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說易經》下

《我說易經》下 第二十三篇:關於對「八卦成列」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50 孔子的《系傳》分上下兩部,本章是《系傳》下部的第一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聵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一、「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我說:八卦每一卦都可以變成八個卦,自成行列,八八六十四卦。天地萬物萬事的一切現象都在其中了。先天八卦本來是三爻,重疊起來變成了六爻,爻的變化就在其中了。陰陽相互推演,變就在其中了。系在每卦下面的文字說明,就是解釋在個卦象命題的,變動的道理就在其中了。 二、「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我說:《易經》中的卦象有吉凶悔吝,實際上悔吝是小凶,也是凶,吉凶悔吝產生於變動,一動就會有吉凶悔吝。能夠剛柔相濟陰陽推演的人,才有立人成事之本;能夠因時因地懂得變通的人,才能把握時代。吉與凶,就在於你的心守正。天地之道,表現出來的是正道。日月之道,就是正大光明。天下一動有四分,其中三分為凶,只有一分為吉呀! 三、「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聵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我說:乾卦,很正確的告訴你,表現出來的是很簡化的,並不複雜。坤卦,也很自然的告訴你,也是很簡單的。六爻中的每一爻,都是效法天地萬物萬事的每一個現象。每一個卦象,就是每一個現象的像。每一爻象在卦內的變動,都會在外表現為吉凶,建功立業就在於一爻的如何變動中,聖人的情感傾注於系在爻卦下的文字道理中。 四、「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我說:天地間的大德,可以說是生生不息,聖人最寶貴的可以說是時機。如何把握住時機,可是說是仁慈。如何能把握住人心,可以說是用財。理財需正道,禁止黎民百姓做不應該做的事,可以說是道義。 卦象就是天地萬物萬事中每個現象的照像,關鍵在動爻的變化。卦象四分,其中凶佔三分,吉只佔一分。可真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呀!但是,要把握住何時何地何人的時機,關鍵在於那一動,一動就變,動的出發點成為了關鍵的關鍵,就在於——正義,正義是不可戰勝的;正義來自於人的本性「善」,善是最有力量的;那是真誠的慈善,真誠是無畏的。 第二十四篇:關於對「蓋取諸卦象」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51 本章就是一部,體現在卦象中的上古人類進化的演義。「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則觀象於天, 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羲氏沒,神農氏作,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一、「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則觀象於天, 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我說:上古我們的老祖宗包羲氏興起於天下,伏羲仰頭觀察上天的現象,低頭觀察大地的規律,觀察鳥獸的變化,與大地上萬物的差別,近而觀察各物種身體的變化,遠而觀察各物種群體的變化,根據如此觀察開始作八卦,通過八卦可以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天地間無所不通,通過八卦可以代表、比較、比喻、區別萬物各類的情形。 二、「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羲氏沒,神農氏作,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蓋取諸噬嗑。」 我說:通過作結繩記事,而來作網捕魚、作罟打獵,從打獵捕魚等的各種現象,看到了人類生存的光明,文明的進步形同離卦。伏羲氏過世了,神農氏又興起,發明農業以教天下,用犁來犁田,便用益卦來代表。同時又規律的隔幾日的日中,聚天下百姓進行貨物交換,通過交換滿足各自的需要,而後散去,這就形同於噬嗑卦。 三、「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我說:神農氏過世了,黃帝、唐堯、虞舜依次先後興起,通天下萬物萬事的變化,如日月星辰,春夏秋冬等,使的天下黎民百姓的生活不斷進步,黃帝、唐堯、虞舜利用自己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的智慧,教化百姓,使天下百姓適應新生活的變化。《易經》告訴人們,天下的萬物萬事,窮盡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變化,一變就會通,一通就會相對持續一段時間。這樣人類通過自己的努力,就會得到上天的保佑,就會大吉大利。通過黃帝、唐堯、虞舜帶領天下百姓數代人的努力,人類逐漸的進化,終於穿上了衣裳,進一步的展現了中華文明的進步,這種現象都體現在乾坤各卦中。 四、「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我說:隨著人類的進步,曉得把木頭中間挖空了為舟船,削木為楫,以利於水上行船交通,通行天下。這都體現在風水渙卦。馴服了牛馬,可以耕地,可以馱重物通行天下,都體現在隨卦。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們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需要關緊窗門,安排敲梆子巡夜,以防備暴力強盜,這體現在豫卦。人們又學會了用木頭做成杵,用石頭做成臼,用臼杵把稻殼去掉,以利於天下萬民,這體現在小過卦。隨著私有制的出現,產生了戰爭,人們用弦把木拉成為弧型,把木削尖成為矢,做成弓箭等武器,以威震天下,這體現在睽卦。 五、「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 上棟下宇, 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我說:上古人類居住在山洞野外,後世聖人改住在宮殿,上棟下宇,以避風雨嚴寒,這體現在大壯卦。上古人葬死者,是用樹枝條包的緊緊的,把墳墓挖的深深的,埋在土裡,沒有封土,沒有載樹作記號,喪期沒有時間限制,後世聖人改為用棺槨,這體現在大過卦。上古人們以結繩記事治理天下,後世聖人改為以文字書契,用百官來治理天下萬民,這體現在夬卦。 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智慧,融匯成為中華文化,造就了中華民族的靈魂,集中的體現在《易經》之中,這就是中國人。《易經》的真諦就是——中國人對環境的適應。這還是我說。 第二十五篇:關於對「易者象也」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52 本章說的是第三章與第四章。「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一、「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我說:接上第二章,所以,《易經》中的每一卦象,都是抽象的代表了天地間萬物萬事中的一物或者一事,卦象就是實物、實事的像。彖就是孔子根據卦象的材料所下的判斷的語言。爻就是效法天地間萬物萬事的動態,就是交變。所以,一動就有變,一變就有吉凶,而煩惱、困難就會顯著。 二、「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我說:陽卦陰爻多,陰卦陽爻多,是什麼道理那?因為,陽極生陰,陰極生陽,陽以陰為用,陰以陽為用(算命的就叫它做用神),陽卦代表了單數,陰卦代表了偶數。那麼,陰陽卦的性質和作用如何讓那?如陽卦一陽而二陰,為君子之道。如陰卦二陽而一陰,為小人之道。也就是「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的道理。 吉凶全在變數之中,一、變——環境因素在變、時間因素在變、動機因素在變;二、變——陽陰互變、尺度分寸、數極必反;因此:善易者不言卜。 第二十六篇:關於對「其亡其亡,繫於包桑。」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53 本第二十六篇,最有體會的就應該是:「其亡其亡,繫於包桑。」「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慮? 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易曰:「困於石, 據於蒺藜, 入於其宮, 不見其妻, 凶。 」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 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 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 」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不獲。 語成器而動者也。」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而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 故惡積而不可掩, 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 『履校滅耳,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 亡者,保其存者也; 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繫於包桑。』」」 一、「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慮? 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 我說:《易經》澤山咸卦九四爻的爻辭:形容這個人心很不安,主意很多,思想不定,很難下決心的狀態,很多的朋友跟著你思來想去。對此,孔子說:天下有什麼可思來想去的,有什麼可顧慮重重的哪?雖然,各種思想宗派的道路不通,但是同歸於一個理,只不過是思想見解不同,而顧慮重重,如此,那天下還有何思何慮? 二、「「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 我說:太陽上來了,月亮下去了;月亮上來了,太陽下去了。日月就是這樣相推,而天下才由黑夜產生光明。冷天過去了,熱天就來了;熱天過去了,冷天就來了。寒暑就是這樣相推,一年就是這樣產生的。推下去的就是屈;上來的就是信,就是在屈信相互感應中,利就產生了。 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我說:尺蠖只有把身子弓起來才能伸,才好發揮力量;龍蛇的冬眠,是為了生存;把天地萬物萬事的道理,融會貫通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以至於運用社會之中;與利於安身立命,做出一番事業來,古往今來有沒有知道的。出神到入化的境界,一定會做出一番偉業。 四、「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 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我說:《易經》澤水困卦六三爻的爻辭:困於石井中,就是逃到荒郊野外遇到的也是蒺藜遍野,偷偷地回到家裡,又不見其妻,凶也。孔子說:不是應該受困,都是因自己的原因,而受困的,必受侮辱。不應該依靠的佔據的地方,而由於自己的原因,卻依靠了佔據了那個地方,必使自己處於危險。既受侮辱又處危險,豈不就是死期將至,家破人亡么? 五、「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 」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不獲。 語成器而動者也。」 我說:《易經》雷水解上六爻的爻辭:公侯在一個土坡上射下一隻隼,出遊打獵獲利。孔子說:隼是只飛禽,弓箭是件武器,射飛禽的是公侯。作為一名君子,要如藏器與身一樣,有智慧、有本事,等待時機,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何事不成?做一番事業,就要做到底,沒有不獲得成功的。能否成就一番事業,首先要問問自己,有沒有取得事業成功的本事。 六、「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而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 故惡積而不可掩, 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 『履校滅耳,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於包桑。』」 我說:孔子解釋火雷噬嗑卦初九爻的爻辭:普通人如果不知道羞恥,就不會懂得仁;不知道畏懼,就不會懂得義;沒有好處,沒有利益可圖就不會去干;對小人沒有威武就沒有懲戒;使其受到一點小的懲罰,而一輩子記得做好人,那是小人的福氣呀!《易經》:穿著木屐走路把腳碰破了,以後就會小心注意,也就不會再有大的傷害。這一爻就是這個道理。善不慢慢的積累起來,就不會成功;所以,惡慢慢的積累起來,就會導致滅其身。小人以為小善事沒有多大意義,而不去作為,所以,小人以為自己身上的小毛病沒什麼了不起的,可是積累起來就成為了不可掩飾的大毛病,到了罪大惡極的時候,就無法解決了。《易經》:穿著木屐走路把腳碰破了,但是並沒小心注意,導致又重重地跌倒了,摔死了,凶呀!孔子說:(天地否卦九五爻爻辭)危險,就在於安逸滿足於自己已有的位置和成就中;滅亡,就在於滿足保存現存的狀態中;動亂,就在於對亂的治理中;所以,君子在安定中要不忘危險的因素;在現存的繁榮中不忘滅亡的可能;在治理中不忘動亂的後果。因此,既可安身,又可保國呀!就象《易經》卦里所講:不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隨時都有滅亡的可能,就象在風雨搖擺中,弔掛的一大團草窠一樣,朝不保夕呀! 《易經》繫辭下傳第五章,我說到此,默默很久很久,因此,把第五章分為兩篇來說。面對「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不論是「尺蠖之屈,龍蛇之蟄,」還是「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其亡其亡,繫於包桑。」但是,對此,「天下何思何慮? 天下同歸而殊途也」 第二十七篇:關於對「中正、介石」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54 本篇是第五章的下半部。中國近現代史上中國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蔣介石的名「中正」和字「介石」,典出《周易》:「(豫卦)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看看去。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sù,佳肴美味),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祇悔,元吉。「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言致一也。」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危以動,則民不與也; 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 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易曰: 『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 一、「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sù,佳肴美味),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我說:火風鼎九四爻。孔子說:自己的道德學問不夠,但是位置很高;自己沒有什麼智慧,卻想做大事;自己的力量很小,卻想擔重任;很少能做到的。《易經》:做飯用的鼎,斷了一隻腳,鼎里的飯翻出來了,樣子難看極了,凶。說明不能勝任。 二、「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我說:這是雷地豫卦六二爻的爻辭。孔子說:一個人的智慧,能夠達到在一件事將動還沒有動的時候,就知道結果,就是知幾通神!因此,君子對上不諂媚,對下不輕慢,方能達到知幾也!知幾,就是事物還沒有動,開始搖動將動未動時。吉利就在於先見之明呀。作為君子有先見之明,見機而作為,才會把握機住會。不用終日等待吉時了。《易經》:「耿介如石,終日時刻警惕自己,便會吉利。」二爻為陰爻,居中為正位,本身中正。因此,只要始終堅持耿介如石的中正之道,必然會有超然獨立的見識;所以,君子既可以知道普通人看不到的細微之處,又對普通人都知道的明顯之處,知道的更為清楚;因此,在做事的時候,才能該柔的時候就柔;該剛的時候就剛,只有如此,才能成為萬眾仰慕的領袖。 三、「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祇悔,元吉。」 我說:地雷復卦初九爻爻辭。孔子說:顏氏之子顏回,顏回當然是賢德的,對自己的不善之處沒有不知道的,知道自己的不善之處沒有再出現過的(不二過)。《易經》地雷復卦初九爻爻辭:對於不善之路,不要走得很遠就要回來,才能不後悔,大吉。 四、「「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言致一也。」」 我說:山澤損卦六三爻爻辭。天地間雲煙瀰漫生機勃勃,萬物滋生演化欣欣向榮。由於男女雌雄陰陽交媾,萬物才滋生演化。《易經》山澤損卦六三爻爻辭:由於陰陽交媾滋生萬物,因此,三人在一起自然就要損害一人;一人則要尋求其友。這樣才能達到天地人的和諧呀! 五、「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危以動,則民不與也; 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 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 『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 我說:風雷益卦上九爻爻辭。孔子說:君子要先能安其自身,而後有所作為;要先交心,而後可談知心話;要先定其交情,而後才可有所求。君子修道修身能修正此三者(很難呀!!!),人生才能夠求全(但是:君子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呀!!!)。不能安其身,而要有所作為,黎民百姓是不會支持你的;不與民交心,而用威脅的話對待百姓,黎民百姓是不會順應你的;對人家沒有交情,而求救於人家,人家是不會給與你幫助的。沒有支持你、順應你、幫助你的百姓,要想有所作為、事業要想成功是很難很難的。所以,《易經》風雷益卦上九爻爻辭:不但不會支持你、順應你、幫助你,反而會打擊你,在社會的利害關係中,人的心裡動機是沒有恆久的,所以結果是凶。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那位中國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蔣介石的名「中正」和字「介石」,雖然典出《周易》雷地豫卦六二爻。「『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二爻為陰爻,居中為正位,本身中正。」但是,正是由於沒有始終堅持「中正」之道,所以,最終才只好跑到「介於石」的一海中孤島上去了(呵呵!戲說了)。 第二十八篇:關於對「乾,陽物也;坤,陰物也。」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55 本篇是第六章看看對「乾,陽物也;坤,陰物也。」如何理解的。「子曰:「乾坤,其《易》之門耶?」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一、「子曰:「乾坤,其《易》之門耶?」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 我說:孔子說:乾坤兩卦是學習《易經》入門的兩卦么?!乾,是代表陽性東西的符號;坤,是代表陰性東西的符號。陰陽相合的結果,而使天地間的剛柔有了本體,其本體是天地的造就,是通神明的結果。由陰陽分別代表的,天地間萬物的各個名稱,是廣雜而不過分。於是稽查其中各類,發現這就是天地間產生亂世的根源么? 二、「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我說:學習《易經》,就可以通過了解彰顯的歷史而懂得未知的未來,而更要注意微小的幽暗的不易被人察覺的,因為《易經》中的每一卦象的卦名都是很妥當的有道理的,分辨萬物、正確的說法、判斷的辭,都具備的。 三、「 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我說:雖然,有的卦象代表的那個名稱的物很小,但是其一類的道理也是大有學問的。其宗旨是遠大的,其言辭是有文採的,其言辭雖然曲折圓滑,而確實是真實恰當的;其事情雖然包括很廣大,而確實是很難一時懂得。就是因為「陰陽合德」成就了人們的作為,並且,以此明得失以報答。 《易經》的卦象,都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對其生活環境變化體會的寫照,是探索未來世界變化的想像。所有的變化不過就是一陰一陽也。所以,乾坤,其《易》之門也! 第二十九篇:關於對「易也變也」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56 本篇是第七章詳解了九個卦的變易。「《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一、「《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我說:孔子說:《易經》的興盛流行,在於中古殷商革命時期么?給《易經》做繫辭的人,他有憂患意思么? 二、「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我說:所以,天澤履卦是做人有德的基礎;地山謙卦是做人有德的把柄;地雷復卦是做人有德要回復到自己的本來;雷風恆卦是做人有德要持久;山澤損卦是做人要有德需要在挫折中修身;風雷益卦是做人有德通過損卦就會自然有益了;澤水困卦是做人有德需要在遇到困難時候的思辨;水風井卦是做人要有德需要有一定的範圍規範;巽卦是做人有德是需要有一定的制式的。 三、「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我說:履,做人要和平和睦;謙,做人越是謙虛越會尊貴;復,做人遇到問題不論大小首先要反求諸己;恆,做人不論遇到多麼雜亂的局面都不要受影響、不放棄、持久的堅持下去;損,做人遇到困難就要克服困難是會有益的;益,做人總在順境中容易不警惕自己反而會出問題的;困,做人在艱難困苦中反而會砥礪上進走出另外一條通路;井,做人在一定的規範內要知道的變遷;巽,做人順勢時會在不知不覺中取得成功。 四、「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我說:履,與同行者,要合的來;謙,與人相處,要講道理懂禮貌;復,與人共事,要自知自明;恆,與人相處要,專一不亂;損,要懂得吃虧,有益於遠離更大的損害;益,不能滿足於已有的成功,還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困,在艱難困苦中,總是會得到他人同情的;井,自己要有做人的規範,以辨別他人是非;巽,順勢實現做人的德,要懂得權變。 《易經》中的每一卦,都是因時因勢因人的,都是在特定的時間裡變;在特定的大勢中變;在特定的個人中變。並且,在一定的數量中還會變;在相對的動靜中還會變;在如何的作為中還會變。易也變也呀!把握命運的還是你自己呀! 第三十篇:關於對「唯變所適,道不虛行」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57 本篇是第八章是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我們為人處世,要隨著天地間萬物萬事在時空中的的變化而識變、適變。「《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一、「《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我說:《易經》是一本無論在任何情形下,都適合我們人生、生存、生活學問的書呀!我們的日常生活,隨時隨地都離不開它的範圍。但是,《易經》的是一部隨著天地間萬物變化,而隨時在變的法則,因此,我們為人處世,要隨著天地間萬物在時空中的的變化而識變、適變。這個道理充滿適用於天地間東南西北上下六合,但是,上下無常態,剛柔相變化,不可認為有什麼是確定不變的,唯有適應天地間萬物萬事的變化。 二、「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我說:《易經》又告訴我們,天地間萬物萬事的變化,不是亂變的,是有內掛、外掛、外在、內在客觀的因果法度的,因此,為人處事要當知恐懼謹慎,又要隨時隨地明白憂患的因果關係。對此,是沒有什麼人(神)可以保護你的,只有靠你自己去小心謹慎的識變、適變,要時時刻刻、隨時隨地,都象父母在身旁一樣的恭敬、謹慎而為。剛開始學習《易經》要參考卦象、卦辭、爻辭、判斷的方法,既然有《易經》典明了通常的道理,姑且非有真正的精通它、運用它的人,學習《易經》之道才不是一場虛行。 「唯變所適,」才能「道不虛行」。道出了《易經》的真正道理。「識變、適變」——是人類進化的根本道理;是社會發展的根本道理;是個人進步的根本道理;是天地人和諧的根本道理。難就難在「識」、「適」兩個字上呀! 第三十一篇:關於對「所處時空、位置」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58 本篇是第九章,是孔子對《易經》每一卦中的六爻,因時空、位置、對象、用處不同,而有的差別的理解。「《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耶?」 一、「《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 我說:《易經》這本無論在任何情形下,都適合我們人生、生存、生活學問的書呀!其因果關係是有始有終的,其所指的天地間的萬物萬事是摸得著、看得見、可推測的的。六爻的變化,雖然是錯綜複雜的,但是主要的是,唯有隨時把握住時、空、物的變化。卜卦時,開始卜出來的一個爻,是很難斷定這個爻的發展,等到這個卦六爻完成,這個卦就看明白了,這就是卦的本末關係。每卦中的文王做的卦辭、周公做的爻辭、還是孔子做的彖辭都是差不多的,沒有確定的。最後在於斷定這一卦的結果。 二、「若夫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我說:若要有人卜卦問各種事物的結果,辨別何是何非、是凶是吉,則沒有每卦的中爻不具備的。咳!要是真正讀懂了《易經》,大概的存亡凶吉,你自己就可以知道的呀。真正智慧的人,讀懂了孔子的彖辭,則《易經》的全部道理就會明白個大概了。 三、「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 我說:每卦的二爻同四爻的功能相同,但是,地位卻是兩樣,二爻在內卦初爻與三爻中,居中位。四爻雖在三爻與五爻中,卻在外卦居下位。那麼其凶吉自然就不同了;二爻非常好,而四爻卻多進退的變數,令人畏懼,但是,爻位的變化,又都是很接近的。二、四均為陰,陰者柔也,就是柔道,雖然不利於對遠距離強硬的發揮作用,但是,陰柔之道重要的是,一般不會出問題。就是因為其用柔就是用中的道理。 四、「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耶?」 我說:每卦的三爻同五爻的功能也是相同,但是,地位也是兩樣,因為,三爻居內卦最上,多凶,五爻居外卦中,正是成功的階段,多功,由於位置不同,因此也就有了貴賤等級之分了。二、四爻用的是陰柔,三、五用的是陽剛,因時空、位置、對象、用處不同,所以,陰柔也會有危險的,陽剛也會取得勝利的。 《易經》每一卦六爻中的,每一爻的功能多是相同的,在於每一爻的位置是陰還是陽、是否在中非常關鍵。也就是說每一個人,剛來到人世間的能力大體都是一樣的,關鍵是後天所處的位置如何,對一個人是否成功非常關鍵;而每一爻的的內容是陰爻還是陽爻,與所處位置的關係意義非常重大。也就是說每一個人,對於自己所處的位置,採取什麼樣的陰柔或者是陽剛的做法,對一個人是否成功意義非常重大。我想這是科學的總結。 第三十二篇:關於對「三才之道也」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59 本篇是第十章,是孔子對《易經》的產生進行的理論闡述。「《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一、「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 我說:《易經》這本無論在任何情形下,都適合我們人生、生存、生活學問的書,運用之廣、作用之大竭盡具備。 二、「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我說: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地有地道。天、地、人為三才,而且,天有陰陽、人有陰陽、地又陰陽,所以為六,六爻也。六爻不是別的意思,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也。 三、「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我說:天道、人道、地道隨時隨地都在動在變,所以叫陰爻、陽爻;爻在變動中就有等級次第,所以分別叫什麼什麼物;天地間萬物萬事相處錯綜複雜,所以,因人而產生的現象就叫文化;文化不當的發展,所以就產生了吉凶。 本篇是第十章,是孔子對《易經》的產生進行的理論闡述。從而產生了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天地人的思想。我們今天的世界,不論發展到何種地步,天地(陰陽)人永遠是我們人類的整個世界。現實中的天地人代表了人類的客觀世界,人的思想代表了人類的主觀世界,沒有了人類,也就沒有了人類的思想,也就沒有了人類的文化,也就沒有了人類的整個世界。 第三十三篇:關於對「《易》之道也」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60 本篇第十一章告訴我們的是: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當文王與紂之事耶?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一、「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當文王與紂之事耶?」 我說:《易經》的學問最為興旺的時期,應當是殷商末年,那時周朝革命最為興盛呀!應該是商紂王囚禁周文王時候的著作吧? 二、「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我說:所以用的語言都是很小心的真話直言,很小心的真話實言就是要,求的是天下太平,《易經》的易就是變動,一變動就會失去平衡,就會傾斜,《易經》這裡面的學問非常大,天地萬物萬事都是有這種聯繫的,我們人類對待天地間萬物萬事,始終時刻都要謹慎小心的,只有謹慎小心的知變、適變,才能不犯錯誤或者是少犯錯誤,這才是《易經》的道理所在呀! 我們人類在進化中始終是敬畏天地的,祭拜天地;敬畏為我們提供衣食的萬物的,祭拜圖騰。就是因為我們人類生存的大自然始終時刻在變動著,不但我們未知的在變動著,就是已知的也在變動著。因此,我們人類一直是在謹慎小心的在生活著,一不小心就將是災禍臨頭(不論是自然環境,還是社會環境!),也有可能將是滅頂之災(我們人類躲過去了么?!),我們人類曾經祈求神仙的保佑,敬畏神仙;祈求祖宗的保佑,敬畏祖先;祈求聖人的保佑,敬畏聖人。但是,《易經》早早的就告訴我們:要依靠我們人類自己「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對此,讓我們再聽聽毛澤東主席在全國勝利的前夕,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告誡全黨全軍非常深刻、發人深省的流傳千古的至理名言,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段「兩個務必」吧!「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第三十四篇:關於對「天地設位,聖人成能」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61 本篇第十二章是《系傳》下部的最後一章。做了總結性的說明。「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一、「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 我說:這個代表天符號的乾,為陽,是天地間萬物中最為剛健者;乾的道德行為,既在永遠的複雜變動中,又在日常的平易普通中,方能知道其存在的危險。這個代表地符號的坤,為陰,是天地間萬物中最為柔順者,坤的道德行為,即在永遠的簡單易行中,又在日常的重重困難中,方能知道其存在的阻力。 二、「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 我說:如果能學懂了《易經》,就能夠說的使眾人心服口服,就能琢磨透各諸侯心中的憂患和顧慮,就可以斷定天下的凶吉,就可以成為全天下孜孜不倦的領導者。所以,通過觀察變化的言行,就會發現吉事會有祥瑞出現。那是通過卦象知道這個東西的吉凶的,通過占卜也就會知道未來的吉凶。 三、「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 我說:《易經》為天地萬物萬事都設置了一定的位置,只有智慧的聖人才有能成功的利用《易經》的能力。普通人所謀求的,一般鬼所謀求的,黎民百姓一樣有這個能力。八卦以卦象告訴你吉凶,爻辭、彖辭以文字告訴你吉凶,在陰陽變化、剛柔交錯之中,而吉凶就可知道了。 四、「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我說:《易經》中的每一卦的變動,都是根據卜卦者的心裡需要的語言,因此,吉凶就是根據卜卦者的情形利害而變遷。所以,根據卜卦者的愛好與厭惡相矛盾,而產生吉凶的;根據卜卦者的困難與容易的程度,而產生悔吝的;根據卜卦者的真情與假意的感應,而產生利害的。凡是《易經》變動之情形,最相近的而不相和的便是凶,或者受害於此,會感覺到憂慮而困難。 五、「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我說:將要背叛你的人,說話的語氣裡面隨時都有慚愧之意;心裡有疑惑的人,說話說不到根本,只是一些枝葉;真正吉祥的人往往沉默寡言;煩躁的人閑話很多;善於誣陷人的人講話總是游移不定模稜兩可而似是而非,失掉了他應該堅守的根本而理屈詞窮。 《易經》為天地萬物萬事(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都設置了一定的位置,那就是它的卦「象」;每一個卦象都有其道「理」;又都是在一定的「數」下變動。這個變動就是「易變」;又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都多少懂得一些的非常「簡易」的道理;但是要是真正的懂得其中錯綜複雜的變動,那就是很「不易」的了。關鍵在於「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透過現象看本質還是我們的導師毛澤東主席說得好。 第三十五篇:關於對「乾卦的卦辭與爻辭」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62 從今天開始看看南懷瑾先生是怎樣解讀周文王(姑且如此吧!)的卦辭與爻辭的。我對中華文化探索的渴望,已被南懷瑾先生對中華文化的解讀深深地吸引了,還是通過我的理解來說說吧!先來看看乾卦。乾卦是三畫卦乾的重卦,分內外兩卦,也就是上下兩卦,上卦為外卦,下卦為內卦,乾卦的重卦,是乾下乾上,就是說下卦是乾卦。上卦也是乾卦。 一、「乾卦卦辭:乾,元、亨、利、貞。」 我說:乾卦的卦象就是元的、亨的、利的、貞的,四個現象。元——天地萬物萬事的本源;亨——在天地萬物萬事中亨通無阻;利——在天地萬物萬事中都是有利的,沒有任何妨礙;貞——在天地萬物萬事中都是正的、完整的,沒有受到任何破壞。 二、初九爻的爻辭:「初九,潛龍勿用。」 我說:乾卦從下面數的第一爻是陽爻,所以說是初九爻。爻辭是:潛龍——代表著夜裡的太陽。潛伏在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地面的下面(另一面),不要動,因為那時是不能用的,也就不可用,因此也是不應用的,就是用了也等於沒用的。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但是時間不對空間不對,那你可以有如下選擇:1、積蓄力量;2、調整時空;3、待價而沽;4、灰心放棄;5、求得一搏。 三、九二爻的爻辭:「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我說:乾卦從下面數的第二爻也是陽爻,是乾卦內卦的中爻,中爻是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九二爻的爻辭是:見龍——代表著剛剛升起的太陽。太陽剛剛升起在地面上,有利於被大人發現。年輕人初露鋒芒,象那早晨的太陽,很容易被人發現而喜歡受到重視和幫組。那你可能有如下表現:1、得意忘形;2、弄巧成拙;3、乘勢而上;4、謙虛謹慎。 四、九三爻的爻辭:「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我說:乾卦從下面數的第三爻也是陽爻,九三爻的爻辭是:初有成就的人整天都要保持自強不息的精神,要奮發向上有所作為。同時一天到晚又要時刻警惕謹慎,嚴格要求自己,才能避免失誤和出錯。是對九二爻的幫襯,也是其中的一種「謙虛謹慎」的選擇。 五、九四爻的爻辭:「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我說:乾卦從下面數的第四爻也是陽爻,是乾卦外卦的初爻,九四爻的爻辭是:龍或者在深水中,或者躍出深水,都是好的,無錯的。一個人只有通過在適合的時期和環境中的努力,定會成就業績的。 六、九五爻的爻辭:「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我說:乾卦從下面數的第五爻也是陽爻,是乾卦外卦的中爻,也是最重要的,九五爻的爻辭是:一條龍在空中飛,如日當空光芒四射,萬眾矚目更利於受到更多的好人幫助和支持。同時也要注意警惕居心叵測的偽君子。 七、上九爻的爻辭:「上九,亢龍有悔。」 我說:乾卦從下面數的第六爻也是陽爻,稱為上九爻。上九爻的爻辭是:亢龍——已經飛上最高的龍,位高至極。會有悔悶、悔恨、悔過的。物極必反可能是老去了,可能是又一番新天地。 八、「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我說:《易經》中只在乾卦中有「用九」,坤卦中有「用六」,其它卦中都沒有這兩個字出現,用九就是不被九所用,而是你能夠用九。用從初九爻到上九爻,六個爻的全部智慧,展現群龍起飛而無突出為首的,是大吉大利。用九最高明,用九者不被九所用。 從八卦到六十四卦的演繹,標誌著人類由對自然的認識為主,逐漸的轉為對社會的認識為主。對社會的認識主要是對人的認識;對人的認識主要是對自己的認識;對自己的認識主要是掌握自己的命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第三十六篇:關於對「乾卦的彖辭與象辭」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63 彖辭。彖,據說象是一種動物,這種動物能將鐵咬斷,所以才借用了這個名詞。彖辭就是斷語的意思,斷定的話。另據說《彖辭》也是孔子作的,以現代觀念看,《彖辭》是孔子研究《易經》六十四卦的結論、批判。 一、乾卦《彖辭》:「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我說:偉大的乾卦是天地之本體,是天地萬物的開端,包括了整個天地。雲的流行,雨的下降,天地的變化,構成各品類的萬物萬象。白天從早上開始,晚上結束。白天六個時辰,晚上也六個時辰,成為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點鐘,所以成為六位,以龍來代表時間的動,像一條龍一樣在空中飛,因為龍是看不見的,但又有飛的功能,時間從早晨天明到晚間天黑的六個階段,永遠在旋轉,像六條龍銜接起來,在天體上很有規律地駕御而過。乾道的變化,也可以是我們人生命的本體,我們人的生命包括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性:精神的;一個是命:肉體的。精神用的太過,會使人的性失去平衡;身體用的太過,會使人的命失去平衡,兩者都會使人生病,甚至重者喪失生命。運用乾道的變化,會使我們人生命的本體中的性、命保持正位,從而保持性、命平和祥和,才是大吉大利。由黎民百姓中產生出來的,體貼黎民百姓疾苦的首領的領導,那就是萬方都會得到安寧。 二、乾卦《象辭》對卦辭現象的解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我說:乾卦代表天,天的運行剛勁雄健,運行不息。君子處世,就應像天一樣,力求進步,剛毅堅卓,不屈不撓 ,發憤圖強,永不停息。 三、乾卦《象辭》對爻辭現象的解釋:「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覆,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我說:乾卦六爻的第一爻的現象,是陽能壓制在下面,沒有上來,所以潛龍勿用,拿太陽作比,是還在地球個那一面,天尚是黑的,不要強出頭來;第二爻的現象,是一個人的有德行為,普遍的體現在有利於眾人;第三爻的現象,有了成就不要整天洋洋得意,有得意就有失意,有好處就有壞處,一反一復,就是道;第四爻的現象,是告訴我們,到了這一步,是進是退,都會沒有毛病;第五爻的現象,是告訴我們,到了這一步,如一條龍在空中飛光芒四射,會受到更多好人的幫助和支持;第六爻的現象:是已經飛上最高的龍,位高至極。會有悔悶、悔恨、悔過的,凡事不可求滿,滿了以後不會長久,物極必反到了鼎盛的時候也就是衰敗的開始了;乾卦得用九告訴我們,乾卦代表的天,雖然是萬物的本源,但是,不以首領自居,永遠在變動之中生生不息。 南懷瑾先生說得好「乾卦的卦辭、爻辭、《彖辭》和《彖辭》,有三個不同點:第一是乾卦構成了文化思想的卦辭和爻辭的觀念;第二是《彖辭》,是對乾卦卦辭和爻辭的解釋,由這一段解釋看出來,孔子把《易經》原來科學的東西,變成人文文化的哲學思想;第三《象辭》也是把科學的東西變成人文文化的哲學思想。」 我說尤其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構成了中華文化的全部意義。中華文化的顯著特點——就是人要掌握自己的命運。那就要——一個是自強不息;一個是厚德載物。 第三十七篇:關於對「乾卦的文言」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64 引用南懷瑾先生所說「《文言》,據說是孔子作的,這是孔子研究《易經》「乾」、「坤」兩卦的心得報告,不是小孩子念書「白話」、「文言」的文言。這裡所謂的「文言」,是現代所謂的「思想體系」,變成文字,謂之文言。在晉朝以前,《文言》並不放在乾卦的內容之中,而是放在《繫辭》當中,是晉代王弼將《文言》放在乾卦中,以下我們開始研究《文言》的本文。」 一、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懷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 」 我說:對文王所作乾卦的卦辭「元、亨、利、貞」四個字,在為人上的解釋如下:元——人的本性是以善為長為開始的;亨——人們只有在共同善良的願望下才能溝通無阻;利——善良的公正的行為在於相互有利的共同獲利;貞——做有利於共同的善事要堅定不移地去干。所以,作為君子:一要胸懷慈善仁愛才可以為眾人信服;二要集中眾人真誠的善良願望才可以符合眾人的禮數;三要讓眾人共同享有獲得的收穫才可以祥和公正;四要意志堅定才可以帶領眾人干成事業。 二、「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優則速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我說:初九爻的爻辭說「潛龍勿用」說的什麼呢?孔子說:龍的作為是看不到的,有堅定意志的人:不會受社會外界環境的變化的影響;也不要求在外面社會上成名;隱退而不求表現亦不求人知默默無聞而不煩悶,高興就做一些願意做的事,好事就多做一些,更重要的是這種精神能堅定不移毫不動搖,這就是潛龍呀! 三、「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我說:九二爻的爻辭說「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說的什麼呢?孔子說:龍的所為是至中至正。平常的話都要講誠信,平常的行為都要謹慎,要時刻防止邪念,隨時心存真誠,善待社會而不驕傲,德高望重又能普遍地感化別人。這就是九二爻爻辭的意思,君子之德呀! 四、「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我說:九三爻的爻辭說「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說的什麼呢?孔子說:作為君子要有所作為有學問修養,行而盡心,言而有信,方能做到有所作為為進德;為人處事有學問有修養誠懇,方能站得住立的穩為修業。同時要知道在最好的時機到了,方可有所作為;還要知道因該結束的時候就要終結,方可留世一個正直的好名聲。所以,君子在上位時候而不驕傲,在下位的時候也不憂慮,因此,君子要因時勢而時刻警惕自己,要認識自己,這樣縱或有危險,但不至出毛病(要功成身退呀!)。 五、「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我說:九四爻的爻辭說 「或躍在淵,無咎」說的什麼呢?孔子說:或上去或下來都沒有一定。這不是有什麼邪念;或進一步或退一步都沒有固定。這不是為了什麼自己;只是為了等待時勢的到來,所以不會出錯。 六、「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平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我說:九五爻的爻辭說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說的什麼呢?孔子說:相同的聲音就會得到相互回應應,相同的氣味就會得到相互要求,水向潮濕的地方流,乾燥的地方容易起火,雲隨龍去,風隨虎來。由於聖人的作為,才使萬物的道理就看得清楚,本應屬於天上的如氣就會上升,本應屬於地下的如土就會下落,則是各歸其同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呀!)。 七、「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我說:上九爻的爻辭說 「亢龍有悔」說的什麼呢?孔子說:人不要太高貴,貴到極點了就會再沒有位置好佔了,高到極點就會再看不到聽不到有人了,這就是到了亢龍的境界,就是有賢良的人在自己的左右也沒有人來幫你,所以,你的每一個作為都會有憂慮和悔恨(不要過頭呀!)。 我們的祖先為了適應自然的變化創造運用了《易經》,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類社會的發展,《易經》自然而然的由注重自然現象逐漸的轉為注重社會現象。社會現象又以人的行為為主要內容,這樣《易經》走向占卜之路的趨勢就成為了可能。又隨著占卜手段的迷信化,和《易經》的晦澀難懂的神秘化,使得我們中華文化的這一顆璀璨的明珠,不是束之高閣就是不屑一顧。真是可惜呀! 第三十八篇:關於對「坤卦的卦辭與彖辭」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65 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我們的祖先真的是太聰明了,把天地用陰陽來代替,就可以小的亨通微生物以致無限小,大的亨通整個宇宙以致無限大,都只不過是一陽一陰也,有什麼呀!!現在來看看世界的另一半坤卦吧。 一、坤卦的卦辭:「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我說:坤卦,如同乾卦一樣,既是大地的開始,又是大地的本源,四通八達廣闊無邊生生不息,對於以牡馬為首領的馬群來說,更有利於牝馬的安全受到保護。君子所往,要探索開拓在先,之後必有所成就,是有利的。通過探索知道,西南面更適應於生活,會遇到更多的夥伴,東北面不適應於生活,會失去現有的夥伴,對此的選擇是確保安全的大吉大利。 二、坤卦彖辭「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我說:坤卦的彖辭解釋說:偉大的坤卦就是萬物的開始,是萬物賴以生存的大地,是順承天道而為。大地厚到可以載萬物,所以地的德性之大是沒有邊界的,大地含蓄而偉大,寬宏而光明,萬物都在大地上生生不息。 三、坤卦彖辭「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及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我說:牝馬是大地上奔跑類的動物,奔跑在無邊無際的大地上,因為柔順而確保在馬群中安全,這是君子所為。而作為首領的牡馬在探索道路中,可能會經過先迷失方向,後會順利找到正確的道路,明確適應生活的西南方向有夥伴,會與同類的夥伴通行,而避免了不適應生活的東北方向有失去夥伴的可能,結果是吉慶的。確保馬群整體的安全無損的大吉大利,如同萬物一樣回應在無邊無際生機勃勃的大地上。 四、「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我說:坤卦的現象如大地一樣,大地是坤卦。要做君子就要效法大地一樣,要效法大地之厚德,承載起萬物的生生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陰陽只有如此的搭配,才能產生出地球上天地間萬物的和諧發展。試問:宇宙中還有陰陽如此完美的搭配么?! 研究《易經》,應該發揮每人自己的智慧,做學問是很難的,此時認為對的意見,到彼時有了新的體會,說不定又把自己的意見推翻了,所以,對任何你說、我說、他說都只是一個參考,千萬不要過分相信,有時候連對古人都要懷疑,不可迷信古人,不可迷信聖人,不可迷信權威,又不可全盤的推翻,又不可太狂妄自大。關鍵是亨通原意,但願能夠直通伏羲氏呀! 第三十九篇:關於對「坤卦的爻辭與象辭」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66 《易經》本來是自然科學,人本來就是自然中的。但是人類在演變過程中產生了思想,這樣就在大自然的天地萬物中出現了一個獨特異樣的現象——人的主觀意識。人的主觀意識創造運用了《易經》,《易經》又反過來,還是通過人自己,來探索人的主觀意識之道。現在該來探索一下坤卦的爻卦吧! 一、「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我說:坤卦爻辭的初六爻:坤卦也代表了陰曆十月,霜降已到。當踏到地上有霜的時候,就會知道河水要結冰了。象辭解釋到:踏在地上的霜和河水的結冰,都是冬天陰氣開始凝結起來的結果,順著這個氣候時間下去,來到的就是天寒地凍了。 二、「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我說:坤卦爻辭的六二爻:坤卦是代表地,地面有三個情形,直、方、大。直:大地的第一個情形是永遠的在往前延伸的;方:大地的第二個情形是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大:大地的第三個情形是大的無邊無際。只要不反覆的多次的利用它。沒有不大吉大利的。象辭說:六二爻的動爻,動爻可變為陽爻,延伸的方向正是東南方,那裡只要不反覆的多次的利用它。沒有不大吉大利的,那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三、「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我說:坤卦爻辭的六三爻:坤卦又是代表月亮的,月亮與太陽相比較,是內含著光明和美麗。為人臣就要像月亮一樣,輔助明君,雖然從自己個人來講不會有所成就,但是終可成就千秋大業。象辭說:雖然月亮與太陽相比較,是內含著光明和美麗,但是只有到每月十五這個時辰,才是最為光明美麗的。為人臣就要像月亮輔助明君一樣,要知道月亮是每月十五這個時辰,才是最為光明美麗的,因此,不要強來要等待。 四、「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我說:坤卦爻辭的六四爻:要把沒裝滿的袋口收緊了,就不會出毛病,既不會被人毀謗,亦得不到別人恭維。象辭說:要把沒裝滿的袋口收緊了,就不會出毛病,小心謹慎永遠是不會有害處的。 五、「六五,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我說:坤卦爻辭的六五爻:所謂「裳」,古代的服裝。穿黃色的長袍,如同淡淡的月色,和腳下的黃土,象徵著謙虛之美德,大吉大利。象辭說:穿黃色的長袍,如同淡淡的月色,和腳下的黃土,象徵著謙虛之美德,其中的道理在於中和呀! 六、「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我說:坤卦爻辭的上六爻:陰極就陽,坤卦到這裡非變不可,於是陽爻要進來了。如同月末的黎明之前,而此時又如同龍戰於曠野,戰爭就要流血,流下青黃色的血。象辭說:龍戰於曠野,是說坤卦到極點,窮盡到要求變的時辰。 七、「用六,利永貞。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我說:所謂「用六」,也是和乾卦解釋用九一樣,這是講整個坤卦,就是不被六用,用整個的卦,而本身並不加入在某一爻里。有利於永遠安全保持忠正這就是大吉大利。《象辭》解釋,用好整個坤卦,有利於永遠安全保持忠正,方為有始有終成就一番偉業。 坤卦就是大地、就是月亮、就是流水、就是母親,它永遠是那麼的含蓄、寬容、忍耐、溫柔、平凡、中和、無為......而默默無聞,當你感覺到它的作用時,又是那麼的親切、可愛、溫暖、可信、力量、堅強、偉大......而不可缺少。 第四十篇:關於對「坤卦的文言」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67 《文言》就相當於孔子的我說《易經》。現在就來說說《坤卦》吧!那可是我說呀! 一、「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我說:文言說:這裡孔子提出來講坤卦的德性:坤是純陰卦,是最柔的,最柔是坤卦的體,如果動起來也剛強;坤卦是最靜的,但並不是死寂的,沒有骨頭的,外圓內方的,內在永遠是方正的。,地道順承天道,後於天道而有常規的動;它包容萬物,而通過萬物的絢麗多彩來生化大地的光芒。大地多麼柔順呵!順承天道而依准四時運行。 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我說:積德行善的家族,不但這個家族會有福報,其子孫也必定會承受福報;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不但這個家族會發生災禍,也定會連累其子孫。 三、「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我說:臣子殺君主,兒子殺父親,已經不是一朝一夕的原因了,其原因是逐漸慢慢演變來的,原因是應該辨別清楚的,而沒有早辨別清楚呀!《易經》:腳踏到薄霜,就知道結成堅厚冰層的季節就要到了,說的就是這樣一種循序漸進的現象吧。 四、「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我說:直就代表正,方就代表義。君子注重內心修養公正,外表就會規矩而道義。外表注重規矩道義,內心的公正之德就會發揚光大,君子做到了正直、道義、包容,就是不過多的表現自己,也沒有什麼不利的,因為人們也不會懷疑其的所作所為。 五、「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我說:陰代表臣下,雖含有美德,但因從事於君主而不敢自有成就,這就是地道呀。為妻之道,為臣之道。為地之道本身不會有所成就,而別人的成就也就是自己的最終的成就。 六、「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 我說:。天地在變化,春天到了草木就會欣欣向榮;秋天到了賢人就會像草木一樣隱退。《易經》說:「紮緊了口袋如同管住自己的言行,就會沒有指責也沒有讚譽。,這就是說要小心謹慎呀。 七、「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我說:做為君子要明白大地中和的通理,身居正位,心修美德,就會四肢全身通暢而有活力,作為在事業中,這是最為美好的。 八、「陰凝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我說:坤卦為陰,到了上六爻,陰到極點了,陽就要來了,必然發生爭鬥。原因就在於坤卦是純陰而無陽,所以把陰陽一併稱作龍,隱隱約約變化無常,其實天地是同類,所以又稱為血脈相承,此時就是:赤色的陽光撥亮了黑色的天空照著黃色的大地上,天地的顏色交織在一起,可謂是天玄而地黃呀。 正直、道義、包容大地之德呀!心存正直、肩擔道義、胸懷包容君子之德呀! 朝霞是美好的,夕陽是美好的,都是因為到了極點呀!都是因為在變中呀! 第四十一篇:關於對「《序卦傳》上」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68 關於卦辭:每一卦的解說;爻辭:每一卦中的每一爻的解說;象辭:對每一卦現象的解說;彖辭:對每一卦象吉、凶、悔、吝的斷定;文言:對每一卦的體會。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可以以此類推。現在來說說《序卦傳》。《序卦傳》據說是作為孔子所撰的,是對《周易》六十四卦的推衍關係的總括,把《周易》六十四卦的相互關係看作是因果聯繫序列而加以解說的。 一、「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 我說:有了天地,就有了《乾qian卦》和《坤kun卦》,然後有生生不息的萬物,充滿天地之間的,就是萬物。所以就有了《屯zhun卦》,因為屯的意義就是「盈」,是充滿了的意思,同時屯卦也表示著萬物開始生長了。萬物在剛剛生出來的時候,都是不知所措的而發矇,所以就有了《蒙meng卦》,蒙蒙出生不知所措,萬物的幼稚呀!萬物幼稚階段需要撫養,所以有了《需xu卦》,需要的主要是食物呀。萬物爭相生長,必有爭奪食物的糾紛,所以就有了《訟song卦》。有了糾紛必然引起眾人參與,所以有了《師shi卦》,師在此是眾人的意思。 二、「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 我說:眾人起來以後,必定有比較性、傾向性,所以就有了《比bi卦》「比」就是排隊,與自己相同的人就聯合在一起了。有了聯合就要有物資積蓄,所以就有了《小畜xu》卦。有了物質積蓄必須按照規律分配,也就是如每人要按照規定好的路行走一樣,所以就有了《履lv卦》。有了一定的規矩,社會就會安泰發展了,所以就有了《泰tai卦》,泰亨通呀。但是,凡事不可到極點,物極必反,泰極否來,所以就有了《否pi卦》。 三、「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 我說:凡是否(壞)到了極點,就會轉好了,就會獲得新的朋友幫助了,所以就有了《同人卦》。有了眾多的朋友,獲得物資必歸眾人所有,所有就有了《大有卦》。有了豐碩的成果不可驕傲自滿,所以就有了《謙卦》。肌既富有而又謙虛,必然出現猶豫不絕,所以就有了《豫卦》。有了猶豫,必然隨同隨和起來,所以就有了《隨卦》。 四、「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 我說:一個人的喜好而隨他人,必受人蠱惑,所以就有了《蠱gu卦》,受蠱惑必出事。出了事也沒什麼可怕的,應為是眾人的事,可以把事做大,所以就有了《臨lin卦》,臨就是擴大的意思。事情做大了就可觀了,所以就有了《觀guan卦》。當事業做到相當可觀了,就會有合作者,所以就有了《噬shi嗑he卦》,嗑就是合作的意思。萬物都不可以勉強合作的,所以就有了《賁bi卦》,賁就是裝飾一下客氣的意思。客氣和氣到了一定的程度,辦事就會很通順的,可是裝飾客氣到了極點,所以就有了《剝bo卦》,剝就是剝落下來了,露出真相來了。凡事不可作到極點,剝落到了極點,卦象就會反過來了,剝卦的上九爻,就會反下為復卦的初九爻,所以就有了《復fu卦》。 五、「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有無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我說:恢復就不會亂了,所以就有了無《妄wang卦》。沒有了動亂,有了安定的社會,就可以積蓄更多的物資,所以既有了《大畜xu卦》。物資有了很大的積蓄就可以休養生息了,所以就有了《頤yi卦》,頤就是養的意思。養到一定的程度,如果不養了其不動則罷,一動就是動亂,所以就有了《大過卦》。萬物萬事不可以過度,所以就有了《坎kan卦》,坎的意思是有陷落的危險。陷落必有所依附,所以就有了《離卦》,離就是依附攀附的意思。 上面是上經,六十四卦的卦序,是分兩部分排列的,而上經的卦就是這樣排的: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等三十個卦。 第四十二篇:關於對「《序卦傳》下」的點滴淺思 ——國學思索169 《序卦傳》上主要講的是人類社會的關係變化,《序卦傳》下進一步的講到人生的變化關係,現在看看去。 一、「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 我說:我們生活的世界,有了天地的結合自然而然的就有了萬物的生生不息,有了萬物生息自然而然的就有了雌雄、人類的男女,有了男女結合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夫婦,有了夫婦自然就會有父子、母子,有了父子社會就會有了君臣,有了君臣就會有了上下尊卑之分,有了上下尊卑之分,自然就有了通過禮義措施有所區別的要求。所以就有了《咸xian卦》,咸謂之兩情相悅。由夫婦之道所產生的一系列上下尊卑的禮義,不可不長久,所以就有了《恆heng卦》,恆就是長久持久。 二、「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我說:天地間的萬物萬事,是不可長久不變的保持其原有的狀態,所以就有了《遁dun卦》,遁就是退變。但是萬物又不可以長久的退變下去,所以就有了《大壯zhuang卦》,大壯就是求之強大。可是萬物又不可以長久的強大,所以就有了《晉jin卦》,晉就是前進更新。要前進更新必會有受到傷害的危險,所以就有了《明夷yi卦》,夷就是傷害。在外受了傷害的人必然要回家,所以就有了《家人卦》。 三、「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 我說:一家生活不論貧富貴賤只要是到了極點,必然不和諧,出現矛盾而夫婦相背離,所以就有了《睽kui卦》,睽就是乖離。一家乖離必有災難,所以就有了《蹇jian卦》,蹇就是行動遲緩或鈍而困難。但是萬物萬事不能總是處在困難中,所以就有了《解xie卦》,解就是緩慢。一旦緩慢,必然要有所損失,所以就有了《損sun卦》,損就是損失損害。不斷的損失必然會有所經驗教訓,而會有所收益,所以就有了《益卦》,益就是利益。不斷的有所收益就會放鬆了謹慎,而失去控制,所以就有了《夬guai卦》,夬就是決,有失控的意思。 四、「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垢,垢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我說:一旦失控必會有所遭遇,所以就有了《姤gou卦》,姤就是遭遇。萬物相遇物以類聚么,所以就有了《萃cui卦》,萃字本身就是很多茂盛的草聚在一堆。物聚在一起,就會出現突出的上者,就叫做升,所以就有了《升卦》。不斷的上升必然會遇到困難和困惑,所以就有了《困卦》。在上遇到的困難,如同困在上面,反而就好似困在井裡一樣,所以就有了《井卦》。要想擺脫如同困在井中的困境,就必須打破現有樊籠的革命,所以就有了《革卦》。革變一些物質最好的用具就是鼎(鍋),所以就有了《鼎卦》。 五、「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我說:主持鼎器的最好是一家的長子,所以就有了《震卦》,震卦代表長男,長子總是處在動中。萬物不可相對的不斷的動,要停下來安靜下來,所以就有了《艮gen卦》,艮代表山相對不動安靜。但是萬物又不可永遠相對的靜止,所以就有了《漸卦》,漸就是逐漸的前進。前進必有所收穫歸宿,所以就有了《歸妹mei卦》,歸妹卦是結婚卦。得到了最好的歸宿必有很大的收穫(家庭發展),所以就有了《豐卦》,豐就是豐厚盛大。發展大到了極點,原有的居住地必然就滿足不了需要,所以就有了《旅卦》,旅就是外出謀生。外出謀生很難有容身之地,所以就有了《巽xun卦》,巽代表風無所不入,就是想進入其中。 六、「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我說:能過進入其中謀生,當然很高興喜悅,所以就有了《兌dui卦》,兌就是喜悅。沒有不散的宴席,喜悅過後就會散去,所以就有了《渙huan卦》,渙就是象水一樣的散離去。但是萬物不可以永遠的離散,所以就有了《節渙卦》,節節制也。由於節制而取得信任,所以就有了《中孚fu卦》,中孚就是有信用。有了信用,必然在行動上略有超越他人,所以就會有了《小過卦》,小過就是略有過分。略有突出超越就意味著已經取得了成功,所以就有了《既濟卦》,既濟就是目的已經達到。但是萬物萬事不可能窮盡終結,所以就有了《未wei濟卦》,未濟是事未成之時,作為《易經》的終止篇。 太美妙了!!!整個自然、社會、人生盡在六十四卦中有邏輯的變化著,而又變化無窮,直到現在依然如此,未來亦將如此。 第四十三篇:現有哲學的核心理論——陰陽之變道 ——寫在《我說<易經>》後面的我說(國學思索170) 寫在《我說<易經>》後面的我說:現有哲學的核心理論——陰陽之變道。我有資格這麼說么!?我自己都懷疑。但是,我已經禁不住要說下去的,無論如何只是我說說。 一、現有哲學的全部理論 現有哲學的全部理論可以概括說為:1、世界的什麼——世界觀的問題;2、怎麼去認識——方法論的問題。1、世界觀的問題是現有哲學的基本問題,為了說明問題可以簡略地分為兩個派別:一是唯心派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物質是意識的產物;二是唯物派認為:(正相反的)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二性的,意識是物質的產物。2、方法論的問題是現有哲學認識世界的一般方法問題,為了說明問題也可以簡略地分為兩個派別:一是機械論的基本特點是:孤立的、靜止的、機械的認識;二是辨證論的基本特點是:(正相反的)聯繫的、發展的、辯證的認識。對以上的略說,可能是到了簡略的不能再簡略的程度了吧!至於簡略的沒有說明白,請原諒。 二、現有哲學存在的問題 現代科學的發展,為現有哲學提出的問題是(我也是看了電視後現買現賣的):對現有哲學提出的問題之一是:宇宙大爆炸理論的那個沒有昨天的原點,是什麼哪??!!暗物質是什麼哪??!!黑洞是什麼哪??!!難道真的是上帝之手的第一次推動么?意識是人類長期進化演變的產物,沒有人類那有什麼意識!沒有人類那有什麼鬼神!心中有鬼,神在我心是對的,那是因為神鬼是人意識的產物。唯心論只不過是對在一定的時空中的人,一出生就具有的先天意識能力的一種誤解,事實是人的這種先天的意識能力,是在人類長期進化演變的過程中逐漸的產生髮展進化的,現在仍然在進化之中,也是人的這種物質,也就是初期的動物——裸蟲,為了生存長期實踐的產物。意識也就是人這種物質的屬性,因此,人才有了認識世界的能力,才有了唯心論與唯物論之爭。即使沒有人的意識,也就沒有了神,可是那個現在我們人類叫做物質的東西依然存在著。到此,又對現有哲學提出的問題之二是:宇宙大爆炸理論的那個沒有昨天的原點,是什麼哪??!!暗物質是什麼哪??!!黑洞是什麼哪??!!難道是物質的么?有現有哲學關於物質的存在形式么?有現有的時空觀念么?有現有物質的變化規律么?宇宙大爆炸理論的那個沒有昨天的原點在什麼地方?暗物質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的哪?黑洞的那一頭是什麼?這個膨脹的宇宙的外面是什麼?還會有多少個宇宙存在呀!?天呀!在下愚鈍,只好用現有的哲學思維來提問的形式,來回答這個第二個問題了。毫無任何辦法。 三、陰陽之變道的回答 我們中華文化的奠基者之一,中華民族的老祖宗之一——老子在兩千五百年前就給予了回答:道可道,非常道。那就是這個「道」。我們先用現代的排除法簡單的分析一下。首先,其不是客觀唯心主義,因為「道」不是神;其次,其不是主觀唯心主義,因為「道」是客觀存在的;再其次,其不是唯物主義,因為現存萬物只是「道」作用的結果;第四,其不是辯證唯物主義,因為「道」的作用不是對物質的反作用。如果,用當今科學技術的最高成果,宇宙大爆炸的理論來解釋的話。大爆炸之前的那個沒有昨天的原點是什麼那?唯心主義可以說是創世紀學說;唯物主義可以說那就是物質的,又都不能自圓其說。但是,老子就說了,那就是「道」的作用。因為,「道」雖然是無始無終、無影無形、無色無味、無大無小、無上無下、無左無右、無前無後的,但是,「道」的作用卻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為的,不但大爆炸的原點是「道」作用的,宇宙大爆炸同樣是「道」的作用,大爆炸後的宇宙膨脹還是「道」的作用,那麼,我們身處的天地、萬物的變化更是「道」的作用,我們人類最高的智慧「為無為」的處世哲學,毫無疑問的是「道」的作用。「道」啊!「道」究竟是什麼那?就如同我們人類的原始社會,為了生存要在茫茫大地上走出一條生存之道,這條生存之道本來就存在的,可是當我們人類走錯了道的時候,那就是條死路;走對了道的時候,那就是條活路,我們人類就是這樣經過無數次的選擇,不知不覺的走在那人類生存發展的道路上。這就是「道」,可是這個「道」,又不是尋常所說的道路的那個「道」,只好用「道」這個「名」字吧!可是這個「名」字,又不是平常對某個東西隨意命「名」的那樣。說其不存在吧,其是天地之始,說其存在吧,其是萬物之母。那究竟什麼是道那?還是《老子》說的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呀!如果,當今的我們非要給這個「道」帶上一個什麼帽子的話,那就叫——「唯道主義」吧!!!其實這個「道」的內容,就是來至於我們中華文化的淵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我們中華民族遠古的老祖宗之一的伏羲氏的《八卦》《易經》,中的「陰陽之變道」。宇宙大爆炸理論的那個沒有昨天的原點,是陰陽之變道的作用!暗物質也是陰陽之變道的作用!!黑洞還是陰陽之變道的作用!!!世界的本源與其認識的方法就是陰陽之變道!!!!這就是現有哲學的核心理論——陰陽之變道!!!!!(在下現在真的瘋狂到了不知天高地厚了!) 四、我說陰陽之變道 現在只好用現有的哲學思維來說明陰陽之變道了。第一,是什麼的問題。也就是世界觀的問題。世界的,天地間、宇宙間萬物的本源就是陰陽之道。陰陽之道的本體是無始無終、無影無形、無色無味、無大無小、無上無下、無左無右、無前無後的,但是,陰陽之道的作用卻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為的。第二,怎麼辦的問題,也就是方法論的問題。用什麼方法去認識這個陰陽之道的問題。那就是陰陽之變道的「變道」(說是規律也勉強可以),其「變道」如下:1、對立道——陰陽是相對立而存在的;2、同一道——陰陽是同在一物體中的;3、相對道——陰陽是相對對方的;4、互有道——陰陽相互含有對方;5、永動道——陰陽永遠在變動中;6、極變道——陰陽到了極點的互變;7、中和道——陰陽互變永遠是在「和」中去追求始終達不到的「中」;如,宇宙大爆炸的那個沒有昨天的原點,就可以說是包含著陽的極陰,陰極而陽生就是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脹就是陽升的過程。在陽升的過程中也包含著陰,那就是暗物質、黑洞的存在,並且隨時在吞噬著陽物質。我們現在的宇宙還在陽升的過程中,正處在追求始終達不到「中」的相對「和」諧的狀態,我們人類和現有的一切哲學理論都是在這個陽升過程中產生的。在遙遠、遙遠、遙遠的未來,當我們的宇宙陽升達到了極點,陽極而陰生那就將是宇宙的大收縮,無數個黑洞將吞噬著陽物,最終必將歸於一個原點,那就又是結束又是開始。還有我們那個大爆炸的原點是不是更大的一個宇宙中的一個黑洞哪??!!!還有......???!!!我是在胡說還是在夢囈!只有陰陽知道呀! 關於1973年初,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周易》,已經證明了兩千五百年前的中華文化的存在,《周易》在中國文化史上所佔有的地位是罕與倫比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顆無與倫比的璀璨的明珠。」。
推薦閱讀:

如何學習周易易經【易學入門】
在北大講易經(一)
別再糾結!正月理髮不會死舅舅,但與自然天道和健康有關
道家《易經》與中醫醫理2
易經六十四卦妙解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