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聖經,為何有其不同?
上主是我的牧者
我實在一無所缺
聖經的卷數
許多人誤以為聖經是單獨的一本書。其實不然,它包括了73卷書。其中有長如(依撒意亞先知書,共有66章)亦有短(如亞北底亞先知書,並沒有完整的一章,僅只有短短的21一節)。而最短的是新約中的若望三書,全書僅13節。
天主教的聖經分舊約(46卷)和新約(27卷)。當我們拿到一本基督新教聖經時,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新教的聖經僅有66卷。缺少了舊約中的7卷書:即歷史書4卷(多稗亞傳、友弟德傳、瑪加伯上、瑪加伯下);智慧文學2卷(智慧篇與德訓篇);先知書1卷(巴路克)。那麼,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聖經,為何有其不同?
巴勒斯坦人的舊約
早期基督徒時代,即基督誕生後的第一世紀 ,那些直接受聖經的猶太人,並沒有完成編訂全部聖經作品的工作,更末確立聖經的架構。所以,他們仍可將一些新作品納入聖經中。在此數世紀之前,尤其是公元前的第六世紀,耶路撒冷城首次被毀,猶太人失去了自由,猶太宗教領袖們越來越關心如何維護天主子民的信仰。他們便開始察覺到重新探究這些神聖作品的重要性,因為在這些經典內以民確認他們自己的信仰。確實,在這些於各宗教團體內廣為流傳的作品中含有正確的神學思想。但其中亦含有些可疑的,甚至危及信仰的觀點。於是,他們最終決定了一些沒有爭議的、認定是在默感和啟示下完成的作品,並接納它們為聖經。猶太團體所認同的這份由天主所啟示的,且存有正確宗教教導的書集,我們稱之為『』正典」( Canon),因為它將成為信友生活的準則。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包含了一些有問題的教導,且被認為是假託前人的,或遭拒絕的作品,就被稱為「偽經」( a-pocryphal )(其原意為「被隱含」)。在公元第一世紀時,巴勒斯坦猶太團體僅接受39卷書為神聖的作品。
七十賢士譯本
在同一時期,靠近地中海的埃及城市亞里山大里亞,興起了一批對後世有重大影響的猶太僑民。這批僑民是旅居於巴勒斯坦之外的最大的猶太團體,曾有十萬人之眾。當這些擾太人不再通曉希伯來文時,即約公元前三世紀,他們把希泊來文聖經(即舊約)翻譯成他們當時通用的語言——希臘文,以便在他們的禮儀慶典中使用。依據相當古老的關於七十位賢折神奇般地完成這譯稿的傳說,他們稱此本為「七十賢士譯本」。
但這「七十賢十譯本」是一個奇特的版本,除了39卷譯自於猶太人正典外,還接納了另一些書卷,其中有些譯自於希伯來文,也有主要以希臘文書寫的。巴勒斯坦的猶太團體從來就沒有認同他們旅居亞里山大里亞的弟兄們所譯的這版本,且加以拒絕。從那以後,便形成了同時採用兩種聖經正典(Canon)的書目:即巴勒斯坦版本與亞里山大里亞版本。
閱讀者的顧慮
早期基督徒意識到耶穌並非來吸除舊約,而是來成全(瑪5:17)。他們認為應將猶太人的經典納人他們的聖經中。但是究竟該選擇希伯來的』『短正典目錄」還是亞里山大里亞的「長正典目錄」?他們陷人了兩難境地。基督徒們最終選擇了希臘文譯本。因他們生活於羅馬帝國時代,那時在近東通用的語言是希臘文,所以.他們中許多人並不通曉希伯來文。當他們選擇了「七十賢士譯本」後,也就接受了在此長正典目錄中所包含的七本書。
為避免混淆
約在公元二世紀左右,猶太人見到基督徒所用的舊約,是他們聖經的一部分,於是決定製定他的正典。為了與基督徒所用有別,他們選擇了巴勒斯坦的短正典目錄,便確立他們的聖經(舊約)共有39卷。一直到現在,希伯來人仍舊認定傳統的巴勒斯坦正典目錄中的39卷書,才是神聖的作品。儘管越來越多的基督徒團體選擇46卷的書目,但最初天主教會並沒有對正典作任何正式的表態。不同的主張在教會中興起,一些人倡導依循猶太人的傳統,僅使用39卷書,持此觀點的人中較為著名的有四世紀時耶路撒冷的聖濟利祿(St.Cyril of Jerusalem)、五世紀的聖埃皮法尼烏斯(St. Epipha-nius)、七世紀的聖教宗大額我略(St. Gregorythe Great),以及近代的卡耶坦樞機(Cardinal Cajetan)。
路德的選擇
在16世紀,馬丁·路德分裂教會,自立基督新教。在新教諸多變革中,最主要的就是選用了短的正典目錄,放棄了教會沿襲了十五個世紀之久的傳統目錄。改革者僅因猶太人認為希伯來文才是他們唯一的宗教語言,非常不幸地放棄那七本由希臘文寫成的書。
為回應宗教改革,世界各地的主教們就聚集在一起,召開了特利騰大公會議。這是長達十八年(1545一1563),成為教會史中歷時最長的一屆大公會議。此次會議的召開,旨在確立教會訓導,其中包括對一些有關聖經的、尚未定斷或尚未獲得一致同意的教導。最後,在1546年4月8日,借著頒布《論聖經正典》法令,天主教聖經正典得以確定,即以46卷舊約書目作為聖經正典,其中包含新教徒所不認可的7卷書目。
不同的命名
自那以後,被稱為新教的各教會及宗派,在正統書目的數量上就一直與天主教保持這個差別。於是,為天主教徒而言,舊約共有46卷,其中39卷是由希伯來文寫成,7卷則是希臘文的。後來被列人正典書目且富有爭議性的七卷書,被稱為deuterocanonicals(源於希臘文「deuter」其意為「第二」)以證實它們是在後期才被列人聖經正典書目中的。那些沒有爭議的39卷書,則被稱為protocanonicals(亦源於希臘文「proton",有「首先、第一」之意)以表示它們從起初就被納人聖經正典中。
感謝當代的考古學發現,尤其從谷木蘭捲軸中我們發現:不是所有的所謂次經的經卷均由希臘文寫成。比如,我們現在知道,在早期,友弟德傳、巴路克、訓道篇和瑪加伯上的某些章節是以希伯來文書寫的,多稗亞傳是以阿拉美文書寫的;僅瑪加伯下和智慧篇被確定是以希臘文寫成的。
合一的切望
自1534年路德在德國翻譯聖經,且將七卷次正典書從聖經正典中分離出去以來,所有新教教會均採用此書目。但近年來,種種跡象表明他們對那些曾被他們稱為「偽經」的書卷釋放出緩和的態度。事實上,他們了解到某些聖經的教導(諸如死者的復活,天使的課題,賞報的觀念,煉獄的觀點)最初均出現在這七本晚期的作品中。省略它們就是切斷了寶貴的啟示關聯性和一致性,而導致唐突地跳躍進入新約聖經。為這緣由,我們現在可見到,這七卷書雖然在新教中還沒有得到其它書卷同等的待遇,但一些新教聖經已將它們包括在內。我們希望有一天,新教徒能再進一步,認同天主聖言應得到的權威,而恢復我們所失去的合一。
推薦閱讀:
※你了解彝族嗎?
※福音派和改革宗是什麼關係?
※基督教支持奴隸制么?
※《聖經》鼓勵基督徒獨身和減少性接觸是真的嗎?
※為什麼有時候禱告反而會使事情變糟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