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幅裸體攝影作品誕生記
1984年仲夏,20多歲的宜昌攝影家肖萱安以長江三峽風土人情為題材,深入到位於西陵峽和巫峽之間的恩施州採風,偶然進入龍船河(今湖北巴東神農溪),有幸「撞」見了隱藏在鄂西深山的「裸纖」風景,並將此風景拍攝成照片後,在全國參展及發表。由此,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幅國家級展覽上的裸體攝影作品《縴夫》。1984年攝
沿渡河村處於重山包圍之中,對外唯一的交通道是村子前的一條彎曲的河流,這就是發源於神農架的龍船河。沿渡河及上游村落居民的生活物資都只能從水道上運輸過來。神農溪水深不足,激流險灘多且深淺不一,素有「一里三灣,灣灣見灘」之說,縴夫的職業由此而生。縴夫整天泡在江水中,穿著衣服工作不方便,因為當時的衣服都是自家織的土布,一旦沾水,就容易貼在身上,將皮膚磨破,所以只能裸體拉縴。1985年攝
船到沿渡河村則止,縴夫們從船上拉出長長的纖繩,熟練地套上肩頭,撐蒿人站在船尾,用碗口粗的竹篙撐在船尾。隨著「嗨—嗨—」的號子聲響起,縴夫們開始拉著船逆流向上,撐篙人一彎一彈地掌握著船的方向,船慢慢地移動了。船底硌著河底的鵝卵石,咯咯作響。縴夫們埋頭拉縴,雙腳緊緊地蹬著水底的鵝卵石,一步步埋頭前進,陽光曬在他們黝黑的肩頭、背上和光溜溜的屁股上,折射出金色的油光,折射著勞動之美,力量之美,肌膚健碩之美。1986年攝
肖萱安當時拍攝了一百多張,他從中精心挑選了一張,取名《縴夫》,懷著興奮的心情將其沖印了十多張,分別投遞到多家報刊和影展,但受當時環境的影響,所投稿件皆石沉大海。歷經波折,後來通過湖北省群藝館吳志堅老師,《縴夫》被引薦到楊紹明、鮑昆、王文瀾、王志平等一批在攝影界具有影響的著名攝影家手中。同年,《縴夫》出現在他們策展的《十年一瞬間》影展之上,肖萱安作為攝影作者,也被邀請到現場,在新聞發布會上,肖萱安介紹了《縴夫》的拍攝過程。也正是有了這個影展的肯定,才有了建國以來第一張人體攝影作品在國家級展覽上的公開展出。
不經意間,《縴夫》一炮走紅了。《十年一瞬間》影展上,《縴夫》贏得了太多的目光,而後在上海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影展也展出了《縴夫》,1986年《大眾攝影》雜誌以全頁篇幅刊發了這幅作品,並配了專業評論。此後一年多時間裡,《縴夫》被全國多家報刊及專業攝影雜誌轉發。1999年,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之際,中國攝影家協會編撰了一部反映中國攝影50年的專輯,肖萱安的《縴夫》作為新中國第一張人體攝影作品被入選其中。
1987年攝後來,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三峽庫區交通條件日益改善,以拉縴謀生的裸纖逐漸消失,拉縴也逐漸演變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旅遊新項目。2005年,三峽工程二期蓄水後,神農溪風景區20公里的溪流變成美麗的平湖,裸體拉縴的淺灘已經完全不復存在,三峽縴夫也隨之消失,永遠遺留在了歷史的長卷里。1988年攝
肖萱安 簡介
肖萱安,199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系,現為湖北宜昌市群眾藝術館研究館員,三峽大學客座教授,第四屆、第五屆市政協委員,宜昌市第七屆優秀市管專家。
2014年元月《156水位消失的風景》20幅作品參加西雙版納國際攝影展獲最佳攝影師提名獎。
2012年《佛》參加交文化鄱部主辦的2012群星璀璨.全國群眾美術書法攝影優秀作品展,獲金牌獎。
2012年《消失的佛像》在西雙版納國際攝影節,獲最佳攝影師大獎。
2012年《誰的房間》(與顏長江合作)參加連州國際攝影節展。
2012年在大理國際攝影節展,《哀嚎羅漢》獲十佳先鋒攝影師獎。
2011年《歸山》(與顏長江合作),連州國際攝影節展,獲評委會特別獎。
2009年《讀報》參加連洲國際攝影節展出。
2008年在湖北省藝術館參《媒介的方式》攝影藝術系列展共30幅被藝術館收藏。
2007年作品《功德無量》參加第22屆全國攝影藝術展。
2006作品《縴夫》、《遠祖》、《束縛與運動》參加「攝影中國」--中國攝影50年展覽。
2006年第二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三峽移民檔案》,《祭》(現場裝置攝影)群展。
2004年作品《湖北秭歸舊屋靖拆現場的工人午餐飯盒》、《重慶奉節三峽工程蓄水前最大一次清庫行動》參加了《中國人本》攝影展,並都被中國廣東美術館收藏。
2003年作品《彝族最後一個奴隸主的葬禮》系列攝影作品獲第四屆國際民俗攝影「人類貢獻獎」傳統禮儀類文獻獎。
1988年全國「艱巨歷程」公開賽作品《束縛與運動》獲最佳構思獎。
1988年中國現代攝影88展作品《生命之火》。
1986年全國青年攝影大獎賽作品《遠祖》獲最佳構思獎。
1986年《縴夫》作為新中國建國後第一幅人體作品發表.參展「十年一舜間」影展。
1986年《縴夫》參展「上海第一屆國際攝影展」。
長按下方二維碼,一鍵關注"雅昌攝影公眾號"!
推薦閱讀:
※山川情攝影作品1
※更喜岷山千里雪(攝影作品)【絕品收藏】
※難得一見的國外精彩攝影作品欣賞【極品美圖】
※山川情攝影作品8
※私藏的Instagram攝影師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