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金剛經講記文字版 第二講
金剛經講記第二講
我們沒有法子還用比喻來說,金剛經最後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佛舉這個比喻教我們觀想,我們都有作夢的經驗,兩個人睡在一起各人作各人的夢,同床異夢,兩個人沒有作一樣的夢啊,當你作夢的時候,如果你是學佛的,學佛學久了,這個佛法的印象比較深刻,在夢中忽然想到,佛講夢我現在在作夢。夢裡那些現象問問是不是當體即空呢?確實,拿心經上一段話色即是空,夢即是空,空即是夢,空跟夢是一不是二,你從這裡去體會真的呀。然後常常這樣子想這樣觀察,然後再看看我們現前這個花花世界,這一切眾生,就跟作夢沒有兩樣,一a樣的。一切萬法當體即空,有即非有,這個有跟非用,空跟有是一不是二,我們今天在佛法里最難明了的,就是把色跟空看作兩樁事情,兩個怎麼合都合不來,不曉得它根本就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那麼金剛經裡面發揮這個道理,這個經文很多很多,所以要曉得當體即空,當體即空你就不迷了,你就不會隨著這個境界去轉,換句話說,不會受外面環境的誘惑,因為外面境界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就不會受它欺騙,不會為它所轉。換句話說,不會去為它作牛、作馬、作奴才。哎呀,這世間人之可憐,這佛也看到,這可憐憫者都在那裡作夢,在夢中裡面造業,這是苦不堪言。佛跟眾生對於宇宙人生真相覺悟不一樣,所以眾生在迷、佛覺悟,因迷而成六道,因悟而有三乘。六道輪迴從那裡來的,迷來的,迷了就有六道了,為什麼會有六道呢?迷的有淺深不一樣,迷的淺一點天人,天上還有天,天有二十八層,所以天上還有天,天有二十八層,迷的輕的在天。迷的重的呢就往下墮,最重的就是地獄。這都是六道裡面都是迷。覺悟,覺悟也有究竟不究竟,換句話說,覺悟功夫也有淺深不一樣。究竟圓滿覺悟的那是佛,少分覺悟的,這是聲聞、緣覺、菩薩。這是覺悟一層比一層高,不圓滿。所以覺悟有三乘,這就說明十法界是怎麼來的,佛常講十法界,是依迷悟淺深不相同而說的三乘六道,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那麼本經的綱要。
「遣除妄想執著,念佛凈心之樞要」所以本經的目的非常鮮明。是幫助我們破妄想去執著,這就是前面講的情執,情執要是破除了,念佛就不難,功夫就容易得力了,我們常講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都不難達到,那麼底下我們解釋這兩句,列一個簡單的表解。無始無明,什麼叫無明,無明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完全不明了,這叫無明。諸位要知道,宇宙人生真相我們本來是明了的,本來是明了的,現在呢,不明了了,現在就無明了,我想一定有同修會起了疑問,本來我們明了為什麼會不明了?幾時我們不明了的?現在我們依照佛法來修行,把無明破了我們又恢復明了啦,恢復明了之後會不會哪天又不明了了,總有人會有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在佛法裡面叫作根本大問,可見得不是小問題了,根本的大問哪。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富樓那尊者就提出這個問題,他聽說了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眾生本來都是佛。那麼既然成佛,本來是佛,為什麼會迷了當凡夫?幾時迷的,現在修行成佛之後,將來會不會再迷,會不會再當凡夫,就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呢,我在此地不解答了,諸位要想明了,在楞嚴經第四卷,富樓那尊者問,釋迦牟尼佛答覆,你看看他老人家怎樣解釋的,你去好好的讀那一段經文,看看會不會開悟,開悟那你就成佛了。http://www.liaotuo.org/view-22519-1.html
無明無始,無始這兩個字非常妙,無始不是說很久很久以前說不出時間,這個話不能這樣說,怎麼會說不出呢,這個無始就是沒有開始,你要不相信,我問你個很淺顯的問題,你能不能答得出來,你晚上作夢,你是幾點幾分幾秒開始作夢的,這不是很近的問題嗎,那你連這個問題都答不出來,不要問了嘛,那個夢也是無始,為什麼呢?心裡頭本來沒有夢,那夢哪有開始,有始有終它就真有這個事情啦,既然當體即空,你怎麼能說它是個事實呢,無始,徹底就是假的嘛,它根本就沒有這個事實嘛,哪來的有開始,有始有終是真的,真有其事那才叫有始有終,無始的深意,就像一個圓一樣,一個圓你說哪個地方是起點,從哪裡開始?那個圓都沒有開始。因此破無明就不難了,無明真有開始真有結束的話那我們怎麼能破得了,那修行還能有成就嗎?正因為它無始,所以是只要你心清凈,不再執著了不再去想它了,無明就斷了就沒有了,所以無明裡面兩個現象,一個是妄想一個是執著,這就是剛才我舉的華嚴經上「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什麼呢?分別心。執著呢?我執跟法執,執著可以分為這兩大類,一個是執著這個身是我,執著能思維能想像,思想、見解是我。金剛經上講的我見、我相,所有一切煩惱都是從這裡生的,我執演變就是煩惱障;法執這是認為,以為都是誤會,誤以為一切法也是真正存在,不知道一切法也是當體即空,不曉得。於是就變成所知障,所知是你應該知道的,本來知道的現在不知道了。現在這個障礙障住了就不知道了,這個叫作所知障。那麼有這兩種執著,這就成了六道輪迴了,底下這惑、業、苦,就是輪迴的現象。兩種障就是迷惑,迷惑就造業,造業就有果報,苦就是果報,六道輪迴果報,受果報的時候又迷惑,迷惑又造業,造業再受報,這就是輪迴的現象了。那麼從這個現象裡面,諸位要知道,我們來一生會不會比這一生更好呢?你們想想會不會?愈迷愈深哪,造業愈造愈重,所以後來的果報是愈來愈苦,六道裡頭住不得,太苦了。一世不如一世這是事實,所以覺悟的人、明白的人要下定決心,在這一生當中決定要超越六道輪迴。妄想,這分別心能變境界,這是佛在大乘經上常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從心想生,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真正能夠體會佛教導我們的方法,自然就相信了,不會懷疑了。為什麼呢?從心想生,想佛這就變成佛,就是佛法界,所以佛教我們念佛,念佛是什麼呢?把這個觀念轉變,我們現在的念頭是在念三惡道,念三惡道將來的果報是地獄、餓鬼、畜生,苦不堪言哪。假如我們現在念頭轉一轉,我們念佛,念佛將來就作佛了,念菩薩就作菩薩了,念什麼就變什麼境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連作夢都如此,是不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你那個情執很深的話晚上它也會作夢,夢境現前,這個證明佛沒講錯。我們現在每天晚上作夢都夢不到佛,什麼原因呢?佛這個念頭太淡薄了,這個印象不夠深刻,晚上作夢都夢見妖魔鬼怪,這說明妖魔鬼怪那個觀念太深刻太深刻了,為什麼呢?眼睛所看的妖魔鬼怪,你看電視,電視妖魔鬼怪,報紙、雜誌全是妖魔鬼怪,所以晚上作夢就是亂七八糟的,都能夠把佛所講的東西,在生活當中體驗證實,然後才知道佛講的方法正確,只要我們一心轉念能變境界。
「情執我見,實為愛根」這一句話要牢牢的記住,為什麼呢?佛在經上常說,愛不重不生婆娑,婆娑就是六道輪迴,愛不重不入輪迴,入到輪迴愛很重,不是好事情,一定要覺悟。
「愛根不除,心尤何凈」貪、瞋、痴、慢都是從愛裡面生的,這個根要不拔掉你的心不能清凈,心不清凈就不能生凈土,我們念佛,念佛為什麼?要你清凈心。無量壽經上講的很清楚,經體上給我們標示出修行的總綱領是清凈、平等、覺,而我們的功夫就在清凈上,心凈則佛土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靠清凈心,清凈心就變清凈佛土,是這麼個道理。如果心不清凈口裡面念阿彌陀佛沒用,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心裡頭還有貪、瞋、痴、慢,古人講的很好,你喊破喉嚨也枉然,這一點都不錯。所以我們念佛就是要恢復清凈心,用佛這一念把我們九法界那個念頭都把它轉變成佛的念頭,這才叫念佛人哪。
「般若是自性本具正智」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般若是佛法的菁華,我們不能把它看作太深太玄啦,好象高不可攀,那你就把它看錯了。是我們自性,自性就是自心,自己的真心本性裡面本來具足的。六祖惠能大師說的很好,何期自性本來清凈,何期自性本來具足。這是什麼呢?就是佛在經上常常講的——無上正等正覺,梵文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我們真心本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面來的,學佛首先要知道這個事實。我們學佛沒有別的,恢復自己本性而已。
「照見事實真相,此即佛之知見」法華經上說——入佛知見,就是這個意思。唯有自性裡面真正智慧現前,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完全明了了,這個叫照見,可見它不是分別見,不是妄想見,它是照見。像明鏡像鏡子照物一樣照的清清楚楚。我們看第二頁。
「老實念佛,則能一心不亂,若不能斷世間一切染緣,攀緣不息,何能老實」
老實可貴啊,老實很不容易啊。由此可知我們從無量劫來,雖然多劫長時供佛修行,可惜從來沒有老實過,所以落到今天這個樣子,如果老實早就成就了,早就出了三界啦,沒出得了三界,不老實。為什麼不老實呢?攀緣,這個是常常講的放不下啦。這個樣也貪,那樣也愛,這就壞了,壞在這裡,又想要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地方金銀財寶又不肯放下,那怎麼行呢?所以這個才是搞得這個地步。所以念佛要念的一心不亂,沒有別的——老實,老實?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為什麼要放下呢?因為這個身心世界都是因緣所生,都不是真的。真是經上所說,當體即空。所以佛教給我們放下是正確的,放下是真實智慧,不肯放下還有貪戀這就是情執這就是迷惑。
本經大旨意就是幫助我們看破放下,這是般若的總綱領,我們介紹到此地。底下呢請看經題。本經的經題——
「金剛般若波羅蜜」這七個字叫別題,後面這個經叫通題。經題七個字可以分為三段。金剛是第一段是比喻,「金剛是物名,金中之精,就是金中的精華,金中最精之物,稱之為金剛。最堅最利,能壞一切物,一切物不能壞」這是先說明這個物質他的名字叫金剛,因為在一切物質裡面它最堅固最鋒利,一切物不能夠破壞它,它能破壞一切物,它比其他的五金都要堅固。「又金剛寶,光明能照數十里」這稀有之寶物,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已經見不到了,許許多多的寶藏我們都見不到了,為什麼見不到呢?眾生福薄。一切眾生這福報大的時候,這一切許許多多的珍寶都自然出現,實在講這也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就是我們生活環境,隨著正報福報的大小,福報大的自然七寶現前,福報沒有了七寶就不見了,就隱沒了。這個都是心轉境界,證明佛在經上所講的這些原理是真實的,因此世尊用這個來比喻般若智慧。「般若正智,能破煩惱重障,這是取它尖利,鋒利能破煩惱。」「徹見一切,凡情妄相。」這是比喻它的光明,能夠照破無明,照破無明,這個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完全見到了,所以用金剛來作比喻金剛的特性堅固、鋒利、光明,這三個特性來比喻般若。般若是梵語,這個是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呢就是智慧,我們不把它翻成智慧還用般若,這個在從前翻譯體例裡面叫作尊重不翻,對它這個名詞尊重,所以用音譯再加以解釋。
「意為自性,本具之正智,所謂佛之知見」佛與大菩薩對於宇宙人生一切事理因果,它們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了,這種能力就叫它作般若正智,就理體曰覺性,般若之體就是覺性,覺性就是真如本性,本性本能就有覺的意思,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又名實相般若,實是真實決定不是虛偽的,這個意思就是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般若是真實的,般若不是虛妄的,這一種能力是真實的,一切現象是虛妄的,那麼這是都是講它的本體講它的理體,就作用呢?曰正智,這叫觀照般若,有體就有用,實在說,我們在凈宗法門裡面來講,它的體就是清凈心,清凈心起作用就是正智就是照見,我們現在的心不清凈,我們現在的心是被污染了,所以這個佛常說五濁惡世,五濁惡世從事上講是講我們生活環境,從理上講就是講我們的心,濁呢,是污染,五種嚴重的污染,因為嚴重的污染,所以這個心起作用就起惡念,起了貪、瞋、痴這些惡念,因為有惡念才會有錯誤的行為,才會有苦報,這個我們現在的話講惡性循環,輪迴不息的原因,清凈心起作用,就是正智照見,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觀照般若,觀照般若是實相般若的起用。「體用一如,覺照一體,故皆名般若」這個要曉得,體跟用是一不是二,清凈心是體,清凈心起作用是照見,所以體跟用是一妝事不是兩妝事,這是諸位同修必須要曉得的,學這個般若學大乘要從這個地方去體會。
「佛為一切眾生,開示大乘,使令悟入者,名文字般若」眾生在迷,自己心性裡面雖然本來具足,本有,但是不知道啊,人人的心都清凈,哪個人的心不清凈呢,真心都清凈,不清凈的是妄心,假的不是真的,我們都有一個真心,真心被迷了,雖有不知道。在不在呢?在。佛告訴我們佛講的很清楚,佛說我們眼睛看外面的色相,耳朵聽音聲,第一念是真心,我們眼看耳聽,第一念是真的,真心,為什麼第一念呢?那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嘛,不能說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沒有看見,看見清清楚楚,沒有執著沒有分別,真心。第二念呢就迷了,第二念呢就起分別了。這是花,這是紅的這是黃的,這很美我很愛它,完了這就完了,這墮落在妄想分別裡面去了,這個就迷了。諸佛菩薩有本事保持第一念,不墮在第二念,他們的本事,他們講他用真心,我們怎麼樣呢?第一個念是真心二念三念就完了嘛,這變成妄心了嘛,妄心做主真心不管事不起作用,這叫凡夫。所以能夠保持第一念就佛與大菩薩啦,法身大士那不是普通人那。佛把這一個事實真相這個道理跟我們說清楚,後人把佛的話記錄下來就變成文字,佛當年說法那是般若那是言說,現在記錄下來成文字呢,就叫文字般若,所以文字是幫助我們開悟的,幫助我們認識宇宙人生真相,這雖然說三種,諸位要曉得,一而三,三而一。
「梵語波羅蜜,意為彼岸到」這個是印度梵文的文法,它跟我們中文的語法恰恰相反,我們中國人講到彼岸,他說彼岸到。我們依它這個原文的意思來翻,就是到彼岸的意思。
「所謂離生死此岸,渡煩惱中流,達涅盤彼岸」這就是到彼岸的意思,涅盤不生不滅,它就是一般宗教裡面所講的永生,以後再沒有生死,再沒有生死。這個叫涅盤的彼岸,涅盤也翻作圓寂,圓是圓滿寂是寂滅。滅的是什麼呢?滅的是念頭,諸位要曉得生死輪迴的根本就是念頭,念頭的生滅,前面念頭滅了後面念頭生了,有生滅就有生死就有輪迴,涅盤的意思沒有生滅的念頭了,心真正達到清凈了,這心裡頭一念不生,不生當然就不滅,這是真心完全現前妄心沒有了,妄心沒有了給諸位說,這生死輪迴就沒有了,這個現象就沒有了,所以叫了生死出輪迴,這是把這個道理為我們說出來,只要你這個心裡頭這個生滅的念頭沒有了,輪迴就沒有了,生死就沒有了,輪迴生死都沒有了,諸位想想看,你還會有什麼老、病,當然沒有了,生、老、病、死都沒有了,這些完全真實的事實。
「波羅蜜又有到家、究竟、圓滿諸多意」這一句梵文裡頭含的意思很多,所以它有到家,到彼岸到家,到家功夫做到圓滿了,我們稱到家了,像這幾天我來了看到許許多多這是名書法家,寫了很多字寫的很好,某人這個字寫的到家了,功夫到家了,這印度人叫波羅蜜,波羅蜜就是到家了。畫畫到家,功夫畫到到家了,畫的最好就到家了。你會炒菜炒得菜炒的功夫好,色、相、味具足也叫波羅蜜。到家了功夫到家了,它有究竟、圓滿的意思,稱為波羅蜜。
「梵語涅盤,意為不生不滅,所謂本自不生,今亦不滅,又翻圓滿」這是解釋前面講達涅盤之彼岸,實在講呢涅盤有不生不滅的意思,不生不滅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見性就是不生不滅。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誤會認為涅盤就是死了,如果涅盤就是死了,不要修,每個人最後一定要入般涅盤的,所以不是這個意思。這個涅盤就是真正證得不生不滅,證得清凈心現前就叫證得涅盤,所以涅盤跟那個死完全不相干。死了,死了不是涅盤。死了就麻煩大了,麻煩大了,死不能解決問題,所以不可以死,死了就不得了麻煩大了,決定不能死。這個是學佛,我們就是要在這一生當中真正證得不生不死,真的是了斷生死,就叫證得不生不滅。這翻圓寂。
「因見思煩惱,而有分段生死,因塵沙無明,而有變異生死」這個佛法里,常講生死有兩種,一種是分段,分段就是一段一段的,一段一段的。那麼粗的現象,現在像我們這個一生、這個一世這是一個大的階段,那個小的階段呢,一年比一年老一年是一個階段,再細分呢,一月是一個階段,再分呢,一天是個階段。你每天晚上睡一覺等於死了一次,昨天再也不會回來了,永遠消失掉了。諸位想想,你要是頭腦再清楚一點再明白一點,剎那、剎那那就是一段一段,人不是一天一天的老,不是的,是剎那、剎那在老。這叫真正覺悟真正明了了。剎那剎那這是分段。變異是變化,變化。從幼到少、從少到壯、到老、到死——變化。這個是很明顯的變化。微細的變化呢,在心裡,心裏面變化,如果我們冷靜一點,細心一點也不難覺察到迷悟的變化、情識的變化、貪瞋痴慢煩惱的變化無量無邊,那是變異生死。那麼在佛法裡面講呢,變異生死主要的意思——超凡入聖,他境界不斷在改變。菩薩剛剛證得初信位了,初信到二信一個變化,二信到三信一個變化,就好象我們在學校念書,我們從一年級到二年級一個變化,一年變了二年了,二年變了三年了,小學到中學了,中學變到大學了,這種叫變異,菩薩有五十一個位次,五十一次變異,這個叫作變異生死,變異跟分段不一樣,分段裡面有煩惱,變異裡頭是破無明。一個是從煩惱障來的,一個是從所知障來的。因為有兩種障所以叫兩種生死。塵沙無明跟見思煩惱,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兩種生死都斷了這叫圓寂,叫圓滿叫清凈寂滅。
請掀開經本第三頁第一行。
「大智度論雲,有無二見,皆屬此岸,二執俱空,始達彼岸」大智度論在佛教經典當中是一部很重要的論典,這一部大論,在古印度梵文典籍裡面分量相當之大,聽說有千卷之多。中國人一向喜歡簡單就怕麻煩,所以譯經的大師為了在中國弘法,不得不將大論也像我們現在這個情形,把它節要翻譯,並沒有完全依照梵文翻譯出來,但是只有初分就是第一分,完全是詳細譯出來了,後面呢,都是取其精要擇要的翻譯,已經有一百卷之多。那麼這一部論典呢,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的註解,這就我們通常講叫大般若經,跟那個大般若還不一樣,大般若有六百卷,這個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一共有三十卷,是這一部經的註解,在般若部裡面相當的重要。古德講經、注經,引用這個大智度論http://ts.zgfj.cn/ArticleList.aspx?bookid=1723裡面的文字很多,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這大論上說,有、無這兩種見解,也就是這兩種的看法跟想法都是此岸,此岸也就是像經上講的輪迴見,六道輪迴的知見,不是佛菩薩的知見,佛菩薩的知見叫正知正見,這兩種見解都是錯誤的。那麼說有、無,這是舉一個例子講,舉一個例子,有、無是相對的,換一句話說,凡是相對的見解都是輪迴見,一定要記住這一句話。人、我是相對的,真、妄是相對的,善、惡是相對的,乃至於大小長短都是相對的,凡是這一些見解都是輪迴,也就是情識的知見。真如本性裡面,一念不生哪有對立,沒有對立的了,所以必須兩種執著,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相對的兩邊都要離開,兩邊離開心清凈了,就是像古德講本來無一物了,心清凈了,清凈心超越輪迴,輪迴就沒有了,為什麼它超越呢,因為輪迴是從妄心建立的,相對的知見就是虛妄的,這樣才有輪迴,心恢復到清凈輪迴就沒有了。
「六度中布施,舍也,若不舍,則不離此界,眾生不肯舍,無觀照見正智耳」菩薩修六度,六度是菩薩日常生活的守則,必須遵守的原則有六條,這六條裡面第一個就是布施,第一個就是布施,實在說這六條要是把它歸納起來呢,只有一個布施,布施裡面有三種,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無畏布施。持戒、忍辱可以說是無畏布施,精進、禪定、般若是法布施,所以一個布施就把菩薩的這個行門全部都包括了。
推薦閱讀:
※法師答疑(1)
※達摩禪法及其修證(妙華法師)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四二一卷——第四三0卷
※凈空法師講 金剛經講義節要(第12集)美國聖荷西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凈土大經科注-第122集(凈空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