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守望語文的精神價值
[楊林柯簡介]
楊林柯:陝西師大附中高中語文教師。從教24年,帶高三畢業班10餘屆,為國家「燭光工程」陝西專家組成員,赴各地舉行語文教育教學講座20餘場。曾在《中國教育報》《教師博覽》《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美文》《青年文摘》等報刊發表教研論文、教育隨筆、文學作品多篇。主編和編著教材教輔、文化普及讀物40餘種。2012年初,因一篇寫給學生家長的教育「萬言書」——《這樣執著,究竟為什麼?》引發全國教育大討論,並被提交「兩會」。《華商報》《中國教育報》《南方都市報》《新民晚報》《羊城晚報》等媒體做過報道。
下面是《教師博覽》記者與楊林柯老師的對話——
問:你的課堂是什麼樣的?
答:我的課堂比較自由,不拘一格,我不太聽其他老師的課,尤其是「示範課」「觀摩課」之類,感覺一聽似乎就不會上課了,覺得限制太多,花架子太多,表演太多。我的課通常從課前3分鐘開始,這幾分鐘里,學生或演講,或分享自己的最新閱讀收穫,也可提出新話題或拋出新問題讓大家討論。根據話題價值大小以及學生關注的熱情程度,靈活確定討論時間,然後由我或分析或延伸或總結,最後再導入本節課。每次課前活動從不重複,因為一切都由學生決定,所拋出的問題或分享的內容,我事先並不知情,這對我很有挑戰,不過還是很喜歡,學生也喜歡。在課前活動中,有些上課不怎麼發言的同學也大膽說話,說明這個話題觸及到他,讓他的思維和語言都得到鍛煉。畢竟,語文除了讀寫考試,還有一個說的問題,能否在公眾面前大膽說話,這是現代社會和公民社會的需要,也是學生能力發展的需要。從學習價值上來說,它是一種有意義的學習,是和學生的情感關注度密切結合的,能夠讓學生在探討與辯論中形成精神互動,有助於弄清學生想知道的問題。
我也不太關注什麼課型模式之類的研究,什麼「高效課堂」或「搞笑課堂」之類,關鍵得弄清這個「效率」是指什麼。為考試升學服務也算是一種「效率」,為了學生的長遠發展著想,從生命本身出發也是一種效率,看你關注什麼。還有一個由誰說了算的問題。雖然我們常說「以人為本」,但人不是抽象的人,是具體的人,學校中領導是人,教師是人,行政人員是人,臨時工也是人,以哪個人為本?學校學校,自然就得以學生為本,沒有學生不叫學校。老師的一切努力,學校的各種管理制度,就得一切為學生服務,好不好要由學生說了算,不能只由家長或領導說了算,畢竟孩子也是有判斷的,尤其對高年級學生,不要把孩子當傻瓜。
問:你認為上課可以批判社會的陰暗面嗎?
答:可以啊。看你怎麼說的,是為了啟發學生思考,直面現實,還是為了發泄個人不滿情緒。哪個社會都存在社會陰暗面,理想社會是不存在的,人類總會面對這樣那樣的問題,還有自身的困擾。要讓學生全面認識社會,就必須讓學生看到正面,也要看到反面。光從正面打過來,會把陰影留在背面,認識光,也得認識陰影,這樣的認識才是全面的。學校不是教育真空,是無法被隔離的,企圖讓學生生活在某種類型的教育真空中逍遙自在地不受文化災難和問題的干擾,是靠不住的。胡適早就批判過這種睜著眼睛說瞎話的蒙昧教育,「明明是男盜女娼的社會,我們偏說聖賢禮義之邦;明明是贓官污吏的社會,我們偏要歌功頌德」,不認識社會,怎麼改變社會,只講適應社會是有問題的。社會是由人構成的,問題社會是因為問題人的存在,而問題人又不能不聯繫體制以及我們的文化、歷史、價值觀,如果文化有病,醫生就是哲學,中醫不行就用西醫,在比較與批判中,學生的認識水平會不斷提高,而且批判意識也是一種創造意識,教科書或答案有問題,你不能照本宣科吧。
問:據媒體報道說你上課喜歡旁徵博引,似乎有點題外話,家長可能擔心影響正常教學,會不會出現「跑題」?能否舉例說說?
答:如果只為考試去教,沒必要那麼旁徵博引,考什麼教什麼就行,按大綱要求去教就行。如果堅持「大語文觀」,是為了生命而語文,為了長遠發展而語文,就沒有必要糾結於這些問題了。畢竟,教材只是個筐子,往裡面裝什麼在於教師。新課程的要求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一些所謂的「題外話」其實不是多餘,而可能是更有價值的東西,在課堂上並不佔用很多時間,畢竟一節課的任務在那裡放著。結合教材,放大內涵,融進一些教師生命里的東西,課堂就有了容量,就有了思想衝擊力和穿透力,語文的育人功能就可以更好地發揮出來。比如說講《紅樓夢》中王熙鳳出場一段,先講出場,「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接著曹雪芹突出寫了王熙鳳的穿著打扮,我就會啟發學生:一個人,外在的包裝過於華美誇張,可能正說明這個人內心的虛弱,因為形與神往往是背離的,愛美是人之天性沒錯,但過分的包裝恰恰表現出內心的弱小和精神上的不自信;人要內心強大的話,就不會太在意外在的包裝。我也會藉此引開,講到美有幾個層次:艷俗之美、含蓄之美、矯情之美、病態之美。最高的美就是病態的美,黛玉葬花,詩人看見沙漠上孤獨的胡楊流淚,莊子在老婆死後的鼓盆而歌,這些都是……王熙鳳的著裝恰恰是一種華貴的艷俗之美,是最低層次的美。我常常就是這麼結合教學,把自己的思考揉進去的,大多數學生還是喜歡的,也並不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家長的擔心是多餘的。
問:學生家長曾經告你,是否就是因為你上課的語言方式和價值取向?現在有家長和你交流過嗎?
答:可能吧!估計是個別孩子離開課堂語境回家轉發課堂話語,導致不同理解,這也是傳播學規律,就是信息在輸送、接收、存儲中,會有加工、整合,導致一些話錯傳或誤傳。當然,我的一些話也是重口味的,不排除偏激,也是為了啟示學生,撼動心靈,用力可能過猛。但我認為是從學生的長遠來考慮的,為學生成長得更皮實,更有韌勁,能夠真實地接受和感知到我們的歷史與現實。
到現在為止收到幾十位家長的來信,他們都很支持我這種教育教學。當然,我很希望有上告我的家長來和我交流探討,這幾位家長可能用傳統的眼光在打量一個不怎麼傳統的教師,思維也比較傳統,其實我是很包容的一個人。如果有上訪家長和我公開交流,我會更尊重他,更關心這個孩子。另外,我們現在這樣的教育體制,家長和老師的聯繫渠道其實也是不暢通的,雖然有手機、網路,但家長就不使用,發現問題就告狀,這也是傳統思維的弊端,就是總想依附權力解決問題,而缺少對人與事實起碼的尊重,有點余世存先生說的「類人孩」,但我不怨這些家長,畢竟他們不懂,他們也是傳統教育和功利社會的受害者。他們認為「愛」就是把孩子抱起來,保護起來,而不管孩子長到多大,而這種「愛」對孩子恰恰是一種封鎖,干擾孩子的成長。本來,愛是一種能力,但不少家長其實很欠缺這種能力。另外,也說明現在學校和家長的關係發生變化,成了僱傭與被僱傭的商業關係,家長花了錢,就有資格要求學校教師怎麼怎麼教,學校為了利益和聲譽也會要求教師就範。這是商業邏輯對教育的滲透,許多教師的痛苦大致就是因為這些教育外的反教育因素。但從上告的原因看,家長的素質真的有待提高,家長應該成為學習型家長,這和文憑或地位關係不大。一個不學習的家長其實不具備教育別人的資格,也容易干擾孩子的健康成長。
問:作文是衡量語文成績的重要砝碼。聽說你主張孩子不寫八股文,說真心話。這樣能得高分嗎?
答:是的,我鼓勵孩子寫作文說真話,希望把作文和做人統一起來。讀好書,說真話,這是自救之路。海德格爾講,語言是存在的家。語言是一個人最本質的存在,如果語言是假的,人的存在也是虛妄。但因為我們的語境問題,說真話還是面臨一定的道德風險。成語「危言危行」就是「正直的言行」,但「正直」和「危險」怎麼掛起鉤來,這就不能不聯繫我們特殊的歷史和現狀。寫作文講求真情實感,但在現實中,你又不得不妥協,所以有個真到什麼程度的問題。比如說你在家裡可以不穿衣服,可是你跑到大街上不穿衣服,別人也會說你是精神病。所以寫作文時,說真話要保持一個適當的分寸,只要分寸把握得當,內容有思想含量,還是可以得到好分數的。
問:對於現在語文教學和閱讀考試還存在「標準答案」,你一般是如何對待的?
答:標準化答案就是語文之病,它帶來模式化思維,是對思想的禁錮,也是對學生個性化思維的傷害,思想是不能標準化的,統一思想是大一統的文化病。我不會用標準答案改卷,最多只是參考,閱讀題的答案要尊重個性化,只要和材料相符,有道理,都會給分。
問:你認為語文知識有幾個層次?
答:不可嚴格分層次,語文是一個大全,是生命系統。硬要分,我覺得有兩塊:一、可記憶整合的下游知識,包括字詞句篇、語法修辭、背誦等;二、用來思考判斷的價值觀念類知識,這其實是一種思想、一種智慧,是複雜的組合,是不可複習的,是一個人的生命存在。
問:聽到一些聲音,說楊老師你是教語文的,可課堂上什麼都講,是不是包攬得太多了?
答:我也聽到過。我認為,語文應該是大語文,不應該是小語文,不僅僅是關注考試,認字組詞說話寫作一類。大語文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有智慧的,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是有思想有覺悟有道德的公民,有大人格的人。知識是一個系統,人也是一個系統,人的成長是胳膊腿都長,是全面地長,不然就畸形。學習知識也不能太條塊分隔,凡是教師知道的,和所講話題有關的,只要對學生的成長有利,都可以講,不要在乎對哪門課有利,教師要有胸懷,不能只關心自己這一門課。要從人的發展出發,從人類文明的坐標中尋找這一門課的價值。
問:你覺得現行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什麼?現行教育制度培養出來的學生會存在哪些方面的缺陷?
答:人文精神缺乏,訓練過度,過分功利化。培養出的學生主要是缺信心,缺愛心,缺良心,缺少對精神價值的自覺追求,思維簡單,公民意識也不足。
問:那就是說,現在的學生普遍存在一種志向缺失的現象?
答:主要是狹隘的應試教育沒有哺育出孩子的意義感,孩子只是奔著考試去學習,除了考試強制,學生不知道教育為了什麼。從根本上講,教育要有信仰,有對孩子的終極關懷,讓孩子有精神飢餓感,自己去尋找家園。不然孩子的短期目標一達到就會出現意義迷失。大學生宿舍變成遊戲廳就是這種應試教育的過錯。
問:您認為當代社會盛行官本位、錢本位,那麼您在教育中怎麼要求學生堅守正麵價值?
答:我沒有要求,只是希望而已,用自己的精神輻射孩子。我自己的堅守有時也很難,得和現實適當妥協。因為外在邏輯太強大,觀念世界太僵化。我是一直努力用觀念對抗觀念,慢慢把自己的觀念放大了,長期堅守的那個東西就有了價值。莊子講,外化而內不化,外重而內拙。主要培養人內在的堅守,外在還是要「與時俱進」,因為人首先要生存,有時就得順從現實,雖然很糾結,但活下來是最重要的。
問:您認為學生是否需要成功教育?在什麼年齡段,適合讓學生接受綜合的教育而不僅僅是成功教育?
答:成功教育是需要的,但不能過分強化。販賣「成功學」雖然不至於像販毒那麼危害嚴重,但與販賣激素類食品有一比,少吃可以,多吃有害;短期有用,長期有害。因為成功鼓勵競爭,而容易淡忘平靜、從容、愛、幸福等一些和諧溫馨的詞,讓社會風浪迭起。每個人喜歡的生活不一樣,價值多元才符合現代觀念,成功人生只是一種人生,人生有無數種,生活也有無數種。成功也應該是一個過程,而不應該是一個結果。
在中小學階段應該是綜合性的教育,包括人生教育、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理想教育、美育等等,可以穿插成功教育,但是要將成功多元化,不能只趨同社會的單一價值。
問:你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答:主要就是讓孩子大膽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師也要做表率。用自己的獨立思考帶動孩子的獨立思考。比如我們在做閱讀題時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這段話表現了作者的什麼什麼?孩子們如對「標準答案」不滿意,我就給孩子說,這個你得親自去問問作者啊。應試教育讓孩子的思維太簡單。世界上很多事情你不能輕易下結論,也很難簡單判斷原因,很多事情的出現往往是多因一果。但應試教育就是讓孩子思維判斷太簡單,因為什麼,所以什麼,但真實的世界恰恰不是這麼簡單。所以,我常說心靈學大於邏輯學,我們總是用邏輯進行盤算、推斷,而心靈不通過邏輯盤算,能夠直接抵達世界的核心。另外,也要讓孩子敢於質疑和批判,質疑和批判能夠讓人提高。比如講「文明」,我說它和時間關係不大,而和品質有關,你不能說80歲的老頭就比20歲的年輕人更文明,我們需要進化的文明,而不需要僵化的文明。講荊軻刺秦王時,我也會讓孩子們討論:你認為荊軻是英雄還是笨蛋?
問:如何成為一位有尊嚴的教師?
答:教師首先要有完整的自我,有對精神的關注,有對社會的關懷。所謂尊嚴,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思想,是思想構成人的全部尊嚴。人的慾望其實都差不多,差別的是思想,思想是一個人最本質的存在。成為有尊嚴的教師,其實是成為有思想的教師。
問:你如何理解「教育就是愛」?
答:沒有愛的教育是冷冰冰的教育,但什麼是愛?說不清,一個單體構不成愛,愛必定是在一種愉悅的互動關係中,教育中的愉悅互動很重要,但不能用愛代替整個教育,畢竟教育是教人開悟的,這就需要教育智能,同時要有精神的引領。智能、情感、精神統一於整個教育教學中。就是愛,也有一個智能問題,強姦犯也說愛,但喪失了方法智能的愛就會走向愛的反面,愛也是一種能力,教育要成就這種能力。可以說,教育要有愛,但不能說,教育就是愛,不然學生何必來學校,交給外婆帶就行了。
問:你覺得對教師來說,哪幾個問題比較重要?
答:首先明確所教學科「是什麼」,在人類知識譜系中處於什麼地位,對人的成全起什麼樣的作用;其次是「如何做」的問題,就是每一門學科都有一個教法的問題,如何教才會更有效,讓學生更喜歡;第三就是「為什麼」的問題,教學為什麼?教育為什麼?這是最重要的問題,教師也好,學生也好,對教育教學意義的追尋構成教育的本質存在,沒有對這個意義的思考與追尋,前兩個問題就會喪失依據。
(原載《教師博覽》原創版2013年1月。公眾微信轉發務必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推薦閱讀: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聖靈充滿體內是什麼樣體驗?
※泰山精神
※親情才是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財富
※請問如果才能讓一個人顯的更有精神,不會顯得無精打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