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消食化痰降血脂

消食化痰降血脂
□ 餘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高脂血症又稱血脂異常,是血液脂質代謝異常的簡稱,主要是指血中總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過高,以及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過低。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脂質在血管內皮沉積引起,產生冠心病和周圍血管病,以及脂質在真皮內沉積形成黃色瘤等。山西中醫學院第二中醫院高建忠老師曾在北京會診一位胸悶兼有高脂血症的患者,診治3次,服藥21劑,療效顯著。

  馬某,男,56歲。2010年3月3日初診。患者近2月來胸悶明顯,時發心悸。服用中草藥及「丹參滴丸」等藥物治療,效果不顯。診見:胸悶時輕時重,時發心悸,伴見納食尚可,食後腹脹,脅下滿悶,矢氣較頻,大便每日2~3行,食冷物後則易瀉下,不喜飲水,手足心熱,周身酸疼,雙下肢浮腫,睡眠欠佳。身體偏胖,舌暗淡紫,舌苔白膩,脈沉細。既往有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症史。3天前複查血脂:甘油三酯6.3mmol/L,膽固醇2.1mmol/L。辨證為食積鬱滯,痰濁痹阻,升降失司。治以消食開郁,化痰寬胸為法,方以保和丸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處方:焦山楂24克,炒神曲9克,茯苓15克,陳皮9克,清半夏9克,連翹12克,炒萊菔子12克,瓜蔞皮15克,薤白12克,枳實9克,竹茹9克。7劑,水煎服。

  2010年3月10日二診:胸悶、腹脹減輕,近幾日未發作心悸。舌、脈同前。上方加蒼朮9克。7劑,水煎服。

  2010年3月17日三診:患者自訴身體從未有現在這樣舒服,周身覺筋骨肌肉伸展舒暢,胸悶、心悸、腹脹、脅下滿悶已無,納食好,大便日1行,睡眠好,雙下肢已無浮腫。3月15日查血生化系列,血脂恢復正常。今日又複查一次,甘油三酯4.9mmol/L,膽固醇1.6mmol/L。舌質淡暗,苔膩減輕,脈沉細。痰濁漸去,升降漸復,治需運脾兼清余邪。處方:生白朮30克,生薏苡仁30克,澤蘭12克,佩蘭12克,全瓜蔞30克。7劑,水煎服。囑清淡飲食,戒煙限酒,適當鍛煉,生活規律。

  3個月後電話隨訪,無明顯不適,血脂正常。

  按:本案患者有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病史,近2月又見胸悶、心悸,儘管西醫未明確診斷「冠心病」,但從理論推導,此胸悶、心悸當為冠心病之先兆。前醫治療也著眼於「心血管病」,但主要以活血化瘀,或益氣活血為治療大法,收效平平。高建忠臨診,非常重視西醫診斷,曾教導我們說:「作為一名現代中醫,不懂西醫是不容易適應臨床的。面對一名患者,西醫診斷這一關必須過,這有助於我們判斷預後、判定療程。臨床是不允許我們把『胃癌』當作『胃痛』來治療的,也不允許我們把『宮頸癌』當作『帶下病』來治療。」但同時又告誡我們:「當我們辨證論治開中藥處方時,腦子裡千萬不要想西醫,只以地道的中醫理論去指導辨證處方。」高建忠臨證不主張中西醫結合,主張中、西醫分開,分別單用而不要混用。正如本案,並沒有因「高脂血症」而加用「降血脂中藥」,也沒有考慮到有「冠心病」可能而加用活血化瘀葯,而是嚴格而簡單地按照中醫理論辨證論治,辨為食積即消食,辨為痰阻即化痰。

  案中處方、用藥並無出奇之處,只是在辨證時能辨出食積,用方時想到用保和丸,值得我們學習、體會。畢竟,患者為成人而非小兒,病程較長而非暴病,脈象沉細而非沉滑,病屬「循環系統病」而非「消化系統病」等等,有足夠干擾因素讓我們無法辨出食積,無法想到用保和丸。但當我們讀本案時,又覺得辨為食積、選用保和丸卻是合情合理,並非難事。當問及為何食積脈不見沉滑而見沉細,回答是:單純食積可見沉滑,合併濕邪、正虛等多不見典型脈象。

推薦閱讀:

不吃藥可以降低血脂么?
高血脂盯上年輕人 4徵兆教你識別
吃他汀類藥物的注意事項
燕麥、核桃降血脂 高血脂患者宜多食
自製糖漬金桔(化痰,止渴,消食,醒酒,可以防治感冒、降低血脂)

TAG:血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