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收藏====學術期刊編輯視角中的論文寫作

學術期刊編輯視角中的論文寫作 _ 科研動力 創建時間:2015-12-14 修改時間:2015-12-14 來源:https://www.howsci.com/thesis-writing-in-the-perspective-of-academic-journal-editor.html 學術期刊編輯視角中的論文寫作從學術期刊編輯的視角看,論文的寫作應在選題、作者簡介、摘要、參考文獻和語言等方面狠下工夫。作者對要投稿的學術期刊應有一定的了解,克服盲目性,增強針對性。選題不僅要有創新,而且要大小適中,既不要湊熱鬧,也不要刻意報冷門,更不要功利性太強。參考文獻應規範、真實、準確,既體現對別人勞動成果的尊重,也要體現作者治學態度的誠實、嚴謹;既要註明出處,又不能變相抄襲、剽竊。論文寫作應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要生動、簡潔,不能把簡單的事情說複雜、把誰都明白的道理弄得不明白。撰寫學術論文這對於從事學術研究的專家、學者幾乎成了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有著十分豐富的經驗。不過,這裡我想從一個學術期刊編輯的視角,來談談學術論文的寫作問題。還是從學術期刊編輯如何審稿談起。對於作者來稿,現在很多的學術期刊編輯部都有這樣一條免責申明或者說「霸王條款」:「來稿3個月內未收到本刊的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來稿一般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也不奉告評審意見,敬請海涵」這樣的申明,確實對作者的勞動不夠尊重,而且,經常有一些作者來人、來函、來電諮詢。因此,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部規定:對於作者來稿,不管錄用與否,一般在三個月之內給與回復。這樣一來,編輯的審稿任務就很重。時不時就會有一大摞稿件要處理。那麼,學術編輯是怎樣處理這些來稿的呢?我可以說,在審稿的時候,很少有編輯會對每一篇文章從頭看到尾的。編輯看文章的順序大致是:題目,作者,摘要,開頭和結尾,參考文獻。如果覺得哪篇文章有價值,才會認真地從頭至尾看一遍。我這樣說,好像是對作者的不尊敬。也有的作者可能會提出疑問:辛辛苦苦寫一篇文章,編輯怎麼能不好好看一遍呢?這也太不尊重人了吧?其實,這裡不存在編輯不尊重作者的問題,而是要看有沒有「從頭看到尾」的必要。為了提高學術論文寫作的質量,為了增強論文寫作的規範性,為了提高投稿的「命中率」,作者應該特別重視以下幾個方面。關於題目學術期刊編輯拿到文章的時候,最先看的當然是文章題目。有相當一部分稿件就是因為題目不妥而落選的。按照『爾雅釋言』的解釋,「題」就是「額」,「目」就是「眼睛」。也就是說,標題之於一篇論文,就像額頭、眼睛之於人。好的標題確實能起到畫龍點睛、先聲奪人的作用。不僅學術期刊審稿看重題目,讀者、各種各樣的基金項目評審也是一樣,有的項目入圍以後,最終還是會因為題目不妥沒而落選。1. 標題一定要生動、新穎、簡潔標題一般不用一個完整的句子,而應當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一般不能超過 20 個字。標題不能平淡無奇,不能是空話、套話、口號,等等,這樣大而不當。不同層級的標題不能相同。有的文章一級標題和二級標題、二級標題和三級標題完全一樣,這是應該避免的。在來稿中經常發現這樣的問題,往往是編輯幫忙改正。有的文章寫得不錯,擬的標題卻很平淡,所以,很多文章的標題是被編輯改過的,編輯也經常給文章改標題。有的作者喜歡用副標題。我認為,副標題的作用應該是這樣的:為了調整論文的研究角度。如,張映芹:『「民生本位」時代的財政公共性-基於公共福利價值目標視角的分析』;限制論文的研究範圍。如,厲以寧:『思想解放、理論創新、經濟改革-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突出論文的研究重點。如,陳來:『馬王堆帛書(易傳)的政治思想-以繆和昭力二篇為中心』。 要注意的是副標題的範圍要比正題窄,而不能比正題範圍寬。北京大學有位教授在『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刊發過幾篇文章,有些文章題目被編輯改過,他說:編輯很了不起,是他的「一字之師」,標題一改就畫龍點睛,讓人不得不佩服。(2. 文章選題一定要與所投刊物的辦刊宗旨、定位、風格一致首先,每一個學術期刊都有它的辦刊宗旨、定位、個性、特色,沒有個性和特色的刊物是沒有生命力的。現在刊物特別是綜合性學術期刊的最大毛病就是沒有特色,千刊一面。辦刊最忌諱的就是大綜合,面面俱到。這是學術期刊編輯辦刊的自覺性。以『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為例,就是突出文、史、哲,兼顧政、經、法,一般不發教育學方面文章。如果一家刊物的定位是學術類刊物,而你投給它的是工作指導性或娛樂性文章,或者是詩歌、散文、小說,那編輯看一看題目就用不著再往下看了。再如,山東大學主辦的『文史哲』,它的定位為「文史哲」,你給他投的經濟學、法學稿件,那他的編輯看看標題就完全可以決定不予錄用,當然也不用再往下看了。所以,作者在投稿時,一定要提高投稿的自覺性。最好先找要投稿的刊物翻一翻,了解它開設有哪些欄目,是否刊發自己所投這類稿件。或者從網上進入該刊物的網頁,現在一般刊物都有自己的網頁,可以看看「稿約」或「投稿須知」。如果不發這類文章,而去投稿,豈不是浪費時間?其次,期刊分專業性學術刊物和綜合性學術刊物。它們的讀者定位是不同的。一般來說,綜合性學術刊物要求選題宏觀一些,不太歡迎有過於繁瑣的數學計算、過於明細的圖表公式的文章;而專業性學術期刊,選題可以專深一些。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第三,不要一稿多投,也不要一投多稿。投稿在發送電子郵件的同時,最好郵寄上紙質文本。因為現在垃圾郵件非常多,各種各樣的廣告充斥了郵箱。計算機病毒也很厲害,各學術期刊編輯部的公用郵箱可能會陷入癱瘓狀態。如果你不寄送紙樣文本,編輯部可能就收不到你的稿件。有的作者通過網路投稿,同一篇稿件,在發電子郵件的時候,抄送給好幾家刊物,這是對刊物不尊重的表現。2008 年 10 月 15 日,第 7 屆全國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高層論壇在武漢召開,50 家學術期刊在會上通過的『關於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的聯合聲明』。『聲明』第四款規定,凡被發現有任何一種學術不端行為者(包括一稿多投、抄襲剽竊、重複發表、虛假注釋、不實參考文獻),簽署本聲明的學術期刊將在1 0 年之內拒發其任何文章,以示懲戒。一投多稿的現象也是較多的。有的作者可能是做什麼課題,課題完成後,可能會有一組文章,少則兩篇,多則四五篇。有的作者也就一股腦塞給一家刊物。編輯收到這樣的稿件會反感,會覺得你在粗製濫造,或者作者不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要知道,一種學術刊物一年一般不會刊發同一作者兩篇文章。一次投多篇文章並不會增加「命中率」。擴展閱讀:一稿多發,重複發表,自我抄襲之間的區別和聯繫|科研動力3. 選題大小要適中,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選一個大題目,只可能是大題小做或大題大做大題大做不是學術期刊上一篇論文的容量所能承載的,可能要做成一篇博士論文或寫成一部書。如果大題大做還非得要做成學術期刊論文,那就只能是天馬行空,面面俱到,面面不深。如果大題小做,則只能是蜻蜓點水,泛泛而談,也會缺乏深度。現在令學術期刊編輯頭疼的是,很多作者選題太小。題目太小,小題大做,涉獵面不寬,沒有普遍意義,價值不大。有的學科,如,文史哲,選題都比較小。相當大數量的投稿不被錄用主要原因在於選題太小。4. 選題不要湊熱鬧,也不要報冷門首先,熱鬧的選題,寫文章的人多,可供參考的材料多,但創新的空間較小。如果沒有新意、沒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就不要跟風,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七拼八湊,不要低水平重複。其次,每一學術期刊都希望自己刊物發表的論文有良好的社會反響。現在學術評價、學術期刊評價都比較強調引用率和轉摘率,故太冷門的選題,一般刊物都不願意發表。5. 選題不要功利性太強論文是學者做學問連續性與階段性統一的結果,與此相聯繫,選題也應該是短期與長期的統一。不能學風浮躁,不要急功近利,不要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不要為了課題結項、職稱評定、職務晉陞、科研績效考核、學位答辯而去湊數。現在社會,除了「學而優則仕」外,還有「仕而優則學」、「富而優則學」,有的人發表文章,就是為了名利雙收,附庸風雅,就是要做「學者型官員」、「學者型企業家」,給自己的人生再增添一道所謂美麗的光環。選題要依據自己的知識積累、興趣、愛好。很多大學者往往都是從一個問題(譬如博士論文的選題或者課題)深入下去的,一個選題往往是以後甚至一輩子學術研究的生長點。科研不要東一榔頭西一棒子,這樣,形成不了自己的相對固定研究領域和研究特長。有的作者喜歡選熱門的、比較短期話題,寫一篇文章,這個問題就沒有再研究的必要和可能了,就不得不放棄,長此以往,一輩子也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領地」。有一些高校教師之所以一輩子沒有大的建樹,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現在一些年輕的學人思想活躍,喜歡在學術領域中搞「圈地運動」,也反對這種搶佔山頭的做法。6. 選題要有新意評價學術論文的標準最根本的就是要看創新程度。選題應盡量選取前人和別人沒有研究和涉獵過的課題,也就是說,選題要有創新性。當然也可以舊題新做、舊話新說,這也是一種創新。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只要進入中國學術期刊網,輸入關鍵詞檢索,相關問題的文章就都可以看到。研究者可以利用它,學術期刊編輯更是經常查詢。研究者利用它是收集資料,編輯利用它是看投稿是否有新意,是否抄襲。只要一查詢,就會一目了然、心中有數。如果選題沒有創新性,只是舊題舊做、舊話舊說,低水平重複,那就只能是學術垃圾。學術的創新大體由高到低主要有這樣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理論層面的創新,必須有「原創性」,甚至是填補空白的。要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繼續開拓前進。這就是張載所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馮友蘭提出,要接著講,而不是要從頭講、重複講。第二個層次是方法層面的創新,是否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第三,材料層面的創新。可以是補充性的材料,為老觀點提供新材料;可以是得出新結論的材料,如考古發現的新材料,因新材料提出新觀點;當然,也可以是從老材料得出新觀點,重新詮釋重新解讀。第四,理論應用層面的創新。這種應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削足適履,張冠李戴。更不要用國外的(經濟學、社會學、哲學)理論來批評、指責中國社會現實。不同級別的刊物對論文創新性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越好的刊物對創新的要求越高。一篇文章創新性有多大,作者心中最有數。在投稿時,就要有針對性。根據文章的創新性大小即文章質量高低選擇適當的刊物。關於作者學術期刊編輯在審稿時當然看作者,包括作者的學歷、學術背景、研究專長等。作者在投稿時應當提供的信息一般包括:姓名,性別,民族(漢族可以省略),工作單位,職稱,研究專長。稿件上應該註明詳細的聯繫方式,包括:通訊地址,郵政編碼,電話(最好留上手機),電子郵箱等。看作者並不是說講資歷。作者背景毫無疑問可以在編輯審稿時,幫助編輯判定論文水平的高低。給學報投稿的有大學教師、科研機構研究人員,有中學教師,有大學本科生、研究生,有政府部門幹部或離退休幹部,還有工人、農民。這並不是說誰就不能寫學術論文。但是,應當承認,一般情況下,沒有受過系統的專業方面的教育和訓練,寫出來的東西難免就有時會出現偏頗。如果所投稿件是作者承擔的科研基金項目,請註明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關於摘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說可以根據一張名片判定一個人的身份和社會地位,那麼,在一篇學術論文中,可以根據 300-500 字的摘要判定一篇論文的創新性和學術影響。對於讀者來說,在無須參閱原文的前提下,通過摘要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快速獲得原文基本信息,並決定是否有必要花上較長時間來閱讀原文。對於文摘性報刊來說,摘要可以直接或者稍加加工後,作為二次傳播的材料。所以,摘要寫得好,可以提高轉摘率,從而擴大文章的社會影響。在審稿中,評審人往往是根據摘要來決定一篇文章能否錄用,因為摘要反映了論文的質量和作者的學術功底。佛教中有一句話叫做:「納須彌於芥子」,就是說,要把一座須彌山藏納於細小的芥子之中,這句話可以很形象地說明摘要這個問題,「摘要」就是一篇論文的精華濃縮。大家也都有過經驗,摘要雖然是放在論文的前面,實際上,它是把論文寫完以後,最後才寫成的。摘要應當著重反映研究中的創新內容和作者的獨到觀點,不要簡單重複題名中已有的信息,不要羅列文章論點,不要介紹背景或已知的常識。研究性論文的摘要應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發現和主要結論。綜述類文章摘要的內容則主要包括綜述的主要目的、資料來源、綜述時所選擇的研究數目及這些研究是如何選擇的、提煉數據的規則及這些規則是如何應用的、數據綜合的最重要的結果和結論。摘要一般使用第三人稱,不用第一人稱。一般不出現「本文」、「作者」等字眼。關於參考文獻學術研究往往是以已有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因此,引用別人的思想觀點或論據是極為尋常的事情,但是,論文一定要註明引文的出處。一方面,這體現了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體現了自己治學態度的誠實、嚴謹和規範,另一方面,也便於論文評審人和讀者了解相關材料的來源,為後來的研究者提供參考。可以說,參考文獻在學術研究中是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對於學術期刊編輯來說,可以通過文中或文末的參考文獻,了解作者的學術視野,了解作者參看了哪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通過參考文獻的出版時間,了解作者對新的材料熟悉的情況。負責任的編輯甚至會查看相關的參考文獻。嚴格地說,沒有任何參考文獻的論文不能算一篇規範的學術論文,一篇學術論文的參考文獻一般不能少於 4 個。不註明任何出處的引用當然是一種抄襲、剽竊,那麼,註明出處的是不是就不算抄襲、剽竊呢?這也還要具體分析。引用要適度,不能大段大段地引用。有的一萬左右的論文,引文竟達三千多字;一成五千字的文章,引用竟達七千字。如果說文史類文章容易在引文長度上失去節制,那麼經濟類、社會學方面的文章往往在參考文獻數量上上失去平衡。有的學者一篇文章中參考文獻競達 160 多個。投稿中,很多的經濟學論文,參考文獻都有四五十個。一般來說,參考文獻的列舉,既不要遺漏重要的文獻,也不要過多羅列不直接相關的文獻。當然,不好說以多少為宜,有的文章可多一些(如綜述性論文),有的文章可少一些(如創新性論文),但不要給人有「失重」之感。有的作者喜歡在當頁腳註中對正文進行材料、觀點的補充,這原本無可厚非,但也要注意篇幅要適中。有的文章長度在 1.5 萬字左右,這種注釋竟然多達 7 千多字。文章寫完之後,一定要認真核對引文和材料,特別是轉引來的東西,特別是經典作家的著作。照抄別人引用錯誤的引文,就會以訛傳訛,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別人也會對你治學的嚴謹性表示懷疑。有的文章引文錯誤百出,讓編輯大為惱火。參考文獻要真實,不要胡亂寫上幾個敷衍了事。參考文獻可採用兩種方式:順序編碼制和著者一出版年制。不管按哪一種方式,著錄項要齊全。經典著作要採用人民出版社最新版本,不要沿用舊版本。因為舊版本有錯誤。如『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選集』用 1995 年版,『列寧全集』用 1984 年以後版本,『毛澤東選集』用 1991 年版,『鄧小平文選』(一、二卷)用 1994 年版等等。關於語言「言而無文,行之不遠」,論文寫作,語言很重要。要生動、簡練、鮮明、準確,要字斟句酌。清儒鄭板橋有一名句「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很值得玩味。當然,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寫作風格,不能強求一律,但是,一定要符合中文寫作習慣,不能半文言半白話,不能半中文半洋文,晦澀難懂,不堪卒讀。寫文章一定要深入淺出。有些知名學者,寫文章、寫書,都和講課一樣,能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即使是非專業的讀者,也完全能看懂,很有吸引力和可讀性。有人把學問分為四個層次:深入淺出好學問,深入深出深學問,淺入淺出沒學問,淺人深出假學問。現在有些學者寫文章,說得不客氣,就是把簡單的問題說複雜、把複雜的問題說糊塗、用誰都聽不懂的語言來講誰都明白的道理。有一些學者在國外呆的時間很長,雖然很有思想,中文表達卻很成問題。他們寫文章很喜歡用很長的從句,一句完整的話總喜歡用好幾個逗號分開。寫文章要盡量減少錯別字。消滅錯別字是不切實際的,誰也不敢說他的文章中沒有錯別字。特別是現在用電腦寫文章,有的人用的拼音輸入法,產生錯別的幾率就更高了。但文章寫完之後,應該認真校對兩遍再投稿。錯別字太多,難免會讓評閱人反感。學術論文寫作,實質上是一種艱苦的理論知識創造過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這裡,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必須多讀書,多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為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繁榮與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作者:劉曙光. 學術期刊編輯視角中的論文寫作.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 年第 1 期贊 1 賞 分享 (覺著不錯請給個五星吧)發表評論閱讀 201隱藏邊欄A+發布日期:2015年11月21日所屬分類:撰寫投稿標籤:論文寫作版權聲明:本站原創文章,於3周前,由科研動力發表,共 6656字。轉載請註明:學術期刊編輯視角中的論文寫作 | 科研動力 +複製鏈接
推薦閱讀:

問卷設計和論文寫作基礎篇
參考文獻如何梳理和使用?
如何讓SCI討論部分更有深度
SCI論文寫作知識
《文獻管理與信息分析》第7周筆記—— 手把手教你使用EndNote X8

TAG:學術 | 論文 | 學術期刊 | 寫作 | 期刊 | 收藏 | 論文寫作 | 編輯 | 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