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11王海濱老師——攝影基礎入門

今天先看看趙亞洲老師的幾張作品趙亞洲老師雪路行車這張應該是80年代初拍的,框式構圖,主體汽車並不突出,但畫面惡劣的氣候造成的罕見路況,已經足以襯托出川藏線汽車兵那種勇敢和擔當,這種構圖好像是最好的選擇

這隻漂亮的錦雞起飛時,快門速度是首選的,一定很高的速度上千,或幾千

這張動靜結合的孩子遊戲快門也是首選,但速度只有幾十分之一秒

這張應該是光圈首選,而且是力求很寬的景深

這也是大景深

在聚焦完成後,在焦點前後的範圍內都能形成清晰的像,這一前一後的距離範圍,便叫做景深。攝影基礎入門——幾點與拍攝技法無關的小常識照相機大概定位是一台記錄光影的微電腦。照相和攝影兩個名詞在業內是有本質區別的,劃分區域兩大塊,即業餘和專業。能自主設置相機設備,會巧妙用光,準確捕捉景物有表現力的瞬間,以優美的構圖完成光影記錄並熟練後期製作的應該不算業餘吧。攝影其實就是用自己的專業技術,通過相應設備對環境光線的計算、捕捉景物成像的過程。這個過程與設備的光圈值(控制光通量)、快門速度(控制曝光時間)以及ISO(感光度對光線的敏感程度)、白平衡(還原當時色溫)有關。這幾句大家了解就行,意思是要擺弄相機,相機的好壞不是決定因素,會設置才能拍出好照片。圍繞三點展開1、抓拍清楚(所有景物都有最經典的瞬間)2、曝光合理(自己最想要的影調)3、白平衡正常(彩片與黑白都有關係)註:大家自己的做法可以說都正確,我只是說常規套路 第一個問題:拍清楚就要會設置快門不清楚就是廢片(特例除外)拍清楚主要在快門,但景深也影響再看亞洲老師一張,對比色用到極致,所以也要注意白平衡的正確。

快門決定照片的清晰度,反之會模糊,但有時模糊求之不得這是1/4000秒

快門的設置各相機不一樣,但原理一樣,。大家要看相機的說明書,而且要好好仔細看,這張1/1600秒,

這張只有1/ 60 秒

為什麼不一樣,因為物體運動速度不一樣,想拍清楚就要變,運動越快,快門也要越快,摩托車拍法是追隨法,要把背景邊虛,只能降低速度。人為因素不讓相機正常工作:追隨法(按快門同時移動相機)爆炸式(按快門同時伸縮鏡頭)搖拍(按快門同時晃動相機)打鳥經常1/1000秒以上慢門手持不要低於1/8秒快門的分檔是為了可以精確記錄進光量快門是決定單位時間進光多少拍清楚還有對焦問題單次自動對焦(AF-S對焦完成停止工作)連續自動對焦(AF-C對焦完成不停止工作)智能自動對焦(AF-A綜合前兩者優點相機自動切換)智能自動對焦,佳能為人工智慧伺服對焦,尼康為最近主體先決的動態自動對焦手動對焦(拍作品建議用此,比自動對焦有更多的優點)用三腳架,要關防抖(啟動防抖的震動反而會有微小抖動)剛才意思是說,快門速度不夠會模糊,模糊了,焦點不對。

單次自動對焦比較常用,怎麼調,還是看自己相機的說明書。af-s是單次對焦,他的特點是對好以後,就停止工作af-c連續自動對焦會一直工作,所以不好控制比較理想的是用智能自動對焦af-a自己要對自己相機非常熟悉,我們以前比賽,一個人出題,一個人設置,十幾秒要把相機完全設置好 注意,用三腳架一點要關閉鏡頭或機身的防抖,不關,得不償失!再說說感光度:ISO和膠片定義相同(噪點的取捨)ISO感光度是衡量傳統相機所使用膠片感光速度標準的國際統一指標,其反映了膠片感光時的速度。在膠片時代,可以根據拍攝現場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ISO感光度的低速、中速或高速膠片進行拍攝。而數碼相機是通過感光器件CCD或CMOS以及相關的電子線路感應入射光線的強弱。為了與傳統相機所使用的膠片統一計量單位,才引入了ISO感光度的概念。同樣,數碼相機的ISO感光度同樣反映了其感光的速度。   ISO的數值每增加1倍,其感光的速度也相應的提高1倍。比如ISO200的感光度比ISO100感光度的感光速度提高1倍,而ISO400的感光度比ISO200的感光度提高1倍,而比ISO100的感光度提高4倍,大家可以依次類推。這和速度有關不同的相機,ISO的調整範圍不一樣。感光度調到800

這張ISO只有200

因為有時候光線不好,只有提高ISO,也就是提高相機對光線的敏感度,如室內,晚上,舞台等。他的缺點是會提高噪點,畫面顆粒變粗,但是相比拍的黑乎乎的,還是很有用哦,萬不得已就要大膽提高ISO,先把畫面拍清楚再說。注意這這種情況,感光度ISO不要提,太陽的亮度能夠滿足正常曝光,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第二個問題是怎麼把握曝光現在相機的智能程度很高,可以不動腦筋就取得基本正常的曝光值(18%灰是相機製造過程中的一個標準,我們可以參照模擬這個值。數碼相機曝光原則是寧欠勿過佳能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評價測光、局部測光、點測光)尼康測光(中央重點測光、矩陣測光、點測光)大家看一下剛才的照片,有趣的是太陽放光芒了,不是加星光鏡,是光圈的原因測光是為曝光正確提供依據,記住就行,不同的測光方式,得到的曝光效果不一樣,相機就是一個微電腦,但他有許多的計算方式,是製作商為方便人們而做的,看自己的相機說明書,、我們平時可以在要拍攝的環境光下,對自己的手背測光,這有點接近18%灰,照相機是以18%灰製造的標準值,改變他的標準值,就是用不同的測光方式這張用局部測光好一些,人物都無所謂了,反正要剪影,但太陽不能測光不準,否則不是欠就是過,但是,現在有PS,稍微不準也可以矯正

景深:實焦點可接受的前後清晰範圍,前小後大(合影時,若五排人,可對第二排)光圈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大,景深越小;距離越近,景深越小。虛化程度高:基本是用最大光圈+儘可能短的攝距+長焦頭一般來說,光圈是按擋來區分的。完整的F值為F1.0,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這些叫做整擋光圈。相鄰的整擋光圈之間,通光量相差一倍。例如1.4是2的兩倍,2是2.8的兩倍,所以1.4 是2.8的四倍,最佳光圈的計算:一般是相機最大光圈向小收縮2-3檔光圈太小會有衍射現象,但可以巧妙應用曝光中有個光圈與速度的互換關係,這是很繞人的,要多試驗講光圈,最重要的是光圈大小造成的景深寬窄柳樹用大光圈,

胡楊用的是小光圈

這裡有個誤區,要注意光圈孔徑的大小和光圈數字相反,光圈分檔的標準是按面積計算的,不要研究他但是相機還會調出列表中沒有的光圈數字,但不是標準倍數值,比如5.6比8大一倍,也就是增加了一倍進光量第三個問題是白平衡與色溫對照相機而言,色溫和白平衡是相關聯的,色溫(K 卡爾文) 一個物體受熱開始發光按紅色——黃——白——藍日出後40分鐘較黃 3000k中午陽光雪白 4800-5800k陰天正午 6500k日落前偏紅 2200k人看燈光和日光下的色彩都正常,但拍出來不一樣,原因是人眼看得是經過大腦修正的,照相機(發黃、發藍)的修正是靠調整。色彩空間:主要是"SRGB"和"Adobe RCB"相機如何設置運用:常用、方便的匹配選SRGB為專業印刷、創作選後者剛才講的最佳光圈的意思,是個體相機成像最好的那個光圈值,太小就會出現太陽的光芒(有時求之不得)曝光正常主要是通過光圈和速度來控制相機的進光量,嫌麻煩就可以用自動擋,一般效果也可以,光圈和速度的組合是學問,慢慢實踐就明白的比如光圈8+速度1/125相當於光圈11+速度1/60,也可以光圈5.6+速度1/250這些,相機現在自己也會組合,一般不太會曝光很差白平衡,大家知道就行,平時可以放自動擋上,PS後期可以調,除非你特別在意記住色溫高會偏藍,色溫低會偏紅提一下減光鏡(0-100可調的不錯)可滿足特定的組合,如光線太強,速度、光圈、ISO已降到臨界,仍然曝光過度,考慮加減光鏡還有偏振鏡(非金屬表面的反光有效)UV紫外線(數碼可不用)提示一個問題,購買或使用鏡頭時全幅CCD或COMS的面積與35mm(36*24)膠片面積一樣(或接近)APS-C(佳能是1.6)4/3系統(倍率2)適馬*3系統(倍率1.7)佳能APS-H(倍率1.3)明白全畫幅和C畫幅區別就行趙老師的這張片,非常漂亮。如果我學著拍,會裝一個減光鏡,因為如果要的光圈配合的速度還不足以正常曝光(一般講是曝光過,所以要加減光鏡),就是說照相機已經無能為力了

一般設置:(晴天戶外)測光-評價測光(矩陣測光)對焦-AF(點對焦和單次對焦組合)MF(實時顯示拍攝時10倍局部放大+三腳架)可以做到高精度對焦 T(S)模式-快門優先,用足夠的速度凝固畫面,光圈不夠可以調高ISO值畫質-最大的RAW+最大的JPEG(PS修圖保存時可以選TIFF)白平衡-AWB(自動)色彩空間-AdobeRGB 文件編號-連續編號隨機閃光燈和外置閃光燈(前簾同步拍靜止;M檔:手動(啥都可調,幾乎萬能)如接片時用T(S)檔:快門優先高速片、慢速片、追隨法、變焦爆炸式等,與速度有關的技法A檔:光圈優先特寫、風景、建築、合影等,與景深有關的技法P檔:程序檔相機自動編程給出拍攝組合,可調感光度、白平衡等,但速度和光圈不可控。光線複雜及高反差時P程序效果不好,特別要注意曝光補償。正向補償和負向補償(白紙黑字可能會曝光,正向;黑紙白字反向)自動檔:用綠色方框表示(戲稱傻瓜檔),幾乎不可控,由相機做主,應急可用,搞創作不建議使用。還有各種預設模式可以選用,如人像、運動、夜景,但屬於固定組合,有局限,新手可用,拍片還行。最後建議大家回去好好看設備的說明書,因為許多功能在不斷提升(低感,取消了機頂閃光燈),許多的術語內涵不斷變化(UV鏡的淘汰)
推薦閱讀:

王海洲:政治儀式變革中的政治傳統
王海東:道德的虛擬與虛擬的道德——網路倫理學探析
唐聞生與王海容

TAG:攝影 | 基礎 | 王海 | 入門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