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禪宗典故集錦

  • 禪宗典故集錦
  • 發表於:2012-12-16 14:39
  • 點擊:2788
  • 回復:13
  • 回復
  • 收藏
  • #thread_14567085_div {border:1px solid #369;width:300px;height:150px;background:#e2ecf5;z-index:1000;position:absolute;display:none;} #thread_14567085_div h4 {height:20px;background:#369;color:#fff;padding:5px 0 0 5px;} #thread_14567085_div p {padding:12px 0 0 30px;} #thread_14567085_close{float: right;margin-right: 10px;}

    關閉

    作者:不是師傅

    頭銜:活力新兵 只看樓主

    發送消息

    此帖將長期陸續收錄禪宗的典故,由於本人學識有限,若有出入敬請諒解。 阿彌陀佛

    2012年中文論壇100強評選榜單出爐!

    不是師傅

    金幣:458

  • 個人資料
  • 詳細信息
  • 發短消息
  • 2012-12-17 05:49
  • 沙發
  • 典故一;只履西歸與面壁九年禪宗祖師達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後將禪宗衣缽傳於二祖慧可後,西魏文帝二年(536年)示現圓寂,當年12月28日葬於熊耳山,三年後,有人又遇見達摩祖師,拄杖掛履赤腳西去,其後西魏文帝命開棺驗屍,無屍骨只見一隻履。詳細細節請去百度。題外話,其實達摩祖師自印度來中國開始傳法後,先後有五次被人投毒,第六次被下毒後,自知法已傳人,大事已畢,化緣將盡,於是也不救治,端居而逝
  • 回復
  • 報告
  • 銀泰萬款商品折後滿減120元,單筆可累計

    不是師傅

    金幣:458

  • 個人資料
  • 詳細信息
  • 發短消息
  • 2012-12-17 07:08
  • 板凳
  • 只履西歸與面壁九年禪宗祖師達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後將禪宗衣缽傳於二祖慧可後,西魏文帝二年(536年)示現圓寂,當年12月28日葬於熊耳山,三年後,有人又遇見達摩祖師,拄杖掛履赤腳西去,其後西魏文帝命開棺驗屍,無屍骨只見一隻履。詳細細節請去百度。題外話,其實達摩祖師自印度來中國開始傳法後,先後有五次被人下毒,第六次被下毒後,自知法已傳人,大事已畢,化緣將盡,於是也不救治,端居而逝
  • 回復
  • 報告
  • 鳳凰論壇首頁改版,歡迎提出意見和建議

    不是師傅

    金幣:458

  • 個人資料
  • 詳細信息
  • 發短消息
  • 2012-12-18 12:03
  • 3樓
  • 典故二;鳥巢滄海底。魚躍石山頭。潭州大溈祖瑃禪師。福建福州人,俗姓吳。是 大溈懷秀禪師法嗣僧問。如何是溈山家風。師曰。竹有上下節。松無今古青。曰未審其中飲啖何物。師曰。飢餐相公玉粒飯。渴點神運倉前茶。上堂。道無定亂法離見知。言句相投都無定義。自古龍門無宿客。至今鳥道絕行蹤。欲會個中端的意。火里蝍蟟吞大蟲。咄。上堂。雨下階頭濕。晴干水不流。鳥巢滄海底。魚躍石山頭。眾中大有商量。前頭兩句是平實語。後頭兩句是格外談。若如是會。秖見石磊磊。不見玉落落。若見玉落落。方知道寬闊。鳥巢滄海底。魚躍石山頭,是禪林常用語,主要是教導學人超脫時空,擺脫義理,消除妄想分別心時空是由人們識心分別而形成的,而真如則是超越時空的。眾生由於長期以來,在時空中生生死死,揚眉瞬目,舉手投足,乃至起心動念,都離不開時間和空間的概念限制,所以執迷於時間和空間而不能開悟,禪師往往用鳥巢滄海底。魚躍石山頭,等看似違反學識而又無法理解的語言,打破學人的時空概念。
  • 回復
  • 報告
  • 網友評出最應購買10款Prada 殺手包高居榜首

    不是師傅

    金幣:458

  • 個人資料
  • 詳細信息
  • 發短消息
  • 2012-12-18 16:27
  • 4樓
  • 禪宗典故三:禾山解打鼓即唐末五代禾山無殷禪師(884~960)福建福州人,俗姓吳,7歲從雪峰禪師出家,禾山無殷禪師垂語云:習學謂之聞,絕學謂之鄰。過此二者,是謂真過。僧出問:如何是真過?山云:解打鼓。又問:如何是真諦?山云:解打鼓。又問:即心即佛即不問,如何是非心非彿?山云:解打鼓。又問向上人來時如何?山云:解打鼓。禾山四打鼓。「解打鼓」即系以無義句截斷問話者的思路,若能從中領悟,則當下猶如桶底脫落,執情盡除,豁然開悟。以一句無義句截斷學人思路,使其超脫言辭知見的教學方法是禪師教化雪人常用的方法。
  • 回復
  • 報告
  • 不是師傅

    金幣:458

  • 個人資料
  • 詳細信息
  • 發短消息
  • 2012-12-19 16:00
  • 5樓
  • 典故四:祖師西來意祖師西來意,是禪林常用語,含意與佛法大意相同,又稱西來祖師意,西來意,祖意。表示佛法之奧義,禪理之精髓。祖師西來意是禪林非常流行的公案,禪宗文獻多有記載。學僧問,馬祖,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西來意。馬祖:我今天太累了,不能回答你,你去問智藏禪師吧,學僧去問智藏,智藏說,我今天頭暈,,你去問懷海禪師吧,學僧真的去問懷海,懷海說,我也不會。水潦禪師參禮馬祖,問,如何是祖師西來大意,馬祖禪師當胸把水潦踢到在地,水潦忽然大悟,爬起拍掌大笑,也大奇,也大奇,百千三昧,無量妙義,只向一毛頭上便識的根源去。學僧問靈樹,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靈樹默然不語。僧問香林禪師:「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香林云:「坐久成癆。龍牙山證空和尚問翠微禪師:「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微云:「與我遞禪杖來。」牙遞過禪杖,微接得便打。牙云:「打即任打,要且無祖師西來意。」牙又問臨濟:「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濟云:「與我取蒲團過來。」牙取蒲團與臨濟,濟接得便打。牙云:「打即任打,要且無祖師西來意。」自馬祖後,許多禪宗學子皆參以祖師西來意,從字面看既是達摩祖師到中國後究竟有何意,實際是指達摩祖師所傳佛法之心法,歷代禪師皆對此問題,或避而不答,或答些不相干的沒有任何邏輯聯繫的具體事物,令彼自參。由於禪不可像知識一樣通過師生傳授或書本獲得,所謂起心動念皆鬼家活計,才涉言路,便失真常,歷代祖師的回答均是截斷學者的言語思路,使其直探心源,所以古德說,莫將閑學解,埋沒祖師心。
  • 回復
  • 報告
  • 不是師傅

    金幣:458

  • 個人資料
  • 詳細信息
  • 發短消息
  • 2012-12-21 11:14
  • 6樓
  • 典故五:百丈野狐 學道而流入邪僻、未悟而妄稱開悟,禪家一概斥之為「野狐禪」。 取自一個著名的禪宗公案:   百丈禪師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聽法並隨眾散去。有一日卻站著不去。百丈禪師問:「站著的老丈何人?」老人云:我不是人,「我於五百年前曾住此山修行。有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我說不落因果。結果墮在野狐身。我前來聽法知和尚是得道之人,今請和尚代一轉語。」以脫去這野狐之身   百丈禪師云:「你問我答。」   老人便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 百丈禪師云:「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告辭師云:「我已免脫野狐身。住在山後。乞師依亡僧禮火化。」飯後百丈禪師令眾僧到後山找亡僧,眾人不解,師帶眾人在山後大盤石上找到一隻已死的黑毛大狐狸。按送亡僧禮火化。原來,佛教的修因證果,正是因果律的體現。老人以為修行人可以「不落因果」,恰恰陷入了邪見,屬於「大妄語」,結果受了「野狐身」因果規律是佛教的最基本教義,深信因果為正傳之佛法,亦是一種大自然法則。若深信因果,依之修行則成佛有日。
  • 回復
  • 報告
  • 不是師傅

    金幣:458

  • 個人資料
  • 詳細信息
  • 發短消息
  • 2012-12-23 12:34
  • 7樓
  • 六:拈花微笑和衣缽傳承據傳禪產生於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法會,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⑨,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並傳金縷袈裟以資證信。迦葉傳於阿難尊者,阿難尊者傳商那和修,一直傳到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般若多羅尊者傳於菩提達摩祖師,為西天二十八祖,達摩祖師秉師教誨,於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來中土為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將法及袈裟傳給二祖慧可時說「從前如來以正法眼藏付迦葉尊者,展轉相傳,以致於我,我現傳於你,你要好好護持,並受袈裟以為法信,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祖師所傳之法是以心傳心,自悟自解,以心印心,並非強迫灌輸或洗腦,因為這個法不是用語言文字能表達得了,所以傳法多是秘密方式,同時傳於袈裟衣缽,並為信物,以解外人疑慮。
  • 回復
  • 報告
  • 不是師傅

    金幣:458

  • 個人資料
  • 詳細信息
  • 發短消息
  • 2012-12-24 17:09
  • 8樓
  • 七:紅爐上一點雪紅爐上一點雪是禪林常用語,又作紅爐點雪,喻指悟明心地,識見真性。石頭希遷禪師(700-790),俗姓陳,端州高要(今廣東省肇慶市)人。後住南嶽衡山的南台寺時,因曾在寺東巨石結庵修行,被人稱為"石頭和尚"。潭州長曠禪師] 參石頭,石頭問:「什麼處來?」曰:「嶺南來。」石頭曰:「大庾嶺頭一鋪功德成就也未?」師曰:「成就久矣,只欠點眼在。」石頭曰:「莫要點眼么?」師曰:「便請。」石頭乃垂下一足,師禮拜。石頭曰:「汝見個什麼道理便禮拜?」師曰:「據某甲所見,如紅爐上一點雪。」大慧宗杲禪師(1084-1163),俗姓奚,字曇酶,宋朝宣州寧國(今安徽宣城)人。十二歲出家,十七歲受具足戒。初參曹洞宗諸名僧,後參臨濟宗楊歧派圓悟克勤,得印可盛倡「看話禪」的宗風,是楊歧派第五世著名禪師。住杭州徑山,為人剛毅,曾因痛斥秦檜而被流放嶺南。宋孝宗時賜號「大慧禪師」。桶底脫時大地闊,命根斷處碧潭清。好像一點紅爐雪,化作人間照夜燈。這樣問答,好似天造地設一般,美則美矣,切莫開眼做夢。「垂下一足」,正中妙挾;「紅爐上一點雪」,妙盡功勛;若人不會也不分外。真如佛性,人人本自具足,個個圓成,在凡不減,在聖不增,若能體悟,則知一切佛法猶如紅爐點雪,痴人說夢。
  • 回復
  • 報告
  • 不是師傅

    金幣:458

  • 個人資料
  • 詳細信息
  • 發短消息
  • 2012-12-25 07:54
  • 9樓
  • 八:但吃肉邊菜 六祖慧能禪師,(638年---713年)南宗的創始人,六祖於五祖處得法衣缽後,曾被惡人追逐,避難於獵人隊中,一隱就是十五年,常給獵人講解佛法。獵人讓其守網,慧能見生命就放生。但是為了生存活命,只有與獵人共進飲食,總是以菜寄煮肉鍋,遇人詢問,便回答道:「但吃肉邊菜。」當時的六祖雖然出家但是並未剃度,這個典故告訴我們,學習佛教,修行佛法,也並不是一味的去照搬,要學會臨時變通、靈活掌握、要結合實際環境去生活中體驗佛法,印證佛法,關鍵是要心中有佛,時刻將佛的教導運用到生活中,體現出佛的慈悲心,平等心,清凈心,這才是佛說的方便法門。
  • 回復
  • 報告
  • 不是師傅

    金幣:458

  • 個人資料
  • 詳細信息
  • 發短消息
  • 2012-12-25 17:40
  • 10樓
  • 九:龜毛兔角龜毛兔角,禪林常用語,比喻有其名但無其實。在佛教經典中,經常可以看到有龜毛兔角的譬喻。如《楞嚴經》卷一說:「世間虛空,水陸飛行,諸所物象,名為一切,汝不著者,為在為無,無則同於龜毛兔角。此處既是佛祖開示阿難尊者的七處征心,阿難執心在內,在外,在中等等則索之不可得,因而展轉七處征心,竟不可得,因此知道妄身不有,而執受以為我者都是虛妄不實的,此處世尊用龜毛兔角來形容色身虛妄不實之理。宋·蘇轍《欒成集》卷十二詩曰:「龜毛兔角號空虛,既被無收豈是無?自有真無遍諸有,燈光何礙也嫌渠。」這首詩有深刻的哲理,他說的「真無」就是「法性」,也就是一切皆空的「空理」。此空理遍一切法(諸有)。他是借「龜毛兔角」之無,來進一步說明諸法空寂。 佛教般若學講空有,但是不是空無所有,有不是全部都無,正確的理解是空有相即,講空不能離開有,講有也不能離開空,只有做到空有即相,以空顯有,以有體空,才能通徹中道實相,即般若空。所以蘇轍才感嘆「龜毛兔角號虛空,但卻「自有真無遍諸有。
  • 回復
  • 報告
  • 鄧恭肅

    金幣:277

  • 個人資料
  • 詳細信息
  • 發短消息
  • 2012-12-26 14:18
  • 11樓
  • 明白了 原來如此
  • 回復
  • 報告
  • 不是師傅

    金幣:458

  • 個人資料
  • 詳細信息
  • 發短消息
  • 2012-12-26 16:23
  • 12樓
  • 十:沒巴鼻沒巴鼻,也作」無巴鼻「,是禪林用語,「巴鼻」本義為抓住鼻子,引申為進入禪門的著手處,既是禪機,禪鋒,沒巴鼻,則指悟入佛法並無一定的法門,若有既是所執,即墮於邪見。禪宗的禪,其精髓是無一定形式,生活當中就是禪。禪是活潑潑的,不需外求,只須內證,只有做到這點,才能說是入於禪門,繼而達到與佛無異,於祖師平起平坐。
  • 回復
  • 報告
  • 不是師傅

    金幣:458

  • 個人資料
  • 詳細信息
  • 發短消息
  • 2012-12-27 11:40
  • 13樓
  • 十一:磨磚作鏡磨磚作鏡是禪宗著名的公案,南嶽懷讓是唐初著名的悟道禪師,祖籍陝西(677年-744年),禪宗六祖慧能弟子,唐代高僧,俗姓杜,金州(今陝西省安康市)人,慧能大師高徒,後弘法於南嶽福嚴寺,六祖下弘傳最盛的兩大法嗣之一,其後出臨濟、溈仰二大宗支唐玄宗開元年間,有個小比丘來到衡岳,住在傳法院里,修習北宗的「漸悟法門」,每天獨坐在岩上禪定,很少與人交往。懷讓了解這一情況後,一天拿著一塊事先準備好的磚,在離道一禪定不遠的地方磨了起來。道一好奇地問懷讓「磨磚幹什麼?」懷讓答道「把它磨成鏡子。」道一反問「磚怎麼能磨成鏡子呢」,懷讓於是說:「既然磚不能磨成鏡子,那麼坐禪又怎麼能夠成佛?!」道一心有所動,請教如何才能成佛?懷讓便指心發問,修行「如牛駕車,車若不行,是打車呢還是打牛?」道一無言以對,懷讓見機開導說「你說學坐禪呢,還是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卧;若學坐佛,佛也非定相。與法無住,不應取捨,你若坐佛,既是殺佛謗法,你若坐禪,即執坐相,絕非解脫之道,懷讓又講了首偈給道一:「心地含佛種,遇澤悉皆萌,三昧華無相,何壞復何成?」經過這次啟發式教學,道一猶如醍醐灌頂,從此,道一一直待在師傅身邊。直到後來,成為我國禪宗史上赫赫有名的馬祖道一。修學禪法,要念念不離自己的本性,要看到自己本來就清凈的本性。

    推薦閱讀:

    禪、禪定、禪宗
    月夜歸航的【丹道禪宗】
    禪宗十牛圖「解說」 | (九)第八圖 人牛俱忘
    不以佛法當人情-大慧宗杲禪師的風骨(下)----張正玄老師
    禪宗的理事圓融境

    TAG:禪宗 | 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