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一張考卷
06-13
● 龍應台這是一門通識教育的選修課,學生從大一到碩士生都有,課程名稱是「批判閱讀」。期中時,我給學生的第一次考試只有一個題目,但是同一個題目分兩階段考。第一階段的試題很簡單: ( http://www.tecn.cn )請仔細閱讀以下文本並提出自己對這個文本的看法,贊成或不贊成都請闡述理由:甲申文化宣言(注1)……文明多樣性是人類文化存有的基本形態。不同國家和民族的起源、地域環境和歷史過程各不相同,而色彩斑斕的人文圖景,正是不同文明之間相互解讀、辨識、競爭、對話和交融的動力…… ( http://www.tecn.cn )我們主張文明對話,以減少偏見,減少敵意,消彌隔閡,消彌誤解。我們反對排斥異質文明的狹隘民族主義,更反對以優劣論文明,或者將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形容為不可調和的衝突,甚至認為這種衝突將導致災難性的政治角力和戰爭。 ( http://www.tecn.cn )……我們主張每個國家、民族都有權利和義務保存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文化;都有權利自主選擇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體領域完全不接受外來文化因素;同時也有權利對人類共同面臨的文化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反對文化沙文主義和文化歧視,並認為此類行為是反文化的。 ( http://www.tecn.cn )華夏56個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文化,至今仍是全體中國人和海外華人的精神家園、情感紐帶和身份認同……我們接受自由、民主、公正、人權、法治、種族平等、國家主權等價值觀。我們確信,中華文化注重人格、注重倫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諧的東方品格和釋放著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對於思考和消解當今世界個人至上、物慾至上、惡性競爭、掠奪性開發以及種種令人憂慮的現象,對於追求人類的安寧與幸福,必將提供重要的思想啟示。 ( http://www.tecn.cn )我們呼籲包括中國政府在內的各國政府推行積極有效的文化政策:捍衛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異質文明;保護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實現公平的多種文化形態的表達與傳播;推行公民教育,特別是未成年人的文化、道德教育,以及激勵國家、民族和地區間的文化交流。 ( http://www.tecn.cn )把學生作答的卷子都收回來;很快地翻一下,果然不出所料,所有學生都表示贊成,而且努力地試圖演繹「甲申宣言」的立場。「文化多樣」這個標語或概念,顯然已經成為非常「政治正確」的主流思想。 ( http://www.tecn.cn )這個時候再發第二階段的考題:「政治正確」的東西不一定正確。請詳細回答下列問題:甲申文化宣言A.「我們主張文明對話,以減少偏見、減少敵意,消彌隔閡,消彌誤解。我們反對排斥異質文明的狹隘民族主義,更反對以優劣論文明,或者將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形容為不可調和的衝突,甚至認為這種衝突將導致災難性的政治角力和戰爭。」 ( http://www.tecn.cn )1.何謂「狹隘」的民族主義?與「不狹隘」的民族主義差別何在?「狹隘的民族主義」是否一定「排斥異質文明」?「異質文明」又如何界定?納粹德國是極端的民族主義者,可是一點不排斥來自義大利的「法西斯」內容和儀式。多少共產 黨國家,從蘇聯到阿爾巴尼亞到越南,曾經既是民族主義者又是國際主義者;或者,有多少國家,有時候是民族主義者,一變臉又是國際主義者。也就是說,當「異質文明」符合「狹隘的民族主義」所需時,隨時可以被擁抱,因此,不「排斥異質文明」不一定代表心靈的開放和「文明對話」。請提出你的看法。 ( http://www.tecn.cn )2.「排斥異質文明」是否一定等同「狹隘的民族主義」?近數年來,歐洲國家最大的辯論之一便是,如何對待伊斯蘭文化中某些價值觀,譬如所謂「榮譽處死」。在德國和英國都有來自伊斯蘭國家的移民婦女被自己的家族殺害,理由是這些婦女違反了某些伊斯蘭的「榮譽」觀,譬如跟不為家族所認可的男性交往。當這些以基督教價值為主流的國家要對殺人者進行審判時,爭議的關鍵就是:所謂「榮譽處死」這種「異質文明」,是不是應該被德國或英國這種基督教國家所「排斥」?如果「排斥」這種「異質文明」,是否就成為「狹隘的民族主義」? ( http://www.tecn.cn )事實上,當歐洲知識分子以「文化相對論」的理由來要求容忍「榮譽處死」這種價值時,最強烈的反對聲音來自伊斯蘭世界內部的知識分子,很多人認為「榮譽處死」根本不能代表伊斯蘭文化,而是被曲解濫用了。他們認為,歐洲知識分子所謂對「異質文明」的尊重,落實了反而是對伊斯蘭人權的踐踏。請闡述你的立場。 ( http://www.tecn.cn )3.你是否也反對「以優劣論文明」?是否也反對「將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形容為不可調和的衝突,甚至認為這種衝突將導致災難性的政治角力和戰爭」?如果否,請解釋為何文明可以論「優劣」。如果是,請回答以下問題: ( http://www.tecn.cn )a.在崇尚「榮譽處死」和認為「榮譽處死」就是謀殺的兩種文明之中,有沒有「優劣」之分?b.這是否應該被解釋為兩個「文明」之間的衝突?可不可能「榮譽處死」這樣的議題,在伊斯蘭文明內部本身就有爭議和衝突? ( http://www.tecn.cn )c.兩千五百年前,雅典國王在紀念陣亡將士時,敘述雅典價值和斯巴達價值的差異:「雅典的政府管治尊崇多數而非少數,因此它被稱為民主。在生活領域裡,我們主張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我們和敵對國的不同更在於,我們是開放的,絕不排斥外國人在本國的學習或觀察機會,即使我們的開放可能遭敵對國利用……在教育上,敵對國從人民在襁褓中就開始殘酷勞其筋骨,我們卻主張個性教育。」請問雅典和斯巴達所代表的兩種文明,是否也沒有「優劣」之分? ( http://www.tecn.cn )d.英籍作家拉什迪因作品賈禍,被伊朗發出追殺令而不得不藏匿多年;丹麥漫畫家的作品因為被認為褻瀆伊斯蘭宗教,而引起歐洲多國使館被焚;「9·11事件」引發全球恐怖行動。請問文明之間的衝突可不可能「導致災難性的政治角力和戰爭」?如果這些國際衝突不是「文明」之間的衝突,那麼它是什麼? ( http://www.tecn.cn )B.「我們主張每個國家、民族都有權利和義務保存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文化;都有權利自主選擇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體領域完全不接受外來文化因素;同時也有權利對人類共同面臨的文化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 http://www.tecn.cn )1.請問「傳統文化」由誰來界定?如果是政府,是統治者嗎?如果是民間,是多數族群嗎?是權力階層嗎?譬如中國文化中,經世致用的儒家固屬傳統,主張無為的老莊是不是?即使在儒家思想中,講究「君君臣臣」的孔子固屬傳統,強調「君為輕,社稷為重」的孟子是不是?漢族的史觀固屬傳統,滿、蒙、回、藏、苗、瑤、維吾爾的史觀算不算?如果「自己的傳統」和「自己的傳統」之間有矛盾時,請問「每個國家、民族都有權利和義務保存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文化」這句話如何解釋?如何落實? ( http://www.tecn.cn )2.誰有權利來決定「選擇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體領域完全不接受外來文化因素」?政府嗎?統治者嗎?另外,選擇「接受」「不完全接受」「完全不接受」外來文化的依據是什麼?「宣言」中這句話要如何執行? ( http://www.tecn.cn )3.誰能代表一個國家裡的全體國民去「對人類共同面臨的文化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政府嗎?統治者嗎?知識菁英嗎? ( http://www.tecn.cn )C.「華夏56個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文化,至今仍是全體中國人和海外華人的精神家園、情感紐帶和身份認同。」 ( http://www.tecn.cn )1.你同意嗎?你有沒有「不同意」的權利?2.試界定「海外華人」──是否包括美籍華人或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譬如新加坡人, 他應該把「華夏56個民族」的文化當作他的「身份認同」嗎?如果是,那麼他和他國家中的馬來人如何共處? ( http://www.tecn.cn )3.這一句陳述,和B的陳述有無矛盾?D.「我們確信,中華文化注重人格、注重倫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諧的東方品格和釋放著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對於思考和消解當今世界個人至上、物慾至上、惡性競爭、掠奪性開發以及種種令人憂慮的現象,對於追求人類的安寧與幸福,必將提供重要的思想啟示。」 ( http://www.tecn.cn )1.你是否同意此處對「東方品格」的認定?2.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論斷?E.「我們呼籲包括中國政府在內的各國政府推行積極有效的文化政策:捍衛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異質文明;保護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實現公平的多種文化形態的表達與傳播;推行公民教育,特別是未成年人的文化、道德教育,以及激勵國家、民族和地區間的文化交流。」 ( http://www.tecn.cn )1.「焚書坑儒」是秦始皇「積極而有效的文化政策」。「文字獄」的恐嚇與「博學鴻儒」的招安是清朝統治者「積極而有效的文化政策」。納粹和前蘇聯都曾有過「積極而有效的文化政策」;同時,文化政策也是培養人才、提升國民素養的手段。你認為,什麼是政府可以做的,什麼是政府不可以做的? ( http://www.tecn.cn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2003年開始推動《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在2005年10月終於得到154個成員簽署,只有美國和以色列投反對票。此「宣言」由加拿大發起,法國主推。加拿大發起之初衷是由於加拿大限制美國雜誌進口,被美國告到聯合國,指控加國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法國則是強烈的「文化特殊主義」者,認為文化與其他商品不同,必須受到主權國家的保護。譬如,它用政策手段防堵美國影片進入法國市場。此兩國遂發起《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的聯署行動,主要目標在防堵美國文化商品的滲透和壟斷。意即,在「文化多樣性」的背後,其實有極大的商業利益的角力(注2)。 ( http://www.tecn.cn )2005年聯合國「公約」得勝,支持者宣稱,爾後各國得以不被美國文化霸權所主宰,文化多樣性得以保存;反對者則憂慮,許多國家將以此「公約」為依據,打著保存「文化多樣性」的旗幟,不讓國際的電影、雜誌、報紙、網路信息進入國內,剝奪人民和全球同步的知識權,造成統治者意識型態的文化壟斷。 ( http://www.tecn.cn )以此國際背景重新閱讀《甲申文化宣言》,請評論其意義所在。學生們做完第二階段考題,得到了「教訓」,來對我說:以後知道什麼叫「批判閱讀」了。(注1)2004年9月3日至5日,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在北京舉辦文化高峰論壇,主題是「全球化與中國文化」。閉幕會上通過《甲申文化宣言》,由許嘉璐、季羨林、楊振寧、任繼愈、王蒙五位任發起人,共有72位專家學者共同簽署。 ( http://www.tecn.cn )(注2)法國政策規定,電視所播放非歐洲影片不能超過40%,主要電視台必須將收入的3%投資於電影製作,其中2.5%指定給本土片。每一張賣出的戲票,課以11%稅,用來支持法國電影製作;外國片若與法國合作,亦可享受。法國4500個戲院中,好萊塢片只佔25%,相對於在德、意、英等國,超過80%。政策操作結果,法國年產130-150部影片,佔全球第三大,僅次於印度的800部和美國的500部。法國片佔有歐洲市場的22%。 ( http://www.tecn.cn )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龍應台2016年10月7日於香港大學所做演講的底稿(天下雜誌608期專欄)
※龍應台2016年10月7日於香港大學所做演講的底稿
※我的德國生涯系列(二十四)——我在德國見過的龍應台-呂律
TAG:龍應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