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大陸應提出具體統一方案

 (聯合早報網訊)台灣旺報報道,兩岸關係發展至今,現階段最為和緩,ECFA簽訂後,目前正進行投資保障協定的商談,兩岸經貿關係將更為深化。但不容否認,兩岸的主權與外交衝突並未因經濟關係的深化而舒緩,政治議題的協商依然遙遙無期,兩岸關係的發展逐漸進入「深水區」令人不能無憂。其中癥結在於台灣人民普遍對前途的不確定感,這與大陸始終未能提出具體而能吸引台灣人民支持的統一方案有關。

  或許大陸認為「一國兩制」就是統一方案,但對台灣而言,「一國兩制」太過模糊。香港、澳門回歸中國實施一國兩制非常成功,但台灣並非港澳,台灣不是殖民地,主權與治權不會由殖民宗主國交還中國大陸。

  站在台灣人的立場,1895年甲午戰爭割讓台灣,並未經過台灣人同意,台灣人突然成為孤臣孽子,殖民期間慘遭日人屠殺超過40萬之眾。1945年抗戰勝利,台灣終於歸還中國,但1949年國共戰爭的結果造成兩岸隔絕60年,兩岸的分離並非台灣人的責任。

  台灣意識未必是台獨,但台灣意識的形成有深沉的歷史背景,大陸需要理解。兩岸關係的發展的確已往和平統一進程邁步,但不容否認,台灣主體意識也隨之增長,從歷年來的民調就不難察覺。兩岸交流越頻繁,相互了解越清晰。台灣人基本上對自己的價值觀和政治體制是認同的,希望與大陸經濟互利互補,卻未必表示願意放棄自己的價值觀與政治體制。

  一國兩制萌芽於1978年,鄧小平說:「如果實現祖國統一,我們在台灣的政策將根據台灣的現實來處理。」1979年全國人大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告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大政方針。1982年鄧小平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鄧六條」,1985年3月第六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把「一國兩制」確定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作為解決台、港、澳問題,實現國家統一的基本方針。

  1995年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提出「江八點」,主張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進行兩岸和平統一談判;李登輝回以「李六條」:在兩岸分治的現實上追求中國統一,以和平的方式解決一切爭端。台灣方面認為兩岸分治的現實必須承認,而且不希望有軍事的壓力。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在2009年提出「胡六點」,提到維護國家主權,協商涉外事務;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也就是進行外交和軍事協商。但馬英九沒有正面回應,僅以「同舟共濟、相互扶持、深化合作、開創未來」十六字訣回應。而且馬英九在競選時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主張,在選後也成為兩岸政策的主軸。大陸對馬英九的統一立場顯然並不滿意,也憂心台灣政黨再輪替,因而持續在國際社會推動「一個中國」具體化。

  

  「一國兩制」的核心是一個國家,顯然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至於「兩制」,是指可以實行不同於大陸的制度,但「中華民國憲法」是否屬於「兩制」範疇?總統選舉是否應該停止?如果憲法必須廢止,領導人選舉可以繼續,那麼,憲法應如何取得廢止的合法程序?「總統」選舉的法源又何在?其中涉及極為複雜的政治與法律問題,並未見大陸官方或民間智庫有任何研究與規畫。

  統一在台灣仍然未取得普遍的民意支持,如果要在台灣打造和平統一的願景,加快和平統一的進程,大陸必須提出能夠讓台灣人民接受的具體統一方案。至少不能讓台灣人有「被并吞」、「被矮化」、「受傷害」的感覺,在生活福祉與價值體系上更不能「被打折」。

  對台灣人而言,兩岸最佳狀態是維持現狀,統一還需要漫長的過程。就算統一支持者也認為,必須時機成熟才能水到渠成,這包括兩岸在價值觀、政治體制、經濟條件、社會結構、文化傳承、生活習慣趨於一致,才有談統一的條件。目前,大陸經濟條件雖然已大幅改善,但兩岸在其他方面仍存差距。一般認為,兩岸仍不宜進入統一協商階段。

  兩岸關係呈現祥和互動榮景,但未來仍然充滿風險。面對風險,大陸如果對台灣與祖國分裂百年的悲情歷史提出能撫慰人心的論述,對「一國兩制」的具體內涵,或統一的具體條件與程序能提出明確的規畫,兩岸關係當能迅速脫離深水區,進入風和日麗的新境界。


推薦閱讀: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圖解-中國老年網 - 《老年文摘》報社網站
拼布也時尚---包頭晚報數字報刊平台---包頭新聞網---包頭日報社主辦
揚州日報社--揚州晚報
聯合早報社論:劍拔弩張的中日關係
人民日報社150件大事

TAG:大陸 | 方案 | 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