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代羊城八景的研究(清代迄今)

清代羊城八景根據乾隆《廣州府志》稱為:

  粵秀連峰、琶洲砥柱、五仙霞洞、孤兀禺山、鎮海層樓、浮丘丹井、西樵雲瀑、東海魚珠。

  粵秀連峰 粵秀連峰指粵秀山區一群峰巒而言。粵秀山在元代起即已開發。元代只有「粵台秋月」一景。而到明代則有兩景,即「越秀松濤」和「象山樵歌」,由點到面了。清代更成片開發,稱為「粵秀連峰」,東西約2公里。其中峰巒起伏,今天有名字的即有西竺(43米)、翻龍(84米)、鯉魚(55米)、三眼灶(52米)、桂花(60米)、木殼(56米)、越秀山等。此外,還有四方炮台等高點。這些丘陵有成山之勢,故稱為越秀山區。今闢為越秀公園。它的北面有一條通谷和白雲山區分開。也是今天環市路通過的谷地。清代這片丘陵是林木密茂、景色宜人的風景區。

  這片崗地兩側有斷層,三元里溫泉就是沿這斷裂湧上的。

  琶洲砥柱 琶洲是指廣州東南處20公里處,珠江中的一個江心洲而言。今天琶洲已與南岸相連。但在清代以前,珠江四周環繞,故為自南海歸航廣州的目標,到琶洲即入廣州的路標了。因其山高20~40米,山勢頂部山形似琵琶,故稱為琵琶洲。早在宋代番舶即用此洲為導航。宋以後,山崗四周積沙,琵琶洲擴大。1598年建琶洲塔在崗上。郭《通志》卷十四稱:「萬曆戊戌於洲上建九級浮屠,屹峙海中,壯廣形勝,名曰海鰲。」可見在明代已成為廣州郊區勝景之一,故入清即成為八景之一。

  海鰲塔八面磚砌,八角懸鐘,屹立煙波之上,為海船入省三關之首。即海鰲、海印、海珠(三關在清代均多改成炮台)。可見是海防要衝。

  五仙霞洞 「五仙霞洞」指五仙觀而言。自明至清不衰,觀面積不大,但通明閣、三元殿、禁鐘樓各有勝處。而仙人熶跡、石麒麟、大禁鍾(1377年鑄)、仙人泥塑都很吸引遊人,加以地處鬧市之中。正如《大明一統志》宋古城之詩:「人間自覺無閑暇,城時誰知有洞天。」今除仙人泥塑外,各物仍存。如大鐘、廟門麒麟、仙人熶跡、嶺南第一樓等,並已修繕開放。南海廟銅鼓(唐林靄得自古墳),亦寄存於此。

  孤兀禺山 禺山指今中山四路禺山書院一帶而言。因此處為城內最高地點,清代在此有禺山書院建立,又是城內中心地點,西側為藩府所在。按阮《通志》這裡還有關帝廟所在,故為遊人集中地點。加上這裡林木繁多,明代已是「其上多松柏」(黃《通志》)。清代稱為高坡。城隍廟亦建於此。向稱「禺山」。但自1978年在禺山書院內掘防空濠發現5米以下仍為泰漢時代木建築結構,實為南越王宮殿遺址,則禺山實不存在。

  鎮海層樓 鎮海樓建於觀音山高點上,為明代廣州城最高點,登樓一覽,珠江如帶,全城在望。樓高五層,俗稱五層樓。今闢為廣州市博物館。此樓在明不入八景。因郭《通志》記載樓高八丈多(洪武七年與擴北城一起建成)。到清初用「計費巨萬,壯麗堅緻」(見《粵東詩海》),「高十餘丈」(《駐粵八旗志》)。故鎮海樓成為嶺南第一樓,入清以後,樓冠全城,名人雅集,遂成一景。

  浮丘丹井 浮丘是指今天西門口外的石崗街上石崗。這片石崗今天已為馬路面所利用。即在中山六路路面下,石崗高度只有幾十厘米,出露面積和籃球場大小,其上有幾十厘米高礫岩層突起。浮丘寺寺門在光復路(第五甫)入。拆建馬路時曾鑿低石崗一部分。今天在積金巷(即相傳浮丘公在此撒豆成金的撒金巷)還可見到紅色砂岩。所謂石崗即為砂岩露頭所成。

  浮丘得名是丘如浮於水中。《南海百詠》稱:「按《羅山記》浮丘即羅山,朱明之門戶,先在水中,若丘陵之浮,今山之四面,篙痕宛然。有陳崇義者,年百十二歲,說為兒時猶見山根艟船數千,今山去海邊三四里,盡為人煙井肆之地。」可見宋代情況已和今天相似。而宋以前百多年,則仍在水中。按群眾及古書所記「篙痕」,往往即為河邊流水旋渦侵蝕成的甌穴。

  宋時,丘下有珊瑚井(見《輿地紀勝》),傳說晉葛洪飲此井水,有海神獻珊瑚得名。明代開闢為遊覽區,清初仍盛。「篙痕」道光間鑿去,但八景仍在,即紫煙樓、晚沐堂、珊瑚井、大雅堂、留舄亭、朱明館、挹袖軒、聽笙亭(見《白雲粵秀二山合志》)。當時珊瑚井旁野生有熸薟草,三月上已,遊人採集,視如靈芝仙草。故選入八景。

  西樵雲瀑 西樵指南海西樵山,距廣州68公里。因山上多樹可樵得名樵山。東樵為羅浮,西樵即此山。「南粵名山數二樵」,故入清代選為八景。景色以「雲瀑」著名,即指「白雲飛瀑」一景。本來西樵山即以瀑布、泉水出名,有瀑布28處。因為山體為堅硬粗面岩所成,又多裂隙,故易成為流泉飛瀑。其中白雲洞中的「飛流千尺」更是出名,簡稱它為「雲瀑」。而瀑布衝下,侵蝕成為深潭,即「白雲洞」。因水汽飛濺,常成雲霧,飄出洞外而得名。一說是白雲先生於此讀書得名。這個壺形的瀑布穴,有如石室,故以洞名。瀑布高40米,上面還有兩級,即雲外瀑,落差20多米;龍涎瀑,落差一二十米。

  「西樵雲瀑」列為羊城八景之一,也說明當日廣州的範圍已擴大了許多。而白雲洞及雲瀑上下的風景點,在清代已很成熟。今天白雲仙館即為清代開闢,曾為廣州道教活動中心之一。

  東海魚珠 東海是指珠江東面廣闊的河段而言,魚珠是指江中突起的礁石而言。這是一片由紅色砂岩、礫岩所成的礁石,浮沉波際,俗名魚珠石。它和海印石、海珠石同一性質,即在珠江沖蝕紅色砂岩層後,殘留的江心石塊。對面為相對崗。當時魚珠石四面被水圍繞,由於石塊被波濤沖刷,圓凈如珠。又因北面一山像魚張口向珠,故稱魚珠。由於當中流,故建炮台其上。今則已和北岸聯合,成為黃埔港陸地。石亦埋於地中。魚珠石已成陳跡。

推薦閱讀:

八字研究?????精論[十三]
(12)【經典解讀】《窮通寶鑒》研究之甲日辰月
【菲律賓研究】張行:杜特爾特訪華,菲美真會分手嗎?
Nature:胰腺癌研究重大發現!基因複製或能解釋胰腺癌的侵襲性和轉移性
大學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TAG: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