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格律知識漫談」關於對詞的格律的一點總結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可以配上樂曲歌唱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後來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因此又叫長短句。 漢語基本上是以兩個音節為一個節奏單位的,重音落在後面的音節(即節奏點)上。以兩   個音節為單位讓平仄交錯,造成聲調上的抑揚頓挫,就要交替使用平聲和仄聲,才不單 調。這就構成了格律的基本句型,稱為律句。

詞的特點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當然有小部分詞句里也包含一些拗句)。最明顯的律句是七言律句 和五言律句。

    不但五字句、七字句多數是律句,連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 九字句、十一字句等,也多數是律句。現在分別加以敘述。

一字句。——一字句很少見。只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

 二字句。——二字句一般是平仄(第一字平聲,第二字仄聲),而且往往 是疊句。如「山下,山下」。又如王建《調笑令》,「團扇,團扇。……弦管, 弦管」。個別詞牌也用平平,如辛棄疾《南鄉子》:「千古興亡事,悠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三字句。——三字句一般就是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如「須晴日」,平仄仄如「抬望眼」,仄平平 如「照無眠」,仄仄平如「莫等閑」兩個三字律句用在一起如「青箬笠,綠蓑衣」。   

四字句。——四字句是用七言律句的上四字。即:平平仄仄,仄仄 平平。平平仄仄如「天高雲淡」,仄仄平平如「怒髮衝冠」。兩個四字 律句用在一起如「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如果先平腳,後仄腳,則如「亂石 穿空,驚濤拍岸」。根據格律的特點兩字為一節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可以調整為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擴展,我們把平起變為仄起,仄起變為平 起,就擴展成為六字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如「我欲乘風歸去」,平平仄仄平平如「紅旗漫卷西風」。 兩個六字律句用在一起如「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同樣根據格律特點可以調整為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八字句。——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如果第三字用仄聲,則第五字往往 用平聲;如果第三字用平聲,則第五字往往用仄聲。下五字,一般都用律句。 第三字用仄聲如「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第三字用平聲如「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九字句。——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或上六下三,或上四下五。一般都 用兩個律句組合而成,至少下六字或下五字是律句。如「浪淘盡,千古風流人 物」。又如「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按照格律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但同時不在節奏點上的字可以作一些調整,也就成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十一字句。——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下五字往往是 律句。如「不應有恨、何是偏向別是圓」。又如「不知天上宮闋、今夕是何年」。      

 一字豆。——一字豆是詞的最突出的特點之一。以前有寫過這方面的帖子,不做贅述。懂得一字豆,才不至於誤解詞的平 仄。有些五字句,實際上是上一下四。例如「望長城內外」,望字是一字豆, 「長城內外」是四字律句。這樣,「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和「大河上下,頓 失滔滔」就成為整齊的對仗。  

 總的來說,剖析詞譜其實基本上每個詞譜就是由長短不同的律句形式組合而成的,律句的特點也就是平仄相間的規則,再加上一字逗、領字等的特點也就完善了詞譜的格律知識。以前或許我們總喜歡遵照一個譜上的每個字的平仄死填硬記,卻全然不知道該怎麼調整,其實在這之外應該有一條更通捷的途徑,也就是只要你掌握了格律的特點及平仄格律的規則那麼所有的問題基本上就迎刃而解了。只要熟記一首古詞,就基本上能知道這個詞牌的格律句式(當然不包含數種別體在內),沒有必要繁瑣得去死記閱對翻照每一個詞牌(當然你想完全逐字逐句遵照詞譜裡面每個字的聲調依葫蘆畫瓢也不能說錯),而判斷一首詞的平仄格律有沒有真正律出也主要是要看在節奏點上的字是不是有真正律出,而不在節奏點上的字一般是可以做一些調整的。例如蝶戀花詞牌,如果你熟記這首詞就能知道其實它是由一個仄起仄收式七字律句+一個仄起式四字律句+一個仄起仄收五字律句+一個仄起仄收式七字律句+一個平起仄收式七字律句。那麼他的譜自然就是: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再如虞美人按李詞體最後一句: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滿鬢清霜殘雪思難禁。納蘭的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不及諸公兗兗向紅塵。蔣捷的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按照格律特點其節奏點上的字其平仄都是完全一致的,而不在節奏點上的字各句都有不同的調整。再如憶秦娥按李詞體最後一句李詞的漢家陵闕;范成大的江南天闊;李清照的又還寂寞;毛主席的殘陽如血;秦觀的梅花撩撥。同樣節奏點上的字其平仄都是完全一致的,而不在節奏點上的字各句都有不同的調整。再如山花子欽定詞譜上是以南唐李璟的詞為範本的,它的第三句是還與韶光共憔悴;其實細看下這應該是一個仄起仄收式七字律句,而「還與韶光共憔悴」正是格律句中的特定拗救句式仄仄平平仄平仄其原來正體律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因此在其它人得一些作品中大都採用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這種正體句式。例如:納蘭的愁向風前無處說;珍重別拈香一瓣;李清照的豆蔻連梢煎熟水;風度精神如彥輔;毛 滂 的祗有北山輕帶雪;不奈晚來蕭瑟意;辛棄疾的驀地捉將來斷送;玉曆今朝推戊己; 賀 鑄的風物宛然長在眼;洲嘴嫩沙斜照暖等等。   

總之,從律句去了解詞的平仄,十之八九的問題都解決了。

推薦閱讀:

【第183期:詩林擷英《朱建娥/傲雪寒梅》個人詩詞專刊】
古詩詞名句填空100題
卷259 / 《邵氏詩詞庫》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辛二人詩詞各25首,超然乎塵垢之外
近作收錄

TAG:知識 | 詩詞 | 詩詞格律 | 格律 | 總結 | 關於 |