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尼泊爾副武官:我印象中的的廓爾喀兵

手持廓爾喀彎刀的廓爾喀兵。

  • 揭秘世界上最強悍僱傭兵:彎刀出鞘必見血
  • [專題展映]勇猛善戰 廓爾喀戰士傳奇
  • 我的辦公室里擺放著一把造型獨特的短刀,刀背很厚,刀身中間還拐了個彎,但刀刃極為鋒利。這件尼泊爾軍隊將領贈送給我的禮物,就是號稱世界十大軍刀之一的廓爾喀彎刀。它是尼泊爾的國刀,也是尼軍士兵的必備武器。每當看到這把刀,就像看到了英勇善戰的廓爾喀兵。

    18世紀下半葉,尼泊爾四分五裂,現在尼北部的廓爾喀縣當時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廓爾喀國王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率領軍隊四處征戰,於1768年征服了加德滿都谷地三城,統一了尼泊爾,跟著他打天下的士兵便成為統一後尼泊爾軍隊的主體,那時候的尼軍被稱為「廓爾喀軍」。1814至1816年,英國殖民者入侵尼泊爾,遭到尼軍的頑強抵抗。雖然尼軍最終失利,但其官兵視死如歸的氣概極大地震懾了英國侵略者。從此,英軍開始從尼泊爾徵召士兵到部隊服役,這些士兵被英國人稱為「廓爾喀兵」,這個名稱一直流傳至今。如今,廓爾喀兵已成為尼軍以及在英國等境外服役的尼泊爾士兵的泛稱。

    去年10月,在尼泊爾的得勝節儀式上,我親眼見識了廓爾喀兵的彪悍。得勝節是尼泊爾最盛大的節日,而宰牲儀式是這個節日最重要的環節。幾百年來,宰牲儀式都由尼軍組織實施,他們以牛羊的鮮血祭奠軍旗,祝願軍隊戰無不勝,祈禱國家風調雨順。宰牲儀式一般不對公眾開放,我作為軍方的特邀嘉賓才得以目睹了這一令人震撼的場面。

    宰牲儀式在加德滿都老王宮廣場的一個方形院落里舉行。院子四角的制高點上有荷槍實彈的廓爾喀兵警戒。院子中間的地上鋪著厚厚一層黃沙,上面用白灰撒出7個圓圈,代表1768年建軍時的7個旅,每個圓圈裡插著5桿大旗,地上擺滿了麥苗、稻穀、糕餅及各式精美的銀器和銅器。

    上午10點半,儀式正式開始。祭司禱告完畢,廓爾喀兵就上場了。他們沒穿軍裝,而是按照傳統習俗穿著深藍色短褲背心,腰間別著標誌性的廓爾喀彎刀。一名士兵牽來一隻山羊,把它按在大旗下的一根圓木上,使勁揪住它的耳朵不讓它動彈,另一名士兵將彎刀高高舉過頭頂,手起刀落,山羊的腦袋被齊刷刷砍下。這時,院子西牆邊的一排士兵集體鳴槍,在槍聲中,羊頭被擺放在旗幟下。

    資料圖:廓爾喀刀

    隨後,一頭黑色的水牛又被拖進來。這次是兩個人按著牛頭,當廓爾喀彎刀斬過它的脖頸,鮮血立即噴湧出來,牛頭雖仍握在士兵手中,牛身已轟然倒地。就這樣,直到旗幟下擺放了3個牛頭和10個羊頭,宰牲儀式才宣告結束。據說這些上場的廓爾喀兵都經過嚴格訓練,所使用的彎刀也都無比鋒利,確保刀刀掉頭。因為,如果不能一次將頭砍掉對於來年而言是不祥的預兆。凡是見過此儀式的人無不為廓爾喀兵的勇猛而感慨。

    有人說,廓爾喀人的民族性格,特別適合打仗。廓爾喀人平時沉默寡言,一旦發起脾氣,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與其懦弱地活著,不如就此死去」,是廓爾喀人的生存信條。

    在戰場上,廓爾喀兵令人生畏,他們子彈打光了就拔出隨身攜帶的廓爾喀彎刀與對手肉搏。二戰期間,應英國要求,尼軍派出10個營參戰,隸屬英軍,在緬甸等地參加對日作戰。一次戰鬥中,廓爾喀兵星夜潛入日軍陣地,最後只留下一個活口,嚇得敵人聞風喪膽。廓爾喀兵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褒獎為「二戰同盟國最精銳的部隊之一」。

    廓爾喀兵還有超強的紀律性和忍耐力。一位尼泊爾朋友告訴我,如果命令廓爾喀兵坐著,即使一天不吃飯,他也不會離開。在戰場上,無論負傷多嚴重,甚至疼得直掉眼淚,他們總能忍住痛苦,嘴裡還在念叨著「不能喊,不能叫苦,我是廓爾喀人」。

    廓爾喀兵能夠馳騁沙場,離不開嚴格的選拔制度。如英軍每年在尼泊爾徵兵時,先在尼泊爾各地對上萬人進行「海選」,通過的700多人被集中在尼泊爾西部重鎮博克拉的廓爾喀兵招募中心進行終選。終選的過程非常嚴格,受選者要進行負重登山等多項嚴酷的測試。最後,700多人中只有不到200人能夠前往英國服役。

    雖然尼泊爾的軍隊規模並不是很大,但它卻是目前聯合國維和行動的第五大兵源國。無論在東帝汶、海地還是蘇丹,都活躍著廓爾喀兵的身影。這些驍勇善戰的廓爾喀兵,正以新的方式續寫著自己的威名。(高 鵬)

    推薦閱讀:

    TAG:中國 | 尼泊爾 | 印象 | 我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