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應當是心理醫生」是現代教育對教師的新要求。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作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許不是一個班主任的主要任務,然而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對教育工作成敗有決定性的作用。 不久前,有人預言心理疾病將是21世紀之患,有關調查表明,當前中小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比例也相當高。1998年天津師大教育學院對1782名中學生的調查表明,有心理問題的比例平均為35.31%,有明顯問題的比例為16.72%。有資料顯示,近10年來,學生心理問題呈加重的趨勢。近日北京市中小學生心理諮詢熱線對18000個諮詢電話記錄進行分析,發現本市中小學生的心理疑難問題主要集中在14個方面:交往適應、學習困難、情感挫折、娛樂限制、擇業茫然、生理髮育煩惱、性心理偏差、親子矛盾、社會環境適應、理想追求、宗教影響、法律保護、行為不良、心理嚴重障礙等。其中交往問題、學習問題、情感問題所佔比重最大。青少年成長中的煩惱集中在14歲至18歲這個年齡段,17歲的孩子煩惱最多。而筆者在從事班主任期間也深刻體會到許多學生在行為表現中的種種異常,好動、多話、厭學、打架等並不是單純的品行問題,而往往是由心理問題引起的,因此,將班主任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顯得尤為重要。一、當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1、當前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⑴情緒方面的極不穩定,喜怒無常。當其情緒喜悅時,學習積極性高漲,與別人相處和諧;當其情緒煩躁憂鬱時,學習積極性低落,與別人難以友好相處,甚至出現逃學、打架、鬥毆等現象。 ⑵意志方面一般為優柔寡斷、虎頭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當其情感衝動時,自制力較差,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和控制自己,當外界誘因強烈時,容易動搖。當學習中碰到困難,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表現為悲觀、失望,甚至退縮,意志崩潰,破罐子破摔。⑶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學生心理問題中較為典型的一種,一般表現為:①自私狹隘型,常為一點小事而跟別人鬧意見,斤斤計較,並且在很長時間內不能自解脫,甚至耿耿於懷;②自大自負型,自以為是,瞧不起人,缺少對別人的欣賞與尊重,且受挫能力差;③自卑怯懦型,這類人較為孤僻,不合群,做事憂柔寡斷,唯唯諾諾。⑷青春期綜合症。表現為:①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後,隨著生理的發育發展,心理上也發生變化。一些學生情感上有了糾葛,情緒變得不安和煩躁,有時感到孤獨、憂慮和苦悶,稱為青春煩惱;②從某個時候起很快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聽課,稱為青春抑鬱,還有青春期幻想與所謂的「早戀」的問題等。這些主要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儘管十分複雜,但由於中學生心理的可變性與可塑性、過渡性與動蕩性等特點,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確地引導、扶持、幫助和教育,這些學生所謂心理問題是能夠得以糾正與調整的。2、中學生心理偏差的幾種表現⑴學校學習問題。學習問題所佔比例為各類問題之首,隨著升學考試的迫近,初三學生的此類問題特別突出。據統計,學習問題佔40%左右。可見學習方面帶給學生們的壓力是很大的。學習問題所表現出來的是學習焦慮、學習疲勞、厭學症、學習困難和考試焦慮等。①學習焦慮。以前我們一直認為只有成績較差的學生才有學習方面的壓力, 其實不然。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由於父母的過高期望和自己過於要強好勝,往往比別人有著更重的心理負擔,他們在不斷督促自己加緊學習的同時,還要時刻警惕別人的超越和自己的失誤,很擔心成績不佳而終日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焦慮重重,令人奇怪的是,這類學生往往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評價,有的為了一兩次失誤而自信心開始動搖,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行。②學習疲勞。據有些學生反映。他們經常一捧起書本就頭疼、噁心,心情煩躁,坐立不安,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混亂,夜間常有失眠發生,導致學習成績下降。這種問題多是學生長期處於過度緊張和疲勞狀態造成的。他們多是較要強但學不得法的學生,極力想滿足家長和教師的期望,學習很努力,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很多,但長時間的高度緊張、休息不足、調整不當就會導致神經系統紊亂,身心狀態極其疲勞而事與願違。③厭棄學習。這類學生的口頭禪是「我真不知道學習有什麼意思」 、「我對學習煩透了」等等,他們對學習極度的厭倦,認為它枯燥無味、沒有樂趣可言。④學習困難。此類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觀察能力低、計算能力差、言語水平低、不善與人交往、學習成績差,他們往往智商偏低,無學習興趣。⑤考試焦慮。許多學生訴說自己甚至在考試前些天就緊張心悸,考試過程中起初也很慌亂,但慢慢能平靜下來,進入狀態。這屬於一種正常的興奮性緊張,如果適度,可以促使學生髮揮高水平。但有些學生考試時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反應:如肌肉緊張、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思維混亂,導致考試失利,成績遠不如平日,這便是一種需要矯治的病態心理。⑵家庭關係問題。家庭關係方面的問題自初一到初三年級始終佔10%一15%,屬於影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較恆定的因素之一,問題集中在與父母關係緊張、對父母有內疚心理、單親家庭子女的特殊問題三個方面。 ①關係緊張。初中生正值「身心劇變」時期(初二學生尤為明顯),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性斷乳期」,他們身體發育導致心理開始逐漸成熟,他們意識到自己長大了,不能再像小學生那樣依戀父母,開始要求獨立自由,掙脫對雙親的依賴;而父母卻覺得孩子不聽話了、自作主張、自以為是,如果老師和家長採取簡單粗暴、嚴厲訓斥的方式對待他們,就會使孩子產生厭惡和反抗情緒,使矛盾更加尖銳激化。②負疚心理。有部分學生,儘管學習挺刻苦,但成績一直不理想,父母也知道他儘力了,因此無論他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父母都不責備,而是盡心盡意地照顧好他的生活,變著法地鼓勵他。父母越體諒他,他卻愈加內疚。③單親問題。隨著離婚率的升高, 單親家庭正悄然融入社會。據不完全統計,單親家庭子女大致佔5%左右,這些孩子普遍生活在這樣一種狀態下:由父母中一方撫養,缺乏正常的父愛或母愛。在這種家庭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偏差,但表現不同:輕者自卑導致鬱鬱寡歡或行為乖張;重者好懷疑並猜忌,對別人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 ⑶人際交往問題。筆者強烈感受到現在有些學生缺乏最起碼的交往能力,如事事處處以「我」為中心,對人苛求,好嫉妒,愛猜忌別人;拉幫結夥,攻擊他人;膽小羞怯,不善與人溝通等等。這些不當方式都會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及未來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中學生的交往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同學相處。筆者遇到過這樣一位男生,他的同學看不起他,什麼好事也輪不到他,什麼壞事都有他的份,他認為自己對別人都不錯,而別人對他都很冷淡和反感,甚至有幾位同學和他正面衝突過,他覺得生活在這個集體中很痛苦。像他這樣陷入受人冷落和群體壓力處境的學生幾乎每個班裡都存在。 ②朋友相處。青少年都強烈地渴望友誼,朋友之間的感情非常濃厚,但也存在著大量問題:如情感不夠穩定——朋友間的關係時好時壞,分分合合都要隨自己的心愿,以「我」為中心;對朋友的要求苛刻,有「排他」心理,要求朋友眼裡只有自己,最好不理睬其他任何人;對朋友的選擇有時缺乏原則--品行不端的同學對自己親近也不加拒絕,而是盲目追隨;解決問題方式任性,有了矛看不是設法解決,而是冷淡地相持等等。③早戀困擾。早戀的初中生往往精神萎靡、精情恍惚,嚴重影響自身發展。產生這種現象,從內因來看,由於近些年來人的體重和身高提前1-2年達到平均標準,這種發育的加速也必然引起性成熟的提前和性意識的產生,同時有些青少年明知早戀對人對己都不利,但由於自控能力差,常常難以控制早戀的激情。外因方面,主要是家庭、學校、社會的不當態度造成的。3、高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及其規律⑴具有橫向縱向交織的特點。心理問題發生的橫向特點也可稱為年級特點,即在特定的時段內,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高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呈現出不同特點。表現為初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要完成由初中生向高中生的角色轉變,需經過一段適應的「陣痛」,許多學生不能迅速適應新環境,從而表現出一個心理問題發生的高峰期,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是學校適應不良造成的情緒波動,如不能迅速完成知識接受者角色轉化(由接受初中知識向接受高中知識)而出現的急躁、失落感等;高中三年級學生由於面臨高考,學習壓力較大,再加上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各種精神壓力,也是各種心理問題頻繁發生的時期;高一下學期和高二學年的學生心理則處於相對穩定時期,由於集中性的應激事件較少,心理問題分布的面較廣,集中性差,心理問題具有突發性,心理問題的類型繁雜,而各種較嚴重心理疾病的發生率較低。心理問題發生的縱向特點是指各年級的學生在每學期的一些特殊時期,各種心理問題的發生處於相對高峰期。如每學期的期中、期末考試前後,無論高一、高二或者高三年級的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的發生都處於明顯的高峰,而每學期開始後的前一、二個月,學生的心理狀態普遍穩定,各種心理問題較少發生或處於潛伏狀態。⑵高中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的一般規律:①高中一年級學生心理問題主要是由於環境適應不良所帶來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應。具體表現為:想家戀舊心理難以排遣、不習慣新任課教師的授課方式、不適應學校的規章制度、寂寞孤獨感、失落感。也有少量較嚴重心理疾病癥狀,如嚴重失眠、抑鬱、焦慮、輕生念頭等表現。②高中一年級下學期和高中二年級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的特點是:在班級群體中,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表現出穩定性。調查結果顯示,一般情況下,每個班級(平均50人)存在較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在2—5人,約佔4%—10%。這些學生的心理問題大多是由於童年及小學、初中時期長期處於不正常的家庭環境,或者不良的教育方式使他們的人格發展受到影響,形成人格障礙,在學校生活中表現出孤僻、偏激、退縮、敏感、神經質等癥狀。而其他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大都表現出發生的突然性和暫時性,規律性差。但絕大多數學生並不願自甘落後,既想奮發努力擺脫現狀,又感到無從下手,或者努力一段時間後成效不大,又重新陷入絕望之中,因此心理常處於矛盾之中,既對自己的不爭氣感到內疚,又為找不到改變現狀的途徑而焦急。學習障礙極易誘發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嚴重心理疾病,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③高中三年級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高考前的心理應激反應,如考前心理緊張焦慮,對前途失去信心、絕望等等。這個時期也是各種心理疾病的多發時期,如嚴重失眠、焦慮、神經衰弱、強迫症、疑病症、癔病症都有發生。⑶在不同時段表現出一定間隔變化如每學期剛開始的一段時間,是各種心理問題最少發生的時期,這可能與學生在假期內得到充分休息,心理調節適度有關。而在一些學生學習壓力重和容易引起學生心理波動的時期,如各種考試前後、德育考評前後是各種心理問題集中發生的時期。這說明過度緊張的學習生活是導致高中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的誘因之一。4、離異家庭高中學生的心理不適主要表現⑴自卑心理。自卑是離異家庭學生的性格缺陷之一。有自卑感的學生看不到自己的價值,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別人都比自己聰明、能幹,而自己則處處不如他人,對自己什麼都不滿意,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導致「自卑情結」的形成,進而在自我評價中經常伴隨著消極的情緒體驗,如不安、內疚、膽怯、害羞、憂傷、失望等,從而使自己的整個心理失去平衡。在這種情況下,必定自怨自艾,沉默少言,限制自己的活動範圍,怕與被人交往,飽嘗孤獨的苦味,甚至還會使人變責己為責人,把對自己的不滿投射到他人身上。 ⑵抑鬱心理。抑鬱心理也是離異家庭學生在遭到意外的挫折後比較容易發生的。由於離異家庭的學生過早地承受著成年人也難以承受的感情折磨,承受著孤單和冷漠,一般都會表現抑鬱的情緒,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學生更是如此。在抑鬱狀態下,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鬱鬱寡歡,對未來缺乏信心,體驗不到生活的快樂,整個生活似乎都瀰漫著灰暗的色調。且一般來說男生比女生表現得更為嚴重。 ⑶嫉妒心理。嫉妒心理則多半是離異家庭學生在自己社會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而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其目的在於主觀上縮小和消除自己與完整家庭子女在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差距,以實現原有關係的平衡。在這種情況下,離異家庭學生就有可能從嫉羨他人發展到嫉憂他人,嚴重時甚至還會嫉恨他人,總認為完整家庭子女的社會處境對自己是一種諷刺,一種威脅,於是在與人相處時就不會那麼熱情,相互之間似乎增加了一層看不見的屏幕。 ⑷猜疑心理。離異家庭學生由於家庭變故,常常會「疑心生暗鬼」無端懷疑他人看不起自己甚至作弄自己,有時還會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並把生活中許多無關的事拉扯在一起來證明自己的猜疑。在這種情況下與人交往,必定誤會迭起,隔閡叢生,嚴重妨礙他們與人交往。正如英國思想家培根所說的:「猜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黃昏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人的事業。」 ⑸孤獨心理。消極的自我情緒體驗使他們形成扭曲的自我形象,既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也不能正確對待別人。由於懷疑別人看不起自己,不願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缺乏積極從事交往的勇氣,離群索居,不願溝通與他人之間的感情交流,把自己鎖閉在自我的小圈子了。 ⑹冷漠心理。由於家庭破損造成離異家庭學生心靈上的創傷,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一層灰暗的色彩,再加上由此而引起的別人對他們的嘲諷和歧視,因而離異家庭學生常常顯得心灰意冷,似乎已看破紅塵,失去了對生活的追求。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人對事就會無動於衷,缺乏高漲的熱情,有時甚至還會對人懷有敵意。學習成績下降了,老師找其談心,一句「老師,您又何必對分數如此計較。」讓人不知該如何說起。5、初中單親家庭學生學校生活基本心理特徵 在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單親家庭的孩子其心理發展有較明顯的差異性:在學校生活中,在與老師同學的接觸交往中,攻擊性強,持久性差,消極情緒等特徵表現明顯。初中時代是青春期的主要階段,在人生中可謂身心發育最為顯著的時期之一。由於人體內部發展的不平衡,初中生的心理容易變得不穩定,容易產生煩惱,而單親家庭學生由於缺乏父愛或母愛,內心焦躁加上外在調節不利,比雙親家庭學生更容易迸發不良情緒,產生不良行為習慣。⑴攻擊性強。學生沈某父親身亡,與母親生活在一起。母親寵愛有加,沈某在家較尊敬母親,在校卻受不了老師和同學的批評。有一次因為同學的幾句話導致他與同學大打出手,老師的批評教育一概聽不進去,家長作思想工作也不肯低頭。這與其性格孤僻、心靈壓抑所導致的逆反心理密切相關。由此而造成了聽不進批評,本能地敵意,為一點小事而情不自禁發脾氣,最後發展為衝突、頂撞甚至攻擊的偏激行為。如果有人對自己有不利的言行,將馬上反擊,朋友與別人發生矛盾,也是馬上幫助朋友反擊。班上幾位單親家庭的男生均好打鬥,攻擊性比普通學生要強。⑵持久性差。單親家庭學生普遍反映不能長時間做一件比較枯燥無味的事情。初一、初二的學習較為輕鬆,作業量較少,但幾個單親家庭學生卻經常有作業不完成的情況,尤其是周末歸來,情況尤甚。周日單親家庭學生隨監護人同吃同住,周末往往被另一方或親戚接去,寵愛有加,胡吃海逛,以作為是情感的補償,對於子女的學習也只是問而不過,待到發現假日綜合症,不良學習習慣已經養成,方恨晚矣。單親家庭學生由於在家庭破損過程中受到過一定的心理傷害,又由於家庭教育的殘缺,容易造成不良學習習慣。學生毛某就是這樣的情況,學習習慣差,學習基礎也差,雖然他對每一次老師和家長的教育都能虛心接受,但總是過後就忘,無法堅持。有時好上一天,第二天上課時他又是說話、看課外書或心不在焉。⑶消極情緒明顯。少年心理學指出:人一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便會增強。單親家庭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已經對自我主體性產生了自覺意識,一方面他們試圖採取自主獨立的行動傾向,另一方面也會動輒就想到自己家庭的不健全,感到自卑苦惱。學生陳某家庭破裂,母親去了國外,拋棄他們父子,陳某對母親沒有感情,對父親的嚴厲又十分害怕,學習成績不好父親就是嚴厲責罵。長此以往,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上課也是無精打采。認為,父親也不喜歡他,他再努力也沒有用。6、春季小心落入精神障礙陷阱桃紅柳綠,春暖花開,春天離我們越來越近,人們的心情也一掃冬天的陰霾,開始明媚起來。不過,季節交替的影響並不完全像表現出來的那樣美好。在春天走來的同時,身邊的朋友、家人,甚至包括我們自己都可能受季節的變化出現一些精神障礙的苗頭,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心理治療科主任唐登華大夫介紹,季節變化,尤其是時令從冬夏進入春秋兩季的時候,出現精神障礙或有精神疾患的病人發病率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變化。春季容易出現的精神問題主要有三種:抑鬱、躁狂和精神分裂症。   ⑴抑鬱。調查顯示,大約有10%的人可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抑鬱,在精神障礙的病人中要佔到一半。這些抑鬱症患者中,將有10%到15%最終會死於自殺。抑鬱症是情緒障礙的一種,它的核心癥狀有三個:情緒低落、興趣全面減退、體力腦力疲乏。另外還有幾種次要癥狀,比如:對前途悲觀;為小事自責;有企圖自殺的行為;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性差;對活動沒有興趣,不願見人;食慾下降和消瘦;睡眠功能紊亂等。   ⑵躁狂。和抑鬱相反,有的人會沒有什麼原因突然變得情緒高漲,喜形於色,持續一段時間後也可能是一種病態,就是情感型精神障礙的另一種類型———躁狂症。它以情感高漲,思維加快,言語、活動增多為主要表現。人常常高談闊論,自感精力充沛,睡眠大大減少,但話題卻沒有中心,而且情緒不穩定,極易大發脾氣。一般來說,這種病人意識不到自己處於病態中,更不願意看醫生。所以只能靠家人及時發現,儘早就診和治療。 ⑶女性更容易受精神疾病困擾。精神障礙的成因很複雜,其中包括一部分的生物原因。因為人是由生物節律調節的,春季萬物復甦,精神不夠健康的人腦子內部生物機制受到影響,神經介質的產生會出現問題,引發精神疾患。同時人體內分泌失調也是誘因之一,所以,女性在青春期、更年期、產後和月經期這幾個人生特殊的時期容易出現問題。春季多發精神疾患的原因有:①春季日照和氣溫變化較大,容易影響人的情緒,加上天氣轉暖,代謝進入旺盛期,引起人體的一些內環境和內分泌活動發生變化,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尤其容易產生情緒波動。②學生在春季備戰中高考,學習和心理壓力過大。③這個季節里,病人體內褪黑素相對缺乏。四、有些老病號沒有遵醫囑維持治療,擅自減量、停葯或換藥,致使病情反覆。

2、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運用⑴運用思想預測的方法預測,即「鑒往知來」之意。思想預測指根據人們思想活動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事先估計和分析產生思想問題和不良品德行為的可能性,以求及早預防和早期糾正。中學生處於青春期,在社會生活環境、家庭影響下,生理、心理趨於成熟,思想活躍,經常產生思想矛盾,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表面看來,思想品德的種種問題是難以預測的,但是在中學生的思想變化和品德形成過程中,必然性總是支配著偶然性,而偶然性則是必然性的反映。因此,中學生的思想品德問題總是有徵兆可尋,有端倪可察,有前因後果可供思索。很多有經驗的班主任,在他們新接的班級中,為了預測學生的心理健康情形,除了做那些必要的事先了解之外,往往有意特設一些情境,來預測學生心理健康的程度。例如,有位班主任在開學頭一次的勞動中,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選擇所承擔的任務:一是打掃廁所,二是擦玻璃,三是擦桌椅。老師在和大家一起勞動之中有意觀察每個同學的勞動態度,勞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大家暢談勞動的感想,並有意識地在全班面前表揚了打掃廁所的同學們,然後再觀察每個同學的面目表情,結果發現了不同的心理狀態。這種自覺經驗預測法可以用於預測班級學生思想變化的傾向性問題,也可以預測出個別同學可能出現的思想品德問題。班主任對學生的思想預測,不是憑空的胡思亂想,而是要建立在調查研究和實事求是的分析之上的。俗話說:「月暈而風,礎潤而雨」。班級集體思想面貌的變化或是個別學生的思想變化,不管順向進步還是逆向的落後,預先總會有跡象。若是不好的苗頭,要及時抑制和消除於萌芽狀態,防患於未然。反之,發現好的苗頭,就要大力扶植,積極引導,使之發揚光大。這種徵候預測法需要班主任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從細微之處入手,要善於駕馭學生髮展的方向。班主任在運用預測方法時,要確定預測目標,即確定是班級學生的哪種類型的思想,或是預測思想主流發展趨勢,或是後進生可能產生的問題。⑵教會學生運用心理保健的方法班主任老師要有意識地教給學生應用心理保健的方法,其目的是通過學生主體積極地進行自我心理調節,藉以保護自己的自尊心,獲得心理平衡。中小學生心理問題調適方法有以下幾種:①轉移法:轉移自己的注意中心,對正在經受精神折磨痛苦的學生,要設法擺脫眼前的情境,可以通過一些活動消除當時不正常的情緒。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經努力確有困難,要指導孩子及時調整、降低要求,這樣不會使孩子產生失敗感、自卑感。挫傷積極性。②渲泄法:可以找知心朋友和值得信任的師長,傾吐悲傷、委屈、苦惱、憤怒等情緒,以解除內心的衝突。發泄法:即情感宣洩法,當發現孩子面臨困難,產生緊張、痛苦情緒時,引導他們將埋葬再心底的恐懼、憤怒釋放出來,向父母、老師、好友傾訴,或通過寫日記等方法使情緒平靜下來。③壓抑法:當忌恨念頭產生時,要用語言自我暗示,強制自己壓抑萌發錯誤的動機和慾望。自我安慰法:在孩子感到困惑,遭到挫折時,鼓勵孩子用安慰的方法自我安慰。④補償法:對生理有缺陷、經過挫折失敗的孩子,要鼓勵他們經得起不幸、挫折和打擊,同時要看到自己的優勢優點,做到揚長避短。⑶用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感染學生有的專家通過個案分析指出,2/3的成人心理疾病產生於中小學時期,小學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數在家長,中學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數在教師。班主任對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質高的班主任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班主任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感情,始終都應以滿腔的熱情堅持工作。全國優秀教師丁榕在承受了失子的痛苦之後,她儘力用學生對自己的愛轉移痛苦。她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他們,教育他們,從而得到了學生無比的崇敬和愛戴。所以,班主任無論是境遇順利還是遭受挫折,在學生面前都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對待學生總是要滿面笑容,以樂觀的精神感染學生;通過自己的言語、表情、動作,流露出對每個學生都寄予希望,真誠的信任,殷切地期望他們不斷進步。反之,如果班主任經常在學生面前表現出不良的心境,反常的態度,對學生喪失信心,或是聲色俱厲,威脅、恐嚇,就有可能損害學生健康的心理。3、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 ⑴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 生動活潑的集體活動可促進人際交往,建立團結、合作、友愛、互助的人際關係,體驗生活在集體中的樂趣,使不同才能的學生都可以找到表現自己,取得成功的機會,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班主任設計的活動一定要有針對性,即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哪些心理品質,設計什麼樣的活動作為載體來培養學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數。隨著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班會作為班主任疏導教育學生的一種形式,被班主任賦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輔導的功能,這種班會也被稱為班會心理課。 ①以主題班會進行團體心理輔導。主題班會具備進行團體心理輔導的條件。進行團體心理輔導的條件是有與之相聯繫的人或事,或是彼此理解和了解的人。班級是學生最經常活動的場所,同學之間年齡相仿,經歷相似,共同的課堂、班主任、科任教師,對一些問題的理解有著這樣、那樣的共識,所以,同學之間彼此了解、彼此理解。主題班會中班主任和學生的共同研討所產生的良好氛圍,有利於疏導學生心理困惑及矯正學生的不良心態。班會心理課要以班主任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主題班會前應有所準備,摸清學生的心理發展脈絡,加以適當的引導,以確保班會的正確導向。召開班會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表述時言語和情感上的細微變化,理解學生沒說出的深層次意思,尋找學生群體趨向,及時補充自己的計劃,以解開學生心中的癥結。 ②以小品模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對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增加,學校的心理健康課又有了新式教學法。日前,廣州市33中初二(1)班的同學們在班主任的指導下,自編自導自演小品,一展「演技」的同時又進行集體心理健康集體輔導。記者在該班班會上看到,先上場的小品《希望是成功的火光》,描述將學生中的狂傲、自卑、人云亦云、獨立向上等各種心態盡情展露。而第二場小品《自殺的真相》則反映當今社會家庭失和、學生早戀問題。對此獨特的班會,不少學生紛紛叫好。他們覺得運用小品的模式介紹心理健康常識,分析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問題,而且編劇導演演員都由學生自己擔綱,這種心理健康輔導課形式新穎,貼近生活。 ⑵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教育活動良好的集體活動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課堂,它能使學生在活動中消除心理障礙,相互溝通,它能使師生在互動中產生潛伏的積極影響,同時它還有利於教師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①針對一部分學生缺乏恆心、毅力、對學習存在惰性,從而使他們智力因素受到極大束縛的特點,我開展了「學習為了什麼」、「磨礪堅強的意志」等主題班會,幫助學生制定了不良學習習慣治療卡,制定了系列監督機制,並配合「學習競爭夥伴」、「進步之星」,經驗交流會等活動,使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在活動中,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起到動力、定向、引導、維持、調節、控制和強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習兩極分化的局面。 ②針對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點,我又先後開展了「九班的故事」,讓每個學生尋找、發現本班的故事,讓每個學生共同創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參與班級公約的撰寫與討論,讓學生與兄弟班開展辯論賽、拔河比賽、籃球賽等,在活動中,學生開始變得熱情,開始團結,開始互相關心幫助,整個班集體開始形式較強的凝聚力。 ③筆談——開啟學生心理的一把鑰匙。我發現,要想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要想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筆談比個面談更加行之有效(特別對於一部分特殊生而言)。筆者在開學伊始就讓每個學生製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數、內容不限,一周與我交流一次,剛開始學生並不習慣,東搬西湊或詞不達意,漸漸地,學生敢說悄悄話,知心話了,每次與他們的交流都是一種心靈的對話。筆者曾經有這麼一個女學生,成績優異,能力強,卻過於要強,要斤斤計較,一次在「交心本」中她談到自己競選班長落選後頗多微辭的看法,我隨即也在交心本中寫了一封誠懇的回信,其中信的末尾我是這麼寫的「一個人衡量能力的大小不在於職位的高低,只有輸得起的人才可能贏得真正的人生,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與年齡不相稱的衡量得失實在是最大的悲哀。」此後這個女學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愛計較的毛病也收劍了不少。 再有一個男生曾經為自己迷戀某個女生而陷入矛盾和痛苦中,我也給他回了一段話:「欣賞別人人的同時,不是要你忘了自我。與其匆匆涉入愛河,不如靜靜等待成長,干任何事都要有一個高的起點,愛情也一樣。我始終相信,當你事業成功的時侯,幸福就會來臨。」事後我又反覆與該生進行了交流,最後該生終於平穩地渡過那個悸動的階段。 此外,這裡在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時,無論是個別面談,還是筆談都必須注意幾個原則:一是平等性與民主性原則:師生間的民主與平等,才可能產生依賴與信任的力量;二是共情原則,注意傾聽,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學生的各種內心感受,並將其表達出來,與學生產生共鳴;三是保密性原則,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學生才有可能毫無顧忌,暢所欲言。⑶開展各類輔導和講座活動①個別輔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個別心理輔導是對學校里一部分需要特殊幫助的學生的個別輔導。個別輔導就是由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輔導員與學生在個別關係的方式下,運用心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維護和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其適應和發展的過程。其實質是一個助人自助的過程。通過輔導,使來訪學生學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困難,增強自我認識與信心,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人生道路上的障礙,尋求克服困難的有效辦法,最終實現自我完善。②小組輔導。小組輔導是指以小組的形式開展的心理輔導活動。小組一般是6---10人,學生髮表意見的機會較多,與他人互動的機會也較多,增強學生參與感。③心理訓練。這是為了培養學生某些技能而設計的訓練活動。例如,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意志力、情緒調節等訓練。④心理學常識講座。將心理學常識引進中小學課堂,讓學生獲取一些基本的心理學知識,能幫助他們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積極的意義。但要注意講座不能「滿堂灌」,也不能把講座當作學校集體輔導的主要形式,只能是集體輔導的一種補充形式。4、培養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⑴自信心的培養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達到某一目標或完成某一項任務的心理狀態。日本教育家日畸仁先生細緻地研究了學生成績差的原因,發現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由於缺乏自信心造成的。可見,自信心是人自身能力發展的巨大動力,是人們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條件。要培養自信心,就必須消除自卑感,具體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①正確評價自己。「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要死盯著自己的短處,用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要善於發掘和發展自己的優勢,「避己之短,揚己之長」,對自己做出公正的全面的評價。②正確表現自己。 有自卑性格的學生,可以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把握大的事情,即使只是很「小」的事,也能使自己獲得成功的體驗,而任何成功都會產生肯定自我、增強自信的作用。③正確對待失敗。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要想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而挫折和失敗卻會隨處而遇,對此應當持以平常之心。 「沒有什麼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進一步鼓起追求成功的努力。」從這一心理學理論出發,我認為: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因為自信能夠引發興趣,產生動力,走向成功。要注意抓好學生的自信心教育,使其增強自信,克服心理障礙,激活其內力,使德育工作奏效。在平時工作中,我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樹立榜樣,培養自信。通過軍訓、入校教育、優秀生報告會等活動為學生樹立起身邊的榜樣;讓學生參與學校和班級的管理,培養自治能力。實行幹部競爭上崗,學生會成員競爭上崗等機制,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過禮儀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通過禮儀課選修及「美的標準」演講比賽等形式,讓學生了解生活中不僅要講究儀容美,著裝美,更要講究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分層教學,啟迪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大力推廣分層教學,針對學生不同情況,因材施教,分層要求;弘揚個性,體驗成功。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揮自己的優點和特長,品嘗成功帶來的喜悅和快樂。以此使他們逐漸走出自卑、恐懼的心理陰影,產生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⑵抗挫折能力的培養而教育界人士則有不同的觀點,鹽城市教育界一位資深人士說,現在每家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使小孩從小就養成只願意聽表揚話、不願意聽批評的話。在學校里,許多學校推行「成功教育」、「素質教育」,就是對學生的長處、進步大加讚賞、表揚,對一些缺點、短處甚少提出批評意見,從而造成學生心理不健康。學校教育方式應注重「成功教育」、「賞識教育」的同時,推行挫折教育,強調讓學生有受挫折的心理準備,正確看待批評、看待成績。同老師不能忽視挫折教育,學生有錯就應指出來,讓其改正,不能讓學生在溫室中成長。學校、家庭、社會要構成一個大網路,學生的信息應互相傳遞,保證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挫折可以稱為是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的緊張情緒狀態,挫折感在個體的青少年發展時期表現較明顯。他們常常會由於考試的失敗、學業的擔憂、社交的障礙、人生的思索等方面的原因體驗到挫折感。它會給人帶來失望、壓抑、沮喪等緊張的心理和情緒反應。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課。據有關調查結果表明,中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受挫折範圍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學習方面,如:學習成績達不到自己的目標;沒考上理想的學校(重點中學);家庭作業過多,不能按時完成;無機會顯示自己的才能;求知慾得不到滿足等。二是人際關係方面,如:不受老師喜愛;經常遭到老師點名批評;經常受到同學的排斥、諷刺;交不到知心朋友;不良的親子關係;父母教育方式不當等。三是興趣願望方面,如: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得不到成人的支持,受到過多的限制和責備;因生理 條件限制,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等。四是自我尊重方面,如: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信任,常受到輕視和忍受委屈;自感表現很好,卻未能評上「三好生」,未能當選班幹部;生理上有缺陷,受到同學挖苦取笑;思考速度、靈活性、學習成績都不如同學;父母老師管得嚴,壓得緊,沒有自由。挫折不可避免地會使人產生失望、沮喪、痛苦、悲觀,甚至憤怒等消極心理,尤其是尚處於成長期的青少年,由於身心發育不夠成熟,在面對挫折時,他們行為上容易表現出失控的、沒有目標導向的情緒性行為。然而,人生的路總有坎坷與艱難,成長的歷程更不會一帆風順,如何使學生正確看待挫折,在挫折這門必修課中得到有益的啟示,從而促使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人格得到健全,也成為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在擔任學校心理輔導員期間,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①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建立耐挫意識。在學生耐挫力培養工作中,給學生以相應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我經常利用廣播校會作輔導講座,教育學生懂得社會生活極其複雜,充滿矛盾,無論在哪個社會裡生活,個人的社會需要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得到滿足,遭遇挫折是難免的。所謂「心想事成」、「萬事順利」、「一帆風順」等等是人們的一種願望、理想。實際上,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總有某方面目標不能實現,總有事情辦不成功,總有天災或人禍,因此總要遭遇這樣那樣的挫折。一個人生活的過程就是戰勝挫折,戰勝自我的過程。在挫折面前,如果一個人仍能明確自己的目標,不輕易地改變計劃和決定,以堅忍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恆,善於抑制消極情緒,能深思熟慮,克服內外障礙,他就能獲得成功,成為生活的強者。我讓學生們尋找古今中外的名人憑藉頑強的意志獲得成功的事例,在學校黑板報上舉辦了「有志者事竟成」故事連載,讓學生了解意志對成才的作用。又要求全校各班開展「展望未來,面對現實」主題班會,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心理健康市指沒有心理疾病,在成長過程中對周圍環境有良好的適應性,這是心理健康的本質,即正確的認知,樂觀的情緒,健全的人格,以積極態度適應周圍的環境,心理得到正常發展。我國心理學家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定為:能進行正常的生活、學習,智力正常;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與同學、老師、長輩正常交往、友好相處;情緒穩定,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境,較持久第處於輕鬆愉快的狀態;行為符合社會規範要求,與學生角色相適應;有良好的人格,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客觀評價他人;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對生活、學習中的衝突有應變能力;班主任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從班主任自身的策略運用入手,二是從培養學生心理調適能力入手。  1、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作為老師,應該提高自身素質具備以下幾點能力:   ⑴訪談能力。教師應有針對性的家訪。家訪可以深入學生的家庭環境中,通過對家長及相關人員的詢問、調查和座談等有效形式,全面了解學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學生在家實際表現;可以將學校教育信息及學生在校表現反饋給學生家長,有助於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可以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和把握學生在校行為的真實動機,探究其思想行為的根源,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⑵觀察分析能力。教師要善於觀察分析學生的優點和缺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都是存在於同一個統一體中,兩者相互包含,相互掩映。例如,冷靜有時卻缺乏熱情;愛出風頭卻又勇於創新。教師要細心觀察,全面了解,去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缺點,為心理問題的疏導奠定基礎。   ⑶理解學生的能力。教師要注意做到心理換位。教師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自我中心」的傾向,易從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看待周圍的世界、處理所遇問題,這不利於全面地了解學生,妨礙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影響教育效果。要做到心理換位,就要常常設身處地的從他人所處的地位、位置、環境去看待、理解和處理事情,領悟他人的所思所感所為,體驗別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個教師應常用「假如我是一個學生」這樣的話來提醒自己,要像演員那樣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正因「一次考試不及格而懊喪」或「回答不出老師的問題而難堪」的學生,認真考慮自己每一言行會引起學生什麼樣的反應,並儘可能教會學生掌握心理換位的方法,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相互理解。   ⑷賞識學生的能力。教師應學會欣賞學生、信任學生,給與學生同等的關注。教師理解學生,把學生看作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有發展潛力的人,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每一個想法、每一次發現,發現他們的可愛之處和閃光點,盡量給與鼓勵和熱切的期待。 在班級管理中,讓所有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而不是把眼睛盯在幾個「尖子生」身上,信任他們,讓他們做事。對做事認真心細的學生,可以委以重任,明確表示老師信任他們,要求他們力所能及地協助老師做些班級工作,如班務記錄、公務保管等,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給與學生同等的關注。關注的形式很多,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等,納入到課上、課間及學生的方方面面。如上課前,對低年級學生就可以摸摸膽小、不善發言的同學的頭,上課時他們就能直視老師,認真聽講;提問時,給他們以鼓勵的眼神,他們就能積極思考、舉手發言;用微笑、用目光做短暫的交流,給與學生以真誠和鼓勵,喚起學生自信。當學生取得成績時,教師能及時表揚予以肯定,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在全班表揚,也可以在周記中私下表揚;發現他們小小的進步,說一句「做得好」;點點滴滴,他們都感受到教師的關心,產生對教師的依戀與信賴,學生要求進步的動機就會得到強化。   

②引導學生確立合適的目標,保持適中的自我期望水平。中學生正值精力充沛、朝氣蓬勃的青春年華,對生活充滿著希望和幻想,為自己的將來規劃著美麗的藍圖,對學習、工作往往懷有較高的期望和要求。但他們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坎坷估計不足,對自己的能力、知識水平也缺乏全面的認識,一旦遇到不順利的事情就容易產生挫折感,在學習方面尤其如此。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可行的學習目標,不輕易地否定自己,也不過高地估計自己,保持適中的自我期望水平。對學習信心不足,對成功不抱希望,自暴自棄的學生,對待他們我主要採用「成功教育」的方法。我在任課老師的配合下,多方面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採用「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的方法,根據學生經努力能達到的實際目標,把教學要求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分解成合理的層次,然後分層漸進,把產生挫折事件的頻率減至最低程度,使學生層層有進展,處處有成功,從而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改變學生的自我評價,開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對盲目自信,自我評價過高,即使在實際中遇到多次失敗,也仍固執己見,不承認實際的學習成績和抱負水平差異過大的學生,我主要引導他們客觀剖析自己,在正確認識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要求,讓他們通過追求這種既包含成功希望,又有可能遭到失敗的標準和要求,培養起自己對挫折的容忍力,並克服一定困難和障礙,超越挫折,獲得成功。③創設挫折情境,鍛煉學生對挫折的忍受力。俗話說得好,「吃一塹長一智」。適度的受挫經歷,對於個人耐挫力的培養是重要的。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創設受挫情景,能指導他們採取適當的情緒控制行為,幫助他們運用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正確手段,提高他們的耐挫力。在這個方面我的具體做法是指導學生編寫以「與挫折握手言和」為主題的小話劇,並在每年的藝術節上進行演出。我先根據學生在實際學習生活中常遇到的挫折、困難,有意識創設一個相似的情境,把一個個問題巧妙地隱含在富有啟發性的具體情境,引導他們產生某種情緒體驗。然後激發學生進行廣泛的討論,讓他們自己找出合理的行為方式對待所遇的挫折,在此基礎上完成劇本的編寫。再選擇一些善於表演、有一定口頭表達能力的學生在一年一度的「校園藝術節」上進行表演。通過演出,不管是扮演角色的學生還是觀看錶演的學生都如臨其境地體驗某種受挫情境,知道了哪些情緒和行為是合適的、積極的,從而在某種程度上產生認同感,並且成為以後的一種生活經驗和行為技能。迄今為止,我已指導學生演出了《冠軍夢破滅之後》、《我很醜,但我快樂》、《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等三場小話劇,在生動形象的情景中,學生的耐挫的行為技能逐漸得到了強化。④運用利導思維,矯正學生不良情緒。所謂利導思維就是把一切思考導向對自己有利的方面,也就是遇事往好的方面考慮,盡想些愉快的事情。利導思維是一種樂觀的思維方式,反映了一個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學生遇到挫折時,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消極的情緒,如憤怒、焦慮 、自卑、失望等。運用利導思維矯正學生情緒,可以幫助他們正面面對挫折,增強自信心,克服困難。在平時的心理諮詢過程中,我主要用「凡事多從正面理解」、「在不利的事情中看到有利因素」、「改變認知角度」、「調整比較對象」、「破除思維定勢」等幾種方法進行利導思維,促使學生消除不良的情緒,並進一步向積極且良好的情緒轉化,從而增強自信心,培養樂觀、堅強的心理素質。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挫折,關鍵的問題是應該如何面對挫折。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蹟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讓我們與挫折握手言和,創造出更多的奇蹟。 ⑶合作、交往能力的培養交往與合作,二者具有重合之處,即都是要與他人建立一定的聯繫。交往與合作隨著社會分工的愈來愈細而顯得必不可少。這方面的能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經過一定的實踐逐漸形成的:①心懷與人為善、友好相處的願望。②主動真誠地關心、幫助他人。③消除偏見或成見。④克服羞怯。 羞怯是交往困難者的最根本間題"有這方面問題的人經常遊離於人際交往的圈外。此類人應逼迫自己克服羞怯,試探著主動與人交往,慢慢獲取成功體驗。⑤加強個性修養。 在學校教育中,主要應當對學生培養以下五種有利於交往與合作的品質:豁達大度、剋制忍讓、溫和親切、正直誠實、委婉含蓄。據我校調查,學生的人際吸引指數中排在首位的是「有共同語言,合得來」,而「因『他(她)學習好"才與之交往」的指數排在第三位。這充分說明職業學校學生的人際交往,並不以「學習」為主。同時,更多存在的實際問題是,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不懂尊重,不會體諒,不講原則,出言不遜、隨意拿別人物品等現象較嚴重。「適者生存」是一條「放之自然界或經濟社會而皆準」的規律。這一競爭機制在職校學生群體中仍然適用。而且它的含義是多方面的,體現在學生對學習環境的適應乃至考試、學習合作與競爭、人際關係、情緒情感的合理調節等各個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人際交往是職高生心理輔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它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和社會適應性問題。應該說,人際交往心理輔導在整個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中都應佔有最重要的份量。因此,幫助學生學會尊重、學會做人是職業學校人際交往心理輔導的基本方向。良好的人際關係會使學生們能輕鬆地對待生活,輕鬆地與別人交往,也容易得到別人的接納;反之,則會形成孤獨、自卑或清高、自傲等心理障礙,甚至還會導致一些更嚴重的心理疾病。根據這種情況,我們精心設計、組織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班級是我家」、「如何與人和睦相處」等具體內容的主題班會。著重向學生介紹交往的準則,人際溝通的模式技巧等知識,以指導他們更好的去適應各種角色,樂於交往、善於交往。⑷防止和化解學生的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種完全自然產生的情感,具有普遍性。我向學生簡述了一個「妒婦津」的故事:相傳劉伯玉的妻子斷氏嫉妒心很強,劉伯玉曾經稱讚曹植在《洛神賦》中所寫洛神的美麗,斷氏聽後,氣憤的說:「君何得以水神美而欲輕我?我死,何愁不為水神?」後來果真投水自殺。後人們將她投水的地方稱為「妒婦津」,據說凡是女子渡此津時都不敢盛妝,否則就會風波大作。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就立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這和人所處的環境、地位、階層都沒有絕對的關係,任何人都可能產生這樣的心理;嫉妒心理又具有不斷發展的發泄性。一般來說,只有一些輕微的嫉妒僅表現為內心的怨恨,不付諸行為表現,絕大多數的嫉妒心理都伴隨著發泄行為,而這種發泄的慾望具有無法輕易擺脫的頑固性。培根曾經幽默地引用古人的話說:"嫉妒心是不知休息的。"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嫉妒是一種病態心理。當看到別人在某些方面高於自己(有時候僅是一種似乎的感覺)或順利時,於是產生一種由羨慕轉為惱怒忌恨的情感狀態。根據嫉妒發生的速度與強度,可分為兩種,一種同激情相聯繫的嫉妒,稱之為「激性嫉妒」。這種嫉妒帶有強烈的激情性質,來勢兇猛,發展迅速,難於控制。另一種與心境相聯繫,被稱為「心境嫉妒」。該嫉妒緩慢而持續,對人體的影響不如前一種明顯,但可改變人的性格。主要表現為鬱鬱寡歡,憂心忡忡,產生孤獨情緒,乃至積忿成疾。現代精神免疫學研究揭示,腦和人體免疫系統有著密切的聯繫。嫉妒導致的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可引起人體內免疫系統的胸腺、脾、淋巴線和骨髓的功能下降,造成人體免疫細胞與免疫球蛋白的生成減少,因而使機體抵抗力大大降低。嫉妒的危害,我國的傳統醫學早就有過論述,《黃帝內經?素問》明確指出:「嫉火中燒,可令人神不守舍,精力耗損,神氣渙失,腎氣閉寒,郁滯凝結,外邪入侵,精血不足,腎衰陽失,疾病滋生。」嫉妒破壞友誼、損害團結,給他人帶來損失和痛苦,既貽害自己的心靈又殃及自己的身體健康。因此,必須堅決地徹底地與嫉妒心理告別。要根除嫉妒心理並非易事。大千世界,五彩繽紛,存在著生長嫉妒的土地與溫床,人口上百,形形色色,從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到歷經坎坷的老年人,深受嫉妒心理之害並不少見。

4、善於積累各種心理教育案例⑴給孩子健康的心理暗示。有關專家認為,長期的「疲勞教育」,將導致有的學生出現緊張、焦慮、自卑、恐懼等心理,有的還會出現輕重程度不同的對抗情緒及逃避、說謊、破壞等不良行為。同時,學校里的不公平現象也有可能加重了學生的嫉妒心理和不平衡心理。 為了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兩年前,廈門師範一附小開始在校內開展心理教育。學校以「一月中隊長」輪換制代替班幹部「終身制」,有效地消除了學生中的嫉妒、不平衡心理;「悄悄話談心亭」、「知心信箱」讓學生有了講心裡話的地方;「快樂人生三句話」給孩子健康的心理暗示。同時學校選取了一個智力、性格都相對低於其他班的班級進行「成功心理」的教學實驗,兩年後,這個班考進英語中學的學生占年級考進英中學生的45%。 ⑵糾正偏激學生心理問題  一些偏激行為目前也容易在小學生身上發生,如不高興就撞牆,聽別人說自己胖就打人等怪事。  小明(化名)是一名四年級的學生,如果與同學發生矛盾,不懂得找人傾訴,也不懂得發泄心中的情緒,於是用一些自傷行為來釋放自己,撞牆、扭脖子、割手臂等等,搞得渾身都是傷,家長也沒有辦法。有一次,別的小朋友把沙子扔到了小明身上,正好被學校負責心理諮詢的老師看到了,老師於是讓他在黑板上繪畫,使小明漸漸平靜了下來。   小華(化名)的身體狀況一直很棒,連感冒都很少上身,但是上了五年級之後卻發生一些怪事,一節課要上三四次廁所,夜裡睡覺也要起床好幾次,到醫院檢查身體也沒什麼異常。對此,心理諮詢專家解釋,癥結在於小小年紀就出現心理過度緊張。這多半是由於家長過早過多的給孩子施壓,讓孩子產生莫名其妙的擔憂或恐懼,從而表現出不斷的上廁所等怪事。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胖墩也多了,八歲的阿標(化名)就是一個,比別的小朋友更敏感的是,阿標特別討厭別人說他胖,只要有小朋友開開玩笑,提到一個「胖」字,他就會揍起小拳頭去打別人,為此,也吃過不少苦頭。對此,老師指出,阿標的癥結在於過於在意自己的外表,所以對別人的話也過於敏感。老師建議家長,最好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同學之間也要相互體諒,避免開這些玩笑。 6、對離異家庭高中學生嘗試運用的教育方法 (不講)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心理社會發展是有階段性的,每個階段都有一對由自我與社會期望之間的衝突構成的矛盾或危機。心理的發展始終存在兩種可能性,或者是解決矛盾,形成積極的個性品質;或者是解決不了矛盾,形成消極的個性品質。作為班主任,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因家庭破碎而帶來的不良影響,使他們擁有與其他同齡孩子相同的健康心理特徵,順利完成學業,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我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育。 ⑴引導學生正視人生的挫折和不幸,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世界觀是人的情緒的靈魂,情緒情感的變化受個人世界觀的制約。因此具有不同人生觀、世界觀的人,就具有不同的情緒和情感體驗。離異家庭高中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形成時期,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過程將直接影響他們情緒情感發展的方向和深度。只有幫助離異家庭子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才能使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不喪失信心,在困難的逆境里不絕望,才能使他們的心理獲得健康的發展。 因此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父母離婚的事實。人的生活道路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時常會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經受挫折是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正常現象,是不可避免的。社會的歷史進程是這樣,個人的成長經歷也是如此。生命的過程就是不斷克服困難走向成功的過程。家庭的變故只是人生挫折的一部分,而且父母離異與喪失父母存在質的區別,從法律角度而言父母分開後仍然肩負著對子女的責任和義務。用事實說明不幸是對人生的考驗和磨礪,偉人之所以能成為偉人,就是他們在不幸和挫折面前能扼住命運的咽喉。歌德說過:「倘不是用淚水吃過麵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只有經受不幸的磨練,才能使人的意志更堅,在克服苦難中找到生活的樂趣和自我價值。 ⑵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去關愛離異家庭學生 學校是以師生關係為主軸而構成的社會群體。教師不僅影響著學生的智力、感情、意志品質的發展,也影響著他們的個性,特別是性格的形成。離異家庭子女由於往往遭到周圍人的歧視,飽受冷漠和創傷,在學校中,他們對老師的態度比一般人更為敏感,因而,教師的教育態度,對他們的性格的形成在某種程度上說有著更大的影響。離異家庭的學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愛,教師的「愛」可以填補學生心理的「真空」,可以撫平學生心靈的創傷,能夠激勵學生奮發向上。教師要處處關心他們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愛撫的動作,一次誠懇的表揚,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會在他們心裡激起層層浪花。同時要教育其他學生不要對他們歧視,不要嘲諷和挖苦,更不能對他們有成見,而應該主動接近他們,與他們交朋友,一起活動、一起學習,使他們逐漸忘記自己不幸的家庭背景,走出自我封閉的心態。 當這些孩子有病時,教師要特別重視,安排班幹部輪流給他補課,並帶領全班同學看望他,給他戰勝疾病的勇氣和力量;當這些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幫助耐心輔導,要鼓勵他們增強自信心,克服困難完成學習任務和目標。班級組織各項活動時,要鼓勵他們積极參加,對有一定組織能力的教師可以把活動中最重要的任務交給他,讓他有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在活動中發揮自身的潛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增進和同學的友誼。讓他感到缺了一位父親的愛,多了二十多個男同學的幫助;少了一位母親的愛,多了幾位教師的呵護,多了二十多個女同學的關心。教師的愛雖然不能代替父母的愛,但可以彌補父母的愛。生活在一個充滿友愛真情的班級集體里,他們會感到生活充滿生機,感到自己不幸之中有特別幸運,重新樹立奮發向上的心態。 ⑶將對學生的關心和教育同對家長的勸說結合起來。 離異家庭子女的心理發展之所以受到嚴重的阻遏,直接原因就是夫妻離異使得美滿幸福和諧友愛的家庭解體。由於家庭解體,孩子就不得不生活在一個破裂的不完整的單親家庭里,這樣,他們不僅發現自己失去了家庭的溫暖,而且還會由此而招來非議和歧視,更有甚者,離異家庭子女的撫養者為了爭得同情和支持,還會在孩子面前指責、咒罵或有意向孩子陳述其離異父親或母親的「罪過」,有的離異家庭子女的撫養者甚至還把孩子看成是生活的累贅和再婚的障礙。家庭的缺損必定帶來家庭教育的缺損。所以只對家庭離異學生進行教育是不夠的,還必須同時伴之以對家長的說服。因為這些學生放學後,仍然要回到家庭環境中生活,家庭的不良影響對學校的教育具有抵製作用,會產生負效應。教師應多家訪,和父母談心,申明其利弊,使家長明白,作為父母,無論婚姻是否存在,都應該承擔起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離婚絕不能以傷害和犧牲孩子為前提和結果,應盡量使孩子的生存環境向良性方向發展。 和離異家庭子女生活在一起的離異父親或母親,首先應盡量忘卻離婚帶來的痛苦,努力控制消極情緒,千方百計和自己撫養的子女共同去重建新的家庭生活,創設和諧寬鬆的家庭氣氛,設法撫平家庭離異對子女帶來的心理創傷。其次,和離異家庭子女生活在一起的離異父親或母親,要防止兩種傾向,一種是對家庭前途悲觀失望,心灰意冷,對孩子也不聞不問,使孩子像斷線的風箏,從小失去了父母之愛和家庭溫暖;另一種是溺愛有加,認為孩子已失去了父愛或母愛,理應把父母之愛由自己一個人來償還,對孩子百依百順。給孩子以理智的愛,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讓孩子知道,由於種種原因,父母可以分道揚鑣,各奔前程,但他們仍是父母的孩子,誰也沒有離開他。家庭氣氛仍然是和睦的,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唯一不同的是父母分開了。在這樣的家庭氣氛中,孩子獲得了心理的滿足,精神的安定,身心仍能獲得健康成長。 與此同時,社會也要高度重視家庭業已破碎的離異家庭子女問題,整個社會只有積極地協調把多方面的教育因素結合起來解決離異家庭子女的有關心理問題,才能使離異家庭學生擺脫父母婚變帶來的陰影,走出心理的誤區,重新樹立對生活的信心。

推薦閱讀:

呂律:你知道什麼是「全球化」嗎?「反全球化」呢?德語怎麼表達
從小不被父母誇讚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
這可能是史上最貴的夢
家長罵孩子、打孩子,如果給孩子造成心理疾病,那算什麼?
深度|對比美國,中國基礎教育沒有階層之分,這是好事?

TAG:心理健康 | 健康 | 教育 | 心理 | 心理健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