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史大家王伯敏繪畫作品集(無水印大圖)
王伯敏(1924-2013),浙江台州人。別名柏閩,筆名田宿蘩,齋號半唐齋。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學博士生導師,同時也是我國著名的美術史學家和山水畫大家。1947年畢業於上海美專,專攻西畫,後考入北平藝專徐悲鴻研究生班,又是黃賓虹的弟子,「1947年冬,我受業於黃賓虹門下,得到他的很多教益,我也非常推崇他。」
可以說,王伯敏先生一生的心血都是在中國美術史的研究上,也是這個學科公認的領頭人,著有《中國美術通史》《中國繪畫史》《中國版畫史》等七部美術專史,花費六十餘年,把我國美術史的研究推進了一大步,評論家楚圖權稱讚道,「就我國畫史專著出版而論,陳師曾的畫史著作為20世紀的開創本,繼黃賓虹、鄭午昌、潘天壽、俞劍華的著作之後,王伯敏的畫史著作,既是我國建國以來第一本出版物,又成為20世紀出版的壓軸本。」1992年國務院授予王伯敏先生「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榮譽,2009年獲國家級美術最高獎「首屆中國美術終身成就獎」。被譽為「畫史通儒」「七史罕人」。
王伯敏先生在梳理中國美術史同時,也關注到中國山水畫的研究,對於山水畫技法上水的用法作出了自己的獨到解釋,提出「水法」理論:水調墨、水帶墨、水破墨、墨破水、水破色、漬水、潑水、凝水、鋪水,稱為「水法九種」。這一論點的提出對中國畫界產生過重要影響。同時,對於中國歷代山水畫的研究上提出著名的「七觀法」理論:步步看、面面觀、專一看、推遠看、拉近看、取移視、合六遠。進而還延伸提出山水畫透視表現法的「六遠」理論:高遠、深遠、平遠、闊遠、迷遠和幽遠。這一系列理論提出,王伯敏先生也是身體力行,常常用於自己的創作中去,潘天壽先生極力稱讚他說,「王先生不僅專史,能詩又工畫,實在難能可貴。」
王伯敏先生在自己的創作上,最常見的題材是山水和竹石,「當我要模山范水時,可以不假思索,落筆便是一片山;有時卻苦苦尋思,支頤無語半日,紙上仍無一點墨。在畫上,我力求水墨神化,要求自己的筆底,在經意又不經意間,充分體現自然變化的微妙。」在筆墨用色上,師尊黃賓虹先生對他的影響至深,「年輕時,受黃賓虹的用水啟發,修『龍王行雨之業』。我人笨,經驗又不足,釀成水災,所以廢畫一堆。有時遇巧,水生波瀾,自得其樂。」王伯敏先生一直推崇和研究尊師黃賓虹先生的筆墨技法,黃賓虹先生提出的古人筆法五要,平、留、圓、重、變,在王伯敏先生的作品筆法中也是能一一對應。
1947年在上海美專學習西畫的經歷,讓王伯敏先生比一般畫家對色彩感覺要敏感,「我在上海美專求學,一度在西洋畫系學油畫。陳士文先生是指導老師。他一再地說,各種顏色,放上一些白色去調一調,會生出另一種色彩效果。所以我現在喜用白粉,受陳老師的一定影響。目前還在試驗中,談不出甘苦有得之言。」加之長期以來對敦煌壁畫色變的研究,在用色上也顯得更加直接、幹練。「到了八十歲以後,我喜歡以重彩來畫山。對石青、石綠、硃砂、赭石,以單色用,或以複色用。多數以白粉代水用來調色。」
這一時期作品是王伯敏先生重要的一個節點,他的學生陸一飛評價道,「80歲後,王先生的繪畫爐火純青、日臻化境、朴茂雄渾、變化萬千,將長期積累的人文情懷揮灑出來,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個階段的繪畫作品更加醇釀。」在「水法」的運用上,王伯敏先生更是發揮到淋漓盡致。
「我喜歡以漬水、凝水、潑水、鋪水在生宣上運筆。或以水破墨、水破彩,或以墨彩去沖水,或讓水去沖宿墨。有時衝出一片氤氣,又在一片氤氣中,綴點焦枯的墨色去提一提。說不上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之功,總想有那麼一種變化的味道。我的這種想法與做法,傅抱石早已經說過,這是一種『闖畫』。他的意思是:『闖』,突破常規來作畫。『法』為畫家所用,卻不可被『法』所束縛。」也表明一直以來,王伯敏先生都是以畫識史、以史鑒畫、理論先行,理論研究落實到自己的繪畫實踐中。
王伯敏先生畢生潛心研究中國美術史學,對古今書畫理論的研究可以說是達到了學術頂峰。在學術之外,如他所說的「餘事」書畫上,也可以說進入到一個中國文人畫新境界。
王伯敏學生的尹舒拉說,「人們在品讀王伯敏先生的繪畫時,除了對王伯敏先生的筆墨意境背後的東西越加看重,這裡大概可以試用『學術縱深』這個辭彙,來解讀這個只可以屬於像王伯敏先生這樣至仁至善的賢達。」
眾名家評論王伯敏書畫
潘天壽
山水以蒼茫渾厚為難。吾見伯敏此幀是得蒼茫渾厚者,至為難得。壽題。
(1963年春,潘天壽題王伯敏《雁盪雙筍峰圖》)
讀賓虹詩畫學篇贈王伯敏
林散之
應從有法求無法,更向今人證故人。
我亦江湖煙水客,新安遺緒覓精神。
天風閣學詞日記節錄
夏承燾
1945年3月9日:「過伯敏看畫,甚高秀。」
1945年4月6日:「過伯敏,看作畫,頗躍然欲學山水自娛。夜在陳適處,聽伯敏彈琵琶。」
寫梅並詩贈伯敏
諸樂三
寒梅乍放兩三枝,正是江南欲雪時。
安得故人來對飲,與他同賞歲寒姿。
題王伯敏《富春山水冊》及其他
李可染
富春景色,甲於江南。余曾遊覽並有紀游之作。桐廬屬富春山水,亦甚秀麗。昔黃大痴作富春江圖,後世師之。此冊十二幀,伯敏兄畫十景於其上,濃墨者師法賓虹師,淡雅者有雲林趣。其中寫太平埠一景,用足水分,為其創格,乃是冊中之最佳者。伯敏治畫史而又專心於畫,於我亦勉之哉。
附:1986年4月13日李可染對黃鑄夫說的兩段話
王伯敏是美術史家,也畫山水。就我接觸,對古代和近代的山水畫,無論在哪方面,王伯敏的理解是較深的。
黃賓虹老師畫學高深得很,他的山水畫,後繼者還很難,他的畫學史研究,倒是由王伯敏給繼承並發揚了。
(4月28日由黃鑄夫、沃野轉告,在座者有邵洛羊、王康樂諸位)
題王伯敏《富春山水圖》
趙朴初
為張慕槎藏畫題王伯敏《富春山水圖卷》
一卷畫如黃大痴,構思妙若雨催詩。
紫峰愛作連城璧,不負半唐立意奇。
癸亥秋趙朴初題。
謝半唐贈瓜圖
趙朴初
君言無恙贈長瓜,我以此瓜戲石蛙。
蛙若不嫌瓜蒂落,必將打鼓說西巴。
瓜為哈密瓜,蛙能識之。打鼓說西巴,蓋禪畫之趣。
趙朴老贈詩並書奉和付郵代簡
王伯敏
談禪論史贈秋瓜,且報唐人畫石蛙。
蛙亦頌經還作鼓,我今無事說三巴。
唐人有瓜戲蛙圖,一作宋摹本,藏天津,無欸書,眉公以為禪畫也。
跋《富春山居圖》
謝稚柳
伯敏先生以研治繪畫史著稱,餘事作山水。此仿黃子久富春山居圖,筆墨疏宕,大得子久情意,此卷殊足珍也。
辛未歲暮,壯暮翁稚柳題。
西湖瀟湘第一春,伯敏大師妙制。程十發
跋《清風嵐氣滿江村圖》卷
孫其峰
伯敏學長兄,擅詩文,精畫史,明畫理,通畫法。所作山水,出自傳統而能另有新意;受自名師而不為所囿。此卷尤為精絕,通幅信手揮灑,點染鉤皴兼施,蒼中寓潤,蒼潤兼得,可謂善運古法,擅師造化者矣。
辛巳大雪,其峰觀題於招遠西山歸園之屬遠山樓
題《王伯敏山水精品》
王琦
王伯敏先生乃20世紀中國美術史論大家。所畫山川渾厚,草木華滋,不待言也。其佳構富春山圖,筆精墨妙,余吟詩曰:
詩成潑墨意蕭閑,吞吐煙雲尺幅間。何必春江尋子久,分明雨後王家山。
壬午七月十日王琦識於北京
逸格再傳——跋王伯敏先生《游西溪卷》
陳佩秋
右伯敏學兄所寫西溪小卷,其間山石、樹木、屋宇、舟船、人物用筆用墨深得賓虹老師真傳。卷之左半幅以焦墨濃墨之筆法、墨法作叢樹並點葉,又以極淡之墨法、筆法另寫樹榦及雙鉤夾葉穿插於焦濃墨叢樹之中,以破去大片焦濃墨叢樹沉悶而不透氣韻之感。
此幀伯敏兄所用之破墨法又左半幅樹側之坡陂、石塊、石級亦以同樣之焦、濃、淡三種墨法、筆法處理卷之右半幅,其遠山則以極淡之墨法、筆法勾皴藉以襯托出用濃墨勾線而具有造型多樣、色彩鮮明光亮之現代化屋宇、橋樑、舟船、人物等。
全卷用筆用墨雖得黃師,而全卷現代化造型、構圖、色彩卻是學兄獨創。學兄繪畫之所成,著述之所成宜矣。榮獲終身成就大獎,實亦吾輩同門之光榮。
庚寅十二月初二日同門陳建碧跋
妙得乾坤理
薛永年
半唐翁賜寄黃山白岳圖,賦此以謝,並頌丹青福壽,山高水長。
首上蓮花峰,白雲盪胸際。五步不見人,難窺造化秘。
今接山嶽圖,一畫開天地。峰高歷千年,泉長流萬里。
淡墨寫清光,柔毫生滿氣。卓哉半唐翁,妙得乾坤理。
理深情亦真,山亭翼然立。旁有揮臂松,相邀來畫里。
慚愧菜根生,發疏文債密。近日齒牙松,醫苑留足跡。
翁年雖望八,蒙養得期頤。今朝且臥遊,來年隨杖履。
推薦閱讀:
※世界經濟主導國美國歷史簡介
※重申「15天無理由退換貨」: 國美加碼延長售後期限背後的野心
※100年前的世界各國美女照——有點意思
※中國美術史複習資料4
TAG:中國 | 中國美術史 | 美術 | 繪畫 | 水印 | 美術史 | 大家 | 作品 | 畫作 | 國美 | 作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