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振雲——探奧「太極功夫」精髓之奧秘

傅振雲——探奧「太極功夫」精髓之奧秘四兩撥千斤」是「太極拳功夫」的精髓是對「太極拳功夫」的高度概括,也是拳經中的名言,是各門派習武之人孜孜追求的目標,尤其太極拳主張以靜制動、以弱勝強,更應修鍊出「四兩撥千斤」的功夫。當然,「四兩」和「千斤」都是比喻用詞,其內涵就是對方用強大的力(「千斤」)進攻,或者說對方具有可以發揮的強大的進攻優勢,我只用很小的一點力(「四兩」)就可以把來力撥開化掉令其擊不中我,使對方之力無用武之地。本文就「四兩撥千斤」的修鍊實踐談點粗淺體會,以收拋磚引玉之效。 經過師傅言傳身教和多年的推手悟練,要修鍊出「四兩撥千斤」的功夫,我的體會有如下四點。 一、切實貫徹「捨己從人」這一太極推手的戰略思想.是實現「四兩撥千斤」的前提 「捨己從人」是太極推手的戰略思想,是迷戀太極之人清靜無為、與世無爭世界觀的體現。只有捨己從人,才能以靜制動、以逸待勞,做到靜觀其變、乘虛而入、以弱勝強。推手時捨己從人的做法是「不想動、不主動、不妄動,隨人而動」,否則就會給人以可乘之機。從思想到動作,內外相合,要時時處處捨己從人。推手時不是想我如何進攻,而是時時盯著對方,看、聽對方如何動,我要做到「逆來順受」,來者歡迎讓位,走者歡送跟進,在沒有找到我順人背可以順勢而發的時機時,自己的運轉都是在對方的推動和帶動下隨同而動,並通過陰陽變換自求平衡和穩定。 二、切實採用「引進落空」這一太極推手的戰術思想.是實現「四兩撥千斤」的必由之路 「引進落空」就是對方進攻哪裡,我哪裡就讓位出來,引其進入,毫不費力使其撲空;或者我稍加旋轉,而且是借對方之力被推而旋轉,使其力沿切線滑掉。「引進落空」是最省力又不挨打的戰術,是以柔克剛的打法,當然要具有既能閃讓旋化又不失中定的功夫。如果不是採用「引進落空」的戰術,而是頂著打,進行「陣地戰」、硬碰硬,必然是拼消耗、費大力,絕不會收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只有採取「引進落空」、「游擊戰」的戰術,才能保存實力,以小勝大、以弱勝強,才能伺機尋找對方弱點,在對方落空之時集中兵力、合力反擊。只有樹立了先放進來的思想,才有取勝的餘地,「引進落空」就是實現「四兩撥千斤」的必由之路。這條路或稱這種打法,就是「即化即打」或者叫「化就是打」,是弱者取勝之路。當然,對於具有絕對優勢的強者而言,他可以採取「一觸即發」、「彼微動,己先動」,或者主動出擊、先下手為強、「打就是化」的戰術。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戰術思想。但太極拳的精髓之一是以柔克剛,以靜制動,主動出擊的打法不是太極拳主張的做法。 三、熟練運用「不頂不丟」這一太極推手的基本原則.是實現「四兩撥千斤」行之有效的具體做法 「不頂」,就是對方進攻時,我不在對方進攻的點上頂著阻擋其前進。只有做到「不頂」,才能做到以小力勝大力,才能沒有不必要的消耗、浪費。「不丟」,就是對方進攻時,我不能退得過快而超前離開對方,對方後退時,我也不能跟得太慢而落後離開對方,總之是進退均不離開對方,始終與其連隨,像蠅蟲落在人身上一樣黏貼在接點上隨人而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不費大力,而又能借到對方之力,達到「四兩撥千斤」之神效。「不頂不丟」,既是初學太極推手的基本要求,也是推手進入上乘功夫的檢驗標準。真正做到時時處處不頂不丟,也就到了「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輕靈圓活,隨心所欲的神明階段。 怎樣才能真正做到不項不丟呢?換句話說,不頂不丟的分寸是什麼呢?把握分寸是在無數次推手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功夫,我體會分寸就是接勁就走、毫不遲疑。走的要領是以身帶手,走身不走手,手不單動。對方進得慢,我就退得慢;對方進得快,我就退得快。我的退完全是被對方推動的,與對方同速度。這就是「急來急應,慢來緩隨」的拳經要訣。這樣做,對方力量再大、速度再快也無奈我何。就像一隻蠅蟲落在拳頭上,不管拳頭出擊多快、多猛,也不管拳頭如何揮舞,因同在空中同速同向運動,只要碰不到物體上,蠅蟲就會毫無損傷。其奧妙就在二者合一,陰陽相伴。雙方沾在一起後,沒有二者之間的相對運動,也就沒有了傷害。那種為防止被擠扁,先要有一定的勁阻擋、先擁後化的做法,我認為是不符合「四兩撥千斤」技巧的做法。如果掤勁過大,就不是輕靈運化的做法,其實質仍屬於「頂」的範圍,頂就有超過「四兩」的較大消耗,就達不到「四兩撥千斤」之效。所以,要做到「引進落空」、「不頂不丟」,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推手掌握的分寸就是要「接勁就走」,而且是接輕勁就走,或稱沾上就走。不管什麼位置,只要感覺對方剛一出勁,我立即就走。無頂抗之意,也無本能反應的頂抗之力,讓對方感覺空洞無物。我是順對方力而走,是周身同動而走,是以身帶手的走。 做到接勁就走需要有一種沾勁,此種沾勁既是引化勁,也是一種「起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的周身圓整的掤勁,只不過這種勁力度很小。這很小的「四兩」勁就叫沾勁。沾勁既不會「頂」又確保了「不丟」,沾勁既能聽勁又能引勁,儘管小卻是實現「引進落空」必不可少的勁。這「四兩」勁就是吸貼勁、沾連勁,起著引領對方落空的嚮導作用。 採取了上述「捨己從人」、「不頂不丟」、接勁就走的做法,如果對方勁沒有我勁長,我直引就可把對方勁力引空;如對方比我勁長,我除了走還要有轉來配合,到適當時機要適時旋轉,讓對方勁沿我旋轉圈的切線走掉落空。這一旋轉,符合了「撥千斤」的「撥」字,但實際上這裡的「撥」不是橫撥,而是讓對方的勁力隨我旋轉而落空。這一引進過程中我只是用了「四兩」沾勁,根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等的原理,對方也承受了我「四兩勁」。換句話說,就是當對方剛剛發出「四兩勁」時,我就牽著對方引其落空,對方儘管具有千斤之力的能量,也只能用上與我相等的四兩勁,余勁對我來說發揮不了作用。因此,太極先賢稱之為「牽動四兩撥千斤」。以上是「牽動四兩撥千斤」的具體做法,或稱做技巧。但是,如果沒有經過刻苦修鍊,不具備相應的功夫,不但不能引進落空反而會招致引進落實、被動挨打的局面。 四、練出一身過硬的太極功夫。是實現「四兩撥千斤」的基本保證。 要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需要什麼樣的太極功夫呢?粗略劃分,需要的太極功夫一方面是在沒有外力作用時本身應有的基本功夫,另一方面是有外力推動時應該具有的功夫。細一點分,這些太極功夫中有松沉勁、柔韌勁、整體勁、中定勁、聽勁、懂勁、沾黏勁、走化勁、變換勁,以及單腳承重(大虛大實的柱式身形)等功夫。(因「四兩撥千斤」研究的是走化功夫,所以發勁沒有含在其中。如果講發勁就不只是「四兩」了,當然,到了隨心所欲、完全借力打力的神明階段,還是可以做到不用大勁即可發人的。)現略分述如下。 1.松沉勁:周身皮、肉、筋、骨通過修鍊全部放鬆,骨節鬆開,筋腱放長,皮肉鬆軟,全身松凈、松透、大松大軟,自然沉勁上身。而且,只有松才能輕,只有輕才能靈。松就相當於加「潤滑油」,推哪裡哪裡就能輕靈地隨同轉動,只有真正松透了,才能真正達到不頂。否則,如果有一處不松,就相當於在一處使了閘:如果一處有閘,就影響周身轉動使其不靈;如果有一處不靈,就產生頂勁。 2.柔韌勁:僅僅是形體大松大軟,也有可能會產生散、懈的毛病。所以,松凈松透、節節放鬆後,還必須用意念導引,達到節節貫串、上下一體,周身膨脹圓撐,松而不懈、松而能彈,只有這樣整體才會像根藤條或彈簧一樣富有彈性,才能由松入柔、積柔成剛、剛柔相濟。 3.整體勁:經過形體和意氣的修鍊,達到身備五張弓,並且五弓合一。運動時上下相隨,左右相通,內外相合,周身一家,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其身法和運勁要訣是:手領腰動腳緊跟,腳領身隨手相合。前賢日:「梢領中隨根節催」,「勁起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實際運作時,周身一家,上下內外一動同動,「太極乃一氣」,完整順遂合一。周身行氣若一、肌肉若一,無有先後之分,通體旋轉如麻花擰勁,均勻合一。 4.中定勁:人體重心垂直於支點的穩定狀態叫中定,能夠維護人體重心始終垂直於支點、確保穩定的勁力叫中定勁。不僅在靜態時需要中定勁,在動態中,尤其在快速變化的動態中,更需要中定勁來維持平衡、確保中定。人體重心在左右兩腳間輪換,弓步有中定,坐步有中定,轉換過程中也始終不失中定,人體重心通過腳與地心相合,腳就像沾在地面上一樣松沉下落,身體不易傾斜。維持中定的耍訣是:腰不離腳(垂直),腳不離腰,腰腳分離要跌跤。 『 5.聽勁:通過長時間推手練習,逐步修鍊出靈敏的聽勁,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微小來力即可聽出。只有做到對方來力的方向、大小、快慢以及變化均能即刻斷定,才能實現「因敵變化示神奇」。只有有了敏銳的聽勁,才能判斷正確,運化合理,我順人背,得機得勢,順勢借力,後發而先制。靈敏的聽力是輕靈運化的基礎。聽力的功夫是由骨聽、肉聽、皮毛聽逐步升級修鍊出來的,只有到了皮毛敏感的階段,「一羽之力」也能聽清,才能達到以「一羽之力」相配合的輕運階段;只有有了輕的功夫,才能達到靈的變化;也只有達到輕靈,才為「四兩撥千斤」提供了可能。 6.懂勁:經過長時間推手訓練、招法變換、勁路運行以及應對的方法訓練,各種勁力在大腦中烙印深刻,不僅「心知」(思想懂勁),而且「身知」(身體懂勁)。身知以後就有了「身意」,身體像有了意識,不等大腦下命令身體各部均能自主及時地做出靈活正確的應對,身體對來自外部的刺激形成了條件反射。「身意」的修鍊方法是,先用心意導引,讓身體某點練出感覺,然後漸漸使該點生出身意而去掉心意,如此點點擴展,漸至全身都練出身意。身意比心意反應更迅速靈活。如果依靠心意,接觸點的感覺需要先傳到大腦,大腦再下命令給接觸點,這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儘管時間很短,但在雙方較勁的一剎那也會差之毫厘而謬之千里。所以,靠心意指揮,有時會來不及閃讓轉化,而導致引進落實而被打。只有練出了身意,達到了身體懂勁,能夠隨對方的運動而進退往複、纏繞旋轉,推手中才能遊刃有餘、穩操勝券。 7.沾黏勁:太極推手中雙方搭手後,我即可以小勁沽住對方,不頂不丟、連隨不斷,連隨中含有黏逼勁,進必黏逼,退必沾提,如膠似漆,使對方欲進打不中、欲退走不脫。雖然是「捨己從人」、「引進落空」、t?隨人而動」、自己「球形轉動靠推動」,但主動權仍在我手,因而我可「牽動四兩撥千斤」。沾黏勁在身,可以從人開始,以制人告終。 8.走化勁:推手中,走化勁是實現「四兩撥千斤」極為重要的功夫,只有走化得輕靈迅速,才能牽其四兩而控制千斤。走化的方法,一是縱向的退化,二是橫向的閃化,三是弧形的平旋、立旋和多向旋化,三者往往結合運用。要用得好,必須有吞吐深長的運化功夫和活似車輪的旋轉功夫,做到定步大幅度進退而不失中定,當定步走化不了時也能活步自如,勁力不斷,進退平穩,人不知我。只有這樣才敢大膽將對方引進來而又對我沒有威脅,使對方進則感到如臨深淵。要達上述功夫,需要弓步、坐步樁功好,而且弓步坐步互換以及進退步運行時平穩連貫、勁力不斷,動步而對方不易感知,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不頂不丟、接勁就走。走化的功夫由大圈到小圈,也就是由最初的手化到身化,再到意氣化,內外相合,走化輕靈。走化的要領是:以心行氣,以氣領身,以身帶手,整體似球,走轉結合。如此方能達到走而能化、「四兩撥千斤」。 9.變換勁:推手運行干變萬化,要維持中定狀態就必須具有靈活變化的功夫。只有變得及時、迅速又輕靈,才能進退升降自如、圓轉無滯,達到隨心所欲的神妙境界。要想「四兩撥千斤」,就必須採取大膽引進的戰術。要大膽引進,一方面必須具有快速閃讓而又不失中定的功夫。所謂閃讓,其中既有左右腳間的重心轉移,又有身法的靈變。當對方勁長,進攻威脅我中軸時,我可及時快速換腳承重,甚至輕靈撤步,閃過對方的進攻,使對方來力落空。要大膽引進,另一方面要形體旋轉靈活如珠,像裝上軸承又加了油的車輪,受力即轉。轉得快的關鍵是形體松得凈、勻、透,意氣走得順、速、連,否則轉動不靈,千斤之力就難以沿切線走掉,就要挨打。身法運轉要訣是:兩手虛無轉,中軸搖又旋,上下松一統,腳下陰陽變,形體不做主,意氣帥全盤。 10.單腳承重、虛實分明的功夫:只有單腳承重,才是真正的大虛大實,才能避免雙重。單腳承重,步法變換靈活,不用調整重心虛腳就可進退自如,不失中定。單腳承重,轉動輕靈,身體就像圓規輕靈轉動畫圓。單腳承重的功夫,是在長期的行拳修鍊中逐步形成的。 以上十項功夫,均需經過師傅的言傳身教和自己的刻苦的基本功訓練以及推手磨鍊,只要有恆心,有痴迷心,功到自然成。修鍊中切記內外雙修、陰陽互補、陰陽合一,做到以心行意、以意引氣、以氣運身,意到氣到、氣到形到、形到勁到,內勁與外勁相合,形成剛柔相濟的混元勁也叫太極勁。只有將這種勁用於推手,才能達到「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的理想效果。如「四兩撥千斤」歌訣一首云:接勁就走是不頂.走而不離為不丟。不項不丟其中竅,只用四兩千斤休。捨己從人不主動,被推同步己不愁。急來快走慢來緩,肘入胯中身帶走。中軸讓位保中定,旋轉擦邊來力空。落空之時氣下沉,順勢吐發任自由。
推薦閱讀:

紀念功夫之王
功夫真假與「短命」網紅
知乎格鬥區的真的技術型大V有哪幾位?
道教內家功夫北斗七星拳
功夫熊貓的經典對白

TAG:功夫 | 太極 | 奧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