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站在教與育的立場談「早戀」| 日課

今日敘事

1919年4月15日,《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發表署名楊潮聲的文章《男女社交公開》,主張「破除男女界域,增進男女人格」。

儘管百年前就提倡「男女公開社交」,但當看到「某高中食堂劃分男女區域,一旦坐錯將給予通報批評」,「某高校將校園內男女牽手定義為過激行為,違者將受處分」這類奇葩新聞出現,仍有一種穿越感。

既然「學生/孩子早戀」是每位教師、每位家長都避不開的話題,今天就聽聽一位班主任的「談情說愛課程」。


站在教與育的立場談「早戀」

文 / 梁崗(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

應「新校長教育日課」欄目之約,讓我從班主任的身份談談對「早戀」問題的看法和做法。在這之前,需要做三點說明:

  • 1. 我內心是不怎麼贊同「早戀」提法的。如果學生真的在「戀」了,其實也就不早了,至少生理與心理上已經做好了準備,只是對這個準備,不同的個體差異不同而已。如果「早」,可能就不是真的在「戀」,而是好奇,模仿。例如網上盛傳的小學低年級學生之間談戀愛基本就是模仿成年人的遊戲。所以,本文談到的內容基本是符合通常大眾談到的正處青春期階段學生的「早戀」。

  • 2. 以班主任的身份看「早戀」與父母的身份、心理諮詢師的身份、社會觀察員的身份、社會學研究者的身份看「早戀」情況會有所不同,當然,在很多方面有共同的觀點和交集。所以,我會偏向於班主任的身份談得更多的。大家已經形成共識的部分,我會略談甚至一筆帶過。

  • 3. 本文所談及的內容基本是基於我的教育教學經驗,案例也基本是我所任教班級真實發生的戀愛問題。由於本人經歷和水平的限制,所以只能就某些方面做一個分享,一人之言,僅供參考。

  • 以班主任身份談早戀,最為核心的是確定自己的立場。班主任的立場非常特殊,既具有教的立場同時也具有育的立場。班主任不僅要完成社會和時代賦予的教育責任和義務同時還具有學生臨時父母的角色。這兩個角色的衝突,造成了班主任對「早戀」問題難以處理的現狀。如何突破,我個人認為需要認真理清班主任的兩個根本立場——教與育。

    我們先看什麼是教育,才能回答為何教育有兩個根本立場?根據我國師範院校《普通教育學》中的定義:教育是一種人類道德、科學、技術、知識儲備、精神境界的傳承和提升行為,也是人類文明的傳遞。

    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由這個定義出發,教育的目的就很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從而在進入社會時能夠有立足之地,並通過不同角色的變化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也即:教育是培養人,感化人的過程!讓人懂得愛,懂得分辨善惡,明辨是非!

    在這裡,我們主要立足於學校教育來看問題。顯而易見,教育同時擁有教與育兩個根本立場。教的立場是教化,讓學生達到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公民,在我國則是將學生培養為社會主義的國家公民。所以教的立場是具有強制性、社會性的特點。在這個立場下,「早戀」顯然與教的立場背道而馳,因為還沒有到學生該戀的時候,太早了,所以站在教的立場就要糾正甚至阻止,班主任在面對「早戀」問題時主要受這個立場的影響。

    但同時,教育還有一個「育」的立場,也就是培養人,感化人,讓學生懂得愛。愛是人作為自然的人與生俱來的本能需求,人人都渴望獲得愛,特別是在生理逐漸成熟,荷爾蒙大量分泌的階段,對性愛的渴求與好奇達到一個頂峰。所以育的立場具有自然性、本能性的特點。

    這兩個立場看似矛盾實則統一,在「早戀」問題上,則是培養學生獲得愛的能力,簡單來講,則是「教會學生樹立正確的性愛觀」。逃避「早戀」問題極容易落入兩個極端,要麼是反人性的完全阻止;要麼就是反社會的任由發展。作為班主任,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我建議以點面結合的方式開展活動。

    所謂的「面」就是面向全體學生或者部分群體(如男生或女生)圍繞「愛情」開展的「班本課程」,例如,我在參考廣東深圳光明中學鍾傑老師的「男女生課程」以及鄭州科學工業學校李迪老師的「愛情課程」後,針對我自己所教班級的校情班情設計了「崗哥談情說愛」系列課程,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主題——認識愛情

  • 第1課:和男孩聊點男人間的事兒(針對男生開課,主要涉及男生進入青春期後生理、心理上的變化,特別是如何進行正確的異性交往)

    第2課:做優雅女生(針對女生開課,與上面男生課程相似,立場為女生立場)

    第3課:我們這是「愛情」嗎?(男女生一起看,選自青春期中最容易出現的愛情故事或者場景,男女生開展討論分析,他們之間所謂的「愛情」到底是什麼?)

    第4課:哪些行為是早戀行為,我們該怎麼辦?(列舉並討論身邊出現的早戀行為,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和思考,集體討論如何處理)

    第5課:愛情與學業,如何才能兼顧(引導學生把眼光看向未來,先學業後愛情,身心以及經濟成熟後,愛情事業雙豐收)

  • 第二階段:主題——認識性愛

  • 第6課:我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分享父母的愛情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並非單純的享樂)

    第7課:我準備好了嗎?(男女生如何愛護自己的性器官,正確對待人生的第一次性愛)

    第8課:性愛的背後是什麼?(性愛的背後是承諾,是責任,是給對方帶來快樂與幸福,而絕不是痛苦和前途茫茫)

  • 第三階段:主題——規劃愛情

  • 第9課:校園心理劇《原地等待,我的春暖花開》(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校園心理劇,從角色扮演中抉擇)

    第10課:辯論《如何擁有愛的權利》(愛需要擁有什麼能力,如何去培養這些能力?)

    第11節課:我的愛情,我做主(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把愛留給心中的「公主」或者「王子」)

    第12節課:為愛而戰(為了擁有愛,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麼?為了給所愛的人更好的生活,我應該做哪些準備?也即:我如何實現自己的愛情規劃?)

    以上就是我在班級開展的部分愛情課程,旨在引導學生不逃避愛、不盲目愛,愛是世界最偉大的力量,愛情是愛的世界裡最美麗的東西,正確的愛會給彼此帶來幸福,不當的愛會給彼此帶來痛苦,在班級形成愛的共識,再此基礎上規劃自己的幸福愛情,並轉化為現在的動力。

    所謂的「點」,則是在全班群體教育的基礎上,針對班級已經出現或者有苗頭的學生進行單獨交流和引導。而且,據著名教育專家王曉春老師的研究發現,形成早戀的原因至少有13種,如「過家家式早戀」、「情感饑渴式早戀」、「情感寄託式早戀」、「心理補償式早戀」、「模仿式早戀」、「弄假成真式早戀」等等。建議班主任根據不同的原因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總得原則是幫助學生澄清對愛情的認識,落腳點應該在規劃自己的愛情上。當然還有兩類特殊的「早戀」——師生戀和同性戀,這更需要點上的交流,甚至需要展開個案研究,限於篇幅,不在此討論,我推薦大家讀讀王曉春老師針對學生「早戀」的一部專著——《早戀,怎麼看?怎麼辦?》

    「早戀」的確是青春期學生無法繞過去的坎,我們需要做的是同時站在「教和育」兩個根本立場開展工作,只要立場平衡點找好了,很多時候都能順利解決。但不得不提到的是,教育不是萬能的,要允許有的「早戀」問題可能是我們短時期內無法解決的,我的做法是儘可能不產生嚴重後果,該交由孩子監護人承擔的責任班主任不要自己扛,學校教育只是學生成長中教育內容的一部分。

    「教育日課」


    推薦閱讀:

    我被「早戀」撞了一下腰
    一哥們早戀被抓了,讓叫家長
    當女兒早戀了
    如何教育早戀的孩子?
    女生青春期知識講座-----早戀的害處[羅定教育網]

    TAG:立場 | 早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