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 七 陝西籍文物

陝西是個文物大省。有句話: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國博里的陝西文物眾多,可以和河南文物數量並列雙雄。葉子在陝西曾經看過陝西博物院,半坡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漢陽陵博物館,下次去陝西將會去法門寺博物館,西安博物院,碑林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館,咸陽博物館......各位博友還有什麼好的建議?

1】鷹形陶鼎,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年),1958年陝西華縣太平村出土,高36厘米。

2】此尊出自氏族中似有特殊地位的成年女性的墓葬中,灰黑色,眼珠凸起,嘴尖利,胸寬體闊,尾巴和粗壯的爪子「三足鼎立」,既有撼人的威嚴氣勢,也顯得厚重穩定。尊與鷹的身體渾然一體,構思巧妙。從正面看,鷹好不像一個背著手的大官,哈哈。它是我國64件禁止出國的文物之一,堪稱原始陶塑藝術的珍品。

3】船形彩陶壺仰韶文化水器,1958年陝西寶雞北首嶺出土,寬25厘米這件陶壺的壺身兩邊都畫著漁網紋,學者認為當時原始人已經有了划船撒網捕魚的能力。仰韶文化中有大量的石制網墜,這也證明了當時確已使用漁網捕魚。看它身上的兩個耳朵,也許是個隨身攜帶的水壺吧,這是個多麼具有美感的小壺,寬肩小底,兩頭如小船一樣上翹,應該更適合先人們捧著使用。我們的祖先,已經懂得了最大限度的讓造型和紋飾使人感到舒適和愉悅。

4】人面魚紋彩陶盆,仰韶文化。1955年陝西西安半坡出土。葬具,高16.5厘米,口徑40厘米。這件彩陶盆是兒童瓮棺的棺蓋。仰韶文化流行一種瓮棺葬的習俗,把夭折的兒童置於陶瓮中,以瓮為棺,以盆為蓋,埋在房屋附近。這件陶盆上畫有人畫,人畫兩側各有一條小魚附於人的耳部,有的學者認為人面魚紋的寓意是巫師請魚附體,進入冥界為夭折的兒童招魂。這樣的人面魚紋盆還出現了好幾個,它的紋樣是彩陶中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圖案。那個圓圓的臉龐,修長的彎眉,眯縫的雙眼,三角性的鼻子,兩個魚形的耳朵,充滿了迷幻的色彩。我很喜歡看這個盆,彷彿看到了先民生活的神秘景象。

5】小口尖底陶瓶仰韶文化 汲水器 1958年陝西寶雞北首嶺出土,高46厘米。陶瓶的腹部兩側的環耳處繫繩,汲水時手提繩子將瓶子置於水中,因為瓶腹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於水中,注滿水後,重心移到瓶的中下部,瓶口就朝上直立起來。我們的先民的聰明和智慧,體現到了對力學的感悟之深,運用之巧。

6】鹿角鋤,陝西龍山文化,農具。1955年陝西長安縣客省庄出土,長24厘米,這類用鹿角製成的農具,鋤尖經過磨製,十分鋒利,並可經久耐用,這一時期人們已經懂得如何對土地進行適當的鬆土和除草,則可以促進農作物吸收水分和養料,改善通風和透光條件,提高產量,於是他們便開始定期進行中耕,鹿角鋤正是伴隨中耕技術的出現而產生的農具。河姆渡、半坡等遺址也出土了類似的農具。雙格石研磨盤 仰韶文化 1958年陝西寶雞北首嶺出土長17厘米石研磨盤分兩格,可以同時研磨兩種顏料,北首嶺遺址同時出土有紫、紅兩種顏色的顏料,顏料做成彩錠。石研磨盤應該是研磨彩錠的用具,研磨好的顏料,主要用於繪出彩陶圖案。

7】骨珠項鏈,仰韶文化,1972年陝西臨潼姜寨出土。出土於一座少女的墓中,有8577件骨珠組成。所謂骨珠,實際上時由細骨管上鋸下的小薄骨片。原始人一般用細石器切鋸骨片,這是非常費時費工而又細緻的工作。姜寨氏族為了一個少女,竟然不惜耗費大量的勞動為其割鋸如此多的骨片,確實耐人尋味。

8】魚鳥紋彩陶壺 仰韶文化 1958年陝西寶雞北首嶺出土,高21厘米,也許,它也是水器。壺腹畫的是一幅水鳥銜魚圖案,是原始人觀察動物活動情況的一種寫照,水鳥銜魚的圖案對後世藝術影響較深,成為中國古代藝術中常見的題材。

9】利簋,周武王時期,1976年陝西臨潼零口出土,盛食器,利簋為圓形兩耳方座,這是西周出現的新式樣,此器內底鑄銘文32字,記述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擊敗商王軍隊的史實。周武王親自率領近5萬人的軍隊進攻商王朝,在牧野(今河南淇縣)大敗商軍,商紂王兵敗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利簋的銘文內容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隨武王參加戰爭,勝利後受到獎賞,鑄造這件銅器以記功並用來祭奠祖先。利簋是目前能確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它也是我國64件禁止出國的文物之一。

10】盠(li)青銅方彝,西周中期,1955年陝西郿縣李村出土,盛酒器,高23厘米。長方形體,帶蓋,有圈足,蓋呈四坡屋頂形,有一正脊和四條斜脊,正脊中間立一屋頂形鈕,是當時四面坡建築物的一種反映。方彝左右有象鼻形雙耳,蓋四角均有扉棱。全器通體滿飾花紋,以夔紋為主題紋飾。盠方彝是一件精美的青銅藝術品,其內壁鑄出的長篇銘文108字。

11】盠(li)青銅駒尊,西周,盛酒器,陝西郿縣出土,高32厘米,長34厘米,重5.6公斤。

12】此駒尊做成昂首站立,立耳,腹部兩側刻有圓形漩渦紋,其他部位光素無紋,背上有蓋好似馬鞍,在胸部鑄有銘文94字,記述周王舉行執駒典禮,賞賜給貴族馬駒兩匹。執駒典禮是幼馬升為役馬的儀式,此時,小駒長成,牽離母馬,教其駕車服役。

13】虢季子白盤西周晚期,傳陝西寶雞虢川司出土。高40厘米,口長137厘米,重約230公斤。此器造型奇偉,頗似浴盆,做工精細,獸頭銜環構思講究,盤內底部銘文111字,記虢季子白受周王命征伐古匈奴大勝受賞之事,因深感榮耀,鑄盤紀念。虢季子白盤是商周時代青銅器中最大的銅盤,與散氏盤、毛公鼎被譽為西周三大青銅器。西周青銅器銘文保存了大量的珍貴史料,被稱為「鑄造的史書」。它也是我國64件禁止出國的文物之一看到它,不由得對古代工匠產生深深的敬意

14】禹鼎,西周晚期,傳1942年陝西扶風出土,高55厘米,此器形制。紋飾和風格都與著名的大克鼎相似

15】青銅手鉗,戰國,1980年陝西鳳翔出土俺在這個文物前驚詫不已,它.......太像現代的鉗子了

16】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西漢 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63年陝西興平出土,高34厘米,長58厘米,通體飾錯金銀雲紋,精美華麗,雖為實用器,卻又洋溢著充沛的活力,堪稱漢代青銅器中的奇葩這又是一件令人屏住呼吸的文物。

17】中國古代做成動物形的酒尊不乏其例,如商時期的牛、象、豬尊等,周代的駒、兔、鴨尊等,待到漢代,肖形尊雖已不太流行,但仍為人們所鍾愛。這件銅尊採用了犀牛的造型,犀牛昂首佇立,肌肉發達,比例準確,體態雄健,為古代生息在中國的蘇門犀的形象。看看它的腦袋和屁股,是不是有肥碩圓渾的感覺?它的背部還有一個蓋,可以倒入酒

18】渾身裝飾的細膩的錯金流雲紋,有的金絲細如毫毛啊......俺總覺的文物一定要親眼觀賞,它的精妙絕倫、工藝的高超、風格的優美,的確只能用巧奪天工來形容了。

19】小問題,這個鼻子下面的小孔是做什麼的?

20】綠釉陶水亭,東漢公元25-220年,陝西西安新築鎮三里西村出土亭子分成兩層,置於圓形水池內,四阿式頂,頂的脊端和檐角塑有小鳥。上層四角各有一張弓的武士,亭子中心有三人,分別起舞、撫琴和伴唱。下層有樓梯,水池周圍塑有人、馬、鵝等形象。此亭是漢代陶塑工藝的佳品,為研究漢代陶塑工藝以及地主莊園防禦設施提供了參考資料。

21】騎駝樂舞三彩俑 唐 1957年陝西西安鮮於庭誨墓出土。駱駝頭高58厘米,四腿直立,引頸抬頭,神情悠閑,背上墊條紋長氈。

22】唐朝,中亞有許多樂師歌舞者留在長安城裡,這裡的中間站立的胡俑,右手抬起握拳,左臂甩袖,口張開,好像在歌舞。其他四人有胡人也有漢人,面向外而坐,有彈有吹,還有二人在拍鼓、不同民族的藝人在一起表演,反映了當時的社會交往活動。

23】秘色葵口瓷盤,唐,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塔基地宮出土。秘色瓷是越窯青瓷的精品,鮮為人見,在地宮出土的「衣物帳」上,明確記載此盆盤為秘色瓷法門寺相傳始建於東漢,唐時建有護國真身寶塔和地宮,供養佛指舍利。地宮中的許多文物是唐皇室供奉的,其中的秘色瓷是作為貢瓷的越窯精品,屬宮廷專用。器物以青綠釉為主,釉內夾雜瑪瑙細末,釉面潤澤晶瑩,釉層有透明感。器形有瓶、碗、盤、碟等。

24】昭陵六駿的複製刻石這六匹馬是李世民在打江山時馳騁疆場時所乘過的,它們都為大唐帝國的奠基立下了豐功偉績。李世民為顯示自己的赫赫戰功和對六駿的紀念,於公元 636年令畫家閻立本設計,雕刻家閻立德依形複製刻於石上,並親自書寫贊語,由當時的大書法家歐陽詢書寫刻在每件浮雕的右上角

25】令人惋惜的是「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在1914年流失美國,現存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這個是「颯露紫」,是六駿中唯一馬前有浮雕將軍像的石刻。

26】藍釉陶驢,唐,公元618年--907年,1956年陝西西安小土門出土,高23厘米。陶驢背上的鞍具齊全,身體比例勻稱,形態動感十足,最為珍貴的是它全身施藍釉,在唐代三彩陶器中,黃、綠、白三種釉色最為常見,藍釉器很少見。藍釉出現在盛唐時期,其氧化呈色金屬主要是鈷。唐三彩中藍釉的出現,是此後中國瓷器使用青花釉料的先導

27】 鎏金銀香球,唐,1963年陝西西安沙坡村出土,直徑5厘米。這是佩戴身上或懸掛室內帳中的薰香用具,用於燃香驅蟲除穢,它由兩個半球組成,用子母口扣合,下半球內裝有兩個同心圓機環和一個盛放香料的香盂,使用時,由於香盂本身的重力作用和兩個同心圓機環的平衡作用,無論香囊如何滾動,裡面的香盂都可以保持水平狀態,燃香不會外撒,其作用原理與現代航空陀螺儀的三自由度方向支架相同,如此精繁的機關僅安置在4.5厘米的方寸之間,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薰球外殼通體鏤空,便於香氣通過鏤孔散發,鏤刻紋飾花葉平展,枝脈成線,花葉表面也有線刻條紋,玲瓏剔透,令人稱絕。中國古代薰香器的種類不少,但如此精巧的唐代薰球是其他時代未能超越的

28】紅衣舞女壁畫 唐 1957年陝西西安執失奉節墓出土,高116厘米,寬70厘米,這是一幅身披紅巾的舞女圖,這種舞蹈,古名「巾舞」。

29】吹排簫伎壁畫,唐 1956年陝西西安李爽墓出土,高195厘米,寬93厘米,唐代文武官吏的墓葬的墓道、天井、甬道和墓室的牆壁上,往往彩繪壁畫,內容如儀仗出行、男女侍者、狩獵、打馬球、樂舞等,反映墓主生前的身份地位和生活狀況。唐代貴族多蓄養歌舞伎,這幅壁畫就反映出社會現實。

30】嵌珍珠寶石金項鏈 唐 1957年陝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周徑43厘米,重81克。

31】這條項鏈由28個金質球形飾組成,球飾上各嵌有10顆珍珠,金球分左右兩組,各球之間系用多股金絲編織的鏈索連接

32】鏈的上端用一個金鈕飾連接,金鈕中為一個圓形金飾,上面鑲嵌一個刻有陰紋馴鹿的深藍色珠飾。項鏈的下端為下垂珠飾,居中為一嵌雞血石和24顆珍珠的圓形金飾,兩側各有一四邊內取得方形金飾,最下掛一心形藍色垂珠。此金項鏈從製作工藝和裝飾形制來看,頗有波斯藝術風格哎,多麼漂亮的項鏈啊

33】「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拓本,原碑藏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1623年陝西周至縣出土,高2.36米,寬0.86米,厚0.25米。此碑建於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記載了景教(即基督教聶斯脫利派傳到中國的叫法)的基本教義和在中國的傳播流行情況。景教在公元635年傳到中國,此碑刻於公元781年,碑文記載了景教的教旨、教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及景教徒在我國唐代150年中的活動情況。大秦即東羅馬帝國。這個碑也是我國64件禁止出國的文物之一,國寶級文物,

34】貼一張三樓的古代青銅器展的國寶、64件禁止出國的文物之一-----大盂鼎 西周傳陝西郿縣出土 高102厘米,重153公斤。鼎內壁有291個字,記載周康王冊命貴族盂的史實,銘文記述周朝開國經驗集殷商滅亡的教訓,叮囑盂要恭敬辦事,不得酗酒等。盂鑄造的青銅鼎有2件,一大一小,分別稱大、小盂鼎。小盂鼎已丟失,大盂鼎是現存西周重器之一。

35】呵呵,看累了吧?貼張在抓拍於國博門口排隊的人----我要看國博!


推薦閱讀:

[考古日報Vol.28]江西南昌發現東晉家族墓葬,有紀年銘文磚
故事|珍寶飄零:恭王府舊藏文物散落尋蹤(二)
中國出土過哪些驚艷世界的文物?
【文物新編】十四世紀之前的陶瓷茶具與茶事,乾貨滿滿→
如果敦煌文獻沒有流散,那現狀會是怎麼樣的呢?

TAG:中國 | 國家 | 博物館 | 文物 | 陝西 | 國家博物館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