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台灣政黨輪替與兩岸關係發展問題

再談台灣政黨輪替與兩岸關係發展問題 2016台灣大選,各黨派良性理性競爭競選,彰顯台灣民主化進程完善,主權在民,成為華人世界的民主典範。 台灣用事實打破那種「中國人不適合搞民主」的種族歧視,同時也拯救和鼓舞那些「中國不能搞民主」的自卑愛國者! 期待台灣在民主化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深化,永遠不走威權的回頭路。使台灣成為華人世界最傲人的民主地區。讓民主成為台灣的象徵和驕傲。 這次台灣執政黨輪替既是台灣民主化發展,更會帶來台灣社會政治的深刻轉變。 1月16日大選落幕,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當選總統,民進黨立委當選席次也超過了半數,台灣實現了第三輪執政黨輪替。 台灣是可以政黨輪替的民主政治社會,所謂兩岸「共識」必須政府簽署文字協議,才會發生政治法律效率。馬英九政府在兩岸關係上是「三不」政策,與大陸都堅持有「九二共識」。 國民黨當政8年,既有兩岸「共識」或發展成「共識」,應當就「共識」部分或「各表的一個中國」形成兩岸政府簽署的文本。不知道國民黨為什麼沒有爭取還是有意如此,還是與大陸沒達成協議。 儘管過去兩岸都秉持了「九二共識」,並最終達成了「習馬會」,這雖是個歷史進步,可惜只是在馬英九即將任期結束時,並沒有解決長期以來台灣的外交與國際的活動自由問題。更可惜國共沒有重啟「雙十協定」,丟失了兩黨主導兩岸政治發展的格局,國民黨也將會改造過往。而由於黨際競爭和民主政治的特性,「九二共識」民進黨執政必難以認同或不予承認。「九二共識」不是不變的,是可以發展的,也可以有「一六共識」,以期更大的效率。況且「九二共識」沒有雙方簽署的文字範本,也不具有政治與法治的權威性和有效性,現在只能理解僅是在「國共」兩黨之間,以及「各表」的層面,對台灣社會來講某一黨不足以取代。那麼民進黨執政難以認同或不承認,只能就「各表」如何形成共識再談派,並提交議會通過,並就台灣的國際外交活動自由問題一併達成協議解決豈不更好嗎?關鍵是雙方要相向而行,互相尊重民主與法製程序,對等平等相待。 台灣的政黨政治取向是自由的,是個多元的民主社會,民眾的信仰和言論是自由的,持什麼觀點法律沒有限制性規定。對此大陸要有適應性,大陸若想主導兩岸統一,要持民言無忌,在於的是民心向背;要在促進民意認同和化解民心向背上多努力;要轉變對台灣政治對立的立場;要堅決拋棄內戰思維;要摒棄武力恐嚇而屈人心的對台方針轉變到撫慰人心與服人心的方針上來。繼續採取哪種「國共合作與統戰」的方法只會離間台灣社會而相去甚遠。 待大陸經濟發達、軍事強大,就可以使台灣屈就而統一,這是一些人的想法和主張,無視尊嚴平等,這更是一種錯誤的思維。 這次台灣大選競爭激烈而理性有序,表明台灣民主化漸已成熟,尤其蔡英文是位女性當選,更顯了得,可謂是華人社會民主進步史上的一個飛躍。這次執政黨輪替既是台灣民主化發展,更會帶來台灣社會政治的深刻轉變,即:轉型正義。歷史的國民黨也即將過往,「九二共識」也將過往,將會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時期。 這次民進黨與蔡英文執政,必將面對解決兩岸政治對等和台灣外交與國際活動權力問題,大陸必須要準備好妥善處理,一併解決好這一系列重大問題,對台灣不要在政治上搞吝嗇,從而形成具有「一個中國」的共識文本協議,並建立起兩岸領導人定期會晤機制,以便兩岸和平發展,共謀繁榮。只有在發展和實現政治現代化過程中推進兩岸統一,從而結束兩岸政治分治狀態。 實現兩岸和平統一要促使兩岸政治文化與民意趨同化發展。 去年兩岸之間成功舉行了「習馬會」,儘管實現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見,但兩岸的政治與民意卻不是在趨同化發展,並顯現更為複雜化。大陸方面強調的是對國家與民族及歷史文化的認同依附並政治主導;而台灣則是現實民眾生活方式認同與選舉政治。 從眾多大陸網友的文章和帖子看,大多持台灣屬於中國大陸,而大陸不屬於中國台灣的主體意識特彆強。對大陸的國家和民族認同與依附是至高前提。而且這也是大陸政治與文化的主體性。 台灣歷史上屬於中國屬地,也是數度被征服的,封建王朝也很難說能使台灣人民能過上什麼幸福安寧的日子,即便在中國大陸各民族地區人民也是被殘暴統治。清朝雖是中國史,某種意義講是亡國史,台灣也是反清復明被征服的。 依據馬關條約,台灣不能算是日本殖民,是清朝割讓給了日本,應該算是日本的屬地。若不是日本太平洋戰爭失敗投降,馬關條約不會失效。比如海參崴現在還是歸俄羅斯,也是清朝割讓出去的。 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一次次更迭,都是人民的生靈塗炭,也很難說什麼那一個民族是偉大的民族,而是充滿征服和被奴役。台灣若作為中國屬地一部分,那也是中國最為苦難的地區之一或之最! 國民黨敗逃台灣又實行戡亂戒嚴政策,又犯下「2.28」罪惡,只是到今天的民主化,台灣人民才有了自己的民主權力。兩岸如何走向統一?我看要此心換彼心,尊崇主權在民,尊崇地區與民族平等,摒棄殖民與統治意識。 其實,我們以新的視角,辯證地看樂觀地看待台灣,台灣的民主化自治為中國地方自治發展樹立了成功樣板,為實現中國民主憲政提供了契機,不僅有香港,而更在於台灣,是上帝的恩賜! 兩岸政治關係現狀:台灣是清朝《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太平洋戰爭日本戰敗條約廢止歸屬中華民國,1949年中華民國因國共內戰退守台灣,同年共產黨在大陸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1991年國民大會通過決議和憲法增修條文終止戡亂,實行政治民主化。1992年兩岸非政府性質在香港進行了政治會談(雙方各表國家政治涵義),2015年11月中華民國總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在新加坡首次會談。 台灣曾經被稱「亞洲四小龍」之一,而正是大陸文革時期,那時若台灣與大陸是統一體制,必然會受到影響。但大陸八十年代開始實行改革漸向市場化開放,中美、中日關係改善,台灣就面臨新的問題。1970年4月24日,蔣經國訪問美國遭康奈爾大學博士生黃文雄刺殺未遂;1979年12月10日,台灣爆發美麗島事件;1984年10月15日,發生刺殺江南命案;還未解除戒嚴的1986年9月28日,民進黨宣布成立;1987年12月25日,中山堂舉行「行憲四十周年紀念」典禮,蔣經國坐著輪椅抵達國民大會,民進黨國大代表同聲喊叫全面改選國會並拉出白布字條;半個月後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氣絕吐血而亡。那時大陸的統戰政策是期待國民黨蔣家王朝徹底垮台,撥出專款修築墳場,接回江南骨灰安葬,期待更多被害義士回大陸安享。台灣還維持那種黨國體制就難以為繼了,從而走上民主化之路,轉變過去與大陸的政黨對峙為現在的民主化應對。 隨著港澳收回「一國兩制」,隨大陸的發展與國共兩黨之間的再一次走近,但兩岸的政治民主化發展並不同步,大陸還是一黨中央集權政治,台灣如何去?大陸大勢力強與台灣小的這種格局,無論多少變化,台灣都難以主導或擔當大陸,大陸的年度工作報告兩岸問題只是長長文字中最後順帶一條,國內問題矛盾多的話可以放一邊,或反對台獨一句話帶過,以不變應萬變。 尤其,現在兩岸人員與經濟交往頻繁,兩岸關係和政策又極易被政客利用炒作或統戰影響,使台灣民眾霧裡看花難辨其真,導致社會紛爭混亂。穩定的兩岸關係和政策對台灣是發展的環境前提,而台灣目前又只能在自治自保和利害關係大小中做選擇。 台灣是處於亞太區域國際政治與軍事制衡交織的作用點,即便與大陸香港化統一,或將引發區域安全的巨大風險,更何況還要民意的認同。香港是租借收回,是中國與英國政府的之間的關係,而台灣則是內部政治分治。香港政改方案遲遲通不過對台灣也有影響,香港收回後發展同樣也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如「一國兩制」其兩制是平行制還是上下位制的矛盾。 結合兩岸經濟實力、人口規模、國土面積、軍事實力和外交主導地位,「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大陸的發展進步」,取決於大陸發展進步走向的何種態勢?若大陸實行政治改革,調整內政與外交政治取向,以兩岸互相政治對等承認,不改變台灣走上現行民主化的社會生活方式,從而實現大陸與台灣兩岸人民同等國家主權地位,實現國家權力結構重組與體制制度統一。 顯然,認同或預估這樣一種大陸發展進步態勢的人究竟有多少?這種改革調整可能性有多大?不管怎樣我們且當做理想理性的一種。不妨我們預估另外一種大陸發展進步態勢,也就是一些人常說的,美國及國際社會都是現實利益政治,只要中國發展強大起來,都不會因大陸武力統一台灣而投入戰爭,大陸也不怕,都是紙老虎,倘若干涉也有能力戰勝他們。在於大陸的經濟發達和軍事強大,有效抗衡世界格局和主導亞太局勢,從而不戰以屈人之兵,使台灣社會認同既發達又強大的祖國大陸而統一,實現「中央管制權」與「人大權威」。 從現實分析和大陸發展目標看,還是保持在後一種趨勢,但會受到前一種影響即國內國際政治發展的矛盾影響,也會帶來一些不確定和未知的變化,畢竟這條路是探索性道路,與西方與世界沒有相同模式比較。不過大陸大台灣小的這種格局,無論多少變化,台灣都難以主導或擔當大陸,台灣只能在自治自保和在利害關係大小中做選擇。選擇緩統對台灣是自保,對大陸是免於影響過大。 武力或和平統一都是雙刃劍,權宜之計只有:對等承認,主權互持,和平發展 。 台灣已民主化轉型,儘管現在難免有瑕疵,相信一定會發展成熟。大陸要和平統一民主化的台灣客觀上的確有難度。 導致兩岸目前現狀是兩岸互相作為的結果,大陸某種意義講起了主導作用。事已至此,大陸還要起主導作用,除了武力統一已沒有選項。過去蔣經國時代開啟民主化,武力對峙的合理性就難以為繼,於是大陸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以緩和兩岸局勢。現在台灣已民主轉型,剩下只有依附,靠誠意與讓渡國家主人翁地位以及文化契合來統一。過去依附國民黨合作,達成各說各話的「九二共識」,其結果適得其反,被政治離間了台灣社會,使民進黨與台灣民意相去越遠。要看到,現在大陸只不過文革後的改革開放,依賴市場化發展起來了,但其中也不缺台灣的資金技術與企業的力量幫忙。在大陸文革之前時,台灣於國際社會簽訂《舊金山和平條約》,蔣介石若放棄反攻大陸搞獨立,大陸也許是樂見其成,那時的大陸心態也是爭取國際社會承認。 現在,大陸若把兩岸統一還看的如此重,甚至不惜以武力攻打台灣來統一,何不以和平的方式讓台灣統一大陸?這樣既避免了戰爭與人員傷亡,也避免了兩岸的財產損失,更能融洽兩岸人民的感情,而且兩岸都不會有任何損失。同時,以此為契機全面深化大陸政治改革,這樣也許更可行易行。以台灣民主化統一兩岸必被全中國絕大多數人民擁護,因為大陸不可能迴避深化改革,實現政治現代化是歷史前進的方向,任何人也阻擋不了,只是自我改革缺乏壓力和動力不足而已!台灣之所以民主轉型,其動力也是被動和受制於大陸,不得不以民主化應對,否則國民黨專制政權也難以決心自行改革。 現代人沒必要重複和延續過去國共時代的悲劇,應該超越他們,拋棄過氣陰暗的封建的政治思維。也可學學老牌英國人如何處理蘇格蘭問題。台灣沒有敵人,要有隻能是政治的再次失敗製造的敵人,台灣已成功轉型,是個民主法治社會,並不亞於大陸,有此就足夠了,只要把和平與發展,把人民福祉,放在高於一切地位,兩岸就會有更加光明的未來,中國崛起也才大有希望! 60多年的分治至今,不可能一下子到了今天說統就能統,關鍵是兩岸都不宜和不願意統。可台灣有主權受制性,這個問題不解決,台灣忍不得,大陸又推不開,不讓渡就會產生矛盾。隨台灣民主化越來越成熟,民眾尤其是新生代對大陸體制的認同越加反感,以民主化對應統一併加以獨立抗爭,迫使大陸要麼武統要麼民主化統一。也使大陸在拖延中自我分化,只要大陸哪怕在縣鄉級開放民主化,就會自顧不暇,要麼放棄台灣統一,要麼被民主化大陸。 武力統一或和平統一都是雙刃劍。所以,我認為目前只有與台灣對等承認,主權互持,和平發展。這樣,對大陸的政治穩定才有好處,才能繼續拖下去,使國內的矛盾緩慢釋放,並趨於國際化的協調。保持大陸的國內體制穩定和發展,與將台灣置於大陸體制治下,兩者相比較,前者無疑佔據首位。這樣既可以兩岸和平發展,一中認同,化解和緩解兩岸在統與獨問題上的政治矛盾,又可以視情利用民族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優越性宣教,以及維穩和武力的發展強大,激發和維繫國內大眾體制上的認同。 目前,看起來大陸有武統優勢,問題是否吃得下與消化得了?我看毫無把握,國內與國際因數都不利,再說統一台灣的目的和統一後的國家體制,以及與世界關係的格局,國家的發展戰略究竟是什麼?究竟是不是實現共產主義?如果確定是這樣,那中國還必須要準備再打和打贏一次世界大戰。 如果中國若求軍事強大,只是想贏得國內和平發展時間,待佔據國際優勢,最終還是要融合國際化全球一體化發展的長遠打算,而不是實現共產主義世界,那處理台海問題與應對美國的關係以及國內政治發展,就必須要有調整與科學合理的規劃。首先要轉變思維方式和開放的心態,不僅是與台灣一體化發展,還要亞洲一體化發展,重點在於國際次序協調,包容資源的國際化,而不是一味地民族地域與政治集團及其意識形態單一分隔和獨立化排斥。 我認為,台灣民進黨與蔡英文執政,已沒有承認「九二共識」四個字表述兩岸關係的可能,只有繼續會談達成新的共識,或兩岸關係陷入僵持狀態,無論以後台灣政治變化怎樣,一般都只會繼續會談達成新共識,即:一國兩岸,主權互持,平等互助,和平發展。大陸必須持一步到位,抓住機遇,轉變遏制心態,對台灣最有利,對大陸也才會贏得常態化兩岸和平發展的主動權。 我們還是以平和與善意的心態、開放與深邃的視野,期待: 一旦實現「習蔡會」,就會達成:「一國兩岸,主權互持,平等互助,和平發展」協議。 這樣,台灣也就可以修憲去民國,轉型正義,實現台灣化。
推薦閱讀:

補充」為什麽想來大陸呢?」
台灣知名作家李敖去世
竹聯幫大哥陳啟禮:台灣黑金政治的棄兒– 鐵血網
秋竹仁波切開示:台灣地區學密者的通病
台灣之旅?九?大陸客看熱鬧

TAG:台灣 | 發展 | 關係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