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瘋狂搶購黃金背後 硬通貨比炒股買房強
劉金松 巢新蕊 李緣
去香港5天,竟然沒有買到自己中意的一款金手鐲。回想起自己在香港的購金經歷,來自北京的馮瑞依然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第一次去沙田附近的金店是在晚上,到店裡的時候,櫃檯上幾乎已經沒貨;第二天早上金店還沒開門就去排隊,進去才發現依然有2/3的櫃檯是空的,已經補上的貨也是款式比較難看的。
自4月中旬由國際金價暴跌所引發的中國購金狂潮,一直持續不斷。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甚至成了搶金小長假。而隨著購金熱潮走紅的是一個獨特的群體——「中國大媽」。他們甚至被認為是扭轉金價暴跌趨勢的新金融大鱷,戰勝華爾街的國際金融新貴。「中國大媽」只是對國內狂熱購金人群的一個戲稱。
不過,對這種故事化的描述,也有反對者認為,「中國大媽」打敗華爾街只是美好幻覺。在整個黃金市場中,「中國大媽」買入的黃金量微不足道,尚不足以撼動黃金市場走勢。
購金熱
在中關村開店的馮瑞,最早從電視新聞中看到了國際金價大跌的報道,由於忙著店裡的工作,當時只是掃了一眼。晚上回家上網一查,說是金價很便宜,就動了買黃金的心思。等第二天趕到位於蔣宅口的一家黃金專賣店時,馮瑞才發現她已經來晚了,這裡的投資金條已經被搶購一空,要想拿現貨得等15天以後。
馮瑞當時就訂購了一個50克的投資金條,並在銷售商那裡直接辦理了寄存服務,「上午最低的時候是268元一克,等下午買的時候已經漲到了275元一克,現在來看基本買到了最低點,算是碰上了。」
這次購金並不在馮瑞的計劃中,由於已經和兩個朋友約好在4月下旬去香港,她原打算到香港之後再買黃金。但這次國際金價暴跌,讓她提前出手。馮瑞在網上看中的一款周大福的金手鐲,她還是決定到香港之後再買。
讓馮瑞沒有想到的是,香港的黃金市場搶購同樣瘋狂。4月下旬到香港之後第一次逛金店是在晚上,連逛了兩家金店,發現櫃檯都空了。在位於沙田的周大福金店裡,手鐲只剩兩款,手鏈也只剩下兩三款,戒指也沒什麼好樣式。
馮瑞第二天一早就去周大福門口排隊,已經有二三十人在等了。10點半開門後,根本看不到櫃檯,很多人在那擋著。
馮瑞想著剛開門能有一些新款式,但擠進去看了一眼才發現,2/3櫃檯是空的。「如果看中一個款式,讓工作人員拿出來,立刻要定,當時不定可能就沒了。」馮瑞說,圍在櫃檯周邊那些和她一樣講著普通話的顧客,大有把金店一掃而光之勢,偶爾會有一兩個說粵語的顧客。沒能選到中意手鐲的馮瑞,最終花費1萬多元買了一條項鏈、4個戒指。
搶購潮致使香港的一些金店因為缺貨而不能正常開業。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張德熙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貿易場的大部分儲備實際上已經耗盡,會員單位正設法解決零售需求高漲所造成的供應短缺。
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有限公司直營一部副總經理黃鵬在接受經濟觀察報(微博)記者採訪時表示,自4月國際金價下跌後,位於北京柳蔭公園南街的中國黃金旗艦店每天的投資金條銷量都在150公斤左右,多時甚至能達到200公斤以上,這一銷量相當於往年4月同期銷量的5至8倍。
在北京國華商場,同樣一幕也曾上演。國華商場業務負責人王鑫告訴經濟觀察報,4月17日上午,一位在他印象中「從沒見買過金條」的投資者一下子買了20公斤黃金投資金條,直接付款500多萬元。王鑫說,五一長假期間,該商場投資金條的銷量才回歸到了以往的正常水平,但30克~100克的首飾金依然銷售較火。
國際金價大跌以來,中國消費者搶購了多少黃金?人民網的報道說,10天內中國內地投資人搶購實物黃金估計達300噸。
黃金總比人民幣強
一位在國華商場剛買完1公斤金條的投資者說,金價大跌後,他已採購過1公斤金條,如今每克升值約20元。5月2日,投資金條基礎價是295.2元/克,比前一個交易日下滑4元/克,他又來逢低買入,以待金價走出更高反彈。
該投資者表示,「金價再怎麼跌,黃金將來還是硬通貨,買金不會像炒股一樣一下子賠光了,也不會像投資房地產那樣受這限制、受那限制」。
而馮瑞的購金理由則是喜歡和保值,雖然不是黃金控,但她對黃金首飾也是情有獨鍾。在家庭的資產配置中,黃金的比重雖然不高,但是必選的一項。除了從去年開始做的定投基金和之前買的保險類理財產品外,不定時購買的黃金也被她列為積累家庭資產的組成部分。
馮瑞並不在意短期的漲跌,她說自己在黃金高點時照樣會去買黃金首飾。馮瑞的思路是一次買個幾十克、上百克,慢慢積累,給孩子留著。既不會佔用太多錢,也不會對家庭有太大影響。
在馮瑞看來,黃金畢竟還是硬通貨,國際上都認可的,不會像股票、基金、房產有很大的波動性,「現在孩子還小,等過個20年,黃金還是能兌現出比較高的市值。孩子有什麼急用了,還能及時兌現出來。留著黃金總比人民幣強。」馮瑞說。
600萬大媽有沒有
與「中國大媽們」瘋狂搶購黃金相對應,暴跌之後的金價在近日逐步脫離低點反彈。
金價的反彈是否歸功於中國的強勁購買力?中信證券國際執行董事林一鳴認為,這僅是超賣後的技術反彈,散戶的確貢獻了一份力量,但影響並不顯著。
敦沛環球產品服務部業務總監周燕珊指出,零售業對黃金的補貨需求確實存在,但相對央行的「大手筆」,散戶買金只能說是散兵游勇。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全球央行在2012年新增了534.6噸黃金,為近半世紀以來最高,又預計今年央行黃金新增量仍可維持去年的水平。
周燕珊認為,市場對實金的需求一枝獨秀,而之前比較活躍的黃金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和期貨黃金,近期一直則比較萎靡。
但亦有對沖基金經理對中國大媽持肯定態度。「現在很明顯是散戶對抗大戶,新興經濟體對抗發達國家的局面。」香港中環資產投資有限公司(CAI)行政總裁譚新強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譚新強做了個粗略的估計:SPDR黃金ETF(全球最大的黃金ETF基金)背後約有1500噸實物金支撐,大戶沽出20%,即有300噸的賣盤壓力,相當於600萬兩。「若每人買一兩,則需要600萬個大媽接貨,我相信中印等新興市場的散戶是有這個購買力的。」
是什麼驅使著普通百姓去搶購黃金?譚新強認為,新興經濟體居民心態和發達國家不太一樣,總會擔心經濟和政治動蕩,「真正要跑路時,最堅實的避難所也只能是黃金。」而對於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安全資產可以是美元,比如這一波跌潮,便頗有「棄金取美股」的意味。
若金價再跌,會否再掀搶金潮?「我相信會的,金市不像樓市,下跌時成交會萎縮。相反,黃金越跌,普通散戶購買力越強,若跌到1000美元/盎司,印度人會瘋狂出來搶金,到時焦點或許就會從中國大媽轉向印度大媽了。」譚新強說。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
※匯銀解盤:4.25美朝施壓,黃金多空攻堅戰,金油日內操作策略
※與中國關係最好鄰國:曾給中國20萬美貌女奴,嫁妝值千萬黃金
※社交中的「黃金距離」你知道嗎?
※陳京華:5.23黃金後市分析及操作策略
※分析師張琅:5.7黃金、原油操作思路,中美磋商毫無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