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佛教的比較---經典觀
基督教與佛教的比較
經典觀
作者簡介- 神佛觀- 罪惡觀- 救贖觀- 來世觀- 鬼魔觀-地獄觀- 世界觀- 人生觀- 儀禮觀- 聖職觀- 經典觀-節日觀-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在各宗教中,經典占極重要地位,不單是一教的教義根源,也是信徒日常生活的規範。本篇中,我們要看看基佛兩教的經典內容如何。 |
基督教的經典 |
聖經(Holy Bible)由「舊約」及「新約」兩部份構成。「舊約」原系猶太人所奉經典,但其中所載,均與預言耶穌基督及基督教的信仰息息相關。「新約」則以記載耶穌生平事迹及闡揚耶穌救恩為主要。耶穌及使徒時代,基督教會與猶太人一樣,祗有一部成文的聖經,即是今日所稱的「舊約」,因當時教會初立,新約聖經尚未寫成。但當時的基督徒是用基督新啟示的信仰與眼光去讀舊約,這點,可從希伯來書及以後新約中所引舊約各處經句中清楚看出。約在主後二百年,教會才通用「舊約」這個名稱。舊約新約的「約」字,英文為 Testament,原由拉丁文的 Testumentum 一字而來,原意為「遺囑」(Will)。但在新約聖經中,「約」字作為「契約」(Covenant)之意。馬太福音廿六章廿八節:「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另見可十四 24;路廿二 20;林前十一 25;林後三 6 等處。 一、舊約聖經,共三十九卷,可分四編。
1、律法書,計五卷:(1)創世記,以上帝造人類萬物為始,探索歷史上的各種起源而至以色列人成為一個民族為止。(2)出埃及記,記載從約瑟死後起至以色列人於曠野西乃山建設神治國為止。(3)利未記,是祭司及人民敬拜真神耶和華的律例綱要。(4)民數記,記載以色列人在曠野至將入迎南時止的卅八年歷史。(5)申命記,扼要記載已經頒定的律例,而附以勸導與警戒。以上五卷,稱為「摩西五經」,作者為摩西,約成書於主前一三○○年左右,是以色列人在信仰上最重要的經典。尤其是「創世記」一書,對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甚至全世界人類都有莫大影響。 2、歷史書,共十二卷:(1)約書亞記,記述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後的初期歷史。(2)士師記,記載從約書亞死去後至撒母耳時兩百年間的以色列歷史,上帝不斷揀選「士師」統管以色列人。(3)路德記,本書為補足大衛世系的缺漏,並表明大衛出於敬虔之族,及其祖先與摩押人的關係。(4)撒母耳記上、下各一卷,以先知撒母耳的歷史為環扣,記述以色列王國的建設。(5)列王紀上、下各一卷,繼「撒母耳記」後,紀述以色列王室的歷史,從所羅門王登位圭以色列分為南北兩國,最終被亞述及巴比倫所滅為止。歷時約四百多年,是記以色列人的全史書。(6)歷代志上、下各一卷,以祭司的觀點敘述以色列的歷史,從亞當起直至波斯古列王下詔釋放以色列人回國,本書可說是一部祭司敬拜史。(7)以斯拉記、尼米記各一卷,以祭司的觀點,敘述以色列人復國後的普通歷史。(8)以斯帖記,敘述上帝如何眷顧保護祂寄居異國的子民,並說明猶太人重要節期普珥日的起源。 3、詩體書,共五卷。(1)約伯記,說明上帝何等威榮,世人何等微小,人如能認罪自責,必蒙上帝寬恕且獲賜福。(2)詩篇,共一五○篇,分為五卷。按內容可分為國事詩,詠史詩。君尊詩,悔罪詩,咒詛詩(咒詛以色列的仇敵),哈利路亞詩,稱謝詩,哈利詩(The Halle)。自一一三至一一八篇,為逾越節,住棚節………等節日時所唱之詩。(3)箴言,是宗教的,及個人立身處世與倫理上的一些格言。(4)雅歌,又稱所羅門歌(The Song of Solomon),如用預表法來解釋,本書的所羅門預表基督,書拉密女預表基督的新婦教會,兩者之間的密切關係。(5)傳道書,敘述世上雖有許多不平之事,但當知上帝的作為深奧難測,人只要敬畏上帝,必蒙賜福。 4、先知書。以色列歷史中,曾出現先知,年代久遠,數目甚多(撒上十 5),關於年代,從撒母耳先知起至瑪拉基先知止(主前一○四五–四六○年),約有一千年之久。關於數目,如單根據舊約聖經著作,約有十數人之多。先知們的主要任務有二:(1)預言彌賽亞降生,即基督教的耶穌。(2)勸導人民遠離偶像,應拜耶和華真神,並宣揚人倫道德生活。 先知書有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以西結書,但以理書。以上四人被稱為四大先知,所謂『大』,多半是指他們的工作及著書較多而言,非指職位的大小。除此外,另有十二小先知書,計有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彌迦書,拿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
當主前二世紀初葉,舊約經典的大部份已被定為正典,編纂完成。綜觀舊約聖經,有三個主要思想。1、世界萬物都由上帝造成。2、個人或國家如信上帝,遵祂旨意行事,必蒙賜福,不然,必遭滅亡。3、上帝最後要差彌賽亞降世救人。這一點,基督教確信彌賽亞就是耶穌。 舊約的每一卷又分許多章,如「創世起即有五○章,以賽亞書有六十六章之多,全部舊約共有九二九章。 二、新約聖經:自耶穌復活升天后,基督教迅即向地中海沿岸諸國發展,由於教會內部生活的需要,以及外界環境的逼迫,使徒及初代的基督徒們,遂深感必須儘快整理記下主耶穌的教訓,以作為眾人信仰的根據。其次,使徒們因著聖靈所感,也曾分別先後致函各地方教會,勉勵信徒並同時解答各種教義及日常生活上的問題。這些記載及書信,成為教會中的權威著作,最後被定為基督教正典的一部份。約主後一八○年,據穆拉多利正典所載,被認為正典的已有四福音書,使徒行傳,保羅的十三封書信,猶大書,約翰一書及二書,啟示錄等書。第一次明載新約正典為二十七卷的,是作於主後三六七年的亞他那修的第三十九節期書。以後經過幾次教會審查會議,到了四○○年左右,現有的新約二十七卷已正式被教會定為正典了。 按照內容,新約可分為五類:1、福音書;2、使徒行傳;3、保羅書信和希伯來書通常列入此類:4、古教會公函:5、啟示錄。 1、福音書?(1)馬太福音,使徒馬太所作。全書目的欲證明舊約聖經的預言已如何應驗在基督身上(參一 22,二 15、17、23,四 14,八 17,十二 17,廿七 9 等處),作書時間約在主後七五至八○年之間,於羅馬帝國東部。(2)馬可福音,使徒彼得的傳道助手馬可所作,目的為要宣揚耶穌基督的福音(一 1),本書淺顯易懂,似為慕道友而寫。作於主後七十年前後於羅馬或較遠地產。(3)路加福音,使徒保羅傳道時的伴侶,醫生路加所作。目的是把此書獻給一位有權勢者提阿非羅大人。使其明白耶穌救人的福音(一 1~3)。作於主後七○至八○年間,地點不詳。(4)約翰福音,使徒約翰所作。目的是叫人相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因信祂而得永生(廿 30、31)。作者也有意補充前三福音書所缺的材料。作於第二世紀初葉,地點在以弗所。以上四部福音書是記載耶穌一生事迹及其教訓最重要的經典,作者都系耶穌的直系弟子(使徒)或使徒的親信傳道助手,所以一切資料均甚正確可靠,只是成書年代稍有異說。
2、使徒行傳?作者路加,亦即作路加福音之同一人。作書目的亦為獻與提阿非羅,使其了解初期教會在各地傳道情形。作者有意使人知道福音如何先由猶太傳至撒馬利亞,最後終於到達世界大城羅馬。全書只記載保羅、彼得和約翰等少數使徒傳道事迹,是研究基督教會成立及其初期歷史的最重要典籍。 3、保羅書信?保羅生在基利家的大數,為猶太人,先祖屬於便雅憫支派。早年曾就學於猶太拉比迦瑪列門下,及長,熱心於猶太教信仰。某次在赴大馬色路上,在異象中見到耶穌而懺悔歸正,成為基督徒。以後曾赴地中海沿岸各國傳道,著書立說,廣建教會,尤其於羅馬被囚期間,曾寫不少書信致教會或個人,對傳道大有裨益。約於主後六十四、五年,殉道於羅馬。保羅的後半生事迹可歌可泣,其思想與信仰對基督教之教義建立具有莫大影響。對拓展海外佈道,使基督教以後終於成為世界性的一大宗教,保羅曾有最大貢獻。 保羅的書信有十三封,現都被列入新約聖經中,書信的正文大都可分為教義部份與倫理部份兩大類。他的書信按性質可分成三類。(1)一般書信:羅馬書,論教義最詳細的晝。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勸勉哥林多人及答覆各種問題。加拉太書,激勵信徒,堅守信仰,勿再受迷惑。帖撒羅尼迦前書、帖撒羅尼迦後書,論及耶穌再臨時情形,勸勉信徒儆醒謹守。(2)監獄書信:在羅馬監獄中所寫,屬於勸勉性質。有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腓利門書。(3)牧師書信:這些書信中的教誨多適用於牧師及教會領袖,有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後書和提多書。另有「希伯來書」一書,未具作者姓名,有人以為亦是保羅所作,書之目的為勉勵從猶太教歸信基督教的信徒。 4、古教會公函?由耶穌之弟雅各、猶太,及使徒彼得與約翰所寫,屬勸勉範圍,有雅各書、彼得前後書、約翰一、二、三書和猶大書。
5、啟示錄?使徒約翰在拔摩島見異象後寫成,書中境況均屬預言世界末日,耶穌再臨之事,是新約中惟一的預言書。 綜觀聖經之特徵如下:一、聖經都由每一作者借著聖靈,從上帝的默示而寫成(提後三 16)。二、舊約與新約共六十六卷正典,自古時審定以來,從未再有增減,任何其它信徒名著,都不能列入聖經。三、聖經著作歷史悠久。自公元前一千三百年起至公元後百餘年止,歷時一千四百年左右。雖然各書年代不同。作者不同,但全部聖經卻有一貫中心思想,即上帝如何計劃拯救人類,耶穌如何降生實踐,以及使徒們如何完成建立教會。四、聖經中除一、二卷故意隱名,不知作者姓名外,其餘各經都極清楚地具有著作者的姓名,甚至能知其身世。五、每卷聖經,或追溯記述昔日歷史人物,或針對當時社會、或教會實際需要,或從個人信仰體驗所發而寫成。因此,都是實在可靠的資料。六、新約作者都是當時耶穌的直系弟子。或曾親眼遇見耶穌,或曾追隨使徒者,所以他們的記載都是第一手資料,十分可信。 |
佛教的經典 |
釋迦牟尼於公元前四八六年(有異說)在印度去世後,教團即呈分裂。為欲保存釋迦生前教訓起見,弟子們分成兩派,在兩處各自「結集」,所謂結集,是由某弟子回憶佛陀生前的言行,用口誦傳授方法令大眾牢記於心(不用文字記載)。當初次結集時,據說由比丘摩訶迦葉領導比丘五百人誦出四部阿含經及八十誦律等。另有師婆(或作須跋)在另處也誦出經、律、咒禁等。公元前四世紀中葉,又有二次結集。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時,據說又百第三次結集,公元前二世紀迦膩色迦王時,錫蘭王 Vattagamani 才命人將數百年來佛教的口傳結集,正式用文字寫出記於書冊。佛經由於「口傳」時間太久,難免發生錯誤,以致佛經中的不少處已失原來面貌。 當公元前後,大乘佛教思想在印度興起,漸即成立了大乘教團,對抗原有佛教僧伽,把對方變成了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也開始收集資料,撰寫佛經,以適應本宗信徒信仰需要。這些大乘佛經大約產生自公元前一、二百年起至公元後六、七世紀為止,數目甚多,內容極其複雜。 印度佛教在公元前後,經過蔥嶺、西域,傳入我國,小乘與大乘思想及經典也一齊來到,由於當時我國佛教徒尚無固定佛教宗派信仰,加上缺乏辨識能力,所以祗要來自外國(印度、西域、波斯等國),一律相信。但以後中國佛教徒有了較深的佛教智識後,終於摒棄了小乘,而專信大乘佛教。佛教從漢朝傳入開始至元朝左右的千餘年間,中國與外國佛教徒曾從梵文、西域文等譯出了許多佛經,再加上中國佛教徒所寫的不少論著、遊記……等等,而形成了今日所存的漢譯大藏經。從後漢的迦葉摩騰起至元代的安藏為止,共有譯經者一百七十三人之多。 佛教的經典主要內容共分三部份,叫做「三藏」。一、經藏,或稱法藏,記載釋迦的教訓。每經首頁都有「如是我聞」之句,表示系由釋迦親口所說。二、律藏,集錄佛教戒律之經典。三、論藏,大都集錄對於「經藏」的解釋,亦即一種注釋。律與論藏無「如是我聞」句。經藏與律藏中所收諸經典,都無作者姓名,不知何人所寫。論藏因是注釋,有作者名字。由以上三藏構成一套佛經,叫做「大藏經」。所謂「藏」,指「藏一切文義教理」之意。 大藏經中,收錄較完備者,當推日本「六正新修大藏經」(大正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台灣佛教界曾於十年前,民國四十八年三月在台影印出版。全套共計一一○冊,價約新台幣壹萬貳仟元至伍仟元左右(一元美金合台幣四十元)。此「大正藏」共有佛經三○五三部,一一九七○卷(圖像與總目錄除外)。內容如下: 經藏:(1)阿含部(第一、二卷),原始佛教經典,內有長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雜一阿含,雜阿含經等四部,是研究根本原始佛教的心讀經典。此處的所謂第一、二「卷」,系指佛經開始的總卷數目,非指小卷的一卷二卷。例如長阿含經本身便有二十二卷(小卷)之多。其次,佛經有不少是單獨的成卷,例如「波羅密多心經」(簡稱心經),雖稱一卷實在祗有二百六十字。(2)本緣部(第三、四卷),關於釋迦之傳說。(3)般若部(第五一八卷),有一般若經六百卷,被稱為經中之最大經典。(4)法華部(第九卷),妙法蓮花經及天台宗、日蓮宗等所依奉經典。(5)華嚴部(九、十卷)。包括各種大方廣佛華嚴經。(6)寶積部(第十一、二卷)有大寶積經、勝鬘經和凈土三經等,後者系凈土宗所依奉經典。(7)涅盤部(第十三卷),有大般涅盤經等。(8)大集部(第十三卷),有大集月藏經,般舟三味經等。(9)經集部(第十四–七卷)有解深密經,維摩經等諸經。(10)密教部(第十八–廿一卷),有大日經等真言宗(密宗)所依奉之經典。 律藏:(11)律部(第廿二–四卷),有四分律、五分律和十誦律等有關律之經典。 論藏:(12)釋經論部(第二十五,六卷)、十智度論及其它。(13)昆曇部(第二十七–九卷),有大毗婆娑論,六足論等。前者為小乘有部之根本經典。(14)中觀部(第三○卷),中論,百論及其它。(15)瑜伽部(第三○,一卷),瑜伽師地論,唯識論等。(16)論集部(第三十二卷)大乘起信論,成實論等各種論著。以上自第一捲起至第卅二卷止,均被信為在印度撰述之經典。 以下各經典從卅三卷至五十五卷止,多數系由中國佛教徒(含僧人)撰成。時代從東晉至明代。也有少數朝鮮及日本佛教徒的著作在內。(17)經疏部(第三十三–九卷),經藏之註疏。(18)律疏部(第四○卷),律藏之註疏。(19)論疏部(第四○–四卷),論藏之註疏。(20)諸宗部(第四十四–八卷)收錄有關凈土宗、禪宗……等各宗著作。(21)史傳部(第四十九–五十二卷),釋迦譜,阿育王傳……等史記方面著作。(22)事匯部(第五十三、四卷),經律異相,梵語十宇文……等著作。(23)外教部(第五十四卷下),收入老子化胡經、摩尼教經和景教經典等。(24)目錄部(五十五卷),收入歷代諸佛經目錄。 從五十六卷至八十四卷各種論疏,多系日本佛教徒的著作。另有第八十五卷部份為古逸部及疑似部,收錄敦煌發掘,近世發現之經典,以及一些疑作。以上所收經典總計三○五三部,一一九七○卷。但台灣影印出版之大藏經,只出到第五十五卷目錄部止。「續大正新修大藏經」日本部份未影印在內。 佛教重要經典有阿含經、華嚴經、般若經、法華經、涅盤經、維摩經、阿彌陀經、大日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等諸經。佛經雖多,但都不外講三個思想1、諸行無常;2、諸法無我;3、涅盤靜寂(詳見「佛教學研究」第四十六頁)以及勸人信奉釋迦牟尼佛及西方阿彌陀佛,後者為凈土宗信徒所專信者。密宗系統經典則強調大日如來佛。 佛經特徵可總括如下:一、除論藏作品外,經藏與律藏經典均無著作者姓名,不知何人所寫。因此,漢譯佛經中只有譯者姓名。二、印、中、日三地後世佛教徒所寫各種批註書以至遊記(如大唐西域記)等都被收入於大藏經中,且其數目甚多,因此佛經才會變得如此龐大。三、每隔一個時期,大藏經中又能再加入佛教徒著作,而變成佛經的一部份。如大正藏中即收有明代佛教徒的著作。如下次我國佛教界再編經,清朝及民國時去世佛教徒的名著,無疑地要被收入藏經中。因此,佛經祗是有增無減。四、大藏經中也收入佛教以外宗教的經典,如景教的三威蒙度贊,序聽迷詩所經,景教碑頌,以及摩尼教、波斯教經典與老子化胡經(見大正藏第五十四卷下)。下次再增編時,也許會把基督教的福音書也列入佛經「外教部」內亦未一定呢!五、佛經中的思想不統一,顯得太散漫,前後常有重複及衝突之處。講來講去,還是那些老問題缺少扼要的重點。六、佛經似重「量」而不重「質」,看似甚多,其實有不少卷祗用幾句話便能說完。 佛教徒張澄基先生在「我們急切需要一部佛教聖經」中感嘆地說:「據我個人的經驗與觀察,認為佛教不能普及,佛法之所以衰微,最大的原因,乃是教義太深、太難、太廣、太繁的緣故……基督教能夠普遍全球,其原因固多。但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它有一部代表基督教義的聖經!是他們宗教的全部重心,有了這個重點,當然就容易宏傳了,試問佛教有沒有這樣一部書呢?……又雲「至於選藏和譯藏問題就麻煩了,選藏,究竟應根據什麼標準來選?……」(台灣佛教覺生月刊,一九五七年四月一日)所謂選藏是指挑選一些有價值的經典,編入「佛教聖經」內。據我所知,台灣佛教僧伽並未出版什麼「佛教聖經」。楊秀鶴居士雖曾出過一本「佛教聖經」,但似未受佛教僧迦重視。 |
作者簡介- 神佛觀- 罪惡觀- 救贖觀- 來世觀- 鬼魔觀-地獄觀- 世界觀- 人生觀- 儀禮觀- 聖職觀- 經典觀-節日觀-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推薦閱讀:
※人賤人愛的經典爆笑語錄,hold不住了 -
※經典名言薈萃(272)
※¤. 領悟生活的經典之語【精美圖文】
※5個經典技巧讓你拍出絢麗的照片
※唐詩名句,經典唐詩名句賞析,唐詩名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