正的幸福之源就在我們自身;對於一個善於理解幸福的人,旁人無論如何也不能使他真正潦倒。——《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要學會毫無怨言地忍受苦難。一切終會恢復正常要學會毫無怨言地忍受苦難。一切終會恢復正常。——《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對於我,恫嚇比打擊更為可怕。災難一旦臨頭,事實便把想像的成分拋 開,還原其真實的內容。於是,我發現,這些災難比之我原來所想像的,要 小得多。——《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可是二十年來,我從經驗中獲得的卻是一種委實叫人傷心的學問:蒙昧 無知反而更好。——《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我很少見過幸福的人,也許一個也沒見過,但我卻常常見到一些心滿意 足的人。——《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很少有人像我這樣嘆息過,也很少有人在一生中像我流過那麼多的眼 淚;但是我從來沒有因為貧窮或怕陷入貧窮而發出一聲嘆息或掉過一滴眼 淚。我的靈魂,雖然飽受命運的考驗,可是除了那些與命運無關的幸福和痛 苦之外,我從來不知道還有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和痛苦。——《懺悔錄》(第一部) 他的感情非常熾烈,卻從不外露,但是在悄悄地嚙啃著他的心靈,使他 做了一輩子唯—一件可怕的蠢事:有一天他服了毒。——《懺悔錄》(第一部) 我們生來本不是為了在世上享受幸福的;靈魂與肉體,如果不是二者同 時在受苦,其中必有一個在受苦。——《懺悔錄》(第一部) 我對人生的痛苦作了一個公正的審查,??在所有這些痛苦之中,沒有 一個痛苦能怪罪天意,沒有一個痛苦不是出於人對自己才能的濫用者多,出 於大自然本身者少。——《懺悔錄》(第二部) 我覺得老是孤獨地生活在世上是一種十分凄涼的命運,特別是處於逆境 的時候。——《懺悔錄》(第二部) 在毫不畏懼地忍受輕微痛苦的過程中,他就會漸漸學會到如何忍受更大 的痛苦了。——《愛彌兒》一切痛苦的感覺都是同擺脫痛苦的願望分不開的,一切快樂的觀念都是同享受快樂的願望分不開的;因此,一切願望都意味著缺乏快樂,而一感到 缺乏快樂,就會感到痛苦,所以,我們的痛苦正是產生於我們的願望和能力 的不相稱。一個有感覺的人在他的能力擴大了他的願望的時候,就將成為一 個絕對痛苦的人了。——《愛彌兒》 只有在他似乎是一無所有的時候,他的痛苦才最為輕微,因為,痛苦的 成因不在於缺乏什麼東西,而在於對那些東西感到需要。——《愛彌兒》 時間或死亡是醫治我們痛苦的良藥;我們愈不知道忍受,我們就愈感到 痛苦??——《愛彌兒》 遠慮!使我們不停地做我們力不能及的事情,使我們常常嚮往我們永遠 達不到的地方,這樣的遠慮正是我們種種痛苦的真正根源。——《愛彌兒》痛苦本身也是一種調料,能夠消除其中的苦味??——《愛彌兒》快樂往往只是幸福的可疑徵兆。一個快樂的人往往是一個不幸的人,他在拚命地欺騙別人和愚弄自己。——《愛彌兒》 任何一個人,只要他的心和他的愛好遭到了破壞,他如花似錦的年華就 會像春夢似地消磨過去的。——《愛彌兒》 十全十美的幸福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然而最大的痛苦,即我們本來可 以避免而沒有避免的痛苦,是由於我們的過錯而遭遇的不幸。——《愛彌兒》生命生命的每一個時刻,我們都在死亡和誕生生命的每一個時刻,我們都在死亡和誕生。——《愛彌兒》生命的遭遇最大的危險的時候是在它的開始;對生活的體驗愈少,則保持其生命的希望也愈小。——《愛彌兒》 打破認為生命有了不起的價值的說法,你可以毫無憂慮地享受你的生 命,你可毫無恐懼地結束你的生命。——《愛彌兒》 不管死亡在什麼時候到來,我都不把它看在眼裡,在它的面前,我決不 做偷生的打算;然而在我活著的時候,它也是永遠不能妨礙我的生活的。——《愛彌兒》人行將脫離自己的軀殼時,卻被它裹得最緊。——《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大凡老人比孩子更依戀生命,比年輕人更不情願離開人世。因為,他們 的全部勞作原是為了生存,而到了生命終點,他們卻發現自己的全部心血都 白費了。??他們一輩子也末曾想到獲取一點臨死時能夠帶得走的什麼東 西。——《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看著一個人大踏步地向著墳墓走去,那是一點也不愉快的,死的形象使 所有一切都變醜陋了。——《愛彌兒》 當你學會了同樣無動於衷地去看待生與死、疾病與健康、富貴與貧窮、 榮譽與誹謗,這一切的確也就沒有什麼了。——《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人不年輕了,而有一顆年輕的心,是不會不吃苦頭的。——《懺悔錄》(第二部) 在年輕時候,我的想像力總是向前展望,現在則是追溯往事,以甜蜜的 回憶來填補我永遠失去的希望。——《懺悔錄》(第一部)孩子們生來就是人,他們的自由屬於 他們自己,任何別人都無權加以處置 不能轉讓自己的孩子。孩子們生來就是人,並且是自由的;他們的自由 屬於他們自己,除了他們自己而外,任何別人都無權加以處置。——《社會契約論》 一個兒童在平常生活里性情靦腆溫順,但在激情奮發的時候卻是那樣激 烈、高傲而不可馴服。——《懺悔錄》(第一部) 既然是不能肯定目前的痛苦能夠解除將來的痛苦,為什麼又要使他遭受 他現時承受不了的那麼多災難呢?——《愛彌兒》 在萬物的秩序中,人類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 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愛彌兒》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 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 就會腐爛??——《愛彌兒》一個孩子是寧願把一百個金幣而不願把一塊點心給人的。——《愛彌兒》我們一定要保持天真,少弄玄虛。——《愛彌兒》年輕人啊,在你還十分柔和的心靈上要打上真理的烙印年輕人啊,在你還十分柔和的心靈上要打上真理的烙印。——《愛彌兒》一個年輕人是應該有所鍾愛,否則就會趨於淫亂。——《愛彌兒》萬萬不要無所事事,一事無成。當我們只遇到逆風行舟的時候,我們調整航向迂迴行駛就可以了;但是,當海面上波濤洶湧,而我們又想停在原地 的時候,那就要拋錨。當心啊,年輕的舵手,別讓你的纜繩鬆了,別讓你的 船錨動搖,不要在你還沒有發覺以前,船就漂走了。——《愛彌兒》 我年輕力壯,朝氣勃勃,無憂無慮,對人對己滿懷信心,我正處於人生 中的那個短暫而寶貴的時期,這個時期有種青春活力,可以說把我們整個身 心都舒展開了,同時用生活樂趣把我們眼前的萬物也美化了。——《懺悔錄》(第一部)真正的卑劣行為,年輕時所犯的要比成年所犯的更可惡。——《懺悔錄》(第一部)有健全的感覺機能,才能應付一切有健全的感覺機能,才能應付一切。——《盧梭》所有一切的壞事都是來源於柔弱,孩子之所以淘氣,只因為他是很柔弱的,假使他的身體健康有力,他就會變得挺好的:事事都能幹的人,絕不會 做惡事。——《愛彌兒》身體必須要有精力,才能聽從精神的支配。——《愛彌兒》虛弱的身體使精神也跟著衰弱。——《愛彌兒》生命、健康、理性和舒適,應該是壓倒一切的,不舒適的事物決不會顯得優美;苗條並不等於瘦弱,為了討得人家的愛,就不應當有一副不健康的 樣子。——《愛彌兒》 不吃過量的飲食,也不過多地憂慮,不過多地勞累,不過多地休息,生 病的時候是很少的。——《愛彌兒》 只有在一個勞動者的粗布衣服下面,而不是在一個佞幸者的穿戴之下, 我們才能發見身體的力量和生氣。——《論科學與藝術》 善良的人乃是一個喜歡赤身裸體上陣的運動員,他鄙棄一切足以妨礙他 使用力量的無聊裝飾品,而那種裝飾品大部分只是用來遮掩身體上的某種畸 形罷了。——《論科學與藝術》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論科學與藝術》大多數人都是在運用力量已經太晚的時候,才埋怨缺乏力量。——《懺悔錄》(第一部) 我可以直率地說,我只是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死人以後,才開始活著。只 是到了這時,我才對我要離開的事物予以應有的重視,開始把我的心思用在 一些比較高尚的事情上,就好像我要把早該應盡的、而我至今一直不曾注意 到的義務提前完成似的。——《懺悔錄》(第一部)時間能夠揭開種種帷幕。——《懺悔錄》(第一部)所有那許多纏綿的回憶使我為已逝的青春、為永別的青春狂熱,灑下了眼淚。——《懺悔錄)(第二部) 如果他們偏偏生成一個不死的人的話,他們也許就是人類當中最不幸的 人了;永遠不怕丟失的生命,對他們是一點價值都沒有的。對於這些人,就 需要醫生去威脅他們,使他們感到得意,每天使他們感到自己唯一能夠感到 的快樂,即自己還沒有死去的快樂。——《愛彌兒》 人生是很短促的,我們之所以這樣說,不是由於它經歷的時間少,而是 由於在這很少的時間當中,我們幾乎沒有功夫去領略它。死亡的時刻固然同 出生的時刻相距得很遠,如果當中的時間不是很好地度過的話,也可以說人 生是極其短促的。——《愛彌兒》 只有當你前頭尚有光陰,經驗才能有益。死到臨頭了,還是學習應該怎 樣生活的時候嗎?——《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人已到賽場的終點,再去學習更好地駕馭雙輪馬車,還有何用呢?那 時,還需要考慮的就只是該如何從中解脫了。——《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婦女可愛而有德行的女同胞們,你們女性的 命運將永遠支配著我們男性的命運可愛而有德行的女同胞們,你們女性的命運將永遠支配著我們男性的命運。——《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要用你們那靄然可親的、純潔的威力和善於誘導的聰明,來保持人們對國家法律的熱愛以及同胞之間的和睦;要用幸福的婚姻使那些不和睦的家庭 重歸於好;特別是要用你們易於使人聽從的和靄的教導和你們那種謙遜優雅 的談吐,來改正我們的青年們可能在別國沾染的惡習。——《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她的一些謬誤的根源在於她總想利用她那取之不盡的精力從事各種活 動。她喜歡做的不是婦女們那些偷偷摸摸的艷事,而是要創辦和主持一些事 業,她是生來就想做一番大事的。——《懺悔錄》(第一部) 她為人正直,真誠,仁慈,無私;她信守諾言,忠於朋友,忠於自己覺 得應該遵守的責任。她既不會對人進行報復,也不會憎恨別人,她甚至不能 理解,為什麼寬恕意然算作一種了不起的美德。??她很不看重她給予別人 的寵愛,也從來不把她的寵愛當作進行交易的手段;她濫用自己的寵愛,但 是決不出賣寵愛,雖然她不斷採用種種權宜之計來維持生活。——《懺悔錄》(第一部) 女人最使我們留戀的,並不一定在於感官的享受,主要還在於生活在他 們身邊的某種情趣,這話一點不錯!——《懺悔錄》(第二部) 首先要母親的身體好,孩子的身體才能好;首先要女人關心,男子才能 受到幼年時期的教育;而且,他將來有怎樣的脾氣、慾念、愛好,甚至幸福 還是不幸福,都有賴於婦女。——《愛彌兒》 她們不僅是要長得美麗,而且還必須使人喜歡;她們不僅是要生得聰 明,而且還必須別人看出她們的聰明;她們的榮耀不僅在於她們的行為,而 且還在於她們的名聲。——《愛彌兒》 一個女人可以用化妝品來使她出一出風頭,但要獲得別人的喜愛,還要 依賴她的人品。——《愛彌兒》賣弄風情如果賣弄得不超過限度,就是一種淑靜和真實的表現。——《愛彌兒》 她們是能夠做到風度優嫻、聲音動人、步履輕捷、舉止大方,而且處處 顯示她們的優點的。只要她們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兩臂豐滿、行動穩健, 不管她們怎樣穿扮,都是能夠引起人家的注目的。——《愛彌兒》 她沒有一個裝飾品是隨隨便便穿戴在身上的,但是在每一件裝飾品上你 都看不出精心配搭的痕迹。——《愛彌兒》 假正經的樣子本身就是一個淫蕩的標誌,她們之所以要這樣假裝一番, 正是為了使她們能夠更早地拋棄這種正經的外表。——《愛彌兒》 男子是由於他們的慾望而依賴女人的,而女人則不僅是由於她們的欲 望,而且還由於她們的需要而依賴於男人;男人沒有女人也能夠生存,而女 人沒有男人便不能夠生存。——《愛彌兒》 無論天性或理性都不可能使一個婦女愛男人身上跟她相同的地方,反過 來說,她也不應該為了取得男人的愛就學男人的樣子。——《愛彌兒》 女子也必須有足夠的體力,做起活來才感到輕鬆;男子也必須相當的靈 巧,做起活來才覺得容易。——《愛彌兒》一個人的婚姻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 運,所以必須用充分的時間去考慮它 一個人的婚姻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所以必須用充分的時間去考 慮它。——《愛彌兒》婚姻不僅是夫婦之間的一項契約,也是同大自然訂立的一項契約。——《愛彌兒》 用不著過多久的時間,丈夫就會覺得美或丑是無所謂的,美人會招來麻 煩,而醜陋的人反而會帶來好處。——《愛彌兒》 婚姻是否能取得最大的幸福,在很多方面要取決於男女雙方是不是相 配,不過,要想在各個方面都相配的話,那是十分愚蠢的。所以,我們只能 首先注意到在主要的方面是不是相配,如果在其他方面也相配,那當然是更 好,如果不相配,那也沒有關係。——《愛彌兒》 丈夫和妻子應當互相選擇。他們必須以共同的愛好作為第一個聯繫。他 們應當首先聽從眼睛和心的指導,因為結婚之後,他們的第一個義務就是彼 此相愛,而彼此相愛或是不相愛,是並不取決於我們的,所以履行這個義務, 就必須具備另外一個條件,那就是在結婚以前雙方就是彼此相愛的。——《愛彌兒》 你要選擇一個誠實的男人,他的人品要能夠使你感到喜歡,他的性格要 同你的性格相適合。——《愛彌兒》婚姻的結合要求夫婦雙方都要忠實,忠實是一切權利中最神聖的權利。——《愛彌兒》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抗壞風氣的毒害的最好良劑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抗壞風氣的毒害的最好良劑。——《愛彌兒》再沒有什麼圖畫比家庭這幅圖畫更動人的了,但是,只要其中少了那麼一筆,也就把整個圖畫弄糟了。——《愛彌兒》 難道說我們對親人的愛不是我們對國家的愛的本原;難道說不是因為有 那小小的家園我們才依戀那巨大的祖國!難道說不是首先要有好兒子、好丈 夫和好父親,然後才有好公民!——《愛彌兒》 孩子們將在給予他們的生命的兩個人之間建立一種甜蜜的而且比愛情 本身還牢固的聯繫。即使你不再是愛彌兒的情人,但你是他的妻子和朋友, 是他的孩子的母親。——《愛彌兒》 孩子們在生育他們的人之間構成了一個無法分解的紐帶,構成了一個不 能離婚的天然的和不可辯駁的理由。——《愛彌兒》家庭是世間最美麗的景象。——《盧梭》你要記住;如果你的丈夫在你的家中生活得很幸福,你也必然會成為一個幸福的妻子。——《愛彌兒》 男人啊,你要愛你的伴侶,因為上帝之所以把她賜給你,是為了在你痛 苦的時候由她來安慰你,在你生病的時候由她來照護你,這樣的女人才算是 妻子。——《愛彌兒》 只要父母之間沒有親熱的感情,只要一家人的聚會不再使人感到生活的 甜蜜,不良的道德就勢必來填補這些空缺了。——《愛彌兒》當家庭變成了一個凄凄慘慘的地方,那就需要到別處去尋求快樂了。——《愛彌兒》母親是自然的教師母親是自然的教師。——《盧梭》有時候,一個兒子不尊敬他的父親,多多少少是可以原諒的;但是,如果有時候,一個孩子的天性竟泯滅到不尊敬他的母親,不尊敬在懷中把他撫 養起來的人,不尊敬用乳汁餵養他的人,不尊敬許多年來忘我地照管他的人, 那麼,人們就應當趕快像扼死一個不配見天日的怪物那樣,扼死這個可惡的人。——《愛彌兒》 由於她們使孩子沉浸在溫柔舒適的生活里,所以實際是在給他們準備苦 難;她們把他們身上的毛孔打開,讓各種各樣的疾病侵襲,使他們長大的時 候,成為這些疾病的犧牲品。——《愛彌兒》一個母親對於一個天性善良的女兒總歸是很有力量的。——《懺悔錄》(第二部) 做母親的人啊,你們無論如何都要以你們的女兒做你們的伴侶。你們要 使她們具備一個清晰的頭腦和誠實的心,然後把純潔的眼睛可以看到的一切 事物都讓她們去看。——《愛彌兒》 母親的榜樣是比理性更能影響孩子的,因此使她們認為跟著媽媽去做就 是對的,做母親的人在女兒的心目中是有威信的,她們的話是無可爭辯的。——《愛彌兒》 父親的奢望、慳吝、專制、錯誤的深謀遠慮以及他們的疏忽大意和冷談 無情,對孩子們來說,比母親的溺愛為害還大一百倍。——《愛彌兒》 子女完全脫離父親而獨立,對父親只有尊敬的義務而沒有服從的義務, 因為報恩只是一種應盡的義務,而不是一種可以強求的權利。——《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我十分了解父親的慈愛和美德,他的行為促使我反省,這種反省大大幫 助我保持心靈的健全。——《懺悔錄》(第一部) 我一想起賜給我生命的那位有道德的公民的音容,一種最甜蜜的感情便 油然而生。——《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孩子在達到有理智的年齡以前,父親可以為了他們的生存、為了他們幸 福,用孩子的名義訂立某些條件;但是卻不能無可更改地而且毫無條件地把 他們奉送給人,因為這樣一種奉送違反了自然的目的,並且超出了作父親的 權利。——《社會契約論》愛情如果我們在結婚之後仍然能保持愛情的甜蜜, 我們在地上也等於進入了天堂 如果我們在結婚之後仍然能保持愛情的甜蜜,我們在地上也等於進入了 天堂。——《愛彌兒》 愛情的纏綿完全是舒適寧靜的生活中產生的,激烈的運動將窒息一切溫 柔的情感。——《愛彌兒》 一個敏感的男人,寧可單獨一個人受女人的惡劣對待,也不願意同其他 的人一起受她的恩愛。——《愛彌兒》 在愛情上,對人的愛是專常的,如果有一次對另外一個人表現得更親 切,就會傷害感情的。——《愛彌兒》 凡是真實的愛,都是充滿著熱情的,其所以那樣地充滿熱情,是因為在 想像中始終存在著一個真正的或虛幻的完美的對象。——《愛彌兒》 崇拜偶像的人用他所喜愛的珍寶去裝飾他所崇拜的偶像,把他所敬奉的 神打扮得十分漂亮;同樣,在一個男人的眼裡,即使他的情人已經是十全十 美了,他也是不滿足的,他要不斷地用新的東西去裝飾她。——《愛彌兒》 虛榮是向對方提出種種要求而自己卻什麼也不給予對方,是極不公平 的;反之,愛情是向對方提出了多少要求,而自己也給予對方多少東西,它 本身是一種充滿了公平之心的情感。——《愛彌兒》 他哪裡會不知道當她的心和眼睛已表示樂意的時候,口頭上的拒絕完全 是假的。——《愛彌兒》 如果你過了相當時候再給他一次恩情,使他覺得你的恩情很珍貴、很稀 罕,如果你能夠把你的恩情運用得很適宜,你就可以借愛情的力量而長久地 控制他了。——《愛彌兒》 在控制他的愛情的同時,不要使他對你的愛情產生懷疑。要你通過你的 恩情而使他愛你,你要採取拒絕的辦法而贏得他的尊敬;要使他讚美他的妻 子的貞潔,但是不要使他抱怨他的妻子太冷淡無情。——《愛彌兒》要使用嬌羞的美態去達到道德的目的,要使用愛情的力量去增益理智的行為。——《愛彌兒》僅僅感受到愛情的人,還不能感受到人生最美好的東西。——《懺悔錄》(第一部) 我對她的依戀是如此真摯而情意綿綿,因而剷除了我心裡一切空想的計 劃和一切荒誕的野心。除了生活在她身邊,我看不到還有別的幸福。——《懺悔錄》(第一部) 只有她一個女人能使我抵擋住其他的女人, 使我經得起誘 惑。我雖然不想佔有她,卻很高興她能使我免去佔有其他女人的慾望,因為 我把一切能使我和她疏遠的事情都看作是一種不幸。——《懺悔錄》(第一部) 一個教育家的全部箴言也趕不上你所愛戀的一個聰明女人的情意纏綿 的話語。——《懺悔錄》(第一部) 單方面的愛情尚且引起這樣的狂熱,那麼,一個人若是處在他所愛並博 得其愛情的那個對象身邊,他所感到的狂喜該是多麼劇烈啊。——《懺悔錄》(第二部)我的心是不能愛兩次的。——《懺悔錄》(第二部)我聽著她說話,感到自己在她身邊,竟幸福得不由自主地渾身顫抖起來,這是我在別的女人身邊都從來沒有體會過的。——《懺梅錄》(第二部) 為著一個心中已經別有所戀的女人而燃燒起,這樣既不幸而又熾烈的愛 情,真正是為時已晚,也真正是太令人痛苦了。——《懺悔錄》(第二部)大凡一個人的愛情,被激起愛情的女方知道了之後,就變得好受些。——《懺悔錄》(第二部)相愛而不相敬,是不能持久的相愛而不相敬,是不能持久的。——《愛彌兒》佔有如果不是雙方互相佔有的話,那等於是沒有佔有,頂多是佔有她的肉體,而未佔有她的那個人。——《愛彌兒》 他*在把無限的慾望賜與人類的同時,又賜與調節慾望的法則,以便使人 類既能自由,又能自己控制自己;他使男人既有旺盛的色慾,又使他具有克 制色慾的理智;他使女人既有無限的春情,也使她具有節制春情的羞恥心。——《愛彌兒》* 指書店不尊重道德的人是不會尊重他的情人的。——《愛彌兒》溫柔的情意和火熱的情慾是大有區別的:前者使一個男人鍾愛他的伴侶,而後者則使一個男人被一個女人的虛假的姿色所迷惑,從而把她看得比 她本來的樣子還美。——《愛彌兒》道德的美是必然會增加你們的愛情的美的。——《愛彌兒》他們的這種愛是建築在終生相敬的基礎上的,是建築在不隨美麗的容顏消失而消失的道德上的,是建築在性情相投的條件上的;而性情相投可以使 他們友愛相處,使他們到了老年還能過著初婚那樣的甜蜜的時光。——《愛彌兒》我雖然在追尋歡樂,但我更尊重自己心愛的人的榮譽與安靜。——《懺悔錄》(第一部) 我始終把我跟我的戴萊絲相結合的那一天看作是固定我的精神生活的 一天。——《懺悔錄》(第二部) 這個善良的女子的溫柔性格在我眼光里顯得太適合於我的性格了。我對 她的這種依戀之情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經得起一切折磨的,凡是看來會使 我的情意斷絕的事情,從來都只使之更加強烈。——《懺悔錄》(第二部)在誠摯的、相互的依戀之中,我已經投進了我心靈的全部繾綣之情。——《懺悔錄》(第二部)因為我太愛她了,我才不想佔有她。——《懺悔錄》(第二部)信心和互愛使我們緊緊地結合在一起,直到我死為止,她將是我最溫柔和我所需要的伴侶。——《盧梭》 讓我們首先把「愛」這種情感的精神方面與生理方面加以區分。生理方 面的愛是人人所具有的和異性結合的慾望。精神方面的愛,則是把這種慾望 確定起來,把它完全固定在唯一對象上,或者至少是以比較強烈的慾望來特 別喜愛某一對象。因此,很容易看出,精神方面的愛,不過是由社會習慣產 生出來的一種人為的情感。——《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強制和愛情是不能融合在一起的, 要命令一方給予快樂是辦不到的強制和愛情是不能融合在一起的,要命令一方給予快樂是辦不到的。——《愛彌兒》 本來是為了使他獲得幸福生活的女性,竟在他還不懂得是怎樣一回事情 以前,就已經使他感到厭煩,覺得沒有什麼意義;即使他還繼續去追求的話, 那麼只是出於無聊;及至他了解其真意而有所鍾情的時候,他也許就不再是 一個唯一可愛的美少年了,他在他的情人當中也許始終就找不到忠貞的佳人了。——《愛彌兒》莊嚴的面紗一旦掉落,愛情就消失了。——《愛彌兒》愛情不僅不能買賣,而且金錢是必然會扼殺愛情的。──《愛彌兒》那種庸欲的搔首弄姿的做法,是只適合於那些取得人家喜歡的女人的。真正的愛情的嬌艷是更加微妙的,打扮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愛彌兒》愛情是排他的,是希圖對方偏愛自己的。——《愛彌兒》不論是採用佔有或控制的辦法都是不能夠束縛一個人的心的,一個男子對於同他私通的女子的愛比對他自己的妻子的愛深厚得多。——《愛彌兒》旅行中的愛情是不能持久的。——《懺悔錄》(第一部)我佔有她,卻不感到她還不是我的;只要想到我對於她並不就是一切,我便覺得她對於我也幾乎等於零。——《懺悔錄》(第二部) 我知道戀愛的時期已經過去了,我充分意識到老風騷的可笑,不會讓自 己成為笑柄。——《懺悔錄》(第二部) 我對她從來沒有過任何秘密,她怎麼居然對我保守秘密?一個人能對他 所愛的人隱瞞一點事嗎?——《懺悔錄》(第二部)我體會到真正的愛情實是太遲了,可是一經體會,我的心靈和感官為了償付這筆拖欠的情債,又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啊。——《懺悔錄》(第二部) 愛情也和其他一切情慾一樣,只是在社會中才達到了時常給人帶來災難 的那種狂熱程度,這是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當一個人覺得為人所愛是多麼甜蜜的時候, 他就希望所有的人都愛他當一個人覺得為人所愛是多麼甜蜜的時候,他就希望所有的人都愛他——《愛彌兒》我們之所以愛一個人,是由於我們認為那個人是有我們所尊重的品質。——《愛彌兒》 一到人覺得他需要一個伴侶的時候,他就不再是一個孤獨的人,他的心 就不再是一個孤獨的心了。——《愛彌兒》 真正的愛,不管你怎麼說,都始終是受到人的尊重的,因為儘管愛的魅 力能使我們陷入歧途,儘管它不把那些醜惡的性質從感受到愛的心中完全排 除,而且,甚至還會產生一些醜惡的性質,但它始終是受到尊重的,沒有這 種尊重,我們就不能達到感受愛的境地。——《愛彌兒》 我們之所以說愛是盲目的,那是因為它的眼睛比我們的眼睛好,能看到 我們看不到的關係。——《愛彌兒》 我認為,沒有任何需要的人是不可能對什麼東西表示喜愛的:我想像不 出對什麼都不喜愛的人怎麼能過幸福愉快的生活。——《愛彌兒》 任何一個人,不管他的靈魂多麼卑鄙,他那顆心多麼粗野,到時候也不 會不發生某種愛慕之情的。——《懺悔錄》(第一部) 我寧肯為我所愛的人的幸福而千百次的犧牲自己的幸福,我看她的名譽 比我的生命還要寶貴,即使我可以享受一切快樂,也絕不肯破壞她片刻的安 寧。——《懺悔錄》(第一部) 只要她能樂我之所樂,我就與她同樂;當她不能樂我之所樂的時候,我 就寧可使她滿足,不必求我自己的滿足。——《懺悔錄》(第一部) 愛的外表損害了真正的情誼。我們有著親密的接觸,卻不是生活在親密 的情感里。——《懺悔錄》(第一部) 我的感情是那麼易於著火,我的心就是一團愛,我怎麼就一次也沒有以 它的烈焰,為一個既定的對象而燃燒起來呢?我被愛的需要吞噬著,卻從來 不能很好地滿足這個需要。——《懺悔錄》(第二部)恨和愛一樣,是容易使人輕信的。——《懺悔錄》(第一部)真正的愛會貶低靈魂嗎?不,即使由於愛而產生的罪惡,也永遠不會妨礙你對真理的崇拜和對名譽的熱忱,因此,愛能使你趨於自身之上。——《盧梭》 真正的愛,確實是人類關係中最純潔的東西,而愛的神聖火光將純潔我 們的心靈,使我們傾向自然。只有愛才能使我們不至於受誘惑,使我們關心 被愛的人。——《盧梭》只有理性才能教導我們認識善和惡 只有理性才能教導我們認識善和惡。使我們喜善恨惡的良心,儘管它不 依存於理性,但沒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發展。——《愛彌兒》情感的本身來源於我們的需要,而情感的發展則來源於我們的認識。——《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無論倫理學家們怎樣主張人的悟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情感;但大家公 認,情感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悟性。由於情感的活動,我們的理性才能夠 趨於完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在聽從自己的慾望之前,先要請教自己的理性。——《社會契約論》她的為人本來是嚴肅的,在她垂危的時候,竟顯出一種快樂的表情,這種表情始終如一,不像是假裝的。這純粹是理智戰勝了悲慘處境的表現。——《懺悔錄》(第一部) 只有理智可以為我們減輕痛苦甚至使之完全消失,就好像痛苦並沒有直 接在我們身上發生作用一樣。因為,人們相信,最令人難堪的不幸,只要不 去想它,就可以免受其害。對於想都不去想它們的人來說,它們是不存在的。——《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用熱心去彌補才能,是勝過用才能去彌補熱心的用熱心去彌補才能,是勝過用才能去彌補熱心的。——《愛彌兒》情感就是對自己的愛、對痛苦的憂慮、對死亡的恐懼和幸福的嚮往。——《愛彌兒》 賜給我生命的就是這兩個人(父母親)。上天賦予他們的種種品德中, 他們遺留給我的只有一一顆多情的心。但,這顆多情的心,對他們來說是幸 福的源泉,對我來說卻是我一生不幸的根源。——《懺悔錄》(第一部) 我有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或許沒有愛情那麼強烈,但卻比愛情要甜蜜千 百倍,它有時和愛情連在一起,但往往又和愛情不相關。這種感情也不是單 純的友情,它比友情更強烈,也更溫柔。——《懺悔錄》(第一部) 如果沒有引發的條件,即使一個人生來就富於感情,他也會一無所感, 不曾體味到自己的生命就茫然死去了。——《懺悔錄》(第一部) 我的心和我的頭腦不是屬於同一個人的,感情比閃電還快,立刻充滿了 我的心;但是它不僅不能照亮我的心,反而使我激動,使我發昏。??令人 奇怪的是,只要給我時間,我也是足智多謀,既能深入分析,甚至還很細緻; 在從容不迫的時候,我也能作出絕妙的即興詩,可是倉卒之間,我卻從來沒 有作過一件恰如其分的事,也沒有說過一句恰如其分的話。——《懺悔錄》(第一部) 不管什麼愛好,只要我一開始入了迷,都是這樣的,愛好逐漸加深,直 到變成狂熱,不久,除了我所迷上的以外,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我都看不見了。——《懺悔錄》(第一部)激情給了我生命力,同時也傷害了我。——《懺悔錄》(第一部)充滿感情和良知的談話,??刺激感官者少,感動心靈者多。——《懺悔錄》(第一部) 我們在所愛的人的身邊,感情就能充實智慧,正如它能充實心靈一樣, 並不怎麼需要在這以外去冥思苦想。——《懺悔錄》(第二部)真善美普遍的、抽象的真理是理智的眼睛 普遍的、抽象的真理是一切財富中最寶貴的。沒有它,人就成了睜眼瞎 子;它是理智的眼睛。——《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至於那些對教育和實踐毫無用場的真理,它們甚至連財富都算不上,怎 么可能是應該具有的財富呢?——《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特殊的、個別的真理卻並不總是財富,有時還是一種禍害,但經常是一 種無關宏旨的東西。——《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真理,如果毫無用處,就不是一件必須具有的東西。——《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必須具有的真理就是和正義有關的真理。把真理用在那些其存在對誰都 不重要,認識它又一無用處的無謂事情上,那就是對真理這個神聖的名詞的 的褻瀆。——《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帶著某種說教目的來虛構,叫做寓言或神話。因其目的只是或只應是: 用易於感人、令人賞心悅目的形式將有用的真理寓於其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我能有為真理而受苦的光榮,也就太可慶幸了。——《懺悔錄》(第二部) 由於我根據天賦的光明在維護真理,所以不管我們成就如何,它本身就 是一種永不會使我失望的酬報,而我將會在我內心深處獲得這種酬報的。——《論科學與藝術》 讓我們越過地點與時間的間隔,來看看眼前我們自己的國土上所發生的 事情吧。——《論科學與藝術》錯誤可能有無窮的結合方式;而真理卻只能有一種存在的方式。——《論科學與藝術》假如我們居然有幸終於發現了真理,我們之中又有誰能好好地應用它呢?——《論科學與藝術》 既然每一個錯誤的命題的反面都是一個真理,所以真理的數目也同謬誤 的數目一樣,是沒有窮盡的。——《愛彌兒》 為了在永恆的真理的基礎上奠定人們的良心,就必須把它們迄今還以為 是可以依賴的支柱通通拔掉。——《愛彌兒》 我存在著,我有感官,我通過我的感官而有所感受。這就是打動我的心 弦使我不能不接受的第一個真理。——《愛彌兒》 真理是存在於事物中而不存在於我對事物進行判斷的思想中,我只知道 在我對事物所作的判斷中,「我」的成分愈少,則我愈是接近真理。——《愛彌兒》真理的傳播者不僅不壓制我的理智,反而會啟發我的理智。——《愛彌兒》 只要我們剝去那些謬論的華麗辭藻,我們馬上就會覺得有了那些謬論是 很可羞的。——《愛彌兒》 我們所需要的,並不是巨大的才能,而是對正義的真誠的愛和對真理的 尊重。——《愛彌兒》人性本善,但罪惡的社會環境卻使人變壞人性本善,但罪惡的社會環境卻使人變壞。——《懺悔錄》(第一部)譯本序對於善事,人人都該量力而行——《懺悔錄》(第一部)善良的人認為上帝是善良的,兇惡的人認為上帝是兇惡的;心中充滿仇恨和憤怒的人,只看到有地獄。——《懺悔錄》(第一部) 但願他從事物的更美好的體制里,能看到善良行為的代價,對壞事的懲 罰以及正義與幸福那種可愛的一致吧。讓我們以新的知識來開導他的理性, 以新的情操來炙暖他的心靈吧。——《社會契約論》 人對於它(即善)沒有天賦的知識,但不久理性給人以善的知識,良心 迫使人愛善,這種感情才是天賦的。——《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正義和善是分不開的,換句話說,善是一切無窮無盡的力量和一切有感 覺的存在不可或缺的自愛之心的必然結果。——《愛彌兒》 我們首先要為人善良,然後才能得福。在獲得勝利以前,我們不能強索 獎勵;在工作以前,找們不能硬討工資。——《愛彌兒》 人的善良表現在對同胞的愛,上帝的善良表現在對秩序的愛,因為他正 是通過秩序來維持一切的存在和使每一個部分和整體聯在一起的。——《愛彌兒》好人的善良計劃很少會實現,而壞人的邪惡陰謀倒是經常得逞。——《盧梭》善惡並不意味著殘酷,熱愛自己的鄰居並不是要某人去謀殺他們。——《盧梭》一個人如果是企圖行善而損害了他人,不能算有罪。——《盧梭》剝奪了我們心中對美的愛,也就剝奪了人生的樂趣。剝奪了我們心中對美的愛,也就剝奪了人生的樂趣。——《愛彌兒》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在大自然中的。——《愛彌兒》審美力是對大多數人喜歡或不喜歡的事物進行判斷的能力。——《愛彌兒》 審美的標準是有地方性的,許多事物的美或不美,要以一個地方的風土 人情和政治制度為轉移;而且有時候還要隨人的年齡、性別和性格的不同而 不同。——《愛彌兒》真正的美,是美在它本身能顯出奕奕的神采來。——《愛彌兒》哲理最重要的法則是,能夠在有所需要的 時候可以毫無危險地打破法則 毫無疑問,人是應當服從法則的,但最重要的法則是,能夠在有所需要 的時候可以毫無危險地打破法則。——《愛彌兒》知覺,就是感覺;比較,就是判斷;判斷和感覺不是一回事情。——《愛彌兒》 我的感覺既能使我感知我的存在,可見它們是在我的身內進行的;不過 它們產生的原因是在我的身外,因為不論我接受與否,它們都要影響我,而 且,它們的產生或消滅全都不由我作主。這樣一來,我就清清楚楚地認識到 我身內的感覺和它們產生的原因(即我身外的客體)並不是同一個東西。——《愛彌兒》 在宇宙中,每一個存在都可以在某一方面被看作是所有一切其他存在的 共同中心。——《愛彌兒》如果你想永遠按照正確的道路前進,你就要始終遵循大自然的指導。——《愛彌兒》 如果在婦女們的身上去培養男人的品質,而不去培養她們本來應該具備 的品質,這顯然是在害她們。——《愛彌兒》公雞打得頭破血流,雄牛斗得你死我活,是人教它們的嗎?——《愛彌兒》 世界上的一切都有一個完結的時候,我們所喜愛的東西早晚是會失去 的,然而我們卻緊緊地依戀著它們,好像它們要永遠存在似的。——《愛彌兒》如果把一個結子打得太緊,結子就會斷掉的。——《愛彌兒》當一個人達到最高峰的時候,他馬上就要往下坡走了。——《愛彌兒》 冷靜而嚴正的講道理,是不能煽動人的狂熱的,但是,一到這些道理深 入人心,則產生的效果是永遠不會消失的。——《愛彌兒》 在詩人看來,使人類開化而又使人類毀滅的是金和銀,而在哲學家看來 則是鐵和穀物。——《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人在自己的活動中是自由的,他作為自由的人,是受物質實體鼓動。——《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既然我們對自然知道得如此之少,彼此之間對法則的意思有著如此不同 的理解,那麼要對自然所建立的法則商量出一個好的定義是很不容易的。——《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世間萬物都在連續不斷地運動著。這種運動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具有固 定的形式。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在日新月異,我們自己也在變化更新,誰也不 能保證自己明天仍將愛他今天所鍾愛的一切。因此,要想獲得此生的極樂至 福純屬異想天開。——《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要做各種各樣的研究,就應當實地去 觀察而不應當僅僅是念書本要做各種各樣的研究,就應當實地去觀察而不應當僅僅是念書本。——《愛彌兒》現實的利益才是最大的動力,才是使人走得又穩又遠的唯一動力。——《愛彌兒》 我老遠就聽見那虛假的聰明人發出的叫囂;他們不斷地使我們迷失本 性,他們輕視現在,不停地追求那愈追愈是追不到的未來;他們硬要我們離 開現在的境界,走向我們永遠也達不到的地方。——《愛彌兒》迴避難題就不能解決其中的疑難。——《愛彌兒》哲學家們對道德和幸福的爭論,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呢?我們與其浪費時間去追求道德與幸福的方法,還不如利用時間去實踐它們呢。——《盧梭》 思考與實用結合,就能產生明確的概念,就能找到一些簡便方法,這些 方法的發現激勵著自尊心,而方法的準確性又能使智力得到滿足,原來枯燥 無味的工作,有了簡便方法,就令人感到興趣了。——《懺悔錄》(第一部) 一個人要想從他的隱居深處對他毫無所知的國家大事判斷出其中的奧 妙,必然是要乖謬百出的。——《懺悔錄》(第二部)凡事總是開頭難凡事總是開頭難。——《懺悔錄》(第一部)事實的陳述,你若想探索事實的隱秘原因,那些最不足道的的細節也有其重要性,它可以引導你去用歸納法把隱秘原因揭發出來。——《懺悔錄》(第二部) 「無中不能生有」這句話對人生來說,跟在物理學裡是同樣真實的。金 錢的種籽就是金錢;有時候,取得第一枚金鎊要比取得第二份一百萬金鎊困 難得多。——《論政治經濟學》 言論不能給人以教訓,教訓的傳授必須從經驗入手,人能採取善的行 動,就會逐漸達到善的地步。——《盧梭》經驗對沒有經歷過它的人來說,是不說明什麼問題的。——《愛彌兒》 自然的景色的生命,是存在於人的心中的,要理解它,就需要對它有所 感受。——《愛彌兒》 我們在這方面有所得,在另一方面便有所失;所有的人的心都是從同一 點出發的,我們花時間去學別人的思想,就沒有時間鍛煉自己的思想,結果, 學到的知識固然是多,但培養的智力卻少。——《愛彌兒》 我們不能夠因為這種創造幸福生活的手段有時候對我們有害,便把它加 以毀滅。——《愛彌兒》科教只有一門學科是必須要教給孩子的, 這門學科就是做人的天職只有一門學科是必須要教給孩子的:這門學科就是做人的天職。——《愛彌兒》 我們生來是軟弱的,所以我們需要力量;我們生來是一無所有的,所以 需要幫助;我們生來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斷的能力。我們在出生的時候所 沒有的東西,我們在長大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全都要由教育賜與我們。——《愛彌兒》 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成人後怎樣保 護他自己,教他經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裡,教 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馬爾他島的熾熱的岩石上也能夠 生活。——《愛彌兒》 教給他一切知識,卻就是不教他認識他自己,不教他利用自己的長處, 不教他如何生活和謀求自己的幸福。最後,當這個既是奴隸又是暴君的兒童, 這個充滿學問但缺乏理性、身心都脆弱的兒童投入社會,暴露其愚昧、驕傲 和種種惡習的時候,大家就對人類的苦痛和邪惡感到悲哀。——《愛彌兒》 教育是隨生命的開始而開始的,孩子在生下來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學 生,不過他不是老師的學生,而是大自然的學生罷了??——《愛彌兒》應該讓孩子具有的唯一的習慣,就是不要染上任何習慣。——《愛彌兒》如果你不首先培養活潑的兒童,你就絕不能教出聰明的人來。——《愛彌兒》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後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愛彌兒》如果你不用真理去滌除謬誤,他就會學到許多邪說。你耽心他將產生的那些偏見,正是他周圍的人灌輸給他的;它們將通過他所有的感官進入他的 心,敗壞他尚未成熟的理性;他長期不用而陷入麻木狀態的心靈也將沉弱於 物質的享受。——《愛彌兒》為了要學會思想,就需要鍛煉我們的四肢、我們的感覺和各種器官,因為它們就是我們的智慧的工具;為了盡量地利用這些工具,就必須使提供這 些工具的身體十分強健。——《愛彌兒》 當一個孩子發現再三再四地強要可以達到目的的時候,他就會糾纏不休 地索取的;不過,如果你說不給他就硬是不給他,他就不會再向你要那個東 西。——《愛彌兒》 我們不應當為了使一個小女孩變得很溫順就採取折磨她的辦法,也不應 當為了使她變得彬彬有禮就對她採取粗暴的態度。——《愛彌兒》 一個小小的女孩子是不能夠象她們的祖母那樣過日子的,她應當活潑的 玩耍、唱歌和跳舞,一切適合於她那個年齡的天真無邪的遊戲,都應該讓她 去做。——《愛彌兒》要想把孩子撫育好,至低限度你自己就不能是孩子。——《愛彌兒》我的目的在於培養社會狀態的自然人。——《盧梭》應當按年齡對兒童進行教育。——《盧梭》我們應以模範的力量,使兒童的記憶穩固持久。——《盧梭》我們應當盡量用行動去教育兒童,只有身教所不能做到的才用言教。——《盧梭》 我看見到處都有教育設施,他們教給兒童各種知識,但卻忽略了教導他 們有關做人的道理。你們的孩子無法分辨真理與錯誤,而寬宏、平等、人道 以及勇氣這些字眼,對他們來說毫無意義。——《盧梭》我知道必須讓孩子們有所專心,怠惰乃是孩子們最可怕的危險。——《論科學與藝術》讓他們學習作一個人所應該做的事,別去學那些他們應該忘卻的事吧。——《論科學與藝術》要使學生在幼年時候就顯姓揚名,然而到後來卻始終一事無成。——《社會契約論》 從脫胎時期起,人就應該學習做人;而一經出世,我們就取得公民權利, 這一時期應該是我們履行義務的開端。如果有成年人的法律,那也應該有未 成年人的法律,教他們服從別人,由於不能聽任每個人的理智成為他的責任 的唯一決裁者,因此,政府更不應當隨隨便便地放棄兒童的教育,聽其寄託 於父母的智愚。要知道兒童的教育對於國家比對父親更為重要。因為根據自 然之道,父親一死往往就得不到他們教育兒童的果實了,但是他的國家遲早 會理會教育的後果,家庭會消失,而國家卻永遠存在。——《論政治經濟學》教育並不是培養軍人和官員,而培養人教育並不是培養軍人和官員,而是培養人。——《盧梭》在我們中間,誰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憂患,我認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愛彌兒》 儘管有許多的人著書立說,其目的,據說,完全是為了有益人群,然而 在所有一切有益人類的事業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業,卻被人忽視 了。——《愛彌兒》一種良好教育的優異成績就是造就一個有理性的人??——《愛彌兒》 說教之所以最沒有用處,其原因之一就是它是普遍地向所有一切的人說 的,既沒有區別,也沒有選擇。——《愛彌兒》 有思想的人和沒有思想的人,其所以有這種區別,差不多完全要歸因於 教育。——《愛彌兒》一個人的好奇心同他所受的教育是成比例的。——《愛彌兒》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的教育,是沒有意義的。——《愛彌兒》你的榜樣比我們所有一切的書籍都更有用處,他們親眼看到你所做的好行為,將比我們所說的一切空話更能夠感動他們的心。——《愛彌兒》 人們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如果對統治著另半人類的這一半人給以更好的 教育,這將令社會帶來怎樣的利益。——《論科學與藝術》 平庸的教師只能限制他們智力,把他們束縛在教師自己的狹隘的能力范 圍之內。——《論科學與藝術》既沒有教育,也沒有進步。——《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如果教誨無權威的支持,訓導無實例的依據,那末,一切教訓決不會結 出什麼果實,美德本身在一個沒有做出高尚行為的人的嘴裡也會失去它的光 彩。但是,如果讓戴著榮冠的優秀戰士教給人們勇敢,讓年高望重的正直的 行政官教給人們什麼是公平正義,那麼,這樣的教師必能為自己培養出富有 道德觀念的繼承人,能把統治者的經驗和才能,公民的勇氣和忠忱以及眾人 爭相以身許國的氣節不斷地傳給下一代。——《論政治經濟學》 謹慎而好心的政府,都不斷注意保護或恢復人民的愛國心和道德,預先 防範那些由於人民不關心國家的命運而早晚會引起的禍患;它們把個人私利 限制在陝小的範圍以內,因為個人私利會使個人孤立起來,以致國家為個人 力量所削弱,不能希望從個人的善意中得到任何東西。凡是人民熱愛祖國, 尊重法律、生活儉樸的國家,無需做很多的事情,即可使人民幸福。——《論政治經濟學》在科學研究工作中,要達到真理, 又必須經歷多少錯誤啊 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有多少危險、多少歧途啊!要達到真理,又必須經 歷多少錯誤啊!這些錯誤的危險要比真理的用處大上千百倍。——《論科學與藝術》 科學、文學與藝術,由於它們不那麼專制,因而也許更有力量,就把花 冠點綴在束縛著人們的枷鎖之上,它們窒息人們那種天生的自由情操——看 來人們本來就是為了自由而生的,——使他喜愛自己被奴役的狀態,並且使 他們成為人們所謂的文明民族。——《論科學與藝術》 就連海水每日的潮汐經常要受那些夜晚照臨著我們的星球的運行所支 配,也還比不上風尚與節操的命運之受科學與藝術進步的支配呢。——《論科學與藝術》 人們啊!你們應該知道自然想要保護你們不去碰科學,正像一個母親要 從她孩子的手裡奪下一種危險的武器一樣。——《論科學與藝術》 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從埃及流傳到希臘,說是創造科學的神是一個與人類 的安謐為敵的神。——《論科學與藝術》科學既產生於閑逸,反過來又滋長閑逸。——《論科學與藝術》奢侈很少是不伴隨著科學與藝術的,而科學與藝術則永遠不會不伴隨著奢侈。──《論科學與藝術》 一個人只要對學問有真正的愛好,在他開始鑽研的時候首先感到的就是 各門科學之間的相互聯繫,這種聯繫使它們互相牽制、互相補充、互相闡明, 哪一門也不能獨立存在。——《懺悔錄》(第一部)真正益於我們幸福的知識,才值得一個聰明的人去尋找 在我們所能獲得的知識中,有些是假的,有些是沒有用的,有些則將助 長具有知識的人的驕傲。真正有益於我們幸福的知識,為數是很少的,但是 只有這樣的知識才值得一個聰明的人去尋求??——《愛彌兒》 雖然人的智力不能把所有的學問都掌握,而只能選擇一門,但如果對其 他科學一竅不通,那他對所研究的那門學問也就往往不會有透徹的了解。──《懺悔錄》(第一部) 如果你從學問的本身來看學問,則你將掉進一個充滿暗礁和無邊無際深 不可測的海洋,而且永遠也不能從海中游出來的。──《愛彌兒》 一個人抱著什麼目的去遊歷,他在遊歷中就只知道獲取同他的目的有關 的知識。《愛彌兒》我覺得人類的各種知識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備的,就是關於「人」的知識。——《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天文學誕生於迷信;辯論術誕生於野心、仇恨、諂媚和撒謊;幾何學誕生於貪婪;物理學誕生於虛榮的好奇心;所有一切,甚至於道德本身,都誕 生於人類的驕傲。——《論科學與藝術》 事實上,無論我們怎樣翻遍世界的紀年史,也無論我們怎樣再以哲學的 探索來補充無法確定的編年史,都不會發現人類知識的起源能有一種是符合 我們所願望的那種觀念的。──《論科學與藝術》 一個人應該知道,為了個人幸福而必須認識的東西也許並不太多,然而 無論多少,畢竟都是屬於自己的一筆財富。無論他在哪裡發現,都有權要求 得到它。——《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著書立說是為了闡發真理著書立說是為了闡發真理,則講求表達的方法就決不是一件無聊的事情。──《愛彌兒》讀書讀得太多,反而會造成一些自以為是的無知的人。──《愛彌兒》書籍多了,反而使我們不去看世界這本書了;或者,即使去看的話,每一個人也只是看他所看到的那一頁的。——《愛彌兒》 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也許永遠不會再有的一幅完全依照本來面目和全 部事實描繪出來的人像。不管你是誰,只要我的命運或我的信任使你成為這 本書的裁判人,那麼我將為了我的苦難,仗著你的惻隱之心,並以全人類的 名義懇求你,不要抹煞這部有用的獨特的著作,它可以作為對於人的研究這 門學問無疑尚有待於創建的第一份參考材料。──《懺悔錄》(第一部) 我現在要做一項既無先例、將來也不會有人仿效的艱巨工作。我要把一 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懺悔錄》(第一部) 把各種因素集攏起來,確定這些因素所構成的人是什麼樣的人,這是讀 者的事情:結論應該由讀者去做。──《懺悔錄》(第一部) 我認為用功學習對我有益,不僅有益於我的心靈,而且有益於我的身 體,因為這樣專心讀書的本身對我就是一件樂事,我不再考慮我的那些疾病, 痛苦也因此減輕了。──《懺悔錄》(第一部)要從讀一本書得到好處,必須具有書中所涉及到的一切知識。──《懺悔錄》(第一部) 如果我必須用心去讀一位作家的著作,剛讀幾頁,我的精力就會渙散, 並且立即陷入迷惘狀態。即使我堅持下去,也是白費,結果是頭昏眼花,什 么也看不懂了。但是如果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毫不間斷,我也 能輕鬆愉快地一個一個地尋思下去,這個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問題所帶來的疲 勞,用不著休息一下腦筋。於是,我就在我的治學計劃中充分利用我所發現 的這一特點,對一些問題交替進行研究,這樣,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覺得疲 倦了。──《懺悔錄》(第一部)我每讀一個作者的著作時,就拿定主意,完全接受並遵從作者本人的思想,既不參入我自己的或他人的見解,,也不和作者爭論。??先在我的頭 腦里儲存一些思想,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只要論點明確,等我的頭腦 里裝得相當滿以後,再加以比較和選擇。──《懺悔錄》(第一部) 讓文學、科學和藝術在這樣一種稱心滿意的作品裡去宣揚它們自己的貢 獻吧。——《論科學與藝術》 人們開始感覺到與文藝女神們* 相交往的巨大利益了,那就是,通過值 得他們互相贊慕的作品來激發他們彼此相悅的願望,可以使人類更富於社會 性。——《論科學與藝術》* 指希臘神話 讓這些我們祖先的無知與粗野所決不能寫出來的名著,隨著那些發散著 我們世紀的風尚的腐朽氣味的種種更危險的作品,一起傳給我們的後代吧。──《論科學與藝術》 那些編纂者們輕率地打開了科學的大門,把不配接近科學的芸芸眾生帶 進了科學的聖堂,我們對於這些人又將作何想法呢?──《論科學與藝術》虛假的威望只能形成一種過眼煙雲的聯繫, 唯有智慧,才能夠使之持久不磨。 虛假的威望只能形成一種過眼煙雲的聯繫,唯有智慧,才能夠使之持久 不磨。——《社會契約論》 最好的而又最自然的秩序,要是讓最明智的人來治理群眾,只要能確定 他們治理群眾真是為了群眾的利益而不是為了自身的利益。──《社會契約論》 被智慧所蒙蔽的獨立人會說:「我覺得自己在人類中間耽驚受苦;只好 是要末我自己不幸,要末我就使別人不幸,而最愛我的人,莫過於我自己了。」──《社會契約論》 愚人是沒有遠見的,他不知道生命的價值,所以也就不怕丟失他的生 命;智者可以看到更貴重的財富,所以他寧願要那種財富而不要生命。只有 不求甚解和假聰明的人才使我們只看到死,而看不到死以後的情景,因而使 我們把死看作是最大的痛苦。——《愛彌兒》 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個人不僅不能知道所有一切的事物,甚至連別人 已知的那一點點事物他也不可能完全都知道。——《愛彌兒》 在有思想的人的面前,所有一切社會地位的差別都不存在;他認為小人 物和大人物的慾念和感覺都是一樣的,所不同的只是他們的語言,只是他們 或多或少做作出來的外表;如果在他們之間果真有什麼重大的差別的話,這 種差別就在於裝模作樣的人特別虛偽。——《愛彌兒》 他判斷正確了,他就選擇善,他判斷錯誤了,他就選擇惡。那麼,是什 么原因在決定他的意志呢?是他的判斷。是什麼原因在決定他的判斷呢?是 他的智力,是他的判斷的能力。──《愛彌兒》 一般地說,知識少的人,講話講得特別多;知識多的人,講話反而講得 很少。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無知的人總以為他所知道的事情是很重要,應 該見人就講。──《愛彌兒》 那批既無教養又無知識的人,只看重地位、權力和金錢的人,連做夢也 想不到對才智之士應該有所尊重,想不到誰侮辱了才智之士就是丟自己的 臉。 ——《懺悔錄》(第二部) 我在研究良知對一個政府的制度所能提供的最好準則時,看到這些準則 都為你們的政府所實行,我是如何地激動!——《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青年期是增長才智的時期,老年期則是運用才智的時期。──《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文藝領導人民的藝術要比教化人民的藝術難得多 領導人民的藝術要比教化人民的藝術難得多;彷彿是人民甘心情願地努 力為善,要比以強力約束他們為善還更容易似的。——《論科學與藝術》 文明的民族啊,培養他們* 吧:這些快樂的奴隸們啊,都是靠了他們, 你們才有了你們所引以為榮的那種精緻而美妙的趣味,才有了那種性格溫良 恭儉以及風尚的彬彬有禮,從而才使得你們之間的交際如此密切又如此容 易。——《論科學與藝術》* 指科學、文學、藝術人才 今天更精微的研究與更細膩的趣味已經把取悅的藝術歸結成為一套原 則了。——《論科學與藝術》 演戲的目的不是為了表述真理,而是為了娛樂;我們在任何學校都不可 能像這裡一樣如此透徹地學會使人喜悅和打動人心的辦法。——《愛彌兒》為麵包而寫作,不久就會窒息我的天才,毀滅我的才華。——《懺悔錄》(第二部) 任何剛勁的東西,任何偉大的東西,都不會從一支唯利是圖的筆下產生 出來。——《懺悔錄》(第二部)需求和貪慾也許會使我寫得快點,卻不能使我寫得好些。——《懺悔錄》(第二部)當一個人只為維持生計而運思的時候,他的思想就難以高尚。──《懺悔錄》(第二部) 企求成功的慾望縱然沒有把我送進縱橫捭闔的小集團,也會使我盡量少 說些真實有用的話,多說些嘩眾取寵之詞,因而我就不能成為原來有可能成 為的卓越作家,而只能是一個東塗西抹的文字匠了。——《懺悔錄》(第二部) 終其一生只能成為一個蹩腳的詩客或者一個低劣的幾何學家的人,也許 能成為一個偉大的織造匠。——《論科學與藝術》由文藝而產生的罪過卻還要更壞得多。──《論科學與藝術》我愛的是那些只有我一個人首先嘗到味道的東西我愛的是那些只有我一個人首先嘗到味道的東西。──《懺悔錄》(第一部)專求標奇立異的人,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呢!——《論科學與藝術》 世間萬事萬物都在連續的波動中,沒有一樣東西能夠保持它的一種固定 而永久的形式。──《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我的全部才華都來自對我要處理的題材的熱愛,只有對偉大、對真、對 美的愛,才能激發我的天才。《懺悔錄》(第二部) 人家以為我也和所有別的文人一樣,為謀生而寫作,而實際上我是永遠 只曉得憑熱情而寫作的。──《懺悔錄》(第二部) 我的《懺悔錄》的本旨,就是要正確地反映我一生的種種境遇,那時的 內心狀況。我向讀者許諾的正是我心靈的歷史,為了忠實地寫這部歷史,我 不需要其他記錄,我只要像我迄今為止所做的那樣,訴諸我的內心就成了。──《懺悔錄》(第二部) 我現在的處境,使我覺得應該同意你的意願——出版我的傳記。如果你 開始寫,請以一種適合我的方式進行,絲毫不要帶有憤恨、譏諷以及讚頌, 而是以公平的態度、莊嚴而有力的方式撰寫。——《盧梭》 除了他本人外,沒有人能寫出一個人的一生。這種寫法要求寫出內心的 事物,而真實的生活只有他本人才知道。然而在寫的過程中他卻把它掩飾起 來,他以寫他的一生為名而實際上在為自己辯解,他把自己寫成他願意給人 看到的那樣,就是一點也不像他本人的實際情況。——《懺悔錄》(第二部) 我們可以這樣推斷,人們最初所使用的詞,比語言已經形成後人們所使 用的詞,在他們的心靈中意義要廣泛得多。——《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我們所有的一切語言都是藝術品。《愛彌兒》我的文筆自然而多變化,時而簡練時而冗長,時而明智時而瘋狂,時而莊重時而歡快。——《懺悔錄》(第二部)田野的風光,接連不斷的秀麗景色,清新的空氣,由於步行而帶來的良好食慾和飽滿精神,在小酒館吃飯時的自由自在,遠離使我感到依賴之苦的 事物:這一切解放了我的心靈,給我以大膽思考的勇氣,可以說將我投身在 一片汪洋般的事物之中,讓我隨心所欲地大膽地組織它們,選擇它們,佔有 它們。——《懺悔錄》(第一部)附 錄 盧梭生平著作年表 十八世紀法國傑出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學家和文學 家。一生作品很多,最重要的文學作品是書信體小說《新愛洛綺絲》。他的 創作對後來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發生了很大影響,被公認為是這個文 學思潮的先驅。1712 6 月 28 日,讓·雅克·盧梭生於日內瓦一個鐘錶匠的家庭。祖籍法國, 信奉新教。自幼喪母,父親對他從不加以管束,卻常常和他一道讀文藝小說。1722 其父因毆打一個貴族而亡命他鄉。本年盧梭被送到蘭姆勃爾賽神父那裡去學拉丁文。1724 在法國流浪。先後做過店鋪的夥計,貴族家庭的隨從等。1732 寄居在尚貝里地方華倫夫人家裡,學習了音樂,後來成為音樂教師,結束了流浪生活。1736 移居阿爾卑斯山麓的夏然特小村莊。在這裡的幾年,獲得了良好的自學條件。廣泛學習了數學、天文、歷史、地理,系統鑽研了唯物主義哲學,接受了伏爾泰的影響。1741 帶著他所發明的音樂簡譜法前往巴黎,法蘭西學院予以否定。靠教授音樂和給貴婦人充當秘書維持生活。1743 謀得駐義大利使館秘書職務,因與上司不和被趕回巴黎。應狄德羅之約,開始為《百科全書》撰寫音樂方面和稿子。1745 寫哥劇《風流詩神》,沒有獲得成功。174910 月,去范賽納監獄探望狄德羅。1750 應第戎學院的徵文,寫成論文《論科學與藝術》。中選後,聲名大振。1752 寫作滑稽歌劇《鄉村卜師》和抒情詩劇《皮格馬里昂》。1753 發表著名音樂評論《論法國音樂的信》。1755 再次撰義應徵。寫出重要的理論著作《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由於觀點的大膽和論述的深刻,論文雖然沒有中選,影響卻很大。1758 完成文藝論戰著作《給達郎貝論戲劇的信》。1761出版著名的書信體小說《新愛洛綺絲》。1762 完成政治論著《民約論》。出版哲理小說《愛彌兒》。6 月,大理院下 令焚毀《愛彌兒》,並要逮捕作者。開始流亡生活。1764 寫作《山中來信》,答覆反動派對他的污衊和攻擊。1765 開始寫自傳《懺悔錄》。1766 在聖彼得島無法容身,被迫來到英國找哲學家休謨。1767 在和休謨發生爭吵之後,化名回到法國。在外省各地輾轉逃避,直到 1770 年。發表多年編纂的《音樂辭典》。1770 完成《懺悔錄》。重返巴黎,住在普拉特里哀大街,靠譽寫樂譜糊口。盧梭的晚年是孤獨和不幸的,不僅生活清貧,還受到嚴密的監視。1776 寫自傳的續篇《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17787 月 2 日,逝世於巴黎,終年六十六歲。埋葬在公園島上的白楊樹下面。1794在隆重的儀式下,盧梭的靈樞遷葬於巴黎的偉人祠。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