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七一集)——(第五八0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五十五面第三行,「故經雲」,從這看起:
「故經云:菩薩摩訶薩恆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若始學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專至,無不往生,不須疑也。」這是《安樂集》上的話,《安樂集》是道綽大師著作,也是解釋《無量壽經》。前面告訴我們,但知念念不可得,這就是智慧。念念不可得,知道的人不多,這是什麼?這是諸法實相,確確實實是這樣的。可是知道念念不可得,還能夠繫念相續不斷,就是這一句佛號,一句接一句佛號不斷,這是功德。諸位想想,什麼是功德?為什麼他說是功德?知道念念不可得是智慧,用智慧來做事情統統是功德。如果著了相?著了相就是福德,功德跟福德差別在此地。不知道念念不可得而淨念相繼,這個佛號不斷,這是福德;知道念念不可得就變成功德了,福德就變成功德,差別在此地。
我們知不知道?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因為經聽多了,說這個有這麼一點印象了,特別是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世尊問菩薩,「心有所念」,這是講凡夫,凡夫心裡起個念頭,這一念裡頭有幾念?就曉得這個念頭很粗,這一念當中有多少個細念頭在裡頭?有幾相、有幾識?你看這一念裡頭這麼複雜。彌勒菩薩回答,其實佛菩薩一問一答是讓我們聽的,是讓我們在這裡學習。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彈指。一彈指的時間太短,三十二億百千念,它的單位是百千,十個千是一萬,一百千是十萬,也就是說三十二億乘十萬,得出這個數字是三百二十兆,你看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這麼多念頭。念念成形,成形就是世尊所問的相,那有幾個相,每一個念頭都有相,相是物質現象。有幾識?識是受想行識,是精神現象,叫「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彌勒菩薩說的。
每一個現象裡頭都有受想行識。諸位要曉得,一彈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現在我們習慣用秒,那我們一秒鐘能彈幾次?我能彈四次,我相信有比我彈得快的,年輕力壯的,如果他彈五次,五乘三百二十,就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念頭,有這麼多的念頭,每一個念頭都具足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物質是色,受想行識是精神,所以精神跟物質是分不開的。你看看那麼細的念頭裡頭,受想行識具足。我們這才明瞭,《心經》上講的,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什麼五蘊皆空?就是一秒鐘,我們講的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個念頭五蘊皆空。這是什麼?這是物質、精神最基本的,所有一切法都是從這變出來的。《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法是真的,你知道這個念念不可得,這是智慧。為什麼?念念不可得,你心就放下了,你什麼念頭都不起了。
所以知道萬法皆空,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念不間斷;知道極樂世界也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還願意生到極樂世界,願意親近阿彌陀佛,這是什麼?這是功德,智慧功德。所以經雲菩薩摩訶薩恆以,恆是不間斷,永遠是這樣的,以功德智慧修其心。為什麼?因為他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他用這種方法他能把無始無明習氣斷盡,斷盡他就證得圓滿的佛果,《華嚴經》講的妙覺如來,在等覺之上,那就圓滿成就了。所以這一句很深,意味很濃,我們要細心去體會它,這是大菩薩的事情,菩薩摩訶薩,至少都是圓教初住,別教初地以上,這他們修的。
「若始學者未能破相。」什麼叫破相?知道念念不可得就破相了,即相離相,他不執著了。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他心地清淨,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叫離相。這不是我們初學的人,初學的人做不到。未離相,「但能依相專至」,這裡頭最重要就是專至,我們依相不要緊,用妄心可以,只要你專到極處,專念阿彌陀佛。你看本經修行宗旨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那個一向專念就是此地講的依相專至。你就依靠阿彌陀佛的相,依靠極樂世界的相,念念只求極樂世界、只求阿彌陀佛,這就對了,決定往生。要緊的不要疑惑,決定不疑惑,你就決定得生;疑惑也能夠生,生到邊地疑城。何必要疑?能夠完全不疑,那就是這部經要真正用心去學習,都搞清楚、搞明白了,疑惑就沒有了,沒有一個不往生。
遇到這個法門,那是過去生中無量的善根,曾經供養諸佛如來,得諸佛如來的加持,你才能遇得到。遇到之後你能相信,你能夠理解,你能夠發心,發什麼心?發心求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成佛之後就倒駕慈航,再到這個世界來度眾生。那就不是到這一個世界了,十方諸佛無量無邊的剎土,絕大多數裡面都有六道輪迴,到六道裡去度眾生,到極樂世界你就都見到了。在我們這個世間業障深重,沒法子,見不到。可是記住,前面經上說得很清楚,真正是一句佛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個一點不假。為什麼我們念佛的時候沒有這種效果?沒有效果,我們沒有至心,沒有專至,專至就會起這麼大的力量。我們念佛當然能滅罪,滅不了這麼多。如果是專至,我什麼都不想了,我就想離開這個世間,就想到極樂世界,那這個心念佛,真的一念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以你到了極樂世界,那個罪業也是差不多都消盡了。佛經上講的話,句句都是真實的,絕沒有一句是假話。佛是方便說?不是的,佛句句是真實說。
「道綽大師此言」,這上面三行半,你看《安樂集》上講的全是道綽大師說的。道綽此言,「剖開諸佛秘藏」,這一段開示講得太好,「直顯淨宗心髓」,黃念
我們知道,就好像科學家,彌勒菩薩說的這個現象,德國的普朗克博士他發現了。普朗克是愛因斯坦的老師,一生專門研究量子的。他的研究報告告訴我們,他說宇宙之間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什麼?他把物質的底牌掀出來了,物質是意念變現出來的,不是真的,假的,也就是念頭變現的。換句話說,先有念頭,後有物質。而意念能夠改變物質。今天地球出了毛病,到處都有災難,什麼原因?念頭出了問題,統統是不善的念頭。這是佛在《楞嚴經》上說得好,貪的念頭,貪婪,無止境的貪婪,感應的是什麼?水災、洪水、海水上升、江河氾濫,感這個;瞋恚,這發脾氣,感得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感得這個東西。我們起心動念有關係,跟地球有關係,不但跟地球有關係,跟整個宇宙都有關係,因為整個宇宙跟我們是一體的。宇宙確實就像一個電網,看不見的一個電網,我們動一點點念頭,遍法界虛空界全知道了,這個事情也被最近的科學家發現了。我們只要謹慎我們的念頭,可別錯了,與性德相應,一切美好。愚痴的念頭,愚痴,不了解事理,不了解事實真相,感應的是風災;傲慢感應的是地震。懷疑是最麻煩,比前面三個還嚴重,懷疑什麼?對應的是大地鬆散了。這大地是堅固的,出了毛病大地組織鬆了,就很容易陷下去。現在我們常常聽說天坑地陷,那個原因是什麼?懷疑。懷疑到嚴重的時候,我們這個陸地沉到海底,高山崩塌下來。換句話說,就是貪瞋痴慢疑,對我們自己的身體,貪瞋痴慢疑感應五臟六腑的病毒,對外面山河大地帶來這麼多災難。我們要救這個災難,實在講不難!念頭轉過來,不貪就沒有水災,不瞋恨就沒有火災,不愚痴就沒有風災,不傲慢就沒有地震,不懷疑,大地就安定,像《地藏經》上講的「堅牢地神」,這個地球上不會出毛病。如果你對這個懷疑,不相信;不相信,地就會塌下去,山就會崩下來,你不相信。現在這個時代,我覺得煩惱裡最嚴重的就是懷疑,因為他懷疑,所以前面他都不相信,如果人不懷疑,前面就相信了。所以懷疑是所有一切災難,一切疾病、災禍的根本原因。
你看現在麻煩,對古聖先賢懷疑,對佛菩薩懷疑,這真叫死路一條。這在中國過去社會裡頭從來沒有的,有懷疑的很少數、極少數的人,現在的懷疑太普遍,到處都是。懷疑的人真可憐,他連自己都不相信,活得真可憐。在家裡父母不相信,結婚了夫妻不相信,兒女不相信,兄弟不相信,朋友不相信,在整個社會他找不到一個相信的人,你說這個人活得多可憐。不相信世間有好人,這是什麼?這是西洋人的思想。中國不是的,中國自古以來是不懷疑,相信,你看仁義禮智信,信為道元功德母。中國人有自信,相信父母,兄弟姐妹沒有不相信的,朋友都有信。這個信怎麼樣才能夠把它建立起來?對聖賢的教誨,你看幾千年來哪有產生過懷疑的?只有這個時代。
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十歲以前生長在農村,農莊裡面人家要是發生糾紛,找個人來評理,找誰?私塾裡的先生,私塾先生,孔老夫子怎麼講的,大家沒話說,事情馬上就擺平,不需要法律,不需要警察。這個教書先生,孔老夫子怎麼講的,孟夫子怎麼講的,心平了,事情馬上解決了。他對傳統文化有信心,對聖賢有信心,你看對三家村裡頭教私塾的窮秀才,他對他都有信心。讀書人、明理的人,他都有信心,現在沒有了。現在眼看這個災難怎麼辦?我告訴大家一句話,有信心的人,有仁義禮智信的人,不遭災難。這就是我們幫不了社會,我們可以幫自己,我們可以幫自己家,這一家,這肯定做得到。建立信心重要!聖賢的經典要講。你看前面《仁王經》上說的,講到什麼?正法、像法、末法,最後是滅法,滅法它沒有講,我加上去的。什麼叫正法?有講經的人,有學習經教的人,有證果的人,這是正法。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的一千年,有!正法時期。第二個時期像法,像法有講經的人,有學習經教的人,有真正有修行的人,證果的人沒有了,那叫像法。末法是什麼?末法有講經的人,沒有真修的人,沒有證果的人,這叫末法。什麼叫滅法?講經的人沒有了,法就滅掉。
這個教學多重要,講經就是教學,中國老祖宗知道,「建
下面引用《金剛經》一句話來作證,《金剛經》:「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離一切諸相是什麼?六根對六塵境界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叫做離一切諸相。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眼見色,耳聞聲,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的境界。凡夫做不到,凡夫見色聞聲他起心動念,喜歡的他就生貪愛,不喜歡的他就生嫉妒、瞋恚,他就造業。諸佛菩薩見色聞聲他不造業,他沒有分別執著,他沒有起心動念,所以則名諸佛。當然這個境界,「實非凡夫生滅之心所能及也」,我們知道諸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我們沒有辦法離一切諸相,他們有辦法。「淨宗妙用,實為方便中之方便」,因為它依相專至。
我從年輕的時候,李炳南老居士就常常教導我們,就用這個方法。他老人家教我們換心,我們這個心裡頭不是亂七八糟的嗎?想東想西,把這個統統放下,換成阿彌陀佛。把阿彌陀佛請進來,這心裡頭亂七八糟的東西丟出去,阿彌陀佛引進來住在你心當中,他說你就成佛了。這就叫什麼?這就叫住相,專至,依相專至,這個方法好。怎麼知道自己真的把阿彌陀佛請進來?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不起心、不動念他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沒離開,這個法子好!這個法子沒有一個人不往生,沒有一個人不成佛,因為它的道理,「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阿彌陀佛從哪來的?大乘經上講得好,「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阿彌陀佛是我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這是大乘經裡面講的道理的總綱領,「一切法從心想生」。極樂世界是我心想生,阿彌陀佛也是我心想生。雖然,這經上講得很清楚,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之成就。那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我在前面給大家做比喻,阿彌陀佛好像是老闆,我們加入股東,我念一聲阿彌陀佛的時候就加一份股東進去,念得愈多,那我的股份就愈多,我跟阿彌陀佛不二。一定要有這個想法,這個想法是正確的,這絕不是假的。聲聲阿彌陀佛就在那裡增加我們的股份,你念得愈多,你的股份就愈多,這個大家好懂。別在世間搞什麼股東,那你就錯了,那是搞三途六道。我們加入阿彌陀佛的股東,這個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很快就成佛了。千萬別搞錯了,現在講投資,到極樂世界去投資。淨宗的妙用,真的是方便當中的方便。我們看底下一段經文:
【阿逸多。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廣大異門。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眾生於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於須臾頃為他演說。勸令聽聞。不生憂惱。乃至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於無上道。終不退轉。】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世尊復舉諸大威德菩薩,因未聞此法而退轉菩提,彌顯流通此經之要」,特別顯示出來,不能不流通,不能不為人演說。為人演說就是我剛才的比喻,就是向極樂世界投資。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大老闆,我們投股東,我們投資進去,這個大家好懂。念佛,一聲佛號就等於說投資一塊錢,一百聲佛號你就投資一百塊錢,都投資到那裡去了,愈多愈好,一天念一萬聲佛號可不得了!你要真曉得這個好處的話,你拚命投資。你看,有一億菩薩沒有機緣遇到這個法門,他們退轉了。
我們再繼續看下面註解,『如是等類大威德者』,這是指誰?「乃能生佛法廣大異門之大士。異門對下句中之此法而言」。這些大菩薩,大士是摩訶薩的稱呼,我們稱觀音菩薩稱大士,稱彌勒菩薩、文殊、普賢都稱大士,大士是大菩薩。「此法」就是淨土法門。「異門者,淨土以外其餘種種法門也」,這個異門是指八萬四千法門,四弘誓願裡面所說的無量法門,是這個意思,淨土之外的。「經云:涅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總的一句話來說都得放下,放下就是。我在早年,是二十六歲的時候,遇到章嘉大師,頭一天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佛法這樣的殊勝,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就能夠契入?這個老人告訴我,我遇到他那一年,我二十六歲,大師六十五歲,他大我三十九歲,祖父輩的,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你就入門了,你就能契入境界。到我們深入經藏之後才曉得,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修學的總綱領是什麼?還是看破、放下。不同的方法幫助你看破,不同的方法幫助你放下,總綱領就是看破、放下,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這樁事情,放下很容易,看破很難,這
佛說法真的是有方便,你看他教學四十九年,為大家奠定基礎。前面十二年等於是小學,講什麼東西?講小法。小法的內容是什麼?是倫理、是道德、是因果,小乘經,以這個為中心,大家聽得懂,人家喜歡接受。這十二年基礎奠定好了,往上提升講方等。方等是大乘的開始,就是預備班,把你提升起來了,八年。加上前面十二年,二十年。跟佛已經學了二十年,聽了二十年經,佛才講真話,講一切法空,般若。般若講多少年?二十二年。這二十二年所講的,《心經》就是《般若經》的總的綱領、總的原則,全給你講空。六百卷《大般若》核心就是《心經》,所以《心經》是六百卷《般若》的中心,《金剛經》是六百卷《般若》的綱領,《心經》是綱領的綱領。總結一句話就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佛講這個二十二年,大家真明白了,明白就真放下。最後八年講《法華》,把他帶到一真法界,法華好比是研究所,統統
我們再繼續看下面,「是諸菩薩,雖能於佛法中,開顯淨宗以外之種種方便法門」。就是這些菩薩們,他們有能力,開是開示,是講經教學,顯是顯示,是把它做出來給大家看,淨宗以外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說明他們修學,他們都在真幹。「但以未聞此法故」,淨宗法門沒有聽說過。那就是這些菩薩當中善根深厚的有成就,善根稍微差一點的被淘汰掉,好像參加考試分數不夠被淘汰掉了,多少人?「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退退到哪裡去了?退到聲聞、緣覺,退到權教菩薩。如果他要是遇到淨宗法門的話,這些菩薩肯定是上品上生。為什麼?他們有很好的基礎,他不是凡人,凡人都能往生,他們還有什麼問題?所以小乘聲聞從須陀洹到阿羅漢,包括辟支佛,他們要遇到這個法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菩薩遇到這個法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這遇不到真可惜。
下面說,「何以故?」假設個問題,為什麼?「以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菩薩都修三昧,三昧就是禪定,禪定功夫不一樣,禪定的等級無量無邊,不一樣,不相同。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菩薩五十一個等級,那就是三昧淺深不同有五十一種。初信菩薩有初信菩薩的三昧,二信就比他高,三信又更高一點,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五十一個位次,五十一個位次再上去就是妙覺,總共五十二個位次。這大分,細分可多了,那有多少種三昧?佛經上講無量三昧,你細分不就是無量嗎?五十二個階級是大分,等級不一樣。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因為念佛三昧太殊勝,得一小小的三昧就能往生。這小小的三昧是什麼?我們平常講功夫成片,實在講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功夫成片這個意思,就是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他什麼都放下了,就叫成片。有這樣的程度就決定得生,生凡聖同居土。程度要高的,凡聖同居土裡頭也有三輩九品,凡聖同居土的上輩,上三品,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都是生死自在。什麼叫自在?想什麼時候往生就可以,你一動念頭佛就來接引你,就生死自在了。有些人壽命很長不要了,我提早往生,佛也來接引你,這妙不可言。我們跟阿彌陀佛這個聯繫非常快速,一絲毫差誤都沒有。下三品的多半要人助念,中三品的助念都不需要了,自己預知時至,什麼時候走清清楚楚。這些,我們這些年來見到很多,一點都不假。所以念佛三昧不容易遇到。「若不聽聞修習,難於究竟自覺。」究竟自覺難,這個究竟自覺是指開悟,先得定,然後就開悟,所以說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難。
「再者,念佛法門是普被三根徑中之徑」,這個徑是指近路,成佛之道,近路當中的近路。「若不聞知此法,則難於普度有情,速脫生死,以圓滿利他之行」,這是菩薩。你要沒有機緣聽到這個法門,你教化眾生為人演說,你想普度眾生速脫生死不容易。實在講自己了生死出三界都相當困難,就是說脫離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上面還有四聖法界,脫離六道輪迴是阿羅漢,阿羅漢必須把見思煩惱斷掉。我們想想,我們這一生有沒有能力把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掉?諸位要知道,八十八品見惑斷掉是什麼地位?小乘初果須陀洹,最低的一個地位。大乘《華嚴經》,這是圓教,十信菩薩初信,十信好比小學,小學十年級,他是一年級,必須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
佛教學常常用歸納的方法,八十八品太複雜,給你講你也記不住,把八十八品見惑歸納為五大類,這就好講了。五大類第一個就是身見,凡夫都執著這個身體是自己,這就是身見,有身見就不行。這個身是假的,不是真的,身不是我,你偏偏執著是我,你就錯了。你看你這一生為這個身造多少業?造善業是為這個身,造惡業也是為這個身,這個身有什麼好處?造惡業墮三途,造善業不過享人天福報。這頭一個難關,佛要叫你看破、放下,身不是我。身不是我,是什麼?是我所有的,要搞清楚。像衣服,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身也是如此,身跟衣服一樣是我所有的,不是我。為什麼?它有生死,生的時候好像衣服穿上,死的時候脫掉了,丟掉了。丟掉怎麼?你又去找一個身,這不就叫投胎嗎?所謂六道輪迴,又去找個身,就這個意思。所以六道裡頭的身都不是自己,叫捨身受身。捨身,這個身體不要了,馬上又去找一個身,這就是六道輪迴。如果身是我,我死了,那哪裡還有輪迴?不就沒有輪迴了嗎?這就說明什麼?沒有死。這學佛頭一個要肯定我沒有死,是我這個衣服壞了,不要了,丟掉了,我沒有死,我又去投胎去了。我是永遠不會死的,你真正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就不會貪生怕死。為什麼?沒有生死,生死是身,我沒有生死,這是不能不知道的一樁大事情。
那現在就講到我的問題了,我迷惑顛倒,沒覺悟,這個狀態叫什麼?叫靈魂。實在靈魂是恭維它的,它不靈。實實在在它是什麼狀況?它迷魂。孔子講得很好,孔子不是不知道,他知道這回事情,孔子稱它叫遊魂。這個正確,為什麼?它不穩定,它速度很大,到處遊蕩,去找有緣的,找到有緣它就投胎去了,它找父母,遊魂。如果它覺悟呢?覺悟就不叫它魂,覺悟的時候我們叫它靈性,佛教裡面稱它作阿賴耶。最重要的它要覺悟,覺悟就不迷了,覺悟它不會在六道裡,它出去了,有能力出去。迷了沒有能力,迷了它的活動範圍就是六道。覺悟了它肯定出六道,所以覺悟叫靈性,那個才是我。一直到成佛,我成佛了,我證得阿羅漢,我證得菩薩,我證得佛果,那是我。所以別再搞六道輪迴,一定先要把身看破,對身完全不留戀,一切隨緣,有很好,沒有也好,不要執著。我都沒有了,何況身外之物?我都放下了,身外之物哪有放不下的!這個才有條件學佛了,你才能夠契入佛的境界,真正很快速你就脫離生死,脫離生死就是脫離六道輪迴,佛經上講的生死就是代表六道輪迴,不再到輪迴裡幹傻事了。輪迴裡頭都是迷惑顛倒,人一覺悟了,他怎麼會在裡頭?所以幫助眾生了生死出三界圓滿利他之行,這是普通所說的,幫助他脫離六道輪迴,往生到聲聞、緣覺、菩薩,叫四聖法界,這是一般菩薩,沒有遇到淨宗法門。遇到淨宗法門那可不得了,他一生怎麼?圓滿成就。此地講的這個圓滿只是脫離六道輪迴。
「於自身則跋涉於艱險之途」,就是菩薩度眾生,沒有聞到這個佛法,對自己來講他在六道這是悲心,自己並沒有成佛,菩薩位次也不高,慈悲心重,就先到六道去度眾生,跋涉於艱險之途。為什麼?怕他心不定,又被六道迷住了。這個情形有,阿羅漢到六道裡來度眾生,又迷了,迷了怎麼樣?退轉,阿羅漢會退轉,退到哪裡?他退得低退到初果,退到須陀洹,不會再退了,須陀洹是個底限。本來他是七年級的學生,一下掉到一年級去了,他不穩定。菩薩也是這樣的,菩薩會墮落到二乘,二乘再墮落的話就墮落到須陀洹,須陀洹是底限。你說這上上下下費多少時間?這就叫艱險之途。「於眾生則導引於坑坎之路」,坑坎是難行的道路,這個道路不平坦,不好走。下頭把原因說出來,「未契如來方便,難入一乘願海」。這是他沒有契入,如來有方便法,這個方便法就是淨土法門、就是念佛方法,你要是依淨土,你就很容易入一乘願海。一乘是佛乘,願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願願度一切眾生,所以他不知道。「是故將有一億菩薩」,這一億並不是個定數,是舉例說的,就是很多很多的菩薩。「因未聞此法而退轉於無上菩提」,可見得這個法重要,這個法難得。佛不吝法,希望這個方法普遍的宣揚,囑咐我們,我們得到之後千萬不能自私,要自行化他,要把這個法介紹給大眾。
「世尊欲令一切凡聖,悉聞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就是這部經。勸令『書寫』,現在不必書寫了,現在印刷流通,我們印經印什麼經?就印這部經。古時候印刷術沒有發明,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沒有印刷術,經典都是手寫的。佛法傳到中國來也是手寫的,翻譯的時候全部手寫的。印刷術是宋朝時候發明的,也就是宋以前都是手寫的本,所以分量很少,流通量不大。現在科學技術進步,要大量去印,愈多愈好。我們把它編成一個善本,這個經夏蓮老會集的,
『供養』,供養是法供養,大乘經裡面佛常常告訴我們,《金剛經》大家念得多,佛在《金剛經》裡說,以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比不上為人說四句偈,就是法供養;《華嚴經》上普賢菩薩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所以我們把經印得很莊嚴,那就是最好的法供養,讓人家拿到這部經心生歡喜,不學佛的人也歡喜,也捨不得把它丟掉。成本高一點沒有關係,讓一切眾生看到都生歡喜心。將來再配上光碟就更容易,配上光碟,大家可以在一起學習,一家人,一個小團體,都能夠好好的學習。『受持』,接受、保持,而不失去。『讀誦』,對著經本這叫讀,離開經本是背誦,念熟了就可以背誦。「信受奉行」,前面是屬於解門,後頭這一句是行門,我們真的相信,真接受了,依教奉行。「復能流通」,最後勸我們流通,流通法寶,就是為人演說。
「雖僅於須臾之頃」,這講時間之短。『為他演說』,說這個經裡頭一段,或者是一句。勸人『聽聞是經』,使之『不生憂惱』,如是說法,乃至至心精進,『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如是之人,『於無上道,終不退轉』。這是什麼?念茲在茲,念念沒有離開極樂世界,念念沒有離開阿彌陀佛,為別人演說,勸人聽聞《無量壽經》,幫助他學習不生憂惱。不生憂惱就是幫助他得到法喜,得到安慰,得到解決憂惱的方法。現在我看這個世間,絕大多數人憂惱就是災難問題,一個是社會動亂,一個是地球災變,這兩大問題大概是全世界的人沒有人不為這個事情憂惱。能不能解決?這《無量壽經》是真能解決,我們前面讀過,前面講過。如是說法,說法契機。乃至至心精進,這是對說法的人講的。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後面這一句很重要,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是阿彌陀佛在因地出家作比丘的時候,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的成就,這極樂世界是這麼來的。我們今天發願迴向,拿什麼迴向?要有真修功德才能迴向,沒有真修的功德那迴向是假的,那屬於空頭支票,不能兌現的,一定自己有真修的功德,拿這個功德來迴向。所以教導我們,晝夜思惟極樂世界,思惟阿彌陀佛,還要思惟阿彌陀四十八願五劫修行的功德。如是之人,於無上道終不退轉,這樣修行的人,對於無上道,成佛之道,絕對不會退轉。
【彼人臨終。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是人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一切如來同所稱讚。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我們看註解。『彼人』即指於此經典為他演說之人」,前面所說的,自行化他這個人。『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這是講災難,這是什麼災難?佛告訴我們,從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當中是十萬億個佛國土,一尊佛國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那我們要經歷多少三千大千世界?十萬億,這到極樂世界。這是假設的,其中有一個佛的世界滿中大火,這個世界統統燒起來,有沒有?有。我們從現代天文望遠鏡裡面看到,星球爆炸,星系爆炸,這是講星系,不是一個星球,整個這一個星系毀滅,這個在太空當中很正常的現象。科學家估計我們的太陽系,六十億年之後會出現這個問題。六十億年之後,就好像星球都老了,到毀滅的時候統統爆炸了,那就是大千世界滿中大火。我們今天在望遠鏡上看到的星雲,那一片光那是火光,像太陽就是個火球,在太陽滿中大火,這是一個星球。如果這一個星系滿中大火,那很可怕,舉這個比喻。
依照這部經典,自行化他的人,縱然是遇到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這叫劫火。你看,「成劫之後為住劫,住劫之後有壞劫,壞劫之末有火風水三災,此火災亦稱劫火」,這就是大三災裡面這個災難。我們現在有人說,明年,很快,明年有個天象,這是科學家承認的,明年有,在哪一天?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號,有一個天象,銀河對齊。銀河的中心跟太陽、地球排成一條直線,這個現象二萬五千三百年才一次,我們這次很幸運碰到了,二萬五千三百年一次,我們這一生遇到了。遇到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所以大家都害怕,怕的是什麼?世界末日,怕的這一天就是劫火滿大千。這個劫火從哪來的?從太陽來的,太陽是個火球。銀河系的核心是黑洞,這也是最近天文學家才發現的。這個黑洞非常大,引力很強,連光都被它吸進去。它的引力很大,這一對齊,跟地球一對齊,就發生像什麼?像太陽、地球、月亮對齊的時候會引起這個海潮,就是潮汐,漲潮、退潮,有這個現象,因為地球表面上是水。那現在是它在當中,太陽在當中,我們在外面,裡面是銀河系核心,那個引力會引發太陽上的風暴,我們中國古人講太陽黑子,太陽的風暴。太陽風暴是火海,那個火海要是吹到地球上來可麻煩了,那真的是不得了。
有沒有可能?去年八月,正好一年,去年八月有一些科學家在澳洲悉尼(雪梨)開會,他們會議是兩天。第一天討論的主題是科學最近的發現,做出報告,我們看到很歡喜,跟佛經上講得非常非常接近,證明佛在三千年前講的東西沒講錯。第二天討論的主題就是二0一二馬雅災難預言,這些科學家有一半認為有可能,另外有一半不太相信,認為災難可能有,不至於那麼嚴重。美國有個科學家布萊登,他給我們做了一個報告,根據他的看法,地球上的人要都能夠覺悟,從今天起斷惡修善,他的話是棄惡揚善,跟斷惡修善是一個意思,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不但災難可以化解,而且會把地球帶上更好的走向。這個說法跟佛經上講的道理一樣,「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念頭一轉變,這個災難就可以化解。要曉得我們的意念,不但能改變地球上的環境,還能改變太空的環境,整個宇宙跟我們念頭息息相關。現在科學家發現了,所以已經有不少科學家轉變方向,去研究這個東西。過去統統研究物理,心理疏忽了,現在轉個方向研究心理,也就是從物質轉向到精神。因為普朗克說的,物質的基礎是精神,能把這個東西研究透徹,就能解決物質現象。所以端正心念非常重要,起心動念是倫理、是道德、是因果,災難就能化解。如果還是懷疑不相信,那個麻煩就很大,那就無法避免。所以讓我們想到,看到這個經上講的大三災,火災、風災、水災,經上告訴我們火災可以燒到初禪天,水災可以淹到二禪天,風災可以吹壞三禪天,這就不是一個地球了,這是一個太陽系的,甚至於比太陽系更大的,宇宙間的災難。
「《仁王經》曰:劫火洞然,大千俱壞。」這兩句話就非常嚴重,是大的星系,大千世界,至少是整個銀河系出了毛病。「又《俱舍論》曰:風吹猛焰燒上天宮,乃至梵宮無遺灰燼。」這是講到大火,燒到哪裡?燒到初禪,初禪天是大梵天,大梵天王的宮殿都被燒掉,這是初禪天。「佛記彼人」,佛對這一個念佛的人,自己能念佛,又能勸別人念佛,佛為這個人授記。「於臨終時,縱使此三千大千世界,皆被劫火所燒,彼人亦能從中超出,往生極樂國土。」他沒有妨礙,他能夠平平安安通過,什麼原因?我們現在有一點體會,第一個是他有堅定的信心,第二個是佛力加持,所以他可以平安通過。信心比什麼都重要,人有信心,他決定不懷疑,他為什麼能穿過?這經上講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然是虛妄,就不會傷害一點點,所以他可以順利通過。為什麼有人通不過?認為這東西是真的,你就真被火燒了。你要知道這是幻相,它不是真的,你就會平平安安、若無其事通過,而且非常快速通過。彼人亦能從中超出,往生極樂國土。
「彼人以持說是經之功德力」,他自己能夠依照這個經教去修行,這叫持;說是為人演說,說這部經,說這個法門,自己修行又能夠勸導別人。「及十方如來威神加被力」,決定得到佛力加持。「故於此界,雖是劫火洞然,大千俱壞。仍能安穩自在,從容往生。」這種殊勝不可思議的威力,我們決定要相信,沒有絲毫懷疑。迷惑的人不了解事實真相,他在這個裡面感到是熱,像地獄一樣,一片火海。菩薩了解事實真相,進入這個裡頭清涼自在,這不就是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嗎?看你是怎麼個想法,你想它有,它真有,你想它沒有,它真沒有,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句話,佛在大乘經裡不曉得講多少遍,我們要把它記住。所有幸福、災難都是自己負責,決定不可以怨天尤人,為什麼?統統從自己心想生,你怎麼能怨人?人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不必羨慕,什麼原因?他為什麼能去?他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合成一個。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功德成就的,我們今天念這句阿彌陀佛,信阿彌陀佛,一點都不懷疑,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道理就在此地。所以你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決定沒有懷疑,你才知道隨時可以往生,得大自在。
今天這個世間,真的是末法裡的末法,為什麼?沒有人講經了。有人講經,沒有人修行,沒有人證果,這叫末法;沒有人講經,法就滅了,滅法了。我們還在這撐住,如果我們能講又能行,依教奉行,那就提升,把末法提升成為像法,我往生那一剎那,那是正法。所以這些道理都能夠貫通,沒有憂慮、沒有懷疑,你說你多幸福、多快樂,你對這個世間所有一點憂慮都沒有。沒有憂慮,沒有恐怖,沒有驚嚇,沒有懷疑,在這個世間災難來了兩種現象,一種現象,佛來接引,我們跟佛去了;另外一種現象,佛加持你,保護你不受災難,你平安度過。那是什麼?你還有任務,你還有事情沒有辦完,你得要處理大災難後面這些問題。災難後續的問題,那也是非常沉重的一個任務,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都是好事。所以安穩自在,從容往生。
下面,「如《普賢行願品》:唯此願王不相捨離」,這個願王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這些經文都是說明事實真相,信受奉行的真實利益,為人演說不可思議的功德。「佛復記曰:是人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值就是遇到,這個人曾經在過去遇到過去佛,授菩提記。「佛為印證,如是之人,皆已於過去佛前,領受菩提記,皆當作佛」,並為『一切如來同所稱讚』。這就是說在末法時期,能夠有緣遇到大乘、遇到淨宗、遇到這部經、遇到持名念佛的法門,不容易,絕不是偶然的,絕不是小事,這個人過去生中是個學佛的人,而且曾經供養很多佛,善根深厚,乃至於佛曾經給他授記。現在釋迦佛又為他印證,說「如是之人,皆已於過去佛前,領授菩提記,皆當作佛」,這是世尊給我們真正發心修學淨土的人來證明。並為一切如來同所稱讚。那我們想想,一切如來護不護持?肯定護持!佛讚歎,哪有不護持、哪有不保佑的道理?得一切諸佛如來的護持,你就得一切菩薩的護持,一切善神、龍天善神的護持,你不會遭難,所以你得有信心。
「末後普勸大眾」,勸導大眾。『專心信受』,這個專心信受跟一心信受是一個意思,一心一意沒有絲毫疑惑,沒有絲毫後悔,真相信,完全接收過來。『持誦』,這是自己修學,也就是我們平常常說的,把經裡面這些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把經裡面所有的教誨變成我們日常的生活行為,這叫依教奉行,這就是過佛菩薩的生活,把我們自己的生活調整過來,我們要過佛菩薩的生活。『說行』,這是化他,化他自己要做到,自己沒有做到,別人不相信。所以教別人先教自己,我們自己真做到了,會感動別人。譬如在目前這個災難的前夕,愈來愈近,我們看到媒體資訊的報導,確實全世界的災難現在是一個月比一個月增長,頻率在增加,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這個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我們在這個狀況之下,不驚不怖,每天還在這裡認真學習,沒有把災難看成一樁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心是定的,心情是快樂的、是安穩的。這許多人看到,他就佩服,他就向你請教,為什麼你不害怕?我們就可以細細給他分析,就可以教導他,用不著害怕,我們念頭能夠轉變境界,教他棄惡揚善,過去做錯的事情認真懺悔,後不再造。改邪歸正,端正心念,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這端正心念裡頭第一殊勝的,我念念不是別的,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念念是阿彌陀佛,就是念念都是四十八願,念念都是彌陀圓滿功德,這多殊勝,這個多自在!
「謂如經而說,依教奉行。」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感觸很深,我講經教學五十三年,也相當的長久了,但是沒有專注,五十三年講了幾十部經,不符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我們從去年清明,我們就把《華嚴經》放下專講這部經,這部經講完之後從頭再講。我有生之年不再講別的經,就這一部。我們要表法帶個頭,帶什麼頭?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帶這個頭。所以其他地方有人請我去講經,我還是講這部經,我要求的條件就是,這個道場要有網路,可以對全球直播,我就去。無論在哪裡講沒有關係,統統講這部經。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七二集)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五十八面第一行: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這四十五品。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前面有一段說明。「本品」,就這一品經,「獨留此經」這品經,「表當來經滅,佛以慈悲特留此經,止住百歲」。也就是經教在這個世間滅了,什麼叫滅了?《仁王經》上講得很清楚。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分三個時期,正法、像法、末法,末法最後就是滅法,法就滅了。這四個時期怎麼分的?《仁王經》上講得很清楚。在這個世間有人教學、有人修行、有人證果,教行果這三種都具足這叫正法;如果有教、有行,沒有證果的,那就叫像法;只有教,沒有行,也沒有果,那就叫末法;如果教都沒有了,這叫滅法。《仁王經》上這個意思講得好。從時間上說,這大家都知道,所謂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這是從時間上講。在這個一千年當中,這三個字統統具足的,有教、有行、有證果的,這叫正法。第二個一千年,人的根性就不如從前,煩惱習氣重了,有教、有修行,沒證果的,這叫像法。第三個時期很長,一萬年,有教,修行證果沒有,真正修行證果沒有了,這叫末法。如果教都沒有了,也就是講經的都沒有了,這叫滅法。
兩個合起來看,所謂正法、像法、末法,不是一定的。正法裡有沒有像法?有!你看,有教的、有修行的,都沒證果的,他沒證果不就是像法嗎?證果就是正法。換句話說,像法裡頭有沒有正法?有,像法裡頭也有修行證果的。所以你這樣合起來看,活活潑潑,它不是死呆板的。末法時期有沒有正法?有。你遇到淨土宗,有教的,你能夠聽經聞法,依教修行,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正法。所以關鍵要問,我們住在哪個法,我們住正法、還是住像法、還是住末法?這個重要。這《仁王經》上講的,這不是隨便說的,佛說的。就是說正法裡頭有末法,末法裡頭有正法,要懂得這個道理,佛法真的叫平等法。這裡面很重要給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如果不講經了,這個地方沒有佛法,就滅了。這個地方有寺廟、有佛像、有經典,沒人講,沒人研究,這個地方就滅法。這個地方沒有寺廟、沒有佛像、沒有經書,可是有人在這裡講,那叫末法。
同樣一個道理,如果把它轉到中國傳統文化,古聖先賢有教,堯舜禹湯都有教。堯王這是中國第一個,就是政府官員裡有主管教育的是堯王,設立這個制度。這個官叫司徒,徒是徒弟,這就是教育,司徒就是教育部長。國家第一個,在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國家正式有教學的機構,有專門負責人司徒。有教、有真正學的、有果,為什麼?他真正學成聖人,學成賢人。這個修學有等級,就像現在學校三個學位,最高的學位聖人,像博士學位;第二個學位碩士,賢人;第三個學位君子,就是學士。有三個學位,就是聖、賢、君子。在佛門,佛、菩薩、阿羅漢,佛陀是最高的學位,博士,菩薩是第二個學位,阿羅漢是第三個學位,學士。一樣的,都是教育的設施。
什麼是正法時代?我們中國講大同之治,就是佛講的正法。有教、有學、有聖人出來,有聖賢的這種果,成聖成賢這就是證果。那是什麼時代?大同之治。三代之後,聖人領導國家,賢人幫助治理國家,但是這個聖賢降了一等。堯舜大公無私,選賢與能,傳賢不傳子,所以中國人認為那是大同。大禹王傳給兒子,兒子真好,所有的人都推薦,希望禹傳給他兒子,那兒子真是好人。傳給啟之後,啟就一代一代都傳子孫,變成家天下。所以夏商周這三代,在中國歷史上稱之為小康。雖是聖賢,他有這麼一點私心,從大同就降格降到小康。孔子生在周朝末年,春秋戰國的時代,那時候有沒有人講?有講的,沒有學的,也沒有證的,這就是什麼?這就是末法,在佛法講是末法。在儒家講亂世,小康還算不錯!
從漢統一之後一直到滿清,中國的社會一般都維持在小康。國家的領導人受過非常好的教育,你看看古代帝王登基,就是講就職,國家領導人就職,第一樁大事是什麼?培養太子,培養下一代,就是國家的接班人。太子是未來
這種教學的方法,你去看中國歷朝歷代,改朝換代很多次,這個方法,就是這個制度,沒有改變,一直到滿清還都是,還是有太師、太傅、太保。太師是皇帝的顧問,這三個人,太師、太保、太傅,皇帝的顧問,太子的老師。如果帝
早年我剛剛接觸到佛法的時候,
佛法裡頭,就在今天,我們有教、有學、有證,我們現前真信切願、依教奉行就是證。把大乘佛法的樣子,從我們的身體、從我們的生活做出來,這就是正法。將來壽命盡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怎麼不是證果?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成佛。真的往生,不生病,預知時至,曉得什麼時候走。到時候佛來接引,告訴大家,我看到佛來接我,走了。這是什麼?正法。如果我們這個地區,講的人也沒有,學的人也沒有,一個往生也沒有,這是什麼?這是滅法,這不是末法。末法有講的,學的人現前得不到受用,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阿賴耶裡頭種下佛的種子,這一生當中沒有收穫,這叫末法。所以,佛講這三種法,正法、像法、末法,是活的,不是死的。這也是大乘教裡常常說的,我們耳熟,但是不會用,就是佛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正你就是正法,你心邪你就是末法,邪到連佛都不想聽,那就是滅法。真的,一切法從心想生,要明白這個道理。
這是說「當來經滅」,滅了是什麼?沒人講了,沒有人學了。經典變成什麼?變成古董。誰的工作?考古學家的工作,極少數的人拿去考古。這叫滅法。「佛以慈悲特留此經,止住百歲」,這就說了,佛法之消滅,這部經是最後消滅。所有經典都滅了,這個經典還有一百年,在這個世界上還留一百年。這是什麼意思,我們要能體會。為什麼那些法都滅了?總有個原因,什麼原因?眾生造的這些罪業,那些經、那些法治不了。好像眾生害的這個病,那些藥都不靈了,不靈當然就不要它。這一服藥還靈,這個法門還靈,所以這個法門還能夠留住一百年。一百年之後這個經沒有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在,還留一百年。到那個一百年當中,人能聽一句阿彌陀佛,那個功德都不得了。能念幾句阿彌陀佛,真正發願求生,都能往生,這不可思議。這個法門的殊勝就可想而知!
我在早年,我記得應該是一九八四年,我住在美國達拉斯。曾經有個同學問我,他說「淨空法師,如果這個經典《大藏經》這麼多,只允許你選擇一部經,你選擇什麼?」我說我會毫不懷疑,選擇蕅益大師的《彌陀經要解》,這部經決定能幫助我到極樂世界。那個時候我還沒有看到這個本子,《無量壽經》的會集本沒有看到。以後我在台中,
我們繼續看下去。「序分中,大教緣起品:世尊放大光明,光瑞殊妙,從昔以來所未曾見」。這是我們在前面看到的,佛在沒有說這個法門之前,放光現瑞,無比的殊勝,阿難尊者從來沒見過,所以「阿難啟問放光因緣」。世尊讚歎阿難說:「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阿難一問,佛就要回答他,給他說明這個放光的意義,就說出這一部《大乘無量壽經》。「蓋因阿難啟問,世尊乃流出此殊勝希有之《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是現前的會集本。世尊多次宣講,把多次宣講的統統會成一本,便利後人學習方便。「可見此經正因世尊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這是無盡的慈悲心,憐憫三界眾生,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就是指六道輪迴。在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日子過得最辛苦的是六道眾生。迷惑、造業、受報,受報又迷惑,這就是輪迴的理。惑業苦,迷惑、造業、受果報,受果報的時候又迷惑,永遠可以說是一世不如一世,他往下墜落,他不往上提升。只有遇到聖賢教誨,他才能向上提升,物質文明不行,物質文明的教誨依舊是往下墮落。今天我們看到了,擺在面前,物質生活方面提升,倫理道德下墜。六道的升沉,不是物質文明,是倫理道德。倫理道德沒有,大家都知道底下一世就可憐了,這是現在許許多多人疏忽了這樁事情。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表演給我們看了。你看看他出身是帝王家,不是平民,他父親是國王,兄弟當中他是老大,大太子,他是繼承王位的。他能在十九歲捨棄王位的繼承權,他去求學去了。求學過的是什麼生活?苦行僧的生活。這是什麼意思?意思很深,告訴我們,人生最高的享受是精神文明,不是物質文明。他物質文明捨掉了,他去過精神生活,雖然日中一食,三衣一缽,他快樂無比。居無定所,遊學四方,天天去學習,沒有一定的老師,看到什麼就學什麼,聽到什麼就學什麼。所以廣學多聞,學了十二年,在那個時候,世出世間一切法他都學完了。學是學完了,但是疑問沒解決。
印度人實在是真值得人敬佩的,他們無論是宗教、無論是哲學都修禪定,禪定是他們課程裡面最重要的一個科目。定中可以突破空間維次,換句話說,對於六道輪迴以內的狀況他一清二楚。他在定中可以完全看見,能看見過去、看見未來,但是沒出六道範圍。一個好學多聞的年輕人肯定要問,六道從哪來的?我看到六道了,六道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這都是科學、哲學一直在探討的課題。這些問題,宗教裡沒法子解答,那些大哲學家也解答不了。世尊跑到恆河邊上畢缽羅樹下入定,用這個方法入更深層的禪定。他們是四禪八定,再深入,終於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的問題全部的答案現前。六道怎麼回事情明白了,六道以外的世界太大太大了,跟我們講華藏世界。跟我們講宇宙的起源,世界怎麼來的,不是大爆炸,現在科學家認為大爆炸,不是的;近代的量子學家也不同意大爆炸的說法,這講不通。把真相說出來了,這在大乘經典裡面。佛說出宇宙的源起、萬法的源起、生命的源起,近代量子學家證明了。但是他們所說的,他們的科學報告沒有佛法講得這麼詳細,講得這麼透徹,講得這麼肯定,還差一截。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再過二、三十年,佛經,佛法不會衰,會特別興旺,是什麼?科學家肯定它是高等科學,哲學家肯定它是高等哲學。它脫離宗教,它變成世界第一流的科學跟哲學。釋迦牟尼佛不是宗教家,是科學家、是哲學家。
這是我們看到近代這些量子學家研究的報告,物質是什麼?跟佛經上講的完全一樣。對於物質是什麼東西搞清楚、搞明白,我們要歸功給普朗克,德國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老師。他的研究結論,世間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什麼?物質是意念產生的一個現象,是非常不穩定的現象,是意念產生的。所以物質,所有物質現象是不穩定的,它是一種波動現象,就是頻率在波動;如果這個頻率不動了,物質現象就沒有了。這是他發現的,跟三千年前大乘經上講的一模一樣,難得,真不容易。而且告訴我們,物質跟精神是一體,決定分不開。再小的小光子,小到什麼程度?原子大家有個概念,原子通常是一個原子核,有電子圍繞著它轉,像太陽系一樣。電子很小,像氫,氫氣只有一個電子。這一個電子再把它分,科學家告訴我們,這個中微子多大?一百億個中微子聚集在一起就是一個電子;換句話說,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小到什麼程度無法想像。這麼小的一個東西,物質跟精神是一起的,它有物質現象,它有受想行識。所以佛家講五蘊,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心理。所以說心跟物是統一的,決定不能分的。你說唯物,錯了,說唯心也錯了,心跟物分不開。
《心經》讀的人很多,《心經》頭一句就是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就是這個中微子了不可得,為什麼?它存在的時間太短。科學家發現了,只說它很短,沒有說出來數字,彌勒菩薩把數字說出來。短到什麼程度?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秒為單位,它存在時間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換句話說,一秒鐘裡面它生滅多少次?有一千六百兆次,你沒有辦法捉捕它。普朗克說的時候只是講它太快,速度太快,沒有說出數字,佛經上把數字說出來了。科學的發現!現在科學確實發現意念的能量不可思議,意念能量可以改變物質現象,可以改變太空當中在運行的星球,有這麼大的力量。如果這個道理大家能接受、大家能明瞭,地球上這些災難都可以化解,意念可以把它化解掉。可以讓火山不爆發,可以讓地殼上不產生地震,可以叫這個世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走意念這條路能走得通。所以現在不少科學家已經調轉方向,過去三百年都是從物質現象,現在要調轉一下,走心理現象。
宇宙間現象三大類,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三大類。可是本體是自性,自性沒有這三種現象,所以自性找不到。普朗克只說到意念,意念從哪裡來?無中生有,說得很有道理。因為自性無物質現象、無精神現象,也無自然現象,但是它能生,三種現象都能生,它本身什麼都不是,它能生這三種現象。怎麼生的?就是波動,動就生了。所以起心動念它就生了,不起心、不動念它就沒有了。佛給我們講,人要想證得究竟的佛果也很簡單,只要你不起心、不動念你就證得;起心動念你就沒有法子證得。所以佛法確實知難行易。我們到極樂世界去,我們證個阿羅漢、菩薩果不難,放下就是。放下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你就成阿羅漢,六道就沒有了。放下對一切法的分別,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明心見性,你就成佛了。那個成就高出世間這些科學家、哲學家,為什麼?他們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學佛的人能夠。
阿難這一問,佛就說出這部經,介紹娑婆世界的西方,過十萬億佛國土,一個佛國土是十億個銀河系。這樣十萬億個佛國土的那邊,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世尊為我們介紹,說出這部經。這部經不但能度末法九千年的眾生,還能夠度脫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眾生。從實報土到三途惡道,一切眾生只要遇到能信、能理解、能真幹,沒有一個不往生,統統得度。阿難這一問的功德可大了!所以,這個經確實是世尊無盡的慈悲,憐憫三界。
「欲拯群萌」,拯是拯救,萌是眾生,群萌就是一切眾生,萌是沒有智慧、迷惑顛倒的這些眾生。「惠以真實之利」,惠是給予,給大家真實的利益。「故說此廣大圓滿、簡易、直捷方便、第一希有之難逢法寶」。這部經是什麼?你要是給人介紹,你們學的這個經,這個經裡講些什麼?你就用這句話答覆就最好了。這部經,廣大圓滿、簡單容易、直捷方便、第一稀有難逢的法寶,讓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成佛。成佛他不懂,他也沒興趣,你給他講,他現在要錢,這部經給你無量無邊的財寶,地球都裝不下,真的,不是假的。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福報。你看你到極樂世界,現在大家貪黃金,聽說黃金價格很貴,西方極樂世界黃金是鋪馬路的,像我們現在柏油路一樣,鋪馬路的,誰要這個東西!七寶,大家覺得金剛鑽這不得了的東西,極樂世界是建築材料。極樂世界的身相,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金剛不壞身,永遠不會生病,永遠不會死。你到哪裡去找去?給你說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這個身相有人看見過,有人告訴我,我自己也看見過一次。這個身相太偉大,我們站在他底下太渺小,像螞蟻一樣。所以這個世間,天上什麼樣好的環境,我們不愛,極樂世界老家超過這個太多太多了,不能比!你也有分。你要真正想回去,你就好好的學這部經,你就明白了,極樂世界是老家。確實稀有難逢,圓滿是沒有欠缺;簡單容易,不難,其他的法門很難,這叫易行道;直捷方便,沒有一個人不能學,沒有一個人說學不成功,沒有的。真正是第一稀有難逢的法寶,就這部經。
「直至當來經道滅盡」,就是一直到將來,這將來是什麼?九千年之後,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到了,他老人家法運是一萬二千年。講法運大家不懂,換個名詞大家就懂了,釋迦牟尼佛教學的影響,他影響的時間之長是一萬二千年。現在已經過了三千年,後頭還有九千年,有這麼大的影響力。這個後面九千年就靠這部經,遇到這部經決定得度,決定成就。「佛以慈愍」,慈悲憐憫苦難眾生,「獨留此經」,所有一切經都沒有人學習了,沒有人再去研究、講解了,這部經有,「止住百歲」,它還能在世間流通一百年。「遇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遇到這個經的,隨你的意思,你想得人身可以,你想生天也可以,都能滿你的願,你想到極樂世界也可以,隨你自己意思,都能幫助你成就。「深顯佛慈無盡」,佛的慈悲沒止境,「佛恩無極」。
「復表此經所宣之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殊勝妙法,實是普濟眾生之阿伽陀藥」。這個世界愈往後面去,災難愈多,為什麼?古人或者能體會到,因為從過去歷史上來看,每況愈下,它走下坡,一代不如一代。在中國上古,
古人你看這個推演,往後還有九千年,這樣下去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九千年之後,佛的法運完的時候,世間人是最可憐的時候。誰來救他們?地藏王菩薩來救他們。要曉得,地藏王出來救他們的時候,他們過的生活是地獄生活。我們今天非常非常幸運,我們生在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第二個一千年才過三十八年,今年是第三十八年。我們決定要把這個機會抓住,這個機會錯過了,是你一生真錯了。別的錯不算什麼,這個機會要是失掉,你真錯了。這個機會幫助你這一生成佛,幫助你這一生到極樂世界。今天我們在這個世界,我們不是演戲的,不是演員,我們是看戲的,我們在旁邊看,他們在演,我們看得很清楚。看清楚、看明白了,這地方不能住,趕緊回頭,就是回老家。極樂世界是我們的老家,為什麼?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看「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就是老家。我們認識,阿彌陀佛承認。
從這部經裡頭,我們能夠體會到,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他們的慈悲、他們的恩德。教給我們修學的方法,就是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難。菩提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悟。菩提心是什麼?實際上說就是三皈依。佛門弟子都受了三皈依,雖然受了都不懂,三皈依就是菩提心。皈依佛,佛是覺悟,什麼叫覺悟?不迷就覺悟,迷就不覺。所以皈依佛,皈依什麼佛?這得講清楚、講明白。皈依自性佛,自性是佛,真佛;除了自性,那是假佛。就是自性覺,自性本覺。我們中國老祖宗,佛法沒傳到中國來,老祖宗告訴我們「本性本善」,那就是自性覺,我們皈依本性本善就是皈依佛。要依靠這個,不能依靠迷惑,所以這是智慧。皈依法,法是正,正知正見,反面是邪知邪見。這個意思是說,我們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這自性正。僧是什麼?僧代表的是清淨,自性本來清淨。惠能大師開悟頭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所以清淨心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的本性。我們現在染污了,從染污回頭,回歸到自性清淨,就是自性淨。淨而不染,正而不邪,覺而不迷,這叫做三皈依。
所以諸位要知道,皈依佛不是泥塑木雕的佛,那叫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它自己保不住,它怎麼保佑你,哪有這個道理?自性覺是真佛,自性正是法,佛所講的一切經是自性正,自性清淨是僧寶。叫皈依自性三寶,這是真的,沒叫你向外頭。那外面的三寶呢?外面三寶是樣子。為什麼要這個樣子?沒有這個樣子你常常忘掉,你常常迷、常常邪、常常染。這個樣子擺著叫你看見,看見佛的像就想到自性覺,看到書本就想到自性正,看到出家人那個樣子就想到自性清淨,用它來提醒你。讓你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不要迷惑,不要走上歪路,不要又被染污了,是這個意思。所以,住持三寶它本身具足的功德就很大,你要是不懂的話你就不知道,你要懂得的話功德很大。我們通常佛門弟子家裡供的佛像、菩薩像,佛是代表佛寶,菩薩是僧寶,經書是法寶,所以你三寶具足。你要懂得意思,不懂意思的話這就迷信了,這些不能不知道。所以,佛教裡頭確實沒有迷信。
我們在講經之前,先拜佛、拜老師,感恩!不是佛出現在世間,哪來的經典?飲水思源,展開經卷不要忘記釋迦牟尼佛。這是報恩,叫反本報始,始是什麼?開始的這個老師。現在一代一代傳,傳到我們這一代,我跟誰學的,所以我的老師也放在旁邊,這邊所放的是淨土宗十三代祖師,世世代代相傳,這個法沒有失掉。世出世間法的根我們必須要認識,就是孝親尊師。現在這個社會不孝父母,不敬老師,那就得受罪,要吃苦頭了,要承擔災難。能夠把孝親尊師提出來,這個災難就能化解。所以救是要從根救起,不從根救沒有辦法,決定找不到第二種方法能夠解決今天社會問題、能夠化解今天災難的問題,不可能。一定要從根,根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中國人講孝親尊師,世出世間的大根大本。
佛教給我們發菩提心,皈依三寶就是真正發菩提心,然後一向專念。一個方向,這是我們人生只有這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我決定要去,我什麼都不想,念念想著阿彌陀佛,念念想著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哪裡?這個經本就是介紹極樂世界,經本從頭到尾念一遍,就是到極樂世界去又遊覽一次。每天不要丟掉,讓極樂世界慢慢我們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白。一定會有一天,極樂世界真的被你看到了。這是什麼?這念頭生起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常常想極樂世界,常常想阿彌陀佛,他怎麼會不現身!境界現前,你再想想經上所說的,跟經上一模一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前,跟經上講的樣子不一樣,那是假的,那是魔現的境界,那不是真的。所以,自己要有能力辨別。
這個殊勝妙法,「實是」,實實在在是「普濟眾生之阿伽陀藥」,阿伽陀是印度話,我們中國把它翻作叫萬靈藥,什麼病都治。無論什麼病,你只拿到這個藥統統都能治,用這個藥來比喻一向專念。這個「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能治我們自己貪瞋痴慢疑、殺盜淫妄的這些藥,能治,都能治得好。無量劫來,不管造作多少罪業,你看經上講的,經上講不是假話,「念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為什麼?它是阿伽陀藥。那我們天天念,好像罪障沒消掉,什麼原因?我們念得太少,我們做得太多,天天在造業,起心動念無不是業。而且念的時候念的心不專,信的力量、願的力量都很薄弱,對世間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貪念太重,跟我們念佛求往生的這個念頭比差遠了,所以功夫不得力。如果說我們一心專念,那個功德力量就非常非常之大。我們不專不一,不是佛經上講錯了,佛經上講得沒錯。我們菩提心沒發出來,我們不專,我們不一,所以念佛功夫效果不彰。
如果真正發菩提心,真正發菩提心就真想到極樂世界,真想見阿彌陀佛。專一,決定沒有一個雜念,我們把心裡面的雜念、妄想全部放下,心裡只有一尊阿彌陀佛。心就是阿彌陀,阿彌陀就是我的心,這樣念佛一聲決定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經沒說錯。我們不是真正懂得,真正懂得你就真正做到了。為什麼做不到?不懂。怎麼辦?多聽經、多讀經,真懂、真明白了,就是你真做到了。還沒有做到,自己要告訴自己,我還是不懂,你有救;不懂,你以為自己懂了,那你就沒救了。如果說真的誠誠懇懇的知道我沒有真的懂,我還能懺悔,我還能改過,我還能繼續精進。自以為懂得了,他就沒有精進心,這一生就空過了。古人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那是古人,古人的心清淨,古人的心恭敬,所以一千遍可以。現在不行,現在加十倍,一萬遍恐怕都做不到,怎麼辦?十萬遍。真有十萬遍,我相信他會得念佛三昧,得到念佛三昧,就決定得生淨土,遍數要多。雜念、妄想要放下,不放下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大障礙。魔障頭一個就是這個,這是什麼?煩惱魔,你有這麼多煩心的事情,那不叫魔障嗎?遠離一切魔障。
「法滅之際,眾生業障彌深」,這是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前面講得很清楚,這個地區沒有人講經,法就滅了。《仁王經》上講得很好,什麼叫滅法?沒有人講經,這個地方法就滅了。有人講經,沒有人修行,沒有證果的,就是沒有往生的,這叫末法。有人講經,有人修行,沒人證果的,這像法。如果這個地區有人講經,有人修行,又有人證果,證果是什麼?真往生了,這個地方有正法。你能夠體會到這個意思,你才真正了解中國古人所謂的「建
我們從來沒有想到,台灣
我們今天最重要的是要培植講經的接班人,要訓練講經的。哪裡學?只要有電視、有網路你就都可以學,你就在家裡學。怎麼個學法?多聽,聽上十遍,肯定你就會講了。學講經最好用光碟,光碟自己可以控制,像
我這麼多年來,把這個方法常常講、常常勸大家,可是沒有人真幹。我聽說有人,還有幾個人像
【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
這是特別留這部經到法滅之後,還繼續在這個世間留一百年。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這句話是「指《禮佛現光品》」,前面讀過,「極樂依正,一切所有,以佛威力,如對目前。會中大眾,人人皆見」。阿難見到了,彌勒菩薩也見到了,與會大眾個個都見到了。這個事情,我們在《淨土聖賢錄》看到,當年初祖遠公大師,他在世的時候三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他是在念佛止靜時候見到的,屬於定中境界,他不是作夢,從來沒有給人說過。這是祖師的功夫,見如不見,不擾亂自己的清淨心,不被境界所轉。不是說人家一見到很歡喜,對這個說、對那個說,那心浮氣躁。佛為什麼不現給你看?就是怕你招搖生事,你沒有這個功夫,他不現給你看。像遠公大師他有定力,見了一次如如不動,再見一次,見三次都如如不動。最後在臨終的時候這個現象又現前,第四次,阿彌陀佛來接他。蓮社裡面已經往生的這些同參道友,都在阿彌陀佛的身邊一起來接引他。他才告訴大家,告訴身邊這些人,極樂世界過去見過三次,現在又來了,我決定往生,我跟大家告別,走了。不是假的!像遠公這種境界,在中國歷代祖師大德當中有,不止他一個,有很多人都見到這個境界。這是來幫助我們,給我們做證明的,證明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以此勝緣」,殊勝的因緣,「即令會眾生起實信」,讓大家生起真實的信心。「復因彌陀威德加持,會眾善根,悉皆增上」。你見到、你聽到、你接觸到,你的信心增長,不再懷疑,你的願力堅定,不會退轉,我這一生這個法門決定要修到底,決定要見佛往生。能不能?每個人都能。大勢至菩薩給我們講得很清楚,「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不是假的。像遠公大師,四次,臨終的時候來說都叫現前,我們活在這個世間見到的。當來是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是天天跟佛在一起,沒離開。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經上給我們講得太清楚、太明白,極樂世界是學校,這個世界沒有邊際的,太大太大了。中國人所謂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兩句話形容極樂世界完全相符合。實際上我們來看,極樂世界是個學校,到那裡去幹什麼?上學去的,求學去的。這個學校兩門課程,一門智慧,一門福報,求慧、求福,你到那裡去修,福慧圓滿就成佛了。我們皈依不是常念嗎?「皈依佛,二足尊」,二是什麼?智慧跟福報,足是圓滿、滿足,這兩樣東西滿足就成佛,就圓滿了。所以到極樂世界畢業就成佛,就是二足尊。
極樂世界的人好,不要吃飯,不要睡覺。沒聽說極樂世界有人睡覺的、有人吃飯的,沒有,財色名食睡統統沒有。極樂世界沒有夜晚,極樂世界自己放光明,每個人身放光明,一切萬物都放光明,光明世界,美好到極處。極樂世界沒有寒熱,不像我們這邊天氣,夏天太熱,冬天太冷,沒有。極樂世界四季常春,永遠常春。這裡頭都有道理的,我們前面都講過。極樂世界只有兩種人,一個是老師,阿彌陀佛,另外是學生。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也是學生,羅漢也是學生,天人也是學生,三途惡道去往生統統是學生。學生班級不一樣,菩薩是高級的、高班的,那是實報莊嚴土的;中級的是阿羅漢這一類的,方便有餘土的;我們去往生是小班,凡聖同居土,統統是學生。沒有看到,佛沒有講過極樂世界有政治組織,沒聽說,沒有說國王,也沒說大臣,也沒有說士農工商,沒有,純粹是學校。
到那裡去上學,畢業就成佛,成佛就到十方世界教化有緣眾生,得大自在。在十方世界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什麼身都能現,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這個世界我們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在這個世界活動的空間是遍法界虛空界,你沒有障礙。而且,到任何一個佛國土,佛都歡迎你、都尊重你,為什麼?你是阿彌陀佛的學生。一切諸佛都尊重阿彌陀佛,我們就沾老師的光,阿彌陀佛的學生,特別優待,特別對你尊敬。你得要真正是彌陀弟子,搞假的不行,我們能騙人,騙不了佛菩薩,騙不了鬼神,一定要自己真幹。
「復因彌陀威德加持,會眾善根悉皆增上」,故云『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真正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會疏》云:所當為者,當為往生願行者。皆可求之,能順佛經可得之也」。隨順佛經就是隨順佛陀的教誨,我們希望往生,希望成就我們的大願大行,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願就圓滿了。這段末後這句話很重要,「段末佛垂誡曰,現即親自見聞,故不可於佛滅度後,於極樂依正淨土法門復生疑惑」。這最後一句話,『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現在大家在大會當中見到,你不懷疑,佛滅度之後,有沒有懷疑的?有,少數人。絕大多數的人不懷疑,為什麼?善根深厚。特別是生在中國這個地區,為什麼?祖宗教得好。中國古代傳統的教學,沒有教人懷疑的,跟外國不一樣。外國從幼兒園就教懷疑,我在美國住得很久,美國幼兒園就是這樣。我們看到韓館長的孫子,五、六歲去上幼稚園,就教懷疑,就要提醒他:這社會上壞人多,可別相信人,人家會拐你騙你。從小就這樣教!
中國自古以來教,一定要相信,仁義禮智信,信是世出世法的根,「信為道元功德母」。從小就教你信,教你不妄語,不可以欺騙別人,要相信,相信人性本善。學佛,相信佛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學佛的人第一個要相信我自己本來是佛,你才能成得了佛。你要不相信自己本來是佛,你決定不能成佛。所以中國古時候念書人都相信,聖人、賢人、君子,這讀書人的目標,等於說三個學位,一定可以得到。精進不懈,你可以證得聖人,聖人也得不到的時候,肯定可以得到賢人。所以人要立志,人要向上去求,總是要把最高的學位拿到。佛教人都是希望人成佛,不是說你成菩薩就不錯了,這不是佛陀的本懷。佛陀的本懷,確確實實是希望你證得佛果,這才叫得度圓滿,沒有成佛總是不圓滿。我們懂得佛的意思,知道佛的心理,我們這一生決定把目標擺在成佛上。得到極樂世界的助緣,得到阿彌陀佛的教誨,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所以,淨宗法門是真正圓滿究竟、簡單容易,人人可以修學,個個可以成就。遇到了要珍惜這個緣分,不要錯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七三集)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五十九面第五行,經文看起: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這一段經文講兩樁事情,第一個是慈悲留經百歲,第二個是遇到這部經,這是講末法,遇到這部經,隨願得度。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當來經滅者,善導大師云:萬年三寶滅,此經住百年」。善導是唐朝時候人,是淨宗第二祖,慧遠大師以後,他對於淨宗貢獻最大。淨土宗的祖師跟其他宗不一樣,其他宗的這些祖師都是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的,淨土宗是民選的,沒有祖師。祖師怎麼來的?這個人在這一代對於淨宗做出的貢獻特多,自己修行非常如法,後人推選他這是淨土宗一代祖師。所以他的產生跟其他宗派不一樣。慧遠大師是第一代,遠公到善導時間很長,當中沒有,到唐朝的時候才有第二代。你看其他宗派的祖師傳到現在總有將近幾十代,總是有七、八十代,你看看承傳,淨宗才十三代。他是民選的,不是當代選出來的,是這個法師往生之後,下一代人推選的,所以這是很公平的。實在講這些祖師都沒有做祖師的念頭,後人把他們排上祖師的位置上,這個道理要懂。善導大師,自古傳說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我們在日本講經,詢問日本這些出家人,他告訴我有此一說。而日本對善導非常崇拜,這應該是唐朝時候日本許多出家人在中國留學,跟善導的人多,跟天台智者大師的人多,佔多數。所以日本各個寺廟裡祖師的塑像,善導跟智者大師特別多,幾乎到處都能看見。日本人對祖師的恭敬超過對佛菩薩,因為祖師是直接承傳的,就如同中國人對父母的孝順,當然超過祖父、曾祖父,一定超過,因為他隔得最近。這尊師重道,這是個好現象,應該要這樣做。
萬年就是講末法,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這裡面含藏的有個很深的意思,那就是時劫是無量的,過去無量世,未來也是無量世。一萬年不算長的時間,實在講是很短的時間,在大宇宙裡面很短。人如果失掉人身,來生再得人身,恐怕都不止一萬年,所以人身難得。這個裡面含藏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機會難得,你在一萬二千年當中遇到佛法,這個一萬二千年在大宇宙裡是非常短暫的,顯示出佛法難聞。如果不抓緊,這個時節因緣錯過了,很可惜。下一次遇到不知道是哪一劫的事情,不是一萬年,一萬年不長,不曉得哪一生哪一劫的事情。所以,這個很深的意思我們一定要能體會到,決定要把這個時節因緣抓住,不能讓它空過。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這句話就是彌陀親口說的,我們要特別的尊重。「淨影、道綽、慈恩」,慈恩就是窺基大師,「義寂、法住、望西」,望西是日本的法師,「諸師同之」,他們都同善導大師的說法。
「《淨影疏》云:當來之世經道滅者,舉彼未來法滅盡事」,法滅盡的事,「釋迦正法有五百年,像法千歲,末法萬歲,一切皆過,名為滅盡」。淨影是慧遠法師,這個慧遠跟我們的初祖名字完全相同,不是同一個人,不是同個時代人。遠公大師是東晉時候的人,南北朝那個時代的,這個慧遠法師是隋朝時代的,所以在我們佛門裡稱他作小慧遠。他住在淨影寺,後人對他非常尊敬,不稱他的名,稱淨影大師,這樣子稱呼他。他有《無量壽經》的註解,註解裡面說的意思跟善導大師意思相同。當來是將來,經道滅者,經是經典,道是法門,這個淨宗法門沒有了。舉彼未來法滅盡事,佛法在這個世間也不是永恆承傳的,有時節因緣。一萬二千年之後,佛的法運沒有了。往後當然法運就愈來愈薄,只有這個法門能幫助眾生一生成就,除這一門之外,在現在都不可能。現在我們聽到很多參禪的念阿彌陀佛,修密的也念阿彌陀佛,這正確,這真是有真實智慧。黃念
世尊正法五百年,也有人說一千年。為什麼會變成五百年?經典上也有說,大愛道比丘尼出家,正法減少五百年。如果說一萬二千年,還是沒有減少。所以,正法、像法、末法應該我們遵守《仁王經》所說的,這個說得非常有道理。所謂正法就是三樁事情都有,說法的人、修行的人、證果的人,有這三種人這就是正法。有說法的人、有修行的人,沒有證果的,這叫像法。有講經的人,沒有修行的人、沒有證果的人,這叫末法。連講經的人都沒有,就叫做滅法。從這個意思上,我們就完全能夠了解,法運確實是有的,應該怎麼講法?我們生在哪個時代,正法裡頭有像法、有末法,像法裡頭有正法、有末法,末法裡頭也有正法、也有像法,完全看自己,這講得通,經典上有理論依據,那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想佛,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這就是正法,這是末法當中有正法。如果只有佛教的樣子,這個形式,經也不講了,教也不學,那就是滅法,末法當中的滅法。由此可知,完全在人,這個道理講得好。一切皆過去,這就叫滅盡。
「但憬興據《法住記》」,又有個說法,不一樣,《法住記》「指為增劫七萬歲後」。這個時間就長了,那就不止一萬二千年。「《法住記》云:人壽極短至十歲」。這是講劫,佛講小劫,小劫怎麼計算?人的壽命最長的時候,人壽最長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人壽最短的,減到十歲。從人壽十歲再往上添,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這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一小劫的時間這麼長。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有這樣一個說法。人壽長肯定福報大,一定的道理,人壽短,福報就差了,沒有福,造罪業就多。釋迦牟尼佛出世是人壽在減劫的時候,你看它這是講增劫,減劫,人壽平均壽命是一百歲。釋迦牟尼佛滅度三千年了,一百年減一歲,就減了三十歲。所以現在這個世界人壽命,一般講的壽命七十歲,在減劫裡頭,七十歲。所以中國古人有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的時候,「刀兵劫起,互相誅戮,佛法爾時暫滅。增至百歲後,十六大阿羅漢與諸眷屬復來人中,稱揚顯說無上正法,度無量眾」。這都是有根據的,人壽十歲的時候造業重,刀兵劫起,互相殘殺,佛法暫滅,這時佛法沒有了。可是增至百歲之後,百歲是一萬年,一百年一歲,一千年十歲,一萬年,一萬年百歲。增到一萬年的時候,有十六大阿羅漢與其眷屬,這眷屬就是他的一些學生。這個地方是大阿羅漢,如果說大乘阿羅漢,那就是地上菩薩。他到人中來,稱揚顯說無上正法,度無量眾。「乃至此洲人壽六萬歲時,無上正法流行世間,熾然不息。至七萬歲時,賓頭盧等」,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十六大阿羅漢與諸眷屬,一時俱入無餘涅槃」,這些人滅度了。
賓頭盧尊者現在還在世間,釋迦牟尼佛不許他滅度。人間修福,打齋修福,沒有聖賢來應供,他的福就薄。誰來應供?世尊滅度了,世尊這些大弟子們都滅度了,就留一個,就留他。齋主以真誠心供養三寶,修福,他一定會來。他來是化身來,要看齋主的誠心,真是至誠,沒有私心,為正法久住、為利益眾生,阿羅漢就來應供。所以常住在世間。還有一個人也住在世間,迦葉尊者,在雲南雞足山,他也沒有滅度。他的使命是傳法,等彌勒菩薩降生到這個世間,把釋迦牟尼佛的衣缽傳給他。他要等彌勒菩薩下生,在這裡示現成佛,那時間多久?他在兜率天,兜率天的壽命,兜率天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時差很大。他的壽命是四千歲,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四千歲,你們算一算就曉得了。大概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菩薩才來。現在很多人傳說彌勒菩薩下來了,那是謠言,那不是真的。所以,迦葉尊者要等這麼長的時間,也在這個世間給人做福田。住在人間,為什麼不出來講經說法教化眾生?這就是大乘教裡常說的,佛不度無緣之人。不是佛菩薩不慈悲,眾生沒有緣。什麼叫沒有緣?眾生不相信。如果他要出現了,我想迦葉尊者麻煩可大了,為什麼?每個人都去拜他,大概雞足山人都擠滿了,他還能過清淨日子嗎?這是我們能想像得到的。一般人奇怪,一般人壽命活不了一百歲,他活三千多歲,就變成怪人了。所以世間人在人情上不容許他,只有特別有緣人,偶爾示現一下。
「憬興云:當人壽七萬歲時,無上正法方永滅沒,故云經道滅盡」。以上這兩種說法「各據一義」,都有根據的。「望西師判雲」,望西是日本的一個祖師,「(善導)大師彌陀垂跡」,阿彌陀佛再來的,「慈恩」,觀音菩薩化身來的,窺基大師,窺基大師是觀音菩薩再來的,「所解不輕,以為依憑」。望西的意思,應該要遵從善導大師說,這是阿彌陀佛親說的。「據望西意,釋此經文應按善導大師之教,此說甚是」。念老這個註解是集註,你看,不同的說法他統統把它寫在這裡。最後選擇,到底我們依哪個?還是依古大德的意思,自己不敢下斷語,還是用古大德的。這個註子註得好,應該是我們後人要學習的。現在人說老實話,註經最好採取念老的方法,集經論及祖師大德的註解,才能夠取信於人。我們自己修行不夠,只有蒐集經文,蒐集古大德的說法,大家能信得過。這是開了個例子,註經的例子,集註。集註從前有,不是沒有,少。而且它這個裡面引用的經論八十多種,祖師大德的註解一百零一種,還有日本、韓國祖師的註解九種,總共一百九十三種。所以這是註解的集大成,我們讀這一部註解就讀了一百九十三種經論、祖師大德的註疏。確實像《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讀這一本註解,把大小乘、顯教密教東西統統都讀到了。念老最後這一句,此說甚是,我們依照善導大師的說法這就正確了。
『特留此經』,《淨影疏》曰:「佛以慈悲憐憫眾生,故法滅後,獨留此經,百歲濟度」。濟是慈悲濟世,度脫眾生。「以此經中開示淨土,令人求生,故偏留之」,也就是這個方法簡單、容易、穩當、快速,只要你相信,能不能理解關係不大,最重要是真信、真願,就這兩個條件。我真相信,我真願意到極樂世界,這兩個條件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稱為無上菩提心;真信,一點懷疑都沒有,真願意往生,這就是發無上菩提心。印光大師對蕅益大師這個說法讚歎備至,說即使是古佛再來給《阿彌陀經》做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蕅益大師是什麼人?身分沒暴露,我們不知道。在想像當中,他要不是阿彌陀佛再來的,肯定是觀音、勢至之流,不是這樣的菩薩說不出來。我們要相信,中國人真的是有福報。最近這個一百年,對不起老祖宗,真叫大不孝。縱然是對不起,老祖宗還是愛護自己兒孫,兒孫犯什麼大過,他也能原諒,這是一定的道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有佛菩薩特別照顧這一塊大地,特別照顧這些眾生,總是老祖宗的後代。
為什麼犯這個過失,不孝不敬,大不孝、大不敬,為什麼?也不能怪現在這些人,要怪誰?應該開端的,不孝不敬是什麼人搞出來的?慈禧太后,這個帳要算到她頭上,她把我們中國風氣破壞了,她帶的頭不好。清朝從開國,歷代帝王都是三寶弟子,對三寶恭敬備至,高僧大德都封為國師。只有到她,自稱為老佛爺,把佛菩薩都好像低一等,她是老佛爺。上行下效,妳這個領導人對佛菩薩輕慢,讓下面的人對聖賢、佛菩薩的信心就慢慢衰了。慈禧到滿清末年,她的影響差不多將近一百年,這個風氣搞壞了。所以在她那個時代,還有講的,真修的人少了,證果的人沒有了。到民國初年,滿清亡國之後,民國初年,講的人都沒有了。我們學佛那個時候,在六十年前,查查看在全國講經教學的弘法的這些法師,不超過十個人,中國這麼大的地方。而且不是天天講,斷斷續續的,一年講個一個月、兩個月就不得了。到今天,幾乎沒有人講了,照《仁王經》上的說法,沒有人講,法就滅了。
我們今天實實在在說也是看到事實真相,這不是我看出來的,章嘉大師看出來的。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勸我出家,學釋迦牟尼佛。當時我不懂得什麼意思,以後慢慢體會到。他老人家往生走了,我想想他講的話很有道理,我可以出家,我沒有牽掛,為什麼?一個人在台灣。所以,就依照他老人家的指示選擇這條路子。第一本書《釋迦譜》,是他老人家指定叫我讀的,那就是釋迦牟尼佛傳記,看了之後對世尊才認識、才了解。他是個什麼人?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家。從他一生行誼上去看,他一生他的工作來看,他是個多元文化教育義務工作者,一生教學。所以他是師道,他是老師,非常負責
他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教了一生,沒有在經上看到哪一天釋迦牟尼佛放假,沒有。從這些地方我們也體會到,釋迦牟尼佛身體好,真的是金剛不壞身。他那種生活方式我們不行,我們一天都受不了。夜晚在野外,樹下一宿,日中一食,身體不好不行。在年輕的時候還能過去,他走的時候七十九歲,七十以上依舊過這個生活,沒有說七十歲以後他住在房子裡,沒有。圓寂的時候在樹林裡頭,不在房子裡頭。這都是給我們做榜樣的,這裡頭含義都非常之深。所以,我們要以他做榜樣,要向他學習。他每天講經不止四小時,我們跟他比還差遠了,他沒有休息的。一個人來請也教,兩個人來也教,人多人少都無所謂,他又沒有正式開班,隨時到隨時教。你想多學就多住幾天,你學個一、二天夠了,行,你就走路,真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留。我們都要能想到,他的風範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獨留此經,這部經特別重要,是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留下來這些《大藏經》,這經典,佛一生就講一次,沒有重複的,唯獨《無量壽經》,確確實實是多次宣說,不止一次。《無量壽經》流傳到中國很早,跟中國特別有緣分,最早傳到中國來。安世高有譯本,非常可惜這個本子失傳了。從漢朝到宋朝,八百年間十二次的翻譯,《大藏經》裡有這個經的題目,但是經沒有了,七種失傳,留下來五種。從留下來的五種當中,我們就看出,不是一次講的。這部經裡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願,阿彌陀佛發的願。有兩種本子四十八願,另外兩個版本二十四願,宋朝翻譯的本子是三十六願。不管怎麼樣翻譯,這個決定不會翻錯的,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所以古大德就想到,至少是三次宣講,不一樣,才會有這麼大差別,從印度傳來的梵文經典不是一個版本。失傳的還有七種,沒看到的,如果看到了,可能更多。所以祖師大德判定至少三次,就是三次以上,顯示這個經特別重要,從來沒有過的。
在這個經上又有這一段經文,「特留此經住世百年」,這句話跟《法滅盡經》裡面說的話完全相同。佛說將來佛法滅盡,第一個滅《楞嚴經》,最後的是《無量壽經》。所有經滅完之後,最後的一個是《無量壽經》,都能找到印證。正因為這部經裡面所講的淨土法門,令人求生,教人、勸導人一生要求生極樂世界,對極樂世界介紹得最為詳盡。特別留這部經,這部經是個圓滿的經典,能幫助你成就。「《大涅槃經》顯示佛性,聖人先隱,為是先滅」。這是說到《大般涅槃經》。聖人先隱,隱就是滅度,就是這個意思,「此經教人厭苦求樂,濟凡中要,為是後滅」。這是講佛法住在這個世間,哪些先滅哪些後滅,也是慢慢漸漸淘汰掉的。為什麼會淘汰掉?不契機了,這些大乘經契理不契機,愈往後根機就愈薄。從什麼地方來看?信心喪失,不相信了。現在人沒有信心,你要把他信心恢復起來,這個事情太難了,而「信為道元功德母」。在世間法裡面,我們中國傳統的道統裡頭,仁義禮智信。信是什麼?信是傳統文化的底限,最後的一個底限,如果信心失掉,中國傳統文化就滅了。仁義禮智信,恢復這個信心是大難之事。
所以,大乘教裡面講佛度有緣人,這句話講絕了。什麼是有緣人?有信心的人,這個信心肯定是過去生中學過。過去生中沒有深厚的底子,你遇到怎麼會相信?所以說不信,很難相信,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看見,我們聽到,一點都不稀奇。知道你能夠相信,你能夠理解,聽得懂,過去世必定有深厚的善根,這個善根絕對不是一生一世能夠學出來的。像《金剛經》所說的,你能相信大乘,經上講得很好,決定不是一世、二世、三四五世種的善根。而是什麼?無量世你在諸佛面前種下的善根,你才能相信。有這種正信這樣的人,遇到的時候一定要自愛,為什麼?有這麼好的根柢,你這一生當中就可以超越六道輪迴,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一生證得大圓滿,你得有這種信心。你會把這個機會抓住,我不再空過,這一生就成就了,就圓滿了,解脫了,這是多幸運的事情。於是我們對於這個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留戀,我就這一門,我就這一條路,決定走得通。釋迦給我做證明,彌陀給我做證明,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給我作證,這還能懷疑嗎?
所以教導我們厭苦求樂,這是世人所希求的,我們學佛,生生世世沒有能往生得了,毛病也就出在這個地方。我們苦中作樂,以為有樂,不知道輪迴苦,不知道三途苦,所以對於佛所教導我們,我們疏忽了。不知道疏忽了多少次,這一世不能再疏忽了,一定要抓住。濟凡中要,救濟這些凡夫當中最重要的這個法門、這部經典,所以佛以威神加持,讓它最後滅度。「疏謂此經教人念佛生西,故獨留之,於最後之百年救度眾生。至於《大涅槃經》及《首楞嚴經》」,這是最先滅度的,「顯示人人本具佛性,乃聖教中甚深之法,於後末世,眾生根劣,無人能曉,是故先滅」。這說出來了。經典的義理太深,不契機了,現在沒有這種根機的人,他不相信,所以他也不會去學這個法門,這個經就先滅了。
我在三十多年前,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講《楞嚴經》。那時候香港還有個老法師,海仁老法師,一生專攻《楞嚴經》,《楞嚴》專家。他只有六個學生,他收學生的條件很苛刻,學生必須能背《楞嚴經》,還會背註解。連經帶註統統能背過,才可以做他的學生,做不到的他不收,所以他一生只有六個學生。這六個學生有一個跟我交情最好的,大光法師,他大概大我五、六歲,都不在了。他老人家背《楞嚴經》註解很有意思,他學蕅益大師的《文句》,《楞嚴經文句》,連經文、連《文句》統統都要背。因為一般學《楞嚴》的多半都學《長水疏》,宋朝長水法師的疏,或者是比較新一點的,明朝交光大師的註解。多半人都學這個,很少人學蕅益大師的《文句》,他偏偏選蕅益大師的《楞嚴經文句》。我那個時候,我們算初學,年輕,也講《楞嚴經》,跟老和尚見面,老和尚那個時候九十多歲了,非常歡喜,見面的時候很歡喜,給我講《楞嚴》大意。《楞嚴》是開智慧的一部經典,在佛門裡是很有名的,叫成佛的《法華》,開慧的《楞嚴》。《法華經》講成佛,《楞嚴經》講開悟,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禪跟密都非常重視這部經典。
其實《楞嚴》顯示的是兩個特別法門,不是一個。「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是太明顯了,誰都能看見,另外一個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一章不容易看見,因為它排列在最後。二十五位菩薩,最後一位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前面是大勢至菩薩。所以大勢至菩薩排在第二十四,彌勒菩薩第二十五。你看看,他兩個位置交換,大勢至菩薩擺後面去了,彌勒菩薩,他們兩個換了個位次。這一換位次就代表什麼?特別法門,它不是普通法門。普通法門按照順序排列,特別給你排列,就是特別法門。所以兩個特別法門,一般人都沒有看出來,粗心大意。其實我在那個時候講《楞嚴經》也沒有看出來,也是偏重在觀世音菩薩。我怎麼發現大勢至這個法門?是個日本法師,在台灣的時候。臨濟寺第一次傳戒,那時候我出家了,我在戒壇擔任書記。台灣大學有四個學生,他們都是應屆畢業生,四年級的學生,陪同他們一個老師,日本人,台大的客座教授,陪他到臨濟寺來看我。
我說,二十五圓通章裡頭菩薩排列的順序,這兩個是特別拉到最後,「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跟「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一不是二。大勢至菩薩念佛法門,是遍法界虛空界共學的第一殊勝法門,而「觀世音耳根圓通章」對娑婆世界是最契眾生根機的。我們這個世間的人,聽比看能力強,看不懂,聽懂了,這就是耳根利。所以為什麼觀音菩薩跟我們特別有緣分?我們根性相同。而大勢至菩薩是代表智慧,真正智慧才選擇念佛往生,第一等智慧,不是真正智慧他不知道。所以「念佛圓通章」要等著第一智慧的大勢至菩薩來表法。所以問對有好處,人家一問的時候,我們才一想,把問題想出來了;沒人問的時候,就含糊籠統過去了。所以答問真的是自利利他,許許多多問題自己平常想不到的,這一問問出來了。這部經也是的,釋迦牟尼佛放光,阿難尊者一問,問出這部經出來了。
自性,自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是首楞嚴,一切眾生統統有,自性本具。為什麼顯不出來?煩惱、習氣障礙了自性,愈往後面去這些煩惱習氣愈重。你看看我們在前世染的習氣,到這一生又帶來了,不但沒有斷掉,又加深了。那你就知道,這九千年之後,愈往後面去習氣就愈加深,道理就在此地,眾生就是愈來愈難度。我們不看多,看三代,前一代,再前一代,再前一代是印光大師、諦閑老法師,他們那個時代度眾生,我們看起來方便多了,信的人多,懷疑的人少。到他們底下這一代,倓虛法師,像李炳南老居士,這是前一代。社會狀況跟從前不一樣了,眾生妄想、雜念多,他們度眾生就難了,比起印祖那個時候難多了。現在到我們這一代,比
「此《無量壽經》教人厭離娑婆,欣慕極樂,乃救濟凡夫之要法」,最重要的方法,「是故後滅也」。但是還是得有善根,沒有善根的人,遇到不相信,說你是宗教,說你是迷信。他不迷信,他不相信,他不會學這個東西。所以,這就是佛不度無緣之人,這個緣多生多世修得的,不是偶然的。「其有眾生」,乃至「皆可得度」,這是經裡末後的一段話,『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四句話。這個四句話,世尊苦口婆心的勸我們。「《淨影疏》曰:值斯經者」,這個值就是遇到,遇到這部經的人,「所願皆得」,你想求什麼願都可以滿願,你都能夠得到。「明留之益」,說明佛為什麼把這部經留到最後,原因何在。這部經真正能利益末世眾生,就是法滅盡的時候那時候的眾生,他要遇到了還能夠得利益。「法滅盡後」,佛法滅盡之後,「百年聞者,尚得利益,往生淨土,況今聞者,何有不生」。我們現在距離法滅盡還有九千年,這九千年之後的事情,我們在這個時候有緣讀到這部經、聽到這部經,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罪障,造再重的罪業都沒有關係,經上講得很清楚,五逆十惡,你遇到這個法門統統能得度。
五逆十惡是過去沒有智慧,迷惑顛倒,造的錯事,現在一念覺悟,決定不再造了,後不再造那叫真懺悔,你回頭了。中國古人有句諺語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他只要真回頭,那就是大好人,好人當中的好人,他真回頭了。阿彌陀佛能不接引他嗎?尤其是他造種種惡業是沒有人教他,他不知道那是錯誤,他以為是對的,這個要原諒。佛勸我們原諒,當然佛更不必說了。你看這經上我們讀過的,「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沒教他,他幹了壞事。先人是他的父母、是他的祖父母、是他的曾祖父母。我們這一代人造罪一定要原諒,為什麼?我們把傳統文化丟失兩百年了,兩百年多少代!前面一百年是清朝末年,疏忽了,不重視了。清朝亡國到現在一百年,丟失了,不是疏忽,丟掉了。懷疑,認為這是封建,這是迷信,這是不合科學,趕不上這個時代,應當把它統統廢棄掉。多少代人不教、不提,你能怪他嗎?
現在唯一的方法,不但要講、要學,得一定做榜樣來給大家看。搞一個小市區、小鎮,我們利用這個地方,或者搞一個新的鎮也可以,像現在的開發區。我們佛門弟子、喜歡傳統文化的人,大家都住在一起,我們這個小區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這小區和睦,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做出來給你看,你一看到這個地方你就會羨慕。用這個方法把人的信心喚醒,頭一個是信心,他要不信,那一點辦法都沒有,那就叫無緣。他看到了他相信,他要不看到不相信,這也是緣分。緣分,我覺得佛菩薩安排的,我們如果要是沒有這個緣分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就不會有這個念頭,想不到。參加聯合國的會議之後,從問題當中發現了。我參加了十幾次,每一次我都是主題講演,把中國傳統文化、大乘佛法裡面講到解決現在社會問題、化解衝突,向大家提出報告。我們會友聽到都鼓掌,歡喜。下台之後在一起聊天、吃飯,很多人問我;法師,你講得很好,那是理想,做不到!這句話給我帶來沉痛的打擊。為什麼?他們不相信。現在人相信科學,科學什麼?拿證據來,科學講這個。證據是什麼?我們必須要搞個實驗點,做出來讓你看,大家相信了。
所以湯池小鎮是逼出來的,他們那些人不逼我的話沒想到,不會動這個念頭;這一逼的時候想到一定要做實驗,不做實驗人不相信。實驗,自己有沒有把握都不知道,我自己也沒有把握,做吧,做了試試看。原先想的,兩年到三年,看看能不能有一點成就。沒有想到不到四個月,三個多月成績就出來了,這個小鎮的人良心發現了,這不容易。所以我說,那不是我們的功勞,我告訴我們這一群老師,我們要謙虛,決定不要認為我們有什麼了不起,把他教出來的。我說那你就大錯了。這是什麼?祖宗之德,三寶加持,我們哪有能力,我們要感祖宗的恩、感三寶的恩。確實是三寶加持、祖宗之德。
做成功了,我們要到聯合國去做報告,這可不是個容易事情。所以統統是祖德福佑,兩個月之後,聯合國來找我,找我就好辦了,我找他難辦,他找我就好辦了。而且邀請我主辦一個活動,這是怎麼想都想不到的。這個活動是紀念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五十週年,二00六年,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五十週年,辦這個活動。主題是「佛教徒對於人類的貢獻」,辦這麼個題目,正合我們的想法。我都不敢相信,派了三個人到巴黎去打聽一下,到底怎麼回事情。聯合國要是找個主辦單位跟他合夥的話,它找會員國,它怎麼會找到我?我們三個人到巴黎去一打聽,真有這回事情,它找誰?找泰國。那我就明白了,泰國大使建議,邀請我也做主辦單位,聯合國同意了,是這麼回事情。這是祖宗安排的、佛菩薩安排的,我們才有這個機會在聯合國做三天展覽,就是湯池小鎮的成就,做三天展覽,做八個小時報告。八個小時分三個老師,因為聯合國的報告最長沒有超過兩個小時的,我們要求八個小時,它沒有辦法答應。我說沒有這麼長時間,我們的內容說不清楚,不能少於八個小時。最後談判,最多四個小時,不能再多,這已經破例了。我們就請
我們趁這個機會,我邀請了新加坡的九個宗教,邀請了澳大利亞的宗教,我們合起來,澳大利亞的猶太教,我們合起來在聯合國大會堂做世界和平祈禱。這也是原來他們不敢碰的。我非常堅持,一定要邀請,讓聯合國大家看看,宗教是和平的,宗教是可以團結的。他們怕,以為不同宗教在一起就會鬥爭,不敢。我們這三天的會議他看到了,我們十個宗教在一起,多和睦,像兄弟姊妹一家人一樣,他看到了。我們這個活動結束之後,聯合國成立了一個宗教辦公室,以前沒有。讓他們對宗教有個好感,成立宗教辦公室。所以不做實驗不行。今天一定要有實驗,大家親自看到了,他才有感受。如果沒有實驗,你要想讓一般人對傳統的東西有信仰、有信心,太難太難了。
所以傳統文化、大乘佛法有沒有前途,現在還是個問號,誰敢講?東西是好,真好,我們自己知道,我們自己得度,求往生決定沒有問題,要大家都能夠相信、都能接受,非常不容易。這就看什麼?看國運、看世運,整個世界的世運。這真是要眾神來加持,要靠祖宗之德。如果真的世運沒有了,國運沒有了,那就是外國人講的世界末日。明年二0一二世界末日,這是現在人已經不忌諱了,公開提出來討論。我們如何應對這個問題?淨宗同修就是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的功德利益,我們在這個經裡面講得很多。真正有信心,再大的災難我們也能平安度過。你要真信、要真發願,發菩提心,一心專念,你就能度過這個劫難。所以,這部經能救法滅盡時候那個時候的眾生,對現在是絕對沒有問題。
底下講疏的意思,「疏意:遇此經者必滿本願」。這個本願,我們學佛的人的本願就是往生作佛,我們一定要作佛去。經上告訴我們,「是心是佛」,你本來是佛,現在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是「是心作佛」;本來是佛,現在又發心作佛,必定成佛,所以必滿本願,「是乃正明獨留此經之利益」,真實利益。這部經裡面講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這三個真實都在這部經裡頭。「至於法滅之時,聞經尚得法益,往生極樂」,九千年之後還能得這種殊勝的利益,「何況現在聞經信受之人,焉有不生西方之理」,這肯定的,決定往生。「故疏續云:定得往生,莫自疑慮」,這句話好,堅定自己的信心,要相信決定得生,不要去猶豫,不要疑惑。『得度』,「渡生死之海,而證涅槃」,永遠離開六道、離開十法界。「海喻生死,彼岸喻涅槃,超越生死中流而登涅槃之彼岸」,這是得度的意思。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世尊真是慈悲到極處,一再的勸勉我們,把這事實真相跟我們說出來。我們看念老這個註解,這一篇註得很長。「右」,右面這段經文,「嘆」,這是嘆息,「聞經信受為難中之難」。這對誰說的?不是對一般人說的,也不是對學佛人說的,是對修淨土的人說的。這個意思一定要懂。我們得人身,遇到佛法,遇到大乘,遇到淨土,遇到淨土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就?難中之難是說這個。為什麼會有這麼難,遇到的時候還不能往生?對於淨宗了解不夠透徹,信心不堅定,願心不懇切,境界現前還會動心,甚至於還會退轉,那就不行了。所以,聞經信受,難中之難。「令人知經之難聞,生敬重希有之心」,真不容易。前些年,前後經歷至少是五年,嚴重的大關,多少人反對夏蓮居的會集本,口頭、文字批判。這個大的壓力很難承受,我們還是堅持,不為所動。這兩年,中國國家宗教局承認了,這個壓力算是放鬆了。國家宗教局出版的淨土五經,《無量壽經》就是用夏蓮居的會集本,代表國家肯定了。念老這部註解註得好,流通量不大,因為註得太長、註得太詳細。現在人沒有耐心,他們要的東西愈簡單愈好,篇幅太大他不願意接受,這麼大的篇幅,難。我們發心,認真的學一遍,學兩遍,學十遍,可以讓世間人對這部經註生起注意力。能把這部經看重,生起信心,他的得度與機緣就成熟了。所以生敬重希有之心。
『興世』,「出興於世」,出現在世間,如來出現在世間。《資持記》說,「佛身充滿,隨物現形,示生唱滅,拯接群品」。這幾句話,佛的法身、真身確實是充滿宇宙,一切時、一切處無所不在。我們見到阿彌陀佛,是不是阿彌陀佛從極樂世界到這兒來了,要經過十萬億佛國土?不是,阿彌陀佛就在現前,遇到緣他就現形,緣失掉他就沒有了。所以,隨物現形。物這個字範圍大,如果隨人,十法界裡只有人法界,用個物,那就十法界統統有。在四聖法界裡容易現形,為什麼?那些人心清淨,妄想雜念少,見佛的機會多,可是也是難見難值。為什麼?他不想見。我們想見見不到,他不想見,沒有意思見佛。這是什麼?不知道淨宗的奧義,不知道淨宗的殊勝,原因在此地。在我們這個南贍部洲,就是現在人所講的地球上,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這個地方應化,現身教化眾生,這是世間跟佛有緣。雖然想見,煩惱習氣太深,業力太重,障礙住了,把這個緣障礙住,想見見不到,所以真是『難值難見』。
示生唱滅,這不失時,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他就來示現出生,這個唱是教化眾生,緣沒有了他就滅了。這就是示現生滅的意思。拯接群品,佛應化在世間,目的是拯救、接引這些有緣眾生。「據娑婆所見:誕育王宮,厭世修行」,這是講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生在淨飯王的王宮,出生在那裡,生長在那裡,厭世修行,這來表演給我們看的,八相成道,「降魔成佛」,這個降魔,簡單的說,放下萬緣,萬緣是魔,有一樣放不下,這一樣就障礙你,「故云興世」。示現的萬緣放下,世尊十九歲離開家庭,這裡頭很深的意思,放下煩惱障,家是煩惱。三十歲在菩提樹下成道,是放下所知障。他不是學了十二年嗎?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這才大徹大悟,這兩種障礙要徹底放下。所以,佛法確實不貴多聞,貴在放下。聞經的目的在哪裡?了解事實真相。真相是什麼?萬法皆空,《般若經》上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諸法實相。真明白、真搞清楚了,你自然放下,用不著勸你。這叫成佛,放下就是叫成佛。
「蓋謂佛身遍法界,無有來去,三際一如,本無生滅」。這真的,這是自性,這是法身,法身就是自性,自性就是法身。法身沒有相,隨著眾生之感,眾生有感他就能應。眾生希望見佛相,他就現佛,眾生希望見菩薩,他就現菩薩,《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絕對沒有起心動念,這一點我們要能肯定、要能相信。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示現住在世間七十九年,我們中國人算虛歲八十歲,八十年。佛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佛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如果他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是凡夫,他就退轉了。真的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你提出問題問他,他馬上講給你聽,你不問他,他心裡空空,一法也沒有,這是真的。你想什麼他就現什麼相,他的示現是感應,眾生沒有感他就沒有現,有感就有現。所以,他本來沒有生滅、沒有來去,他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時間、空間是假的。三際一如,三際是過去、現在、未來,統統沒有了,一如,不生不滅。
「祇為應機度化,故現出生王宮,出家修道,降魔成佛」。這都是表演,表演給這個世間眾生看,讓他看明白了,心有所感悟,目的在此地。根性利的,一看他就覺悟了,問題解決了;根性差一點的人,看了還不悟,再向他請教,他再跟你說法。所以,佛教化眾生的原則,告訴我們「開示悟入」,這是他所用的方法總綱領、總原則,他以善巧方便把你心打開,這什麼心?迷惑顛倒的心,打開,讓你看到你的真心,真心就是佛。「此即所謂興世也」,佛是為這個原因出現於世的。這才說了第一句,如來興世。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七四集)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六十一面最後一行,從第二句看起:
『難值難見』,「《淨影疏》云:明值佛難。生當佛時,名之為值,目睹稱見,此皆難也。諸佛經道,難得聞等,明法難聞。於中先明經教難聞」。這是經上的第二句,難值難見。隋慧遠大師解釋得很清楚,這句經文是說明,值就是遇,我們遇到佛是非常難得的一樁事情。為什麼?生當佛時,你出生到人間,跟佛同一個時代,這叫值,就是遇到了。跟佛雖然同一個時代,你有沒有見過佛?經上說舍衛大城,釋迦牟尼佛在那裡講了不少經典。這個城確實在古時候是大城,居民十萬人,古代十萬人的城市確實是大城。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見過佛,佛每天出去托缽見過;有三分之一的人聞名,沒有見過面;還有三分之一的人連名都沒聽說過,都不知道。生在跟佛同時代,同住在一個城市裡面,不見得人人都認識,人人都知道,所以這難事。遇佛那是很有福報,沒有福報的人遇不到。遇菩薩、遇阿羅漢、遇善知識,都要有福報、有緣分,這是提醒我們要珍惜。
『諸佛經道』,「經」是經典,所說的這是經典,「道」是修行的方法,這道路。難得聞等,不容易得到,不容易聽到,於中先說經教難聞。「手得經卷名之為得」,這個得字,你得到這部經典。「耳聽曰聞」,我們聽到有人講這部經,聽到有人讀誦這部經。「亦可領誦名之為得」,這個誦名就是念佛,名是阿彌陀佛的名號,稱誦名號你聽到了,也叫得。「耳餐」,餐是採取的意思,我們聽到了,這就是大乘教裡常講「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一句佛號你在一生當中聽過一次,這個名號印在阿賴耶識裡頭,這是阿彌陀佛的種子。這個種子永遠不會消滅,生生世世都跟著你走。不一定在什麼時候,來生後世又遇到緣,再聽一聲阿彌陀佛,你的印象就更深,把阿賴耶識裡這個種子就提起來。所以眼見耳聞都得無比殊勝的利益,但這個利益不在這一世。
這一世我們得到的利益,你就可想而知,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學習過,所以聽了歡喜,聽了真發願,真正要到極樂世界去。那聽這一部經,這一部經的內容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還詳細把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做了一個比較,讓你的印象更深刻,更清楚,你有所選擇。只有徹底明瞭的人,他才有正確的選擇,知道這個世間只有苦沒有樂。這是要我們冷靜細心去思惟觀察,你就明白了。這個世間人以為是樂,佛說了一句話說得好,殊不知樂是苦因。現在很快樂,死了以後到三途,也苦了。為什麼到三途去?享樂的時候造罪業。造什麼罪業?貪瞋痴。享樂的時候是不是在造貪瞋痴?自己縱欲,貪圖名聞利養的享受,貪心是餓鬼道。如果有人障礙你的貪欲,你就瞋恚,甚至於造殺業,地獄道去了。愚痴,對於事實真相完全不了解,認假不認真,聽騙不聽勸,這畜生道去了。你能把這個東西看清楚、看明白,你就不會幹這些傻事了。
釋迦牟尼佛看清楚、看明白了。很年輕,十九歲他就搞清楚、搞明白了,把王位放棄,榮華富貴放棄,去求道,求什麼道?了生死出三界的道。釋迦牟尼佛用哪一個法門成就道業?《彌陀經》上說的,我們念《彌陀經》都含糊籠統,沒有留意,蕅益大師給我們點出來,這才恍然大悟,釋迦牟尼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一個點醒,我們要感恩蕅益大師,從來沒有人點醒過。經上說他在五濁惡世,難行能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就成佛了。五濁惡世難信能信、難行能行,就是念佛法門。大家不相信,大家不肯幹,他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做樣子給我們看,我們這才能相信,這才能發心,以世尊做榜樣,認真跟他學習。一生雖然講那麼多經典,唯獨《無量壽經》多次宣說,這什麼意思?《無量壽經》傳到中國,從漢到宋八百年間十二次翻譯,這是不是佛力在加持?如果不是佛力加持,怎麼會有這樣的現象!《金剛經》大家非常熟知的,這是佛門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傳誦非常普遍,它只有六次翻譯。《無量壽經》加一倍,十二次翻譯。
所以說耳聽這叫聞。「故云諸佛經道,難得難聞」,得到不容易,聽到不容易。現在科學技術發達,印刷術特別發達,所以經典大量的印刷,得到容易。六十年前我學佛那個時候,看到這個經典就觸動甚深。為什麼?真難得。我們想得到一部經典,到哪裡去找?到寺廟找《大藏經》去抄。那個時候沒有影印,你只有自己手抄,一部經有的時候抄一、二個月,真難得,哪有現在這麼方便!這麼低廉的成本,印刷這樣精美,我們要格外珍惜。我們是過來人,經過那一段苦難的日子,找不到經,抄過經的,所以對經典非常珍貴。現在人沒有看到這個現象,認為太多了,很容易得到,所以都不重視,都不知道愛惜。這也許就是佛經上所說的,「富貴學道難」,他太容易得到,他不珍惜。
『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遇到真正善知識,聽到說法,能夠去修行,這個難。我講經這麼多年,在我身邊的出家眾、在家眾,可能在家眾修行比出家眾還好一點。我也是耳聞,耳聞我自己都嚇呆了,天天講經,這些出家眾聽經,彼此都互相說,「這是師父說給別人聽的,不是說給我們聽的。」我也承認,為什麼不是說給他們聽的?因為他們不聽,說也沒用,這跟我一輩子,什麼也沒學到。我們回想我在台中十年,
諸佛如來、法身大士講經教學,是以清淨心、平等心、真誠心、慈悲心普為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個個都有分。他能接收多少,那是他心態的問題,印祖所說的,你有幾分誠敬,你就得幾分利益。我曾經說過,我用惠能跟神秀做比喻。神秀大師追隨五祖時間長久,總有十幾二十年,成為五祖座下的大弟子。五祖的法沒傳給他,傳給一個大家根本不認識的惠能,什麼原因?我用這個做比喻。神秀對五祖有百分恭敬,神秀得的利益是百分利益;惠能對五祖是萬分恭敬,他得的是萬分利益,所以衣缽傳給他,沒傳給神秀。你就想到,這個跟老師在一起時間長短沒關係,聽經多少也沒關係。神秀可以說,五祖說法,神秀一堂不缺;而五祖說法,惠能大師一堂都沒有聽過,只是最後召見半夜三更在方丈室裡面,跟他講《金剛經》大意,他就上了這麼一堂課,一生當中就聽這一堂課,我們估計不超過兩個小時,他得萬分利益!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祖師大德、中國古聖先賢無不是教給我們,直下承當,這一句話重要。佛對誰說的?對我說的;孔子對誰說的?對我說的,直下承當你就全得到了。你要客氣,要不敢當,不願意,那好了,那你什麼也得不到。佛菩薩的加持、祖宗恩德的加持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也看你的心態是什麼。加持的力量跟你的心態一定成正比例,你要真信,要真正能理解,真信深解,你才能得到。如果你發心依教修行,為人演說,那個加持的力量就大,往往出乎你意料之外。為什麼?你不為自己,你為別人,為眾生。這個心態跟佛菩薩的心態完全相同。佛菩薩沒有一個是為自己的,都是為一切眾生,沒有自己。
底下為我們解善知識,「善知識者」,什麼叫善知識?「善謂於我有益、導我於善道者」,這叫善。對我有好處,對我有利益,能夠引導我向善道,這善。「知謂知心。識謂識形」。知是什麼?心心相印,我跟這個人志同道合,這叫知;識,認識他,認識這個人的形狀,這認識他的人,合起來叫善知識。「《法華文句四》」,四是第四卷。「聞名為知」,這又是個解釋,「見形為識」,我聽說這個人的名字,沒見過面,這知;見過面,這是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益是利益,益也是增長,他能夠幫助我增長菩提道業,這個人就是我的善知識。
「故知此知識二字,為知心識形之義,故善知識亦稱善友。相識相知導我於善之人,稱為善友」。《華嚴經》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對五十三位善知識都稱為善友。確實相識相知,引導我於善。善中之善,無與倫比之善是什麼?是西方極樂世界。今天阿彌陀佛、釋迦世尊引導我們到極樂世界,這是無比的大善,我們要是認識這兩個人,這兩個人是我們的大善知識,是我們真正的善友,我們要親近他。他在哪裡?讀誦經典就是親近他,分享學習心得就是親近他。古人有所謂「祭神如神在」,這個心多善!我們展開經卷,面對經文,就像阿彌陀佛在我面前跟我說這些話,釋迦佛在面前為我介紹。要用這樣的心去讀誦、去受持,你才真正得到利益。
現代這一代的年輕人,比過去有很大的差距,這個過去要指一個世紀,我們都比不上。一個世紀之前的念書人,讀書人,真的有君子之風,風範還在,認真努力,有那分誠敬的意思。這一百年之內,這種心態逐漸就淡薄,愈來愈少了,在我這個年齡的就不多了。我能遇到三位善知識,他們熱心來教我,我很感激,很多人為我慶幸,說我的運氣好。我也曾經冷靜思考,這什麼原因?還是印光大師講的誠敬,我還有那麼一點點誠敬。換句話說,別的同學連我這一點點誠敬都沒有。我這一點誠敬在一百年前,善知識是不會理我的。為什麼?不夠,只有一、二分誠敬,不夠。可是在現在已經沒有誠敬,那一分、二分也很可貴,也不容易,所以他就不捨棄我。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人應當要謙虛,不要跟現在人比。跟現在人比,好像我覺得很了不起,跟古人一比就比下來,差遠了,你的貢高我慢就消掉,你的謙誠恭敬心就生起來。我們現在這幾分恭敬心算什麼!所以展開經卷看不透。
古人說的,我們自己也知道,經典裡頭字字句句含無量義。無量義我們能看到多少?你要是瞧不起釋迦牟尼佛,瞧不起孔子,那是封建時代,落後時代,你要這樣說他們。他們對於這些經典字字句句真的是無量義,我們今天甚至於一個正確的意思都沒有看到,所看到的全是偏的,全是邪的。為什麼?我們的心邪,我們的心偏,偏心看偏的,邪心看邪的,沒有正念,所以正的東西你一點沒看到。還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心要是正,你態度也正了,你的行為也正了。你有幾分正,都表現在外頭,瞞不住的。瞞那些無知的人,他不知道,真正有學問,有道行的人,你瞞不住,人一眼就看穿了,不說而已,人家有德行不說你。所以遇真知識要用真心,總得有幾分誠意,你才真正遇到,真正得利益,否則的話,遇到等於沒有遇到。
底下引用,「《圓覺經大疏》曰」,十五是第十五卷,「善能知真識妄,知病識藥,名善知識」,這是從對治上來說的。這個善知識為什麼稱他善知識?他知道真妄,哪是真哪是妄,凡夫不知道。道德仁義禮是真,貪瞋痴慢疑是妄,他們知道,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就決定不幹妄,妄就會放下。貪瞋痴慢還是喜歡,還是捨不得放下,好朋友!道德仁義禮,不理它,好像對我沒有什麼關係,沒有什麼好處,排斥、拒絕,這是什麼?不知道真,不認識妄,不知道病,也不認識藥。病發作,知道苦了,為什麼得的病不知道,怎麼樣來治這個病也不知道。現在在這個時代,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我們身邊這些人,如果是真正學佛,真的把經聽懂、聽明白,真的依教奉行,你的心態完全不相同。這娑婆世界是妄,極樂世界是真。六道輪迴是病,念佛求生淨土是藥。你真搞明白,你能不幹嗎?我們沒有真放下,還有許多牽掛,還有許多雜念,那是什麼?愚痴,迷惑。真搞清楚、搞明白,心態就不是這樣的。所以真回頭不容易,真難。
下面說「是謂能了別真妄」,了是明瞭,別是分別,真正明瞭分別哪是真、哪是妄。「通達真際」,真際是真性,真際,明心見性,叫實際。「知眾生根」,知道眾生的根性,「應病與藥」。所以今天絕大多數的學佛人,在大乘佛法來說,只是種善根而已,這一生得不到受用。在現前不能離苦得樂,將來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就是只有善根,不得真實利益。我們這一次下定決心,應病與藥,把所有的經教都停下來,不講了,專講這部《無量壽經》,專講黃念老這部註解。為什麼?這是良藥,真能治病。如果我們把這部經聽懂、聽明白了,能夠依教奉行,確實能解決我們現前的問題。肯定可以幫助我們煩惱輕、智慧長,幫助我們調整人事關係,我們跟一切人都能夠和睦相處,化解衝突。我們自己好了,家庭好了,社會就好了,國家就好了,世界才能恢復正常的秩序,它真的是阿伽陀藥。如果真覺悟了,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那你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來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真正得大圓滿。這叫真正的善知識。
「又《安樂集》依《法句經》曰」,引用《法句經》上說的,「佛言,善知識者,能說深法」。哪些是深法?「謂空、無相、無願。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然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法,是為善知識」。這是真正說得深,這個不是假深。空、無相、無願是大小乘法裡頭叫大三空三昧。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這是誰的境界?如來的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有我就不平等,只要有我,平等就不見了,只要有我就有業有報,就有因有果。真的無我,這些真的沒有了。那我們想想,阿羅漢有沒有到這個境界?沒有。阿羅漢無我了?阿羅漢不是無我,阿羅漢不承認身是我,他還有我執的習氣。《金剛經》前半部所說的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破四相,但是他還有習氣,習氣沒斷。《金剛經》後半部破四見,「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見是什麼?念頭,還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都沒有了,才真正叫無我。這是什麼境界?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這種人的境界。換句話說,十法界裡頭,聲聞、緣覺、菩薩、佛,都沒有達到這個境界,他們還是有業有報,有因有果。一定要到實報土,也就是超越十法界,才能說無業無報,無因無果。所以它真的是深!嚴格的來說,實報土裡面三賢菩薩,這是《華嚴經》圓教,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個位次。實報土裡一共有四十一位菩薩,後面是十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前面三十個位次,業報因果習氣還都在,沒有乾淨。什麼時候真正乾淨?佛常講八地以上。大乘法裡頭,連妙覺果位總共是五十二個位次,五十二個位次最高的五個位次沒有,這幾句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八地以上。七地之前還有餘習,還有習氣,事決定沒有了,但是習氣有。才知道這幾句話太深!真正善知識能說深法,這個真正善知識不是普通人,決定是法身菩薩,不是法身菩薩做不到。
在中國歷代,確實祖師大德當中有不少法身菩薩,惠能大師是的。惠能大師會下,就是他的學生當中有四十三個,證得的境界跟他平等,都是明心見性。諸佛、大菩薩應化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的,在中國有。永明延壽,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大師也是阿彌陀佛再來,這化身來的,真善知識。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再來的。這都很著名的,大家都知道。還有真正再來人身分沒有暴露的,我們相信比身分暴露的人會更多,這些人能說深法。但是你看看,真正是佛菩薩,他能夠於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釋迦牟尼佛確實證得空、無相、無願三昧,這幾句用在釋迦牟尼佛身上完全相應,是釋迦牟尼佛現實的寫照,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
「然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法」,那是什麼?為我們講經教學四十九年,給我們講有,給我們講空,最後給我們講空有是一不是二。這就是建立一切佛法。初級的佛法,初學,給你講有,你懂,有因有果、有業有報、有六道輪迴、有十法界。這些眾生現前生活在其中,你給他講他很熟悉,他完全能接受。佛的教學是慢慢把他向上提升,四十九年講經教學,前面十二年是奠定基礎,阿含教。這個基礎是什麼?先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怎麼能成佛?沒這個道理。先教你做人,小乘教裡頭,教你怎麼做一個好人,這個分量非常之大,跟中國老祖宗教導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中國聖賢教育的核心,幾千年來世世代代都奉行,所以社會安定,人民幸福,政治出現大治、聖世,是教育成就的,不是別的。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什麼成就的?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五劫修行之所成就。
離開教育就錯了,離開教育決定要走下坡,決定會走向滅亡。一個家庭,你家能不能興旺起來,靠教育。你怎樣把你的小孩教好,下一代他們的成就在你之上?成就裡頭最重要的是德行,不是權位,不是財富。那個東西是好看,過眼雲煙,很短時間就消失掉。真正永恆,禁得起考驗的,是道德。你有沒有把家裡小孩教好?從小教他體會到道德,認真學習,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他再教他的小孩,世世代代的,你的家庭哪有不興旺的道理!中國自古到現在,以道德傳家的,現在只有一家,孔子,他們家教得好,世世代代這個教學不中斷。現在斷了,現在不教了。我在台灣跟
但是老祖宗他們的智慧、他們的德行、他們的方法留在經典裡頭。如果有人發心去真幹,還能夠做出一個榜樣,可以做一個實驗區,小區,把古人這些理念、方法、經驗做出來,讓現在人看看,跟現前社會做個比較,哪個好,也許還有個轉機。如果沒有這種實驗的特區,那肯定就亡國。文化亡了,國就沒有了,國亡文化在,不會亡,會復興。文化要是亡了之後,那就永遠滅掉。這個世界上四大古文明,只剩中國,其他都沒有了,中國現在也快走向沒有了,古文明在這個世間消失了。誰發心來做,這個功德無量無邊。現在確實到了最後的關頭,這個時候沒有人救,以後想救也沒法子救,機會失掉了,這最後的機會。所以我們今天看到善知識,無限的感慨,善知識之所以了不起,就是他對於諸法實相徹底的明瞭,在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法。
「善知識者,是汝父母,養育汝等菩提身故」。這下面從比喻上說,善知識多重要!人不可以沒有善知識,不可以不親近善知識。「善知識者,是汝眼目,能見一切善惡道故;善知識者,是汝大船,運度汝等出生死海故」。生死海就是六道輪迴,我們淪落在六道無量劫,生生世世出不了。可是確實有很多不知道事實真相,他永遠沒有想到我要出離六道,沒想到。遇到善知識,聽到善知識之教,曉得事實真相,想求出離,找不到門路。門路有,佛家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能幫助你出離。可是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根利的人行,他依照這個方法修學,他能出去,根性差一點的人不行,修定得不到定,得定不能開智慧,佔絕大多數,確實少數人成就了。你說歷代修行人多少?有幾個人成就?沒有遇到淨土法門,沒有遇到念佛的法門,遇到了,對這個道理搞不清楚、搞不明白,對這個法門就半信半疑,沒有認真修學,機會又當面錯過,這佔的比例很大。如果真搞清楚、搞明白,不難,淨宗修學的總綱就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就成功。
淨宗是諸佛如來都說這是難信之法,可是它做起來容易,難信易行。早年我跟章嘉大師,大師告訴我,大乘佛法知難行易。因為知難,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四十九年;行真容易,只要你發真誠心,老老實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看《彌陀經》上講的,要多久時間?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你就成就。上上根人一天成就,一天凡夫成佛了,你能相信嗎?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裡面看到一個故事,一個例子,宋朝瑩珂法師。這是個出家人,破戒的比丘,他劣根性很重,就是習氣煩惱很重,自己沒有法子控制,所以破戒犯過這些事情特別多。還好就是他有一點善根,他自己知道他自己所作所為必定墮地獄,想到地獄苦,他就害怕了。給大眾同參道友,也是懺悔,也是求幫助,有沒有方法幫助他不墮地獄?有一個同學給他一本《往生傳》看,他看了之後,痛哭流涕,受感動。真正能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問題就解決了!所以他真正發心念佛,寮房門關起來,念了三天三夜,不吃飯,不睡覺,不休息,三天三夜,真誠到極處,居然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佛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你好好的學,等到你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
瑩珂法師聽了跟阿彌陀佛說,我習氣很重,自己沒有辦法控制,如果再活十年,不知道造多少罪業,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去。這個人聰明,真的是有自知之明。阿彌陀佛就答應,就告訴他,好吧!三天之後我來接你。為什麼阿彌陀佛不馬上帶他去?要他做一個好樣子給後人看。他聽到阿彌陀佛三天之後來接他,歡喜了,房門打開告訴大眾,三天之後往生。沒有一個人相信他,他不是一個好人,在寺廟裡大家都瞧不起他。好在三天不長,大家看,看你三天往不往生。三天到了,要求這些同參道友大家念佛送他往生,每個人都歡喜,我看你怎麼往生!照他說的時辰,大家集合在大殿裡面送他,念到一刻鐘,他向大家宣布:阿彌陀佛來接引我,我跟他走了。這就真走了,又沒有生病,真走了,這不是假的。他念佛念多久?三天,三天三夜,跟《彌陀經》上說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他真的三天走了。
那我們念佛,口裡說往生,我這裡掛個牌子,一個星期之後決定往生,你敢不敢來念?你看到這個牌子就嚇跑掉,你還敢來!這七天就要死了,這還得了?所以是假的,不是真的。瑩珂法師怎麼行?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他知道他在這個世界受不了誘惑,禁不起這些誘惑,他一定會做錯事情。想離開這個世界,那個心懇切,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他能,我們也能,個個都能,問題就是這個心不真,假的,心口是兩樁事情。人家心口是一樣事情,所以他能夠成功。這樣的例子世世代代都有,只是沒有把這個往生的人一個一個都記錄下來。兩千年來,從慧遠大師應該是一千七百年,東晉時代,遠公大師建立第一個念佛堂,江西廬山東林念佛堂,第一個。這是中國淨土宗專修專弘第一個道場,我們尊稱慧遠大師為淨宗初祖,中國淨宗初祖。所以遇到這個法門,一生決定成就,遇不到這個法門,一生很難成就,只是種一點善根而已。
「善知識者,是汝絙繩」。這個是絲帶子,絲帶,細長的絲帶。絲帶雖然很輕,可是它拉的力量很大,它能拉很重的東西,所以說「能挽汝等出生死故也」,這都是比喻,它能夠把你牽到了生死出三界。所以這幾句比喻,比喻得非常之好,說明我們學佛一定要依靠善知識,不依善知識真正的學,我們這一生得利益不多。真正得大利益,一定要依善知識。「該經復雲」,這個經就是《安樂集》裡引的《法句經》,「一切眾生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親近善知識,請問法要」。這個法要就是修行重要的法門,重要的方法。重要的方法無過於看破放下,你真正看得破,真正放得下,這才行。這些重要的開示,我們要常常記在心上,要常常在日常生活當中提起觀照功夫,我們才不會被外面環境迷惑了。
在中國過去一般觀照都用《金剛經》,因為《金剛經》是唐朝六祖惠能大師聽這部經開悟的,隨著惠能大師這個名望,這部經的身分也提高了,真的變成中國第一經,家喻戶曉,以前讀書人沒有不讀《金剛經》的。《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這些境界,順境生貪愛心,逆境生瞋恚,生怨恨,把《金剛經》這兩句念念就消掉了。貪愛是煩惱,瞋恚也是煩惱,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生煩惱不生智慧。如果你真正曉得所有境界不是真的,能作如是觀,好!你在境界裡永遠保持如如不動,這是什麼?這是功夫,這是定功。不會被外面境界所干擾,這就對了。瑩珂法師做不到,順境他就貪戀,逆境他就瞋恚,所以就造業,他害怕。這個人懂得因果,所以他還有救;他要不懂因果的話,他就沒救了,肯定到三途去了。長年聽經,慢慢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就了解,了解得愈多,了解得愈透徹,你就真的會放下。放下貪戀,放下瞋恚,放下愚痴,放下傲慢,放下懷疑,你在菩提道上就一帆風順,你念這一句佛號就功夫得力。人家能夠把阿彌陀佛念來,我們也能把他念來。阿彌陀佛沒有偏愛,佛心平等,全憑感應,我們有感,他就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介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這部經、這個註解是最詳細的,最透徹的。你要想知道,你就好好去讀這部註解,去念這部經,你的願望一定可以達成。
《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有這段經文,「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後頭一句就是發菩提心,說明善知識對我們太重要了。善知識是什麼?老師。淨業三福頭一句,就教導我們孝養父母,奉事老師。今天這個社會麻煩就出在這裡,人從小沒有學過,不知道孝順父母,不知道尊敬師長。現在兒女對父母無禮,學生對老師一點禮貌都沒有,甚至於我聽說還有一些學校讓學生批評老師。這老師還能教書嗎?而學校重視學生的意見,學生對老師批評不好,老師下個學期就解僱,學校就不要他了。
中國古人常說「嚴師出高徒」,現在的家長配合學生,不配合老師,老師可憐。這個教育淪落到這種程度,也不過是最近五、六十年的事情。我念小學的時候是中日戰爭,是那個時代,所以上一代的老人跟我們不一樣,我們從小就學了尊師重道,印象很深刻。小時候生長在農村,農村裡有私塾,我們家鄉鄉下讀書的風氣很盛,那是桐城派的老家,受這個影響讀書風氣很盛。我記得六歲的時候上學,父親帶著我,我們親戚家裡有一個祠堂,他們家的祠堂,私塾就利用祠堂辦學。只有一個班,同學大概三十多個人,那我們是最小的,六、七歲最小;同學最大的,有十三、四歲,這麼一群小孩在一起。上學那一天,父親帶著我,帶了禮物是供
尊師重道是家長教的,孝順父母是老師教的,這換著教。老師不好意思說,我是你的老師,你要尊重我,這話說不出口。做父母的,我是你的爸爸媽媽,你要孝順我,也說不出口。所以教孝親是老師的事情,教尊師重道是父母的事情,這樣把小孩教好。現在沒有了,現在是父母站在兒女一條線上,把老師看作對頭,跟他對立,這就完了。我十歲之後離開家鄉,那個時候戰爭爆發,中日戰爭爆發了,我念小學。那是現在學校政府辦的正規學校,跟私塾完全不一樣。可是父母對老師還是非常恭敬,沒有三跪九叩首,還是三鞠躬,見老師還是行三鞠躬禮。如果在學校犯了錯誤,被老師處罰,我父親第二天一定到學校去看老師,感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這一段更精彩。「欲證菩提,當求善友。求友之道應如《圓覺經》所云」。我們要想證菩提,證菩提就是成佛道。要想真正成佛、成菩薩,
在今天確實,找一個知見正的人很難很難,我這個年代碰到三個,那個時候還有,我遇到的是
《圓覺經》裡面特別是提出末世眾生求善知識,你真正想修行,要求一切正知見人。我們著重這一句,正知正見用什麼做標準?經典。他的思想不違背經典,他的言論不違背經典,這就是一個正知見人,經典是標準。如果他所講的、他所教的,跟經典不一樣,我們就要小心謹慎。為什麼?如果跟他走了,走上邪知邪見,我們就吃虧,我們就錯了。染上這個氣分,以後再回頭很麻煩。那怎麼辦?離開。如果這個人他所講的,在日常生活當中看他的談話,都跟經典、跟聖賢這些典籍統統能相應,這個不容易,非常非常之難得,那就不能離開。甚至於,這裡講得好,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這是一樁一樁事情。心不住相,這個難,這就不是普通人。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這是小乘境界,那是修大乘的。雖現塵勞,心恆清淨。他工作量大,我們在台中看到
下面是念祖黃念老說的這句話,「彼經示曰」,《圓覺經》裡面所說的,「欲求善知識,首須求具正知見之人」。正知見的標準是什麼?這下面說的,「《圓覺大疏》曰:善達覺性,不因修生,抉擇無疑,名正知見」。這底下是註解,「覺性者,性覺妙明也。善能通達本有性覺,故云善達覺性。本有覺性,不從外來,非因修得,故云不因修生。因此正是行不到處也」。這就是自性的流露。「抉擇者,善能分別諸法相」。就是說他對於經教能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這樣的人才是善知識,這樣的人一定要親近,我們跟他、接受他的薰陶,慢慢薰養成正知正見。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七五集)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六十二面,我們從倒數第七行最後一句看起。這一段前面學過,它很重要,所以我們多說說。
「又《安樂集》依《法句經》曰:佛言,善知識者,能說深法,謂空、無相、無願,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然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法,是為善知識。」這一段是經文裡面「遇善知識難,聞法能行,此亦為難」。求學、求道、學佛,善知識就是老師,老師是我們一生學習的關鍵人物,他會影響我們一生,影響一輩子。所以
這個地方講,因為這個善知識能說深法,於空、無相、無願,這是大小乘裡面所說的大三空三昧,能證得大三空三昧的人,這不是平常人,這是聖人!能請到這個人來做老師,這是古時候家長們心目當中唯一希望的,能夠求到這樣的老師。這樣的老師他們的心量是諸法平等,諸法平等是菩薩,凡夫做不到!換句話說,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也斷了,才能到這個境界,這個人他的功夫在阿羅漢、在辟支佛之上,真的不是普通人。「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這個就更高了,這個四句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人。誰是這樣的人?釋迦牟尼是這樣的人。這種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這是大乘教裡的真善知識。這樣的老師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在我們中國人講大聖人,堯舜禹湯他們能夠當得起。心地清淨平等,大公無私,真正能做到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他真能做到。作之君,是國家領導人;作之親,民之父母,他能夠領導這一國的人民走向幸福美滿的大道,作之親,他要讓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向上提升。祖宗的教誨日新又新,佛法裡面所教導的勇猛精進,不斷的在求進步。還得作之師,要好好的教導人民,把人民的道德水平提高,素質提升,從凡夫提升到君子,
「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法」,畢竟空是自性,我們淨宗講的常寂光,這就是他親證的境界,這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佛菩薩大慈大悲,眾生有感,他一定有應。我們家的老人要求一個好老師,那種真誠心為家庭、為國家、為族群,為天下人類謀幸福,佛菩薩就有感應。我們心中真的在求,佛菩薩就應化出現在世間,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當然這裡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切法,像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為我們建立三乘佛法,聲聞、緣覺、菩薩;給我們建立五乘佛法,五乘是人、天,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做人學起。人要學什麼?人要學道德仁義禮。這些東西不是理想,在我們中國五千年文化裡頭都實現過。三皇五帝,三皇以道治天下,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他自己能夠契入這個境界,在中國傳統裡面講的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入這個境界。在佛法裡面講,就是入佛的境界。佛菩薩再來,可不可能?可能。佛菩薩無盡的慈悲,
三皇時代人心純樸,用現在的話來說,老實、聽話、真幹,所以居上位的人(領導人)無為而治。到五帝就差一等,五帝時候,我們講物質生活改善很多,人民心就不清淨了,沒有上古那麼清淨,上古是大同之治。五帝時候還不錯,雖比不上上古,也算是大同,堯舜禹湯,這是五帝時候,以德治天下。德是道的外顯,顯示在外面,一切精神物質現象,五種能量,這都是自然的。這五種能量就是仁義禮智信,依倫理、四維八德、因果感應教化眾生。道德遍宇宙,現在講太空、講萬物,它無所不在,佛法裡面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道,因為人心浮動,道不能行了,則用德,五帝時候用德,就是仁義禮智信,五德,用這個治天下。差不多一千多年,我們中國人稱之為大同小康,出現過大同之治,歷史上記載堯舜的時代;小康之治,這是講的三代,夏商周這三代。
大同跟小康差別在哪裡?大同是沒有私心,我們這經上所說的,諸法平等,究竟如如。國家領導人是選出來的,不是人民選舉,帝王選舉,帝王沒有私心,在全國選最有德行的人、最有學問的人、最愛護人民的人,選他出來接班。堯選舜,舜選禹,大同之治,沒有私心。對於這個人觀察至少是二、三十年,這人真是個好人。堯選舜,差不多觀察三十多年,把兩個女兒嫁給他,九個兒子跟他做朋友,觀察他,他的德行是不是真的,是不是表裡一如。兒女向堯王報告真實不虛,然後才把位子讓給他。舜選禹都是這個樣子。禹也了不起,禹年歲大了,傳位找賢人,兒子賢慧,人民喜歡,大家推選王啟,是夏禹的兒子,所以他的位子傳給兒子。以後世世代代都是變成家天下了,禹之前天下為公,禹開始傳兒子、傳孫子,這樣一代傳下來。這個歷史差不多三千年。但是在夏商周這個三代,德,德教,推行得非常成功,所以歷史上稱之為小康之治。
這是說明中國古人重視教育,重視老師,就是善知識,求好老師教下一代,用的是道德,仁義禮智信。用它來修身,用它來齊家,用它來治國,用它來實行天下公平,這個平天下就是天下得到公平的意思。所以這是聖賢的政治,聖賢的教化。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靈魂,一個國家政權喪失不可怕,中國在歷代兩次喪失政權,元朝的時候,蒙古人統治中國;第二次是清朝,滿清人統治中國,但是文化存在,文化沒有失掉。所以蒙古跟滿清都被中國文化同化,變成一家人,從前是異族,以後變成一家人,漢滿蒙回藏變成一家人。所以教育是文化的生機,講到師道了,不教可不行。
所以老祖宗三千年之前,我們相信可以能夠推到四千年,四千五百年,黃帝。我們相信「建
所以建立,你看住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這是什麼?大公無私。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證得,大乘經教裡常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他們契入這個境界,示現在世間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用什麼手段?用教學為先。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惑來的,你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知道,迷而不覺,所以他就生煩惱,他就造業、就受報,苦從這麼來的。解決苦之道呢?就是教育,幫助他覺悟,幫助他明瞭宇宙人生真相。釋迦牟尼佛教學四十九年,他教了什麼?這個大概總在三十多年前,有一個同學,好像也是過年時候,那個時候我住景美華藏圖書館,他夫妻兩個都非常有成就、非常優秀,他在輔仁大學教書,是教授。告訴我,他在學校利用課外的活動,找到一批學佛的學生,給他們開一門功課,《普賢菩薩行願品》。好!開這個課很難得。我也很有興致,我就問他一個問題,我說我就問你一個問題,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他講些什麼?你用一句話回答給我,不要囉嗦,一句話答覆我,四十九年講的是些什麼?他想了差不多五分鐘,說不出來,因為說一句話,不能多,他想不出來。最後他請教我,他說哪一句話?我說大乘經裡頭,《般若經》上說的一句話,「諸法實相」,你同不同意?他一想就點頭了。諸法實相,宇宙一切法的真相,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就是講這個東西。我們把事實真相了解,這就叫開悟,這就叫成佛。成佛不是成神、成仙,不是!成佛是你真正把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佛陀,這是佛教裡最高的學位,你就拿到,好像博士學位,你就拿到了。所以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就是把宇宙人生真相教給你。今天這個世界也在追求這個目標,哲學追求這個目標,科學也追求這個目標,搞了這個幾百年,都沒有找到。宇宙人生真相是什麼?他說不出來。說了很多,不能解決問題。釋迦牟尼佛就說這一句,就把問題給我們解決,真正不可思議,然後我們了解佛教是什麼。
今天社會問題出來了,地球問題也出來了,災難這麼頻繁,你要問什麼原因?給諸位說,我們把教學疏忽了,古聖先賢的教學沒有了,把中國傳統,這個文化傳統,曲解了、誤會了,認為那是古代的,跟不上時代了,應當要淘汰掉,不要了。佛法是迷信,是宗教、是迷信,也應該把它取消,不要了。而不知道佛法跟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都是諸法平等,究竟如如,人家都到這個境界,人家心地清淨平等,大徹大悟,所建立的這些法,與性德完全相應。你看中國老祖宗講的五倫,五倫是什麼?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主要是講這個。父子關係、夫婦關係、君臣關係、長幼關係、朋友關係,講得多好!現在這五種關係都沒有了,都破裂了,所以社會亂了,家不家、國不國,人民可苦了,可可憐了。中國從上古到滿清,社會都能夠維持和諧、安穩、安定。現在亂世,整個社會混亂,傳統的教育丟掉了,佛法的教育丟掉了。我們很有幸看到近代二十年,這世界上有許多量子物理學家,他們最近發現,意念有非常大的能量,能夠改變物質。這個信息我們聽到很歡喜,為什麼?跟佛經上講的一樣,跟中國傳統儒釋道講的一樣,他們能用科學來證明。那我們就有理由相信,中國的儒釋道它不是宗教,它是什麼?肯定會被這些人認定,肯定儒釋道三家是高等哲學、是高等科學,它會從宗教裡脫胎換骨,搖身一變變成全世界最高的科學與哲學。能夠幫助社會恢復安定和平,能夠化解地球上這些災難。用什麼方法?還是教學為先。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了,沒有人能趕上,我們對老祖宗要有堅定的信心。老祖宗都是諸佛如來的化身,有堅定的信仰,肯定他們的教誨是至善,是大圓滿。
求善知識,下面《法句經》裡面有一些比喻,比喻得好。「善知識者,是汝父母,養育汝等菩提身故」。佛法裡常說,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父母養育之恩,這個恩德跟佛是平等的。淨業三福是大乘佛法菩薩修行成佛最高指導原則,第一句話就是「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可以說孝親尊師是世出世間一切法成就的根本。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世出世間法都不會成就,這是大根大本。你看此地也是頭一句用這個比喻,善知識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法身慧命,菩提身就是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師。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得自於老師,老師的恩德跟父母是平等的,怎麼可以不敬老師?現在聖教推行最大的麻煩,就是學生不信老師,這是最大的麻煩,再好的老師教,他不能接受。他為什麼不敬老師?他不敬父母,他不孝父母,所以一切災難的根、根源在這個地方。我們今天這個災難是受老天懲罰,天譴,什麼罪過?不孝、不敬,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你就要受老天懲罰。
在古時候,如果不孝父母,這個人就是死罪。我知道在民國初年,刑法還有這一條,我那個時候小,我有這個印象,聽大人講的,叫親權處分,有這條法律。親權是你的父母,父母要是告到衙門去了,「我這個兒子不孝,你們把他處死。」立刻執行,沒有辯護的。為什麼?你的父母,哪個父母不愛護兒女?父母不要你,你沒有資格做人了。有這麼一條法律。這個法律什麼時候廢除的?民國二十幾年,應該就是中日戰爭的那個前後,我還記得,這條法律沒有了。那條法律是對的,不會錯!所以現在的法律跟古時候比一比,好像古時候法律太苛刻一點,不苛刻,古時候法律非常有道理,順應天道。我們現在講求人權,父母也不可以侵犯兒女的人權,換句話就是父母不能管,不能管兒女;老師不可以侵犯學生的人權,老師也不能管學生,這個問題嚴重了。人權帶給我們的災難,天災人禍,怎麼來的大家不知道,人權帶給我們的天災人禍,這有得受了。
所以中國傳統的教育實在是太好,尤其是周公定的這部法典叫《周禮》。《周禮》是什麼?用現在的話說,周朝的憲法,治國的大典。這部書我有,書架上放在那裡,從來沒看過。我的老師倒是叮嚀了幾遍,
「善知識者,是汝眼目」,這一個人在五官上,眼睛最重要,沒有眼睛什麼都看不見。「能見一切善惡道故」,你有智慧,你才真正看出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祖宗、聖賢、佛菩薩雖然常常說,我們也能夠說得出來,與性德相應的是善,與性德相悖的是惡。性德是什麼?中國老祖宗告訴我們,要知道,說這個話的時候,佛教沒到中國來,「人性本善」,這是老祖宗說的、聖人說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善是第二義了,這是第一義,這個善是讚美的意思,也就是人性好極了,圓滿極了,一絲毫缺點都找不到。佛教人,我們學習終極的目標是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的這句話跟我們中國老祖宗講本性本善是一個意思,說法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中國老祖宗教人,人人都能成聖人,佛法是人人都能作佛。我們學佛的目的何在?成佛,不是幹別的,學佛就是成佛去也。我們中國老祖宗,成聖成賢,聖賢君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個學位,最高的學位聖人,第二個學位賢人,第三個學位君子,三個學位。佛教裡面也是三個學位,最高的學位佛陀,第二個學位菩薩,第三個學位阿羅漢,學位的名稱。人人可以成佛,應該成佛,也就是你受教育,應該拿到最高的學位,是這麼個意思,這個不能不知道。
所以善知識好比眼目,你才能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違背性德的那就是惡,這是善惡的惡,第二義了。第一義裡面,我們老祖宗告訴我們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善;佛門裡面講的十善,五戒、三皈、十善。反過來十惡,十惡是惡,殺、盜、淫、妄,妄裡面有四種,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這是惡。你得認識,這個東西不是好事情,絕對帶給你災難。你要是幹殺盜淫妄,你要是幹貪瞋痴慢,你決定是有難,要遭難。你能夠反過來,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不惡口,說話粗魯;不貪、不瞋、不痴,你決定帶來利益。第一個利益,身心健康,你自在快樂,帶給你家庭一定是幸福美滿,帶給社會安定和平,帶給國家長治久安,帶給天下的是太平、和諧,你得要認識。
那我們現在認不認識?我們會講,我們都懂得,沒做到,什麼原因?你不是真的認識,道聽塗說,你要是真認識的話,你就會真幹。所以是不是真的認識,就是看你做到多少成,你做到一成,你是一分認識;你做到十成,你有十分認識。你認識程度的淺深,是你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他真做到了,認識哪有不幹的道理!這個標準是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他老人家告訴我大乘佛法知難行易,知難行易是哲學的名詞。譬如十善、五戒、三皈,你懂得是真難,你要真正懂得,你就做到了,沒有做不到的。真正了解十善帶給我們有真實利益、真實智慧,他怎麼會不幹?哪有這種道理!帶給我們現實的、現前的,我常說,身心健康。世間人所求的智慧、福德、健康長壽,它統統可以給你帶來,帶給你家庭幸福美滿,這是很現實的事情,你什麼災難都遇不到。你出入有善神、有吉神保佑你,你不會遭難。你居住的地方風調雨順,所謂五穀豐登,沒有自然災害,也不會有盜匪來劫奪,不會的。為什麼?仁義道德的感化,這是多麼美好的世界。所以我們要相信,你有能力辨別是非、辨別善惡,你懂得取捨,這是善知識的教導。
下面說,「善知識者,是汝大船」,這是比喻,「運度汝等出生死海故」,這是講佛法。佛門裡面的善知識,諸佛菩薩,他能夠幫助我們脫離六道輪迴,生死苦海就是六道輪迴。真能,一點都不假,特別是這部經。「善知識者,是汝絙繩」,絙繩,古時候拴印紐的絲帶,這個東西很輕,也很好看,這個拉的力量很大、很堅固,「能挽汝等出生死故」。現在我們在長江黃河看不見了,從前帆船,沒有輪船的時候,抗戰時期,長江我走過,兩岸有拉縴的,那個縴繩是竹子編的,這個意思跟那個一樣,它能夠拉你出生死苦海。不過絙繩是絲織的,又柔軟、又美,它能夠帶你出生死故。由此可知,老師多重要,此地說的善知識,老師!你要遇不到好老師,你就不會成就。所以從前這個好老師,誰認識好老師,真的是有德行、有學問,父親還不行,還差一點,祖父、曾祖父,他們年歲大,經驗豐富,他們能夠找到真正有學問、有道德的人,請他來,到我們家學來教書。
請老師來的時候,禮節很隆重。家長帶著學生,通常是父母,但是老師,祖父或者曾祖父他聘請的,老師進學,他是家裡的家長、主人,親自接待。接待要行禮,什麼禮?大禮,三跪九叩首,對老師。
在中國古代,讀書人都喜歡做官,做官也是個行業,三百六十行,喜歡這個行業。這個行業為什麼喜歡?這個行業很清高,待遇也不錯,工作很少,沒有事情辦。所以你看古代的官員常常帶著朋友、帶著酒菜,都到野外去遊玩,寫文章、作詩、填詞,為什麼?他沒有工作,沒有案子辦。為什麼?社會安定,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沒案子。所以做官是最輕鬆的、最快樂的,一個月有二、三個案件就很多了。所以都選擇這個行業,把書念好、道德學好,去參加考試。你看看《四庫全書》集部,一半以上都是這些人寫的文章,寫的詩詞,他有閒情逸致,每天遊山玩水,跟老百姓坐起來聊聊天,了解老百姓的心情,幫助他怎麼樣改善人民的生活、人民的疾苦。哪像現在!現在三百六十行,最辛苦是做官的。
他老人家指定我看的書,第一本書,那時候剛剛跟佛教接觸,也很難得,我認識第一個出家人就是他,特別有緣分,他對我非常好,每個禮拜至少給我一個小時,我們一個星期見一次面,我佛學的基礎是他老人家奠定的。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到台中去學經教也不行,這個基礎非常重要。第一本書教我看《釋迦譜》、《釋迦方誌》,那個時候沒這個書,《大藏經》裡頭有,到寺廟裡面去抄經,《大藏經》是不能借出來的,好在它分量不多。這一看曉得,釋迦牟尼佛不是宗教,他是教育,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釋迦牟尼佛是什麼樣的身分?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我們現在一定是這樣看法,社會教育家。他一生的行持,就是行誼,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老人家一生教學,為什麼叫多元文化?他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只要你來學,他都肯教,又不收學費,所以是一個義務的教育工作者。他生活很簡單,日中一食、樹下一宿,財產三衣一缽,什麼都沒有,一生沒有建道場。建道場很辛苦,要去經營,沒有道場多自在,遊化在人間,居無定所,天天換地方,多瀟灑,多自在!我讀了這個書,我感
我也是六十年遊化在人間,哪裡有緣哪裡去,也走遍了全世界,跟大家結法緣。現在遇到些災難,這都是緣分,我們相信佛菩薩安排的,安排我到澳洲,在澳洲跟學校結了緣,跟三所大學,布里斯本的格里菲斯大學、昆士蘭大學,圖文巴的南昆士蘭大學,跟他們結上緣了。代表學校去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我參加了十幾次,對這個世界一般狀況有一點了解了。今天社會出了問題,問題的根源在哪裡?我們把聖賢教育丟了,所有問題的根就是教育出了問題,今天能把教育問題解決,社會就安定,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個教育要傳統教育,現在教育不行,解決不了問題,它製造問題,它不是解決問題,製造問題。所以我們要回去找老祖宗,中國古諺語有一句話,我們遇到困難、遇到麻煩、遇到災難了,怎麼辦,找誰?找老祖宗。就像小孩,你看三、四歲的小孩,他遇到困難,他找誰?找他爸爸媽媽。我們今天遇到困難,找老祖宗就對了。老祖宗的智慧,老祖宗的方法,老祖宗的經驗,老祖宗的效果都記載在經書上,你把這個東西找來,肯定能解決。
老祖宗還有非常簡單扼要的方法,幫助我們救急難,這是我們更要重視的。唐太宗搞了一套《群書治要》,救急難的。現在這個社會的災難比那個時候不知道要重多少倍,他那套書分量就太多,我們現在救急的時候,在他那裡面擷取精華。我找了一批老師,叫他們在裡面去節錄,節錄多少?三百六十句,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一句。今年年底可以搞成功。節錄出來,我要求老師給我注音、註解,翻成白話文,翻成外國文字,向全世界流通。《群書治要三六0》,書名字用這個,《群書治要三六0》。確實有許多國家領導人等著看這部書。這個書搞出來之後,要大量流通,印成小冊子裝在口袋裡。我交代這些老師,不是這一次就完了,每一年做一本,做多少本?做十本,一年做一本,沒有相同的。在這裡是第一冊,然後第二冊,一共十冊圓滿,我用這個方法來帶動大家學習《群書治要》,這個對於社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佛經,我們就專門用這一部,黃念
我跟黃念老志同道合,當年在一起的時候,在國內只有他講這部經,在海外也只有我一個講這部經,我們兩個碰到了,無量的歡喜,沒有人講,就兩個人講。他註這部書,年歲大了,身體不好,吃過太多的苦頭,身體不好,帶著病,一身病,把這個著作完成。我到北京,到他家裡去看他,這邊還有照片,在他家裡面看到他那個小房間裡頭堆的這些參考書,我非常驚訝!我問他,你從哪裡找得來的?那個時候我想送他一套《大藏經》,他說我沒地方放,我看了確實是沒地方放。但是這些參考資料,就剛才講的八十三部經典,一百零一種祖師大德的註疏,這相當大的分量,不容易找到!我說這是三寶加持,祖宗之德,在那個環境裡能找到這麼多的資料。
而且非常難得,他把這麼多的資料,有關於解釋這部經典一字一句的他都抄下來,都抄在一起,六年時間完成的。三年完成初稿,六年寫成這個定本。我很感動,佩服得五體投地,我要不講,辜負他老人家晚年的一番心血。我講這個註解,報答知遇之恩,我們真正是志同道合。我們肯定會集本是《無量壽經》最完備的一個本子,我來講這個註解,詳詳細細講,肯定黃念
「該經復雲」,下面還是《法句經》裡的話,「一切眾生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話就是無上菩提,一切眾生要想證得無上菩提,無上菩提是成佛,「當親近善知識,請問法要」,這特別留意這句話,你要想成就,你不能不親近善知識,你要請善知識教導你。沒有善知識的指點,自己要想去摸索,太困難,非常容易摸到岔路上,摸到彎路上,那太容易了。所以善知識的指點太重要,沒有親近善知識,怎麼可能成就?這是我們中國自古以來所說的師承,你是繼承哪一個老師的,沒有師承,閉門造車,很少有成就。「又《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曰: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引用《法華經》上說的,為什麼要親近善知識?善知識是大因緣。
我感到我很幸運,年輕的時候愛好哲學,找到
我寫給他的信,毛筆工楷,端端正正,這是什麼?表示自己的敬意,尊師重道。如果我要像現在人寫的這種信很潦草,老師就丟到字紙簍去,就不理會你了。可見得在那個時候,像我這樣虔誠的這麼一個人的話,不太容易遇到,所以約我見面。我把我的目的
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從西方哲學講到中國,最後講到印度,印度最後講到佛經哲學,最後的一個單元。把我對於佛教那種誤會完全掃除,原先我們以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而且什麼?多神教,多神教在宗教裡頭是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神,唯一的真神,什麼神都拜的話,這是低級宗教。你看這個觀念錯了,錯到哪裡去了!所以老師那時候說,你不知道,你太年輕,你不認識。這個單元學完之後,我們對佛教的概念完全刷新了,知道這個裡頭是大學問。他給我介紹,「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他這樣介紹給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後面還說了一句,「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話很中聽,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學佛,那我得試試看,我從這裡入門的。
以後我出家了,我去看老師,老師一看到我,「你真幹了?」我說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怎麼可以不幹!我出家,實在講沒有一個人是贊成的。我的長官不贊成,我還有好多老師,抗戰
我的路章嘉大師指導的,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欲證菩提,當求善友。求友之道」,這句話說得好,我們要想學佛,學佛為什麼?
所以說,我們有方向、有目標了,一定要求善知識,要找一個好老師來指導。求友之道怎麼個求法?《圓覺經》上有一句話說,「《圓覺經》所云:末世眾生」,末法時期眾生,那就是講現在。「將發大心」,大心是什麼?是求大乘,修菩薩道,這是發大心。我們不求阿羅漢,不求辟支佛,也不想生天,我們想求作菩薩,想出離六道輪迴,想出離十法界,我們發這個心,那就要「求善知識」,要求個好老師來指導。「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這個就是善知識的條件。善知識具什麼條件?正知正見,《圓覺經》上說的。什麼是正知正見?下面說的,「心不住相」。這個心不住相,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放下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放下了;放下四見,《金剛經》後半部講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統統放下了。那是什麼境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就是前面所說的,於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建立一切法就是而生其心。
這是真善知識,這是什麼人?像釋迦牟尼這個人,像六祖惠能這樣的人,真正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於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建立一切法是生心,於畢竟空中是應無所住,這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心地清淨平等,一絲毫的染著都沒有。這是一個好老師,我們要找這樣的人。「不著聲聞緣覺境界」,聲聞是小乘,也很不錯了,不能學他,為什麼?心量不夠大。小乘聖人你去求他,他教你,你不求他,他不教你。菩薩不是,菩薩你不求他,他找你來教你,所以菩薩作眾生不請之友。菩薩看到你可以教,找到你來,你不找他,他找你,慈悲!小乘不行,小乘沒有這樣的心量,你找他,他教你,他要不高興的話,他也不教你,找到,他還要高興,所謂有緣。不像菩薩,菩薩心平等,對一切眾生,只要能信、能夠理解,他就會找你,他就不會捨棄你。這樣的心量好!
「雖現塵勞,心恆清淨」,雖然教學很辛苦,領眾很辛苦,但是他心清淨。我在台中跟
他還辦了一個圖書館,還辦了一個老人院,辦兩個幼兒園,你說他有多少事情!跟他見面,一個星期之前預約,不是一個星期,時間排不出來,這樣大的工作量。我認識他,他七十歲,我離開台中,他八十歲。我離開台中的時候,台中蓮友多少人?五十萬。我跟老師開玩笑,我說老師你要想競選台中市長,只要你在這裡說一句話就行了,你的選票就夠了。所以在那個時候他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真不容易!一天到晚匆匆忙忙,還要給我們上課,我們這些學生,每個星期經學班教講經,我們二十多個同學,學講經的,這個一定親自上課。還有學古文,古文是一切法的基礎,所以每一個星期,星期五晚上三個小時講古文。每一個星期三,圖書館講經是教我們。另外的時候,還要給我們開一個班,教我們講經,也是三個小時,他哪有時間!
再告訴諸位,他每天吃一餐飯,一餐飯吃多少?一點點。我在台中學他,不但經教跟他學,生活也跟他學,我也一天吃一餐,我在台中吃了五年,吃一餐。但是我們年輕,我們妄想多,我的一餐分量比他多,那個小饅頭,他一餐兩個,我要吃三個,這就比不上他。他的一天生活費用,那個時候台灣錢兩塊錢,我一天生活費用要三塊錢,一餐飯三塊錢,他兩塊錢就夠了,一個月六十塊錢,合美金一塊多一點,不到兩塊錢。你說生活多簡單!他收入也相當可觀,全做布施了,做慈善事業,一分錢不留。我們看到他的時候,他沒有出家,他真的是苦行僧,一天到晚,你看他笑咪咪的,歡喜,生活真的快樂,真是
我學成之後,我的緣在國外,不在台灣,所以經常到世界上許多國家地區去走,可是回到台灣我一定看老師,老師問問我國外情形,非常歡喜。那個時候他的學生當中,在國際上弘法只有我一個人。所以老師要做出榜樣,雖現塵勞,心恆清淨。這個我跟老師談過,我是吃一餐吃了八個月我才告訴他。我說老師,我現在也日中一食。「多久了?」我說八個月了。「身體怎麼樣,有沒有什麼感觸?」我說很正常。他桌子一拍,「永遠下去,一生不求人」。生活簡單,人到無求品自高,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日中一食,他告訴我,三十多歲他就開始,一生,生活非常簡單,我在台中是完全學他的。生活可以自理,不需要人照顧。你看他到九十五歲,生活還是自理,自己洗衣服、自己燒飯。那一餐飯大概半個小時。從生火,煮飯從生火,到吃完了,洗得乾乾淨淨,半個鐘點,不浪費時間。
他是山東人,喜歡吃麵食,每天吃的那個細麵,一般人叫線麵,我們家鄉叫掛麵,很容易消化,營養又好,水煮開,麵放下去,讓它再滾一滾,再把菜放進去,青菜、豆腐放一點進去,火熄掉,蓋上,蓋個十分鐘全好了。鍋也是它,碗也是它,所以洗就洗一個,很簡單,帶著把子的鍋,鍋帶著把子的,方便,不求人,九十五歲還自理。九十五歲那一年,才有兩個同學一定要照顧他老人家,才接受。不接受證明什麼?證明身體健康,可以自理,走路不需要拐杖,這就是學佛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個身體跟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六十三面第二行,這是一個大段落,我們從這個地方看起:
「欲證菩提,當求善友。求友之道應如《圓覺經》所云: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我們看到這個地方。這是說末法時期,正是我們現代這個時代,我們想學佛,我們學佛能不能成就,關鍵是在老師。善知識就是老師,這個經上講的善知識、善友
我們知道要求好老師了,「欲證菩提」,就是我們想學佛、想成佛,「當求善友」,要求好老師。「求友之道」應該像《圓覺經》上所說的,《圓覺經》這一段經文完全是講我們現代這個時代,末世眾生。我們求善知識,我們想修行,我們想在這一生有個好的結果;這個結果,就是我們的理想、我們的願望能夠實現。當然最好的老師是真正開悟的人,中國大乘裡面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第一等的善知識。這裡就是教給我們,「一切正知見人」,什麼是正知見?「心不住相」。我們要留意,心不住相,心才真正清淨;心要住相,心裡就有相,有相心就不清淨。這句話要用《壇經》來解釋,惠能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心不住相。惠能大師說的,真心是空寂的,什麼都沒有,就顯真心,真心裡頭沒有相。現在科學家講得很具體,什麼是相?相是現象,科學家把宇宙之間的現象歸納為三大類,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三大類就包括盡了。心有沒有?心這三種相都沒有。所以,心要有相,心就壞了,心要沒有相,那心是真的。那個心起作用可不可思議了,那個心裡有無量智慧、有無量德能、有無量相好。佛在《華嚴經》上所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就是指這個。
可是心裡要是住相,把外面這些拉拉雜雜的相放在心上,我們的心就被染污了。這個染污就叫做妄心,諸位要曉得,妄心跟真心是一個心,真的是一不是二。住相就叫妄心,不住相就叫真心,就是心裡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這就是真心,有一樣東西就是妄心。哪一樣東西?「我」,有了我就糟了,有了我那是染污的根源。我是怎麼回事情?真心一有波動現象,這個波動現象非常快,頻率非常高、非常快。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把它換算出來,是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它的頻率,振動的次數是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之間。現在我們科學都是用秒做單位,時間單位,一秒鐘我們能彈多少次?我能彈四次,我相信有比我彈得更快的,力量比我更強的。如果算彈五次,五乘三百二十兆就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鐘振動的頻率一千六百兆次。就是說真心起了波浪,這個波浪非常非常微細,不但我們不知道,大乘教裡佛說,七地以前都不知道,也就是說七地菩薩那種定功還不能發現。到八地就發現了,八地這個定深了,八地菩薩見到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微波,八地菩薩看到。八地以上,九地、十地、等覺、妙覺,換句話說,五十二個菩薩階級裡頭,最高的上面五個階級都看到。不是假的,不是一個人看到的。釋迦牟尼佛不是說我一個人看見的,許多人都看見,八地以上全看見,這事情就不是假的。
這一動就叫妄心,就不叫真心,隨著妄心就冒出一個我來;本來沒有我,就冒出一個我來了。這個妄心叫阿賴耶,梵文的名詞,阿賴耶的意思是含藏的意思,就是包羅萬象,是這個意思。這雖然是個妄心,它包羅萬象,什麼現象都在其中,都在裡頭出現。我們無知,執取,就是執著、取相,這就是講住相,取阿賴耶的見分一分。阿賴耶的見分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他只取一分,那一分當作什麼?當作我。我們現在講靈魂,取那一分當作我,不知道整個阿賴耶是我,只取這一分,你說糟不糟糕?你看阿賴耶的相分,遍法界虛空界物質現象全是阿賴耶的相分,執著這個身叫我身。都是執著一點點當作我,不知道全部是我,這忘掉了,全部是我。所以真正覺悟的人,他是什麼心態?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皆是我,那真的覺悟了。
真的是我,從這裡又生起了,連帶發生的,三個煩惱,這是煩惱的根。你看,有了我,跟著我連帶起來,我愛就起來,我愛是什麼?貪心;我痴,愚痴,愚痴是什麼?事實真相不明白了;第三個,我慢,傲慢,傲慢就是瞋恚的一分。所以,貪瞋痴跟著出來,貪瞋痴叫俱生煩惱,它不是學來的。最初迷阿賴耶見相二分以為是我的話,它就跟著起來,根深蒂固,要知道這個煩惱的根源,它的厲害。這樣一來,愈迷愈深、愈陷愈深,往下墮落,愈陷愈深。墮落到最深的,無間地獄,墮落到淺的,四聖法界,全墮落了。因此,我們真正想學佛,首先你一定要知道,心不能住相。我們無量劫來就已經住相,執著阿賴耶見分的一分當作我,那就是靈魂,在六道裡頭投胎,搞這些把戲;執著物質現象這一分做為我的身體,要曉得這是全都錯了。你用這個心、用這個身造無量無邊罪業,果報,造作罪業它有反應,反應就是果報,果報就是六道輪迴。所以,六道輪迴從哪來的?你自己造的,你的善業、不善業混合造成的。善業是人天兩道,不善業是畜生、餓鬼、地獄,統統是你自己造的,外面真的沒有,自性裡頭確實沒有。所以,心不住相就對了。
我們現在學佛明白這個道理,一定要把《金剛經》這一句經文時時刻刻拿來做觀照的根據,我要依照這個來做觀照。這一句經文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常常想這個。想這個怎麼樣?慢慢你就能把相放下了,你就能回到心不住相,這才能返本還源。我們不可以瞧不起古人,古人做到了,心不住相,我們跟他比差遠了。也就是古人的心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我們現在心雜亂,雜亂心生煩惱。煩惱不能解決問題,智慧能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佩服古人,為什麼要相信古人。我們舉出一個道理,你就沒話說了,古人的心比我清淨,就這一條就夠了。我們心不清淨,他心清淨,我們放不下,他能放下,他這個本事就比我們高。釋迦牟尼佛十九歲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所知障,我們有這個本事嗎?放下煩惱障得大自在,放下所知障開大智慧。智慧、德能、相好都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外頭來的。外面所學的是知識,從內心裡面往外放的那是智慧,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智慧那個能量不可思議,最近的這些量子物理學家才發現。
這個心不住相是頭一個條件,也就是老師真能放得下。從哪裡看?老師沒有自私自利,老師沒有名聞利養,老師沒有貪瞋痴慢,這是好老師,這是真正善知識。他對於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沒有放下,他是凡夫,跟我差不多。看人從這裡看,不是聽他講,他講的東西他有沒有做到?這個地方講,能說不能行,這不是善知識。前面我們讀過,《仁王經》上講的,《仁王般若經》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講得好,正法、像法、末法。什麼叫做正法?有講經的人,有修行的人,有證果的人。講經,他聽經聽了開悟、明白了,真正明白了他自然放下,放下就叫修行。修行沒有別的,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放下。像五十二層樓一樣,我放下第一層,我就上了第二層,放下第二層我就上了第三層,就這麼回事情。你把下面五十一層統統放下,你就到頂樓,五十二層了,不放下上不去。智慧幫助你放下,智慧告訴你,你現在並不圓滿,上頭還有,還要往上去,再放下。我初學佛,第一次見出家人,就是章嘉大師,我就向他請教這個問題。我接受
再看,他「不著聲聞緣覺境界」。聲聞緣覺也不錯了,小乘,心量不大,也挺慈悲的。你找到他,他會幫助你,他會教你;你不找他,他不來找你。不像菩薩,菩薩觀察你根機成熟了,他主動來找你;他看到你這個人能信、能聽得懂,菩薩就來找你。所以菩薩心量大,普度眾生。聲聞緣覺的心量比較小一點,只度跟自己有緣的眾生。跟自己沒有緣,這個人來找他,他看了不太舒服,討厭你,不教你,不理你。菩薩不然,菩薩主動找人,所以他不是小乘。下面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你看看「雖現塵勞」,他示現在人間,工作很多、很繁忙,事很多,但是心清淨。我們要細心觀察,真看到了。我這三個老師,是跟李炳南老居士的時間最長,我跟他十年。我跟諸位報告過,
要知道人身體是一部機器,機器要運作需要能量,能量就是飲食。物質的能量和精神的能量,這兩種能量支持著他。精神的能量那是信仰,三寶加持,物質的能量就是飲食。為什麼我們一般人要那麼多的飲食?三餐還不夠,還要吃二、三道點心,晚上還要吃宵夜。那是什麼?能量補充,就是你的能量消耗太大,要不斷補充,補充不上你就生病,你就沒精神了。你那個身體是個大消耗量,像我們現在開車一樣,耗油的車。修行的人是省油的車,一樣跑得快,一樣跑同樣的距離,他一點點燃料就夠了。到底我們這個能量消耗到哪裡去?我跟老師討論這個問題,是我在學他日中一食,我學了八個月我才告訴他。我提出我這一點心得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在我的想法,應該是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五的能量消耗在妄念,胡思亂想,真正勞心勞力消耗能量都不多。老師給我做證明,這個看法是正確的,他給我作證。我們的妄念愈少,你消耗得就愈少,所以
「示有諸過,讚歎梵行」。日常生活當中,你說在這個時代,你做這麼多事業,你不能不應酬,你不能不交際,有的時候也有過失,在所不免。雖有過失,怎麼樣?承認自己有過失,並不隱瞞,而且對於沒有過失的人讚歎,應當要學他,別學我,這是真善知識。這就是中國古人講的「隱惡揚善」,看到別人的好處要讚歎,看到別人有過失不必說,不要放在心上,隱惡揚善。社會人人都願意做好事,社會才安和、才健康、才穩定,沒有批評的,只有讚歎的。佛門也不例外,古來祖師大德教弟子,「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出家人互相讚歎,佛教就興旺;出家人要是互相批評,甚至於自讚毀他,佛法就滅了。我們是做一個復興佛法的,還是去做滅亡佛法?
要知道這是末法時代,末法時代的人業障都深重,有過失在所不免。古德說得好,「人非聖賢」,出家學佛了,你不是佛菩薩,你怎麼會沒有過失?「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個對的。前幾天有人來告訴我,他說「法師,你們印的經本」,經的名字是我題的幾個字,我題的字好像有名字。他說「法師,國內討厭你的名字,你把名字去掉好不好?」好,去掉,法流通就好。叫我把名字去掉的人,我感恩他。為什麼感恩他?名是假名,也會幫助自己貢高我慢,名字去掉好。從今以後我給人題字都不用名字。我感恩他,人要有實德,不要有虛名。我們連實德都沒有,再要個虛名這就是罪過了。所以他的提醒我們要感恩,我們不能責怪,責怪那我們就錯了,我們用感恩的心就對了。毀謗我的人、批評我的人、陷害我的人,你看看我每天講經,兩次給他迴向,講經功德供養他。決定不能跟人對立,對立你就錯了,你不是學佛,佛法頭一個破我見,第二個就是破對立,邊見。為什麼?你住相了!我們給人題個字,後頭不落款,不住相,心不住相。這是經上佛教給我們的,何必要著相?所以是好事,不是壞事。
還有人告訴我,有些地方要把這些書統統燒掉。我說誰說的?政府命令。燒,我們決定服從政府命令。為什麼?歷史上三武滅法,佛門的子弟,出家在家沒有一個反抗的,你看看歷史,沒有一個反抗的。佛弟子是最好的公民,國家叫我們怎麼做,我們就這麼做,絕對服從。叫我們停就停,叫我們解散就解散,一定要聽話,要做出好樣子,聽話就是好樣子。將來下面一個朝代起來了,那個皇帝:佛教徒這麼聽話,這麼好的公民,我們要護持。過去歷史不就是這樣的嗎?你看滅法滅了五、六年,底下一個皇帝知道了,馬上擁護、護持,佛法就又興了;如果佛教徒是反抗,滅亡之後永遠不會復興。所以這是好事,都不是壞事,看看佛教徒你是不是真的學!釋迦牟尼佛教你修忍辱,教你修布施,教你修持戒,你是不是真幹?真幹,對了;你是假的,假的應該滅亡。政府是個賢明的政府,他不是糊塗人。所以,學佛一定要依教奉行。你看求真善知識,要有心不住相的,不著聲聞緣覺的,雖現塵勞,心清淨的,示有諸過,讚歎梵行。我有些地方做得不夠、做得不好,人家做得比我好,我要讚歎他,我要勸人跟他學習,我也要向他學習。這是善知識基本的條件。
「不令眾生入不律儀」,這句話,換句話說,決定不會教眾生犯法、不守規矩,這是錯誤。律是法律,儀是威儀,用現代話講,就是世俗的這些風俗習慣、道德觀念、國家的法令規章一定要遵守。國家不許人民聚會這是對的,你看印光老法師早就知道了,他教導我們,佛教的團體不超過二十人。這印光大師說的,《文鈔》講得多,我們都單張印出來勸大家。道場不要超過二十人,容易維持,生活簡單,二、三個護法你心就安心了,你不要求人。道場大開銷大,你要想辦法去巴結信徒,你哪有道心?所以我說印光法師講這個話,針對我們這個時代,我們必須要遵守。小道場容易維持,心是定的,你才能成就。特別是末法時期,人心不清淨,染污嚴重,心浮氣躁,人多很不容易得清淨心,所以人是愈少愈好。必須符合國家的政策、國家的法令規章,你就對了。決定不能做犯法的事情,做犯法的事情,不是國家處罰你,對不起佛菩薩。你背師叛道,背師叛道這個罪是阿鼻地獄,所以決定不能做。佛教我們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正確的。
「求如是人」,即得無上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菩提。《圓覺經》上把善知識基本的幾個條件說出來,我們選擇老師就有標準了。上面引用的都是經文,下面念老給我們做簡單的解釋。「彼經示曰」,彼經是《圓覺經》,《圓覺經》上告訴我們的,「欲求善知識,首須求具正知見之人」,正知正見。「何謂正知見?」什麼叫正見?「《圓覺大疏》」,《大疏》是註解,宗密法師的,華嚴宗第五代的祖師,宗密大師。《圓覺經》註解他有三種,《圓覺經大疏》、《略疏》,還有一種,他有三種。《大疏》裡面說,「善達覺性,不因修生。抉擇無疑,名正知見」。善達覺性,我們看底下念老的註解,「覺性者,性覺妙明也」。真心本來就覺悟,本來就是智慧,真實無量的智慧,它不從外來的,你自性裡頭本有的。「善能通達」,怎麼個善法?只要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自性智慧就透出來,這叫善達。所謂放下便是,人人都有,一點都不稀奇。什麼人的智慧?諸佛如來的智慧,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釋迦是佛,彌陀是佛,你也是佛,他也是佛,大家都是佛。智慧是平等的,德能是平等的,相好是平等的,沒有一樣不平等。為什麼?一切法都是從自性流出來的,它怎麼會不平等!就怕你著相。
所以我題字後頭題名,我著了相,這些大善知識叫我不要著相,我感恩他,他提醒我了,真的不要著這個東西。你看到我背後這個華嚴三聖的像,我非常佩服,這個像你們仔細去看,唐朝人的畫。沒有題名,也沒有年月日,只是畫佛像,乾乾淨淨,一個字都沒有,連名都不留。這叫什麼?真正心不住相。現在畫這個像,寫上自己名字,還要蓋圖章,還要記上年月日。這個境界跟這個畫家就不一樣了,這個畫家肯定是學佛的,佛門弟子。所以,這個提示我們要重視,心不住相,跟經上講的完全一樣。我們天天讀這個經沒有注意到,人家當頭給我一棒把我打醒了。這是大善知識,這不是普通人。
「善能通達本有性覺,故云善達覺性。本有覺性,不從外來,非因修得」。惠能大師開悟了,常常給人講,別人讚歎他,你老人家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他告訴別人,這個事情你自己都有,不是修來的。從哪裡來的?放下本來就是。你所修來的是三成、五成,向上一著不是修來的,究竟圓滿的智慧德相是你自己本有的,只要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就是。放下執著,就是放下見思煩惱,你就證阿羅漢;放下分別,不再分別,你就成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都在放下,不在別的。這個道理,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自己天天在經教裡面鑽,迷在文字上,沒有真正體會到意思。所以別人來提醒我們,我們要感恩,那不是凡人,那是佛菩薩示現,把我們境界往上提升。這個提升利益太大了,真正到心不住相,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生實報莊嚴土,真的叫大幅度提升。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這是什麼地位?《華嚴》圓教七地以上的地位。所以我們這個世界修行,比起極樂世界還殊勝,這個地方是大起大落。極樂世界是平平坦坦的,有進無退,一生決定圓滿,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之處,前面我們都學過。
「因此正是行不到處」,行不到的意思,就是佛法裡常講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沒法子說,你也不能想,你一想就錯了,想是妄想,說是廢話。你不想不說,這個境界就現前,你自己清楚,跟你同一個境界的人清楚。不到你這個境界的人他不知道,到你這個境界、比你高的都清楚,這叫實證。下面,「抉擇者,善能分別諸法相也」。抉擇不是為自己,為什麼?自己沒有抉擇,空、無相、無願,大三空三昧裡哪來的抉擇!這裡為什麼要說抉擇?為一切迷而不悟的眾生。你要教導他們,你得看他們的程度,要用很多方法慢慢的把他向上提升。像釋迦牟尼佛,有沒有抉擇?有。哪些抉擇?先十二年講阿含,講小法,再八年講方等,這二十年的根基打下去了,跟大家講般若,講二十二年,最後八年講法華,這就是抉擇。是為什麼?為教化眾生的。你要知道分別諸法的法相,你才能教人。
「無疑者,於第一義而不動也」,第一義諦就是心不住相。「《大疏》曰:言心不住相者,離凡夫煩惱境界,若有少法當情,皆名住相。乃至菩提涅槃,尚不取著,何況世間夢幻境界?故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師就在這一句開悟的。心不住相,在什麼地方下功夫?在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心不住相,這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就是心不住相,而生其心就是為眾生抉擇法門。眾生想回頭、想學佛,從哪裡學起?你要告訴他,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先學做人,再學成佛。人都做不好,怎麼能成佛?無始劫來那些妄想分別執著,以及一些習氣,都要把它斷掉,都要把它放下。心裡面貪瞋痴慢疑沒有了,你身決定不會造殺盜淫妄這些惡業,絕對不會造。心有貪瞋痴慢疑,才會造惡業,才有嫉妒、傲慢,跟一切眾生結不善的緣。「得無住心,即契圓覺」,只要無住,下面是什麼?圓滿的大覺,你就能得到;心要一住相,得不到了。人要不知道感恩,不但出世間法沒分,世間法都沒分。我們看到日本
「不著聲聞緣覺境界。如《稱讚大乘經》云:寧在地獄經百千劫,終不發二乘之心。」二乘人什麼?自利,不主動的利他。寧願墮地獄百千劫,我也不學二乘。「從雖現塵勞乃至入不律儀諸句,總之,如《大疏》所示:壞見之人雖不壞行,不堪與眾生為其道眼」,這是選擇善知識,知見第一,他的行為還是其次,最重要他是正知正見,這是好老師,「雖壞行而不破見,是則人天真勝福田」,真正的殊勝福田。天台大師曾經說過,智者大師,他講「能說不能行」,他所說的一點錯都沒有,跟經典講的相應,跟祖師說的相應,他沒有做到,「國之師也」,這個人可以做國師。為什麼?他說得不錯,跟聖賢、跟佛菩薩講的沒有兩樣,可以做國師。如果說「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那是國寶級的。他能說到,沒有做到,你要聽他的話去做,你得好處、你得利益,他自己做到做不到沒有關係。由此可知,真善知識最重要的是知見正確,他有一點小毛病,有一點習氣,這個無所謂,無傷大雅。
文人確實有這個習氣,不修邊幅,很隨便,不太拘束那些禮節。他是什麼?他自由習慣了,但是他講的東西講得好,是真的,這國師;他又能真正能做到的,那就是國寶。智者大師告訴我們的。國寶找不到,能找到國師就不錯,他做不到,我們努力做,做到了超過他,這就是教學裡所說的青出於藍,學生超過老師。超過老師是什麼?老師沒有做到的,學生做到了,這就超過老師。超過老師,老師歡喜,老師沒有嫉妒心,老師巴不得學生個個都超過他。為什麼?風氣才能夠端正。社會上好人多了,真幹的人多了,這社會有進步,社會祥和,這個社會才長治久安。如果學生
「又《大論》曰」,《大論》是《大智度論》,「於諸師尊,如世尊想。若有能開釋深義,解散疑結,則盡心敬之,不念餘惡」。真求善知識是這種心態。我們遇過,早年我在台灣求學,我的老
一直到中國國家肯定這部經了,才沒人說話。我看到國家宗教局印淨土五經,《無量壽經》就是夏蓮居的會集本。國家承認了,國家有智慧,國家聰明。不但我們要堅持弘揚這個本子,為什麼?夏老會集,十年工夫,黃念
我還聽到有些同修告訴我,在我身邊的一些出家人,聽我講經,他們聽的時候心不在焉,下來之後問他,「師父是給別人講的,不是給我們講的」。你說我知不知道?我早就知道。現在是民主、自由、開放,父親不能管兒女,老師不可以管學生。這個時代提倡的是人權,你要嚴加管教他,你侵犯兒女的人權,你要管學生,你也侵犯他的人權,決定不許可的。所以現在家庭,我們看到很多做父母的人,見到我訴苦,小孩不好教。很多的學校老師來跟我訴苦,學生不好教。我用佛法勸導他,「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不隨順怎麼辦?你今天念師範學校,你到學校去上課,你只有恆順。你要感覺得良心不安,辭職,不教了。所以我有很多學校聘請我,我不去,為什麼?我教不了,學生不聽。不如自己關起門來老實念佛,讀經、念佛,這個生活多自在,決定往生淨土。這個世界什麼時候需要,就是大家想要佛法、想要聖賢教誨,我們再來。他什麼時候有這個念頭,我們再來,叫乘願再來,不著急在這一世。他不喜歡的時候我們就離開,他喜歡我們就再來。在這個人間也是如此,他不喜歡你,我們趕快離開,喜歡你再來,哪個地方喜歡到哪裡去,很自在。天天歡喜,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是佛教給我們的,這是學佛最高的享受。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條路,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其他不是我們所求的,也不是我們希望的。
所以聽教,我親近老師能得一點東西,今天想起來與心態有關係。我聽講,老師字字句句是為我講的,我不以為他為別人講的,他就是對我講的。我跟
「若有能開釋深義」,佛經裡面甚深的意思,能夠講清楚、講明白「解散疑結」,我們的懷疑,結是我們不能暢通,通不過去的地方,為我們解除了,我們真得受用,「則盡心敬之,不念餘惡」,縱然他有什麼過失,不要去想這些。這是我們常常說的,勸勉大家,我們人人有個良心,記住,你的心是良心,是非常善良的。你要把你的良心去收集一般人這些垃圾、這些罪孽,放在你的心上,你就錯了,你的良心變成造作惡業人的垃圾桶。你是個聰明人嗎?聰明人怎麼肯把自己的良心去裝別人的垃圾?我們要把我們的良心裡面裝聖賢人的教誨,要裝一切善人的善言善行,才能幫助我們提升,才能幫助我們成就。所以,我們對這些人要盡心、要愛護,要向他學習。他有什麼毛病習氣,有時候是大權示現,凡夫看不懂。他在那個地方度化眾生,不同根性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四攝法最後一條叫同事,這一條通常我們講的時候都有一點忌諱,不敢細說,細說怕別人聽錯了,錯會了意思。所以我講到同事,我都說我們與佛同事、與菩薩同事,我不敢講與世人同事。世人同事,這個人喜歡跳舞的,你天天陪他跳舞,那個人喜歡打麻將的,你天天陪他打麻將,那叫同事。是不是這樣?是的,菩薩可以做。為什麼?他要度那些人,你不跟他在一起,你怎麼度得了他?跳舞跳得好,人人都羨慕。你從哪裡學的?我從阿彌陀佛那兒學的。阿彌陀佛?是,大舞台在極樂世界。這樣把他帶到佛門裡來了,這叫真善知識。打麻將都贏錢,沒有一場輸的。你從哪裡學來?我從阿彌陀佛學來的。有智慧!所以他能夠從這個方面把人帶向正路,這是四攝法裡頭最後一個,太高明了!但是你沒有這個本事你去學,那你就是被人家,不是你帶人,被人家帶跑掉了;真有這個本事可以。四攝法末後一條,那是諸佛菩薩度這些作惡的眾生,用這些非常手段。所以說是我們看到他作惡,也許他在裡面正是要度那些眾生,用這些非常手段。所以,我們不能夠認為他是惡,因為我們想他的惡,把我們惡的念頭拉起來,這是絕大絕大的錯誤。永遠不要記任何人的惡,保持自己純淨純善。惡的事情不看,惡的言語不聽,絕對不放在心上,我們的心才快樂、才自在,純淨純善,沒有惡念,沒有惡的印象在裡頭。
「如弊囊盛寶,不得以囊惡故不取其寶」。囊是個袋子,是個簍子,這裡面是什麼?裝的是寶。可是這個囊是很破爛的、很不好的,裡頭裝的無價之寶。這個弊囊是什麼?這個老師好像有一點或是破戒,不太好的行為,你看到你就不跟他學了,錯了。人家一肚子學問,正知正見,你看到一點點,你覺得不滿意,你就不學了,誰吃虧?自己吃大虧了。連釋迦牟尼佛、連孔子都有人批評,我們親近那些善知識,不能跟世尊比,不能跟孔子比。孔子、佛都有人批評他,都有人反對他,都有人罵他。我們這些老師被人批評、被人辱罵,我們就受了算了。能解釋的解釋,不能解釋的就點頭,你說的都對,可是我還是要親近,我還是要跟他學習。我決定不能夠因為你批評,我就不再去學了,那我到哪裡去學?批評的這些人遠遠比不上老師。所以自己要有智慧、要有抉擇,不能因為別人說老師過失,我們就不跟他學,這個虧吃大了,這才叫大錯特錯。「又如夜行險道」,險道是很危險的小路,「弊人執炬」,這個人不是個好人,或者是個無知的人,不懂禮數的人,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他拿著火把在前面走,他給你照路。你因為這個人沒有知識,不願意他這個燈照,你走路掉到坑裡頭去你不能怪人。這些例子都是告訴我們,記住「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孔子講的。哪個人沒有過失?你在世間找一個沒有過失的人,決定找不到,有過失的人他也有良心。找一個完完全全的惡人,一個人一生沒有一個好念頭,沒有做一樁好事,也找不到。於是我們對於善知識的觀察,對善知識的取捨,心裡就有數了。自己親身感受是真的,別人批評,或者是有意、或者是無意,我們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就好,絕不受這些影響,這就對了。
「菩薩亦復如是,於師得智慧光明,不計其惡。」佛菩薩在惡道裡有沒有?有。他要到餓鬼道,他現餓鬼身,他跟鬼和在一起,這就是什麼?四攝法裡最後一個同事攝。這個人墮地獄了,他要去度他,他一定現地獄身,不現同類身你度不了他。他是個畜生,你去度他,也要現同類身。他變成一條豬,菩薩也要變成一個豬,豬跟豬在一起。他墮到螞蟻身,菩薩也要變個螞蟻,跟牠在一起,才能溝通、才能教化牠。佛菩薩尋聲救苦,於一切眾生現同類身,就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不是隨自己的意思,隨他。這是四攝法到究竟,都是屬於同事攝中。菩薩到我們這個人間來,釋迦牟尼佛來,一定示現我們的身相。菩薩到中國來,我們所知道的,智者大師,釋迦牟尼佛再來的;善導大師,阿彌陀佛再來的。阿彌陀佛再來的,我們至少知道三個,善導是的,永明延壽大師是的,豐乾和尚是的。這三個身分暴露了,沒有暴露的我們不知道。傅大士,彌勒菩薩再來的,布袋和尚,彌勒菩薩再來的。佛菩薩在中國應化很多,身分沒有露的多,身分露出來的少。還是中國人善根深厚,祖宗積德。
今天說實在話,最近這兩百年把祖宗教誨疏忽了。這在古時候,這是不孝,不孝父母,不敬祖先就是不孝父母;不敬老師,佛法是師道、孔孟是師道。不敬老師,不孝父母,那就要受懲罰,災難是懲罰。雖懲罰還是愛護,父母懲罰兒女,哪有不愛護的道理!老師懲罰學生也是愛護。對祖先要有孝順心,對老師要有誠敬心,我們才真正能學到東西。所以最好是,真正學佛,心裡不能有惡念,不能有惡言,不能有惡行。凡是一切不善的統統放下,別人說也不必理會,永遠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覺,就對了。對於一切心行不善的人,原諒他,決定不要計較。我們被人傷害,還得感恩他,為什麼?替我消業障,這都是真的。我感恩他,我的業障就消了,我要是跟他計較,要跟他辯駁,將來還要報復,那麻煩大了。為什麼?極樂世界去不了,要跟他在這個世界上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搞這些把戲。這個把戲雙方都痛苦,何必?所以,用感恩的心情我們大幅度提升,他來幫助我們提升,成就我們忍辱波羅蜜,好事,決定不是壞事。「是故彼經結雲」,經上的總結,「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能夠親近正知正見的人,他的行為不要去管他,正知正見你就能得到無上菩提。「蓋謂如是之人是真善知識。於真善知識能知能求」,你能知道這個人真善知識,你能跟他求學,「故必證菩提」,你決定成就。
底下一段,「《大疏》又曰:但令善事明師」,這個明不是名氣大,名氣大未必有真學、實學,這個要特別注意,不要被名氣誤了自己。佛經裡講明師是光明之明,這明是什麼?有智慧,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學問,你去請教他。「明師必自臨事指示」,這個老師教你,他一定有善巧方便,幫助你開悟。「亦同善財於文殊處發菩提心已,問菩薩行。文殊亦不具說,但令親近善友,遂指德雲比丘,展轉令往矣。」這是善知識的善巧方便,善財童子他的老師是文殊師利菩薩,他在老師會下得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就像惠能大師在五祖會下成就的一樣,明心見性,這個他得到了。再向上,老師叫他去參學,不必住在我這裡,在我這畢業了。為什麼?你有能力分別是非善惡,你有這個能力,有這個能力之後,人人
所以善財這畢業了,問菩薩行如何落實?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真學問。文殊菩薩沒有跟他說,叫他去親近善友,完全開放了。沒有開悟之前不可以離開老師,開悟之後,老師不會讓你在他那裡多住一天,一定叫你出去參訪。沒有開悟之前,只聽老師一個人的,什麼人講的東西不能聽,什麼人的書籍不能看,規矩非常之嚴。開悟之後完全解放,你什麼都可以看,什麼都可以聽。為什麼?你只有得利益,你不會迷惑的,你有這種能力。你看得多、聽得多、接觸得多,你就什麼都知道了,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古時候教學都用這個方法,我到台中親近
實在講,我在那裡三個月效果就出來,為什麼?頭腦清淨了,不能看、不能聽,就聽他一個的,就單純了。心清淨就有智慧,真有效果。才曉得這個方法妙,他怎麼想出來這個辦法?半年之後,我就服了,一點疑惑都沒有了。五年之後,我就
一直到好像是一九九七年,我到新加坡,遇到演培法師,這也是個講經說法的法師,他講唯識。我們也是老朋友,因為都是講經的,特別親切。他請我到他的道場對他的信徒講開示,一個小時。講完之後,他接待我,請我吃飯,我們就聊天,聊到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六十四面,我們從第五行看起,這是一個段落,從第五行:
「《大疏》又曰:但令善事明師,明師必自臨事指示。亦同善財於文殊處發菩提心已,問菩薩行。文殊亦不具說,但令親近善友,遂指德雲比丘,展轉令往矣。」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念老很慈悲,將這句經文引經據典,做了詳細的註解,就是「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這三句經文。我們講了六個小時,還沒講完,下面接著還是講這樁事情。說明修行、了解經中的深義,也就是明瞭諸法實相,一定要有善知識,就是好老師。老師的標準一定要求有修有證,真正明心見性,禪宗所說的,教下所講的一定要大開圓解,念佛當中要理一心不亂。名稱不一樣,境界完全相同,用《華嚴經》階位來說,都是圓教初住以上。這些人他們已經超越十法界,不只是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住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那個地方修行人有四十一個階級,也就是說,圓教的十住菩薩、十行菩薩、十迴向菩薩、十地菩薩,這四十個位次,加上一個等覺,都在這個地方修行。這是人天真善知識,這個善知識真難遇,不容易。
不得已而求其次,就遇不到,遇不到怎麼辦?那就找有修有學的,他沒有證果。真正有修有學,學一定有師承,我跟這個善知識,他跟誰學的,一定要知道師承。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明白,善知識最重要的還在行持上,他能夠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沒證果,這個要注意。證果那是第一等的大善知識,沒證果。對於這些事情比一般人是放下很多很多,所以他的心清淨,他的心平等,他的心慈悲,對於經教他才能夠契入。如果這些沒有放下,他在經教上用再多的功夫,我們知道都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是從清淨心生的,是從真誠心生的,是從慈悲心生的,它生智慧。這個老師確實具備這個條件,我們親近他就沒錯了。
再其次的,他真有師承,師承重要。他
經會集成功了,解釋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老師交代學生,黃念老是學生,是夏老的學生,老師要他給這部經做個註解。他自己親自聽老師講過這部經,而做註解的確是認真負責。怎麼註?用佛經以經註經。佛在其他經上怎麼講的,用它來說明這個。又用祖師大德,歷代的祖師大德他們註疏當中有關於本經相應的地方,摘錄出來為我們解釋。所以,註解也是會集本,經文是會集本,註解也是會集本。會集多少經?經論八十多種,祖師的註疏一百零一種,還有韓國跟日本的淨宗大德,總共一百九十三部。註解是集一百九十三部經論、古大德註疏的大成,貢獻給後代末法九千年的同學,這個功德不可思議!夏蓮公我沒有跟他見過面,黃念老我們遇到了,遇到是在美國遇到的。這才知道,在國內就是他一個人弘揚這部經,在海外也是我一個人在弘揚,沒有第二個人。
我弘揚這部經,也是受老師囑咐的。
我回顧出家時候就開始講經,在佛學院裡面教學,到今年五十三年。因為自己沒有道場,一生過著流浪的生活,我感覺得也很快樂。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一生流浪,佛沒有建過道場,居無定所,一切隨緣。確實是好,為什麼?除了念佛、讀經之外沒有任何牽掛,也沒有任何負擔。身心沒有負擔,這個最自在了,無論到什麼地方,隨遇而安。學習不中斷,跟大眾講解、分享不中斷。可是我們看看古今中外ㄧ些大德,他們的成就幾乎都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道理我懂,我在台中跟
我們在此地非常感
現在
大乘經論,古大德有很多註解,可以跟一個人學,也可以跟許多人一起學。但是你次第要知道,首先一定是跟一個人學。為什麼?因為佛法是求智慧,不是知識。集合許多人在一起廣學多聞,這是知識,不開智慧,這個一定要知道。學一家之言,那會開智慧,為什麼?他心是定的,他守規矩,不亂來。三、四年,一般中等根性的人,三、四年他就得三昧。我們學《無量壽經》得的是念佛三昧,如果你學《金剛般若》,你就得金剛三味,你學《法華經》就得法華三昧,學《華嚴經》就是華嚴三昧。三昧是得定,得到定之後,應該也在三、四年之間就開悟了,不能大徹大悟也應該是大悟,智慧開了。智慧開了之後我們再廣學多聞,廣學多聞怎麼廣學?還是一門。譬如學《無量壽經》,像念老他能夠把經論、祖師大德有關於能夠解釋經文的統統都蒐集起來,這就是廣學多聞,給我們做最好的例子。總而言之,專攻、廣學都是一條路、一個目標,他才能成功。不是學很多經典,那就學亂了。
那些很多經典要不要學習?給諸位說,不要。那些經典是不是都能通達?都能。為什麼?一部經通了,一切經全通。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不相信你去讀《六祖壇經》,六祖是個什麼樣的人?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你要是想學佛學,他一堂課沒聽過。黃梅雖然住了八個月,講堂一次都沒去過,禪堂也一次都沒去過,沒有坐過一支香的禪,沒有在講堂聽一次經,你看看,五祖把衣缽傳給他。那是什麼?他一生就聽一次經,五祖給他講《金剛經》大意。肯定沒有經本,因為他不認識字,他不需要經本,也就給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大概四分之一,也就是這樣的,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開悟之後他就通了,五祖就不講了,為什麼?不需要講,後面全知道了。
不是《金剛經》呢?你看他在逃難路上遇到無盡藏比丘尼,無盡藏比丘尼一生受持《大涅槃經》,每天讀誦,也念得很熟。她在那裡念經,惠能大師在旁邊聽,諸位要記住,惠能大師那年二十四歲。他在旁邊聽,等她念完之後,惠能大師找這個比丘尼跟她講《涅槃經》。妳剛才念的那個我聽到了,那是什麼意思,意義講給她聽。她大吃一驚:你怎麼講得這麼好!捧著經本向他請教。他告訴她,我不認識字。不認識字你為什麼講得這麼好?這個與認不認識字不相干。換句話說,與講堂聽課不相干。與什麼相干?放下相干。能大師在方丈室聽五祖講《金剛經》,真的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用什麼聽?用真心聽。我們今天用什麼心?用妄心聽,分別心、執著心,用這個聽,所以你不開悟。用真心聽那就不一樣了,聲聲流入自性,這一觸動,立刻就大徹大悟。所以這個道理我們要懂,真正懂了之後,我們就會把廣學多聞放下。廣學多聞實際上很有限,開悟了是無限,開悟之後什麼都懂得了。再告訴你,經典完全懂了,世間法也懂了,中國的懂了,外國的也懂了。你可不能瞧不起惠能,外國東西,科學他懂不懂?他沒有一樣不懂。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他只要一徹悟,見了性,心性所變現他怎麼會不知道?哪有這個道理!沒人問他,他不說,你要問他他都給你講,沒有不知道的。這是佛法學習的終極目標。
宗門說大徹大悟,教下講大開圓解,境界完全相同,都是要從戒得定開慧。教下用的方法是經典,是教科書。教科書能開悟嗎?能。什麼方法?馬鳴菩薩的《起信論》裡頭講得很清楚,教我們怎樣聽課。聽教,佛法講聽教,現在叫聽課,聽老師講課,讀經,用什麼方法能開悟?第一個,聽教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這樣去聽就會開悟。惠能大師就用這個方法聽,不執著言語,不執著名詞術語,為什麼?都是假的。不能聽了之後自己想像這什麼意思,你是用第六意識,這個不行。會聽的人離心意識,心是阿賴耶,意是末那,識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是分別,末那是執著,阿賴耶是落印象。離心意識,這是現在人所說直覺,決定不要去分別它,不要去執著它,豁然就開悟了。我們現在聽經是怎麼?我們用心意識,所以永遠不會開悟。不用心意識,這才開悟,你真正聽到,所以說開經偈講的「如來真實義」。真實義是自性裡面本有的智慧德能,不是外來的。所以佛法稱為內學,經典稱為內典,它是向內,不是向外的。真正開悟是大圓滿。
聽法要這樣聽法,我們讀誦也是要這樣讀。讀誦的時候,第一個,聽經不執著言說相,讀經不執著文字相,文字是語言的符號,不執著文字相。不執著名詞術語,就叫名字相,叫名詞術語。不執著心緣相,決定不要說這一句我是什麼意思,那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你不能開悟。沒有自己的意思你就會開悟,為什麼?沒有自己的意思,才能接受如來真實義。因為如來說法也沒有意思,我們沒有意思跟沒有意思就通了;他沒有意思,我們有意思就搞錯了,關鍵在此地。一悟千悟,一切都通了。這個方法,從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來,我們中國儒也學它,道也學它,把中國傳統的文化大幅度的向上提升,都講開悟,開悟是從大乘佛法裡學的。所以這是我們要知道。
我們懂得學了,盡量在學習經典的時候、讀誦經典的時候、聽講經典的時候,不要分別、不要執著,不要有自己的意思,這樣就好,要常常這樣練習。當然它的基礎要持戒、要修定,心一定清淨,心裡一定沒有這些雜念。雜念是煩惱、是習氣,這個東西是我們最大的障礙,障礙我們得定,障礙我們開慧。實際上,我們頭一個難關,這個關不容易突破,所以放下就很重要。《金剛經》上這句話常常念,「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常念、常思惟,喚醒自己不可以貪著世間一切法。不但世法不能貪著,佛法也不能貪著,佛說得非常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淨宗的巧妙、淨宗的殊勝,就是用一句阿彌陀佛,取代所有一切的妄念。念頭一起,接著第二句就南無阿彌陀佛,統統歸到佛號上,除佛號外沒有任何雜念。這個好,這也能得到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真信學佛,真心為佛法久住世間,真心為度眾生,一定得三寶加持。所以要會學!
老師是關鍵,沒有,找古人。
《大疏》又曰,底下接著講,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了,淨宗的修行總綱領、總原則我們掌握到,也像《華嚴經》上一樣,像善財童子一樣,問菩薩行。這一句是活話,文殊菩薩沒有跟他開示,只叫他去參訪、去參學。真正智慧開了,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會上得根本智,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大徹大悟了。大徹大悟之後,你有能力辨別真妄、是非、善惡,你有這個能力辨別了。老師對你完全開放,什麼人你都可以接觸,什麼東西你都可以看,不像從前那麼限制、那麼嚴。你有能力了,你不會學壞,好的東西你會接納,不好的東西你會剔除,你有這個能力。你接觸的面愈廣愈好,成就你的後得智,後得智是什麼?無所不知。一看就會,一聽就會,一接觸就會了,你才能夠度化眾生,度化眾生需要後得智,無所不知。後得智從哪來?從根本來的,像棵樹一樣,沒有根本哪來的枝葉,枝葉是從根本上生長的。你所接觸的人、接觸的事,這是緣,接觸愈多你智慧就愈大。廣學多聞,成就自己圓滿的後得智,所以叫他親近善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你去看五十三參,它是這個意思。所以,五十三參在哪裡?就是現前社會從早到晚,你在生活當中、工作你所接觸的一切人事物,那就叫五十三參。活的!《華嚴》在哪裡?《華嚴》原來就在我們這個世間,《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我們實際的生活,你全就會了。
「復云:故《法句經》以二十一喻,喻善知識,謂父母、眼目」,這個前面我們讀過,「腳足、梯橙、飲食、寶衣、橋梁、財寶、日月、身命等」。都用這個來比喻善知識,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能離開它。腳足是走路的,你沒有它我們怎麼運行?梯橙是幫助我們升高的、提升的,沒有它我們升不上去。飲食是活命的,善知識是活我們的法身慧命,沒有善知識就好像沒有飲食,法身慧命保不住。所以這些都好懂。寶衣、橋梁、財寶、日月、身命,還沒講完,二十一個,後頭就不需要再說,用個等字。最後總結「云:善知識者有如是無量功德,是故教汝等親近」,善知識有這樣多的功德,所以佛菩薩教我們要知道親近。
「大眾聞已,舉聲號哭」,這受感動,聽了之後真正受到感動。「自念曠劫為善知識守護」,曠劫是無量劫以來,佛與法身菩薩是我們的善知識,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無論我們在哪一道,無論我們幹的些什麼,他都在守護。你在造業受報,他在那裡看著。看了,為什麼不拉一把?你能回頭他就拉你,你不能回頭他不拉你。為什麼不拉你?要知道,三惡道是消惡業的,佛菩薩不能消我們的惡業,你自己造的自己要承當,這才合理。佛菩薩只能幫助你覺悟,一覺悟那個業消得就很快。但是覺悟要有條件,你要能信,你要能解,你要能行,你沒有這三個條件不行。三善道是消福報的,就是你做了些好事,做好事要消,做壞事也要消。為什麼?自性裡頭善惡都沒有,只要有業那就是染污,你的心就不清淨。所以,三善道消善業,三惡道消惡業,善惡統統消掉,你就成佛了。可是麻煩在哪裡?消業他又造業,這個事情就麻煩,換句話說,就永遠都消不掉。一個人墮在六道裡頭,生生世世搞輪迴,原因就在此地。只消不造就好了,消了他還要造,不能不造。
佛教給我們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講什麼?就是前面所說的,心不住相。這個方法妙,造惡不住造惡的相,修善不住修善的相,永遠讓自己的心清淨,這是什麼人?菩薩!菩薩應化在我們世間,他也行善,做多少好事,他也造惡。可是你要曉得,人家行善,阿賴耶裡頭不落善的種子;他造惡,阿賴耶裡頭不落造惡的種子。為什麼?他已經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一味真心,他不是妄心。真心不造業,真心隨緣。你看《還源觀》上講得多好,賢首大師給我們講的,隨緣妙用,妙用就是不著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凡夫可麻煩了,他著相。我們在現象裡頭學一個什麼?學不著相,善惡二邊都不著。那我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可不是同居土,也不是方便土,那是生實報莊嚴土,為什麼?你已經成法身菩薩了。
怎樣學?首先學淡薄,不要太認真,什麼事情隨緣,什麼都好,這是我們回頭,真正回頭就從這裡做起。過去我們對什麼事情都很認真、很計較,非這麼做不行,現在我們提升一步,提升什麼?馬馬虎虎,都可以,不要把它當作一回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只有一樁事情真正了不起,就是念阿彌陀佛。除了這樁事情認真之外,其他的都可以不要再關心,有沒有統好。跟什麼人說話都是阿彌陀佛,他說得很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有沒有聽進去不知道。他也很歡喜,以為我聽進去了,其實我一句也沒聽進去,全聽的是阿彌陀佛。對他有好處,聲聲阿彌陀佛灌到他耳根裡去。他跟我們說的話都不要緊,都是世間事情,那都是假的、都是空的,我們聲聲阿彌陀佛這是金剛種子。這個道理要懂,這種道理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功夫慢慢就得力了。
尤其是現在,我們看看災難的信息,一個月比一個月頻率上升。八月,全世界重大的災難二百一十九起,三、四月之間還不到七十起,你看看,月月上升,九月更多。這是給我們最好的警惕,學佛咱們要真幹,不能再幹假的,不能再有偏邪,要認真努力。這個世界上許多預言家都說,災難就是明年、後年。我們一定能夠在明年十二月之前,這有一年的時間,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沒把握,功夫成片可以,只要你不要再計較,你就能做到。日常生活得過且過,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一年時間足夠了。也就是我這一年的時間決心取極樂世界,我一定要做到。要發狠心!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宋朝瑩珂法師三天三夜能把阿彌陀佛念來,我們一年時間還不夠嗎?真幹!不幹假的了。蓮池大師晚年,那也是個通宗通教、顯密圓融的,晚年的時候專門搞一部經,就是《阿彌陀經》。他老人家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我不搞了,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他真捨掉了。晚年就一部經、一句佛號,什麼都沒有了。做給我們看的,給我們做榜樣的。我們讀了書,看到有這麼一樁事情,應當學習,不再搞了,心裡頭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見什麼人都是好人,見什麼事都是好事。好事壞事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說我們能不成功嗎?決定成就。
我們接著看下面。佛護念我們是真的,我們對不起佛菩薩。佛菩薩從來沒有離開我們,像慈母照顧嬰兒一樣,嬰兒不懂,就像我們一樣,佛菩薩照顧我們,我們糊塗,不知道感恩。「今日值於如來,乃至未曾報恩,無心親近。說是語已,重復舉身號泣」。今天遇到釋迦牟尼佛了,乃至未曾報恩,為什麼未曾報恩?不知道恩德。知恩你才能報恩,你不知恩,你報恩的心生不起來。不但不知道報恩,對善知識怎麼樣?無心親近。善知識在那裡等你,等你回頭,我們迷在五欲六塵,就是回不了頭。迷惑顛倒,不了解事實真相。說是語已,話說完了之後,慚愧的心、懺悔的心生起來,舉身號泣。
「且恭敬善知識者,首在如教奉行,此亦甚難,故云聞法能行,此亦為難」。這是真的。我們今天對老師不知道恭敬,對老師產生一種什麼?產生一種情執,沒有誠敬。印光大師教我們,對善知識要懂得誠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不知道誠敬你就得不到利益。誠敬兩個字太重要!真誠恭敬心。有真誠恭敬心,一定能如教奉行,善知識教我的,我一定認真努力把它做到,你才真正得受用。本經裡面講的三個真實,真實之際,那是真如自性,那是實相理體,真實智慧、真實利益,沒有誠敬心你得不到。你要有誠敬心,你看到這個經上字字句句,不但經如是,註解也如是。經論是佛說的,祖師大德這一百零一種,加上外國的九種是一百一十種,那都是開悟的人,不是凡人,都是真正修行得定開慧的人。我們遇到這麼多的善知識,比《華嚴經》善財童子還要幸運,善財童子才遇到五十三個人。問題就是我們有沒有聽懂,有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有沒有真幹,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聞法能行,此亦為難」,這真的。
「蓋善知識難遇難識」,不容易遇到,遇到你又不認識,「今幸求得」,今天很幸運,你求得了。你在哪裡求得的?這本經本就是你求得的。經,佛是你的善知識,釋迦牟尼佛;註解,有這麼多祖師大德在這裡跟你說話、跟你分享,你要認識。「倘於彼善知識所示,不能信受奉行,則良醫束手,如是則遇同未遇」。這真的,遇到了不能相信、不能接受,做不到。良醫束手是比喻,你害了重病,現在真有個好醫生可以能夠救你,你不相信他,不肯吃他開的藥方,他就束手無策,這樣遇跟沒有遇到沒兩樣。「故於善知識教,應聞而能信,信而能行,是為甚難也」,這是真難。我們遇到,這個地方用的「教」字用得好,故於善知識教。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留下來的經典,這是善知識教,歷代祖師大德的著述,為我們分析、解釋,讓我們真的聽明白、聽懂了,能夠契入,這也都是善知識。聽了能不能相信,這的確是今天最大的一樁難事。不信,現在的人喜歡懷疑,這個普遍的,走到全世界你去看看,哪個人沒有懷疑?頭一個懷疑是懷疑自己。你看連自己都不相信了,他能相信他的父母嗎?父母能相信兒女嗎?你能
今天最大的一個關口就是「信」字,信確實是世出世間一切法最後的底限。也就是說,佛經上講,《華嚴經》上說的,「信為道元功德母」。信心是什麼?是你修道、成道的根源,你沒有這個東西就沒有了,一切都完了。所有一切功德之母,它能生一切功德,世出世間的功德,這個信字多重要。淨土,你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能不能親近阿彌陀佛,能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成佛,關鍵就是這信字,你相不相信。淨土宗就三個字,信、願、行,真相信,我真願意到極樂世界去,我真念阿彌陀佛,這三個條件具足你就成功了。這三個條件不容許有任何東西夾雜在裡頭,夾雜就壞了。所以,我們有高度的警覺、有真實的智慧,夾雜的那些東西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我們才把那些雜念統統放下。我們心裡只要一個念頭「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就對了。把這一生當中,因為我們的根性不利,遠遠不如古人,決定不要貪多,要學古人,決定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如果要學,開悟之後再學,這是古代祖祖相傳的方法。不開悟不允許看其他經論,真正大徹大悟之
「上明」,以上說明,遇佛難,聞經也難,遇善知識也難,聞法能行也難,「均極難得,甚為希有」,他都能夠做到,這種人少有。「但此上三者之難,莫過於下之『若聞斯經,信樂受持』,是乃難能中之難能,故云難中之難」,真的。上面講了四樁事情,遇佛、聞經、遇善知識、聞法能行,難。要跟這部經,聽到這部經,信、樂、受持這個經就更難了,比前面還要難。為什麼?這部經真的是相信、歡喜、受持,恭喜你,你這一生成佛了。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心心念念的就是想在這一生當中去作佛,在這個世界作佛沒有指望,為什麼?修學的環境不好,干擾太多。極樂世界是最理想的修學環境,那個地方沒人干擾,你六根所接觸的全是純淨的法界,極樂世界一片就是念佛的音聲。所以在那個環境裡頭沒有一個不成就的,在那個環境裡頭沒有一個退轉的。為什麼我們放不下這個世間?對於西方極樂世界認識還是不夠透徹,還是有疑問。這樣一來,我們勢必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那就是這部經要細講、要常講,要不間斷的去講。現在利用科學工具可以做得到,一遍一遍多聽。
聽懂之後,這四個字做到,真有了,就是信樂受持真有了,這個經就可以不要念了,這個註解可以不必看了,一句佛號念到底。如果還有懷疑,還放不下,這個經是一定要讀、一定要聽。經是什麼?幫助我們斷疑生信,幫助我們破迷開悟,經教目的在此地。我們的疑慮斷掉了,我們的信心、願心起來了,一句佛號就行,不再找麻煩。連這經都不要了,就這一句佛號就成功,這個法門就這麼簡單、就這麼容易。保證你往生,而且你走的時候會非常自在,預知時至,你喜歡站著走就站著走,喜歡坐著走就坐著走,沒有不滿願的。這個事情是真的,我們親眼看見的,這樁事情是人家裝不出來的,決定不是假的。所以,有這麼多善知識表演給我們看,為我們作證轉。
我們再看下文,「其希有難得,更無過於此者」,故云『無過此難』,這就是聽到淨宗法門,聽到這個經典,信樂受持,這是非常非常的難事。「何以故?如《淨影疏》曰:餘義餘法,處處宣說。開顯淨土,教人往生,獨此一經,為是最難」。這講其他的,給你講道理,宇宙人生的道理,給你講方法,因為佛為我們開顯八萬四千法門,千經萬論處處都在講;但是講往生淨土只有這部經。現在我們知道,專講往生的只有三部經,《無量壽經》是第一經,《阿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小本,《觀無量壽佛經》是專門講方法、講原理,講原理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給你講道理,然後給你講方法。專講極樂世界的這三部經。
「又《會疏》曰:若聞斯經者,知識聞薰也。信樂受持者,往生正因。謂信樂本願,受持名號,此法超異諸教故,得益超出諸善故,眾機通入報土故(種種根機悉生報土),一生成辦故」,這就真難了。這是日本法師《會疏》裡頭說的,聽經,這是知識聞薰。知,知道極樂世界,認識阿彌陀佛,這叫知識。我們聽經上所說的,或者是聽祖師大德宣講的,我們知道了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這是聞薰。信樂受持是往生正因,如果我們不信,或者是半信半疑,或者是信了,捨不得這個世間,對這個世間有了感情,不願意離開,這個樂就沒有了。受持,不願意念佛,還是雜念、妄念主宰你的意識。要知道,心裡面充滿雜念,這些是搞輪迴。
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分別執著來的。執著是見思煩惱,大小乘經上都說,見思煩惱斷了,真放下,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永嘉大師的《證道歌》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他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是什麼?沒有覺悟,還搞分別執著。見思,見是你的見解,思是你的思想,惑是迷惑;換句話說,你看錯了,你想錯了。對什麼?對整個宇宙萬事萬法,你全看錯了、全想錯了。錯在哪裡?這個世間是一場夢,夢醒之後什麼都沒有,你在裡頭這個看法那個看法,全錯。錯的是錯,對的也錯,沒有一樣不錯,無論你怎麼想法也統統都是錯。所以,你把這個東西放下之後,就醒過來了,然後才知道做夢全錯了,沒有一樣是對的。你要是對的,對的就超越輪迴,你能超越輪迴嗎?
你要知道,只有那一句阿彌陀佛可以超越輪迴,一切法裡頭只有這一句法是對的,你知道嗎?抓住這一句法,我就這條路,對一切人歡歡喜喜。為什麼?結善緣,別結惡緣,結惡緣我們往生的時候冤親債主來找麻煩,有的時候受到干擾就往生不成了。跟一切人統統結善緣,善人跟他結善緣,惡人也跟他結善緣,毀謗我的人、羞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統統跟他結善緣。只要我知道的,我這個小佛堂裡面都給他供長生祿位,我們每天講經天天給他迴向,結善緣,不結惡緣。心裡頭沒有惡念,希望真正做到純淨純善,這個自受用多好。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純淨純善,這就是學了佛才真正會做人。我們只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決定不變,一句佛號念到底。念念是清淨心,我見到一個人,章嘉大師。他老人家他是念咒,二六時中沒有停過的。我跟他三年,每個星期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聽他的開示,他話一講完,他口裡默念,金剛持,你看他嘴在動,沒有聲音。無論在什麼時候你都能看到,可見他的心清淨,他沒有雜念。那是修成的,這個功夫不是偶然的,我們應當要學習。往生正因要記住,信樂受持。信樂本願,受持是名號,名號只有四個字,阿彌陀佛,蓮池大師一生就念四個字。
「此法超異諸教故」,這個諸教是佛法裡面其他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超過它。「得益超出諸善」,世出世間一切的善都沒有念佛善,你要想修世出世間第一善,你就念阿彌陀佛,善中之善,無與倫比。這一句佛號念好了,你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我們的活動空間就大了,大到什麼程度?不可思議,遍法界虛空界,你想到哪裡自由自在,念頭一想就到了。到些什麼地方?到諸佛剎土。《彌陀經》上講十萬億佛國土,不止,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你能夠分這麼多身,去親近一切諸佛如來。供養是修福,供佛修福,聽經是修慧,所以到極樂世界幹什麼?求福求慧,修福修慧,福慧圓滿你就是二足尊,二足尊是佛,成佛了,到極樂世界就幹這個。然後再從西方極樂世界到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去幹什麼?去度眾生。幫助這些眾生回頭、幫助這些眾生覺悟,也教導這些眾生念佛求生淨土,很快他的成就就跟我們一樣。極樂世界的人幹的是這個事情,這是他們的事業,求福求慧、修福修慧、幫助眾生,真的是全心全力幫助眾生、成就眾生。所以得益,得的利益超出諸善。
「眾機通入報土」,種種根機,報土是實報莊嚴土。只要能依教奉行,你真的能夠這一句佛號不斷,念念想著阿彌陀佛、想著極樂世界,你往生決定是實報土。你的念不純,你的信不真、願不切,平常也念佛,念得不多,世間法還沒有丟掉,臨命終時,如果你的運氣好,有人替你助念提醒你,往生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你看看,你為什麼不專心?你為什麼不把拉雜事情丟掉?你想這些幹什麼?什麼都不想了,什麼都不念了,我生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一去花開見佛,就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七地以上菩薩,插班去的,不是從一年級念起。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做不到那沒辦法,這個事情我們做得到,只要你肯放下,什麼都不要管了。一天到晚念佛,痴痴獃獃,像個迷惑顛倒的樣子,甚至於別人都瞧不起你,罵你迷信,怎麼學佛學得這個樣子,他上上品往生;聰明伶俐的,也念佛,下下品往生,不一樣!一生成辦,我們這一生就把這個事情成就了、辦妥了。
「必依多劫宿善,超過諸難之事,故云難中等」,這是難中之難,就這個意思。所以,這個人一生當中能成就,真能放下,就說明他過去一定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他才行,才能夠一切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他全做到了,難中之難他都能夠通過。「準兩疏意」,依據前面兩位大德註解的意思,「若人於此第一希有、難聞難信之一生成辦之妙法」,這就說的這部經,說的持名念佛,「能聞、能信、能受、能持,當知是人,必是多劫薰修,宿種善根,難能希有,超過一切」。他要不是過去生中有非常深厚的善根,這個做不到,他能做到就肯定他的宿根深厚。為什麼現在這樣?他是一時迷惑,所以他又去搞輪迴了,就是最後一念想到別的事情去了,這是很有可能的。這一生又遇到了,遇到之後真的明白、真的想通了,什麼是真的?真放下,就證明他宿世善根深厚,萬緣放下,不再搞了。
「故曰難中之難,無過此難」,難中之難他通過了,難中之難他突破了,他這一生成就了。「此」,這後頭幾句話念老說得非常重要,上面我們讀到的祖師大德的這些開示,「非謂法門難修」,法門容易修,「蓋指如是之人,有如是希有之善根福德因緣」,這個難得。為什麼?他真信,他真明白、真覺悟了。世間六道輪迴真放下了,不想再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的習氣也收斂了。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一心專求極樂世界,一心專求親近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做彌陀弟子。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接受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的教誨,可以在同一個時候。在極樂世界,自己的身在彌陀佛的講堂聽經聞法沒離開,可以分無量無邊身、無數無盡的身,去參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供養、聞法,福慧雙修。這種景觀無比稀有,就在我們面前,垂手可得,要不要?如果你真要,你就得真放下。想想我這一生當中哪樁事情最難放下的先把它放下,最難放下的先放下,容易的就好辦了。千萬不要容易放的我放,難放的慢慢來,那就真難了,這一生能不能往生靠不住。把我最難放下的我先放下,其他的不難就很容易,所以這個順序不能顛倒。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個地方。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七八集)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六十五面倒數第三行,經文看起:
【若有眾生得聞佛聲。慈心清淨。踴躍歡喜。衣毛為起。或淚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這一段是歎深信這就不是凡人。底下一段:
【若聞佛號。心中狐疑。於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未當度脫。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這一段是說疑惑就難度。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得聞佛聲』,這句是《漢譯》的經文。「《吳譯》」這一句它說「聞阿彌陀佛聲」,《魏譯》為「得聞彼佛名號」,《唐譯》為「聞彼佛名」,《宋譯》為「得聞無量壽佛名號」。這五種原譯本我們合起來看,合參就是合起來看,「故知佛聲即阿彌陀佛名號。聞者聞名信受也」。聞這個意思含得很深、含得很廣,聽了之後相信,聽了之後能夠理解,能夠奉行,這叫聞。信受是學佛入門的開始,同時也是學佛真正的圓滿。開始就是圓滿,圓滿在開始當中。於是我們就能體會到,如果過去生中沒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這很不容易做到。所以我們自己最重要的,不能看輕自己,認為自己是初學。學佛固然要謙虛,這個地方不能謙虛,這個地方要直下承當。佛在經上這樣說,不是一尊佛說,幾乎所有的佛都這麼說法,我們要能相信。
你再細細看一看,我們的周邊有多少人,香港這個地區有多少人,中國有多少人,世界有多少人,這些人當中有幾個人學佛?學佛的人很多,有幾個人是真學?什麼叫真學?具足信受奉行,那叫真學,這四個字不具足不叫真學。這一生也算不錯,有緣遇到佛法,但是對於什麼是佛並不了解。看到佛像,也聽人念阿彌陀佛,或者是有好感,聽了還喜歡,沒學,或者聽了厭煩,他迷信,統統都是與佛有緣之人。什麼時候得度,什麼時候成就,各人的緣分不一樣。我們可以肯定,聞法歡喜的人先得度,聞法不喜歡的人後得度,這個可以肯定的。說明聞法歡喜的人他的善根比那個不歡喜的人要厚,也就是過去生中學習的時間很長,這一世又遇到,很容易吸收,道理在此地。所以我們要珍惜,明瞭之後,非常珍惜這一生的緣分。為什麼?自己心裡有數,這個緣分不是生生世世都遇得到的。世界太大了,不要說別的,光說這個地球,地球上多少城市、多少鄉鎮,多少有人聚會的地方,這些地方有幾個地方有佛法?你這麼一想就知道了,何況遍法界虛空界!
再想到經上佛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六道、十法界裡,到人道來不那麼容易,到人道來遇到佛法也不是那麼容易,遇到佛法還得遇到正法。什麼叫正法?《仁王經》上講得最好,這個地區有人講經教學,有人依教修行,有修行的人證果,這叫正法。中國在過去不得了,你看看歷史,你看看地方志,哪一個地區不是寺廟林立,只是在這個時代大幅度的衰減了。在中國每一個省分都有幾萬、十幾萬的寺廟,甚至於一個小村莊你都能看到那個地方有寺廟。古時候有寺院的地方就有人講經教學,所以佛法的教學曾經在中國這個社會盛極一時,國家護法,這就是佛陀教育。這個教育它所以能那樣的普及,是因為皇上帶頭,皇上護持,皇上來推動。管佛教的、管道教的是皇上直接管,儒家的是宰相管。所以儒家的道場沒有佛家的多。我們今天看到一個縣市,你看它的縣志,幾百個廟,上千所的廟,一點都不稀奇。這使我們能夠想到過去佛法盛,社會安定,人民安樂,太平盛世,教育貢獻非常非常之大。佛教教育是義務教育,儒釋道的教育雖然並行於世,但是佛法最盛,說明中國這個地區善根深厚的人就特別多。
我們接著看下面,「以名具萬德故」。這句話意思可深了,名是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具萬德。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統統都會歸在這一句名號裡頭,受持名號,我們常常心裡想著阿彌陀佛,念著阿彌陀佛,你的這一念心就具足無量無邊的善德。「能令聞者慈心清淨」,有善根的人聽到之後生歡喜心、生清淨心、生慈悲心。『慈心』,「發起大慈心」。想到諸佛如來在因地上發願修行,種種真實成就,讓我們立刻也能夠想到世尊在《無量壽》這一會裡為我們所介紹的,阿彌陀佛因地發的大願,五劫時間修行,功德成就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是這麼來的。固然是阿彌陀佛修得的,我們今天聽到名號,就能以真誠心念這句名號。我在前面曾經說過,我們念佛號好比向極樂世界投資,名號念得愈多,心愈虔誠,你投資的股份就愈多,用這個比喻大家好懂。『清淨』,純淨純善。
『歡喜』,「內心喜樂」。就是儒家《論語》裡面講的「不亦說乎」,這個喜悅是從內心生出來的,不是外面的刺激,這是真樂。『踴躍』,踴躍就是現在所講的跳舞,「歡欣奮起,形於身口」,手舞之,足蹈之,這是喜悅到頂點的一種現象。『衣毛為起』,指遍體毛孔開張,汗毛豎立」,歡喜到極處有這個現象,反面,驚嚇到極處也會有這個現象,汗毛直豎。『淚出』,「目中流淚」。這是什麼?感動,汗毛直豎,全都是感動。聽到這句佛號、聽到佛經深受感動的人,這個人就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不可能有這個現象。這麼深的感動,就說明「如是之人皆從佛道中來」,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學佛。為什麼會這麼傷心、感動?善根發現。前世臨命終時一個念頭錯了,就又搞輪迴,這是修行人最惋惜的一樁事情,希望這一生當中不要再有錯誤。如何能保證這一生當中沒有錯過?那就是真的要把事實真相掌握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時時作如是觀,念念作如是觀,我們臨終那一剎那念頭就不會錯了。
所以功夫都在日常生活當中磨鍊自己,生活是磨鍊,工作是磨鍊,處事待人接物都是磨鍊。磨鍊什麼?把自私自利磨鍊掉,把名聞利養磨鍊掉,把貪瞋痴慢磨鍊掉,一切不善的習氣統統磨鍊乾淨。然後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這個觀念非常重要,這個觀念是佛知佛見。你想想,跟我既然是一體,我還能有怨恨嗎?我還會有嫉妒嗎?我還會去障礙嗎?不會了。為什麼?一體。眼要看,我們全身的細胞都會支持它,讓它看個痛快,它痛快,我也痛快,個個都痛快;耳要聽,我們完全支持它聽,聽得清楚、聽得明白,一體,沒有一個反對的,沒有一個去障礙的。我們曉得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人事物跟我一體,這個人行善,歡喜讚歎,那個人作惡,我們就要給他念佛誦經,做善事迴向給他,因為因果報應是真理,一絲毫都不能改變,善業有善果,惡業有惡報,都是我們自己,都是一體。
現在這一部分錯了,怎麼辦?錯了這一部分,迷惑顛倒,他的運行越軌了,沒有遵守軌道,出事情了,我們要幫助他回頭。不能回頭的時候,我們要幫助他減輕苦難,能做多少算多少,盡心盡力而為之,這個善能補他那個過。眾生造的惡業太重太重,佛菩薩都在那裡勇猛精進的修學,把這個功德迴向給這些眾生。這些眾生是三惡道的眾生,已經在三惡道、將要到三惡道的,佛菩薩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知道他將來一定會回頭。為什麼?阿賴耶識裡頭有佛法的種子,無論他現在信不信,他是歡喜還是反對,總而言之,阿賴耶裡頭有它的種子,這個種子寶貴,成佛的種子,究竟的種子。
「佛所得之無上菩提」,名為『佛道』。《法華經方便品》云:「是諸世尊等,皆說一乘法,化無量眾生,令入於佛道。」佛是圓滿覺悟的人,菩薩雖然覺悟,沒有圓滿,圓滿就叫成佛。佛道,對自己來說是求福慧二足,這是對自己,對眾生來說,決定是以一乘法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一乘是成佛,一定要幫助一切眾生成佛去。幫助他成菩薩還不夠,不圓滿,一定要幫助他成佛。在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成佛的方法,門是成佛的門徑、門道,門是門戶,道是道路,成佛之道。無量無邊的門路,最方便、最殊勝、最穩當、最容易,成就特高的,無過於念佛往生彌陀淨土,這講阿彌陀佛。為什麼?諸佛菩薩都有淨土,一切淨土中唯獨彌陀淨土最殊勝。它的特色,那是純粹的教學場所,我們現在稱之為學校。極樂世界是學校,極樂世界在遍法界虛空界裡面我們可以說它是一個特別自治區,這個特別自治區裡是真特別,沒有政府、沒有各行各業,我們講一般社會,沒有。它是個學校,是個非常單純的學校,學校,它是個學校。這個學校裡頭只有兩種人,講經教學的是老師,是阿彌陀佛,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人都是學生。
學生裡頭有菩薩、有聲聞、有緣覺、有天道、有人道、還有三惡道。為什麼惡道也能往生?惡道往生的這些眾生,都是過去生中在天人二道所修的功德,前面說了,臨終一念糊塗墮三惡道。由於他善根深厚,所以在三惡道裡面也會遇到佛菩薩,佛菩薩度他們就特別好度,他有善根,他不是沒有。在惡道裡面也是做大家的好樣子,讓這些同類的人看到生起信心,也發願念佛求生淨土,那個功德就大了。所以我們對於惡道,對於小動物、蜎飛蠕動,不可以輕視,牠跟我們一樣有靈性,只是業障習氣比我們重。這個話不是絕對的,動物裡面有一些,我們的業障比牠重,牠比我們輕,牠遇到佛法很容易得度,我們遇到佛法這一生未必能得度,於是我們比牠還比不上。對一切眾生、一切萬物要用這樣的心態去看,對我們自己有無量的利益,古人常講厚道,我們確確實實走向厚道。眾生無論做什麼樣惡劣的事情,不要去責怪他,不要去批評他,要用真正的慈悲心愛他,幫助他回頭,幫助他讓他自己知道懺悔,自己知道認錯,他的進步就非常快。
我們看底下這一句,「又因行名道」,行是行持,你走的道路。「佛道者,到於佛地之萬行」。你走這條路能成佛,這個路子就叫佛道。我們要問,哪一法不能成佛?法法皆能成佛。大家可以去看《華嚴經》五十三參,五十三參裡面所示現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無量法門,門門都圓成佛道,到證道的時候,法門平等,無有高下。萬行,無量無邊的行門,世尊在講大乘的時候把它歸納為六大類,這就叫六度。六度展開是八萬四千法門,是無量法門。於是我們想提升自己,想自己在一生當中成就,這個六條要常常放在心上,境緣現前決定要落實。布施,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持戒有律儀戒、有善法戒,三聚淨戒。六波羅蜜每一條都分為三大類,讓我們知道開合,原來這樣一展開就變成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細行歸納起來就這六條。常常存這個心,要真幹!
『曾作佛道,故非凡人』,這是佛讚歎的話,正如《金剛經》上所說的,「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這佛說的。在什麼時候?就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後五百歲,我們世間人講五年一轉運,算命看相都會告訴你,人在一生當中有最好的五年,也有最差的五年,叫風水輪流轉。學佛的人知道命運可以自己改變,不學佛的人不知道。最明顯的例子,我相信許多人都讀過《了凡四訓》,你看了凡先生如何改造他的命運,而且非常有效果,為我們證明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確實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功名得功名。了凡先生明白佛法之後,他真有求,他求世間的名利富貴,真的都求到了。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沒有求,沒有求也延長,延長二十一年,他七十四歲走的。沒有求也延長,你功德在。真正覺悟了之後,你一心一意貢獻給社會,壽命自然延長。眾生要享你的福,你為眾生造福,不延長行嗎?所以這個不要求的,自然延長。我們人人都能做得到。
我們真的搞明白之後,我們要把我們的願擴大,了凡先生的願太小了,只有他一家,做到一個縣令,他只想到他的一個縣,不能像這些大菩薩起心動念都想著遍法界虛空界。真能行嗎?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遍法界虛空界從哪來的?心想生。既然是心想生,這個大宇宙應該要隨我的心想去變化。這個話一點都沒說錯,遍法界虛空界真的是隨你的思想在變化,你有你的想法,他有他的想法,宇宙之間想法的人可多了,所以整個宇宙現象是個非常不穩定的狀況。為什麼?思想太多了,念頭太多了。好在一、二個人,他那個力量很微弱,有沒有起變化?有,變化不大,真有變化,你說沒有變化那不可能的,只是變化不大。如果你有修行、有道行,心地清淨,意念集中,你沒有妄念,那個念頭的力量可就大了。我們現在這個念頭的力量,被妄想分別執著雜念障礙,所以念頭還是起效果,但是效果很薄弱。
心地愈清淨,定功愈深,那個功德就愈大。從這些地方我們就明白,我們今天最重要的是修心。怎麼個修法?把心裡一些雜亂東西去掉,像我們開闢一個菜園一樣,先把土地翻一翻,把一些雜草、石頭統統清除,然後菜籽種下去才能豐收。菩提道跟這個是一個道理,我們想在這一生當中證得無上菩提,首先就應該把心裡面妄想雜念把它洗滌乾淨,讓它一塵不染,這個心地是寶地,能生極樂世界,能生華藏世界。如果心地被染污,不知道把它修正過來,煩惱做主當家,它生出來的就是三惡道,就是羅剎、修羅。這些世尊在大乘經上講得很多。所以我們要認識哪些人過去生中有善根,他有多厚的善根,大概我們都能夠知道一些。
下面舉《金剛經》做例子,「正如《金剛經》曰: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這個人善根深厚,了不得!什麼時候人?現在時候人。外國人常說的,釋迦牟尼佛滅度到現在二千五百多年,正好是後五百歲,五個五百歲,最後的那個五百歲叫後五百歲。這個時候有眾生看到《金剛經》,聽到人讀《金剛經》,聽到、看到,他也聽懂了,信解受持,他相信,他要依教奉行,這都是諸佛的讚歎,這個人,是人就是這個人,他是人間第一希有之人。為什麼?「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四相破了。「靈峰」是蕅益大師,他給《金剛經》做了一個註解,叫《破空論》,流通不廣,《大藏經》裡頭有。你要是看到《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空論》,就是蕅益大師註解的。《破空論》裡說,「此即信修大果」。為什麼?這個人四相破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信大果,修大果,信修。「設」,這是假設,假設他「復計有少許我人等相」,不多,少許,「決不能信此經」,這是現實的真相。
早年我在台灣,台大一位教授,也是小有名氣,考古學家,現在都不在了。他讀過《金剛經》,他告訴我,佛說話不合邏輯,一部《金剛經》就像兩桶水一樣倒過來倒過去,一句話重複好多遍。這是一個大學教授說的。我們一聽,他完全沒懂就敢批評,膽子真不小!都沒有想到《金剛經》在中國這樣大的權威,世世代代多少人研究,多少人學習,要像你這種批評那還得了,這個經還有誰會看?好在你沒有看懂,別人看懂了。《般若經》無我才能看得懂,他沒有做到無我,他那個我執非常非常之濃。當一個教授收入不多,一天到晚就想賺錢,教授不幹了,去開書店。他很聰明,找幾個名教授,為什麼?教授都喜歡讀書,自己有很多寫的東西要出版,你開書店,我都讓你出版,所以他就做了書店老闆。果然不錯,我記得大概是在七、八年,經營七、八年就賺了不少錢。投資房地產,台灣已經進入現代化的社會,市區裡面蓋的公寓,他就一個單位一個單位買,我聽說他買了五十多個單位,收租賺錢就富起來了。好像沒幾年他就往生,走了。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非常可惜,不是沒有遇到佛法,遇到了,不相信;經典,不但不虛心,還很傲慢,還批評,非常可惜。
所以大乘經,尤其是《般若經》,只要有我,我執很重,你就很難入門。怎麼辦?先學小乘。所以世尊說過,「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非常著重契機契理。契機是要適合你的程度來跟你講,你能接受。你程度低,跟你講太深的東西你接受不了。最基礎的東西是什麼?給你講十善,給你講倫理、講道德,這個你聽得懂,你不會感覺到它是迷信,教你孝養父母,教你尊師重道,一般人能接受。但是現在難了,現前這個社會你教他孝順父母、尊師重道不接受,現在比從前難的太多太多了。
他表演的是什麼?就是六度四攝,就是念佛法門。會應用在生活上這就是智慧,沒有智慧你就不能運用。人為什麼沒有智慧?人有我相,執著我,分別他,自私自利,厚己薄彼,智慧就沒有了,你生煩惱不生智慧。人要到無我的話,真的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他就有智慧,他就沒有煩惱。所以跟什麼樣的人都能和睦相處,自己什麼樣的委曲都能忍受,都能夠淡而化之,佛法真正得到受用。所以此地稱為,對大乘能夠信解受持,這個人第一希有,特別是在這個時代,真是第一希有。我們這個時代特別明顯,在上一代已經能看出來,很希有,在這一代那是特別希有,太難得!
靈峰《破空論》釋曰:此即信修大果。你相信,你肯修學。般若是大乘,他所獲得的是大乘果,是菩薩、是佛。設復計有少許人我等相,決不能信此經。只要你有少許分別執著,這個經你不會相信。「設於此經信解受持,決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即是無相」。真的,我看了胡小林的報告,這幾句話胡小林兌現了。境界現前你要不能夠了達四相皆空,你做不到。你把幾十年來毛病習氣能放下,你能夠隨順別人,談何容易!不再執著自己的看法、想法,自己想法、看法是正確的,別人想法、看法是錯誤的,能夠放下我的去隨順他,這不是真正看破的人做不到。
「準是而論」。我們依據《金剛經破空論》上這個開示來說,「本經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這個本經是《無量壽經》,我們回歸到《無量壽經》來,這是一切世間,不是娑婆世界,不是這個地球上,一切世間都稱它為難信之法。所以有許多人聽人家講極樂世界,迷信、幻想,哪有極樂世界!說得好聽一點,這是理想,這不是事實。如果他聽了真能相信,他相信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這人不就怪了?憑什麼?當然學佛的人是有憑據的,憑據什麼?佛是個大善人,大家公認的,佛決定不騙人,佛決定沒有妄語,佛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最可以信賴的人,他為什麼要欺騙我們?凡是欺騙決定有目的、有企圖,如果說是沒有目的、沒有企圖要去欺騙一個人,那個人頭腦有問題,神經有問題,正常的人是絕對不可能的。你要說釋迦牟尼佛頭腦有問題,他講這麼多經,講得頭頭是道,不像是個有問題的人,我們不能不相信。你相信他的話是絕對正確的,你沒有走錯路,世間人沒有這個境界,達不到,所以有誤會、有成見,這也是可想而知的,這個不能怪他,都是正常現象。
所以對這部經,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你聽了之後能相信不容易,你能夠理解更難。為什麼?理解要誠敬心聽教。印光大師講的,一分誠敬你能聽一分,二分誠敬你能聽二分,十分誠敬你能聽十分,得十分利益。今天找一個誠敬心的人可太不容易。所以這個地方講,「當知是人,不是凡人,而是一切世間希有之人」,講得通。他為什麼能相信?要不是過去生中,絕不是一世,二三四世,不是,《金剛經》上講,不是過去無量世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可能。也就是說這個人是再來人,不是普通的人,肯定是個再來人。再來人這個意思很廣,他成了佛來是再來人,菩薩來也是再來人,過去世也是人,修學很多世,沒證果,這一次又碰到,他也是再來人。換句話說,再來人的意義就是過去曾經學過,曾經在佛教裡下過功夫的人,他不是初學,所以他才能相信。
「若於圓教能生實信,圓解圓修,可稱圓人」。大乘圓教,這部經是大乘圓教,究竟圓滿的大教,你能生實信,真相信,一絲毫不懷疑,圓解圓修,圓是智慧現前,你真懂得,你所懂得這些道理能在日常生活當中活用,靈活運用,千變萬化,這個人是圓人。為什麼?沒有執著、沒有分別,處理一切事物得心應手,會讓大眾都生歡喜心。「圓人修行一日,可當常人修行一劫」。普通人修行一劫比不上圓人修行一天,圓人修一天的功德可能一般人一劫都修不到。我們想不想做個圓人?我想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人不想。圓教人怎麼個修法?基本的德行必須要有,儒釋道的三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是日常生活的常規、待人接物的守則。如果要圓,要放下見思煩惱,要放下身見,要放下我執,要放下對立(邊見),不跟任何人對立,他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要能包容一切。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心現識變的,不是外來的,跟自己確確實實是一體,你不能包容你就錯了。
這個一體的現象,從我們自身就完全能夠顯示出來,我們身體,外面眼耳鼻舌身,裡面五臟六腑,你想想看誰不能包容誰?一個也少不了,少了眼睛不能看,少了耳朵不能聽,少了鼻子不知味道,不知道香臭,裡面五臟六腑,一個都不能少。所以外五官、內五臟,它們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尊重,互助合作,你才是健康長壽,這小宇宙。大宇宙跟小宇宙完全一樣,眼耳鼻舌是什麼?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宗教信仰,全是一家,如果不能包容,禍害就產生。害誰?害自己,不是害別人。現在地球上出麻煩了,麻煩的原因是什麼?不知道是一體,要在這個地球上吵架,最後的結果是毀滅地球,同歸於盡。這傻事,這是迷惑到所以然。
現在大家都有科學常識,地球在太空當中確實像一條船一樣在大海裡航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要同舟共濟,不能破壞地球,破壞地球大家同歸於盡。所以地球人要有這個認識,至少是要認識一家人,都住在地球上,同住在這條船上,我們沒有辦法離開船生存,對於這個船要愛護、要關懷,要熱心去照顧,要互助合作,一個道理。古聖先賢是這樣教導我們的,世界上所有宗教家也是這樣教我們的。物質世界,物質從哪裡來的?物質到底是什麼?今天這個問題解決了。德國的科學家普朗克的研究,一生專門研究原子,對於物質究竟是什麼,他可以說是盡畢生之力,也真難為他,他真把它搞清楚了。在大乘佛法裡頭說,他看到阿賴耶的三細相,他的研究報告證明了大乘教裡相宗講的阿賴耶,是真的不是假的。宇宙之間只有三個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科學的名詞不是這個說法,意思是一樣的,科學講物質、信息、能量,能量就是自然現象,信息就是精神現象,物質是大乘經裡面所講的境界相。所以是一樣東西,被他發現了。佛經上講的物質是怎麼回事情?物質是從心想生,這個被他搞出來了。他說物質的本質是意念,物質確確實實是意念累積產生的幻相,不是真的。所以任何物質裡面都有信息,就是都有精神現象。佛法講心跟物是一體,分不開,物質裡頭有心法,就是色法裡頭有心法,心法裡頭有色法,決定分不開。
能量就是自然現象。信息從哪裡來的?科學家告訴我們,無中生有。無中生有,這句話我們聽得懂,佛經上不是說無中生有,從自性生的,自性是萬事萬物的本體,宇宙萬物的本體,可是自性這三種現象它都沒有,自性不是物質現象、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你找不到它。所以科學家說無中生有,沒有講錯,講得不夠清楚。為什麼無會生有?它不是真的無,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現在講的話,自性是有機體,但是它裡頭沒有現象,它能生一切現象。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所以萬法是自性所生的,也就講三種現象,三種現象是自性所生,自性不是三種現象。自性雖然沒有三種現象,能生三種現象,在三種現象當中並沒有離開自性。明心見性的人,他在哪裡見的?他在相中見到性,也就是說從物質裡面看到心性,這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這個是我們這段經文的前半,深信非凡,不是凡人;後面這一段,疑惑就難度,最怕的是懷疑。現在的人對於不知道的東西一定懷疑,用懷疑的心去追求物質現象,能夠發現物質現象是什麼回事情,能發現,可是心性不行,心性不是物質,心性也不是精神,心性也不是自然現象,用懷疑這個方法你決定找不到它,你完全錯了。為什麼?懷疑是妄心,不懷疑是真心,用真心你才能夠見性,用妄心見不了性。所以科學跟哲學有侷限,它已經達到極限。佛在經上說的,就是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是今天講的思惟想像,用我們的思惟想像,用這種方法去了解宇宙,佛說它的極限,從內它可以達到阿賴耶,從外面它可以達到宇宙的邊緣,但是它不能明心見性。明心見性要怎樣?要離心意識,也就是說把你的思想見解統統放下,都不要了,你就見到了。為什麼?那是障礙。不能懷疑,疑心是決定不能見性的,這是佛法的難處,佛法一定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心意識是妄心。所以佛法不講研究,研究是用思考,用第六識,佛法叫參究,不叫研究。什麼叫參究?不用心意識叫參究。佛法學習叫參學,就是提醒你不可以用心意識。心是阿賴耶,阿賴耶是什麼?是你自己的經驗、成見,這是阿賴耶的習氣,意是執著,識是分別,也就是說心性這一門學問不能用分別、不能用執著,不能用你的那些常識來看待,統統用不上,你把這個東西統統放下你就見性。實際上見性並不難,放下就是。
我們看後一段註解,「反之」,這個反之就是反面,反過來看。「狐疑不信者」,疑惑中國人常用的名詞就是狐疑,狐狸多疑,用牠來做比喻,不信。我們就能想到,不信的人將來投胎可能到狐狸這一類去。為什麼?物以類聚,他對什麼都不相信,將來就到這一類去了。「狐疑不信者,乃從三惡道中來」。過去造作的罪業墮到三途,在三途的時間長,染著三途的習氣很重很重,罪報雖然滿了,他離開了,離開怎麼樣?習氣還很濃厚,到人間來造不造作罪業?造。造了怎麼辦?再墮下去。這個時候墮下去,我們知道過去世他墮下去是他很多世的罪業,累積的罪業,下去了,這一世墮下去的時候,他只是這一生造的,造的業並不很重,很快又出來,出來還帶著習氣,再墮,總得來來去去好幾次,慢慢的習氣就少了。可見得惡道麻煩,不是一次能解決的,來回反覆好多次才能解決問題。
「宿世殃禍業障未盡」,沒有斷乾淨。「尚未至得度之期」,這就講得度的因緣沒成熟,還有這麼多習氣在,佛菩薩遇到了,不相信,不能接受,「故不能信受」。緣故要知道,多生多世的業障,造作這些不善業。不善業很多,佛把它歸納為五大類,貪瞋痴慢疑,這個五大類的業障障礙我們對聖賢教誨的信心、願心。信心、願心有了,障礙我們開智慧,障礙我們修行證果,所以這個東西麻煩大了。知道這東西不是好東西,對我們決定有害,那我們就得遠離,這是聰明人。頭一個不貪,財色名食睡都可以放下,為什麼?我想這一生當中成就,我不能成就,肯定這個東西障礙我。在這個世間,物質生活上能過去,行了,知足,叫知足常樂。最低生活的方式,能吃得飽、穿得暖,有一個小房子可以避風雨,夠了,就很快樂。一切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我們這一生就成功了。而且時間不需要太長,三年五載足夠了。這是真的,這是永恆的。六道裡頭不穩定,六道是個波動的狀態,極不穩定,應該要求出離。
這部經,要想出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去作佛,是無比第一殊勝的法門,也是凡夫成佛第一殊勝的經典,我們遇到了,這一定要曉得。放下貪愛,放下瞋恚,放下愚痴,放下傲慢,最後對什麼我們都相信,不要懷疑,懷疑的傷害超過前面四種。你在這個經典上看到,因為有疑,你不相信正法,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因緣當面錯過。什麼原因?不相信。佛在經教上常說「信為道元功德母」,你不信就完了。你沒有入道的根源,你怎麼會有成就?所以決定不懷疑。最重要是對自己,相信自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本來是佛,我現在念阿彌陀佛就是我要回頭,我要作佛。這樁事情第一重要,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世間什麼事情統統放下,不能再幹了,再幹就錯了。
「此亦如《金剛經》所云:於後末世」。這個時間就指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這是《金剛經》上的話,在末法時期有受持讀誦《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這個受持是什麼標準?受持上頭有兩個字,信受,有真信,受持讀誦,持裡頭有依教奉行。我真幹,我真正把《金剛般若》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個人所得的功德,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我要把它完完全全說出來,或者有人聽到,心就狂亂,狐疑不信,決定不能接受。說的《金剛經》,那這部經就更殊勝,就不必說了。《金剛經》給你說的,所得殊勝功德只是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到這個境界。是不是這一生?不一定,要看你宿世的善根福德因緣。如果宿世善根福德因緣不足,你這一生對《金剛經》愛好,這樣的修行,所得的功德,就是我們常常講的,不能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肯定是大悟。大悟的功德,如果煩惱習氣這一關不能突破,他的福報在天上。在哪一層天?如果欲很淡薄,他到色界天去了,色界四禪天是他們的生處,他們到那邊去修行,這個功德就不可思議。淨土的功德太殊勝,淨土,淨土是成佛去了。縱然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也不得了,超過《金剛經》不知道多少倍。為什麼?到極樂世界去,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作阿惟越致去了,他怎麼?他等於宗門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到它那裡,但是等於它這個境界。
「故知法門愈殊勝,世人愈難信」。尤其是淨宗,修行的方法簡單容易,人人都能修,男女老少,所以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不認識字的,現在講沒有文化的,也行,只要他真信,條件就這麼簡單,真信,真想去(真想去就是發願),真念,這三個真,真信,真想去,真肯念,他就能往生,而且時間快。我們從《淨土聖賢錄》、從《往生傳》上去看,差不多一半以上時間三年。這不是偶然,哪有那麼巧三年壽命就到了,我不相信這個話。什麼原因?他有壽命,不要了。像瑩珂法師,他還有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要去,阿彌陀佛就帶他走了。我相信這樣的人佔很大多數。為什麼?這個世間生活得太苦了。真正修行成就的人都是生活非常貧苦,為什麼?他對世間沒有留戀。富貴人學佛,知道這個好,天天念幾萬聲佛號,走不了。為什麼?放不下,親情放不下,富貴放不下,所以讓他不能真的去往生。貧窮的人容易放下。所以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示現什麼都沒有,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叫他往生極樂世界他有什麼放不下?所以他去得那麼容易,去得那麼瀟灑。細心去觀察、去想想,不是沒有道理。我們在這個世間要想快速成就,一定要放下,一定要看破,我們的成就不難。念佛人生活愈清苦愈好,生活過得太舒服難分難捨,這是真的。所以我們得想清楚是不是真的想走?真的想走,吃一點苦好,對這個世間留戀會大幅度的減輕,對於我們往生更有利。
「故於圓頓妙法,狐疑不信」。圓頓妙法就是指淨土法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法門是圓頓妙法。《華嚴》、《法華》是圓頓,沒有這個妙,這個比《華嚴》、《法華》妙多了。什麼人都能學,什麼人都能成就,只要真信,真願意去,真肯念佛,放下萬緣,沒有一個不能去。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七九集)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六十七面第五行,品題看起:
【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念老告訴我們,「本品」說三樁事情,「首為世尊咐囑大眾守護本經」,這第一段;第二段,「諭救護眾生」;第三段,「諭行解相資,求生淨土」,這是這一品經的內容大意。現在請看經文:
【佛告彌勒。諸佛如來無上之法。十力無畏。無礙無著甚深之法。及波羅蜜等菩薩之法。非易可遇。能說法人。亦難開示。堅固深信。時亦難遭。】
這一段是講無上深法很不容易遇到,難遭遇。
【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讚。咐囑汝等。作大守護。】
這幾句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囑咐當機,彌勒菩薩是後半部的當機者,要他守護這部經典。現在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本品首段」,剛才我們念的這一段,總的意思是咐囑護持本經。『無上之法』,「《往生論註》云:無上者,此道窮理盡性,更無過上」,所以稱它作無上法。道是道路,也是方法,成佛證果的方法。這個道窮理盡性。理,宇宙人生萬法的原理;窮盡,窮是研究,研究到極處。盡性就是窮理,窮理就是盡性。性是自性,自性圓滿的、毫無欠缺的,都明白了,都通達了。這是什麼境界?是妙覺如來的境界,等覺還達不到,所以更無過上。等覺菩薩還有上,妙覺沒有上,稱為無上法。「無上法」,也就是大乘教裡面常說的「涅槃」,大般涅槃。「《智度論》云:是故知無法勝涅槃者。」在佛法裡面,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終極的目標就是入大般涅槃。入是契入,契入就是窮理盡性的意思。涅槃這個名詞,前面我們學過很多,通常一般的解釋,中國人喜歡用圓寂,圓是圓滿,寂是清淨寂滅,也就是《往生論註》上所說的窮理盡性,就稱之為大般涅槃。
『十力』,這是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先說「無上之法」,再講「十力無畏,無礙無著」,這都是甚深之法。十力,註解裡面都說出來了,「十力者,如來所有之十種力用」。十種不是數目字,《華嚴經》用十代表圓滿,我們講數字,從一到十是個圓滿的數字,所以它真正的意思是代表圓滿。十條說不盡,如來果地上的那個能力、作用無量無邊、無窮無盡,十怎麼能說得盡?所以它是表法的意思。這個地方說了十條,實在說每一條裡面都有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力用,這十條是個綱領。
「一者,覺是處非處智力。」這個覺就是不迷,就是通達明瞭,覺知什麼是是處、什麼是非處,真實智慧,這個智力就是本經所說的真實智慧。「處者道理之義」,什麼個道理?就是「知物之道理非道理」這種智慧的能力。宇宙之間萬事萬物,譬如我們講宇宙,宇宙從哪裡來?宇宙怎麼發生的?為什麼會發生?發生的意義何在?像這些大道理,都是古今中外哲學、科學裡面的命題。那就出這個題目,世世代代都在研究,有沒有結論?一直到今天沒有結論,說法很多,但是都不夠圓滿。現代人認為宇宙是從大爆炸發生的,可是有不少的科學家對這個說法懷疑。為什麼大爆炸會變現出宇宙出來?太空當中這麼多的星系。現在天文是用銀河為單位,一個銀河系是非常龐大的星團。我們居住的這個銀河系並不算大的,還有比我們這個銀河系更大的,也有比這個小的,宇宙之間布滿了,也是無盡無量無數。
今天科技發達,用天文望遠鏡、無線電望遠鏡,所探索到的還是有限的。那就是科學技術還不夠,這些技術愈飛躍發達、愈進步,我們就看到更遠的信息。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宗教裡面說神造的。現在大家相信科學不相信宗教。到底怎麼回事情,佛經說得很清楚。近代的科學家,大概就是近代二、三十年之內的量子力學家發現了,他們的發現是從另一個方向去探索,這二、三百年來探索的方向全用物質,就是物理學,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現在的科學家轉一個方向,在心理,就是精神,從這個方向。因為宇宙之間的現象有三種,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用精神現象做為探索研究的對象發現了,把物質的問題解決了。這是德國科學家普朗克,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貢獻,他把物質的根源找到;物質究竟是什麼,找到了。找到了,說法跟佛經上講的一樣,這個不能不令人佩服。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說的,說的這個事實真相,今天科學家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物質從哪裡來的?物質的本質是意念。誰都想不到!我們的念頭。所以現在不少科學家在研究念力。念頭的能量非常之大,原來物質是它變的。這樁事情,我們從《菩薩處胎經》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的對話,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佛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這是講凡夫,我們起個念頭,我們自己曉得我們起個念頭。佛問心有所念,這裡頭有幾念?有幾相?有幾識?這就是說這個念頭裡有多少個細念?由許多細念組成一個粗念,粗的念頭我們能夠覺察的,細念我們覺察不到,微細的細念;有幾個相分、幾個現象?這個相是物質現象;有幾個識?識是精神現象,那個念頭是自然現象。這個問得很深。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乘百千,百千是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微細的念頭。我們現在科學用秒做單位,一秒鐘我們能彈多少次?我可以彈四次,我相信有比我身體好的、力量大的,至少他能彈五次。如果彈五次,五乘三百二十兆就等於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秒鐘這個波動的現象,頻率有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彌勒菩薩說「念念成形」,每一個念頭裡都有物質現象;「形皆有識」,每一個物質現象裡都有識,都有受想行識。換句話說,這一個念頭裡頭是什麼東西?五蘊,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每個念頭都具足。物質現象、精神現象是這麼來的。
物質現象搞清楚了,物質根本沒有,本質是念頭,有念頭才有物質,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這個信息比什麼都重要,佛在大乘教裡三千年前就講這個東西,很少人懂。我們不懂,我們過去讀這些經是模模糊糊,沒有概念,過去這些註解解得也模糊。我們如果不是看普朗克的科學報告,彌勒菩薩把這個祕密揭穿,我們怎麼能體會?體會到這個有什麼好處?可以救地球。今天地球不是災難這麼多嗎?這災難,這災難是物質。什麼東西能救?意念能救,意念能救地球。美國的科學家,去年在雪梨參加會議,他們有個科學會議,討論災難的問題。布萊登他說過,我聽說布萊登美國「2012」這個電影片他參加了,裡面有他的鏡頭,出現四次,時間不長,大概一次只有一分多鐘,出現四次。他提出來,只要地球上的居民能夠回頭是岸,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不但災難可以化解,還能把地球帶上更好的走向。可惜真正明白了解的人太少,這是事實真相,佛經上講的諸法實相。
你真正相信、真正懂得,我們這個人身體,身體有了毛病,最高的醫療是什麼?念頭轉過來,我把我所有細胞重新整理一下。為什麼?細胞出了毛病。為什麼出了毛病?知見不正。貪瞋痴慢疑、怨恨惱怒煩這些玩意,把我們身體搞壞了。佛告訴我們,殺盜淫妄這是惡業,自性上沒有的,性德裡頭沒有這個東西。性德裡頭有仁義禮智信,有不殺、不盜、不淫,這是性德。中國醫學裡有說,悲惱、憂慮傷肺,你的肺不正常,出了毛病;發脾氣,怒火傷肝;煩恐、驚嚇,傷腎;或者是過度的歡喜、怨恨,傷心,心臟;思慮過度、有怨恨,傷脾胃。我們把這些毛病改掉,我們五臟六腑就恢復正常。要不要用醫藥?不需要。你轉不過來,你才用醫藥來幫助你,真正能轉過來,你明白這個道理,不需要。我們沒有聽說,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極樂世界,沒有聽說極樂世界有人生病,沒有說極樂世界有醫院、有醫生,沒說;換句話說,極樂世界的人永遠不會生病。他為什麼永遠?他的心態永遠正常,沒有不正常的。為什麼正常?老師阿彌陀佛天天講經說法。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去學習的,你參加那邊的學習,你法喜充滿、天天快樂。為什麼?天天有收穫,智慧增長,福德增長。那邊總的科目就是兩門,一個是智慧,一個是福德,這兩樣圓滿,你就成佛、就畢業了。你看我們念「皈依佛,二足尊」,二是什麼?智慧、福德,足是滿足、圓滿,就成佛了。所以極樂世界是學校。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小的好處,我們身心健康、幸福快樂;大的好處,我們能夠拯救地球,能夠化解今天講大自然的災難,我們有這個能力。
所以科學家告訴我們,他們講我們要拯救地球這個人數,一個地區只要有百分之一平方根的人口,那全世界,他們應該是二十年前說的這個話,地球上的人口是六十五億,現在七十億。六十五億按照這個比例,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八千零八十四個人,這是以六十五億來說;現在七十億,七十億,八千,我看不到一萬人。有這麼多人,真正是個修行人,他們學習高深的超覺靜坐法,就能影響整個地球,讓地球上這些災變都化解掉。我們相信這個事情,為什麼?它有道理在,物質是精神變現的,精神可以改變物質。物質改變物質沒辦法,它做不到,精神能改變物質,首先能改變自己。科學家很簡單的告訴我們,如果一百萬人口的都市,只要有一百個真正修行人,這個地區災難就能化解。
今天我們講修行,什麼是真修行?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中就是真修行。把我的觀念、自私的觀念淡化,最好都把它忘掉,乾乾淨淨,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一句佛號的功德就不得了,那個力量太大了!我們自己用真心來念佛,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五劫修行的功德我們連線就連上了,那個產生的力量多大,地球地方太小了,這點小災難算什麼!我們能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相信這句話,只要我們把心態端正,不再有邪念,不善的東西、有害的東西、有毒的東西。自私自利這是病毒,不能要,名聞利養、貪瞋痴慢,這些不善的我們統統能夠放下,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們讀經讀到這個地方明白了,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這是世出世間所有善法的總綱領、總源頭,念阿彌陀佛就等於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修的善全在其中,沒有能比這個更善的了。我們念佛人不知道。所以我在前面講解的時候,我用比喻來講大家好懂,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開公司,他的資本就是四十八願五劫修行。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我們就是向這個公司投資,我們念一聲佛號就是投資一股,我們拚命念的時候我們就加入股東。極樂世界是誰的?阿彌陀佛的,我也有分,這個一點都不假。中峰禪師在《繫念佛事》上說,「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是一不是二。
你要真正懂這個道理,什麼都放下,拚命念阿彌陀佛。頭一個,身體肯定念好。這個例子你看前幾年我們看「山西小院」的光碟,四十多個人得的癌症,醫院宣布無法治療,告訴他們壽命只有二、三個月。這些都是學佛的,大家也放棄求生的意念,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念了一、二個月好了,念到三個月再到醫院檢查沒有了。問他用什麼方法治療,他說念阿彌陀佛念好的。並不是想好,是想到極樂世界去,結果他還有壽命。這些例子我們看到很多,許多人在重病沒有醫藥可救的時候,他就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因為他壽命還沒到,還有壽命,居然就好了,恢復健康。由此可知,這個信心、念力不可思議。現在有不少科學家已經向這方面去探索,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現在很多人說佛教是迷信,瞧不起佛教,我們相信二十年、三十年之後,佛教不是宗教,是什麼?高等科學、高等哲學。它要換衣服了,不再披上宗教迷信的外衣,科學家肯定了。我相信科學家都要來研究大乘經教,沒有想到這裡頭這麼多好東西。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能夠跟科學相應的他說只有佛教。他知道,他沒有深入研究,他要深入研究,他真正會發現物質是怎麼回事情,是從哪裡來的,這個祕密解開了。第二個,要把意念、精神這個祕密解開,它從哪來的,宇宙之間能量從哪來的,那是個自然現象,這個東西佛知道,別人不知道。科學、哲學有沒有辦法知道?不可能。為什麼不可能?方法不對,佛說得很清楚,這個東西不能用心意識。為什麼?心意識是妄心。妄從哪裡來的?妄從真來的,叫真心,就是本性、自性,那是真的。你看惠能大師見性,他才真正把根源找到了。根源是什麼樣子?他說了五句話,第一個「本自清淨」,一絲毫染污都沒有。一絲毫染污都沒有,換句話說,一個念頭都沒有,念頭就是染污,你起心動念就是染污,沒有念頭,一個念頭都沒有,就清淨。第二個現象是什麼?「不生不滅」,這就是經上講的涅槃,就是窮理盡性,惠能大師做到了。第三個他說「本自具足」,雖然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有。這是大乘教常講的隱顯,它沒有緣的時候它隱藏,它有,看不到,因為它不是現象,它不是物質現象,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科學跟哲學用頭腦去研究達不到,它不是現象,你永遠找不到它。第四句,能大師說「本無動搖」,這句話很重要,它如如不動,如如不動是自性本定,你的真心本來是定的,所以你一動,那是妄心,它不是真心,妄心找不到真心,要用真心去找真心。末後一句「能生萬法」,怎麼生萬法的?動了就生萬法,不動不生。不動是隱,動是顯,顯示出來。這真把宇宙的根源說清楚了。
現在科學家就是佛在大乘教裡面講的,他們的研究到了極限,到頭了,再沒法子發展。對內用意識,就是第六意識,用這種分別研究,我們講今天用心來研究,最深的能夠研究到阿賴耶。這阿賴耶三細相,業相,今天科學所說的能量;信息是阿賴耶的轉相,也叫見分;境界相就是物質,相分,把阿賴耶三細相找到了。這可不是個簡單事情,這極限了,再呢?再就是這三個現象從哪來的,這找不到了。這是什麼?方法不對。能不能找到?能,佛告訴我們「唯證方知」。怎麼證?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找到了,不用科學工具,也不必用數學,你只要肯放下就找到了。誰找到?釋迦牟尼佛找到了,中國惠能大師找到了。依照佛講的這個方法去修,真的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這個人他就找到。在中國有多少人?我們概略估計,決定超過三千人。這三千人是什麼?成佛了,他們證得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一樣,跟惠能大師一樣。
釋迦跟惠能是個特殊的例子,那是天才生,為什麼?他們說放下就放下,這個本事可了不得。惠能大師,在他手上開悟的四十三個人。只要開悟,境界相等,平等。但是沒有他那麼快,有人二、三年,有人七、八年,有人十幾年,有人二、三十年,不一樣!但是不管怎麼樣,只要開悟,境界是平等,就都成佛了。惠能是個特殊的例子,釋迦是特殊的例子,說放下全就放下,就那麼簡單。所以凡夫成佛一念之間,一念放下就成佛。你成不了是你放不下,你對這個世間牽腸掛肚的事情那麼多,這是什麼?這是輪迴業。我們現在要看清楚,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輪迴業。六道輪迴哪來的?製造的,就這種業力製造的。所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講得很清楚,見思煩惱放下,六道就沒有了。
永嘉大師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我們現在作夢,有六道輪迴,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一大堆。如果放下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了,六道就不見了。那什麼境界?阿羅漢的境界,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好像作夢夢醒了,夢中境界完全沒有了。醒來是什麼境界?醒來是四聖法界,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是釋迦牟尼佛的穢土。這一覺醒來之後,你所看到的現象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就這四種人。它還是個夢中,也不是真的。為什麼會有四聖法界?執著沒有了,他還有分別,還有起心動念,這個沒放下。阿羅漢、辟支佛這是小乘,把見思煩惱的習氣放下,阿羅漢證辟支佛;辟支佛能夠把分別放下,他就成菩薩;菩薩沒有分別,有分別的習氣,菩薩把分別的習氣也放下,斷掉,他就成佛;佛呢?佛一定要把起心動念放下。起心動念是什麼?無始無明,就是一念不覺,就是極其微細,我們剛才講的,彌勒菩薩講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其中的一念。那個一念放下,十法界就沒有了,就醒過來。就是無明斷了,不起心不動念,無明斷了,醒過來了。醒過來是什麼世界?一真法界,諸佛實報莊嚴土。說諸佛實報莊嚴土,實際上是自己的實報莊嚴土,跟諸佛實報莊嚴土完全是一樣,就入那個境界。
諸佛實報莊嚴土從哪來的?現在我們明白了,無始無明習氣沒斷,所以現這個境界。習氣斷掉呢?習氣斷掉,這個境界沒有了。所以《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莊嚴土例外,沒講,它也是虛妄的,它是什麼?無始無明習氣。等覺還有一品習氣,習氣斷了之後他就在妙覺,妙覺不住實報土,住常寂光。常寂光才是自性,回歸自性,常寂光才是永恆,才是真正的不生不滅。實報土的人是壽命長,他最後無始無明習氣斷盡之後他就沒有,他就滅了,還是有生滅。回歸常寂光,《華嚴經》稱為妙覺如來,這真正是到了大圓滿。我們講是處非處,那真正的是處,給諸位說,只有常寂光是是處,除常寂光之外都不是是處。
我們到極樂世界的目標肯定是常寂光,而且是真的一生就成就,不要再經過第二生。沒有兩次的,一次的,所以這個法門叫一生成就的法門,諸位要記住這句話。為什麼?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你活著,你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你,看到觀音、勢至來接引你,活著去的,我去了,我們靈魂離開這個身體再死掉。所以他不是死了去的,死了去的時候中陰得度。這個經典裡講得清楚,真正不是中陰得度,中陰得度是業障重的,事實真相沒搞清楚的,沒有真正放下的。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他怎麼會不放下?哪有這個道理!還有一點點沒有放下,那就是警惕自己,我們馬上警覺到,我還沒放下,我還不是真信,我還沒搞清楚;真搞清楚,什麼都不要了。什麼都不要了,一切得大自在,什麼憂慮都沒有,什麼妄想都沒有,一切得失一掃而光,只有一個名號,一句阿彌陀佛。這個阿彌陀佛,聲聲跟阿彌陀佛都連線,所以感應不可思議。我想走,我不願意住這個世界,你就真走得了,阿彌陀佛真就來接引你。
《淨土聖賢錄》裡瑩珂法師很好的例子,他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是一個破戒比丘,寺院裡一般人都瞧不起他。他能夠往生、能夠成就,就是一樁事情,他怕墮地獄。因為他自己造的罪業,他自己曉得,肯定要墮地獄。怎麼不墮地獄?只有往生極樂世界可以不墮地獄。所以他就拚命念佛,三天三夜不吃、不眠不休,念到精疲力倦,阿彌陀佛出現。阿彌陀佛看他是真的,不是玩假的,是玩真的,阿彌陀佛就來了,告訴他,「你壽命還有十年,到你臨命終時我再來接引你。」他著急了,「我十年壽命不要了。」為什麼?「劣根性太重,禁不起誘惑,那十年當中我又造多少罪孽!」這是人有自知之明,不要了,「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阿彌陀佛跟他約定,三天之後來接引你。為什麼不當時帶他走?這個裡頭表法的意思,他表法可以度很多人。當時帶他走的時候,大概幾天沒吃飯餓死了,人家不都是這樣講法嗎?誰知道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他說三天,他有機會,他房門打開告訴大家,「我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告訴我,三天來接引我」。這一宣傳的時候,當然大家驚訝,大家不相信,為什麼?破戒不守清規的人,哪有那麼簡單!好在三天不遠,看你三天之後你往不往生。三天之後真往生。他要求大眾念佛送他,念到一刻鐘,古時候一刻是我們現在半個小時,他就告訴大家佛來接引,他看見了。別人看不見,他看見,跟大家告假,我走了。沒有生病,就真走了。這個事情寫在《往生傳》裡頭,不是假的。
四十八願說,五逆十惡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個法門到哪去找?八萬四千法門裡頭你都找不到,沒有一個,只有這個法門。我們遇到這個法門,換句話說,我們真相信、真發願,保證我們往生,《無量壽經》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保證書。只要三個條件,你真信、真想去、真念佛,你看條件就這麼簡單。對這個決定不懷疑,我們要下定這個決心,要真幹。我天天想往生,有人知道,阿彌陀佛沒來接我,我也知道,為什麼?大概留我在這表法的,還有一些人聽到《大經解演義》會生起信心。所以我們現在就告一個段落,什麼都不講,專講這部經。末法眾生只有這部經、只有這個法門才能得度。這部經接近尾聲,現在講到第四十六品,後面還有兩品,講完之後從頭再講。我想把我們的科判放進去,那就會更清楚、更容易明白,註解完全用黃念老的。我們下面印新本子,這個新本子,《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註》。經是夏蓮
「又指知一切眾生因緣果報」,前面是從理上說的,這從事上講,知道一切眾生因緣果報。「作樂業得樂報,因果相契,為是處。作惡業希望樂報,因果相背,為非處,猶言無有是處」。這個解釋也非常重要,解釋正確沒有錯誤,畢竟六道裡面的眾生留戀六道佔絕大多數,不想捨離。他們在六道裡頭希望得福報,希望得福報要做善事,這個地方講因緣果報。作樂業就是善業,你才能得樂報,因果相契,這是處;你造惡業希望得樂報,因果相違背,這叫非處,沒這個道理。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惡因不可能得善果,沒有這個道理。這個話說的人能相信嗎?我看到某個人做的不善,為什麼他有那麼大的福報?有那麼高的地位?這個地方就要講求因果通三世,不是一世的。所以佛講的話,講得好!你都要聽,都要記住。佛說「欲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你前世幹了些什麼,造的什麼因,「今生受者是」,我這一生所享受的就是的;「欲知來世果」,我要想知道我來世的果是什麼,「今生作者是」,你這一生所幹的,那來世的果。這四句話佛講的,如果你真聽懂、真聽明白就恍然大悟,這一生大富大貴,前生修善;這一生所造作的不善,來生惡報,是這麼回事情。這真的,這不是假的。如果我們這一生當中很辛苦,受很多難,我們也做了不少好事,還在受苦受難,過去生中沒修福報,現在享受是過去造的業,過去真沒修。這一生修的,來世果報。
有一次我在北京,黃念老有一些學生來看我。老居士已經往生之後,北京我還去過兩次。來看我,告訴我,他說念老,他的老師告訴他們,他說淨空法師如果要不往生極樂世界,來世的福報不得了不得了!他跟他們這樣說法。我們今生修善,來世就大福報。來世要不要享?不能享。我們今生修的這個福報,學佛這六十年,來世的果報肯定是帝王。帝王要做多少業、殺多少人!你看看歷代帝王有幾個人有好下場的?不能幹!一看穿了之後趕緊到極樂世界,決定不能幹。連唐太宗都墮地獄,好皇帝。決定不能幹。所以六道輪迴是險道,非常危險,人天那點福報是刀頭舐蜜,非常非常可怕,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只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去極樂世界,其他的念頭統統把它斷盡,不再搞這些東西,我們就對了。所以一定要相信因果,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釋迦牟尼佛過去生中修的福報很大,他有國王的命,你看人家捨掉,表演給我們看的。出家、修道,為我們示現開悟、成佛、度眾生,一生真的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三衣一缽滿足了。這些統統搞清楚、搞透徹,我們這一生才活得自在、活得快樂。
這條路可不是容易走的,不容易發現。所以我感
「二者,業智力。」十力第二個,業智力。業是什麼?業是造作。造作包括起心動念,非常微細,一般人疏忽了。我們自己以為起個念頭是善念,未必是善,我們起個念頭不善,未必不善,我們沒有能力,不知道這個念頭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為什麼?我們沒有學大乘,確實不知道,這是真的。學了《華嚴經》、學了《妄盡還源觀》,這才知道,無論是有意無意起個念頭,或者是心起個念頭,或者是我們身上這些皮膚,物質的,物質的東西它還是有念頭,為什麼?它是個波動現象,它這個波動現象也是立刻就傳遍虛空法界,賢首國師在《還源觀》上講的。賢首國師是大徹大悟的人,那個境界跟世尊一樣,沒有兩樣,明心見性,至少法身菩薩,從實報土來的。他給我們講三種周遍,從一體起二用,講宇宙的起源。比哲學、科學講得好,從根講起,根是自性,自性清淨圓明體。自性清淨圓明體它沒有現象,剛才說了,它不是物質現象,它也不是心理現象,它也不是自然現象。它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現象可以都不在,它在,它不生不滅。一切法從這個體裡頭出現的,佛法叫它做自性,叫它做法性,叫它做涅槃,叫它做常寂光,名詞至少有六、七十種名詞。佛為什麼一樁事情說這麼多的名詞?叫你不要著相,你只要曉得這回事情,怎麼說都行,別著相,不著名字相,這是教學的善巧方便。
《還源觀》上告訴我們,從一體起二用,這個二用是什麼?第一個是宇宙發生,第二是我發生,我是正報,宇宙是依報,二用就是依正這兩種果報現前。而這兩種果報的性質,大師給我們講了三種周遍,這不得了。第一個是「周遍法界」,不管你是有意無意,動個念頭,這個念頭立刻周遍法界,比電磁波、比光快太多!太陽光到地球八分多鐘,這個立刻就周遍法界。所以不要認為我們起個念頭好像無關作用,不是的,不能起惡念。這個念一周遍,它產生作用,什麼作用?出生無盡。說不定我這個念頭,我們這裡沒有看到有什麼變化,別的星球上起變化了,這非常可能。我們身體肩膀這個部位有了病,腳底下痛,這裡不痛腳底痛,它傳到那邊去了,應對到那邊去了,一個道理。我們這邊一個惡念,別的星球上出毛病了,那叫對應。大宇宙,身是小宇宙,一個道理,我們能夠想像得到。所以不能有惡念。我有善念,善念無論應對到哪個地方都是好的,都是善的,為什麼不修善念要搞惡念?你懂得這個道理,你起惡念不值得,錯誤,決定錯了。起善念決定有好處,周遍法界,不要認為我起個善念沒用,你看因為他們都不善,我的善應對到那邊去了,那個世界的時候幫助他們。幫助他們還是幫助自己,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
像佛經裡面這樣細緻的,科學家沒發現,他才摸到一點點。你看宏觀宇宙,他們的報告,我們今天最先進的儀器觀察宇宙、觀察太空,科學家的報告說,只能看到全宇宙百分之十,我們能夠見到,還有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見了,他們沒有辦法,想不通,不見了。他說這個話我們一聽就明白,那百分之九十的宇宙到哪裡去?回歸常寂光,回到常寂光你就沒法發現了。一定要把起心動念放下,你才能看得見,你有起心動念,還帶著起心動念習氣都不行,你都看不到。你才曉得佛菩薩真了不起,他不迷信,他不落伍,你不要以為他趕不上科學,他比你進步太多。你今天遠距離要坐飛機,他不要,人家有神通,一念想到哪裡,身體已經在那個地方,不需要交通工具。人家有天眼,看得清楚,不需要用電視。再遠的地方跟他通話能聽到,不需要用手機,不需要用,比你進步多了,你這個還產生故障,人家那個沒有,一點故障都沒有。他還有他心知,你心裡想什麼他知道,他能夠知道過去未來。這都是科學夢寐以求到現在還求不到。所以這是業力,業智力。我們對於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非常小心謹慎,為什麼?我們真正理解它出生無盡。我們不知道在哪一方起感應,決定起作用。我們的善念成就一個地方,我們的惡念讓那個地方眾生受罪、生煩惱,這個事情怎麼能做?
這個底下的解釋我把它念下來,「業智力。知一切眾生三世因果業報之智力,或善不善,有漏無漏等之智力」。有漏是十法界,或者我們說六道輪迴,因為四聖法界阿羅漢以上的,對六道來講他是無漏,如果對大乘菩薩來講他又是有漏。漏是什麼?煩惱的代名詞。六道輪迴有煩惱,三大類的煩惱統統具足;四聖法界裡面見思煩惱斷了,他有塵沙煩惱,他有無明煩惱。所以真正到無漏是誰?是實報莊嚴土,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因為他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斷了,他可以稱作無漏,只是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無始無明的習氣是非常不好斷,沒有任何方法讓它斷,只有時間長了,慢慢自然沒有了。要多長的時間?經上講的三個阿僧祇劫,無始無明的習氣自然就沒有了。所以這是實報莊嚴土裡的事情,這一類的智慧叫業智力。
第三,「定智力。知諸禪定解脫三昧之智力」。定是性德,定的反面就是心浮氣躁,心浮氣躁學什麼都學不成。定力從什麼時候學?中國古代的教育從胎教就開始,教胎兒修定。這個厲害,這個東西在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族群能跟中國相比,這就是了解中國人的智慧。所以懷孕的時候母親心要定,思想要端正,決定沒有邪知邪見,決定不可以有不善的念頭,身心清淨。像周文王的母親太任懷孕的時候,在歷史上記載的,「目不視惡色」,難看的東西不看,「耳不聽淫聲」,不是正法的音聲絕不聽,「口不出傲言」,這就是身口意。言語柔和,沒有傲慢脾氣,沒有,身心端正,她這個胎兒將來出生了好教,沒有帶壞習氣。小孩出生之後,古人知道他會看、他會聽,他已經在模仿、已經在學習。所以父母在他面前,任何大人跟他接觸,在他面前都要端莊、都要守禮,要讓他看到正面,不能讓他看到負面。這三年,一千天,這個根就是聖賢的根、佛菩薩的根,他將來長大能成聖成賢、能成佛成菩薩。所以中國的紮根教育是三歲之前,一千天,從出生下來一千天,這個叫紮根教育。所以他有定力,他不浮躁。現在我們看兒童沒有受過這個教育,所以性情很不好,很浮躁,很難教。這是什麼?沒有從懷孕的時候教起,結果就變成這樣的。佛菩薩知道,所以教人這個定力是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的根本,無論學什麼東西,學世出世間法,你用定心去學,你能學得好,學得成功;心浮氣躁,再好的老師都沒辦法,你不能吸收。印祖說「誠敬」,誠敬就是定,誠敬的功夫愈深定力就愈深。所以佛知道。
「諸禪定」,禪定很多,有人天的禪定、世間禪定,佛經上常講的四禪八定,這是世間的。四禪的果報在四禪天,四禪有十八層天,叫色界,四禪定是色界的因;八定還有四空定,四空定是無色界的定,比四禪更深。人間的定,最深的可以幫助你到欲界第五層天、第六層天。夜摩以上都要修定功,沒有定功你到不了。這個佛都知道,你修什麼樣的定、功夫多深、你到哪裡去,他知道。單單憑福報,沒有定功,最多只能生到忉利天。所以四王天、忉利天不必修定,修福就可以去,修的真的大福報,人間沒有這種福,天上有,你就選擇到天上去了,就不在人間。定有邪定,還有正定。妖魔鬼怪有定,阿修羅、羅剎也有定,如果沒有定功,他幹那個不善的事情也幹不成功,都要有定。戰爭打什麼?打兩個主帥的定力,誰的定力比誰強,他就會打勝仗。
所以大善大惡他也有定。這些佛菩薩統統清楚,所謂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要沒有定那怎麼行!佛有定可以勝過魔,但是佛不在人間,佛在他方世界,今天魔來了,我們一般人的定比不上魔,這就受魔控制,就要遭難。如果我們真正依照佛法修行,我們的定力超過他,他就離開了,自然就離開。我們今天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沒定不行,干擾的事情太多,你有定力不受干擾。定在哪裡?定在這一句佛號,就是除這句佛號之外統統放下就不能幹擾。干擾你什麼?你還有貪瞋痴慢疑,他就能幹擾你;你沒有貪瞋痴慢疑,他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貪瞋痴慢疑好像打仗一樣,我們家裡有內奸,外面有強敵,他溝通,我們就沒法子了;我內裡頭沒有內奸,外面再強大他也攻克不了。所以貪瞋痴慢疑要斷乾淨,自私自利要放棄,魔就不得其便。你還貪生怕死,魔有方法整你;我這身命不要了,魔他就沒有辦法了。沒辦法他就不來找你,不但他不欺負你,他還很尊重你、佩服你,你真能放得下,你真正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他佩服你。
所以聲聞有聲聞的禪定,緣覺有緣覺的禪定,菩薩有菩薩的禪定,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禪定。禪定都是一樣的,為什麼八萬四千種?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修禪定。那你就曉得,我們今天念這句阿彌陀佛,持名是不是修禪定?是的,我們是用執持名號修禪定。這個佛在《大集經》上講得很清楚,念佛是最高的禪定。經上講的是「無上深妙禪」,佛是用這個話來說,持名念佛是無上深妙禪,所以他能得定。事一心不亂是大定,理一心不亂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跟禪宗大徹大悟是同一個境界,跟教下的大開圓解也是同一個階層的。功夫成片是念佛人最低級的禪定,最低的,你決定得生淨土,真管用!功夫成片是什麼樣子?一天到晚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雜念,這叫功夫成片,這是最低級的,念佛三昧裡最低的。事一心不一樣,事一心就是見思煩惱斷了,他的境界跟阿羅漢平等,跟《華嚴經》七信位菩薩平等。那個功夫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他不是生同居土。所以功夫成片生凡聖同居土,這裡頭也有三輩九品,上輩往生這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自在往生。
我們想一想像瑩珂這樣的人,真的造的罪業相當於五逆十惡,他三天三夜念佛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他是什麼境界?肯定不是事一心,也肯定不是功夫成片。為什麼?真正功夫成片,阿彌陀佛跟他講,「你還有十年陽壽,十年之後我來接引你」,他沒有問題,他十年他能守得住。為什麼?他得到念佛三昧。他自己知道劣根性重,守不住,禁不起誘惑,趕緊走。這個是一時得功夫成片,他會退轉,他保不住。他用這個方法,他確確實實三天三夜念到這個級別,功夫成片的級別。念到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其他的東西都沒有,這跟阿彌陀佛就通了,信息就接通,阿彌陀佛就來了。這個我們一般人可以說人人都做得到。我們為什麼沒做?我們對這個世界還有留戀,還不想走。看起來好像很了不起,是菩薩,發菩薩心,眾生這麼苦,我們得度他。其實,不是度眾生,是對這個世界有留戀,有情執,放不下。這是真話!所以我們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我們今天有個好的逆增上緣,逼著你非幹不可,那就是什麼?一般傳說的,這個外國的預言講二0一二的災難。這個災難現在全世界公開討論,這不是祕密。去年八月,一批科學家在澳洲雪梨就開兩天會議,頭一天他們提出最近科學研究的成果報告,第二天就專門討論這個問題。這是我們學佛人的增上緣,為什麼?我們把功夫成片就等於瑩珂法師這個狀況,我們要在明年十二月完成。真有災難來了,我們就往生了,阿彌陀佛決定來接我們;如果你還留在世間,那大概阿彌陀佛有使命給你,你要幫助善後。災難善後非常不容易收拾,你有使命,你有任務。也很好,你會得到諸佛菩薩保佑、加持。可是你沒有這個功力不行。這是非常好的逆增上緣,你不幹不行,一年的時間把自己大幅度提升,提上來,生死自在,想走就走、想留就留,要有這個本事。留絕不是為自己,為自己,預言家說了,「活著的人會羨慕死去的人」,也就是留下的人生不如死。那留下是什麼?那是三寶加持,你是來行菩薩道的,你真正是來救度眾生的。
我們這一生當中遇到這麼一個緣,這個緣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遇到了,遇到了不從現在就幹的話來不及了。一年的時間足夠!我們要放,要盡量去放,放下,什麼都要放下,心裡就是一尊阿彌陀佛、一句佛號,這就對了。學經教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其他的經論想學到極樂世界再學,極樂世界好環境,有好老師,想學什麼都沒問題。在這裡找不到善知識,我們前面講善知識講了八個小時,真不容易遇到!修學能不能有成就,關鍵在善知識,老師,你沒有好老師教,你怎麼辦?古人那是不得已,找不到真善知識找古人。做古人的私淑弟子也不容易,那要非常的毅力,為什麼?沒人教你,沒人督促你,完全是自動自發、自覺自悟,依古人,私淑古人會成功。如果不具足這個條件,自動自發、精進不懈,沒辦法,你不會成就。所以難,真正是難!
「解脫三昧之智力」,解脫是三昧的作用,你有定功你就有解脫。解是什麼?解是解除迷惑;脫是脫離生死,脫也就是放下。解就是看破,脫就是放下。真正的功夫,最後還是歸到看破放下,你真看破了肯定放下。這一點非常重要,不要在這裡產生錯誤的看法,這點很重要。沒有放下就是沒有看破,就是沒有了解得透徹,那我們還得在經教上下功夫;真正了解透徹,經教就可以不要了,一句佛號就圓滿成就。所以現前經教對我們還是有作用,我們常常聽,常常幫助我們、提醒我們。真正功夫是在放下,你放下一分,對於經教你就更深入一分,放下兩分你就更深入兩分,那不一樣。沒有放下,聽,聽得很熟,沒有入進去,所以它還是不起作用,只是在阿賴耶識裡頭種一個善根而已,這一生當中不得受用。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五八0集)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六十八面第七行,從當中看起:
「四者,根智力,知諸眾生諸根上下,隨機施教」。教育、教學最重要的是要契機契理,根就是根機,受教的人根性不一樣,佛法裡面把它分為上中下三等。上根的,還有上上根人,那是很難得的,像中國歷史上,惠能大師那樣的根性就是屬於上上乘人。大乘佛法,《華嚴》、《法華》都需要上上根人才能夠契入。上中下三根是我們一般所說的,上根的人好教,他聰明、他有智慧,他能夠聽得懂,能夠有體會,所以他慢慢的能契入境界,這是上根人。中根是我們現在所謂的知識分子,這些人他有成見,他有他的想法、有他的看法,往往自以為是,這就很難教了。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人間,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這四十九年主要的就是為中等根性的人,為他們說的。因為上根人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下下根人也不需要,也好教。下下根人好像沒什麼知識,但是他具足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是非常非常之可貴,就他老實、聽話、真幹,這種人好教。往往這種人的成就,可以跟上根人平等,這個中根是怎麼比都比不上他。我們從歷史上看,從現前我們這一生當中,幾十年所看到的、所聽到的,跟佛在經上講的一點都不差。中根人他要具備許多條件,許多條件當中,最重要的條件還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基本的條件。不孝父母,不知道尊師重道,這樣的人就非常難教。
中國自古以來,古人,老祖宗懂得教育,懂得教育的重要,小,一個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事業興旺,個人受的好處,得利益。擴大呢?他肯定能夠幫助社會、幫助國家,乃至於幫助世界,建功立業,這個關係太大!於是中國古人對於紮根教育就非常重視。從理上講,人是平等的,我們老祖宗告訴我們「人性本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這個善是讚美之詞,就是人性是圓滿的,樣樣圓滿,沒有絲毫欠缺,而且人人平等,這就太善,太善就是太好了,就這個意思。釋迦牟尼佛教人,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本來是佛,他本來是佛,每個人本來都是佛;換句話說,你能不能成佛?能,因為你本來是佛。就跟中國老祖宗的意思是一樣的,人性本善,人性本善的意思是什麼?你可以作聖人,你可以作賢人,因為你本善,跟佛所說的「你能成佛,你本來是佛」,這是一個意思。也就是說,首先第一堂課,就把我們學習的宗旨、目標告訴你,你一定能做到。用什麼方法去做?那就是教育,所以教育太重要了。
今天我們無論學佛法、學世法都比不上古人,跟古人差距太大了,這什麼原因?紮根的教育疏忽了。不是我們疏忽了,這是有歷史的原因,中國人把老祖宗的教誨疏忽至少有兩百年。所以不能怪我們,也不能怪我們的父母,他也不知道,他也沒有接受到。我們的祖父母沒接受到,我們的曾祖父母有沒有接受是個問號,大概到我們的高祖父母才知道有這個事情,才知道有這個東西重要,重要有沒有去落實也有問題。兩百年,至少八代以上,不是一個短時間。始作俑者,頭一個疏忽的人,帶頭疏忽的人是慈禧太后,曾國藩生在那個時代,距離我們兩百年。慈禧太后執政,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不重視,對於佛法也不重視,自稱為老佛爺。我們不看別的,看清朝,從清朝開國一直到清朝的末年,哪一個帝王不孝順父母、尊師重道?而且都是佛門弟子,對聖賢、對佛菩薩尊重。只有慈禧她不尊重。清朝開國宮廷裡面的規矩,是經常禮請儒釋道三家的學者(以前稱為高人),到宮廷裡面講學,帝王帶著嬪妃大臣聽課。這些講義都還在,蒐集在《四庫全書》裡面,你到《四庫全書》可以找到,當時在宮廷的講義,講四書五經的講義。這個制度慈禧廢除了,慈禧當家做主不要了,取而代之的,她真的是搞迷信,她扶鸞,國家大事不能解決,請鬼神來解決,就亡國了。慈禧以前這帝王不是這樣的,是找一些專家學者來商量,來解決問題,她迷信,她找神。所以滿清末後的一百年是疏忽,不重視了,還有人講,大概沒人去做了。清朝亡國到今年一百年,這一百年當中講的人都沒有了。所以今天社會動亂,我們居住的地球災變頻繁,不是沒有原因,我們把道失掉,做人的道理失掉,才會有災難。
所以人的根性是平等的,問題就是在教,古聖先賢懂得,從什麼時候教?懷孕的時候就開始教。這個道理一直到現在,才被一些科學家發現,於是肯定中國人聰明,中國人有智慧,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就懂得。胎兒懷孕在母親肚子裡就很聰明,母親的思想、母親的行為直接影響她。所以中國古禮,懷孕的時候一定要知道,妳的情緒、妳的言行舉止會影響胎兒。一切不善的決定不能做、不能想,妳所想的都是好事、都是善事,妳所說的都是好話,妳所做的都是好的行為,這個小孩完全接受了。不要以為他無知,那你就錯了,完全錯了!小孩生下來他睜開眼睛會看,他小耳朵會聽,已經在模仿,已經在學習。所以這一千天就是他的根,這個根一定要把他紮好,從出生到三歲一千天,這一千天把他教好了,他一生不會改變。古諺語有一句話說,「三歲看八十」,三歲紮的根,八十歲不會變,就他一生都不會改變,叫根深蒂固,這真正叫善根,誰教的?母親教的。所以現在有很多人誤會,認為過去是封建時代,迷信時代,智慧沒有開,不承認祖宗留下這個東西是好的,不識貨。都認為小孩三、四歲他不懂事,他曉得什麼?完全錯估計了。
古代教兒女的,教得最好的、最有成就的,歷史上推崇太任,周文王的母親。他們這個三代,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他的母親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叫太姒,中國人稱自己的妻子叫太太就從這兒來的,這三太可不得了!周朝有八百年的命運,是這三個人締造的,三個婦女是聖人,你看教出的文王、武王、周公全都是聖人,大聖人。孔子一生心目當中,最崇拜的、最尊敬的就是周公,他一生想學周公沒有機會。周朝治國的典章是周公手上完成的,就像我們現在的國家憲法一樣,留下來了。十三經裡面的《周禮》,《周禮》就是周朝的憲法,那是這個世界上古今中外沒有能超過它的,這一部法典太好了。我不知道,我沒讀過,我的老師知道,
日本近代出了一個聖人稻盛和夫,不知道你們知不知道這個人?這是搞企業的,今年也八十歲了,他一生創辦了兩個公司,都進入世界五百強,五十多年來的經營沒有一年是虧損的,這就他成功,他年年賺錢。什麼金融風暴,什麼危機他都經歷過,對他毫不影響。人家問他:你是怎麼經營成功的?你這些理念、這些方法從哪裡學來的?他告訴大家:我是從中國二千年、三千年前中國老祖宗那裡學來的。跟西方人完全相違背,西方人的經濟概念,他們的思想頭一個是老闆自己要賺錢,盈利,把老闆的利益擺在第一,沒有考慮到別人利益。中國人自古以來,《孟子》說過「民為貴,君為輕」,要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後,聖人!所以稻盛和夫經營企業,公司賺的利益第一個給誰?員工。這是從來沒有過的,員工為什麼?他們辛苦經營的,員工的利益放在第一。第二個利益是什麼?顧客,我們是為他們服務的,自己公司利益放在最後。公司年年賺錢,他非常滿意。
這是從中國古聖先賢那裡學到的,應用在經濟,經濟永遠不會出問題。我們中國講幾百年的老字號,它就是這個道理,你不能把自己利益擺在第一,這是立於永遠不敗之地。這個理念、這種思惟用在治國,國家長治久安,千年盛世。不是做不到,做得到,決定沒有想到個人利益,起心動念想別人的。所以日本人承認他是聖人,經營之聖,日本人送他這個稱號。老祖宗東西比外國人的強,這是稻盛和夫說的,不是我說的,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我們中國老祖宗東西被日本人學去了,他真幹,所以在企業界一枝獨秀,在企業界永遠不敗,無論在哪個行業決定成功,這是聖賢,這是佛菩薩,主要就是沒有自己,完全奉獻。所以這個根,從理上講是平等,事上千差萬別,那是緣不一樣,緣要靠教育,從小就要給他紮根,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稻盛和夫出生在農村貧民之家,小時候吃過很多苦難,所以他能愛人。小時候苦難有人幫助他,他感恩,想到貧窮人需要人家幫助,他自己為了報恩,一生照顧貧窮的人,幫助貧窮的人,知恩報恩。
現在我們這個根失掉,根確實是父母,最重要是母親,母親教出來。《弟子規》不是給小孩念的,不是給小孩背的,《弟子規》什麼時候教?小孩一出生的時候教,到三歲這一千天。怎麼教法?做父母的人要把《弟子規》做出來,天天給小孩看,他全學會了,他沒有念過、沒有讀過,統統學會了。父母在家庭當中把《弟子規》做到,活的《弟子規》,是這麼教出來的;父母自己做不到,小孩不會做,他不相信。所以母親是聖人,兒子才是文王、武王、周公,才出這麼多聖人;母親不是聖人,就沒有辦法教出聖人來,這母親的責任多大。不但對自己家庭的責任,對國家民族的責任,對全世界、全人類的責任。中國古人知道,現在人不知道,沒人講了,不但你沒看見,聽都沒聽說過,現在這個根就很麻煩。
中國文化典籍非常豐富,現在印刷術發達,保留下來,沒人讀,沒人學。讀的人很多,學的人很多,為什麼說沒有人?沒有聖賢根性的人,他讀了學不出聖賢人。為什麼?不懂它的意思,依照自己的意思去解釋,全解錯了。這種現象很多,望文生義,這樣讀書不如不讀書!這是今天我們想推動傳統文化,讓中國傳統文化再復興起來,至少要五代,我們這一代看不見。五代一代一代的傳,承傳的人自己真幹才行,才是承傳;不是真幹,我讀它,我能講解它,那個沒有用處。自己要真正做到,哪怕是一個傳一個,傳到下面五、六代會開花結果。就像達摩祖師到中國傳一個慧可,慧可傳一個僧璨,單傳,傳到惠能這才開花。惠能傳了四十三個人,禪宗在中國法運就展開來,無比的興旺,六代以後;我們再看到中國文化,要放出光芒至少要五代。真有心去傳,真正有這個承傳的人,承傳的人很不容易找,為什麼?他得要依教奉行,他得要忘我,沒有自私、沒有名利,才有能力承傳。佛法更是如此,佛法的承傳要離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樣條件的人才有能力承傳如來的大法。稍稍有一點私心就不能承傳,承傳會變質,不像樣子了。所以這種人非常非常難找!
印光大師說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今天去找哪一個誠敬心的人?他的根是孝道,孝親才會尊師,孝才有誠,尊師重道才有敬,誠敬兩個字,世出世間一切法承傳的基本條件。所以,知諸眾生諸根上下,才能夠隨機施教,這個知字是智慧,真實智慧。眾生的根性,聖人知道,他有這個能力。我們凡夫怎麼知道?就看誠敬這兩個字。他真誠恭敬,我們就要留意,就要細心觀察他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我們要全心全力幫助他,成就他,為什麼?他能夠承傳。如果你細心去觀察,他心浮氣躁那就放棄他,他不是這個人,他所需要的教給他,他就很滿意了,很難向上提升。至於真正傳法的人,那就得全心全意幫助他、成就他,正法才能夠一代一代的承傳下去。認識眾生的根機,這是大智慧、大學問。
「五者,欲智力,知一切眾生種種知解之智力。知他眾生,種種樂欲,各各不同」。欲是慾望,慾望有兩種,一種是精神上的慾望,一種是物質上的慾望。前面一句是指精神上的慾望,知一切眾生種種知解之智力,我們今天講的,求知的慾望,他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他能理解。理解有人理解得淺,有人理解得深,這要知道,為什麼?理解力強的人,能夠理解深法的人,跟他講深法,跟他講大法。他沒有那麼高的能力,只能知道淺顯的,你就給他講淺顯的法,講人天法,講小乘法,他能接受,他能理解;講大乘法,他就迷惑,他想不通,那就不要講。人如果能夠有這方面的愛好,他對於物質的慾望一定很淡薄,他在精神方面他得到快樂。古人諺語有所謂「世味哪有法味濃」!世味就是物質慾望,法味是精神的慾望,物質裡面的樂,決定比不上精神。但是精神上的那種樂,是一般世間人他不能夠理解的,他享受不到的,他只知道物慾,而不知道比物慾強的,那是世間。出世間那更不必說!《論語》裡面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說」是喜悅,那是世間真正做學問的那種喜悅,物質不能跟它比。孔子一生是平民,做官的時間很短,做魯司寇只有三個月,就被人擠下來,家庭生活並不富裕,勉強能過得去。學生當中物質生活最艱難的是顏回,而顏回是孔子第一弟子,最愛護的弟子,最喜歡的弟子,為什麼?悟性高,孔子講學,別的同學沒聽懂,他聽懂了。可是顏回的生活,「簞食瓢飲,居陋巷」,這是一般人都沒有辦法承受的,太苦了,可以說跟乞丐做鄰居,物質生活那麼貧乏。可是夫子學生有三千人,三千弟子當中最快樂的是顏回,他樂什麼?他樂的是道,老師講的東西他聽得懂,他真有受用。大乘教裡面講「常生歡喜心」,不亦樂乎,顏回真得到了,他對於物質生活滿不在乎。
釋迦牟尼佛在世過的什麼生活?乞食,我們中國人叫討飯的,釋迦牟尼佛過這個生活,過一輩子,不是短期,每天出去托缽。托缽是什麼?托缽就是化一碗飯吃,不接受別的供養,不要錢,而且接受你的也不需要你特別替他做,你們家裡吃剩下來給他。一生過這個生活,快樂沒有任何人能跟他相比,無憂無慮。也沒有房子,居無定所,樹下一宿,今天住這裡,明天住那裡,一生過著遊化的生活,他真快樂,他不要寺廟。佛如果想要個寺廟,他的在家弟子當中有十六個大國王,每一個人都可以送個大寺廟給他,不要,為什麼不要?我們現在知道了,有寺廟就有人爭財產,就給你帶來麻煩。沒有,大家就不爭,心都在道上;有這個東西的時候,就能把人無始劫煩惱習氣貪瞋痴慢勾引出來。這點真高明,不要。當時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有大富大貴的人,家裡有別墅、有花園,請釋迦牟尼佛到那去住幾天講經,他也可以,他很隨緣。所以在祇樹給孤獨園、在竹林精舍,講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講完之後物歸原主,他不要,他又走了,又去過他游牧生活了。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他只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所有權是你的,我借用,我不用了還給你,這是正確的。一個人在一生當中,確確實實沒有憂慮、沒有牽掛,身心清淨一塵不染,這裡頭有樂趣,這就無比的快樂,不是世間人能想得到的。有這樣志趣的,就好好在世法、佛法裡頭去栽培他、去成就他,這是第一類。
第二類,「知他眾生種種樂欲各各不同」。這是指世間人,世間人他們的愛好、他們的興趣各各不相同,佛菩薩都知道,而且怎麼樣?而且幫助你滿足你的慾望。世間人愛財,有財富就快樂,沒有財富就痛苦,這世間人。佛就教你發財之道,是不是真的?真的,一點不假。你要聰明智慧,你要健康長壽,佛統統都可以幫助你得到。你在這上有慾望,你只希望果報,你不知道因,所以你得不到。如果你的方法不正確、思想不正確,你得到的果報,你不能享受,為什麼?你沒有這個福報,得到福報不是生病,就是災禍。所以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方法是什麼?佛給我們講,你到人間來,業力來的,你的業力是兩種,你要知道。一種是引業,引導你到人道來投胎,這是引業引導的,引導的是什麼?是五戒。中國老祖宗教誨裡面講五常,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在佛法裡面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戒,這個能做好了你就會到人道來,它帶著你到人道來。天道是上品十善,比人的德行高,引導你去那個地方。我們只要得人身,我們這個業大家是共同的,我們都得人身。
得到人身之後,貧富貴賤不一樣,這是第二個業,第二個業是什麼?叫滿業,圓滿的滿,滿業不一樣。所以雖得人身,貧賤富貴不相同,貴賤貧富不一樣,貴是有地位,富是擁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貧是沒有財富,不一樣。這個東西從哪裡來的?佛教導我們布施、持戒、忍辱,修這些東西,這是修滿業。財富從哪來的?財富從財布施來的,你要想求發財你多財布施,愈施愈多,真的,一點沒錯。今天你得大財富,是你過去生中修的大布施,有因有果。你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這一生到哪裡找財?同樣做生意,他賺錢,你蝕本。為什麼?他命裡有,過去他曾經修財布施,命裡有財,你命裡沒有財,跟他做同樣的事情,他發,你發不了,道理在此地。所以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是你過去生中所造作的,決定你這一生中。佛家有一句偈子說得好,「欲知前世因」,我要曉得,我前世做了些什麼因,「今生受者是」,我這一生享受的就是,果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想我來世會怎麼樣,我這一生所作所為,就註定來生的命運。這是有憑有據,絕不是隨便說出來的,完全是事實真相。
不義之財決定不能要,像稻盛和夫真的他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人,他們的公司獲得很大的財富。銀行人來勸他,叫他把這個錢拿來投資,投資房地產可以賺大錢,而且很快。他告訴銀行,這是投機事業,我沒有受過這個辛苦,我不應該得這個利益,這個利益得到,不是好事情。所以不義之財,他不要,不是我勞力賺得來的,我決定不要。所以十年之後經濟泡沫起來,人家向銀行借款去買房子的,連還債都不夠,最後自己傾家蕩產,破產的人很多,他沒事。所以人家就問他:你是不是有先見之明,知道這個事業到後面會出問題?他回答說:我沒有這個能力,我只是規規矩矩做人,憑著良心做事。這種暴發戶的財富,我不敢要,我要的踏踏實實。中國老祖宗教的,外國人叫你搞這套把戲,中國人不願意做這個事情。所以愈施愈多!
我學佛這六十年,老師教我的,因為我年輕時候真的是貧賤,過去生中財布施、無畏布施沒修,大概只修了一點法布施。因為前一輩這些大德們講的東西我都能聽得懂,我聽得津津有味。我命中沒有財、沒有壽命,老師要把這個東西給我補出來,教我修財布施、修無畏布施,三種布施都要修。財布施沒有錢,我吃飯都成問題哪有財布施?老師問我:一毛錢有沒有?我說:一毛錢可以。一塊錢有沒有?一塊錢也行,很勉強,可以。你就從一毛、一塊布施,常存布施的心,遇到緣你就做,不能疏忽,認真去幹。真有效,三年,我的經濟生活就寬鬆了,寬鬆那不能停,永遠記住布施,真的愈施愈多,多到現在我們不要錢。但是有一樁事,叫心想事成,我想做一樁事情需要多少錢,它錢就來了,從哪裡來的我自己都不知道。六十年了,從來沒有在經濟上遇到過困難,真的是需要多少它就有人送來。無畏布施我認真做,無畏布施過去我就做兩樁事情,一個是放生,一個是布施醫藥,貧苦生病沒有錢買醫藥費的,要幫助他,這個事情,也是六十年沒間斷。得的果報是什麼?健康長壽。我不能生病,什麼原因?醫藥費都布施掉,我沒有醫藥費。人家有什麼醫藥保險,我不搞這個,搞這是什麼?一定要生病,你的醫藥費攢那麼多,你不生病怎麼花?肯定生病。我把它統統布施掉了,我就不生病,生病沒有醫藥費,要懂得!這個做法是正確的。
我住在澳洲,現在對澳洲布施醫藥,每一年澳幣二十四萬,現在澳幣比美金還值錢。我十二萬塊錢是給這個醫院,專門幫助貧苦付不出醫藥費的,用我這錢,我每年給它十二萬塊錢。另外十二萬塊錢是給臨終關懷中心,基督教辦的,辦得很好。人到臨命終時,病重了醫院不能治療,送到它那裡,在它那個地方求往生。它很好,它不分宗教都照顧,基督教辦的,我們佛教用佛教的儀式它都幫助,一點障礙都沒有。所以我看到非常歡喜,它也是經費困難,我一個月給它一萬塊錢。這兩個地方總共二十四萬,每個月一個月一萬布施醫藥。這個基督教心胸很大,臨終無論用什麼宗教儀式它都會協助你,都不障礙你,確實真正做的是人道主義。臨終是關鍵的時刻,臨終走的時候心情好,不墮惡道;如果臨終還有貪瞋痴慢,就三途去了。臨終關懷是非常非常重要,關係他底下一生的幸福,所以要教他正當的方法。佛慈悲不障礙你,你想發財,幫助你發財,他正當的;絕對不是損人利己,這個決定不可以,這是造孽。不正當的手段所得到的財富,後果很苦,多半都是到地獄。非法奪取別人的財物,來生還要還,要還債,所謂欠命的要還命,欠債要還錢。不但要還還得加利息,你說你何苦來?一定要用正當的方法,佛教給我們是正法,這三種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個叫滿業。你要知道,你要認真去做,對你一定的好處。所以,佛幫助我們,讓我們真的是各得其所,你想作佛,幫助你成佛;想作菩薩,幫助你當菩薩;想做個貴人,幫助你得貴人;想做個富人,幫助你得富人,完全是正法。只有在正法裡面把你的境界提升,只有大乘佛法可以做得到。
「六者,界智力。乃知種種界智力,於世間眾生種種境界不同而如實普知」。界是分別、是界限,我們世俗間在早年,應該在五十年前,抗戰時期很盛行,抗戰時期是六十年前,人與人見面的時候都會問你(初次見面),你在哪一界服務?現在這個名詞很少了。以前問哪一界,你是在政界、軍界、商界、工界,指的是這些,做老師的在學界教書。你在哪一界服務?這個界智力,知道眾生種種境界不同,你喜歡在哪一界?像現在大學裡它不叫界,叫科系,許許多多的科系不同,你想學商的你就讀商學系,你想學科學的,它裡頭又分很多學系,喜歡哪一類的,你就想將來一生在這個行業、這門學科裡面做出貢獻。學佛也是一界,這個界叫宗教界,宗教界裡頭很多不同的宗教,你是在哪一個宗教?現在大學裡面有宗教學系,有專門研究這個的,這是屬於學術,一般歸在哲學裡面,學習的人不多。這些不能不知道,為什麼?知道之後你在教學上就有很多方便。你知道不同的境界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原理原則不變,方法千變萬化,能夠適應在各行各業。所以很多人以為學佛只是講了生死出三界,那是終極的目標,人不能不死,這是共同目標,死的時候怎麼辦?那是最後的。沒有死之前,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管不管?管,統管,從你出生到老死全管。所以你的興趣在哪一方面,它教你。
昨天我們有個同修,他這兒子在美國讀書學什麼?學電影,他喜歡這個行業。佛教不教?教。電影藝術,如果這個藝術的內容裡面是孝悌忠信、是善惡報應,這個好。這個對於社會是正面的教學,功德無量,那在行菩薩道。如果你拍的這些片子都是殺盜淫妄,都是引導人不正常的這些思想觀念,你就造業,你教人學壞,這關係太大了。這個東西不是不好,電影是個中立的,問題是內容,內容是正面的,是佛菩薩;內容是負面,那就妖魔鬼怪。負面的將來你到哪裡去?你到地獄去,你害多少人;正面的,將來你到極樂世界,你成佛去了,所以這個東西不是個壞事情。我初學佛的時候,六十年前,我在台灣,台灣還沒有彩色電視,黑白的。那個
所以事永遠沒有是非善惡,一切事就看你用心,你用心善,事事都是好事,沒有一樣不是好事;你用心不善,沒有一樣是好事。用心從哪個地方分別?就是利他,絕對不要搞自利,為什麼不要搞自利?根本沒有自己。這個道理我們現在懂了,現在跟我們同學說,沒有自己,他不會反對了,確實沒有自己。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絕對正確,四相破了,小乘你才證得須陀洹果,大乘你才證得初信位的菩薩,他們我相沒有了。那我有沒有?「我」有。什麼是我?遍法界虛空界是我,這大乘菩薩。為什麼?大乘教裡給我們講清楚了,自性是我,法性是我,虛空法界萬事萬物都是自性變出來,它怎麼不是我!這很難懂,不容易體會,所以佛在經上,常常用夢幻泡影做比喻。作夢大家都有這個經驗,你說在夢中,夢中有我還是自私自利。夢中一下覺悟了,夢中的我是我自性變現的,夢中其他的人也是自性變現的,夢中山河大地、虛空法界全是自性變現的,整個夢境是我,這才是對的,這就沒有錯誤。整個夢境是我,你不承認,只承認夢中那個人是我,你錯了。所以有真我,不是沒有;身體,這是假我,也是真我裡頭的一分子。好像整個人身是「我」,我是身體上一個細胞,是身上一根汗毛,它也沒有離開我,你不能把它誤會。所以認識真我之後,自私自利沒有了,大慈悲心生出來,知道什麼?整個全身是我,全身每根毛細孔都愛它,每個細胞都愛它,沒有分別了,這就大我。這是大乘經的精華,大乘經的精髓。所以不同的法界,這個界最大的十法界,小到我們身體每個細胞跟每個細胞都有界限,這講到小的。從事上講,社會上各行各業,學校裡各個不同科系,都是屬於這一條的範圍,都要明瞭、都要清楚,教化眾生才契機。
下面「七者,至處智力。知一切道至處相。知所修何教道品,得至何位之智力,如五戒十善至人天」。後頭舉一個例子,至處是說,我們用因果來講也行,你種的是什麼因,你將來會得什麼樣的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修的是什麼道,你將來會到哪裡去,佛有這個能力。修因從什麼地方開始?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微乎其微,有時候我們起心動念自己不知道,粗的念頭知道,細念不知道。但是再微細的念頭它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在大乘佛法裡面,整個宇宙,宇宙的全體,佛經的術語叫遍法界虛空界,確確實實它像一個密密麻麻的電網一樣,肉眼看不見的,像一個網。而這個網感觸非常靈敏,我們有心無心動一個念頭,信息就從這網上發出去,整個宇宙都知道。念頭是信息,那物質,我們這個肉體是物質,現在我們知道物質是波動的現象,它要不動,物質現象就沒有了,所以物質是假的。物質之存在要靠波動,波動的頻率非常之快,比光的速度快多了,光的速度從太陽到地球要八分鐘,這個距離在太空當中很短。那你就曉得,我們起心動念,跟我們這物質現象的波動,它的頻率,只要一動,整個法界全知道,這個速度多大,叫周遍法界。
實際上說起來,我們跟任何人、任何現象,物質現象、信息現象、自然現象,全都是集合、都通的。我們身體是個發射台,這個發射從來沒有間斷,晚上睡覺的時候還是一樣在發射。不但是個發射台,也是個接收台,遍法界虛空界的信息我們統統收得到。只是我們今天機器有了點故障,雖然收到,收到了沒有感覺到,不是沒收到。譬如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講經,我們有沒有收到?收到了,收到沒聽到。就好像收音機一樣有故障,它真收到了,有故障它發不出聲音出來,壞了。怎麼會壞?因為你有三種障礙,它就壞掉,第一種障礙叫無明煩惱,第二種障礙叫塵沙煩惱,第三種障礙叫見思煩惱。你的煩惱太多,不靈了,不靈光了,所以這微細的你收不到。如果你把障礙,不要統統去掉,去掉一層,把見思煩惱去掉,你就聽到阿彌陀佛的聲音。只要我們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金剛經》上所說的,《金剛經》上半部講四相放下,沒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了,你就能收到宇宙之間許許多多的信息,我們自己的信息也可以發給它。它是一體,這一體沒大小,沒有距離、沒有先後,這些現代科學家都承認,時間跟空間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發射出去這些頻率極快,雖然極快裡頭還有快慢不一樣。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頻率是一千六百兆,這是個標準的頻率。有沒有比這快的?有,有沒有比這慢的?也有,這是個標準的,標準的頻率一秒鐘一千六百兆。頻率慢的就變成固體很硬,堅硬的東西;頻率稍微快一點就變成液體,像我們皮膚、血液這一類的;更快的就變成電磁波、變成光波,但是距離標準都不會太遠。這是宇宙的真相,這個真相被近代二十年量子力學家發現。二、三百年來研究科學統統是物質,物理學,太空物理學、量子物理學,全都是搞的物理。現在把方向拉到心理上去,為什麼?因為現在發現物質現象是意念變現出來,意念是精神現象。換句話說,先有精神現象,後有物質現象,所以科學家近代才轉移方向,研究心理、研究信息。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轉變,這個學說如果在地球上盛行,我們地球會改頭換面,為什麼?意念可以改變物質。像地球上這些災難用意念可以把它統統化解,為什麼?物質是意念變現出來的,所以物質現象出了問題,意念可以幫助它調整。地球要升級了,地球現在是六道裡頭的,是一個染污嚴重的環境,如果大家都知道,意念是真的超過物質現象,我們可以把地球改變成四聖法界,把它變成淨土。心淨則土淨,就把地球升格,從穢土升為淨土,從凡夫升格為聖人,升到阿羅漢就行了,地球上什麼問題都沒有了。這個發現太偉大,佛家講的無量功德。
你修什麼道品,你得什麼樣的地位。基督教是不是真的?真的。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有沒有天堂?有,你修基督教的,認真修學一定可以到天堂。記住一句話,「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心裡天天想天堂,天堂就出現;我天天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出現了,你想什麼它就變現什麼,一點都不假。佛說出這個原理,「一切法從心想生」,你不想就沒有了,想要不間斷,常常想它。我初出家的時候遇到一個出家人,他大我五歲,從小在大陸上出家,抗戰之後他被軍隊抓去當兵去,他很不甘心。出家人會剃頭,所以他在他們那個連裡頭就當剃頭兵,也很受優待,念念總想出家,沒有法子,年輕。他就天天想心臟病,我要有心臟病不就可以退了嗎?好像想了兩年真得心臟病,去檢查真的,他就這樣退下來,又回隊了,又去出家了,但是這個心臟病就拖害了他一生,他再不能復原。那個時候專心想就想成了,他想成之後,他就沒有再專心去想:我心臟病好了,我沒有心臟病。如果這樣想的話,我想三年工夫他就又恢復正常,可惜他沒有去想,他就天天去買藥物來治療,這就錯了。這個大道理沒有懂透徹,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自己做得了主宰。
今天災難這麼多,用佛法確實可以對治。美國一個科學家對治的方法,跟佛法講的一樣,去年八月,有幾位科學家在澳洲悉尼(雪梨)開會,他們的會議兩天也邀了我,我沒去。因為在澳洲,我們學院在澳洲,學院派了八個同學去參加。會後他們寫一份報告給我看,我看了很滿意,第一天的會議,是近代量子物理學家,他們發現的研究報告,內容跟佛法講的愈來愈接近。講物質現象、信息跟能量,跟大乘經上講的完全相同,名字不一樣。大乘佛法裡面的物質,物質現象,阿賴耶的境界相是物質,信息是阿賴耶的轉相,能量是阿賴耶的業相。名詞用的不一樣,事是完全一樣,這個難得,居然他能發現阿賴耶。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上說,用思惟、用第六意識,用思惟、用分別心對外它能夠緣整個宇宙,對內它可以緣到阿賴耶,這就是它達到極限了。它能不能再提升?不能,再提升的時候,頂多它還會發現什麼?信息從哪來,從能量來的。能量從哪來它就不知道了,它到極限。
宏觀宇宙裡面,他們的報告最新的科學儀器望遠鏡,能夠看到宇宙的邊緣,但是實際上只看到宇宙的十分之一,還有十分之九的宇宙不見了。這個我們一聽就懂了,百分之九十的宇宙到哪裡去?回歸常寂光。我們曉得,他不曉得,他不知道有常寂光,他不知道自性。常寂光、自性怎麼證得?不能用思考,思考是妄心,妄心只能緣到妄心所緣的境界,緣不到真心。常寂光是真心,自性是真心,緣不到,自性要怎樣才見到?大乘經上佛說「唯證方知」,你證得之後你清楚,你完全了解。怎麼證得?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科學家這三樣東西放不下,這三樣東西放不下,他就受這個極限。他現在研究的時候已經到極限,還能稍稍進步一點,就是信息從哪來?從能量來的,可能他會發現;能量從哪來,他決定不知道。所以我們看到這些科學報告,我們心裡很喜歡,二十年、三十年之後,佛教不是宗教了,佛教是什麼?高等科學、高等哲學。它換一件外衣了,不是宗教的外衣,它是高等哲學、高等科學,確實一點都不錯。
所以我們真正修行沒有別的,修行確實只是放下,你能放下你才開智慧。見思煩惱放下,六道沒有了,六道是一場夢,就夢醒了,六道不見。《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真的不是假的,確實是這個樣子的。六道不見了,夢醒了,醒了是什麼境界?是四聖法界,那是淨土,不是穢土,你看到聲聞、緣覺、菩薩、佛,你看到這些。但是這還是個夢,還不是真的,為什麼?他們雖然沒有執著,他有分別,他還有起心動念。分別、起心動念再放下,他就這個夢又醒了,十法界沒有了,我們六道是夢中之夢。醒來之後,境界是什麼?一真法界現前。所謂一真,那個境界裡頭永恆不變,為什麼不變?大乘教上講得很清楚,宇宙萬事萬物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真法界裡頭沒有識了,就是說他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因此他什麼都不變,人永遠年輕不會衰老,真的是無量壽。永遠不會生病,也永遠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沒有變化的境界了,你看到樹木長青,沒有春夏秋冬四季,樹葉不會落下來,不會掉下來,就是永遠不變的境界出現,所以叫一真。這個真跟假就是會變跟不會變,不變就是真的,會變就是假的,十法界都會變,那個境界不變。
其實那個境界也是虛妄的,它怎麼形成的?是無始無明習氣形成的,無始無明習氣要是斷乾淨,它就沒有了,那就是什麼?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見了,它回歸自性,淨土宗講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你看不見,你找不到了。因為常寂光裡頭三種現象都沒有,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你到哪裡去找它?自性在哪裡?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體。就是哲學裡所說的本體,沒有它,什麼物質不會發現,它是萬事萬物的根源。所以它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我們的六根緣不到它,它不是物質,我們的眼耳鼻舌身緣不到,眼耳鼻舌身所能緣的都是物質現象。第六意識是思想,它不是精神現象,所以你想不到,第六意識緣不到。它也不是自然現象,阿賴耶緣不到,但是它能變現出阿賴耶,能變現出能量、信息、物質,它什麼都不是,但是它能變現。這個東西只有佛找到,除佛之外沒人找到,這才把問題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所以我們修什麼、學什麼,譬如在人間你對於財色名食睡都貪愛,熱愛這些東西,貪求無厭,佛知道你將來到裡去,到餓鬼道去。你還用的是正當的方法,你的至處,至處就去處是餓鬼,餓鬼是貪心變現出來的境界。瞋恚到地獄,也就是地獄是瞋恚變現出來境界,全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有這個念頭,現象你就看到,就現前;沒有這個念頭,它就沒有了。你喜歡五戒,喜歡仁義禮智信,人這一道就出現,你就會在人道裡頭,你在人道裡有富有貴。
如果這個德行再向上提升一等,比人間福報更大,人間沒這麼大的福報,你就到天上去,這享天福去了。你用的是什麼心,起心動念,你的言語、你的行為,佛知道你來生在哪一道,這就是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你一定要曉得,你到哪一道去,沒有人主宰,這個事情與佛菩薩不相干,與鬼神不相干,與上帝也不相干,是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變現出來,真正說穿了一句話,都是自作自受。你到極樂世界作佛是自作自受,我行菩薩道。六道裡面的善三道、惡三道,善是不貪、不瞋、不痴,你在三善道;你如果有貪、有瞋、有痴,你是三惡道,愚痴畜生道,貪婪餓鬼道,瞋恚地獄道。這都跟你講粗相,粗枝大葉,細說太微細了。我們不論是有意無意,起心動念都周遍法界,不但周遍法界,出生無盡,會出事情,這個事情可能不在我們地球上,在別的星球上出事情。我們一個念頭,一個善念對那裡有幫助,一個惡念對那個地方有破壞,自己不曉得。像中醫治病,中醫跟西醫不一樣,中醫的理論深,你內裡面有病,五臟有病,你的痛點在身外,某個地方覺得不舒服,其實問題不是在那裡,問題是裡面有病。確實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一個正確的念頭,一定他方世界感應到的,它那裡得樂;一個不善的念頭,會有一個地方有災難。於是我們居住在這個地球上,所有一切這些有意無意起的念頭,要小心、要謹慎。我們知道實際狀況之後,才曉得無意當中造的業太多太多,自己不曉得。如果不深入經藏,哪裡曉得這些事情?真正明白之後,一定要記住,那一句名號好,阿彌陀佛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推薦閱讀:
※凈土十要——破妄念佛說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四七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九三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四二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七一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