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古村落
穿過松塘村門樓,便進入了古村。時值正午,村人多在家進餐、休憩。也有老人眷戀村頭古榕下的陰涼,飯後手持大蒲扇,慢慢踱步而來,擇地而憩,身旁還有不知誰家的大黃狗搖動著尾巴來回走動;遠處,可見三兩孩童在嬉笑打鬧……
村裡的負責人區信鑒介紹,松塘村目前有村民約1700人左右,村民捨不得拋棄這份靜謐和怡然自得,多還居住在村裡,哪怕在外面已經購置了房屋,工作之餘也會回來小住。漫步長街深巷,喝著古井水,聽著熟悉的鄉音,這些都讓村人心安。
而讓這壇酒更香醇的,是人的那種親情。
要去尋訪的區淑青家,這是一座青磚民居。不巧一家人正在進餐,不好打擾,便講好回頭再來。從門口往裡看,淑青家的老屋稍顯昏暗,不過,一家人圍坐吃飯,不時發出歡笑聲,又讓老房子有了生氣。
見有人來訪,淑青鄰家的嬸嬸從青磚老宅里探出頭來打招呼。祖祖輩輩在一個村裡生活,鄉親們彼此多是認識的。或許因為這樣,淑青才會說:「生活在哪裡沒關係,只要心在這裡就行。」
讓忠心坊的惠珊津津樂道的也是這裡的鄉鄰關係融洽。「至今每至大年三十,還會齊聚吃團年飯,儼然一家。」她說。
村裡的傳統活動,如大年初四「出色」巡遊、孔子誕、關帝誕、中秋「燒番塔」以及重大節慶日舞龍獅、唱大戲等,雖然在一些年月因特殊的原因被迫停止,但只要緩過來,村民們又慢慢將這些民俗拾起來,並希冀流傳下去,因為這就是松塘村式的生活,它讓松塘人走得更近。
在松塘村,不難聽到前來參觀者感嘆,雖然南海的古村落很多,但是像松塘村保存得這麼完好、這麼系統的就比較少見了。
來自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的劉志偉教授是廣東「十大最美古村」的評委之一,他曾三次走訪松塘村。講起走在松塘古村的感受,他說,走進松塘村的每一條巷子都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個拐角、每一口古井的清泉,都流露著古代村民在這個村落里的生活軌跡,這說明這個古村的靈魂仍然存在著。或許,劉志偉點出了松塘村的魅力所在,那便是,它是「活著」的,時至今日,松塘村人依舊按照歷代先賢的榜樣行事為人,敬重祖先,崇文重教,維繫和追求鄰里關係和諧,為村莊建設捐錢出力。
稍深入了解,便可以知道,松塘村依然保持自我,與高度的本土文化自覺有關。
村民區信鑒說,松塘村人一般不會捨得將老房拆掉,若要建寬大的新房一般會另擇土地。而村民們還自發制定並全體表決通過了《西樵鎮松塘村村規民約》,要求村內的有證土地、祠堂、民居等項目的改造,應當保持古村嶺南建築風格。
自改革開放始,松塘村周圍一些村莊因紡織工業拆遷建工廠,外來人口湧入,為了生活不被打擾,村民們立下規定,不將房屋出租給村外人,使得松塘村遺世獨立,猶如世外桃源。
此外,一些村裡的知識分子和父老還自發地搜集村莊的人物、歷史、地理、建築、傳說等史料,希望讓松塘文化為更多人所知並傳承。村民區秉忠老人2005年至今已自費5萬多元編撰了一本書籍,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松塘村開村以來的古楹聯、古詩詞、風俗習慣、軼事傳說等。多年來,老人的走訪對象已逾400人。
2010年年初,松塘獲得了省級與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的稱號,古村開發逐漸成為議題。村民們並不拒絕開發古村,但如何保持松塘村原本的樣子,雖尚未有很完美的答案。不過,不論是村民還是政府,都有一個共識:松塘村的開發不會把原住民遷出,要在保留松塘的原貌和風土人情中進行,要以「活化」形式進行。
如今,松塘村正計劃依託國家5A級景區西樵山的輻射效應,將松塘村列為重要配套旅遊景點,山上山下聯動發展。
推薦閱讀:
※以井陘縣大梁江村為例:探討古村落旅遊規劃設計
※[i·寧德] 傳統村落丨一磚一瓦一片故鄉情,質樸溫潤的洋頭村
※歷歷萬鄉 | 浙江有個村80%的人都是諸葛後代,迷宮一樣的八卦古居,藏了多少古老故事
※古韻夏江,一條749年歷史的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