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官場生態正重塑

本報記者劉少華申孟哲2014年08月01日06:15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摒棄朱慧卿作(新華社發)

製圖:金曉萌觀察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官場,很容易發現一系列互有關聯的現象——飯局少了,喝酒少了;公車減了,濫用少了;公款規範了,賀卡都沒了;回家時間長了,下鄉時間多了;監督多了,偷懶少了;風氣更清朗了,幹事氛圍濃了……這些現象可以用一個詞概括,那就是「官風變了」。多管齊下的「激濁揚清」,正在使官場呈現出風清氣正的新面貌。剎住官場不良作風「大量事實證明,一個地方的工作,成在幹部作風,敗也在幹部作風;一個地方的事業,興在幹部作風,衰也在幹部作風。」2012年底,履新不久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調研時如是指出。如果說反腐風暴是從反面例證的角度給予官場以強烈「震懾」的話,那麼八項規定、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作風建設,就是從正面角度給予官員群體以「約束」。在本報記者的採訪中,受訪者對一年多來官場風氣的最直觀感受,就是「『四風』剎住了」,尤其是「吃喝風」、「奢靡和享樂之風」剎住了。「現在誰還敢公款吃喝?在我們縣最好的酒店,有時中午只有寥寥兩三桌,不開玩笑地說,一天的收入連電費都不夠。遇到公事招待,甚至要去紀委報批。」河北省基層公務員潘浩告訴本報記者。重慶基層大學生村官盧雲表示,據他了解,他所在縣下轄的鎮中,三公經費普遍縮減了50%-65%。而在「車輪上的腐敗」方面,潘浩告訴記者,現在根本沒人敢像以前一樣開著公車去吃飯、接送孩子、辦私事。「現在大家都有車,為了這麼一件小事去冒被通報、被處分的風險,不值得。」他說。這樣的感受並非孤例。日前,中央紀委發布了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國查處違反八項規定問題的匯總表。統計數據顯示,之前在通報中「表現突出」的「四風」問題,都在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比如,「違規配備和使用公車」一項,在八項規定實施以來的全國通報案例中佔比達21.2%,但到了2014年6月,比例已經下降至14.2%;「公款吃喝」,比例則由3.06%降至當月的1.51%;同樣,「大操大辦婚喪喜慶」和「公款旅遊」的比例也都在下降。分析人士指出,數據的升降,反映出看得見的諸如公車私用、公款吃喝等,都已經得到了明顯改觀。現在的作風建設,正朝著「無死角」方向發展。7月30日,在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劉雲山指出,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在整改落實、解決問題階段,關鍵仍然是「具體化」。他點名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就有群眾近來反映集中的「會所中的歪風」、培訓中心的腐敗、裸官、幹部「走讀」、吃空餉、領導幹部參加天價培訓等。受訪專家指出,在扭轉作風的同時,也要考慮如何將「廉政」與「勤政」結合起來。中央黨校教授戴焰軍指出,反腐敗可以防止官員濫用權力,管住他們不做壞事。之後,還要解決如何讓他們積極做好事的問題。「這需要健全乾部激勵機制。基層幹部的工作是很辛苦的,『5+2』、『白加黑』是常事,但待遇卻很一般。同時,如何在幹部的考核與晉陞機制中加入正面評價,讓幹得多、幹得好的幹部更有發展前途,這是我們目前在幹部任用和選拔機制中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否則,就容易出現用懶政、怠政、不作為來逃避反腐、逃避作風建設的情況,官員心中就會出現『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心理。」戴焰軍說。擺正官員公僕態度在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看來,過去一年多的官場變化,最明顯的就是權力的純潔性和規範性大大提高了。「幹部定位應該是公僕,是有榮耀的、有成就感的職業。選擇這個職業,就應該按照職業的要求去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中央黨校教授謝春濤認為,在選擇當公務員之前,尤其是年輕人在第一次選擇時就該明白,人不是沖著發財去做官的。事實上,對待金錢的態度和對待建功立業的態度,在有關專家看來,是擺正官員公僕態度的兩大重要維度。早在1988年,習近平在調查了閩東九縣後,就深有感觸地在《擺脫貧困》一書中寫道:「『熊掌和魚不可兼得』,當幹部就不要想發財」。在竹立家看來,官員作為個體的「發財」念頭,只能通過轉換職業來完成,而非通過手中的公權力謀取私利。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初曾興起過一輪官員下海潮。辭去公職的潘石屹、馮侖、陳東升等人,在商海中沉浮20餘年,各自建立起了不凡的商業成就。但竹立家等多位專家均認為,那是特定時期的現象,今天不會再出現。謝春濤認為,眾多落馬官員的教訓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就是領導幹部應該清楚官員這份職業的邊界。同商人稱兄道弟、獲取利益,是以手中的權力為代價,而這份代價是沉重的。同商人劃清邊界,還體現在了稱呼上。今年廣東省紀委就發出了禁止黨員幹部稱呼領導為「老闆」、「老大」,稱呼下屬為「哥們」、「兄弟」等做法,認為這樣有損公僕形象。建功立業,是官員們擺正態度後的主動選擇。盧雲告訴記者,據他觀察,當地的基層幹部非常注重群眾口碑,如果一位幹部離開鄉鎮時,有許多百姓前去相送,那就是這位幹部的榮耀。「大家都真的希望為百姓做點實事,最煩的就是放空炮的人。在一些比較窮的地方,有可能你做出的一點改變都會影響百姓生活。」潘浩則認為,如他這樣的公務員本來就沒車,福利也不多,改革並未使其受損,反而帶來了諸多益處。而一個更為風清氣正的官場,也使得想做事之人有了更好的平台。「當官本來就有一種名譽上的收入。通過為人民服務,官員可以獲得大家的普遍認可和社會地位的提升,為個人帶來榮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戴焰軍表示,一個合格的、想干點兒事的官員,身處當下的官場中應該感到慶幸,因為有了更多干實事的機會。重塑官員隊伍形象如果說官員自我身份的定位、認同是一種「內在」的轉換,那麼一年多來的反腐和作風建設,則正在不斷地從「外在」的方面塑造官員群體的形象。5月,中國社科院發布《形象危機應對研究報告2013-2014》藍皮書。在藍皮書針對普通民眾的一項「官員形象的社會態度調查」中,數據顯示,「官員形象已改觀程度」指數平均為51.7%,表明受訪群眾普遍認為官員形象有改觀;而「官員形象待改觀程度」平均為73.2%,表明群眾認為官員形象需進一步改善,目前仍存在較大的改觀空間。「貪腐肯定不會帶來好的官員形象。可以說,無論是反腐風暴還是反『四風』的作風建設,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重塑政府和官員的形象。要達到的目標,就是廉潔、高效、負責的整體形象。這也是公信力建設的一方面。」竹立家說。調查結果顯示,很多群眾力挺「從嚴查處」。民眾希望查處什麼?什麼是民眾對官員最不滿意的問題?藍皮書也給出了答案,集中在官員形象危機的5個「風險領域」:「貪」(貪腐)、「瀆」(失職瀆職)、「色」(性醜聞、強姦)、「假」(火箭提拔、「造假造謠」等)、「枉」(暴力執法、作風粗暴等)。在這5個方面的風險領域中,群眾最厭惡的是「貪」和「瀆」,二者在「群眾對官員負面形象的厭惡排名」中排在前兩位,分別佔據了30.7%和24.8%的比例,可見群眾對官員的貪腐、失職瀆職、不作為的行為容忍度是最低的。「我們以前說『一塊臭肉壞了滿鍋湯』,現在可以說,『一個老虎壞了滿鍋湯』。十八大以來的落馬高官的貪腐程度、生活腐化程度,可以說不斷在刷新群眾的認知下限。這些落馬官員,對公務員隊伍、對黨和政府公信力的損害是巨大的。但是經過反腐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種現象將會逐漸改觀,這是可以預期的。」謝春濤說。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鈞指出,塑造官員新形象,就要將親民、惠民等展示正面形象的行為常態化制度化,而不是簡單地「作秀」或者「危機公關」,要塑造符合民意、有能力並且造福群眾的新形象,提高群眾的認可度。形成好的政治生態資深觀察人士認為,八項規定以來的官場變化,為官員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不能天天喝酒,身體更健康了;管住送禮之風,也就不用逢年過節低三下四去送禮了……總之,在日漸形成的新的政治生態中,官員們在逐漸迎接一種新的規則。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的建設,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竹立家認為,習近平對於政治生態的強調,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密切關聯。因為這一總目標意味著需要形成一個良好的權力運行生態,只有這樣政府的社會管理才會發揮作用。專家們表示,進入一種政治生態,官員們會主動按照其中的規則辦事,並只有這樣才會覺得得心應手。而當下,正在形成的是官員清廉、政府廉政、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態。事實上,得出這一結論之前,還需要正面回應雜音。傳播較多的一種論調是,有人說,高壓反腐和事無巨細的作風建設,會影響「士氣」,損害官員的積極性,甚至有極個別人傳遞出了「官不聊生」的觀點。在江西省委書記強衛看來,與此相反,絕大多數幹部埋頭苦幹且廉潔奉公,因此更要像愛護自然生態一樣,建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謝春濤則認為,部分官員在灰色收入、吃拿卡要等基本消失之後出現心態上的不平衡可以理解,但懶政問題並不難解決,既有來自製度上的考核和評價,也有來自老百姓的監督。「在新的規則形成後,大部分人會主動選擇做事」。「誠欲正朝廷以正百官,當以激濁揚清為第一要義。」清代思想家顧炎武的這句話,作為直指政治生態建設的名言,屢被習近平引用。本屆中央領導集體履新後,採取高壓態勢鐵腕反腐,針對作風問題頻出禁令,「激濁」工作持續進行;而八項規定和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則使得「揚清」工作不斷深入。在戴焰軍看來,官員的政績觀也是政治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GDP論英雄的年代,幹部們為了迎合這種要求,大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而如今經過了多年實踐,這種現象正在被糾正。「形成新的政治生態,需要社會良好的輿論氛圍、人們整體較高的認識水平和科學合理的制度。」戴焰軍表示,就目前來看,重要的還是要健全制度,並強調製度的執行,強化官員們的規則意識。

延伸閱讀:人民日報點評:防止「作風生態」沙化北京晨報:官場背景的忽悠江湖公安部舉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二場報告會海洋局在京組織學習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專題講座法制日報:反腐後「開會人數不夠」不是尷尬「提能善政」是重塑基層幹部形象的基石「艷照敲詐」猖獗與官員形象重塑適時調整姿態,重塑輿情主體形象
推薦閱讀:

什麼是現代生態養殖?現代生態養殖知識大全
看道 | 勇哉!一個人的堅守!——高定石老師拍攝記
中國文化生態十年備忘錄·十年文化大事記·「饅頭」血案(2006)
驚!被安利去的kawa紅樹林竟然這麼好!
雷軍打造「小米生態鏈」:像一條鯰魚激活全行業|雷軍|小米

TAG:生態 | 官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