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明虐她千百遍 她待大明如初戀

天下未亂蜀先亂 天下已定蜀未定

自古以來,蜀中之地就是神州天下晴雨表。蜀定則國家定,蜀亂而國家亂。從春秋五霸的秦穆公開始,未定中原而先定巴蜀。有了巴蜀這個天下糧倉,就奠定了進一步君臨天下的根基。

話說,到了大明萬曆年間,蜀中出了一個奇人名叫秦葵。一日秦葵在院中小憩,恍惚之間,就在東北方向,霞光萬道,有三足金烏駕車出遊。突然一團黑霧像一條黑龍一樣,從西北方向襲來,三足金烏措不及防,掉落在一座四四方方的城中。就在城牆邊,不知道哪裡冒出來一群小兒,一共一十八個,紛紛爬過城牆去抓三足金烏。那黑龍趁機又裹住三足金烏,金烏大呼救命。就在此刻,一條白虹從天而落,筆直穿過黑龍的護心位置。黑龍一個擺尾,掃到白虹。三足金烏趁機脫離了黑龍纏繞。那條白虹,也趁勢一飛衝天,飄飄悠悠居然直衝自己而來……

秦葵一驚,從睡夢中醒來……

就聽屋內小丫鬟喊道,夫人生了,是個小姐——

這個剛剛降生的女嬰,就是秦良玉。

秦良玉(1573-1648)一出生,就帶著不一般的傳奇。秦葵知道,大明江山馬上就要進入風雨飄搖的時刻了。此時自己的這個女兒,應該就是為此而來。若大明國祚未絕,應是此女造化;若大明氣數已盡,此女也應是大明歷史的重彩英雄。

就這樣,秦葵從小就把這個女娃當男孩養活,馬上刀槍,步兵戰法,她是一看就明,一點就透。後人有詩讚之曰:

身藏天賦定神州,

弓馬刀槍第一流。

自古蜀山多異士,

一腔熱血女貞侯。

(圖)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貞素,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

秦良玉一戰成名 馬千乘冤死獄中

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19歲的秦良玉以比武招親的方式,嫁給了當時石柱宣撫使馬千乘。馬千乘本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也是石柱的土司。婚後,秦良玉激勵丈夫並與他一起,在石柱建立了一支「戎伍肅然」為遠近所憚的「白桿兵」。

很快,秦良玉的遠見卓識就顯現了出來。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今遵義)發生叛亂。馬千乘奉旨征討。他自己率三千白桿兵隨同李化龍的中央軍參加平叛戰鬥。本來,地方武裝應召征討,對中央的義務已經盡到。但是,秦良玉又親率500白桿兵扼守要塞,截擊叛匪,連破七寨,直取桑木關,大敗賊眾,為南川路戰功第一。這讓當時明朝總督李化龍非常驚奇,也大為賞識。命人打造一面銀牌贈與時年26歲的秦姑娘,上鐫「女中丈夫」四個大字,以示表彰。可以說,秦良玉一戰成名,「女將軍」的稱號也是不脛而走。而她與丈夫一手訓練出來的白桿兵,也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主力軍。

當然,對於秦良玉來說,播州之戰,只是牛刀初試。正當秦良玉準備為國建功立業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給了她沉重打擊。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她的丈夫馬千乘因為不諳官場之道,明朝派來的監軍跟他索賄,他不給,就被找茬下了大獄。結果當時馬千乘染上了鼠疫,竟然死在大獄之中。要知道,馬千乘在石柱還是很有影響力的,無辜冤死引起不小震動,許多人勸秦良玉造反。但秦良玉堅決不同意,他積極上報,要求朝廷為丈夫伸冤。果然,朝廷派下人來調查此事。最後的結論是,馬千乘雖然有錯,但罪不至死。因此,並沒有剝奪他土司的位置。因為馬千乘的兒子馬祥麟年紀尚幼,因此秦良玉就成為了石柱的土司。

丈夫的死,並沒有讓秦良玉對朝廷生出怨恨之心。相反,她更加忠於職守,每天訓練白桿兵,隨時等候朝廷召喚。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戰渾河白桿浴血 秦良玉兄死弟傷

就在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女真酋長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大金(後金)」,開始連連發動對明朝的進攻。兩年後,薩爾滸一役,明軍慘敗,諸營皆潰。

自此之後,駐遼明軍幾乎是聞警即逃。後金的八旗軍所向披靡,在這種情況下,明廷只得在全國範圍內大肆徵集精兵援遼。

遠在四川石柱的秦良玉聞調,立刻派其兄秦邦屏與其弟秦民屏率數千白桿兵奔赴遼東戰場。而她自己則籌措馬匹糧草,隨後跟進。這次被徵調,明廷授予秦良玉正三品官職。

後金軍勢如破竹,直逼瀋陽。當時,接替熊廷弼出任遼東經略的是袁應泰。他命令總兵陳策率領川浙軍團迎敵。陳策表面答應著,但他卻不急於與敵人交手。大家不要誤會,不是此人貪生怕死,他在等待著川浙軍團中的兩支精銳。

如果說,薩爾滸戰役之後,大明精銳損傷殆盡。而後面來的這兩支隊伍,可以說,是大明目前僅剩的精銳部隊了。

一支,是戚金率領的戚家軍。戚金是戚繼光的侄子,他率領的戚家軍是戚繼光訓練出來的老班底。

一支,就是秦良玉的白桿兵。因為,這支隊伍很快就會讓努爾哈赤知道,八旗軍也不是不可戰勝的。

就在戚家軍與白桿兵到來之際,瀋陽已經被後金軍攻下了。所有軍隊只能在瀋陽城外的渾河岸邊紮營。按照總兵陳策的想法,大軍就地駐紮,靜觀其變。

可是,白桿兵主動求戰。於是,他們在渾河上搭建浮橋,到了渾河北岸安營。然後討敵罵陣。

後金的軍隊看到這樣一支穿著打扮十分怪異的部隊,深深不以為然。首先派出了正白旗出戰。

雙方一交手才知道,這白桿兵別看是步兵,端的是兇猛異常,而且訓練有素,配合嫻熟。手中的武器形狀怪異,通體白色,專門勾馬腿。人仰馬翻之後,其他兵士迅速跟上,一頓猛戳,白桿槍下,竟然是無一活口。

很快,正白旗敗下陣去。

後金又派出了努爾哈赤親自率領的精銳——正黃旗。

雙方一交手,這批穿著怪異的明軍,雖然人數不多,但各個拚死衝殺,正黃旗死傷慘重,被迫退回本陣。兇猛的白桿兵,讓八旗軍上下震驚。

就在秦邦平、秦民屏率領的白桿兵等著迎戰第三波八旗軍時,瀋陽城上突然大炮轟鳴。

原來,後金軍一看打不過白桿兵,就想起了城中的大炮。這些大炮本來是明朝軍隊對付後金的利器,如今隨著瀋陽城的失陷,這些大炮卻被用來打自己人了。

就在這一頓炮擊中,秦邦屏陣亡,秦民屏身負重傷。剩下的白桿兵拚死退回到渾河南岸。

戰鬥慘烈至此,但只是渾河之戰第一役。緊接著,後金軍渡過渾河,又與戚家軍一場惡戰。可以說,這場戰鬥,雙方死傷都非常慘重。戚家軍在這場戰鬥中也受到重創。秦良玉的白桿兵死傷兩千多人(主要死於炮擊)。後來,清人魏源感慨渾河之戰,認為:「是役,明以萬餘人當我數萬眾,雖力屈而覆,為遼左用兵以來第一血戰。」

(圖)秦良玉

秦良玉聽到兄長陣亡消息後,趕製一千多件冬衣,配送給遠在遼地的石柱兵。然後,她自統三千精兵,直抵榆關布防(今山海關),控扼滿州兵入關咽喉。然後,秦良玉又向朝廷給秦邦屏和秦民屏請功。後來,明廷追贈死難的秦邦屏為都督僉事,立祠祭祀。又詔加秦良玉二品官服。

說到這裡,我們看,朝廷雖然給秦良玉也算封官進爵,但始終是說「詔加幾品官服」,這是一個什麼官職呢?其實就是說,相當於幾品官的意思。即使說,他提兵去鎮守山海關,但她並不是山海關總兵。而且,她的部隊與朝廷軍隊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是,軍費需要自己籌措。她的根據地遠在四川石柱,因此,為了籌措軍餉,軍糧,衣物,以及擴招白桿兵,她都必須回到四川。這一來一往就要走上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且,雖然白桿兵能征善戰,但那些大明正牌的中央軍們可並不買她的仗,許多時候還會給秦良玉為國效力設置障礙。這體現在許多的地方,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平定奢崇明的叛亂。

奢崇明是永寧土司。當時,秦良玉從山海關去石柱徵兵籌糧,恰好奢崇明叛亂。一來同為土司,二來奢崇明認為秦良玉丈夫馬千乘被明朝冤死。因此,他派人來與秦良玉聯繫,希望一同叛亂。秦良玉二話不說,立斬來使,然後提兵平叛。

按說,秦良玉平定叛亂,這對當地明朝守軍也來說也是一件大功。可是四川總兵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你秦良玉一個沒有實職的二品官,平叛這麼大的事情居然都敢自作主張,把我這四川總兵的位置放在哪裡啊?因此,他不但不配合秦良玉的平叛行動,還處處刁難。

秦良玉非常氣憤,於是給朝廷上書奏稱:「臣率翼明、拱明提兵裹糧,累奏紅崖礅諸捷。而行間諸將,未睹賊面,攘臂誇張。及乎對壘,聞風先遁。敗於賊者,唯恐人之勝;怯於賊者,惟恐人之強。如總兵李惟新,渡河一戰,敗衄歸營,反閉門拒臣,不容一見。以六尺軀鬚眉男子,忌一巾幗婦人,靜夜思之,亦當愧死!」。

秦良玉的這封奏摺,簡直是文采飛揚。特別是這句「敗於賊者,唯恐人之勝;怯於賊者,惟恐人之強。」把當時明朝這些酒囊飯袋又嫉賢妒能的貪官酷吏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

奏摺到了京城,天啟皇帝專門下了一道旨,各地文武官吏,對待秦良玉皆要以禮相待,不得疑忌。

對於天啟帝的這道聖旨,有必要好好解讀一番。當時的大明朝官員為何會孤立秦良玉呢?其實呀,所有的問題都出在黨爭上。

從萬曆年間開始,東林黨就開始把持朝政。由於萬曆帝多少年都不上朝,在朝廷上下形成了大大小小各種黨派。其中最大的就是東林黨。而為了遏制東林黨的勢頭,萬曆帝又有意讓閹黨做大。朝中還有一些小黨派,比如,齊黨、浙黨、楚黨,為了自保,也紛紛與閹黨聯合,一起對付東林黨。

看後來許多人評析,認為東林黨都是愛國的知識分子。這點筆者非常不贊同,不認可。要說文人,確實有之,但這批人絕非愛國人士。充其量,是打著愛國旗號的一群噴子。而恰恰因為他們中頗多文人,掌握著大明朝很大的話語權,因此打著「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旗號,暗中行拉幫結派、蠅營狗苟之事。

可以這樣說,大明朝到了天啟、崇禎年間,國運氣數將盡,朝中儘是奸佞小人。無論東林黨,還是齊、浙、楚黨勾連的閹黨,都是禍國殃民的一群蛀蟲。只能說,這群人中,個別的以國家利益為上的官員還有,但也是鳳毛麟角。

那時候的官員,各個都培植自己的勢力,互相之間,只講利益,眼中絲毫沒有國家的概念。所以回過頭來看,秦良玉一心為國殺賊平寇,卻不懂得如何跟這群貪官污吏搞好關係,如何能招這幫人待見呢?她受到排擠,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那天啟皇帝別看整天在宮裡做木匠,他也並不傻。甚至魏忠賢亂殺東林黨,他也是有意放縱。在他心裡,甚至希望魏忠賢多殺掉一些這樣的貪官污吏和道德狗們。一群人居於廟堂之上,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上欺瞞皇上,下欺壓百姓,天啟帝恨不得能除掉他們而後快。

那麼回到現實,秦良玉的愛國忠心和他白桿兵的勇猛,天啟皇帝是知道的。所以,他才下了那樣一道看似奇奇怪怪的聖旨。既然都是大明朝的官員,為什麼要讓各地官吏對秦良玉以禮相待呢?很顯然,天啟帝對自己朝廷官員上下沆瀣一氣的作風,還是有所了解的,只是他沒有辦法治理罷了。

那麼,天啟皇帝對秦良玉的這道聖旨,還是起到了很好的安撫作用。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天啟帝的優撫,到了崇禎帝這裡,就有回報了。

八旗軍兵圍北京 秦良玉單手擎天

就在崇禎三年(1630年),皇太極繞開寧遠與山海關,繞道蒙古從喜峰口打開一道口子,攻下了遵化,大軍長驅直入直撲北京。此時,遠在四川石柱的秦良玉接到大明朝廷的勤王詔書,即刻提兵三千,奔赴北京。當然,此時此刻,寧遠的袁崇煥也率領著祖大壽、趙率教等幾乎關寧鐵騎的全部精銳展開追擊。

皇太極的八旗軍到了北京城外。勤王的軍隊雖然也到了不少,但大多數是在通州觀望。很快,滿桂的軍隊在德勝門外,打響了與八旗軍第一戰。與此同時,袁崇煥的關寧鐵騎也在廣渠門外,與八旗軍交手。

應當說,這兩場戰鬥,雙方互有勝負。滿桂軍傷亡慘重,滿桂身亡。

袁崇煥的關寧鐵騎與八旗軍旗鼓相當,雙方互有死傷。

因為久攻不下,皇太極暫時向盧溝橋一帶後撤,以圖再戰。

而在朝中,由於不少人彈劾袁崇煥。崇禎皇帝把袁崇煥抓了起來。袁崇煥的部下祖大壽帶著一萬五千關寧鐵騎跑回了關外。

就在這個時候,秦良玉出場了。

我們看,大明的軍隊與八旗軍打仗,都是被動應戰,而秦良玉是主動出擊。他在永定門一帶向八旗軍主動邀戰。這次對方的領軍將領就是大名鼎鼎的多爾袞。多爾袞雖然能征善戰,卻不是女將軍秦良玉的對手。一仗下來,多爾袞大敗而逃。

晚上,秦良玉率領她的3000白桿兵,又主動偷襲了皇太極的中軍大營。這一仗下來,皇太極軍心大亂。而大明朝閣老級人物孫承宗率領著各路勤王部隊,配合秦良玉一起進攻。皇太極被迫撤退。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己巳之戰。

許多人提到己巳之戰,認為主要是袁崇煥的功勞。事實上,袁崇煥除了在廣渠門打了一次硬仗,剩下的基本都是在和皇太極相持,否則崇禎皇帝斷然不會在北京之圍未解的情況下,就直接抓了入獄。

滿桂雖然也是全力勤王,但與八旗軍相比,他的部隊畢竟不是對手。

而縱觀整個己巳之戰,勤王部隊多達十幾萬,只有秦良玉的白桿兵敢於主動出擊。而正是她偷襲了皇太極中軍大營之後,才讓皇太極萌生退兵的念頭。

也正因為這一仗,崇禎皇帝在接見秦良玉的時候,加封她少保、掛鎮東將軍印。並為她賦詩四首:

1.

學就西川八陣圖,

鴛鴦袖裡握兵符。

由來巾幗甘心受,

何必將軍是丈夫。

2.

蜀錦征袍自裁成,

桃花馬上請長纓。

世間多少奇男子,

誰肯沙場萬里行!

3.

露宿風餐誓不辭,

飲將鮮血代胭脂。

凱歌馬上清平曲,

不是昭君出塞時。

4.

憑將箕帚掃胡虜,

一片歡聲動地呼。

試看他年麟閣上,

丹青先畫美人圖。

史料記載,崇禎皇帝一生只為兩個人寫過詩。一個是為他的大臣楊嗣昌寫過一首送別詩。而他為秦良玉一寫就是四首。看這四首詩,豪氣詩風並不輸於唐朝的邊塞詩。那句「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一語道出他對大明那些拿著朝廷俸祿卻不為朝廷分憂的大吏們的憤怒。

白桿兵全軍覆沒 女將軍無力回天

己巳大戰之後,大明內憂外患更是加劇。四川張獻忠賊軍勢起。一心為國的秦良玉就在四川展開與張獻忠叛軍的纏鬥。她先是於崇禎七年(1634年),大敗張獻忠於夔州(今重慶奉節);後又於崇禎十三年(1640年),大敗張獻忠部將羅汝才於巫山和夔州。幾仗下來,斬敵軍萬人。而此時的白桿兵,已經發展到了三萬人!

就在這時候,重慶總兵邵捷春移兵重慶,並命令秦良玉部隊也到附近駐紮。同時,他還抽調秦良玉白桿兵1.5萬人進入重慶與他一起防守。正是這個邵捷春的到來,秦良玉與白桿兵的噩運來了。

秦良玉素知這個邵捷春就是一個草包飯桶,但又不敢違抗他的命令。她分析了一下當時的地理地貌。發現情形非常糟糕。可是邵捷春這樣的封疆大吏從來是不把她放眼裡的。情急之下,她找到了四川綿州的知州陸遜之。告訴他,一是,邵捷春的兵馬與秦良玉兵馬駐紮地離得太近;二是邵捷春手下大將張令駐守的地點叫黃泥窪,地勢太低;三是張獻忠部隊駐紮在山巔之上。敵人就像張著大嘴隨時準備下山的猛虎,而我們的部隊如同擺在老虎嘴邊的肉啊。

秦良玉有理有據的分析,最終說服了陸遜之。陸遜之去找邵捷春。可是一切都晚了。戰場上的機會稍縱即逝,每一個失誤都可能是致命的。況且說,他們對面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張獻忠的義子、白袍小將、人稱賽丁山張玉兒。

這個張玉兒簡直是大明朝歷史的一個莫大諷刺。關於張玉兒的歷史我們一會再說。

張玉兒可謂是張獻忠手下第一猛將。他率領賊軍,如猛虎下山,當陣射殺了號稱「神弩將」的老將軍張令,乘勝把明軍殺得一敗塗地。這一仗,不僅張令一軍全軍盡覆,秦良玉手下三萬多「白桿兵」也全軍覆沒。最後秦良玉僅單騎逃回重慶,遭遇其平生未有之慘敗。

而這個打敗秦良玉、並屠戮3萬白桿兵的張玉兒,本名李定國。後來張獻忠戰死之後,張玉兒又改回原名李定國,並成為南明的抗清名將。可是,回想當年,若沒有他消滅了秦良玉的3萬白桿兵,大明朝或許還沒有那麼快滅亡呢。有時候真是造化弄人終難料,世事如棋局局新呢。

(圖)電影《大明劫》的崇禎皇帝 余少群(飾)

三年之後,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煤山自盡。深受明恩的秦良玉服孝痛哭,哀動左右。

之後,她向當時的四川巡撫陳士奇獻《全蜀形勢圖》,希望官軍堅守蜀地十三隘,遭拒。之後,四川形勢大勢已去,張獻忠攻克四川大部地區,並建立「大西」偽政權。秦良玉據守石柱,張獻忠派人招降,秦良玉拒絕。最終,張獻忠懾於秦良玉的威名,終不敢進攻石柱。

1648年,在西南顛沛流離的南明永曆帝派人加封秦良玉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討使」。久卧病床的一代女將軍,聞之瞿然而起,拜伏受詔,感泣道:「老婦人朽骨餘生,實先皇帝(崇禎)恩賜,定當負弩前驅,以報皇恩!」

幾日之後,秦良玉檢視手下兵士時,倒地氣絕而亡。

後來,秋瑾寫詩三首稱讚秦良玉:

1.

今古爭傳女狀頭,

誰說紅顏不封侯。

馬家婦共沈家女,

曾有威名振九州。

2.

執掌乾坤女土司,

將軍才調絕塵姿。

靴刀帕首桃花馬,

不愧名稱娘子師。

3.

莫重男兒薄女兒,

平台詩句賜蛾眉。

吾儕得此添生色,

始信英雄亦有雌。

*作者:風林秀,魚羊秘史原創專欄作家。喜歡歷史、國學,著有佛教弟子為題材的長篇小說《雙蓮記》。


推薦閱讀:

我待伊君如初戀,只想共語話從前*
遠方的你是否會看到
我為盡孝道結婚了,可初戀還在等我!
用心品味初戀
揭秘潘金蓮的初戀情人

TAG:初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