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上戰場,大家會選擇什麼樣的槍械
06-13
《如果真上戰場,大家會選擇什麼樣的槍械》 作者:未知如果真的上了戰場,你會選擇什麼樣的槍在做出選擇前,先嚴格一下各種不同類型槍械的定義!並解釋一下槍械的自動原理!讓大家了解一下。現代槍械的各種槍機自動方式主要有:) F7 s$一、連珠槍式(或稱槍機直動式):屬於非自動槍機,一句話,就是把彈丸成串地裝在槍托或槍管下面的圓筩中,靠人力拉動槍機推彈入膛,採用這種結構的現代槍械多見於霰彈槍。歷史上曾有一種軍用步槍叫斯潘斯塞連珠槍(後改稱溫徹斯特1873式步槍),曾大量裝備於美國內戰末期的美國北方軍隊。它還是美國西部牛仔和印第安人的最愛,在幾部描寫西部牛仔的電影中,觀眾可看見騎在馬上的牛仔或印第安人一手抓馬纜,一手握斯潘斯基連珠槍,打一槍就用食指和中指夾著板機護圈甩一下再射擊。優點是結構極為簡單,零配件極少,可靠性高。缺點是彈丸裝填過多易被擠壓變形,彈丸成串還導致彈丸容量過少,槍內彈藥用光後裝填起來很慢也很麻煩的,可想而知,要是槍內彈藥打光後不及時完成裝彈會被敵人乘機消滅。二、旋轉後拉槍機式:這種結構也屬於非自動槍機,原理是通過人力使槍機旋向一邊開鎖,再向後拉槍機來壓縮擊針簧和復進簧,並退出彈殼,最後靠復進簧推動槍機向前推彈入膛並使槍機旋向另一邊完成閉鎖。這種現代槍械多見於狙擊步槍和大口狙擊步槍。如PC遊戲「CS」中,著名的AWP狙擊步槍就採用這種槍機結構。美軍制式M40狙擊步槍也這是這種結構。至於大多數狙擊步槍為什採用如此「落後」的槍機結構,下面會就這種問題作一說明。歷史上的德國毛瑟1898/98K式步槍、日本友板38式步槍、美國M1903式步槍等等都是這種結構。優點是火藥氣體密封性好,精度是所有的槍械結構中是最高的。缺點是無法對付群集目標,而且打一發就得拉一下槍機,射手姿狀變動較大不利於連續捕捉目標,在近距離上同自動/半自動單兵武器對抗時根本占不到便宜,易遭自動/半自動單兵武器的火力壓制。在二戰中,德軍第一次發現毛瑟98步槍的不足是源自於在東線與蘇軍的交手,當時蘇軍大量使用的CBT38/40步槍為導氣自動方式,不再象毛瑟98那樣需要嘩啦地拉槍機。發生狙擊戰時,蘇德雙方狙擊手都豎直了耳朵聽對方的動靜,德國士兵在挨一槍後想聽對方的槍機拉動聲來定位,但等來的卻是下一聲槍響。若說CBT38/40早已使毛瑟98步槍自慚形穢的話。到美軍開始在戰場上同德軍交手時,德國人已是對毛瑟98達到忍無可忍的地步了。德國人用毛瑟98K與使用半自動步槍的蘇軍或美軍發生對射時,每向蘇軍或美軍打一發就得挨數發子彈的回擊。要不是有MG42/34機槍來撐腰,德國人常常被四面八方撲來的彈丸打得抬不起頭。縱視整個戰爭,使用毛瑟98K的德軍和使用友板38的日軍,在同大量使用半自動步槍的蘇軍和美軍發生步兵對射時,都根本占不到半點便宜。無奈之下德軍只好用MG42機槍、毛瑟98K和MP40衝鋒槍組成一個火力組合來應討,後來應急投入G43半自動步槍。至於資源貧乏的日軍,由於子彈的生產能力不足,加之日本軍部錯誤地認為「一發一中的38式步槍勝過百發一中的衝鋒槍」,結果只是大量裝備了「節約子彈」的38式步槍,至於38式的火力問題,日本人主要靠「歪把了」機槍來彌補,而「歪把子」機槍經常裝備量不足。結果在太平洋各個戰場上日軍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只能靠「武士道」精神來取勝了。(狙擊步槍為什麼採用這種槍機結構?大家都知道只有精度很高的步槍才有資格用作狙擊步槍,而精度由槍管中的膛線厘距、火藥氣體的封閉性、槍口初速、外界風向、風速和氣壓、重力加速度等因素有關,其中火藥氣體的封閉性、火藥氣體的利用率、槍管的穩定性對於狙擊步槍來說,是最為至關重要的,目前的多數自動/半自動槍械都或多或少做不到火藥氣體的全封閉和槍管的穩定,在自動/半自動單兵武器中,火藥氣體做的功有一部分被用來推動槍機(槍管)開閉鎖和後退,沒有全部用來推動彈丸,身管的穩定性也有所不足,這些都使得自動/半自動武器的精度不如旋轉後拉槍機式非自動步槍。所以大多數狙擊步槍都採用這一「落後」的槍機結構,但是也有例外,如前蘇聯的СБД狙擊步槍以及在此基礎上改進來的中國79式、85式狙擊步槍。美國在二戰、韓戰和越戰中,曾把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和M14自動步槍改裝為狙擊步槍來用,對比測試時表明,這二種狙擊步槍的精度還是不如採用旋轉後拉槍機式的M1903式狙擊步槍。現在美軍的制式狙擊步槍是M40,它的不少方面可以看到M1903的影子。)三、導氣活塞式自動方式(含氣吹式):它的原理是:槍管靠近槍口三分之一以內的地方開有導氣孔,彈丸經過導氣孔後火藥氣體進入導氣孔擠壓活塞後退,活塞後退時通過連桿解除對槍機的鎖定(氣吹式則是火藥氣體直接擠壓槍機開鎖,因此吹氣式沒有活塞運動這一過程),槍管中的火藥氣體壓力向後推動槍機後退,完成拋殼、壓縮擊針簧後,在復進簧的推動下向前推彈入膛、閉鎖、擊發,等侍活塞連桿開鎖,如此一循環。這是目前現代軍用步槍最常見的自動方式;又可細分為:長行程導氣活塞式,如前蘇聯AK-47/74;氣吹式,如美國M-16/M-4,短行程導氣活塞式,如德國G-3、法國FAMAS、英國L-85、奧地利AUG、中國97式等等。前面提及,有一些狙擊步槍也是這種自動方式,如СБД狙擊步槍以及中國79式、85式狙擊步槍。優點是射速穩定,可靠性高,精度較高(其中氣吹式精度最高),使用方便,設計和改進改型較容易。但缺點是結構較複雜,槍機配件零件較多。較之其它自動槍機結構,需在槍管上開孔導氣,極易造成身管壽命下降。四、槍管短后座自動方式:它的原理是開火後,從彈丸在槍管中前進到彈丸飛出槍口後火藥氣體排出時,會產生各種反作用力,使槍管連同槍機一起後退,完成壓縮二個復進簧、擊針簧和開鎖等動作,使槍機後退到位被卡箏暫時卡住,當反作用力下降到小於第一復進簧的力量時,第一復進簧推動槍管與槍機分離,槍管向前複位完成拋殼動作,槍管複位到位時拉動卡箏鬆開槍機,使槍機在第二復進簧的推動下向前推彈入膛,彈藥入膛後就鬆開擊針擊發彈藥,如此一循環。這種自動方式多見於機槍和手槍,目前世界各國的輕機槍都採用這一自動方式,如著名的德國MG42機槍,直到現在仍在使用。美國的M60機槍、「米尼米」(M249)機槍,比利時FN MAG機槍也都很有名。老式的馬克芯重機槍、日本的「歪把子」機槍也是這種槍機結構。至於採用這一槍機結構的手槍數量之多,實在不勝枚舉。如二戰中大量使用的勃良寧M1911自動手槍,直到現在仍在生產、使用,我國的「五四」式手槍就源於前蘇聯對勃良寧的改進型手槍。其它如義大利伯來塔92手槍(美國稱之為M9),捷克格諾克、德國HK生產的各型手槍,都採用這種自動方式。遊戲CS中著名的「沙漠之鷹」也是這種自動方式,玩過生化危機2列昂警官版的人都對其很有印象,一槍就把殭屍爆頭,寥寥幾槍就能擺平各種BASS,威力也很大的。此外還有美軍的12.7毫米M82大口徑半自動狙擊步槍也是槍管短后座自動方式。優點是:在所有的自動方式中射速是最高的,如德國MG42機槍的理論射速就達到令人恐懼的1100發/分鐘。火藥氣體封閉性好,只要彈丸還在槍管里,火藥氣體會全部作用得上。缺點是槍管需要向後運動,造成槍管穩定性不好,引起精度下降。採用這一自動方式的槍械,往往是零配件最多、結構最複雜的。用在機槍上時,還存在結構重量大,槍管易磨損的問題。五、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它的原理是槍管固定,槍機完全可自由滑動,彈藥擊發的同時,火藥氣體推動槍機後退,在彈丸飛出槍口後槍機後退到位拉出彈殼完成拋殼和壓縮復進簧和擊針簧等動作。然後在復進簧的推力下前進,推彈入膛後鬆開擊針擊發彈藥。這一自動方式多見於衝鋒槍。幾乎世界各國的著名衝鋒槍都採用這種方式,以至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成了衝鋒槍的定義和代名詞。如德國HK MP5、以色列「烏茲·加爾」、美國M11、義大利伯萊塔M12都是這種方式。歷史上著名的衝鋒槍如德國MP38/40,美國湯姆遜M1928/M1,英國「司登」,前蘇聯PPSH41/43等等也是採用這種自動方式。優點是可靠性高、射速僅次於槍管短后座自動方式,結構簡單。缺點是限於結構,槍管不能過長,槍管過長會出現彈丸還沒有飛出槍管,槍機卻已經後退到位拋殼的現象,易造成火藥氣體泄露,因此採用這種自動方式的槍械普遍射程有限。除上述槍機自動方式外,還有加特林式自動方式、加斯登特式自動方式,單管轉膛自動方式等,但這三種自動方式只適合用在車輛、艦船和飛機上的大型自動武器,不能用於單兵武器,所以不作介紹。好了,槍機的結構和自動方式介紹完了,下面再對種類槍械及其優缺點作一簡介紹。首先是手槍:手槍想來大家都熟悉,就是適合單手握持的攜帶型槍械,由於受人類一隻手臂力量的限制,手槍永遠是單兵輕武器中威力最低、後退力最小的一種。手槍的嚴格定義為:發射手槍彈,適合單手握持的攜帶型小型槍械。其中「單手握持」和「攜帶型小型」是一個重點,有些槍如烏茲衝鋒槍也可單手握持,但它卻不是手槍。手槍的分類:主要有左輪手槍和自動手槍。左輪手槍定義是:以轉輪供彈的單手握持槍械。自動手槍的定義是:採用槍管短後退自動原理或導氣式自動原理的單手握持槍械。關於左輪手槍與自動手槍,哪一個更好?在武器迷和輕武器專家中一直是爭議不斷,結合目前的各種典型論點歸納如下,至於大家怎麼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反對左輪手槍支持自動手槍的論點:1.左輪手槍的彈容量過小,最多僅8發彈量(6發彈容量最常見),過少的彈藥會影響火力持續性;* C- A7 Y- ?! L: n2 J2.打完後裝彈不方便,即使用彈夾裝彈速度還是比自動手槍慢一拍;3.不可能具備連發的能力,不能對付群集目標;4.轉輪與槍管之間的縫會使發射葯氣體泄露,造成彈丸初速難以提高,導致威力不如自動手槍;5.厚度過大(具備6發彈容量的左輪一般都比自動手槍厚1.5倍以上);: s- _# A- b) }6.左輪手槍的轉輪極易進入異物引起出彈不暢。其中第4條一直是左輪手槍的致命傷,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國家的軍用手槍從來不用左輪的原因。反對自動手槍支持左輪手槍的論點:1.左槍手槍的射擊可靠性要優於自動手槍。因為左輪手槍要是有一發沒打響(俗稱瞎火)還可打下一發;而自動手槍要是有一發瞎火就不能打下一發了,需拉一下槍機才行;2.左輪手槍的握持感優於自動手槍,射手握持感服適,不易疲勞,槍口跳動比自動手槍小得多,有利於作戰;3.左輪手槍結構遠比自動手槍簡單,所需配件不多,結構可靠性優於自動手槍,自動手槍的常見故障在左輪手槍上幾乎不可能發生;4、自動手槍特有的拋殼特點,彈殼不易收集,遺留的彈殼會暴露射手的行蹤,而左輪手槍不存在這個部問題。基於第1條理由,不少國家的特種部隊和警察部隊因要面對突發性較高的任務,所以都不願意放棄左輪手槍。平心而論,手槍更適合用於自衛和防禦,而不是用於進攻。 衝鋒槍:這裡即使是資深的老兵也會把衝鋒槍與自動步槍(也叫突擊步槍)搞混!嚴格來說衝鋒槍的定義是:長度短小,採用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發射手槍彈,有效射程不超過300米的單兵自動武器。在歷史上衝鋒槍和自動步槍(突擊步槍)一度被混為一談,如德國在二戰後期投入的G44突擊步槍就被蘇聯人和美國人看成衝鋒槍。前蘇聯曾將AK47M的槍管進一步截短後稱為M85衝鋒槍,美國也有人把M-4自動步槍(卡賓槍)稱為衝鋒槍的。但是它們都發射步槍彈,沒有採用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有效射程都超過了300米。因此嚴格來說它們不屬於衝鋒槍,應叫短自動步槍(美國稱短自動步槍為卡賓槍)。結合目前的資料可以發現,衝鋒槍基本上從世界各個強隊中撤裝,主要原因是衝鋒槍所發射的手槍彈威力過小,要是遇上身穿防彈衣的敵人時就基本失效了(防彈衣有很多種,一般輕型的防彈衣在中等距離上對於各種手槍彈的防範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但是子彈的衝擊力還是會把你的肋骨給震斷掉的,而對於高速步槍子彈各種防彈衣在中近距離根本抵擋不住,在遠距離即便是擋住了步槍子彈,子彈的衝擊力還是會把你的肋骨給震斷,美軍的一名士兵在伊拉克戰場上被一發AK47的步槍子彈在300M以上的距離打中後子彈雖然沒有穿透防彈衣,但是步槍子彈的衝擊力把他的肋骨打斷,肋骨碎片插在心臟上,這個士兵當場死亡)。因此衝鋒槍僅被各國裝備於特種部隊和警察部隊,用於執行特殊任務,其中以MP-5系列衝鋒槍最常見。關於MP-5衝鋒槍,上世紀90年代有一場發生在美國的警匪槍戰不能不提,就因為這一事件,世界各國軍隊都看到了衝鋒槍的嚴重局限性,並決定逐步從軍隊中撤裝衝鋒槍,到現在軍隊中基本看不到衝鋒槍了。那一事件是1997年發生在洛杉磯北好萊塢的警匪槍戰。當時二名全身罩在厚重的防彈衣之下的劫匪掃劫了北好萊塢的一家銀行,被警察發現,隨後發生激烈的槍戰。在這場槍戰中,使用MP5衝鋒槍的美國警察,面對使用AK47身穿全身防彈衣的劫匪,打了足足二千發子彈,因無法穿透劫匪身上的防彈衣,一點辦法也沒有,而這二位「重型」劫匪卻用AK47打了1100發,把警察們打得四處逃竄。MP5的有效射程僅200米,也就是說使用MP5的警察得接近到目標200米以內才能開火,可在劫匪穿防彈衣的情況下,MP5衝鋒槍簡直是廢物一個。劫匪手中的AK-47有效射程達400米,幾乎是MP-5的二倍,而且還可以對付身穿防彈衣的警察。為了同劫匪的AK47對抗,警察們情急之下到附近的武器店借來幾支AR-15(即M16原型槍)和XM773(M4原型槍)自動步槍,但使用AR-15需要接近到20-30米之內才能擊穿劫匪身上的整體式防彈衣。直到一名劫匪的AK47步槍的槍機被警方發射的槍彈打壞,情況才開始有轉機,劫匪的火力一減弱,數名持AR15自動步槍的警察立即冒死衝到30米的近距離上連續開火,最終成功將二名劫匪擊斃。整個事件共有11名警察和7名平民死傷,這一事件完全暴露了衝鋒槍無法與自動步槍對抗的現實,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視,最終致使衝鋒槍在軍隊中撤裝,取而代之以自動步槍。通過上面的現實事件,恐怕人們看了都不會選擇衝鋒槍了,其實在特種部隊和警察部隊中,衝鋒槍是一種有用的「任務選擇器」,特別是在人群密集、空間狹小的情況下,要想擊中武裝匪徒而不傷及無辜,只有衝鋒槍才能滿足要求。想想就明白,要是用手槍的話無法壓制匪徒的火力,用軍用自動步槍的話,威力太大會穿透目標傷及無辜。衝鋒槍雖然在戰場上不會再見到了,但在特殊的戰鬥中還是會看到它的身影,不過伴隨它作戰的總會有幾支自動步槍,為它提供火力支援以補充它的不足。現在軍隊中的衝鋒槍不再出現在一線戰鬥人員的手中了。而是以單兵自衛武器的面目出現的,主要供那些非一線戰鬥人員(如裝甲兵、軍用汽車駕駛員、飛行員等等非一線戰鬥人員)作自衛之用。例如FN P90單兵自衛武器。二戰中德軍MP40衝鋒槍在同美軍的M1伽蘭德步槍的對抗中則是以遺憾收場,由於德軍衝鋒槍的裝備數量較大,有些黨衛軍部隊甚至達到半數以上的士兵使用MP40衝鋒槍的地步,但使用衝鋒槍就得接近到離目標200米之內才能開火對目標帶來傷害,但M1伽蘭德步槍的有效射程達900米,德國衝鋒槍手想接近都很難。無奈之下只好靠MG42機槍來支援。為補充衝鋒槍的不足,德國人採取的戰術是,遠距離用MG42機槍和毛瑟98結合攻擊。近距離靠MG42和MP40的火力組合,由於美軍和蘇軍的機槍火力都不如德軍,蘇軍主要使用老式馬克芯機槍,美軍的機槍主要是笨重的7.62毫米勃良寧M2重機槍,而且僅僅裝備於連級,一線美軍還裝備了勃良寧自動步槍,但勃良寧自動步槍僅有的20發彈容量不利於實現持續火力,這才使德軍依靠MG42這一火力支柱,結合MP40近距離掩護,再加上毛瑟98K高精度,這樣的火力組合使德國人勉強取得了對蘇軍和美軍的火力平衡。自動/半自動步槍:終於評說到它們了,想來大家上戰場前都會從其中作選擇,至於選哪種槍比較合適,卻不是人人都道得清的。不過這裡要向大家說明的是:在現實中,理想、完美和全能的自動/半自動步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種自動/半自動步槍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目前大量生產裝備於各國軍隊的自動/半自動步槍主要有:俄制AK47/74、美製M16/M4、法制FAMAS、英制L-85、奧地利AUG等等。現就目前最常見的AK47/74和M16/M4評論一番。這裡先說一下越南戰場上的一個傳說:寧可被AK47鑽孔,也不能被5.56毫米槍彈擊中。講的就是AK47和M16的殺傷力問題。前蘇聯軍事技術人員也在測試中發現了這一問題:AK47發射的彈丸在穿透目標時過於穩定,基本上是鑽進去時,是一個7.62毫米的小洞,鑽出來時還是一個比7.62毫米略大的小洞,只要是沒有擊中要害,對目標帶來的只是仍能繼續反抗的傷害,而不是失去反抗能力的致命。M16發射的5.56毫米彈就不一樣了,擊中目標時,鑽進去後在目標表面留下一個5.56毫米的小洞,鑽透出來時卻在目標後面留下一個令人瞠目的大破口。這是因為AK47的7.62毫米彈丸在穿透目標時不會在目標體內發生橫滾翻轉,無法造成較大的空腔,而是筆直地穿過去。M16及其它同類槍械發射的5.56毫米彈則會做到這種殺傷效果,這樣對目標的傷害十分致命,現役5.56毫米彈藥是美國多年彈道研究的結晶,其內部採用不對稱質量分布設計,彈丸質量小,但初速高,穿透力強,彈頭擊中目標時易變形。根據物理公式:加速度=作用力/質量,動能=質量×速度的二次方。也就是說,速度提高一點點,動能就會以幾何級數量增加,而彈丸質量無論怎麼增加也是有上限的,只能使動能成固定比例增加一點點。當外界作用力相時,5.56毫米彈質量比7.62毫米彈的質量小30%,但槍口初速度卻是它的1.6倍,質量越小,速度的變化越容易,后座力減少的情況下動能卻大幅度增加了,而且因為質量小,受外力作用時就更易於改變方向,這一點是質量較大的7.62毫米彈做不到的。正因為如此,5.56毫米彈擊中目標時,在目標內部受到的作用力同7.62毫米彈一樣,但卻足以使它發生橫滾翻轉,從而發生小口進大口出的現象,同時因為動能更大,以致擊中心臟、膀胱、腦腔等充滿液體的部位時,會出現帕斯卡定理所講的液壓效應,會出現爆炸現象。看到這裡,恐怕沒人願起被5.56毫米彈擊中了吧?至於射擊精度,M16是遠遠高於AK47的,由於AK47后座力大,槍口跳動大,開始射擊幾發精度尚可,但連續射擊時精度就下降得十分離譜!因此在現實中精於使用AK47的軍人最常用二三發點射來彌補精度的不足,具體做法就是從不鉤住板機一梭子打到底,而是鉤一下就鬆開,再鉤一下就鬆開。相形之下M16/M4在精度和解決槍口跳動方面就做得很好,由於M16/M4發射的5.56毫米彈丸質量小,后座力也小,加之槍托受力軸線與槍管重合,所以槍口不易跳動,射擊比較好掌握,無論是單發、點射還是連續射擊都有很高的精度。改進型的M16A2有效射程就達到了800米,而在400米上的精度是極高的。玩過CS的人相信都會有這方面體會。但在現實中,M16/M4雖然好,但美軍士兵卻經常有人扔掉手的M16/M4,去撿起AK47來用。主要原因是M16/M4所採用的吹氣式自動方式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很差,只要有幾粒砂子落進槍機或細長的導氣管出現積垢、槍管進水使導氣管失效,就會發生打不響瞎火的現象,在越南的濕地叢林中M16/M4的可靠性更令人不放心也更不信任,M16的初始型號的故障率,在那種環境下高達11%,就有不少美軍士兵因瞎火而被敵人搶先開槍擊斃。改進的M16A1/A2雖然在可靠性上有所改觀,但惡劣環境下故障率仍然很高,在伊拉克戰場上,只要是有沙塵爆天氣,美軍士兵在使用M16/M4時就更小心,生怕會發生打不響反而送命的倒霉事。AK47在這方面就遠遠優於M16/M4。即使槍機和槍管灌進了沙子,也不會影響射擊,從泥漿中撈出也能開槍射擊。這樣的高可靠性、低故障率會給人以心理上的安全感。這也就是為什麼會發生美軍有人扔掉M16/M4去撿AK47的原因。現在AK47的缺點和不足已引起了前蘇聯方面的注意,越戰結束後前蘇聯就生產裝備了發射5.45毫米彈的AK74自動步槍(注意:是AK74,不是AK47)。從而在彈藥的殺傷性上與M16/M4達到同一水平,但略為遺憾的是AK74的槍口跳動仍比M16/M4略大一點,精度還是比M16/M4略低。 最後談談機槍:相信沒人願意使用笨重而不靈活的重機槍了,但在各國軍隊中,重機槍仍在連級上的作戰單位裝備中出現,極少有裝備到班級單位的,現在的重機槍普遍發射12.7毫米以上的大口徑機槍彈,主要用來攻擊工事和輕裝甲目標,彌補班用機槍和自動步槍對付此類目標的火力不足。目前最常見的還是屬於班用槍族中的班用機槍。例如俄制的AK74槍族中的PTK74班用機槍,美國M16槍族中的「斯通納」MK23班用機槍和「斯通納」M63班用機槍。也許有人說自動步槍已經有了同機槍一樣或相近的射速,再裝備機槍沒必要。這是錯誤的看法。其實機槍的有效射程遠遠大於自動步槍(通常在600米以上,有的達1200米),再加上50發以上的攜彈量,火力持續時間長,可以履蓋戰上的更大的目標面積和更廣的戰場縱深,也就是說在1200米之內的常規交戰範圍內,機槍的火力基本上全部能履蓋到,部分機槍的射速可高達1000發/分以上,因而可起到「遠程霰彈槍」效果,所以在戰場上有「老兵怕機槍」的說法。以上的作用,是有效射程為400-600米的自動步槍做不到的。不過機槍的最大缺點就是重量、體積和長度都顯得過大,單兵攜帶時作戰靈活性不夠。連發精度較差。某些國家的軍隊中會看到有MG42、M60、M249和FN MAG之類的通用機槍,嚴格來說「班用機槍」是在槍族上派生出來的,不少零件可與槍族中的自動步槍通用,而「通用機槍」則是原汁原味、血統純正的機槍,它一開始在設計時,就是完全按機槍的標準來設計。可裝在車輛、艦船、飛機之上,也可裝上重型支架作重機槍來用,也可下放到班級單位作班用機槍來用,作戰使用十分靈活。但要不是無法滿足槍族化要求,否則它還會繼續作為班級火力的支柱,大量裝備到世界各隊。也許大多數人都會想選擇通用機槍,但現實中,通用機槍存在作戰靈活性不足的弱點,加之數量有限,不可能是人人都用得起的。理想的萬能槍?哈哈!綜上所述,對於喜歡單打獨鬥的人來說,沒有任何一種單兵武器是完美的和理想的!屬於此類的人真要想有個萬能槍的話,這種槍應該能同時滿足下列條件:具有100發以上的彈藥容量(這樣就有更長久的火力,不用為頻繁換彈夾而費心了);具有AK47那樣的高靠性;具有狙擊步槍那樣的高精度;能達到象機槍那樣1000發/分鐘以上的射速;有效射程遠達1000米以上;具有卡賓槍那樣的便攜性;集成了霰彈槍和榴彈發射器組件,具有面殺傷和爆破毀傷能力。現實中沒有哪種槍械能同時面面俱到地具有上述各個條件。即使是美國研製的OICW理想單兵作戰武器也只是部分地做到以上各點,但已帶來體積偏大、結構複雜和可靠性不足的問題。這裡要說一個總結:不可追求所謂的理想萬能槍,而應根據交戰經驗,合理地按比例選擇不同槍械,在戰場上發揮集體主義精神,互相支援,把不同的槍械在火力上進行組合,彌補各種槍械的不足,這樣才是正確的做法。而不是選擇使用萬能槍,跑到戰場上搞脫離集體的單打獨鬥!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枸杞泡水喝了這麼多年, 原來大家也錯了這麼多年
※1,2,3,大家來做小臉操
※大家一起學八極-第六式向錘
※京城四大家族的豪華民宅,豪華程度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這兩天大家都在說《孔子借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