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侗族婚俗之五 「哭嫁」

哭嫁,是侗族的一種古老婚俗,與侗族唱酒歌一樣,可以說是侗家古老習俗中交相輝映的兩朵奇葩。

姑娘出嫁,為女人一生中最大的喜事,本應充滿幸福、歡樂的氣氛。然而舊時在侗鄉,卻流行著似乎與之相反卻頗有情調的古老習俗……「哭嫁」,而且是在姑娘出閣之前,所要經過的一道必定程序。侗家哭嫁,就像唱山歌、酒歌一樣,是有一定音律的、帶有哭腔的真情詠唱。哭嫁時,不但姑娘本人哭得很傷心,像淚人一般,而姑娘的母親、姐妹以及姑媽、姨媽、舅媽及其交往較多的女友,甚至一些男兒之身的親友或寨鄰,都要來陪著哭。哭嫁時間多的十天半月,少的三五天。

姑娘出嫁為什麼哭?哪有那麼多哭的?俗話說,人不傷心不落淚」。姑娘出嫁之所以要哭,是因為在舊式婚姻制度下,女孩,尤其是窮苦人家的女孩,總是作為犧牲品被拋、被換或被賣給夫家的,她們的身心受到極大地傷害。因此,女孩在出嫁之前傷心得要哭泣,要呼號,要發泄情感。

關於哭嫁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在遠古時,還是女人坐天下,人們只曉得娘,不認得爹。那時有一個身高力大,卻生相醜陋的男人,總是不得與女人親近,但他卻是個「吃雷公吞火閃」的蠻橫角色。一天,這個蠻橫男人看到一個年青漂亮的女子獨自一人在溪邊洗衣,他不管女子肯不肯,就把這女子搶到家裡,他也不管女子哭斷肝腸,硬是強迫其成了夫妻,從此也就沿襲成了男娶女嫁的習慣。由於舊時包辦強逼的婚姻,如「扁擔親」、姨表親」等,都不是出嫁女子本人之意願,她們不高興,在陳舊思想體制下,她們又沒辦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傷心、發泄,所以姑娘在出嫁時都要數七數八、搖肝動肺地哭上幾天幾夜。

現時的哭嫁,更多的是蘊含了一種新的意味。即姑娘從此就要告別少女時代、脫離父母自立成家,自然就對父母、兄妹依戀不已,借哭嫁來備述感恩和留連之情。而陪哭者,也是對遠去之人的一種依依不捨。

嫁姑娘哭嫁時,通常在閨房裡由幾位女伴陪著不出門,對前來的親朋好友都要一一哭別,來者一般都要留下一點禮物、禮金,如果沒有就贈上一張方手巾即可,並囑託幾句,而來者是婦女的又都要陪著哭上一會。這嫁姑娘怎麼個哭,就靠閨房外為嫁姑娘通風報信的女友了。一俟某某人到了,這女友就趕快進房告訴嫁姑娘,接著就聽到嫁姑娘開始哭某某人。

姑娘出嫁前三天的哭嫁當地通是叫「伴嫁」,也叫「陪嫁」,就是姑娘在周邊附近的好友前來陪哭陪唱。頭兩天來陪伴的是與家裡較親密的人,最後一天,則多是寨鄰或朋友,人邀人,來的人很多,也最鬧熱,有的主人家不認識,但會很高興,覺得有面子。往往晚上是通霄地唱嫁歌、或結伴唱山歌,主人家還要煮甜酒、油茶鹼粑等夜霄招待。哭嫁期間,姑娘的父母對女兒自己原已「吹」的男友,也十分尊重,要專門派人去請來,讓女兒與其哭訴一番,其原來男友還要專門送上一鋪一蓋的禮物,姑娘家也要意辦上一桌酒席相待,由姑娘的哥兄老弟相陪,這也顯示了侗家人的寬厚。而每每有姑娘出嫁時,也正是一些待字閨中的姑娘們切磋「哭」的技藝和「觀摩」演練的好機會。

侗族姑娘「哭嫁」訴說的內容主要是哭爹娘、哭哥嫂、別姊妹、罵媒人、哭嫁妝、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特別是姑娘在臨出閣前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姊妹的手足情的哭訴,那真是哭得撕心裂肺、扯斷肝腸,哭得地動山搖、嗓啞眼腫,就是鐵石心腸的人,聽到這樣的聲聲呼號,也難免潸然淚下。 (張峰整理)

(編輯:李朝國 審核:陳靜)


推薦閱讀:

「說親先吃閉門羹」 揭達斡爾族別樣婚俗
傣族婚俗
中衛婚俗

TAG:婚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